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羌族服饰图案看宗教信1

合集下载

羌族服饰纹样研究

羌族服饰纹样研究

羌族服饰纹样研究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现代化进程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民族服饰快速地消失,作为传统文化符号的少数民族服饰大多由曾经的日常变为如今的只在传统宗教仪式、重大节日或婚丧仪式中出现,甚至是仅存于博物馆里,成为历史的记忆。

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起源、嬗变、融合与发展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文化,从而对传统服饰进行完整准确的维护、再造、复原、传承和新的应用。

羌族自称“尔玛”,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关于“羌"的记载甲骨卜辞中便多次出现。

由于中原王朝长期采用“土司”制度管理羌区,加上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羌族服饰各族群分支互不统属、色彩纷呈,成为族群认同与划分的文化标志之一。

羌族服饰的特点因年龄性别而有所不同,现就羌族服饰款式特征、纹样来源和图案结构形式作如下描述。

一、羌族服饰的性别、年龄差异羌族传统观念家庭以男性为主体,男人主要负责耕种、打猎和对外应酬等,女人主要负责耕种、割草、打柴、背水、喂猪、带小孩、织毪子、缝衣服、做鞋绣花等生产劳动,羌族女性忙于劳作,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大多终其一生都与蓝天白云、深山大河、羊群杜鹃(羌人称为“羊角花)等为伴,将本民族的图腾信念、乡土民俗、个人情感等都倾注在刺绣纹样里。

羌族传统服饰虽因性别、年龄和地域的不同而在外观形式上具有丰富的变化,但服饰种类却不多。

羌族男性的服饰趋于现代而开放,款式简单,风格较为中性,各地之间的差别较小。

羌族男装主要包括长衫、长裤、腰带和绣花鞋等基本类型,除此以外,头饰、背心、裹肚、通带和绑腿则为可选服饰品。

而羌族女性的服饰样式丰富、色彩斑斓、区域差异较大。

羌族女装主要包括长衫、长裤、腰带、绣花鞋、头饰、背心、围腰和首饰等基本服饰构件,袖套、飘带和绑腿为可选服饰(图1-1)。

其服饰色彩以蓝、红、绿等鲜艳的颜色为主,长衫的衣领边缘及门襟镶嵌或贴缝彩色滚边纹样,腰系彩色织带,大多以回形纹镶嵌,腰带两头有长长的流苏,背心有对襟和斜襟、长和短之分,头饰围腰鞋面都有大量的刺绣装饰。

四川羌族服饰图案文脉解读

四川羌族服饰图案文脉解读

慧的才智,更表现出羌族人民希望团结和睦、幸福生活的思想境界。 幸福美好,瓜果粮食寓意着收获丰盈,游龙走兽寓意辟邪消灾,石榴
不仅如以,牡丹、菊花、杜鹃、蝴蝶等也是羌族图案里常用的元 麒麟寓意多子多福等。在“凤穿牡丹图”中,羌族人就很好地表述了自
素,如“滕穿牡丹图”“、八蝶围菊图”等,都是羌族人对自然物象和劳 己的祥瑞心愿。羌族人信仰火,凤凰又为涅槃重生之物,且凤为百鸟
动生活的写照。
之王,寓意祥瑞;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又为百花之王,寓意富贵,
二、自然与宗教说
丹、凤结合,象征着吉祥喜庆,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其二,还有谐音寓
在羌族众多的宗教形式中“,羊”图腾崇拜最为常见,在羌家每家 意的吉祥图案。如“如意菊花图”,将如意纹样造型直接谐音“如意”,
每户的屋顶、门上等显著地方悬挂着羊头,用以祈拜。而在羌族传统 羌人常运用这个方式讨个好“口头”,图个吉利,而菊花则寓意长寿,
户至几十户人家聚族而居,形成“羌寨”“,羌寨”依山傍水据险而建, 崇拜的“龙爪万字菊图”,对“凤”图腾崇拜的“凤穿牡丹图”等等,都展
且就近取材,以满山遍布的石头和黄泥土为材料,以石片砌合而成, 现出羌族图案艺术中的宗教文化特色。
被称为“石头的城堡”,早在两千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
三、自然与祥瑞说
好图画,创造了丰富绚丽、寓意淳朴的羌族图案艺术。羌族服饰图案 战国时期的绳纹陶罐(茂县凤义镇石棺葬出土),再到西周青铜器的
可以说是是羌族历史发展、生活纪实、意识物化等形态的最集中体 “饕餮”绳纹(汶川县龙溪阿尔寨出土),都可以展现他们与“绳”的不
现,是羌民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高度浓缩。对羌族服饰图案的解 解情感,再有他们用竹索、绳索、藤索溜索桥越溪过涧,至今岷江地区

