哈尔滨中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23哈尔滨中考语文试卷

2023哈尔滨中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A. 《朝花夕拾》(正确答案)B. 《呐喊》C. 《骆驼祥子》D. 《子夜》下列哪个成语与“勤奋努力,不断进取”的意思最为相近?A. 卧薪尝胆B. 学无止境(正确答案)C. 画蛇添足D. 掩耳盗铃下列哪句诗描绘了冬日雪景?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正确答案)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表示颜色的?A. 湛蓝B. 碧绿C. 悠扬(正确答案)D. 金黄下列哪部作品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且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A. 《水浒传》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红楼梦》(正确答案)下列哪个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是拟人?A. 春风像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大地。

B. 小河里的水哗哗地唱着歌,流向远方。

(正确答案)C. 他的心如刀割,痛苦不堪。

D. 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下列哪个词语的拼音拼写是正确的?A. 蹒跚- pán shān(正确答案)B. 瞥见- piě jiànC. 腼腆- miǎn tiǎnD. 酝酿- yùn niàng下列哪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A. 《春夜喜雨》B. 《钱塘湖春行》(正确答案)C. 《登鹳雀楼》D. 《江雪》下列哪个句子中的关联词使用正确,且表示转折关系?A. 因为他生病了,所以他没来上学。

B. 虽然他生病了,但是他还是坚持来上学了。

(正确答案)C. 如果他生病了,那么他就不能来上学了。

D. 只有他生病了,他才不会来上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扫描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扫描答案)

哈尔滨市2020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梦寐(mèi)雷霆(tíng)惬意(qiè)B.重荷(hé)匿名(nì)哺育(bǔ)C.撺掇(cuān)蓬蒿(hāo)克扣(kē)D.拆散(chāi)嗥鸣(gāo)观瞻(zhān)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一叶孤舟刚毅不屈大砌大悟B.怏怏不乐精血诚聚拖泥带水C.齐心协力一反既往更胜一畴D.恪尽职守转弯抹脚勇往直前3.(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提高”改为“加强”。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左右”。

4.(3分)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羽——单刀赴会(《三国演义》)B.孙悟空——大闹五庄观(《西游记》)C.武松——倒拔垂杨柳(《水浒传》)D.鲁滨逊——烧制陶器(《鲁滨逊漂流记》)5.(3分)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

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

A.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

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

”B.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

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C.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

我看休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D.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带答案

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带答案

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带答案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带答案我们都知道,在中考中多做真题是很有好处的,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迸溅(bènɡ) 勾当(ɡōu) 颔首低眉(hàn)B.镂空(lòu) 蛮横(hènɡ) 长吁短叹(xū)C.狩猎(shǒu) 荒谬(miù) 繁弦急管(xián)D.陨落(yǔn) 阴霾(lí) 寻章摘句(zhāi)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玷污诡秘辨伪去妄B.嬉戏嗔视待才放旷C.幅射旁骛险象迭生D.沉湎屏障再劫难逃3.(3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的地方。

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车迟国斗法(《西游记》)B.张飞——刮骨疗毒(《三国演义》)C.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红楼梦》)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5.(3分)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B.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呆着!”C.公交车司机对—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

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D.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6.(3分)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事物“量变”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没有“质变”。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回: (2)弈:
9.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滁皆山也.
D.“我希望你能按时测体温,勤洗手,勤消毒,让老师和家长放心”,没有劝小明“遵守规定戴口罩”,没有达到劝说目的。
故选D。
6.结合语境,填人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_____,数学使人周密,科学_______,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 使人灵秀 使人灵秀 使人深刻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0. 文章第②-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答案】8.(1)曲折、回环(2)下棋
9.(1)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2)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10.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来写的。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答案】D
【解析】
【详解】A.萌发(míng)——méng(sù)——shù;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耐人寻味 入木三分 如雷惯耳
B.妙手回春 草长莺飞 喜出望外
C.相得益彰 因地治宜 自圆其说
D.不趾下问 天伦之乐 眉开眼笑

哈尔滨2024中考语文试卷

哈尔滨2024中考语文试卷

202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长征,是一次举事无双的军事壮举,一部恢宏壮丽的伟大诗篇,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

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是艰难的,这对红军是极大的考验。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困难接踵而至,可他们毫不怯懦,勇往直前,不拆不挠。

他们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人迹罕致的雪山,走过遍布沼泽、荒无人烟的草地。

战士们信念坚定,不改初衷,乐观向上,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长征点燃了革命火种,铸就了“长征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熠熠生辉。

