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少见类型的诊断和治疗

Wi l m s 瘤最早被 系统研究 , 并取得 了良好疗效。但 临床上有些病例因肿瘤部位、 形态或性质等特殊性 , 容 易造 成误诊 和 误 治 , 成 为诊 治 的难 点 。现 将 作者 近年来在I 临 床上遇到的少见类型 Wi l m s 瘤做一回顾 分析 , 以提高临床对这些少见类型病例的认识。 肾母 细胞 瘤 的少见类 型
母 细胞 瘤囊 腔 间隔 中应 该 有 ’ 肾母 细胞 瘤 中常 见 的肾 胚 芽成 份 , 和( 或) 上 皮 成 份 J 。临床上 , 囊 性 部 分
分 化型 肾母 细胞 瘤 应 注意 与 肾 的畸 胎瘤 、 肾的 透 明
行 归纳 , 这些 少见 类 型病 例 大 致 包 括囊 性 部 分 分 化 型、 畸胎 瘤型 、 。 肾外 型 、 马蹄 肾型 、 胎 儿横纹 肌瘤 型及
・
l 56 ・
临床d , J D  ̄ b 科杂志 2 0 1 3年 4月第 1 2卷第 2期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P e d i a t r i c S u r g e r y , A p r i l 2 0 1 3 , V o 1 . 1 2 , N o . 2
有 很高 的发 病机 会 , 可 以合 并一 些先 天性发 育 畸形 , 其 中有 4 . 5 % 的病人 合并泌 尿 生殖 系 统 畸形 ( 隐睾 、 男 性假 两 性 畸 形 , 肾 脏 的异 位 , 发育 不全 , 马蹄 。 肾 等) j 。根据 肿瘤 的组 织分 型 与 预后 的关 系 , N WT S
一
上则分别称为上皮型 、 间叶型 、 胚芽型 , 若 3种成分 均未达到 6 5 % 以上 , 则定为混合型 , 若以囊肿为主 要成 分 则 称 为 囊 肿 型 肾母 细胞 瘤 J 。作 者 曾 收 治
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治疗建议解读

CCCG -WT -2016
作者:汤静燕,血液/肿瘤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发表期刊:中华儿科杂志 2017 年 2 月第 55 卷第 2 期
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 (nephroblastoma)又称威尔姆斯瘤 (Wilms’tumor,简称 WT),是婴幼儿最常见 的恶性 实体瘤之一 ,发病高峰为 3岁 。它也是应用现代综 合治疗技术 (化疗、手术 、放疗等 )最早且疗效最好 的恶性实体瘤之一 ,生存率已从 三十年代 的 30%飞 跃到如今 85% 以上 。目前在我国尚少有可靠的大组随访 资料报道 ,在不合理治疗下复发率仍较高
介绍几个组织
• NWTSG • 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ational Wilms’Tumor Study
Group,成立于1969年 • SIOP • 欧洲国际儿童肿瘤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diatricOncology • CCCG •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Chinese Child Cancer
双侧肾母细胞瘤
: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侧肾脏的正常肾组织,
1术前评估符合以下 2 个条件时一侧肿瘤 切除,一侧行部分肾切除:①一侧肿瘤侵犯 整个肾脏已 无可以保留的肾实质;②对侧肾脏有足够的肾实质,侵犯 部分小于整个肾脏的 1 /3,未侵犯肾脏血管和肾盂, 肿瘤边界清楚。 • 2术前评估一侧肿瘤基本侵犯整个肾脏已无可保留的肾实 质,对 侧不符合肾部分切除指征,则一侧肿瘤切除,一 侧行肿瘤活检术,肿瘤边缘钛夹标记。 • 3双侧肾脏均大部分肿瘤侵犯,则双侧肿瘤活检,化疗后 评估肿瘤体积缩小的情况行双侧肾部分切除术或一侧肾切 除
• 修改点4:术前化疗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选择方案。
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肾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4 Ro s e n ie f l d NS, l e t r i d a s J C, B a r wi e k KW . Ag g r e s s i v e n e u mb l a s t o ma
s i mu l a t i n g t u m o r[ J ] .Ra d i o l o g y ,1 9 8 8与神经母 细胞 瘤鉴 别。神经母 细胞 瘤多发生 在肾上腺 区,患侧 肾脏往往受推移 挤压 而变形 ,且 与肿块有相对 运动 。 神经母细胞瘤包膜 多完整 ,肿瘤 内部 回声 较 肾母细胞瘤 稍强 , 呈弥漫性分布的钙化多 于 Wi l m S 瘤 ,但 坏死囊性 变较之则 少 ,肿块常越过 中线 并易发 生骨转移。
客观条件有 限,则建议在 营养液配制完毕输注前 即刻加入胰岛
会 出现严重低血糖现象 ,对患者生命造成影 响 ,甚至引起 医疗 纠纷 ,应引起 临床高度重视 。下面就我院静脉 营养液使用过程 中出现的 2例严 重低 血糖患者情况报道如 下。
1 病例 简 介
素。经常监测血糖 ,以观察营养支持对体 内糖代谢的影响 ,尽
2 4 5—2 5 4.
