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羌族服饰_李锦伟

合集下载

贵州苗族服饰研究报告文献

贵州苗族服饰研究报告文献

贵州苗族服饰研究报告文献
在贵州省的苗族民族服饰研究方面,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报告文献:
1. 《贵州省苗族服饰的研究与保护》(贾安华,2005)- 该文研究了贵州省苗族服饰的历史演变、种类和特点,并探讨了对苗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

2. 《苗族服饰文化研究》(张继胜,2011)- 该文深入探讨了贵州苗族服饰的设计风格、图案和色彩特点,并分析了其与苗族文化的关系。

3. 《苗族服饰的原始文化解读》(姚振华,2014)- 该文研究了贵州苗族服饰的原始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探讨了其在苗族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功能。

4. 《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与技艺传承》(黄伟华,2016)- 该文分析了贵州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和技艺传承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保护措施。

5. 《苗族服饰的变迁与时尚》(梁芳,2018)- 该文研究了贵州苗族服饰的变迁过程和对现代时尚的影响,探讨了苗族服饰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以上是一些关于贵州苗族服饰的研究报告文献,可以作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参考资料。

仫佬族土布蓝靛染色的工艺研究

仫佬族土布蓝靛染色的工艺研究

仫佬族土布蓝靛染色的工艺研究张馨翌【摘要】仫佬族土布蓝靛染色工艺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其蓝靛染色工艺极具原生态,可为中国蓝靛染色工艺提供研究模板。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复原实验,重新明晰仫佬族传统土布的蓝靛染色工艺技法和步骤。

文章认为:仫佬族土布蓝靛染色工艺在生产、技法、穿着、商业、时尚、传承角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实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仫佬族人民生活质量的协调发展,才能使仫佬族土布蓝靛染色工艺得到有效利用和有所突破。

【期刊名称】《服饰导刊》【年(卷),期】2018(007)006【总页数】6页(P17-22)【关键词】蓝靛染色;仫佬族土布;复原实验【作者】张馨翌【作者单位】[1]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学院,江西南昌33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67蓝靛是将蓝草植物的叶经加工制得的粉末或团块,用于染布,染色后的布料呈青蓝色,其色彩不易褪色、有透气防霉的效果。

仫佬族土布蓝靛染色是仫佬族的民俗文化象征,作为衣料的蓝靛布,仫佬人亲切地称其为“家布”。

姑娘们的“出嫁衣”、老人们的“防生衣”、送给老人的“千层底”、小孩子穿的“背带”、送给情人的定情信物“童年鞋”均用这种布料做成。

其制作方法与众不同,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几次反复浸染、清洗、涂米汤、薯莨、牛皮胶糊面、晾晒、碾压或槌打等才能完成,染制的土布光泽、美观、耐用。

