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试题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试题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季,万物复苏B. 夏季,烈日炎炎C. 秋季,风高气爽D. 冬季,寒风凛冽2. “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三重茅”暗示了什么?A. 屋顶茅草的层数B. 茅草的质量C. 茅屋的坚固程度D. 诗人财富的多寡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诗中用来形容茅屋被破坏后的景象?A. 茅飞渡江洒江郊B. 高者挂罥长林梢C. 下者飘转沉塘坳D. 雨脚如麻未断绝4. “布衾多年冷似铁”中的“冷似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对偶5.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下哪个选项最接近诗人的愿景?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风雨不动安如山C. 床头屋漏无干处D. 自经丧乱少睡眠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 “______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里用“怒号”来形容风,表现了风的猛烈。

2.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里描绘了茅草被风吹散后的不同去处。

3.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______。

”这里反映了诗人年老体衰,无力阻止孩子们的顽皮行为。

4. “俄顷风定云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这里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增强了诗中的氛围。

5.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______。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居所的向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这一句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的。

2. 诗中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3. 请结合诗中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和“床头屋漏无干处”两句,谈谈诗人如何在细节描写中展现自己的生活困境。

四、论述题(20分)结合全诗内容,论述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如何通过对比手法,突显出社会现实与理想状态的巨大反差,并探讨其深层的社会意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答案附译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答案附译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答案附译文篇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加点的词。

〔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下者飘转沉塘坳...〔〕〔3〕公然..抱茅入竹去〔〕〔4〕长夜沾湿何由彻...〔〕 2、翻译句子。

〔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7、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

二、阅读探究阅读下面语段,答复下列问题。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8、这首从体裁上说属于诗。

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9、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10、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是什么?11、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与答案精全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与答案精全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精全阅读与答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进行简要赏析。

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5.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A应是古体诗)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6.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

(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①秋风破屋图②群童抱茅图③屋漏无干图④遥想广厦图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测试及参考答案终审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测试及参考答案终审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测试及参考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2.三重()茅 3.挂罥() 4.塘坳()5.布衾() 6.广厦() 7.大庇() 8.突兀() 9.唇焦口燥.( ) 10.沾.湿(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4.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6.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谈谈为什么。

(完整word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完整word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2.三重()茅 3.挂罥() 4.塘坳()5.布衾() 6.广厦() 7.大庇() 8.突兀() 9.唇焦口燥.( ) 10.沾.湿(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___ ____________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6.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谈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默写。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问题】这首诗交织着诗人的种种痛苦和强烈的渴望,请根据诗歌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他也不仅仅是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

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遭遇的诗歌,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强烈的责任感。

(完整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2.三重()茅3.挂罥() 4、塘坳() 5.布衾() 6.广厦() 7.大庇() 8.突兀()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_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二 1.秋深 2.几层 3.挂,缠绕 4.一会儿 5.布被子 6.睡相不好 7.彻夜,通宵 8.遮蔽,保护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与三幅画面的概括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圣”是对品德高尚的、智慧高超的人的尊称)三 1.……沉塘坳。

完整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2.三重()茅 3.挂罥() 4.塘坳()5.布衾() 6.广厦() 7.大庇() 8.突兀() 9.唇焦口燥( ) 10.沾湿(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1 /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6.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谈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默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2.三重()茅3.挂罥() 4、塘坳() 5.布衾() 6.广厦() 7.大庇() 8.突兀()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
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_
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
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 1.秋深 2.几层 3.挂,缠绕 4.一会儿 5.布被子 6.睡相不好 7.彻夜,通宵 8.遮蔽,保护
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与三幅画面的概括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圣”是对品德高尚的、智慧高超的人的尊称)
三 1.……沉塘坳。

(秋风破屋)/……自叹息。

(群童抱茅)/……未断绝。

(夜雨湿屋)/……死亦足!(祈求广厦) 2.卷飞洒挂罥飘转沉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

3.是写心情老,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5.杜甫被尊称“诗圣”,是因为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且诗歌艺术质量上乘;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

这些,都可以从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得到表现。

6.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谈谈为什么。

四、填空、默写。

1.杜甫,字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

自称少陵野老,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员外郎,故世称_________。

2.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四川,在_______西郊浣花溪旁建了这座“茅屋”,后人把这里叫做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是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默写学习过的杜甫诗歌中的名句。

(1)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
(2)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

(《登岳阳楼》)
(3)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春望》)
四 1.子美现实主义杜工部 2.成都杜甫草堂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3.(1)会当凌绝顶(2)乾坤日夜浮(3)感时花溅泪
实践探索创新
一、除了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诗人留下“忧国忧民”的名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