7 贾泽清 . 临床超 声鉴 别诊 断学 [ M].南京 :江苏科 学技术 出版
社 ,1 9 9 6:6 7 5—6 7 6 .
8 张天泽 ,徐 光炜 .肿 瘤 学 [ M] . 天 津 :天津 科 学技术 出版 社 ,
1 9 9 6:2 2 9 0 —2 3 1 2.
早发现相关并发症并做 出相应处理 ,调 整营养配方 ,根据血糖 及时调整胰 岛素用量 。
患者 1 ,女 ,4 2岁。 因胃溃疡住院治疗 ,采用静脉营养治
肾母细胞瘤饮食要注意什么呢【营养美味食谱大全】

肾母细胞瘤饮食要注意什么呢
文章导读
\n 生活中常因环境及工业的污染,常期的暴饮暴食,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而导致肾母细胞瘤,有的患者在得了肾母细胞瘤好不知道如何去控制饮食,那么肾母细胞瘤饮食要注意什么呢?有的人觉得这种病需要富养,要多吃营养,就因这样而不知道怎么去忌口,导致病情更加严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肾母细胞瘤饮食要注意哪些吧。
\xa0 1、选择食物要多样化,提供身体丰富的营养,每天吃五种或五种以上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多吃淀粉类食物,包括充分的热量、数量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的供给。
\xa0 \xa0
\xa0 2、饮食要注意低盐饮食,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
水肿重者及高血压者应忌盐,限制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少饮水。
\xa0
\xa0 3、忌食发霉、腥辣食品、煎炸、香菜、狗肉及一切发物;少食烫食、盐渍食物,不要酗酒、吸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xa0 常见的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
\xa0 1、强酸性食物:蛋黄、奶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xa0 2、弱碱性食物: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吴鹤-肾母细胞瘤病理诊断进展

神经母细胞瘤:出血,界不清
神经母细胞瘤:器官样 生长方式,未分化细胞 椒盐样核
肾母细胞瘤:菊型团 类似神经母细胞瘤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
肾脏少见肿瘤,常被误诊为肾母细胞瘤或其他未分化 肉瘤。常发生于中年人(平均37岁)。
大体:肿瘤较大,平均直径11cm,常局部囊性。
组织学:瘤细胞短梭形成束状排列,未见蛇形和结节 状分布方式。细胞核卵圆形,噬碱性,胞浆不清,有核 重叠。常见坏死。多见囊状结构,囊腔面排列大量胞浆 嗜酸,核排列方向一致,成鞋钉状。少量双向分化的滑 膜肉瘤可见上皮样分化。
切面与肿瘤的成分有关:部分呈 灰白色,质地硬韧有旋涡状纹 理;部分粘液样,质软;部分呈 鱼肉状;部分可见透明软骨样组 织,并常有钙化、大片出血和坏 死区。
2
AFIP2004
经典肾母细胞瘤三种成分: 胚芽成分,间质,管腔上皮
AFIP2004
blastema (B), epithelial structures and stromal component (S)
MRI扫描显示腹腔内的巨大多囊性肿块
部分囊性分化的肾母细胞瘤(CPDN)一种多房性囊性Wilms瘤,其间被薄壁的间隔分隔,肿瘤 常边界清楚,与邻近正常的肾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10
病例:14月男性,左肾肿物,d=11cm,切面多房囊性,有清亮液体。
CN
CPDN
WT-1(+)
CK(+) 部分囊性分化肾母细胞瘤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鹤
正常肾,切面(normal kidney, section)