清光绪年间修的《重刊清平县志》和民国时期撰写的《清平县志》都有提及:“仫佬……用青布巾搭头巾,头绣红绒卉,仍旋绕缀红绒四道。

”可见,仫佬人穿戴蓝靛染布的史实。

2016年仫佬族土布染制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保存在罗城仫佬族博物馆的仫佬族头勒显得庄重、有力,青布上用五彩丝线或绒线绣成花卉虫草等艺术图案,曲面边缘处绣满的云雷纹图案分布均匀,深青的底色与艳丽的图案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仫佬女子巧妙的心思、手艺、智慧(图1)。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凯里市韶山南路南端民族文化广场内的凯里民族博物馆,展示着仫佬族用蓝靛染布制作的服装(图2)。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简介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简介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简介前言: (1)一. 水族服饰 (1)水族简介 (1)水族服饰特征简介 (1)服饰传说 (2)服饰风格 (2)水族服饰中的颜色偏好与禁忌 (4)二.白族服饰 (5)白族简介 (5)白族服饰简介: (5)白族飘带 (6)白族童帽 (6)白族头巾 (6)白族绣鞋 (7)白族头饰 (8)1.男子头饰 (8)2.女子头饰 (8)三.仡佬族服饰 (9)仡佬族简介 (9)仡佬族服饰简介 (9)仡佬族女服 (10)仡佬族男服 (10)发型与佩戴 (11)仡佬族鞋袜 (11)仡佬族服饰发展 (12)四.苗族服饰 (12)苗族简介 (12)苗族服饰简介: (12)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苗族穿戴特点: (13)苗族男装特点 (14)苗族女装特点 (14)苗族的头饰: (15)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含义: (16)五.侗族服饰 (17)侗族简介 (17)侗族服饰简介 (17)侗族服饰地域分布 (17)男子服饰特点 (18)侗族女子盛装 (19)头饰和银饰 (19)六. 布依族服饰 (20)布依族简介 (20)布依族服饰简介 (21)服饰上的图腾崇拜 (21)1.龙图腾 (21)2.鱼图腾 (22)3.其他图腾 (23)布依族妇女服饰 (23)六. 彝族服饰 (24)彝族简介 (24)彝族服饰简介 (24)1.凉山型 (25)2.乌蒙山型 (26)3.红河型 (26)4.滇东南型 (27)服装特点 (27)女装: (27)男装 (28)八.土家族服饰 (29)土家族简介 (29)土家族服饰简介 (29)1. 形成阶段 (29)2 .发展阶段 (30)3. 演变阶段 (30)4. 创新阶段 (31)服饰设计中的文化元素 (31)1.自然崇拜——四十八钩 (31)2.图腾崇拜——白虎 (31)3.生殖崇拜——大蛇花 (32)4.神话传说——西兰卡普 (32)服饰的色彩 (33)服饰的特点 (33)小孩的服饰 (33)女子服饰 (34)男子服饰 (36)前言:贵州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悠久的布依族服饰文化

悠久的布依族服饰文化

合 草药印染 , 去蜡 即成 。成 品 的 自然 冰裂纹 , 形式多样 , 美观大 方。蜡染的
花纹鲜 明 , 文静素雅 , 美观 大方 , 很受
人们喜爱 。
能完成 , 而且 常常是在谈 恋爱时就 把 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纯挚 的感情 , 绣织
在这些精美的图案上面。外婆在第一
布 依族 土 布 扎染 工艺 是 独具 风
依族服饰尤其是妇女服饰特色浓郁。 布依族 的衣服 、被褥 的布 料 , 都
5 0
年第1 2 期
第3 8 5 期
新雅致 , 多 为即兴而作 , 信手勾 画 , 无 拘无束 , 凸显出了扎染 图案 绘制上 的
Li l un ’ U
随意性 , 充分体现 了布依族 群众 的聪
明才智 , 承 载着 当地 布依族传 统 艺术 与现代 文 明的交融 , 传 递着 当地布 依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 开发
Li l un Y u
周志清 . … … ………… … … … … … … … … …… … …
2 0 1 4 年8 月 文 化部 办 公 斤发 布 《 关于公示第 四批国 家级 非物质 文化 遗 产代 表性 项 目名 录推 荐项 目名 单 的公 告> ,贵 州省贞丰县 申报 的民俗
是 自种 自收 、 自纺 自 织、 自染 自缝 的。 布依 族妇女 具有传统 的织 布技能 , 她 们 善 于在 结构 简单 的机 上 编织 出 各 种 花纹和 色彩斑 斓的土布 和织 锦来 。
布依族蜡 染工艺 久负盛名 , 有 千
成, 且 锦花 背 向织者 , 编织 中若 要检
阅花 色 , 需 用镜 子从 下面 反 照 , 全 凭
明暗 自然过渡 , 十 分美妙。

贵阳苗族服饰传承的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贵阳苗族服饰传承的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2020-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族文艺、。

一、贵阳苗族服饰简介贵阳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彝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苗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4.68%,居贵阳市人口第三位。

