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站与小基站并用 优势互补迎挑战

合集下载

5G时代基站两大场景节能方案的应用分析

5G时代基站两大场景节能方案的应用分析

5G时代基站两大场景节能方案的应用分析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基站作为5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更高的能耗和更复杂的环境。

由于5G网络将大大增加基站的数量和规模,传统的基站节能方案已经无法满足这种快速发展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5G时代的基站两大场景节能方案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室外宏站的节能方案室外宏站是5G网络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所需的能量和资源消耗较大。

在传统的节能方案中,通常采用的是优化设备的运行模式和功率控制,但这些方法已经无法满足5G网络的需求。

传统的基站节能方案在面对更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带宽时,往往需要更多的功耗来支撑更大的数据传输和信号覆盖。

针对室外宏站的节能方案,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案:1. 多载波聚合技术多载波聚合技术是将多个频段的信号合并在一起,通过将不同频段的信号传输合并在一起,可以减少基站的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从而降低基站的能耗。

多载波聚合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和容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基站的功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节能方案。

2. 智能功率控制技术通过智能功率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基站功率的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整,根据网络流量和用户需求自动调整基站的功率,从而降低基站的能耗。

智能功率控制技术可以根据网络负载情况自动调整基站的功率输出,从而实现最优的功耗控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节能方案。

3. 高效能源管理技术高效能源管理技术是通过对基站的电源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

通过采用高效的电源系统和能量回收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基站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方案。

室内小站作为5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耗和资源占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室内小站的部署环境通常较为复杂,而且对能耗和资源的要求也较为严格。

对于室内小站的节能方案,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案:1. 蜂窝网络优化技术通过对室内小站的蜂窝网络进行优化,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从而降低基站的能耗。

移动互联时代:小基站大能量

移动互联时代:小基站大能量

移动互联时代:小基站大能量作者:暂无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6年第8期文/吴勇毅移动互联时代,运营商网络面临严峻的扩容压力,室内、热点区域业务比重激增,网络热点、信号盲点亟需快速覆盖。

在此形势下,小基站(Small Cell)应运而生。

该技术不仅可以迅速增加网络容量、有效应对暴涨流量、提高宏基站边缘区域用户上网速率,而且能够适应各种回传网络,并与WLAN融合互补,实现灵活快捷部署。

智能手机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令移动网络运营重心由语音走向数据。

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宏基站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要求,而“补盲”、“补热”、“节约”的小基站可以大大弥补宏基站的技术短板。

4G时代,移动网络亟需深度覆盖,数据传输质量尚待提升。

然而高频传输损耗大、覆盖能力差,新增站址困难、建设成本高,过去高度仰赖大型基站的布建架构难以为继。

而国家不断强化“提速降费”,给运营商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传统宏基站技术的峰值理论速率固然诱人,但最终让用户感受到终端上下行速率才是关键,因此,小基站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基站应对数字洪流LTE基站包括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Relay……不同类型的基站在LTE网络中扮演的角色亦不相同。

宏基站是解决远距离室外覆盖的主要站型;微基站能充分发挥安装简单的工程优势,用于“补盲”、“补热”场景;微微站及Femto毫微微站型是室内覆盖的重要解决方案。

微基站、微微基站以及Femto统称小基站。

小基站有三大主要应用场景:一是在宏覆盖中使用,主要用于增加网络容量和提高边缘速率,譬如部署在城市热点区域,俗称“补热”;二是在宏覆盖外使用,譬如部署在郊区热点区域,俗称“补盲”;三是在室内使用,主要用于室内覆盖,譬如部署在办公场所和家庭环境。

随着4G大规模商用,LTE网络正经历从广覆盖向深覆盖,从轻载网向重载网的重大转变,网络结构和运维日趋复杂,面临流量爆炸式增长、深度覆盖、高频组网穿墙损耗及选址施工困难等一系列挑战,运营商对基站灵活部署、简易维护的需求愈发迫切。