肾细胞肿瘤 后肾肿瘤 肾母细胞瘤 间叶性肿瘤 混合性间叶和上皮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转移性肿瘤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护理

计数资料采用x 验 ,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 察 组 与对 照 组产 后 抑郁 症 发 生 率 比较 (见 表 1) 表 1 2组 产 妇 产 后 抑 郁 症 发 生 率 比 较 例
注 :X2=4.62,P<O.05
3 讨 论 随 着 现 代 医学 模 式 向生物 一心 理 一社 会模 式 的转 变 ,人 们 对 身
心健康越来越重视 ,而产褥期妇女 比较敏感 ,情绪不稳定 ,依赖性
较 强 ,易 产生 焦虑 抑 郁 情 绪 ,即 产后 抑 郁 症 。产后 抑 郁 症 不 仅 危 害 了 产 妇 的 健 康 ,也 影 响 了婴 儿 的 情感 意 识 和 行 为 发 展 ,所 以对 产
疗方法 。国际上有关儿童实体瘤 的诊断治疗技术进 展很快 ,近2O 年来许 多儿童肿瘤 的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总 的长期无病 生存 率 已达 50%一70%[2l。患者常在 医师 检查 时或洗澡 或穿衣 时发现 腹胀 或腹 部 肿块 。腹痛 ,肉 眼血尿 和发 热也 是 其 常见 特点 。本 院 自2009年 1月 一2011年 6月 共 收治 肾 母 细 胞瘤 患儿 55例 。通 过 加 强 围 手 术 期 的 护 理 ,为 手 术 提供 了很 好 的 条 件 。现 将 护 理
照顾 护 理 婴儿 。 1.2.3.2 加强高危人群管理建立 高危产妇登记卡 ,增加访视次数 , 做 好 记 录 ,并 及 时 发 现 产妇 的心 理 变 化 ,切实 走 进 产 妇 内心 世 界 , 让 产 妇 从 焦 虑 、抑 郁 的 阴影 中走 出来 ,对 护 理 干 预 无 效 且 病 情 严 重 者 ,指 导 产妇 及 家 属 勇敢 面 对 ,科 学 治疗 。 1.2.4 社 会 支持 系 统 和 家 庭 支 持 系 统 的全 面结 合 大 多 数 产 妇 会 有 虚 弱 、孤 独 和 忧 伤 ,往 往 发 生 于 产 后 数 日,并 很 快 消失 ,这 与 分 娩 前 后 内分 泌 变 化 有 关 ,此 时 产 妇 易受 到 不 良影 响 ,导 致 负 面 情 绪 症 状 持 续 加 重 而 发 生 产 后 抑 郁 ,如 没 及 时发 现 ,正 确 治 疗 , 严 重 者 会 导 致 自杀 。产 后 访 视 的 目 的在 于 增 加 社 会 支持 ,社会 支 持 能 提 高个 人 对 重 大 事 件 的 应激 能 力 ,提 高 处理 事 件 的能 力 和 信 心 ,从 而 增 加 个 人 情 感 控 制 ,减 少 情 绪 紊 乱 。家庭 是 社 会 支持 的 重 要来 源 ,家 庭 成 员 的 情 感 和 物 质 支 持 可 提 高 产 妇 的信 心 ,对 产 后 的 紧张 和 压 力 起 到很 好 的缓 冲作 用 ,同时 对维 持 产 妇 的 良好 情 绪体验 也具 有重要意义 。在产后访 视 的基础上 ,指导丈夫及家属 正 确照 顾 产 妇 和 婴 儿 ,帮 助 产 妇 与 家 庭 成 员 和 睦 相 处 。对 于有 焦 虑情 绪的产妇 给予 多交谈 ,了解原 因 ,给予针对性 的帮助 。使丈 夫 了解 产妇 的 心 理 特 点 ,关 心 体 谅 妻 子 ,让 产 妇 感 到 家 庭 的 温 暖 ,消除不良情绪 ,当产妇诉说抱怨时,不要加 以阻止 ,在心理宣泄 后 ,给予更多理解关 心和帮助 ,逐步提高产妇 的 自我保健意识和 自我护理能力 。 1.3 评价方法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内科治疗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内科治疗胡慧敏;黄东生【期刊名称】《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年(卷),期】2022(27)5【摘要】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肾脏肿瘤。