贵阳苗族主要分布在花溪区、乌当区、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清镇市。

贵阳有十来个苗族支系,世人以他们的服装主体颜色和服饰的绣文、装饰的绣片、头饰的特征等称呼他们为:花苗、青苗、白苗、背牌苗、印苗、四印苗、蒙苗等。

他们的居住地就是各苗族支系服饰的分布地。

他们的服装简朴适用,但服饰却丰富多彩。

在布料质地、服装款式、服饰绣片的刺绣图案与刺绣手法等,都存在传统款式和地域风格。

如:青苗以青色为特征、颈饰有银项圈与银锁、头饰为如笔架形的双尖彩帽;花苗多为无领,袖、背、摆用绣片镶饰,头顶盘成发结,以数根银簪穿过发结为装饰;印苗为无领贯首裙装型服饰,衣背正中为一方形挑花图案,衣袖上有“印章”绣文,衣后摆为三块方形或棱形堆花图案装饰;四印苗上穿蜡染绣花大翻领外衣,胸前背后、两袖之间各有一幅大印刺绣图案,背面系蜡染带,下穿黑白相间的蜡染百褶裙。

贵阳地区苗族主要由东而来,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衣服上的纹样便记载了苗族悠久的历史。

如相传贵阳卡堡印苗在历史的起义中失败,就在他们衣服的袖角、背部等处盖上印章;花溪花苗服饰传说为纪念带领苗民迁徙定居贵阳的“谋”先祖和后为抵抗外族而战死的祖德勒,苗民决定在服饰上绣城池、土地、庄稼及在退败时未带走的一颗苗王印。

苗族服饰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多样的苗族服装款式造就了苗族女性对美的多样性追求;襟衣的前短后长、前长后短,领的高低、袖的长短宽窄的诸种不同都是制作者智慧的体现;裙装的上下移位、两边的折压变化而形成的多种裙装,显示出服饰的不同的形式美。

苗族服饰作为文化符号,也是识别本民族及支系、亚支系的依据,也是支系或亚支系婚姻圈的符号;同时苗族服饰是民族历史记忆的载体,苗族同胞们把历史在服饰中用自己的文化符号记载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08.17
•【字号】筑府发[2012]60号
•【施行日期】2012.08.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
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筑府发〔2012〕60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为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精神,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严格评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审核,市人民政府同意将郭明兰、朱兴林、杨少珍等3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列为我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附后)。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提供必要的传承活动补助经费等措施,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为促进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2年8月17日。

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

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

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杨诗雨;张毅【期刊名称】《艺术科技》【年(卷),期】2024(37)6【摘要】目的:海南黎族絣染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一种古老的扎经段染技艺,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处于濒危状态的黎族絣染技艺开始受到各界关注。

文章解码黎族絣染纹样艺术表征及其深层文化内涵,以期为黎族絣染织锦风貌研究提供多元视角,赋能地方絣染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方法:文章以海南黎族絣染纹样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实物分析、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在阐述黎族絣染的历史源流、发展过程及织造技术的基础上,从黎族絣染的代表性纹样入手,深入探析黎族絣染纹样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结果:研究表明,黎族絣染技艺不同工序操作细节的变化对絣染纹样形色表现存在较大影响。

黎族絣染纹样题材以自然题材与人物题材为主,纹样以几何构形为主,反映了美孚、杞、哈方言区“万物有灵”的物神信仰,“血脉勾融”的先祖信仰,以及“四时吉祥”的生活祈愿。

结论:文章对絣染纹样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的探究,为海南黎族艺术文化价值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为现代文化产品创新设计中的纹样素材及风格选择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5页(P69-73)【作者】杨诗雨;张毅【作者单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2;J523【相关文献】1.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2.黎族织锦中蛙纹纹样的文化内涵3.美孚黎族絣染技艺特征与叙事表达4.论云锦纹样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5.黎族织锦纹样文化内涵在时尚设计中的创新表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省博物馆民族服装展览以及解说文案

贵州省博物馆民族服装展览以及解说文案

贵州省博物馆民族服装展览以及解说文案在贵州省博物馆民族贵州展厅陈列着90多套以苗族服饰为主的
少数民族服装。

展厅一件有趣的“姑娘女盛装”,是黔西北地区一支叫做“白苗”的苗族支系当地姑娘结婚的时候所穿的“婚纱”,最有特点的是层层叠叠的短裙,蜡染的百褶裙一共层叠了20多层。

