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的介绍及与细菌的详细比较

合集下载

第二节---放线菌

第二节---放线菌

第二节放线菌(Actinomyces)放线菌是1877年合兹首先在牛体内发现的。

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

“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又接近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核微生物,只不过其细胞形态为分枝状菌丝。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也可将之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G+细菌。

原核:无核膜、核仁和线粒体等,核糖体为70S,属原核生物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放线菌的菌丝体为单细胞,菌丝直径比真菌细,与细菌接近;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有鞭毛的放线菌孢子同细菌鞭毛相同放线菌噬菌体同细菌的相似pH值同多数细菌相似,呈碱性:对环境pH值的要求是近中性或微偏碱,这与细菌相近而不同于真菌 (一般偏酸性);DNA重组方式同细菌相同核糖体为70S对溶菌酶敏感同细菌有相同敏感的抗生素:凡能抑制细菌的抗生素也能抑制放线菌,而抑制真菌的抗生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一、放线菌的分布放线菌广泛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1克土壤中可存在数万~数百万个孢子。

一般,肥沃土>贫瘠土农田>森林中性偏碱土壤>酸性土壤含水低土>含水高土放线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

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习居于土壤之中。

每克土壤中含有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放线菌的孢子,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较多。

土壤特有的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引起的。

放线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

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习居于土壤之中。

每克土壤中含有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放线菌的孢子,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较多。

土壤特有的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引起的。

二、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m;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染色阳性(少数阴性);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详细介绍

放线菌详细介绍
(一)菌丝
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 基内菌丝(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丝
一、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一)菌丝
1. 基内菌丝 •培养基内匍匐生长的菌丝,无隔, 约 0.2-0.8μm。 •通常会产生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功能:吸收营养,所以又称营养菌 丝。
一、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2. 气生菌丝 •由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 间的菌丝。略粗于基丝0.5-1.2μm, 也有色素产生。 •功能: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 分 化出繁殖结构,即孢子丝。
1.双层单位膜包围的 细胞器;其中含脂 类、蛋白质、少量 RNA和环状DNA。
2.其DNA可自主复制, 不受核DNA控制。决 定线粒体的某些遗 传性状。
3.生物氧化中心。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内质网:
是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的由膜构 成的管道和网状结构。在细胞 中和核膜或细胞膜相连在一起。 根据表面结构分为: 粗糙型内质网:膜外附着有核 糖体。 光滑型内质网:表面没有附着 的颗粒。 内质网功能: 起物质传递的作用,另外还有 合成脂类和脂蛋白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1.分生孢子(conidiospores):
•在气生菌丝顶端形 成成串或单个孢子, 菌丝分裂形成。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2、孢囊孢子
在气生菌丝顶端 或基内菌丝顶端膨 大或盘卷缠绕形成 孢子囊,在孢子囊 内形成孢囊孢子。
孢囊:菌丝细胞在不 同平面反复分裂,形 成孢囊孢子.有的孢囊 孢子可以丛毛运动。
酵母细胞壁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2、细胞膜
酵母细胞膜是双磷脂 层构造,其间镶嵌着 蛋白质和甾醇。 酵母菌的细胞膜与原 核生物的基本相同。 但有的酵母菌如酿酒 酵母中含有固醇类 (甾醇),这在原核生 物是罕见的。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放线菌和细菌是两种不同的微生物,它们存在一些异同点。

相同点:
1. 都是原核生物:放线菌和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和基本功能与真核生物有很大区别。

2. 都是微生物:放线菌和细菌都是非常小的微生物,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3. 都可引起疾病:放线菌和某些细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感染和疾病。

异同点:
1. 形态结构不同:细菌呈单细胞结构,其形态可以有球形、杆状、螺旋状等多种形式;放线菌多为链状菌体,由许多细胞组成。

2. 分子生物学特征不同:细菌的基因组较小,一般只有一个圆形染色体和一些质粒;而放线菌的基因组较大,常包含多个线形染色体。

3. 生理功能不同:细菌和放线菌的代谢功能存在差异。

放线菌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在土壤控制有害微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细菌能够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代谢,例如一些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 耐受条件不同:放线菌通常对环境要求较高,对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等要求较为苛刻;而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需要注意的是,放线菌和细菌种类繁多,存在着大量的亚种和
变种,因此以上的异同点仅仅是一般性的描述,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菌种进行具体分析。