肾母细胞瘤的发病率在15岁以下儿童中为8.2/100万,或婴儿中1万[1]。
美国每年诊断出约650例肾母细胞瘤,但肾母细胞瘤在亚洲人中的发病率要低得多[1-2]。
随着化疗、手术、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总体生存率已经达到85%以上[3]。
目前,世界范围内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可分为两个类别,一是以北美地区为首的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推荐直接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和分期采取进一步治疗;二是以欧洲地区为首的国际儿童肿瘤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diatric Oncology,SIOP),推荐术前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根据不同危险度来治疗。
手术在肾母细胞瘤治疗中至关重要,但两组均采用术后化疗。
因此肾母细胞瘤的手术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预后同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就儿童肾母细胞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治疗进行总结。
【总页数】5页(P289-293)【作者】胡慧敏;黄东生【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小儿肾母细胞瘤的内科治疗进展2.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3.儿童复发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4.单中心连续79例儿童单侧组织学良好型肾母细胞瘤先期手术治疗结果及疗效分析5.儿童肾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母细胞瘤与神经母细胞瘤

影像表现:
CT:主要表现为位于肾上腺区或腹膜后 区的不均质肿块, 易越过中线生长, 压迫、包 绕周围血管。肿瘤直径多>5 cm,类圆形或不 规则,呈不均匀混杂密度, 肿块内可见散在分 布的砂粒状钙化, 是肿瘤的特征性钙化, 也可 有弧形或斑块状钙化。肿块较大可伴有出血、 坏死、囊变,部分肿块内可见粗大血管。增 强扫描呈不均匀或环状强化,低密度坏死区无 强化。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腹痛、腹胀、 发热及镜下血尿等。
肿瘤可发生于肾的任何部位,也可多中 心起源,肿瘤大多始自包膜下肾皮质,肾外 型少见; 大多数患儿初次就诊时肿瘤体积较大, 大多在4cm3 以上。
肾母细胞瘤起源于未分化的中胚叶组织。 镜下大多数肿瘤表现三相特征,包括未分化 胚芽组织、间胚叶性间质和上皮。
腹膜后淋巴瘤:呈分叶状并形成血管包 埋征, 肿块由肿大淋巴结融合而形成多中心 融合的形态是其特点, 仔细观察可发现肿瘤 与被包埋血管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间隙, 此 种现象在增强扫描时尤为明显, 可作为淋巴 瘤与其他恶性肿瘤的主要鉴别点之一 。此外, 淋巴瘤多无钙化、坏死囊变等表现。
畸胎瘤:为多胚层起源,脂肪及钙化或 骨化等特殊组织成分为特征性表现, 诊断一 般不难。
鉴别诊断
肾细胞癌:儿童少见,肿瘤体积一般较小, 其边界不清,瘤内钙化常见,合并血尿、腰 痛,多考虑肾癌。
肾淋巴瘤:多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年龄 范围更广,多双侧发病,常伴腹膜后及肠系 膜淋巴结增大。
肾横纹肌肉样瘤:该病罕见,发病年龄 较小,多在1 岁以内,肿瘤内钙化较肾母细 胞瘤常见,典型的钙化表现为勾画肿瘤轮廓 的弧线形高密度影,肾包膜下积液较具特征, 具有早期脑转移的特点。