在结
婚前,这些苗族姑娘会亲手给自己制作好蜡染百褶裙,并在结婚当天把所有的百褶裙穿戴在身上。

“饰银刺绣女盛装”是贵州台江施洞姑娘的一套盛装,苗家姑娘会在结婚和重大节日的时候穿戴。

这套盛装上有大量银饰装点,重达20多斤,在苗族地区,银饰是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以重为美。


姊妹节上,姑娘穿上这样一套盛装,也就更有信心在踩鼓场的中央翩翩起舞,吸引年轻小伙子的注意。

展厅中“几何纹织锦刺绣姑娘盛装”是一件苗族节日盛装,穿戴的裙子有十几条之多。

平常的时候只穿1条裙子,但到了节日就会穿戴多条,目的是为了将腰上拴的绣花飘带的后围裙支撑起来,使得整套衣服从层面看起来像锦鸡。

据说,这是苗族姑娘在山上看见美丽的锦鸡之后得来的灵感,回去之后就把裙子制成了这样的款式。

苗族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很多的历史都是通过服装的款式、刺绣、歌舞传承下来的,所以苗族服饰也被称作“穿在苗家人身上的史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称 / 羌 0 为 / 西 戊牧 羊人 也, 从
一 画
言, 羌 人 / 披 发范 面 0 ,
贵 什江 日县 桃映 乡漆树 坪村 是贵 州关 族分 布 最为集 中 羌族 又化 保存 得最 为中 好的 十子 } ! 的围腰 头 帐 { 常绣 上有卷 曲年角 的花纹 以及盛 界 的卡 电 !吕 花图 案 又映 久民对 寺福 公情
统 文化的 民族 , 史籍所 载 甚少 " 溯 其 服饰 渊源 , 5后汉 1乡西 羌传 6 / 食 肉衣
书 党 项 传6 载 :
/党 项羌 者 , ,服 l ( 7}店 ! 姗
裘揭 披 毡以 为上 饰 0 ;
说 苏毗 羌人 / 其 卜 服青 毛续 裙 , 下 领衫, } 披 行袍 , 其袖 委地 , 冬则 二
沧族 的 信 仰 多样 , 这 在 贵州 左
族的 服饰 } }=有突 出的 表现 " . 透过 左
羔 裘 , 饰以纹 锦 , 为小月! , 饰 以 传 金 ! 耳 垂挡 0 ; 5新唐 书 # 党项 传 6
族 服饰 , ,l 以 吞出 i 丁 亥民族 i:l 要存 在 养如 卜的 信 仰 :
足 自然崇 拜 ,
自色石 英石 则是 众 多神 灵的代 表 "
溯敬 白石 之 源 , 传说 盛 多, 主要 依 据有 以 F 两种 , 一是 南迁 的羌 人受
天神 暗不 用 自石 击败 漂悍 的 / 戈基
口.
贵 州羌 绣普 遍施 加 丁头
帕 朴 腰 襟
衣领
坎肩
在 袖 腰带
围 衣
鞋面等处 具食古 浓郁 的 乡土生活 气
身穿 各种 民族服饰 的 贵州 无民
羌 族 服饰上 往 往绣 有一 些太 阳花的
图案 " 羌族 服饰 上 还有许 多精 美的 花 鸟 ! 飞 禽等 图样 , 表 明羌族 不 仅 是 一 个爱 美的 民族 , 也 是一 个热爱 自然 ! 崇 尚美 好生 活的 民族 " 羌族
服饰 如云 云鞋 ! 围腰 ! 长衫 卜 会 都
村 中的 贵州 泥族 白 {久
毛 势 空 l] 于 如 月象的
人从 羊 0 " /羌 0 字 , 就是 羊下面
一个 人 " 羊神是 羌族 崇敬 的神 灵之 一 " 羌族人 与羊的关系密切 , 他们吃
羊 肉, 穿羊皮 , 用羊毛线 "贵州羌族 服饰继承了一 占羌的一些传统 , 最典型
