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公开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双眼,我知道,今天的数学课将会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一扇新窗户。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这一课,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一次探索,更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次提升。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统计与概率》单元中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我们将探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一些实际的统计图案例,还有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统计图。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三种统计图的简单框架,并在每个框架下写明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作业题目是:“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运动,收集一组关于这项运动的数据,然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这些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也在想,如何能让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作业,并互相评价,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我的一天,一个充满挑战和收获的一天。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用心去学习,就一定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情景引入的设计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个情景引入的环节。
我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身高数据,这个数据是学生们熟悉的,也是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通过这个情景引入,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示范教学设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使学生能结合不同统计图,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在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及统计意识。
3.使学生能感受统计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不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不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大家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图?预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师: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有时还会用到折线统计图。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第(1)组数据1.阅读理解。
课件出示:师:仔细观察,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知道了5年中每年的树木数量,2021年树木数量最多,2017年树木数量最少等。
2.提出问题。
师:如果要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用哪一种统计图更合适呢?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种统计图?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统计图,并分享从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提出疑问并评价同学的展示。
预设1:选择条形统计图。
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预设2:选择折线统计图。
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变化趋势。
3.观察比较。
师: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又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2.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以下统计图表:1.条形图2.折线图3.饼图4.散点图三、教学重点1.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够准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展示和分析数据。
四、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本节课开始前,先导入一组数据:某班级的学生身高情况。
身高(cm)人数140-1453146-1505151-1558156-16012161-1656166-1702步骤2:介绍条形图1.条形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来表示数据频率的统计图表。
2.条形图横轴代表数据,纵轴代表单位。
3.条形图适合展示不同数据之间的比较。
4.在展示数据时,条形图的高度以及数量表示数据的数量或频率。
步骤3:介绍折线图1.折线图是一种以折线来表示数据变化情况的统计图表。
2.折线图的横轴代表时间或数据,纵轴代表数量。
3.折线图适合展示数据在时间上的变化情况。
步骤4:介绍饼图1.饼图是一种以圆形面积来表示数据频率的统计图表。
2.饼图适合展示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
3.饼图中每个扇形的面积代表数据的频率或数量。
步骤5:介绍散点图1.散点图是一种以点的位置来表示数据的关系的统计图表。
2.散点图的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两种数据。
3.散点图适合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及趋势。
步骤6: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身高情况数据进行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来展示这些数据。
1.如果要展示每个身高段的学生人数,可以选择条形图。
2.如果要展示身高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可以选择折线图。
3.如果要展示身高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选择饼图。
4.如果要展示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散点图。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讲解了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学生应该了解到它们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来展示数据,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数据,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及其趋势,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目前我们学习了哪此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有哪些特征?2. 导入新课。
小宇收集了六年级一班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情况,他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出示)你知道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 初步理解思考:(1)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2)从这三幅统计图中,能分别一眼看出什么?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2. 分析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1)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2)你还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3.小结:回顾刚才的学习,思考:怎么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呢?4. 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三、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第4题四、课堂小结:你认为本节课你自己表现得怎么样?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根据统计的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两方面结合进行选择。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它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统计图的表现效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案例和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和分析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种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1.条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2.折线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图。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统计图的问题,检查他们对统计图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让学生举例说明。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七单元第0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通过自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提高学生对统计图的重视程度,培养他们的数据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7单元第02课时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收集相关数据,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写下你的设计思路和分析过程。
5.反思评价,促进成长: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6.拓展延伸,激发潜能:
-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宽视野;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设计新的统计图形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他们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如学校附近的交通状况、天气变化等;
-各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统计图对所选话题进行数据。
2.教学目的:
3.部分学生对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
针对以上情况,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第一章:统计图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统计图。
1.2 教学内容:统计图的定义和分类。
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特点和用途。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1.4 教学活动:引入统计图的概念,解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给定的数据集。
第二章:条形图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条形图的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
使学生能够利用条形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2.2 教学内容:条形图的绘制步骤。
条形图的解读方法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讲解条形图的绘制步骤,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练习解读条形图,提供实际数据进行分析。
2.4 教学活动:讲解条形图的绘制步骤,包括确定坐标轴、绘制条形等。
提供实际数据集,让学生绘制条形图并进行解读。
讨论条形图的注意事项,如标签清晰、坐标轴范围合适等。
第三章:折线图的绘制和解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折线图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绘制和解读折线图。
3.2 教学内容:折线图的定义和特点。
折线图的绘制方法。
折线图的解读技巧。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折线图的特点和用途。
讲解折线图的绘制方法,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3.4 教学活动:引入折线图的概念,解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讲解折线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确定坐标轴、连接数据点等。
提供实际数据集,让学生绘制折线图并进行解读。
第四章:饼图的绘制和解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饼图的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能够绘制和解读饼图。
4.2 教学内容:饼图的定义和作用。
饼图的绘制方法。
饼图的解读技巧。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饼图的特点和用途。
讲解饼图的绘制方法,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医院要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4.下面的图形中, (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5.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的底相等
, 它们高的比是 1:2, 它们面积的比是 (
)。
A. 2:1 B .4:1 C . 1:1
6.从 3 个一角、 2 个二角、 1 个五角的纸币中取出 6 角钱,有(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 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 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 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 况。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 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 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 (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
98~99 页例 2 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 .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 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10 个正方形,
24.大于 而小于 的分数只有一个。 ( _______ )
25.甲数的 1/4 等于乙数的 1/6 ,则甲乙两数之比为 2: 3。( ___) 四、作图题 26.动手操作。 ( 1)将图形 A 向左平移 3 格 , 得到图形 B。 ( 2)以 MN为对称轴作图形 A 的轴对称图形 , 得到图形 C。
1957— 2014 年的变化情况,你认为选
( 2)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 种统计图最合适?