MR:肿瘤内信号欠均匀, T1WI 多为低 信号,T2WI多表现为等、高信号,增强扫描见 不均匀明显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母细胞瘤【概述】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是最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小儿腹部肿瘤中占首位。
肿瘤主要发生在生后最初5年内,特别多见于2~4岁。
左右侧发病数相近,3~10%为双侧性,或同时或相继发生。
男女性别几无差别,但多数报告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个别病例发生于成人。
1899年德国医师Max Wilms首先报告此病,后以该氏姓氏命名而为人们所熟知。
近代称为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因从胚胎发生上由后肾发展而成,且肿瘤由极其类似肾母细胞的成份所组成。
自化学疗法问世,尤其放线菌素D 与长春新碱对本瘤特殊有效,加以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使其预后明显改善,各期的2年生存率均可在80%以上,甚至达92%,是肿瘤治疗取得巨大成功的实践之一。
【诊断】在婴儿发现上腹部肿块,应按现代诊断技术进行检查。
排泄性泌尿系造影可见肾外形增大,肾盂肾盏变形、伸长、移位或有破坏。
部分病例肾功能减退或完全不显影,需应用大剂量造影剂造影。
平片上伸有散在或线状钙化。
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肾积水。
CT 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侵犯的范围。
并可进行血清红细胞生长素测定和血清肾素测定。
必要时可进行肾动脉造影,99mTc-DMSA肾闪烁扫描等检查。
肾母细胞瘤至今尚无诊断性肿瘤标记物。
与神经母细胞瘤等肿瘤鉴别时,可进行骨髓穿刺,尿VMA、HVA定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甲胎蛋白(AFP)定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定量等检查。
在剖腹时,典型所见,肾母细胞瘤是一个实质,光滑、表面有扩张的侧支血管,略带蓝色的球形肿物,部分取代其所发生的肾脏,并使肾脏移位。
由于肿瘤被高张力的肾被膜所围绕,且有脆而易碎、富于细胞的特性,应避免在术前、术中作穿刺或切开活检,以免种植而播散。
为了除外双侧性肿瘤的可能,有时必须进行活检,尤其是在第2次、第3次手术时,要选择合适的部位。
在获得确切的诊断后,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有一组报告小儿双侧肾母细胞瘤,虽然活检19例中17例获得生存,这是很好的证明。
不应由于惧怕活检种植,以致未能明确肿瘤的组织结构,从而降低生存率。
当然,切除单侧病变的病例,为了活检是要付出代价的。
肿瘤散落的病例,即使能将肿瘤完全切除,并处于有利的病期,但仍需加用化疗和放疗而对能完整切除肿瘤,未作活检的病例,只要少量化疗可以获得同样的治愈率。
术前诊断必须了解以下问题:(一)对侧肾脏是否正常因为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是肾切除,对侧肾功能必须正常。
有可能同时发生双侧性肿瘤,也许对侧肾脏缺如或有先天性畸形。
根据病史,体检,超声,血和尿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排泄性泌尿系造影所示,基本上可以作出如下的诊断,对侧肾脏功能良好,或有损害,或可切除的。
在特殊病例可补作肾图、动脉造影、CT检查获得进一步瞭解。
即使检查为阴性,外科医师在手术时仍需小心地探视对侧肾脏,避免可能因X线未发现较小肿瘤的失误。
(二)是否有转移由于肾母细胞瘤生长快速,首次发现时已有相当大的体积,虽然初步检查是局限的,但诊断时15%已有转移,常见部位是肺,其次为肝、骨和脑。
由于并非常规检查淋巴结标本,所以在统计学上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关系,报道的数据较少。