的就是羊皮褂子 " 这种颇具特色 ! 表 现北 方民族 马褂式的服装款式 , 不仅 印证 了羌族 旱期的生产方式是游牧经 济型, 而且折射 出羌族古老的文明以
求到 # 占羌 人的 踪迹 , 领略 到古 些
羌人的遗风流韵 " 羌 族 的 自然 崇 拜 现 象 就 更 为 多样 , 自然 界 中的 许多 美好事 物 , 羌 民都有 所 崇拜 , 如 日月星辰 ! 花 鸟虫 鱼 等 等 " 羌 民认 为太 阳和天神 一 样 , 是 本 民族 的 一大 主神 , 所 以
贵州 羌族服饰
文/ 图 李锦伟 杨兴英 羌族 是我 国 的 一个 占老 民族 " 自殷 商时期 , 羌 族就 分布 J几 国西 我 皮0 ; 裘褐0 , 5北 史 # 昌传6 中有 / 告衣 宕 / 羌人括 领 0 之 说 ; 5隋
现代 沦族相 似 " 贵州 的 龙族 足明洁
以来 , 山 ! 8几 的部 分龙族 人 , 经 民之 游 _ 过湘 西 , 迁 居 l 来 , 主 要 分价 飞 J ( 门 铜
运 针 走线 ! 拧线 织 锦 , 羌绣 富有 原
始古 朴的 技法 ! 精 巧奇 妙 的构 图 ! 绮丽纯 美的 色彩 " 羌绣 的针 法除 多 采用架 花(挑 花)外 , 尚有 织字(提 花) 一 ! 纳花(扎花) ! 撇花(平绣花) ! 勾花 (链 r 扣 )等 " 挑花细腻精巧 ; 撇花 !
收 了满族旗 袍 的做 法 " 再 如 , 自从 由川 西迁人 贵 州后 , 贵州 羌族 由于 受到 自然环 境 的 影响 , 接 受了 当地 汉族和 其他 一些 民族 的生产 生活 方
念 , 最典 型的 就是 云云 鞋 " 关于羌
为 双方 的 定情 信物 " 羌 族 姑娘在 出
嫁 头 天的 / 花 夜 0 , 要唱 一 串 占 连 老 的叙 事歌 , 其 中就有 专门唱云 云
乙朵信 仰 的有 力佐证 " 至于神 灵崇
拜 方 面 , 羌 族信 仰 的神 灵众多 , 而
族 云云鞋 的来 历 , 有 一个神话 传说
要 同姑 娘恋 爱 , 就 免 不了 要穿 }几 姑 娘 所 赠的 亲手 挑绣 的 / 云 石鞋 0 作
象 征 天 神 ! 山神 ! 家 神 等 诸 多神
灵, 并把 它 们广泛 地供 奉于 山 上!
绣有 一些 云纹 图案 , 表 明羌族 对 云
也有 崇拜 " 因 为羌 族一般 是住 在高
山 之 仁, 更 接 近 天 丘的 白 云 , 故 又
息和 很 强 的装饰 性
皿 习 怒 了大神 " 天神 派 女神 俄 巴巴西 到 杜 鹃花 丛 中, 让投 胎 的 凡人必 经她 那里 " 男 人从她 右边 走 过时 会得到 一 枝杜 鹃花 和一 只右 边 的羊 角 , 女 多, 亦有 用 少许 色线挑 的 " 有的 飘
带全 用 色线 参差分 条排 列 , 采用 纳 花针 法 , 对 比强 烈 ! 绚烂 夺 目, 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足图腾 崇 乒 卜
-
记 / 男 女衣裘褐 , 被 位 0 " 这此 , 都粗 略地描 述 了羌族从 西北 向 南迁
一 是神 灵崇拜 " 就 咚 !
腾 崇 拜来 吞, . 片羌族 人崇 羊 ! 以 羊
徙 前的 服饰特 征 " 在明 清后 的地 方 志 ,} , 有关羌族 风俗的记 载 , 则 与 /
为咚 " 汉 代 :- 慎 在 ( 兑义解 厂6 1腾 卜 i
羌绣 是羌 族服 饰工 艺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是羌 族 妇女心 灵手 巧 的 智慧 结晶 和手 工技 艺的集 中展 现 " 其 图案复杂 纷 呈 , 花 草植 物 图案 ! 几何 图案 和变 形 图案交 又并用 , 虚