环境微生物 放线菌和蓝细菌1

环境微生物 放线菌和蓝细菌1

(2)诺卡氏菌属(Nocardia):100多种,产生30多种抗生素
(3)放线菌属(Actinomyces):多为致病菌 (4)小单孢菌属:30余种,能产生30余种抗生素 (5)链孢菌属:15种以上 (6)游动放线菌属:释放出有鞭毛,能在水中运动的游动孢子(孢囊孢 子)
第三节、蓝细菌(Cyanobacteria) 亦称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曾作为藻类的 一群。
光是一种电磁波
粒子性质
紫光波长最短,能量最大;红光波长较长,能量小
日光经过棱镜折射,形成连续不同波长的光,即可见光谱
光的性质
每个光合反应中约有250~350个辅助色素分子起天线作用。
光子 光系统2
光子 光系统1
电子载体
类囊体内部
NADPH
叶绿体基质
非环路的光合磷酸化途径和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1)分生孢子:最常见。
由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横割分裂(断裂)而成,故成串排列。
(2)孢囊孢子: 由菌丝分化孢子囊,其内形成大量的孢囊孢子。 菌落特征: 分为两类: ①大量气生菌丝:如链霉菌 ②气生菌丝极少:如诺卡氏菌 (三)经济价值 最大的经济价值:产生抗生素。
产生的抗生素据不完全统计达1700多种,占已知抗生素的2/3 (四)分类和代表属
能进行光合 作用 单细胞、团 聚体、丝状 体
过量繁殖会形成“水华”
3、光合作用与类囊体 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微生物(与其他藻类相同)
叶绿素:
光 合 色 素
藻胆素:捕光天线色素,存在于蓝细菌、红藻、隐藻中
藻胆素:包括藻蓝素、藻红素、藻胆紫素和藻尿胆素。 在大多数蓝细菌中,藻蓝素占优势,故细胞呈特殊蓝色,蓝细菌由此得名。

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异同点(环境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异同点(环境微生物)

细菌: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
区(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它是一个原核生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
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

其细胞结构与细菌十分相近。

细胞核属于原核,没有核膜和核仁的分化,细胞微小,直径在0.5~1.5um,细胞壁化学成分亦与细菌相仿,只有无性生殖等。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

最主要的真核微生
物类群,与藻类相比,无叶绿素,无光合作用系统,化能有机营养型。

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

异同点:细菌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少,属于原核细胞型
微生物;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获得能量自养)分裂生殖。

放线菌的菌丝由于形态与功能的不同,分为基丙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部分.细胞中具核质而无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孢子生殖。

微生物中只有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故又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异养有的寄生、多数腐生,靠孢子繁殖后代.。

第二节 放线菌(1)

第二节  放线菌(1)

第二节放线菌一、放线菌(actinomycetes)的定义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由于它与细菌十分接近,加上至今发现的五六十属放线菌都呈革兰氏染色阳性,因此,也可认为放线菌就是一类呈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1、通常为圆形,类似或略大于细菌的菌落,但比真菌菌落小。

2、菌落表面干燥,有皱褶,致密而坚实当孢子丝成熟时,形成大量孢子堆,铺于菌落表面,使菌落呈现颗粒状、粉状、石灰状或绒毛状,并带有不同的颜色。

3、由于大量基内菌丝伸入培养基内,故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被接种针挑起。

4、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常不一致,菌落边缘培养基的平面有变形现象。

放线菌的主要类型:多腔孢囊放线菌(菌丝进行纵向和横向分裂,直接产生孢子,菌丝形成细胞群或孢子簇) 嗜皮菌属、弗兰克氏菌属孢囊放线菌属(以孢囊孢子进行繁殖,孢子的分裂与排列方式用于区分不同的属)游动放线菌属、指孢囊菌属、游动单孢菌属、链霉菌属其他放线菌属小单孢菌属、高温放线菌属、诺卡氏菌属、拟诺卡氏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放线菌属放线菌的孢子形态及产生过程(1)、(2)、(3)、(4)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形态特征最典型和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streplomyces(链霉菌属)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基质菌丝或一级菌丝,形成色淡、较细的具代谢功能的)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或称二级菌丝,较粗、颜色较深的分枝菌丝)链霉菌孢子丝的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包括一级轮生和二级轮生)等多种。

各种链霉菌有不同形态的孢子丝,而且性状较稳定。

分类、鉴定分布放线菌一般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环境中。

具有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据研究,在每克土壤中,放线菌的孢子数一般在l07左右。

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经济意义1、抗生素中有一半以上是放线菌所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除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类外)。

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作用 -回复

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作用 -回复

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作用-回复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三大群体,它们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的作用包括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抑制病原微生物、提高植物健康等。

本文将依次介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土壤中的作用,包括作用机理和具体功能,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一、细菌在土壤中的作用细菌是土壤中最丰富的微生物群体,其作用广泛而多样。

首先,细菌在有机质分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们通过分泌各种酶类,将有机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

同时,细菌也参与了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过程,促进了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

其次,细菌还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一些细菌通过分泌抗生素等物质,抑制了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护了植物的健康。

此外,细菌还能产生一些生物激素,如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根系发育。

最后,细菌的代谢活动还产生了一些有益物质,如胞外多糖和黏合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促进土壤结构的稳定和改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

二、真菌在土壤中的作用真菌是土壤中另一个重要的微生物群体,它们通常以菌丝体形式存在。

首先,真菌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与细菌不同,真菌能够分解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等。