2014 年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选择哪
( 3)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 计图?
2014 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
3.教材第 103 页第 7 题。
2 .学习教材第 98 页例 2 第( 2)( 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 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正方体的棱长缩小 3 倍,他的体积就缩小(
)倍。
A. 3 B . 6 C . 9 D . 27
2.下面是甲、乙两个班男、女生人数分布统计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班的人数一样多 B .乙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 40%
C.甲班的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D .甲班的女生人数一定比乙班的女生多
两位小数)
六、计算题
34.直接写出得数
÷ =
56÷40% =
0.3 ×0.15=
360÷8=
+=
37.2 ÷0.4=
5,19-5.09=
512+78=
÷ ÷ =
59×101 -59=
÷15=
35.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
( 11﹣ 4.6 )÷ 0.8 ×7.5
6,4 ﹣ +3.6 ﹣
27.
28. 5 平方米 29. 72cm 30. 37 千米 31. 36 天 32. 250km 33. 67% 六、计算题
34.解:
比原来高了 1.5cm.这个金属圆锥体高多少 cm?
30.甲、乙两车绕周长为 400 千米的环形跑道行驶,它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背向而行,
5 小时相遇,
如果两车每小时各加快 10 千米,那么相遇点距离前一次相遇地点 3 千米,已知乙车比甲车快,求原来每
小时行多少千米?
31.修一段路,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要
)种不同的拿法.
A. 2
B. 3
C. 4
7.下面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
)。
A.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 积都不相等。
B.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的 1 C.它们的体 3
8. 2019 年上半年有(
)天
A. 181
B. 182
C. 183
9.数学竞赛共有 20 道选择题,答对 1 题得 5 分,答错或不答倒扣 1 分.小王同学在竞赛中得了 82 分,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 .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内容可以包括: 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其中哪些更 有优势?用哪些统计统计图又是不合理的?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
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
19.下面直线上每小格表示 1m,聪聪刚开始的位置在 0 处。
( 1)如果聪聪从 0 处向东行 4m记作作 +4m,那么聪聪从 0 处向西行 4m记作( ________) m。
( 2)如果聪现在的位置是 +8m,说明他是从 0 处向( _________) m。
( 3)如果聪聪从 0 处先向东行 5m,再向西行 5m,那么他到达的位记作( _______ ) m。
15.移动循环小数 5.0858 的前一个循环点后 , 使新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大 . 这个新的循环小数是 ______.
16.一块苗圃原来的面积是 80m2,扩建后面积增加到 120m2,增加了( ______) %。
17.一个圆锥比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少
16cm3,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__.
18.乐乐家距学校 3km,在比例尺是 1∶ 100000 的地图上,乐乐家与学校的距离是 ________?
他答对(
)道题.
A. 3
B. 10
C. 17
D.18
10.有一个两位数,加上 54 后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正好互换位置,这个两位数是(
)。
A. 19 B . 37 C . 48 D . 39
二、填空题
11. 2500 平方千米=( ____ )公顷
3 小时 15 分=( ____)小时 12.如图所示以直线为轴旋转后甲部分形成的立体图形是 比是 _____.
12 天完成,实际工作时,甲、乙两队合修
8 天后,甲队休息,
乙队又接着工作了 6 天才完成任务。这段路甲队独修需要多少天完成?
32.北京和南京大约相距 1050km,一辆快车和一辆动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3 小时相遇,动车与
快车的速度比是 5∶ 2,求动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3. 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一共获得 26 枚金牌,比日本多了 14 枚,多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 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教材第 98 页例 2 第( 1)组数据。
课件出示:
( 1)绿荫小学 2007- 2011 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 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 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 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6×0.5 ÷0.5 ×6=
[9 ×( ﹣
【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C A B A C D 二、填空题 11. 3.25 12.圆锥 1 : 2 13.1cm 235.5cm2 14. 15 4.05
15. 085 6
16. 50 17. 8 立方厘米 18. 3 厘米 19. -4 东走 8 0 20. 3:2 2:3 三、判断题 21.× 22.√ 23.× 24.× 25.√ 四、作图题 26.略 五、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