2年生存率在淋巴结阴性者为82%,阳性者为54%。
(三)肿瘤能否切除肿瘤位于肾包膜内,压迫和推移周围脏器,但很少侵入附近脏器。
肿瘤已经穿破包膜,仍然很少不能切除的。
甚至肿瘤包绕大血管,亦时常能找到间隙而分离出来。
瘤栓时常直接侵入肾静脉、下腔静脉乃至右心房。
所以术前了解是否已侵入血管是很重要的,必要时作下腔静脉造影和、或右心血管造影。
术时要限制操作,以免肿瘤扩散入肾静脉。
【治疗措施】在治疗前,对于肿瘤的特异性和预后因素应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具体病例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使治疗效果提高。
在治疗过程中,更要防止有害无益的过度治疗。
在主要治疗结束之后,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手术配合化疗及放疗的综合疗法,已是公认的治疗方法。
但如何组合和应用剂量以及疗程,使达到危害最小而疗效最高的目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肾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术时常有少量失血。
对于巨大肿瘤,特别是下腔静脉被包缠者,可遭遇大出血的危险。
因此,术前准备要有中心静脉插管和监测,必要时可快速补充血容量。
桡动脉插管和监测,可及时作血气分析,术时置导尿管和术后尿量监测。
瘤体较脆易破裂,所以腹部切口必须有广大的显露,使其易于显露肾静脉探查其他部位的肿瘤病灶。
最好的进路是横切口,从第12肋骨的腋前线到达对侧缘。
切除巨大肿瘤时,可能要加作胸部延长切口,使手术较为容易且安全。
要求过细地探查腹腔,可能有淋巴结和/或肝转移,对于可疑的淋巴结要作活检,并用金属夹作好标记。
对侧肾脏要仔细的检视和触扪。
外科医师的使命是清除所有肿瘤组织,需要作广泛的淋巴解剖,或者切除被肿瘤浸润的邻近组织,如胃、肠、肝。
要仔细地触扪肾静脉,保证在瘤栓的远端结扎静脉。
如若瘤栓延伸至下腔静脉,应切开静脉去除瘤栓。
瘤栓扩展至右心房,则要借助体外循环才能成功的达到目的。
传统要求手术时早期结扎肾静脉,认为可以减少肺瘤栓的危险性。
然而,根据各方资料,静脉结扎的时机,并不影响预后,结扎肾静脉先于结扎肾动脉,则流出阻断先于流于阻断,结果是瘤体充血肿胀,增加脆性,肾周肿瘤静脉破裂。
所以技术上可行时,应早期阻断动脉,使瘤体缩小和减少脆性,便于操作。
当肿瘤巨大时,不可能先显露肾静脉,要等待四周游离后,从侧面到达肾门,如经胸腹联合切口,则较为便利。
当遇到少见的病例,肿瘤巨大和/或病人情况太差时,为了使术前瘤体缩小,便于切除时简易安全,可应用一疗程长春新碱或放疗或肾动脉栓塞。
但使用术前治疗方案前,其生存率并不改善,况且术前治疗有以下缺点:①甚至是小剂量化疗,亦可破坏肿瘤的组织结构,从而不能进行分期,结果是给予不适当的治疗方案。
②可以发生误诊。
某些腹部肿块病例,剖腹证明不是肾母细胞瘤。
③婴儿的Ⅰ期肿瘤,接受不适当的术前治疗。
结合肿瘤的分期与组织病理学分类,可采用下列具体方案。
(一)预后好的组织结构Ⅰ期瘤肾切除术,化疗(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疗程10周或6个月,不作放疗。
Ⅱ期手术,化疗(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阿霉素),疗程15个月,不作放疗或放疗20Gy。
Ⅲ期手术,化疗同Ⅱ期,放疗10Gy或20Gy。
Ⅳ期手术,3药化疗同Ⅱ期和Ⅲ期,或加用环磷酰胺为4药化疗,放疗20Gy。
(二)预后差的组织结构任何分期瘤肾切除术,3药和4药化疗,放疗剂量按年龄增至40Gy。
1.化疗药物①放线菌素D15μg/(kg·d),连续5天,第6周和3个月时重复,此后,每3个月为一疗程。
②长春新碱1.5mg/m2,每周1次,8~10周为一疗程。
③阿霉素40mg/m2,分2~3天静注,每4周1次,总量300~400mg/m2。
④环磷酰胺10mg/(kg·d),连续3天,以后,每6周为一疗程。
2.放射疗法在术后48~72小时进行,不宜晚于10天。