从羌族服饰图案看宗教信仰

从羌族服饰图案看宗教信仰

龙 来 氐羌 黄 河 头 , 程 漫 漫 几 个 秋 。神 龙 仙 禹 传 佳 话 , 征 岷 江 棍 棍 万 古 流 。羌 族 , 自称 “ 玛 日 卖 ” “ 玛 ” 尔 日 或 尔 “ 卖 ” 是 我 国最 古 老 的 民族 之 一 。 主 要 分 布 在 阿 坝 藏 族 羌 族 。 现
地 描 述 了羌 族 从 西 北 向南 迁 徙 前 的 最 主 要 的 服 饰 特 征 。 服 饰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形 态 , 穿 了 一 个 民 族 各 时 期 的 历 贯
史 , 而 图 案 作 为 一 种 符 号 。 诠 释着 一 个 民 族 的 变 迁 、 展 然 则 发 以及 对 神 的崇 拜 和对 美 的追 求 。 在 羌 族 服 饰 中 , 案 丰 富 多 图
则 为 羌 族 宗 教信 仰 做 了一 种 诠 释 。本 文 立 足 羌 族 服 饰 图案 以及 羌 族 传 统 建 筑 特 色 。 释 了 羌 族 宗教 信 仰 在 生 活 中的 体 现 。 阐
关 键 词 : 族 服饰 ; 教 ; 羌 宗 图腾 ; 白石
中 图 分 类 号 :o J5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 1 8 (0 9 S -0 5 -0 1 7 — 7 52 0 ) 2 0 9 2
611) 4 12
( 内江 师 范 学 院 文 学与 新 闻 传播 学 院 , 四川 内 江

要 : 教是 原 始 社 会 发展 到一 定 时 期 的产 物 , 是 随着 原 始 氏 族 制 度 的 产 生 而 产 生 的 。然 而 在 羌 族 的 传 统 服 饰 中 , 案 宗 它 图
自治 州 和 绵 阳市 北 川 县 。 羌 族 的 早 期 历 史 可 追 溯 到 新 石 器 时代 的马 家 窑 文化 和宗 日文 化 . 卡 约 文 化 时 期 达 到 了鼎 盛 到 阶段 , 到 东 汉 末 年 才 消 亡 , 后 有 3 0 直 先 0 0多 年 历 史 。 这 漫 在

羌族风情习俗简述

羌族风情习俗简述

羌族风情习俗简述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 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我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今天的羌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以茂汶羌族自治县最为集中。

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一部分同化于汉族,今天四川西北部的羌族人是古代羌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羌族人自称“尔玛”或“尔咩”,意思是“本地人”。

羌族人使用羌语,大多数通汉语。

1、宗教信仰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少数与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喇嘛教。

2、节日最隆重的是两个,“祭山会”和“羌年节”。

第一,“祭山会”(又称转山会)。

祈祷风调雨顺。

祭山会的时间各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举行 1 次或2—3 次不等,祭山程序极为复杂,所献牺牲因各地传说不同,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利“吊狗祭山” 三种。

大典多在神树林一块空坝上举行。

一些地方祭山后还要祭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措等。

第二,羌年节(又称羌历年)。

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

于每年家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 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

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

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

整个活动仪式由“许” 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在茂县一带,过羌年有特殊规定:当年全寨没有成年人死亡过羌年,否则只能过春节。

)其他节日还有:“牛王会”,羌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一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

此日,要让耕牛休息,喂以面馍和麦草。

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放其出圈自由活动。

主人到牛王庙焚香烧纸,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爷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