1、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气概.(kài)B.怯.懦(qiè)C.初衷.(zōng)D.火种.(zhòng)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举事无双B.勇往直前C.不拆不挠D.人迹罕致3、对语段中画线的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红军是极大的、艰难的考验。

B.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是艰难的,是极大地考验红军的。

C.大约两万五千里的征程是艰难的,这对红军是极大的考验。

D.两万五千里大约的征程,红军是极大的、艰难的考验。

4、在班级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小明和同学分享阅读《水浒传》的收获。

他认为《水浒传》通过生动曲折、环环相扣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如描写武松的就有“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情节,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听了他的分享,你想再为他补充一个和武松有关的情节,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误入白虎堂B.大闹飞云浦 C.大闹桃花村D.三打祝家庄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情境】午饭后,你和同学小明一起去洗手。

2023哈尔滨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哈尔滨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哈尔滨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

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人名。

②秧:袖子。

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②从而谢焉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请你结合《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此善于用气者也。

(选自曾国藩《挺经》)【注】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

②拔:攻克,攻取。

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

④遽:迅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公将驰之________②彼竭我盈________③皆初气过锐________④渐就衰竭之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年(2023-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年(2023-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年(2023-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三)阅读《把车停远一点》,回答15—19题。

(16分)把车停远一点①那年深冬,我开车到哈尔滨出差。

路上寻常得无话可说,狂风卷叶,冷飕飕的。

黄昏时抵达宾馆,总台一个笑得轻轻甜甜的姑娘,为我办理入住,利利落落。

楼层、餐券、进出停车、总台电话,一一嘱咐。

②我的车停在宾馆的露天停车场。

看天气预报,夜里将有大到暴雪,再想到自己饱满的日程,心里好不忐忑。

③晚上,房间电话响起,是总台姑娘的声音:“请问您车牌号多少”虽不知她是何用意,也并未多想,相告后便挂了电话。

④第二天一早,窗外冰天雪地,银装素裹,我打算尽早下楼用餐。

经过总台,姑娘叫住我:“这么早呀!请问今天需要用车吗我先让工作人员给您的车清雪!"⑤这显然出乎我的意料。

她含着笑,等我答复。

⑥"哦,谢谢!请问方便吗车就停在……"⑦还没等我说清位置,姑娘已先开了口。

⑧"方便!我知道的!"⑨原来,那通电话,用意在此!⑩早餐后,匆匆走向停车场。

一夜大雪,让停车场里尽是高高低低的雪丘。

车辆已被深雪覆盖,车牌分毫不见。

大概方位,一个人正在车头除雪,车身半露,近处看时,正是自己的车。

过去一看,硬纸板被折成三角形,支在车顶,上面粗粗重重地写着我的车牌号。

四下环顾,其他车顶也都立着这样的硬纸板。

积雪覆盖下的车,一下就有名有姓、有头有主了。

除雪的工作人员点破:“都是总台姑娘写的,忙活到半夜呢!”那个天寒地冻的早展,身为远乡异客的我站在"热烘烘"的停车场,这里的善意好客深深抚慰了我的心,我不禁感慨万分:手栽玫瑰,尚有余香,何况赠人呢!天色微明,我坐上车,打开车灯,灯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出差回来,早晨开车上班。

因为到得早,公司总部偌大的停车场里,停的车辆还很少,那么多的车位都在眼巴巴地期待着我驻车。

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

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

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3分〕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栈桥〔jiàn〕狩猎〔shòu〕毛骨悚然〔sǒnɡ〕B. 抽噎〔yē〕诅咒〔zhǔ〕迥乎不同〔jiǒnɡ〕C. 不逊〔xùn〕行辈〔hánɡ〕千山万壑〔hè〕D. 凫水〔fú〕涟漪〔yī〕风雪载途〔zǎi〕2.(3分)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驻足狡黠芒刺再背B.幅射噩耗藏污纳垢C.能耐制裁变幼多姿D.博学嘹亮五彩斑斓3.(3分)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疑心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根本条件。

C.我,一个芸芸众生,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D.面对公安机关的审问,这个刚毅不屈,拒不成认自己人室抢劫的罪行。

4.(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诸葛亮——七擒孟获 (《三国演义》) B.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水浒传》)C.格列佛——游历飞岛国(《格列佛游记》) D.猪八戒——大战二郎神(《西游记》)5.(3分)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入、美妙。

B.积累是创造的根底,创造是积累的飞跃。

C.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才能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