5G网络小基站的部署探讨

5G网络小基站的部署探讨

5G网络小基站的部署探讨发布时间:2021-11-29T03:08:27.299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14期作者:薛国浪王宏俊雷博[导读]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代代网络的变革与更新,5G相较4G十倍甚至上百倍以上的指标吸引和催生着各行业的信息化拓展,在5G网络整体构建中,小基站根据其独有的特性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具有非常大的建设需求,是5G网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单介绍5G网络建设面临的挑战、小基站的关键技术,并就小基站在5G时代中的运用作简单分析。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03)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代代网络的变革与更新,5G相较4G十倍甚至上百倍以上的指标吸引和催生着各行业的信息化拓展,在5G网络整体构建中,小基站根据其独有的特性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具有非常大的建设需求,是5G网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单介绍5G网络建设面临的挑战、小基站的关键技术,并就小基站在5G时代中的运用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基站;5G;MEC;SON;有源化小微站引言:从2015年开始,国际组织ITU-R和3GPP对5G的愿景、指标需求和标准进行征集,各个国家、行业、组织对5G的需求和技术进行研究,各大企业和研究机构,包括中国移动也纷纷发表了技术白皮书。

而我国针对5G的技术提出的“5G之花”9个技术指标被ITU接受了8个,如用户体验速率0.1-1Gbps、连接数密度数百万/ km2、时延数ms、移动峰值速率10Gbps、流量密度10Tbps/ km2等。

为达到5G高性能指标必须依赖超密集组网的小基站提升空间复用度和解决未来移动数据流量千倍的增长以及用户体验速率百倍的提升需求,除了增加频谱带宽和大规模MIMO等无线技术提升频谱利用率外,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增加小区基站的部署密度,提升空间复用度。

小区分裂作为传统无线通信增加小区基站部署密度的常用方式,但随着分配的频段越来越高导致覆盖半径逐步减小,小区分裂的方式已不在适用,则需要在室内外高热点、高容量区域密集部署灵活的小基站。

小基站要“总”规划 差异化部署降成本

小基站要“总”规划 差异化部署降成本

17小基站,大时代如何部署小基站和降低成本是运营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刊记者|吕萌小基站要“总”规划差异化部署降成本从4G到5G,用户数据流量需求的增长和使用频率的逐步攀升导致网络覆盖问题突出,室外覆盖以及传统的DAS室内覆盖方案都面临瓶颈,小基站的出现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小基站的硬件成本远低于宏基站,更适合于室内或者室外大数据热点区域。

小基站是5G新"蓝海"小基站在3G时代就已经开始发展,对宏基站难以覆盖的区域以及高速率、高容量区域进行“补盲”,覆盖宏基站无法精确达到的人口密集区,顺便解决宏基站选址难的问题。

小基站形态众多,可针对性地应用于不同场景。

5G向垂直行业的拓展也为小基站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例如可以将小基站与下沉核心网、边缘计算等技术结合,形成易于灵活部署、更加个性化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中国联相关专家预计,5G时代由小基站形成区域性密集组网的方式将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可以说小基站是5G 时代的新"蓝海",但如何部署小基站和降低成本,仍是运营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基站部署需总体规划虽然小基站市场是一片“蓝海”,但小基站的部署面临不少挑战。

由于小基站数量众多,安装、管理复杂,故小基站部署需整体规划。

同时,小基站自身还需具备易于安装部署和一定的故障自检、自优化的能力。

小基站选址较为复杂,需要协调物业等各个方面,室内部署存在挑战。

同时,由于小基站厂商众多、型号复杂,未来运营商还将面临小基站的管理问题。

小基站的部署数量逐步增加后,运营商需要设置统一的网管进行小基站管理,“但对运营商而言,小基站、设备多种多样,将来小基站厂家对接到运营商的网管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专家表示。

运营商在最初规划的时候,需要在架构上考虑小基站演进、部署的问题,把宏基站和小基站纳入管理范围,从架构上考虑宏微协同组网。

同时,宏基站跟小基站之间有比较密切的互操作,运营商需控制节点,对宏、小基站进行协同。

差异化部署降低成本5G部署的高成本将影响运营商进程,保守估计5G的投资将比4G增加约50%。

2024年基站建设工作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基站建设工作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基站建设工作心得体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站建设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基站建设工作人员,我在2024年的基站建设工作中有着诸多感悟与心得。

在这里,我将用____字总结和分享我在这项工作中所得到的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基站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基站是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日常的通信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娱乐还是社交,都离不开稳定、高效的通信网络支持。

而基站就是保障通信网络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基站建设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抱着责任和使命感,确保基站的正常运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