“颔歌节”,主要流行天茂县北部的羌族聚居山寨。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只有妇女参加。

“羌族端午节”,也是羌族传统节日。

浅析羌族传统装饰纹样的基本类型与文化语义

浅析羌族传统装饰纹样的基本类型与文化语义

浅析羌族传统装饰纹样的基本类型与文化语义作者:罗仕明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22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羌族传统纹样的基本类型,并分析其基本视觉特征,然后结合宗教观念、生活环境、民族历史等方面的因素来讨论羌族纹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象征含义。

【关键词】羌族;设计;纹样中图分类号:J5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34-01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有关羌人活动的历史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羌人创造了相当丰富而极具特色的装饰纹样,这些纹饰在造型、色彩、寓意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羌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

一、羌族传统纹饰的类型羌族的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很多纹饰符号,体现在诸如刺绣、服装、建筑、器物、装饰品等多个方面。

羌族传统装饰纹样的历史相当悠久,造型与构成方式灵活多样,色彩基本以白色、蓝色、红色、黄色、黑色的相互搭配为主。

按纹饰的构成方式可分为独立纹样、连续纹样和适应纹样;从表现主题来分,则可以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和抽象纹样三种类型。

动物纹样在羌人的纹样装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最突出的形式就是羊角纹。

羊在羌文化中地位极高,是羌族的图腾符号。

除了羊以外,龙、凤、猴、牛、虎、狗、孔雀、鸳鸯、鸡、燕子、鱼、蝴蝶等动物也经常成为羌人的装饰纹样主题。

这些纹饰有的比较直观,有的则较为抽象,但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寓意。

植物纹样的题材主要包括杜鹃花、桃花、菊花、牡丹花、荷花、石榴、金瓜、玉米、藤蔓等,其中杜鹃花是最为重要的表现题材。

羌族把杜鹃花又叫做羊角花,并以此为母题创造了很多的组合与变形形式,折射出羌族早期的游牧文化心理。

此外,荷花、石榴花等从汉民族文化中传入的纹样也在羌族地区有较多的表现,体现了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抽象纹样在羌族纹饰系统也是相当重要的类型,羌族地区常见的抽象纹样主要有水波纹、旋涡纹、回字纹、十字纹、万字纹、寿字纹、火纹、云纹、日月星辰纹、如意纹、狗牙纹、元宝纹、钱币纹等。

藏羌族服饰图案特色漫谈心得100字

藏羌族服饰图案特色漫谈心得100字

藏羌族服饰图案特色漫谈心得100字
篇一
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藏族独特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取向,藏族传统饰品以其特有的材质与造型,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如今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都市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追求美的一种形式。

藏族饰品极为丰富多样,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点缀”,而是藏族同胞一种穿戴的常态,用“浑身披挂”来形容藏族对饰品的钟爱之情,一点都不为过。

篇二
西藏史前的装饰品几乎没有一件饰品能找到在形态、色泽和质地上完全相同的同类物,人们有意识地将不同类型、不同质地的饰品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重新组合成形态富于变化的组合物,以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

藏族饰品在视觉和质地上十分相宜,拙朴随意,野性而优雅,神秘而圣洁。

研究论文:浅析羌族传统图案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研究论文:浅析羌族传统图案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112143 旅游管理论文浅析羌族传统图案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关羌人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

羌族传统图案是羌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羌族传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羌族传统文化的视觉化物象。

羌族传统图案来源于羌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记录了羌族人民的民风民俗、古老传说、宗教信仰、生活环境等方面。

它表现出了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显示了羌族原始的崇尚意识,因此羌族传统图案蕴藏着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

解读羌族传统图案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并把它们应用到现代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古老的文化遗产。

1 羌族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图案蕴藏着深厚的人文思想,体现了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

[1]羌族传统图案的造型、用色和表现形式,体现了羌族人民的愿望、情感、宗教、审美情趣,以及记载了本民族的历史、传说等文化,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

这种文化意识通过言传身教或工艺、民俗活动等方式来传承,是羌族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

