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LA5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抗生素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探索新型抗生素的发现与开发

探索新型抗生素的发现与开发

探索新型抗生素的发现与开发随着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传统抗生素的疗效逐渐削弱。

因此,寻找和开发新型抗生素成为了科学界和医药领域的紧迫任务。

本文将探索新型抗生素的发现与开发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一、自然界中的抗生素资源许多新型抗生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例如海洋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等等。

对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和筛选,可以发现潜在的抗生素产生菌株。

研究人员通过分离与鉴定这些微生物,发现了许多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

二、高通量筛选技术为了快速发现高效的抗生素化合物,研究人员开始使用高通量筛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同时测试大量的化合物,从而加快抗生素的发现过程。

通过大规模的化合物筛选,科学家们可以鉴定出具有潜力的新型抗生素,并进行后续的研发工作。

三、合成新型抗生素许多新型抗生素都需要通过合成来获取足够的量进行临床研究。

合成抗生素的过程包括合成化学、结构优化和活性评价等环节。

通过合成,研究人员可以改变抗生素的结构,从而提高其抗菌活性和安全性。

四、天然产物的改造在发现新型抗生素的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可以对天然产物进行改造。

通过结构修饰和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可以改变抗生素的性质,如增强活性、改善药物代谢和降低毒副作用等。

这种方法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抗生素候选物,并提高抗菌活性。

五、生物合成工程近年来,生物合成工程技术的进展为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生物合成工程通过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其能够合成更多的抗生素。

这种方法在发现和开发新型抗生素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提高产量和多样性。

六、其他新技术的应用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新技术在新型抗生素的发现和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微生物的基因组,从而促进抗生素的生产。

人工智能在药物设计和筛选中也有广泛应用,能够加快抗生素的发现过程。

七、临床前与临床试验在发现和开发新型抗生素之后,研究人员需要进行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

稀有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稀有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稀有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李一青李艳琼李铭刚李勤赵江源崔晓龙彭谦文孟良【摘要】由于从链霉菌中发觉新抗生素的概率愈来愈小,从稀有放线菌中寻觅新抗生素成为研究的重点。

稀有放线菌是新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产生菌,其产生的抗生素具有结构多样及活性独特的特点。

本文概述最近几年来稀有放线菌中的小单孢菌属、诺卡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游动放线菌属、拟无枝菌酸菌属、小双孢菌属及糖多孢菌属等产生的抗生素种类及其活性。

【关键词】稀有放线菌;抗生素;活性物质ABSTRACT Searching for new antibiotics from rare actinomycetes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because the rate of discovering novel antibiotics from streptomyces is significantly low. Rare actinomycetes are important producers for novel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antibiotics produced by rare actinomycetes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ying structures and unique bioactivity.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s and bioactivities of the antibiotics produced by rare actinomycetes, such as Micromonospora, Nocardia, Actinomadura, Actinoplanes, Amycolatopsis, Microbispora and Saccharopolyspora weresummarized.KEY WORDS Rare actinomycetes; Antibiotics; Bioactive compounds自发觉链霉素以来,已从放线菌中发觉了大量的抗生素,其中链霉菌是要紧产生菌[1]。

放线菌抗生素的发酵及目的产物的提取实验报告

放线菌抗生素的发酵及目的产物的提取实验报告

放线菌抗生素得发酵及目得产物得提取一、实验目得1、熟悉掌握土壤中分离抗生素及培养方法2、了解与掌握种子制备与摇瓶发酵技术与方法3、了解抗生素发酵得一般规律与代谢调控理论4、了解小型发酵罐得基本结构5、熟悉掌握小型发酵罐得使用方法与保养6。

掌握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得原理与方法;7. 掌握管碟法测定抗生素生物效价相关得操作方法、8、掌握放线菌次级代谢物得初步纯化及牛津杯实验得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①发酵罐就是进行液体发酵得特殊设备。

生产上使用得发酵罐容积大,均用钢板或不锈钢板制成;供实验室使用得小型发酵罐,其容积可从约lL至数百升或稍大些。

一般来说,5L以下就是用耐压玻璃制作罐体,5L以上用不锈钢板或钢板制作罐体。

发酵罐配备有控制器与各种电极,可以自动地调控试验所需要得培养条件,就是微生物学、遗传工程、医药工业等科学研究所必需得设备、②抗生素(antibiotics)就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得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得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她生活细胞发育功能得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得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得化合物。