其菌丝体具有较高的产酶能力,分泌的酶类能够降解这些复杂的有机物质,使其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其次,真菌在土壤中具有重要的根际互作功能。

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促进了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例如,一些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菌根能够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增加植物的抗逆性。

此外,真菌还与细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一些真菌通过分泌一些物质,如激素和异源信号物质,吸引细菌的定殖。

这种共生关系可以促进细菌的定殖和活动,提高土壤养分循环效率。

三、放线菌在土壤中的作用放线菌是一类特殊的细菌,其分泌了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的潜力。

首先,放线菌通过产生一些抗生素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2放线菌蓝细菌及其他

1.2放线菌蓝细菌及其他

微囊藻
色球藻属 Chroococcus
单细胞或群体。单细胞 时,细胞为球形,外被 固体胶质鞘。群体是由 两代或多代的子细胞在 一起形成的,每个细胞 都有个体胶质鞘,
鱼腥藻属Anabaena:
又名项圈藻属,细胞为球形,沿着一个平面分裂,
并排列成链状丝,有异形胞。在能形成“水华”。 满江红鱼腥藻属生活在蕨类植物满江红(红萍)叶 内,能固N。
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 土壤中最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放 线菌是微生物中的一类,既不像细菌,又不像真菌,因 其生长具辐射状,才得了这么个名字。 能产生大量、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其中绝大部分由链霉菌 产生),如头孢拉定(左)、链霉素(右)、金霉素、土 霉素、庆大霉素、春雷霉素 有的放线菌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制;此外,在甾体转 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人、动物(如皮肤、脑、肺和脚 部感染)、植物(如马铃薯和甜菜的病害)的疾病。
3.蓝细菌的主要代表属(自学)
1. 微囊藻属 2.鱼腥藻属
3.单歧藻属
4.平裂藻属 5. 颤藻属 6.螺旋藻属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亦称微胞藻属,细胞一
般为球形,多次分裂产 生的细胞密集一起,被 一共同的胶鞘包围,形 成球形胶团,夏秋雨季 则大量繁殖形成沙絮状 的“水华”,使水体变 色 , 呈铜绿色。渔民称 之为湖靛。如铜色微囊 藻.
平裂藻
颤藻由饼状细胞叠垒 而成,不分枝,也没有假分 枝。体细胞内含物均匀或具 颗粒无异形孢和厚壁孢子。 颤藻属
螺旋藻属Spirulina
螺旋藻属的蓝细菌是一 种古老的海洋生物, 细 胞为圆筒形,由单细胞 或细胞间隔不明显的多 细胞组成螺旋状丝状体. 菌体淡蓝绿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bstrate mycelia.
Aerial mycelia
Aerial hyphae emerging from the substrate mycelium.
Reproductive mycelium
Magnification of aerail hyphae
Streptomyces lividans 1326
Lawn of aerial hy成。菌丝无隔膜,仍属单细 胞。菌丝直径与杆菌相似(1 m左右);细 胞壁含磷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 纤维素;革兰氏阴性。
★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可 分为: 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
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孢子丝(Reproductive mycelium)
危害:只有极少数放线菌对人类构成危害,某些Actinomyces(放
线菌属)菌种引起动物放线菌病(皮肤、脑、肺和足部感染),某 些Nocardia(诺卡氏菌属)引起人和动物的诺卡氏菌病;还有少数 放线菌能引起植物病害。
Colonies of Streptomyces sp.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J1501 A picture of colonies producing the pigmented antibiotic actinorhodin.
Colonies of Streptomyces sp.
Sporulating colonies on Tomato-Oatmeal Agar plates.
Streptomyces lividans 1326 Colonies growing on medium R2YE, producing both undecylprodigiosin and actinorhodin.
一、放线菌与细菌的比较
同为单细胞,菌丝比真菌细,其直径与细菌接近; 同属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和线粒体等。核糖体70S等; 胞壁含磷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纤维素;G+; 对环境的要求与细菌相近; 对溶菌酶敏感; 对抗生素的反应向细菌。
总之,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而更接近于 细菌的原核生物。所以:在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Vol.4 上归在分枝菌纲(Actinomycetes)
放线菌
本节提要: 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放线菌的生活史和繁殖 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放线菌的分类依据 放线菌的主要属
放线菌的介绍及与 细菌的详细比较


Actinomycetes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的单细胞,主要以外生孢 子的形式繁殖,革兰氏阳性,与细菌同属原核微生物。放线菌菌菌 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状呈放射状生长,并因此而得 名。放线菌有特殊的土霉味。
分布: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呈微碱性的土壤中。估计每克
土壤中约含放线菌孢子107个。
应用:放线菌对人类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它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
多的抗菌素。放线菌还是酶类、维生素的生产菌;有的放线菌有固 氮能力;放线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它们具 有较强的分解复杂有机物的能力,对于土壤肥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