1.1 羌族传统图案来源于生产和生活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并不能在选定的条件下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的条件下进行创造。

羌族传统图案是羌族人在生产和生活中自己创造的,记录了民风民俗、古老传说、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生活环境等。

其旨在抒发追求美满生活和理想的心情,表达内心的向往与祈愿,富含羌族人对生活环境、生命意义的认识和感受,凝聚了羌族人的智慧和匠心,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记载着羌族历史文化的变迁。

1.2 羌族传统图案体现自然崇拜羌族对自然的崇拜与民族生存息息相关,由于生活环境恶劣和文化环境的封闭,羌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能通过祈求神灵来实现。

羌人认为万物有灵,日、月、星、辰、水、火、山、石、植物、鸟兽等都是“神灵”,通过祈求“神灵”可以使他们子孙昌盛、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从羌族服饰图案看宗教信1

从羌族服饰图案看宗教信1

从羌族服饰图案看宗教信仰2013-03-26 10:30 | 来源:中国知网 | 作者:曹琳,王景,曾艳,赵丽,点击:215次共有 0条评论免责声明打印|字号: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是随着原始氏族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

然而在羌族的传统服饰中,图案则为羌族宗教信仰做了一种诠释。

龙来氐羌黄河头,征程漫漫几个秋。

神龙仙禹传佳话,岷江滚滚万古流。

羌族,自称“日玛”“日卖”或“尔玛”“尔卖”,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绵阳市北川县。

羌族的早期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宗日文化,到卡约文化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直到东汉末年才消亡,先后有3000多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孕育发展和演变过程。

如今羌族保留比较完整的除了语言、建筑、生活习惯和宗教外,最灿烂的便是羌族服饰。

《后汉书.西羌传》言,羌人“披发覆面”,“食肉衣皮”;《北史.宕昌传》中有“皆衣裘褐”,“羌人括领”之说;《隋书.党项传》载:“党项羌者……服裘褐披毡以为上饰”;《旧唐书》说苏毗羌人“其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则羔裘,饰以纹锦,为小环髻,饰以金、耳垂铛”;《新唐书.党项传》记“男女衣裘褐,被毡”;《四川通志》还有羌族“妇女多带金花,串以瑟瑟,而穿悬殊为饰”的记载。

这些,都粗略地描述了羌族从西北向南迁徙前的最主要的服饰特征。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一个民族各时期的历史,然而图案作为一种符号,则诠释着一个民族的变迁、发展以及对神的崇拜和对美的追求。

在羌族服饰中,图案丰富多彩,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无一不展示着羌民族的自然崇尚和宗教信仰。

羌族服饰图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尚白羌族传统的宗教信仰是以白色石英石为表征的天神为主神的多种崇拜。

羌人将白石供于房背、门窗横栏,分别代表着天、地、日、月、山林、水火、牲畜等30多种诸神。

羌人尚白,以白为吉,以白为善。

羌族服饰中多以白色为主,无论男女均衣着白色棉布长衫,白色或青色、黑色头帕,白色羊皮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从羌族服饰图案看宗教信仰2013-03-26 10:30 | 来源:中国知网 | 作者:曹琳,王景,曾艳,赵丽, 点击:215次 共有 0条评论免责声明 打印|字号: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是随着原始氏族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

然而在羌族的传统服饰中,图案则为羌族宗教信仰做了一种诠释。

龙来氐羌黄河头,征程漫漫几个秋。

神龙仙禹传佳话,岷江滚滚万古流。

羌族,自称“日玛”“日卖”或“尔玛”“尔卖”,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绵阳市北川县。

羌族的早期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宗日文化,到卡约文化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直到东汉末年才消亡,先后有3000多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孕育发展和演变过程。

如今羌族保留比较完整的除了语言、建筑、生活习惯和宗教外,最灿烂的便是羌族服饰。

《后汉书 .西羌传》言,羌人“披发覆面”,“食肉衣皮”;《北史 .宕昌传》中有“皆衣裘褐”,“羌人括领”之说;《隋书 .党项传》载:“党项羌者……服裘褐披毡以为上饰”;《旧唐书》说苏毗羌人“其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则羔裘,饰以纹锦,为小环髻,饰以金、耳垂铛”;《新唐书 .党项传》记“男女衣裘褐,被毡”;《四川通志》还有羌族“妇女多带金花,串以瑟瑟,而穿悬殊为饰”的记载。