③放线菌发酵结束后,次级代谢物可能与菌体结合,工业上常采用草酸或磷酸等酸化剂处理,释放与菌体结合得次级代谢物,并采用加热发酵液70 ℃,2 min使蛋白凝固,所得酸性滤液,在经碱处理,进一步去除蛋白、抗生素得效价常采用微生物学方法测定,它就是利用抗生素对特定得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得原理来测定抗生素效价得方法,如管碟法。

管碟法就是目前抗生素效价测定得国际通用方法,我国药典也采用此法。

管碟法就是根据抗生素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得扩散渗透作用,比较标准品与检品两者对试验菌得抑菌圈大小来测定供试品得效价。

管碟法得基本原理就是在含有高度敏感性试验菌得琼脂平板上放置小钢管(内径6。

0±0、l mm,外径8、0±0。

抗生素微生物来源与合成技术研究

抗生素微生物来源与合成技术研究

抗生素微生物来源与合成技术研究引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化合物。

自从发现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抗生素,以应对细菌耐药性等挑战。

本文将聚焦于抗生素微生物来源与合成技术的研究,探讨近年来的进展与前景。

一、抗生素微生物来源的研究抗生素的微生物来源多样化,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其中,放线菌是最重要的抗生素来源之一。

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环境中,被称为“自然的化学工厂”。

1.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分离放线菌的方法主要采用土壤样品分散稀释、分层均衡和喷斑等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等手段,人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出放线菌的分类和物种信息。

2. 抗生素发酵产物的筛选与分离对于放线菌发酵产物的筛选与分离工作,传统的方法主要依赖于生物学活性的初筛与生物引导分离。

目前,还发展了许多高通量筛选技术,如基于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和体表来定位与分离有活性化合物。

3. 放线菌基因组挖掘放线菌的基因组挖掘是发现新型抗生素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序放线菌的基因组,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其潜在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基因座。

二、合成技术研究合成技术对抗生素的发现和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们通过合成改造天然产物、设计合成新型化合物等方法,提高了抗生素的活性和稳定性。

1. 天然产物的合成改造天然产物的合成改造是基于已有抗生素分子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其结构,以提高其活性和抗菌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克服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2. 新型抗生素模拟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在基于已知的抗生素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合成新型抗生素模拟分子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化学合成等手段,可以获得具有优异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3. 抗生素合成技术的改进与创新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更高效地合成抗生素。

利用新型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合成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2010抗真菌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2010抗真菌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何鑫1,杜洁1,齐璐2,梁磊1,殷博3*(1.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3.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摘要 综述了抗真菌类抗生素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抗生素;作用机制;抗真菌中图分类号 S48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30-16720-04Research Progress in Antifungal An ti biotics HE Xin et al (Ch i na Environ menta lM anage ment Co llege ,Q i nhuangdao ,H ebe i 066004)Abstract The spec i es ,action m echanis m ,devel op ment pros pect o f antif ungal anti b i oti cs were su mmarized .K ey words A nti b i oti cs ;A ction m echan i s m ;Anti f ungus作者简介 何鑫(198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助教,从事环境微生物研究。

*通讯作者,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环境生物学研究,E m ai:l yi nbo_12450671@qq .co m 。

收稿日期 2010 06 08抗生素(anti b i otics)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得的)有机代谢产物,它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他种生物功能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1]。

专门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类抗生素称为农用抗生素。

由于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工作中长期依靠化学农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病原菌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直线上升[2],迫使农药的施用量和频度增加,造成了化学农药应用的恶性循环。

放线菌F(12)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放线菌F(12)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中草药 的 活 性 成 分 已 普 遍 用 于 生 产 , 还 远 远 不 但 够 , 们又把 眼光 投 向了微 观世 界 。许 多 微生 物 能 人
2 1 年 1 1 日收 到 01 月 0
重要 的意义 。 自 12 9 9年发 现青霉 素 以来 , 迄今 已有 超过 10种来 源于 陆生微 生物 的次生代谢 产物 开发 2
成 临床 使用 的抗 生 素 。人 们 对 抗 菌产 生 新 的理解 ,
开始分 离微 生 物 , 其 发 酵 产 物进 行 抑 菌 实验 , 对 测 定其产 物 的抑菌效 果 , 而分 离 其所 产 的 抑 菌活性 从 物质用 于 人 们 的 1 3常生 活保 健 。通 过 近 几 十 年 的


