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

合集下载

感恩教育中班教案培养幼儿感恩与感谢的意识

感恩教育中班教案培养幼儿感恩与感谢的意识

感恩教育中班教案培养幼儿感恩与感谢的意识引言:感恩与感谢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它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中班教育中,培养幼儿感恩与感谢的意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出发,帮助幼儿理解和运用感恩与感谢的概念,并通过游戏、故事和手工制作等活动来加深他们的体验和体会。

一、感恩与感谢的概念介绍1. 引入话题通过观察和分享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场景,引导幼儿理解感恩与感谢的含义。

例如,当幼儿分享他们互动中的愉快经历时,引导他们说出因为有别人的帮助而感到感激的事情。

2. 故事分享:《小鸟的感谢》通过故事《小鸟的感谢》,让幼儿感受到感恩与感谢的力量和美好之处。

故事中,小鸟受伤后得到了其他动物的帮助,因此他学会了感恩和感谢。

老师可借助图片、语言和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为幼儿讲述这个故事并引导幼儿思考感恩和感谢的含义。

二、培养幼儿感恩与感谢的活动1. 感恩日记每天让幼儿口头或书面地记录一件让他们感到感恩的事情,可以是家人的关心、朋友的帮助或者是老师的指导。

2. 合作游戏通过一系列合作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感恩他人的意识。

游戏中,幼儿需要互相帮助、合作,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并理解别人的付出。

3. 制作感恩卡片通过手工制作感恩卡片,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表达他们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激之情。

可以提供一些卡片模板和装饰素材供幼儿选择和运用。

4. 感恩活动组织幼儿参与一些特殊的感恩活动,如参观养老院、献爱心活动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和成就感。

三、巩固与拓展1. 互动故事让幼儿参与故事的表演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模拟激发幼儿感恩和感谢的情感。

2. 观看教育动画片选择一些旨在培养感恩与感谢意识的教育动画片,与幼儿一起观看并进行后续的讨论,加深他们对感恩与感谢的理解。

3. 家庭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到感恩教育中,与学校共同营造感恩的氛围,可以给家长发放家庭感恩日记本,鼓励他们和孩子一起记录家庭日常中的感恩点滴。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摘要: 90后的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着主流的地位。

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来感恩意识,并以此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

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即是说一个人只有知本、固本、不忘本才能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建树完整的人格。

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在西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感恩节,这一天,大家都要赶回家与父母团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可见,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感恩教育始终存在。

一、“感恩”意识的缺失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基本道德素质。

现实是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在日渐被部分学生所遗忘。

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了自私冷漠、狂妄自大的人格特征,很多学生淡漠感情,精神空虚,“感恩”意识缺失。

感恩意识的缺失使部分学生在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只知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不知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

到底是什么使我们失去了感恩之心呢?当今社会一些学生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和“自由”,认为人的自由就是单纯的个体化,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在蚕食了他们的良知,感恩意识在现代发展观中势必被削弱。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培养感恩和感谢的意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培养感恩和感谢的意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培养感恩和感谢的意识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感恩和感谢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旨在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和感谢意识,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背景知识1. 感恩的意义感恩是一种对他人付出的珍惜和回报,能够帮助个体正确认识他人的付出和关心,感受到他人的善意和友情,进而增强自身的幸福感和社交能力。

2. 感谢的表达形式感谢是一种常见的社交礼仪,可以通过书面语言、口头表达、行为举止等多种形式表达。

三、培养感恩和感谢的意识的教学目标1. 理解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习适当的感谢表达方式和实践。

3.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呈现感恩的意义和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感人的故事、播放相关影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活动,比如一起志愿者服务、帮助贫困学生等,让学生实际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进一步理解感恩的含义。

2. 学习感谢的表达方式和实践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适当的感谢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情景让学生进行实践,比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向家人、朋友或老师表达感谢之情。

3. 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社交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合作与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沟通和表达,从而培养他们更加主动和自信的态度。

4. 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情绪培训、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而培养共情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喜悦和满足,提升他们尊重他人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和感谢行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感恩教育在学校教育和现实中的意义