其次,在基站建设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基站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作为一名基站建设工作人员,我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项项任务。

在工作中,我认识到每个岗位都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只有通过团队的紧密配合和协作,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因此,促进团队合作成为我在这项工作中的一大心得体会。

在基站建设工作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基站建设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基站建设工作人员,我必须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在工作中,我要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在基站建设工作中做到更好、更专业。

此外,我在基站建设工作中也体会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基站建设是一个需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的工程,任何一项工作的延误都可能对整个项目的进度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每一项任务,我要合理安排时间,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确保任务的按时完成。

通过对时间的合理管理,我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网红场景红洪崖洞宏微协同立体组网

网红场景红洪崖洞宏微协同立体组网

网红场景红洪崖洞宏微协同立体组网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网络的力量使得一些原本平凡的地方瞬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重庆洪崖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洪崖洞以其独特的巴渝传统建筑特色与璀璨迷人的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场景。

然而,伴随着游客数量的急剧增长,如何保障这里的网络通信质量,实现高效稳定的网络覆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宏微协同立体组网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宏微协同立体组网,简单来说,就是将大型的宏基站和小型的微基站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覆盖体系。

在洪崖洞这样一个地形复杂、人员密集的区域,单一的网络覆盖方式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宏基站能够提供大范围的基础信号覆盖,但在一些局部区域,如狭窄的街道、密集的店铺内部等,信号可能会出现衰减和干扰。

此时,微基站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微基站体积小巧、部署灵活,可以根据具体的场景需求,精准地布置在信号薄弱的区域,从而有效地补充和增强网络信号。

在洪崖洞,微基站被巧妙地安装在建筑物的角落、墙壁上,甚至是一些装饰性的构件内部,既不影响景观,又能实现良好的信号覆盖。

为了实现宏微协同的最佳效果,需要对洪崖洞的地形、建筑物分布以及游客的流动规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实地勘察,网络规划人员能够获取到详细的信息,为基站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在游客集中的观景平台和热门拍照点,增加微基站的密度,以应对高峰期的网络流量需求;在店铺密集的区域,根据店铺的布局和人流量,合理调整微基站的位置和功率,确保每个角落都能有稳定的网络连接。

在网络频段的选择上,也需要精心规划。

不同的频段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和覆盖能力。

较低频段的信号传播距离较远,但容量相对较小;较高频段的信号容量大,但传播距离有限。

在洪崖洞的宏微协同立体组网中,综合运用了多种频段,实现了长距离覆盖和大容量传输的平衡。

此外,智能的网络优化算法也是确保网络性能的关键。

小微基站在未来网络发展中的运用概论

小微基站在未来网络发展中的运用概论

小微基站在未来网络发展中的运用概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移动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一些偏远地区或人
口稀少的地方,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的大型基站建设变得困难甚至不可行。

这时候,小微
基站就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小微基站在未来网络发展中的运用,并分
析其优势和挑战。

小微基站在未来网络发展中的运用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正在朝着
更加高速和低延迟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网络将需要更多的基站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小微
基站可以更加灵活地部署和配置,能够快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在大型活动中,可以
临时部署小微基站,以增强网络覆盖和容量,使得用户可以更好地体验移动网络服务。

小微基站在未来网络发展中的运用还能够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

由于其小巧灵活
的特点,小微基站可以更容易地在偏远地区进行部署。

在一些山区或海岛上,大型基站建
设难度较大,而小微基站可以灵活地部署在各个角落,提供稳定的网络服务。

这对于改善
偏远地区的通信状况,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小微基站在未来网络中的运用还能够增加网络的容量和密度。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对于网络带宽和连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传统的大型基站容量有限,很难满足大
量用户同时访问的需求。

而小微基站可以在现有网络覆盖范围内增加基站密度,提供更好
的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

这对于提升网络性能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基站的作用和优缺点

不同基站的作用和优缺点

在网络规划设计过程中,实际应用环境非常复杂,需要应用各种基站进行组网,充分利用不同产品的优势,使网络性能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要。