为从放线菌 F 产生的抑菌活性 物质 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在低 温水底土壤 中分 离筛选 出一株放线菌 , 名为 F, , 命 。
对 其 活化 后 进 行 摇 床 发 酵 , 杯碟 法测 其 发 酵 产 物 对产 气杆 菌 、 用 变形 杆 菌 、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金 大肠 杆 菌 、 菌 1 霉 菌 2 霉 菌 3 霉 、 、 、 酵母菌 Y 、 母菌 Y 1酵 2的 抑 制效 果 。 结 果 显 示 : 菌 株 的发 酵液 对 产 气杆 菌 和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有 很 好 的抑 制 效 果 , 酵母 菌 F 对
于长期依赖 化 学 农 药 , 视 自然 调 控 , 病 虫 害 的 忽 对 防治趋于 复杂和 困难 。同 时 , 由于 化学 农 药 的非 生 物 源性 容易使 有 害生 物产 生 抗性 , 加 上滥 用 化 学 再
药品, 导致 了化学农 药 在 自然 界 和食 物 链 中长 期 积 累 , 成 了环 境污 染 、 造 生态 破 坏 、 社会 公 害 等严 重 后 果 。微生 物农 药 是 能够 用 来 杀 虫 、 菌 、 草 以及 灭 除

链霉菌LA5高产菌株诱变育种研究初报

链霉菌LA5高产菌株诱变育种研究初报
硝 基 胍 处 理 8 i 0r n+紫 外 线 照射 4 、 硝 基 胍 处 理 6 i a 0S亚 0 rn+紫外 线 照 射 10S 行 第 2 第 3 第 4轮 复 合 谤 a 2 进 、 、 变 筛 选 。 后 选 育 出突 变茵株 U - 8 -9 , 产 抗 生素 能 力 比链 霉 茵 L 5出 发 茵 株 提 高 了 3 . % , 显 著 高 最 8N A 16 其 A 45 极
+ UV e n 40 s c a d NTG i + UV 20 s c frt e o d,t id a d te  ̄urh mutto 60 r n a 1 e o he s c n hr n h t ain。a nal ost e mu- nd f l y a p ii i v
A b t a t Ant o i LA5 a d o p c o nt u g a t iis n g iulu a a ii i But te poe c f sr c i tc bi h s wie pr s e t n a i n a ci te i a rc tr l ntbot f l v c. , h tn y o S rptmycs 8 LA5 sr i s r h rl te o e p. tan i ate ow, a a o e h e uie nto n sro nd c n n tme tte r q r me fidu tiusman f cu e. S rptmy e u a tr te o c s s . LA5 wa e e td a hesa tn tan b lr v oe ,mir wa e,NTG ,UV + NTG nd NTG + UV. Thebe te- p s s l ce s t tri g sr i y u ta il t co v a s f