这些,都粗略地描述了羌族从西北向南迁徙前的最主要的服饰特征。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一个民族各时期的历史,然而图案作为一种符号,则诠释着一个民族的变迁、发展以及对神的崇拜和对美的追求。

在羌族服饰中,图案丰富多彩,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无一不展示着羌民族的自然崇尚和宗教信仰。

羌族服饰图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尚白羌族传统的宗教信仰是以白色石英石为表征的天神为主神的多种崇拜。

羌人将白石供于房背、门窗横栏,分别代表着天、地、日、月、山林、水火、牲畜等30多种诸神。

羌人尚白,以白为吉,以白为善。

羌族服饰中多以白色为主,无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论男女均衣着白色棉布长衫,白色或青色、黑色头帕,白色羊皮褂。

常以蓝布配白花或白布挑兰花、红花。

在祭祀活动中以白羊、白狗为祭品,人民必身着白色长衫,缠白色头帕,以白色竹麻皮为腰带。

亲友聚会时,羌人们也会请释比(也称“端公”,羌族巫师)用白色公羊制成的线绳系以五色布条,希望可以得到始祖的庇佑。

羌人之所以尚“白”,传说源自羌戈大战,羌兵屡败,危难之中天神托梦于首领,教其使用白石作为武器,从而战胜了戈基人,因此羌人把白石奉为了天神,自然形成了尚“白”的传统观念。

二、羊图腾图腾是一种审美文化的符号,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

图腾崇拜是原始灵魂观念和“万物有灵观”影响下的一种宗教信念和宗教活动,是自然崇拜与氏族崇拜相结合的崇拜方式。

在羌族服饰中,有大量的羊头、羊角纹。

这些纹饰一般用于帽、胸前、裙摆以及鞋面,根据不同的场合以及穿着者的年龄、身份可变换羊图腾样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均穿着羊皮褂(俗称“皮褂褂”)。

这种颇具特色、表现北方民族长袍马褂式的服装款式,不仅印证了羌族早期的生产方式是游牧经济型,而且折射出羌族古老的文明以及从游牧到定居农耕的发展过程。

与此同时,羊图腾多用于宗教祭祀。

马长寿《羌与氐》中记曰:今四川羌民……唯以两角羊象征羊神供于壁上,又端公所戴羊皮帽有两角,亦由羊皮做成。

羊之所以成为羌族图腾,源自羌族自称“尔玛”,音近羊叫声。

据应邵《风俗通》记载:“羌,本西戎卑贱者,主牧羊。

故羌字羊从人,因以为号”。

《说文解字》曰“羌”字从“羊”从“人”。

羊与羌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字义内涵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羊也是羌人崇拜对象之一。

三、猴图腾传说羌族的首领是美丽健壮的姑娘阿勿巴吉,她与居住在喀尔别克山那边的火神蒙格西婚配,阿勿巴吉怀上了燃比娃后蒙格西返回天庭。

怀胎十月阿勿巴吉生下了浑身有毛、长着长长尾巴,下地便会说话的燃比娃。

当时人间很冷,没有火。

燃比娃长到16岁已经是身强力壮,依母亲的吩咐,到喀尔别克山去寻找“阿达”(羌语:父亲)蒙格西取火。

在经过两次取火失败后,蒙格西教他把火种藏在白石里,这才躲过了恶神喝都,把火种带到了人间。

在这一传说中提到燃比娃既是羌族人的始祖。

当然浑身长毛的猴的形象也成为了羌族人的图腾崇拜。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猴图腾一般用于释比服饰。