感恩教育在学校教育和现实中的意义

感恩教育在学校教育和现实中的意义感恩教育是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本要求。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鲁迅先生则要求人民要“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健康的学生,让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健全人格,而且对他们学习专业技能,提高他们就业质量也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标签: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技校学生当前学校开展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激为目的的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感恩教育不但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格健全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他们学习专业技能,提高他们就业质量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对于目前感恩教育的疏忽,及社会对感恩意识的期盼,技工学校更应加强感恩教育。

一、感恩,感恩意识,感恩教育1、感恩;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 实际上感恩就是人的处事、生活态度,对帮助你的人、爱你的人心怀感激,进而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回报人和社会,如人人能有感恩的心,让生活充满阳光,整个社会就会很和谐。

感恩是社会个体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2、感恩意识;感恩意识则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會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

人们有了这种心理需求,感恩行为就不难发生,人们会想法设法去实现感恩,所以感恩意识对于感恩教育非常重要。

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也是能够培养的。

3、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养成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并内化为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成为做人的基本修养。

感恩教案:如何教育学生懂得感恩之道?

感恩教案:如何教育学生懂得感恩之道?

感恩教育一直是我们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感恩意识以及如何教育他们懂得感恩之道,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感恩教育的教案和实践经验。

第一步:认识感恩的含义在开始感恩教育前,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感恩的含义和意义。

感恩是指对得到的帮助、支持、关爱等表示感激和谢意的态度和行为。

感恩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在与他人交往中建立更加融洽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第二步: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感恩的不同层面,例如对于自己身边的人、对于社会公共资源的利用等。

在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案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2.通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感恩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应该是去行动实践;3.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表达感恩之情。

第三步:让学生感受到感恩之心在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教育之后,我们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感恩之心。

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方式:1.让学生写感恩日记。

每天写下一些自己感到感激的事情,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感恩的意识。

2.组织感恩活动。

例如,组织一次探访养老院、孤儿院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感恩是如何影响别人的。

3.让学生制作感恩贺卡。

在学生生日或者节假日时,让学生为自己的亲人、朋友等制作一张感恩贺卡,让他们能够将感恩之情表达出来。

感恩教育不应该只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应该成为一种持续的教育。

感恩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懂得感恩之道,从而在日后的生活中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在感恩教育中,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感恩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真正的感恩之心。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为此工作并付出努力,相信我国的青少年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更加有爱、有责任感的人,为我们的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浅谈如何实施感恩教育

2024年浅谈如何实施感恩教育

2024年浅谈如何实施感恩教育一、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感恩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而感恩意识的建立首先需要正确的感恩观念。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如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言行示范感恩,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二、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付出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让孩子学会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和事物。

三、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社会力量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支持。

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弘扬感恩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与社会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感恩的力量。

四、注重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感恩的过程。

通过实践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恩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

五、结合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内容,通过讲解感恩的故事、分析感恩的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感恩的力量。

六、培养感恩习惯感恩习惯是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标。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习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感恩的好习惯。

例如,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每天写下自己感激的事情,或者在特殊的日子里(如感恩节)组织学生进行感恩分享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逐渐将感恩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总之,实施感恩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共同努力。

通过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加强家庭教育、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注重实践体验、结合课程教学和培养感恩习惯等途径,我们能够有效地实施感恩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