双侧肿留的治疗:根据个别病例选择最佳方案,目的是保留更多有功能的肾组织,将大的肿留作肾切除;另一侧作活检或部分切除,术后化疗和放疗。
同时发生的双侧肿瘤,时常是预后好的组织类型,倾向应用较保守的方法。
对于预后差的组织结构,要加强治疗计划。
转移肿瘤的治疗:目前认为应用化疗为第一线,外科手术为第二线。
例如肺转移的治疗,先化疗,以后再切除残留病灶,但外科切除转移瘤要在加强化疗之后进行。
【病理改变】肿瘤起源于未分化的后肾胚基,可形成肾的各种成分。
瘤体大小不一,覆有薄而脆的假包膜,切面均匀呈鱼肉状,灰白色,有坏死、出血、囊性变。
镜下可见未分化的上皮性和间叶性的混合组织,上皮分化为不规则的腺样结构或形似肾小球的团块。
间叶组织可演变为横纹肌、平滑肌、骨、软骨、血管、结缔组织等。
肿瘤增长极快,可直接穿破包膜侵犯肾周围组织,或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脏等;经血行转移,以肺转移多见;10~45%有肾静脉瘤栓,下腔静脉瘤栓为4.5%。
,骨转移较少。
【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分期与掌握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及影响预后均有密切关系,至为重要。
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目前认识到先天性中胚叶细胞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常发生在乳儿期,组织分化良好,常呈良性过程。
囊性肾母细胞瘤亦呈良性过程,预后较好。
根据国际小儿肿瘤学会的观点,强调细胞组织类型对于预后的重要关系,因此,按病理组织学可将肾母细胞瘤分为两种类型。
(一)预后好的组织结构组例如典型肾母细胞瘤、囊性肾母细胞瘤、中胚叶细胞肾瘤。
(二)预后差的组织结构组约占10%,例如未分化型肾母细胞瘤、透明细胞肉瘤、横纹样瘤(rhabdoid tumor)。
近60%病例死亡。
影响预后的因素,以往认为与肿瘤的大小、病儿的年龄有关,在非常有效的治疗发展下,现已失去意义。
其他因素诸如浸润包膜,扩展至肾静脉或下腔静脉,肾外局部扩散,术中破溃,腹腔播散等,可将肉眼所见的肿瘤全部开除和应用多药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当前认为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肿瘤的组织结构,原发肿瘤的完整切除,转移病灶和双侧病变。
因此,近年的临床病理分期方法,对于肿瘤的局部播散,不似以前那样注重,已从Ⅲ期移为Ⅱ期。
而对淋巴结转移,因其预后甚差,比以前估计的更严重,所以从Ⅱ期改为Ⅲ期。
临床病理分期:Ⅰ期:肿瘤限于肾内,可完全切除,肾被膜完整,术前或术中肿瘤未破溃,切除边缘无肿瘤残存。
Ⅱ期:肿瘤已扩散至肾外,但可完全切除;有区域性扩散:如肿瘤已穿透肾被膜达肾周围组织;肾外血管内有瘤栓或已被肿瘤浸润;肿瘤曾做活体检查或有肿瘤局部散落但仅限于肾窝;切除边缘无明显肿瘤残存。
Ⅲ期:腹部有非血源性肿瘤残存。
1.肾门或主动脉旁淋巴链经病理检查有肿瘤浸润。
2.腹腔内有广泛性肿瘤污染,如术前或术中有肿瘤散落或肿瘤生长穿透至腹膜面。
3.腹膜有肿瘤种植。
4.切除边缘有肿瘤残存(大体或镜检)。
5.由于浸润周围主要脏器,肿瘤未能完全切除。
Ⅳ期:血源性转移,如肺、肝、骨、脑。
Ⅴ期:诊断时为双侧性肿瘤,应按上述标准对每侧进行分期。
时常为无症状的上腹部肿块,向胁部鼓出。
表面光滑、实质性,较固定,大者可超越腹部中线。
早期不伴有其它症状,常在婴儿更衣或洗浴时被家长或幼保人员偶然发现。
肿物增长较大时,可出现腹痛、血尿、发热、高血压、贫血等症状。
疼痛可因局部浸润、肿瘤出血和坏死、肿瘤压迫周围组织脏器等引起,个别因病理性肾破裂而出现急性腹痛。
血尿因浸润肾盂、肾盏而发生,并不常见,约10~15%。
低热是常见症状,由于肿瘤释出的蛋白质所致,提示肿瘤进展较快。
高血压常因肾缺血而肾素升高所致,较常见,有30~60%。
贫血多因肿瘤内出血的关系。
肿瘤晚期可出现恶液质。
近年注意其内分泌改变,肿瘤可产生红细胞生长素,测定时红细胞生长素可升高,但很少出现红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