D.翻开诗人卷著,我们处处听得雨景,看得雨声,品得雨味。

6.(3分)下面情境下,女儿的答复最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情境】妈妈对经常与笔友通信的女儿说:“你不要再与笔友通信了,妈妈怕你被坏人欺骗,也怕你分散精力,耽误学习。

”A.通信自由是我的权利,您不让我与笔友通信是违法的。

B.我求您别唠叨了,我以后不与笔友通信就是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针砭.(biǎn)忖.度(cǔn)为虎作伥.(cháng)B.阴霾.(mái)市侩.(guì)韦.编三绝(wěi)C.逶.迤(wēi)采撷.(xié)恬.不知耻(tián)D.忏.悔(qiān)玷.污(zhàn)面面相觑.(qù)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赎职璀璨门可落雀B.报负妨害雷励风行C.精减流览销声匿迹D.缜密赡养通宵达旦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C.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利用双休日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团员们积极响应,无独有偶....,他也报了名。

D.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啊!4.(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三国演义》)B.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西游记》)C.鲁智深——醉打蒋门神(《水浒传》)D.格列佛——机智扑灭利里浦特王宫大火(《格列佛游记》)5.(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备受关注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中国金花李娜直落两盘,击败意大利老将斯齐亚沃尼,成为第一个夺取网球大满贯赛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

B.所谓“皮革奶”,就是将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C.专家指出,针对前不久“山西地震谣言”事件,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和打击力度,以便有效遏制通过网络散播流言这一恶劣现象。

D.由辛亥志士后裔、民间爱心人士联合兴建的“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首义第一旗、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

6.(3分)下列情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A.小兵正在认真做作业,妈妈叫他吃饭,他说:“没看我正忙着吗?”B.陈江借了同学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对不起。

”他的同学说:“‘对不起’值多少钱?给我另买本新书吧!”C.李河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同学,他马上下车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这个同学说:“没关系。

”D.某中学正要上公开课,课前一位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请问同学,上什么课?”这个学生回答说:“你自己不会看课程表吗?”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

(北朝民歌《木兰诗》)(2)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4)__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6)《〈论语〉十则》中阐述人必须经历挫折磨难之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8—10题。

(8分)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邻有敝舆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文轩:________(2)敝舆:________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为何若人?(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0.(2分)①、③两段联系密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比楚国之地大物博;用“敝舆”“短褐”“糠糟”比宋国之__________。

(二)阅读《该不该对抗“自由基”》,回答11—14题。

(10分)该不该对抗“自由基”孙学军①如今,很多新鲜的科学名词都走近了日常生活。

“自由基”就属于百姓耳熟能详的一类科学名词。

在“对抗自由基”、“清除自由基”等广告宣传的轰炸下,大家很难对自由基有什么好印象。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由基,它与我们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到底该不该对抗自由基呢?②说到自由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氧化代谢。

氧化代谢是人体产生能量的必要过程,氧化磷酸化过程都是自由基反应,可以说没有自由基就没有生命。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谈自由基而色变?这要从自由基被发现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

③最早研究自由基的是化学领域。

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它是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

接下来一些放射生物学家发现,辐射可以造成自由基增加,从而产生损伤效应。

后来人们证明,人体组织内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才明确人体也能自己产生自由基。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对自由基有了更多了解。

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很多疾病都有自由基的参与,如:白内障、高血压、老年痴呆、肝炎等。

④从这些情况看:自由基确实有比较“恐怖”的历史。

但没有自由基可以吗?自由基反应是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保障,没有自由基就没有能量代谢,这一条就足以说明其存在价值。

也许有人会说,能量代谢的自由基是限制在线粒体内的过程,我们平时说的自由基是指那些没有限制的自由基,它们是有毒的,而且体内存在抗自由基的系统就是证据。

如果没有害,这些抗自由基系统的存在又有什么用呢?⑤这里提出了一个关键点:我们体内存在有害健康的自由基,同时也存在一个对抗系统。

所谓生物体系,就是一个可以控制或者说缓冲的系统。

大家可以想想酸碱平衡,酸好还是碱好?应该说平衡才好,任何一个方向失去平衡都是病。

其实对自由基来讲,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人体只要在健康情况下,自由基的生成和破坏应保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是对抗自由基最好的缓冲体系,如果任意增加任何一方的力量,这种平衡被破坏,都有可能导致疾病。