学生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南华大学 学生工作 网” 和南华 大学 “ 雁过 流痕 B S 上 公布 调查 问卷 , 请 调查 者将 结 果 以 电子 B” 并 邮件形式 发 回. 第一 部分 整 群抽 样 调查 采 取 纸 笔 测 试 方式 , 在三 所高 校不 同 年级 、 同专 业 有代 表 性 的选 取 不 50人作 为 调查 对 象 , 0 由辅 导 员老 师 发 到 各 个 班 级集 体填 写并统 一 收 回 , 共发 出调查 问卷 5 0份 , 0 收 回 4 7份 , 效 问卷 4 6份 , 效 率 达 9 . %. 8 有 7 有 52 第二 部分 利用 网 络公 开 调 查 采取 网络 随 机 、 自愿 的方 式 , 只要 浏览 到该 页 面 , 可 自愿 回答 问卷 , 就 网络公 开 调查 共 收 到 问卷 调 查 的 邮件 12份 , 5 其 中有效 问 卷 1 6份 , 效 率 达 8 . % . 个 部 分 3 有 95 两 汇总 , 有 62份有 效问卷 . 共 1
第1 6卷第 2期 21 00年 6月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u a fHu a vrn n —BilzclP ltc nc o r lo n nEnio me t n oo ia oveh i
V0 . 6 No 2 1 1 .
J n 2 1 u. 00
文 章 编 号 :6 1 3 12 1 ) 2— 0 2— 5 17 —6 6 ( 00 0 06 0
1 1 研 究内容 及对 象 . 大 学生 感恩 意识 及感 恩教 育状 况 的调 查选 取 南 华大 学 、 阳师 范学 院 、 衡 湖南工 学 院三所 高校 在
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 了解他们对生活 中的人 物 、 物、 事 环境 的感 恩认 识 , 如父母 的养育 , 家庭 的 抚 养 , 校 教 育 , 友 、 人 帮助 , 快 的生 活 事 学 朋 他 愉 件 、 当的学 习环 境 等 等. 适 问卷 为 自编 的 《 当代 大 学生感恩意识及 感恩教育状况调查 问卷》 内容 , 涉及 两 个方 面 : 方面 , 一 是对 大学 生感 恩意 识 的现 状 的调查 ; 另一 方 面 , 是对 大 学生 感恩 教育 现状 的 调查 . 问卷 共 由 3 7道 题 目组 成 , 主要是选 择题 .

2024年幼儿园感恩教育方案

2024年幼儿园感恩教育方案

2024年幼儿园感恩教育方案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积极态度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感恩教育帮助孩子培养感恩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懂得从内心感激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在2024年的幼儿园感恩教育方案中,我们将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感恩意识的培养我们将通过各种活动和教育形式,培养孩子们从小建立感恩的意识,懂得感谢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我们将组织感恩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参与,体验感恩的力量。

例如,我们将邀请父母或其他亲近的人到幼儿园为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和帮助。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讲故事、观摩影片等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感恩的故事,让他们明白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关爱他人的培养在感恩教育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关爱他人的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将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例如,我们将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如到养老院看望老人,到小动物园喂食动物等等,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关注和照顾他人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向孩子们灌输爱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明白爱是无私的,是可以分享的。

三、珍惜一切,感激所拥有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不满意和欲望,他们往往会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不够满意,渴望更多的东西。

因此,我们在感恩教育中,还将注重培养孩子们珍惜一切,感激所拥有的心态。

我们将通过讲故事、小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让他们意识到这些东西的价值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们与父母一起体验分享和感恩的快乐,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感恩心。

总之,2024年的幼儿园感恩教育方案将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和关爱他人的能力,使他们从小就学会珍惜一切,感激所拥有的一切。

通过这样的感恩教育,我们相信孩子们将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感和有感恩心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缺乏的社会必然是冷漠的、相互猜忌的、人际关系紧 张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人主动帮助别人,即 使偶尔有一些善行,他们或者出于职责或者出于外在压 力或者出于某种目的,但绝不是出自本心的善良意愿。
孩子没有形成感恩意识,首先是父母的失职。这里 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父母自身的感恩意识差。这种
扩大:国家、皇帝、上级有恩于你,所以你要忠诚,不 能背叛;对朋友也要忠诚,因为朋友有恩于你。当然这
笔者认为,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怎样做一个有益于自己、他 人、社会的人。孩子怎样做人,决不仅仅是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的事,应当贯穿在我们所有的教育环节。思想 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诚实善良 的品格、坚忍不拔的意志、与人友好合作的意识、感恩 意识、对真善美的热爱,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孩子对事物 的理解和领悟力、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识别能力,体 育培养孩子尊重和热爱生命的意识与技能,美育培养孩 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热爱劳动 的观念和动手能力。只有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全
(人工物 上表表明,感恩的对象是很多的。在主体性的存在 里面,我们通常只对个人如父母、老师、亲戚、朋友、
政部门想把学生培养成自己所期望的那种人。在成人的
眼里,孩子是我们可以随意捏塑的“橡皮泥”。这种以 成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正当要求。