海洋放线菌B5菌株发酵液抗菌谱及稳定性研究

海洋放线菌B5菌株发酵液抗菌谱及稳定性研究

海洋放线菌B5菌株发酵液抗菌谱及稳定性研究邵彦坡;方丽萍;魏少鹏;李会玲;姬志勤【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07(016)003【摘要】B5菌株是从山东威海浅海海域分离得到的一株放线菌,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发酵液对15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杀菌活性生测,结果表明,B5菌株发酵液对13种供试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其发酵液对3种病原细菌进行室内杀菌活性生测,结果表明,B5菌株发酵液对3种供试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5mm以上.发酵液经80℃处理6h,活性仅丧失了18.2%.在酸性条件下活性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活性不稳定.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该发酵液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总页数】5页(P248-251,256)【作者】邵彦坡;方丽萍;魏少鹏;李会玲;姬志勤【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9【相关文献】1.放线菌G30菌株发酵液抗菌谱及稳定性的研究 [J], 侯勇;许凤春2.放线菌菌株1a发酵液抗菌谱及抗菌物质稳定性研究 [J], 王琳;姜云;马贵龙3.杨树溃疡病菌拮抗菌发酵液抗菌谱及稳定性研究 [J], 张艳军4.白蚁链霉菌ACT-2菌株抗菌谱及其发酵液抑菌稳定性分析 [J], 宋迤明;张晓阳;董夏梦;韦凤;蓝丽精;蔡琪敏;蒋冬花5.海洋多粘类芽孢杆菌L1-9菌株发酵液抗菌谱及稳定性测定 [J], 马桂珍;付泓润;王淑芳;暴增海;吴少杰;钱俊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制香蕉巴拿马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1]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下册)1981,北京:农业出版社.1849—1850[2]黄秀丽.微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赵 斌,何绍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4]Bio Merievx IDENYIFIC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PI ATB SYSTEM[5]戈登·海恩斯·帕格著.蔡秒英,刘津太,战立克译.芽孢杆菌属.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6]褚西宁,卫军,陈海波,刘东兴,袁滔著.微生物学通报.1991,18(3)注——* 承蒙广州市教育局资助;对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欧阳友、陈仪本老师指导,以及提供试验条件表示衷心感谢!放线菌LA5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抗生素的初步研究*曾会才♦邬国良余凤玉李振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儋州 571737)摘 要:对放线菌LA5菌株的抑菌谱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放线菌LA5菌株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稻瘟菌Pyricularia grisea、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香蕉枯萎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p.cubense、香蕉黑星病菌Phyllosticta musarum和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ies等6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很强的抗菌活性,对茄子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具有明显的抑效果;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法对LA5菌株产生的抗生素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抗生素LA5的结晶,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这种抗生素属水溶性、弱碱性抗生素,对光、热稳定,符合农药贮藏稳定性要求。

关键词:放线菌LA5菌株 抑菌谱 抗真菌抗生素Testing on Antifungal Spectrum of and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ntagonistic produced by Actinomycetales Strain LA5*ZENG Hui-Cai♦ WU Guo-liang YU Feng-Yu LI Zheng-HuaSupervisor: Vice Prof. Zeng Huicai*基金项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基金重点支助项目。

♦作者简介:曾会才(1964-),男,博士,副研究员, E-mail: zhc081@。

*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Corresponding author: Zeng Hui-Cai,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zhc081@117(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SCUTA, 571737, Danzhou, Hainan, China)Abstract:The experiment of testing on antifungal spectrum of Actinomycetales strain LA5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tinomycetales strain LA5 had strong antagonistic action against Phytophthora capsici, Pyricularia grisea,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Colletotrichum musae and Phyllosticta musarum in carrot agar. The crystal of antibiotic LA5 was gained by the methods of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crystallization. The antibiotic LA5 can maintain antifungal activity in the conditions of neutral, weak alkaline, light and 54℃for 15 days , respectively, that indicated antibiotic LA5 accord with stability requirement of pesticide.Key words:Actinomycetales Strain LA5 antifungal spectrum antifungal antagonistic植物疫霉菌病害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土传病害,危害作物种类多,流行速度快,损失巨大,海南许多市县的瓜菜基地常因辣椒疫病的流行而造成大面积辣椒绝产,其防治主要依靠瑞毒霉、霜脲氰等系列化学杀菌剂,但疫霉菌对使用过的内吸杀菌剂易产生抗药性而导致防效下降,同时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抗生素等生物农药则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用于植物疫病防治的商品抗生素[14]。

在植物疫病防治用抗生素的研究方面,韩国分别从链霉菌、青蓝小单孢菌、浅玫瑰马杜拉放线菌、铜绿假单孢菌和荧光假单孢菌中获得了寡霉素、链霉戊二亚胺、格尔德霉素、放线菌素、道诺霉素、吩嗪-1-羧酸和aerugine等对辣椒疫霉菌具抑制活性的抗生素[1-14],国内林壁润等从一株链霉菌中获得的抗生素2507对黄瓜苗期疫病具防治作用[15-16],其它国家尚未见有关疫霉菌病害防治用抗生素研究的文献报道。

放线菌LA5菌株是从海南辣椒疫病样本上分离得到的一株生防菌,在室内对辣椒疫霉菌具有十分显著的拮抗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辣椒疫病具有90%的防治效果。