释比即“许”,是羌族的巫师,他们在各种祭祀活动中扮演人与神之间的中介人,起着文化传播和宗教领袖的作用。

释比在做法事时,穿戴极为特殊,必须头戴金丝猴尖角帽,身着对襟坎肩,上以黄白黑代表庄重、高贵。

所着坎肩,又表明了他不是神,是人和神的中介者。

传说羌族巫师因神猴引路才学得法术。

故释比以猴皮为帽,崇拜猴头,并尊称猴为老祖宗、老师傅。

金丝猴尖角帽标志着“释比”是羌文化的传承者。

四、万字纹羌族除了自身的以白石崇拜为主的万物皆有灵的自然崇拜以外,羌族还信仰道教、佛教、藏传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其中尤以道教、佛教信徒广众。

就羌民而言,将道、佛的诸神、规仪吸收入传统宗教中混合为用,都视为羌族自身的信仰,不分彼此。

因此,佛教中的部分信仰对羌文化影响深远,如万字纹。

万字纹即“卍”字形纹饰,纹饰写成“卍”。

《辞海》载:“卍”(音“万”)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

有学者主张“卍”字符最早产生于羌族。

“卍”在佛教中代表太阳的符号。

是藏传佛教中最大的神灵之一,因此宗教图案“卍”字符在藏族服饰上运用相当频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藏文化与羌文化的交融中,羌族宗教信仰也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影响。

因此,在羌族服饰中也大量出现“卍”万字纹。

羌民们将万字纹及万字纹变形体绣在衣服的背部、裙摆边部,以及腰带、袖口、领子、鞋垫等处,以求免除天灾人祸,保佑平平安安。

五、祥云边在祥云这一称谓中,“云”是对自然现象或天象的指称,而“祥”则是一种主观意愿,如吉祥、祥瑞等概念。

羌族先民将漂浮的云视为了自然崇拜观念的对象并物化成为了现在羌族服饰中袖口、胸前、绣花围腰以及鞋面上的彩云图案。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云云鞋”。

自古以来,羌族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区域,在他们生存的愿望中,就希望与天更近,因此他们被世人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在叙事长诗《羌戈大战》中提到:羌人依托神的方法用白石战胜了戈基人,羌人为感激神,故将白石作为神而供奉,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还取样于白云的形状,做成漂亮的“扣云租哈”,即有云纹图样的“云云鞋”,“云云鞋”是羌族人在喜庆节日里穿的自制布鞋,鞋型貌似小船。

鞋尖微翘,鞋底较厚,鞋帮上绣有彩色云纹和杜鹃花纹样,故有“云云鞋”之称。

象征着脚踏祥云,逢凶化吉,行走如飞的愿望。

除此以外,羌族服饰图案中还有很多与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如小孩头戴的虎头帽、服饰上的鸟纹、火纹等图样。

羌族服饰图案作为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除了具有装饰性,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

随着历史的变迁,它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在保留原始气息的同时,发展成既有民族性,又带有时代特征的体现羌民族精神的物质文化产品。

羌族的原始宗教不仅影响着服饰,在生活习惯、建筑等方面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羌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羌族建筑文化内涵。

早在2000多年以前,羌族人就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著称于世。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记载:羌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

“邛笼”即古时羌语的音译词,意为碉楼。

碉楼主要用来抵御敌患,平时不用。

碉楼多建筑在依山傍水的险要处或村寨的中央,呈六角形或八角形,高十余丈,十三四层。

羌民住宅称之为庄房,又称碉房。

一般三五十户聚居成一个寨子,主要分布在有饮用水和便于生产、自卫的高山、半山或河谷地带。

前文中已提到过羌人尚“白”,将白石奉为天神,因此在房顶四角和靠山的一边中间,均会用石片砌一高约一米的塔形小石龛,放置一块或数块白石,羌语称为“窝露皮”或“纳客西”,为家中祭祀天神、山神的地方。

在羌宅的堂屋,均设有火塘。

一方面地处高寒,供取暖的需要;另一方面,火塘也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火塘中的火种长久保持不熄,素有“万年火”之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在《燃比娃取火》的传说中,就提到过羌族祖先一直相信是自己的祖先燃比娃冒着危险给人间带来火种,自从有了火种,生命就在火苗的跃动中更加强盛。

在羌宅中,火塘上方时供奉祖先及诸神的地方,平时家庭聚会、饮食、接待以及祭祀祖先都在火塘四周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