有位教育学家痛心地说,
“中国的父母正在制造孩子的

没有感激的话,这就更糟糕,他会这样想:人家既然不
领情,我又何必自做多情,真是“做好事遭雷打!”无 论他产生哪一种心理,都会影响他以后的行为。举个简 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在公交车上多次给老弱病残幼让 座,从没有得到感谢的话,一种人从此不会再让座,另 一种人还会勉强让座但心里感到不舒服,只有极少数品 德极高的人会不计较无怨言地让座。 其次,感恩心理与我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说,父母与孩子具有最亲的血缘关系,他们之间最易沟 通和交流;从恩德关系说,父母对孩子的恩德最大,孩
子形成感恩意识有现实基础;从学习关系说,父母是孩
系来说明人与人的相互依存:
“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
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 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感恩意识是人与人 相处的良好“粘合剂”。他人为我们做了好事,我们感 谢他人。这既是对他人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子最初的老师,他们教孩子做人、认识事物,其中就包 括教孩子学会感谢别人,学会识别善与恶、恩与仇。所 以。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感恩意识形成中的责
任和作用,切不可认为这只是老师的责任。因为,除开 责任不论,父母最有条件帮助孩子形成感恩意识。
同样,当我们为别人做了好事时,对方也会感谢我们、 尊重我们。这样相互感谢、相互尊重会产生良好的人际 关系,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反之,一个感恩意
・哆‘≮每笳啪・
●2006年第1期●
感恩意 识与 感恩教育
张桂权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教授)
[摘
要]“工具教育论”正在制造“孩子的成长苦难”。教育应当以教会孩子做人为基本理念,而教孩子做 “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 “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家
人应当从培养感恩意识开始。所谓感恩是指主体(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感恩
包含“识恩”、 “记恩”、
长、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感恩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关键词】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 做人
我们的教育理念应当进行重大改革。在我国目前的
教育中,家长望子成龙或望女成风,学校把培养得高分 的学生当成了提高学校声誉、获得生源的手段,教育行
(主体性酬:会黧;勰豫蛩黔
感恩对象1..,….。。I自然物{靠圣器物 ……一 、非主体性存在{
地,是在庆幸自己运气好。父母于汝有大恩,识得乎?
天下孝子有多少?还有人错把计谋当恩惠。有人给当权 者送大礼,本是计谋,当权者却当成了“恩惠”,用公
共权力交换,最后锒铛入狱。
“识恩”后还要“记恩”。有些人识恩的能力是有 的,但是记不住恩。受恩惠时他(她)千谢万谢,过后
就抛在一边,再遇恩人时视为陌路人。我们将这种人称 为“忘恩负义之徒”。
面发展,孩子才能学会怎样做人。
然而,教会孩子做人从什么地方开始呢?笔者认为 应当从感恩教育做起。
一、何为感恩
对于“感恩”,
《说文》日:
“恩,惠也。从心, 《现代汉语规范词
解释:整体、集体对人们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人们没有 从心里真正认识到我需要这个团体或集体,加上历代封 建统治者总是打着整体、集体的名义为个人或小团体捞 取好处,所以百姓疏远团体或集体并非无缘可究。再从 心理学来看,人们必须用内心的自我独立来抗衡外在的 集体和整体,这是为了达到心理平衡:人们非常害怕自 己完全消失在外在的整体中,尤其是当整体利益与自己 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
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 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
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 而不是我。”在任何意义上说,被盗都是一件不幸的事, 而罗斯福居然从中找出了感恩的三点理由。这说明罗斯 福的确是个心地极为平和、有非凡见解的人。科学调查 表明,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相比,有宗教信仰的人之所 以感到更多的幸福,是因为几乎所有宗教都强调感激之
“记恩”后应当“谢恩”。口头表示感谢,友好提
及别人的恩惠,甚至对别人的付出给予必要的补偿,都
是恰当的谢恩方式。有人错误地以为,感谢别人太虚