LA5菌株菌落灰白色,菌落边缘呈放射状,初生菌丝有分隔,基质菌丝发达,气生菌丝少,培养4-7d断裂为杆状小体,孢子丝为链状,有些有分枝,直形,偶有波折,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孢子为杆状或椭圆小体,表面光滑,链生,孢子大小0.3~0.5×0.8~1.2µm,不同于韩国报道的放线菌菌株及国内林壁润、谢大双等分离到的链霉菌菌株。

本文报道放线菌LA5菌株的抑菌谱和所产生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结果。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1.1.1 参试病原菌a.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b. 黄瓜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c. 香蕉枯萎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p.cubensed. 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e. 香蕉黑星病菌Phyllosticta musarum (Cooke) Petrakf. 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iesg. 芒果果腐链格孢菌Alternaria a lternatah. 稻瘟菌Pyricularia griseai. 柑桔指状青霉菌 Penicillium digitatumj. 茄子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k. 西番莲枯萎病菌Fusarium decemcelulare Brick1181.1.2 供试培养基CA:胡萝卜200g 琼脂17g 水 1000ml 1.1.3 抗生素分离纯化用材料与仪器721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柱,Φ21mm×300mmHD-97-I核酸蛋白测定仪(上海康华生化仪器制造厂)BSZ-100自动部分收集器(上海沪西仪器厂)Lambda Bio10紫外分光计(美国PE公司)1.2 实验方法1.2.1 LA5抗真菌谱的测定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将放线菌LA5菌株和各种参试病原真菌分别接到CA平板上,培养7天后,用0.5毫米打孔器打分别打取LA5菌株及各检定病原真菌菌饼,分别移植于CA培养基平板上,LA5菌株与病原菌间隔5cm,重复三次,以同种参试病原菌对峙培养为对照,然后分别置于28℃室温条件下培养5天后检查放线菌LA5菌株对病原菌的拮抗活性。

1.2.2 LA5抗真菌抗生素的分离纯化方法1.2.2.1 发酵液的预处理将LA5菌株的摇瓶(培养15)发酵液于旋转蒸发仪中蒸发浓缩100倍,用80%的乙醇浸泡24h,5000rpm离心,上清液用0.22µm的微孔滤膜过滤,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检测,活性滤液置于4℃冰箱储藏备用。

1.2.2.2 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抗生素先用5% NaOH和蒸馏水通过交替洗涤,将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成Na+型。

在取处理好的30m1树脂中加入LA5菌株的活性滤液200m1,置于摇床振摇4h,使抗生素吸附于树脂中,将树脂装于分部接收器的层析柱中, 用2N 氨水洗脱抗生素,流速为2ml/min,洗脱液分管收集,PE Lambda Bio10紫外分光计260-300nm 扫描,合并270nm附近有强吸收峰的各管洗脱液,浓缩,脱氨,浓缩液滴加于无水乙醇中析出抗生素晶体。

用滤纸片法检测抗生素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活性。

1.2.3 抗生素LA5理化性质的测定1.2.3.1 抗生素LA5的热稳定性试验取l0ml发酵液,在45℃、55℃、70℃、100℃水浴中加热60min,各取出1ml,待自然冷却后, 以原始发酵液为对照,以P.capsici为指示菌,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活性,重复三次。

1.2.3.2 抗生素LA5的常温稳定性试验将发酵液储存于室温条件下,每隔三个月用滤纸片法测量一次样品的抑菌活性。

1.2.3.3 抗生素LA5的光稳定性试验取l0ml发酵液装于试管中,自然光下照射8h后测定其抑菌活性的变化。

1.2.3.4 抗生素LA5的在54℃下15天的稳定性 取50m1发酵液,调pH7.0,于54℃水浴放置15天后用滤纸片法测量样品抑菌活性,以未处理的原始发酵液为对照,重复三次。

1.2.3.5 抗生素LA5的酸碱稳定性试验将浓缩的LA5发酵液样品分别调pH值3、5、6、6.5、7、8、9,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每种pH 样品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活性。

1.2.3.6 抗生素LA5溶解度试验将抗生素LA5纯品分别用水、甲醇、乙醇、正丁醇、苯、乙醚、三氯甲烷、丙酮各2ml浸提,然后用滤纸片法测定浸提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活性,每片滤纸上点20µl浸提液,以有机溶剂为对照,待溶剂挥发干后,将滤纸片放置于培养好的辣椒疫霉菌平板上,测定抑菌圈直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