可以采用的基站包括宏基站、微基站、射频拉远、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等。

本文将介绍各种基站的特点和应用环境。

宏基站:宏基站一般有专用的机架,可以提供容量,下面介绍其主要特点和应用环境。

1、特点容量大,需要机房,可靠性较好,维护方便。

覆盖能力:比较强,使用的场合较多;馈线长度大于70m时,馈线损耗较大,对覆盖有一定的影响。

容量:根据配置的载频数,支持的用户数可以变化;总的来说宏基站可以支持的容量比其他产品要大很多。

组网要求:2Mbps传输(可用微波或光纤)。

缺点:设备价格较贵,需要机房,安装施工较麻烦,不易搬迁,灵活性差。

2、应用环境广域覆盖:城区广域范围的覆盖;郊区、农村、乡镇、公路的覆盖。

深度覆盖:城区内话务密集区域的覆盖,室内覆盖(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微基站:微基站可以看成是微型化的基站,将所有的设备浓缩在一个比较小的机箱内,可以方便安装;同时微基站和宏基站一样可以提供容量。

微基站的主要特点和应用环境如下。

1、特点体积小,不需要机房,安装方便;不同作用的单板一般集成在设备上,维护起来不太方便;覆盖能力:可以就近安装在天线附近,如塔顶和房顶,直接用跳线将发射信号连接到天线端,馈缆短,损耗小;可以根据覆盖需求选择相应功放的微基站,其覆盖范围不一定比宏基站小;容量:微基站体积有限,可以安装的信道板数量有限,一般只能支持一个载频,能提供的容量较小。

组网要求:2Mbps传输(可用微波或光纤)。

缺点:室外条件恶劣,可靠性不如基站,维护不太方便。

002、应用环境深度覆盖:城区小片盲区的覆盖,室内覆盖(如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城区的导频污染区覆盖。

广域覆盖:采用大功率微蜂窝覆盖农村、乡镇、公路等容量需求较小的广域覆盖。

宏基站和微基站均包括三种类型:S1/1/1(含S1、S1/1)、OTSR、O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站与小基站并用优势互补迎挑战
LTE商用迫近,业界对于LTE网络的部署形态更加关注。

可以肯定的是,在LTE网络中,各种类型的小基站将占据更重要的角色。

中国移动专家表示,与2G、3G时代小基站主要发挥补盲等辅助作用不同,在4G时代,小基站将在提供大带宽数据业务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小基站将与宏蜂窝基站一起成为4G网络中的主角。

LTE基站形态丰富4G时代,网络面临四大挑战:深度覆盖需求强烈;移动数据业务质量要求高;高频段损耗大、覆盖能力较差;新增站址困难。

这些挑战催生了对丰富基站形态的需求。

据ABI Research预测,到2014年,LTE小基站的出货量将超过LTE宏基站。

目前,LTE基站类产品包括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Relay等等。

其中,宏基站和微基站从硬件架构上均可进一步分为一体化与分布式两种,微站存在一体化微站和分布式微站(BBU+微RRU)两种,微微基站理论上也可分为一体化和分布式两种。

这些不同的基站将在未来的LTE网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中国移动设计院的李楠表示,宏基站应用于室外覆盖场景,是解决室外覆盖的主要站型。

微站能够充分发挥安装简单的工程优势,用于补盲和补热场景。

而微微站以及femto等站型是室内覆盖的重要解决方案。

目前,各系统设备厂商都已经推出具有代表性的基站解决方案。

阿尔卡特朗讯与中国移动合作研发的灵云无线微基站基于lightRadio技术,目前已经在南京的TD-LTE试验网中部署。

爱立信推出的点系统非常小巧,设备仅重300克,小到可以一手掌握,但是却足够为庞大人群提供室内网络覆盖。

NSN推出的Flexi Zone由多个相互连接的低功耗小区构成,这些小区使用共用的资源池,通过区域控制器进行灵活管理。

华为的AtomCell与宏站协同组网,通过协同组网以及特有的抗干扰技术,网络容量可以实现超过4.7倍的大幅度提升,这将极大缓解MBB时代所带来的容量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于2012年提出Nanocell,创新的将TD-LTE与WLAN相结合,主要用于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和室内深度覆盖场景。

据记者了解,目前Nanocell还在试点阶段,尚未投入实际应用。

从初步试点效果看,Nanocell站型在建设施工的便捷性、灵活性,覆盖的精确性和高容量的提供能力等方面都符合理论预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