绣 有 各种 花 纹 图案 的 贵 州羌 族 云云 鞋 羌
实结 合 , 色彩 亮朋 , 一派 喜庆 和春
人 0 , 从此安 居 乐业 " 二为 神指 点 人类 用 自石相 击取 火得 以温 暖和 熟
食 " 因 而 , 长期 以来 , 羌族 用 自石
将 / 云 云鞋 0 送给 少年 时也将 爱情
绣 在 了 上面 , 他 们 也因之 成 为 J 一 . 对 幸 福美 满 的夫妻 " 贵 州羌 民习惯 性 地把 云 云鞋 作为 l牙 男 女爱情 的 年 信 物 " 所 以 , 后 来部分 羌族地 区保 留着这 样 一种 传统 民俗 : 小 伙 r 只
该 民族 对 羊的 崇拜 " 正 如有 人指 出
的 那样 :
/ 少 数 民族服 饰的 花纹与
饰物 不仅 仅是 一种 形 式美 , 它 常常 是 符 号与 意 义之间 的一 种肯 定与结 合 , 承 载 着 许多 史迹 , 完全 可 以当 作一部 卷帐 浩繁 的 史书 来读 0 " 从
羌族 的服 饰纹样 中我们 确实可 以寻
的民族 关系 " 早在汉唐 时 期 , 由于
与其 他 民族频 繁 交往 , 在 经济 文化 和生 产生 活方 式 等方 面和 其他 民族
都 出现 了相互 融 合 的现 象 "反 映 到
服饰 上, 就是 贵 州羌 族服 饰或 多或 少地 融进 一 其 他 一些 民族 的 因素在 r 里面 " 比如 , 作 为羌 族代 表性 服饰 之 的长 衫样 式 , 就 是清 代 以来吸
五彩 霓虹 " 挑 花 多用棉 线 , 显 得 朴 素大方 ! 异常明快 "
人从她 左边 走过 会得 到一 枝杜 鹃花
和 一 只左边 的羊 角 , 凡是 拿 了同一 头 羊 的 羊角 的 人 才 能 结 为 夫 妻 " 从 此 , 羌 族 人 称 杜 鹃 花 为 / 羊角 花 0 , 又叫 / 姻缘 花 0 " 羌 族妇 女 的 围腰 ! 头 帕上 常绣 上有 卷 曲羊角 的 花纹 以及 盛开 的杜 鹃花 图案 , 反 映 了羌民对一 书福爱 情 ! 美 好姻缘 的 向往 " 贵州 羌 族服 饰还 凝 结着 羌 民精 湛 的 r 工羌 绣 技艺 " 羌 族 妇女善 于
故事 在 民间广 为流 传 : 相传一 个生 活在 湖泊 中的鲤 鱼仙 子用天上 的 云 朵和 湖畔 的杜 鹃花绣 出一 双漂 亮 的 云云 鞋赠 予一 位赤脚 牧羊 少年 , 她
鞋 的歌 曲 " 羌 族 服饰 卜的 羊角 花纹 饰 也有
反 映羌 民情感 观念 的 一面 " 据 说 , 远 一 代羌 民不 分 男女住 在 一起 , 占时 过 着群婚 式 的原 始生 活 , 因此 , 触
天大 自然 的气 息, 再 在四 周配 以一
民把云 云鞋作 为 青年 男 女爱情 的信 物
些单 薄素 色的挑 花 ! 刺绣 , 使 服饰
上的 图案错 落有 致 , 引 人注 目 " 羌 绣 普遍 施加 于头 帕 ! 衣领 ! 衣袖 ! 衣襟 ! 坎肩 ! 腰 带 ! 围腰 ! 鞋 面等 处 , 具 有古 朴 ! 浓郁 的 乡土生 活气 息 和很强的装饰性 " 贵州羌 族服 饰还再 现 了融合
式 , 贵州 羌族 不再 是游 牧 民族 了 ,
中央 王 朝 一 些 较 为 宽 松 的 民 族 政 策 , 羌 族和 周边 其他 民族 的交 流 日 渐 增 多, 出现 了相互 融合 的趋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