伪,只要记住别人的好就可以了。其实,出自真心的感
谢没有人会拒绝,感谢是对对方行为的肯定,会增加对
方的愉快感。 “报恩”是最后一个环节。中国人讲“知恩图报”, “得人点水当涌泉相报”,全落脚在一个“报”字上。分 两步说。我们得非主体性存在者之恩,因无受者,所以 我们无从回报。这种只能接受不能回报的感觉有时令我 们难受,我们是多么软弱无力:像小孩一样软弱,偏偏 我们又意识到这种软弱!当然,我们更应该感激:它们
领导表示感谢并回报。传统的忠孝观念都是感恩意识的
表达形式。“孝”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感恩意识:父 母有大恩于子女,所以子女要孝顺。 “忠”是“孝”的
成长苦难,今天的孩子没有童年。”此话不假,但是这 位教育学家只说对了一半:制造孩子“成长苦难”的恐 怕不仅仅是家长,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尤其是我 们的“教育工具论”理念都是这种苦难的根源。
类)的母亲,我们为何不感激?水和空气是我们生存的 必需,我们为何不感激?植物和动物是我们食物的主要
回报。恩有大有小,回报的方式可以不同。举手之劳的
小恩小惠,出于职务行为的恩惠,受恩者口头言谢即
可。但是,你必须言谢。这不仅是有无礼貌的问题,还
涉及你对对方行为的态度。你不言谢,对方会猜疑:我
做得不好吗?他(她)不喜欢这样吗?当然,对于大恩 大德,我们就必须永远记住,在对方需要帮忙而你又知 道的情况下及时出现并尽力帮助。实际上,对许多大恩 大德,我们是永远难以回报的。父母恩情大于天,你的
来源,我们为何不感激?我们感谢花儿的美丽,感谢大 山的雄伟,感谢天空的湛蓝,感谢江河的奔流,感谢森 林的茂密,感谢海洋的宽阔。当然,我们还要感谢房屋 为我们遮风避雨,感谢交通工具让我们周游世界,感谢 机器把我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感谢文化让我们
懂得人生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非主体性的存在
回报有几分?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有大恩于你的人,一般 说来你是难以回报的。但是,难以回报不能成为不回报
安东尼・罗宾说:
“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就有什么样
的生活。”当一件好事发生,或别人帮了我们一个忙, 我们可以很感激,可以稍微有点感激,可以感到无所 谓,还可以不高兴。不同的感觉产生不同的情绪,而情 绪的质量就是生活的质量。所以,拥有好情绪就拥有高 质量的生活。当人心存感激时,就会感到温暖、被爱、 美好和幸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有一次家里被盗,他的 一位朋友知情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 福给他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
永远付出,不计回报,你除了心存感激别无选择。另一 种人以为,笔者的以上想法实在迂腐可笑,自然万物顺
其自然规律变化,对人既不善也不恶,感激何来?在有 这种想法的人中,有一类人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主人、是 万物之灵,自然万物皆为他(她)而在、为他(她)所 生,他(她)利用世界万物理所当然,而且世界为他 (她)提供的东西太少太少,他(她)生不逢时,好东 西都被别人抢完了。心怀此念,他(她)自然私欲膨 胀,为了满足私欲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致伤天害理、违 法乱纪。 得主体性存在者之恩,因有回报对象,受恩者必须
因口。”恩就是恩惠,与仇怨相对。
典》说,“恩惠:他人给予的好处。”“感恩:感激别 人对自己的恩德。”笔者认为,感恩是主体(人)对有 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对自己 生存和发展的有利因素即应当感恩的对象包括很多:
万方数据
・教


论・
感恩的对象不仅有主体性的存在,还应包括非主体 性的存在。太阳是我们地球的能量之源、生命之父,我 们为何不感激?土地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包括我们人
万方数据
・哆‘≮盎觞臼垴・
●2006年第1期●
心的重要性。人生在世是各种机缘的结果,是千年修得
我们当今社会的感恩意识是比较淡薄的,不仅学生
如此,成人世界也是如此。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以为
的福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日常生活中的一切,
看似平常,但对你显现、为你所用,又是何等不易,你 为何不感激?如果对于好事,人不但没有感激之情,反 而生气,抱怨好事来得太晚或太少,那么此人对生活的 感受就只有人世间的冷漠、自己被遗弃、事物的丑恶和 人生的艰难。这样的人不会有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尽管 他(她)可能腰缠万贯也可能声名远播。
“谢天谢地”,并非感谢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