例如,当发生组织缺血再灌时,自由基大量出现,大大超过组织抗自由基能力,过多自由基就会产生破坏作用。

这个时候,我们补充一些抗自由基的药物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干扰这个平衡。

⑥一些人平时不断吃一些抗氧化药物,如脑白金、黄金搭档、葡萄籽提取物等,期望通过抗自由基而保持年轻健康。

殊不知如果大量服用这些保健品,可能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体内出现抗自由基物质过多,长时间引起机体调节,使摄取这些物质的能力下降或者排泄能力增强。

为保持健康,你必须不停地增加抗自由基物质,类似于药物依赖。

二是体内自由基被“抗”下去了,实际上自由基是有很多生物学效应的,这些生物功能下降,本身就是疾病。

⑦自由基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我们不必谈自由基而色变。

实际上确实有部分自由基在体内发挥不好的作用,是我们的敌人,但大多数自由基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不加区别地对待它们,应该根据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1月B)11.(2分)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该不该对抗‘自由基’”的理解。

12.(3分)第⑤段中加点的“这个道理”具体指什么?13.(2分)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14.(3分)请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该不该对抗‘自由基’”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三)阅读《艾草的情义》,回答15—19题。

(14分)艾草的情义金麦子①“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话从何时说起的呢?始于《诗经》。

诗中咏叹:“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②用闻一多先生的解析,大意是:那个采艾草的姑娘啊,我一天没有见到她,就像隔了三年那么长!③恋爱中人真切质朴的念想,与诗中的艾草一样清透芬芳,千年之下仍然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于爱的短笺长信中,“一日三秋”每每鲜活呈现。

艾草,从那个“采艾姑娘”的时代开始,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草。

④那姑娘采集艾草,多半是当作药用。

柔弱清香的艾草,是植物界的“医女”。

再没有草能像艾草这样,被我们的先民尊称为“医草”。

千百年来,针灸是中医极为重要的医疗手段,而艾草,就是针灸术中“灸”的材料——用艾草的干叶制成艾绒条,点燃之后去熏、烫穴位。

柔软的艾绒,易燃而不起火焰,香气随烟而起,沁人肺腑,对人的神经系统及穴道都会产生特殊的作用。

《本草从新》中说:“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草,在世代中国人的手中“香火”相传,治病疗疾无数。

如今艾条灸依然活跃于世。

⑤在民间,艾草是神通之草。

端午节前后,天气日渐暖热,蚊虫病害也随之增加,聪明的先人发现了艾草的清奇之气,能有效驱除蚊蚋、园蛾等虫害,就在门前屋后挂上了艾草。

年年岁岁有端午,艾草在时光的流转中,被赋予了许多神奇的能力。

端午门前挂艾,遂成风俗。

⑥端午门前挂着的艾草还没有开花。

艾草要到端午过后才开出花来,这时它长到了1米多高,从叶腋中、株顶端开出一簇簇浅黄色小花。

花季的艾草看起来还是灰扑扑的,它的花不艳不娇,只为孕育生命的种子而淡定开放。

⑦艾草能长到约2米高,是草中高个。

长到这么高的艾草往往被人收割下来,作为柴草使用。

被割过的地方,第二年早春,将长出更为茂密的新一代艾草。

一棵艾草长出来的地方,第二年、第三年,就会长出一大片艾草!在路旁、在荒野,在亚洲、在欧洲,它都蓬勃生长。

古罗马时代的士兵,在行军时,常把艾草叶塞入鞋子,这样既可以让双脚气息清新,又可以有效消除疲乏。

他们还把艾草放在枕边,据说能让人一夜好梦……可见很早以前,在中国之外,艾草也深切地与人为善。

⑧在我国,艾草还有一种十分独特的作用——它是制作传统印泥的重要原料。

中国的书画文人可是万万少不了印泥的。

漳州生产的八宝印泥闻名于世,它的配料中,重要的一宝,就是精制的艾绒。

正宗的八宝印泥色泽朱红、鲜明艳丽,冬不凝固、夏不吐油,燥天不干,雨天不霉,永不变色。

印在纸上,即使被火烧后,印迹还清晰可见。

生产八宝印泥的工坊,是成吨量地购买艾绒。

我不能想象,一吨的艾绒需要采集多少棵艾草啊?在中国的书画中,在那些大大小小的印鉴里,艾草真实地存在着,并与书画一起在时光的淘洗中,或湮灭,或传世。

⑨艾草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名字:冰台。

这样一个名字,包含着人类对一棵草的敬意。

古人将冰块做成凸镜,放在阳光下聚光,以艾叶承其下取火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