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网上课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网上课堂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一、默写这首诗。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风怒号.()(2)高者挂罥.()(3)沉塘坳.()(4)倚.杖()(5)俄顷.()(6)布衾.()(7)广厦.()(8)大庇.()三、按要求填空。
1、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_______诗。
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___________,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___________。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当时人称_______ 。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_________。
2、本诗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表现诗人美好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9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接近4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仔细审题,选出最优项。
部编版八年级下24唐诗二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4唐诗二首同步练习附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 塘坳.(ào)大bì(庇)天下寒士突wù(兀)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高者挂罥长林梢罥:挂结长:高..对面为盗贼忍:狠心能:如此、这样(2)忍能..(3)俄顷风定云墨色俄顷:一会儿..(4)秋天漠漠向昏黑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接近...(5)长夜沾湿何由彻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俱欢颜庇:遮盖,覆盖寒士:贫寒的士人(6)大庇.天下寒士..见此屋突兀:高耸的样子(7)何时眼前突兀..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俄顷/风定/云墨色B.下者/飘/转沉塘坳C.八月秋高/风怒号D.风雨不动/安如山(解析:B.“偏转”不能断开读,朗读停顿应划为:下者/飘转/沉塘坳。
)4.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
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体裁)的古诗。
诗中的“茅屋”指的是成都近郊的草堂。
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观察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
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示例】杜甫——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有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2.三重()茅 3.挂罥() 4.塘坳()5.布衾() 6.广厦() 7.大庇() 8.突兀() 9.唇焦口燥.( ) 10.沾.湿(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6.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谈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默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及同步习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24.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试题练习题(八年级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理解巩固积累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2.三重()茅 3.挂罥() 4.塘坳()5.布衾() 6.广厦()7.大庇() 8.突兀()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 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_ __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 __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二 1.秋深 2.几层 3.挂,缠绕 4.一会儿 5.布被子 6.睡相不好 7.彻夜,通宵 8.遮蔽,保护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三 1.……沉塘坳。
(秋风破屋)/……自叹息。
初中八年级下册(初二第二学期)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含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理解巩固积累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2.三重()茅3.挂罥()4.塘坳()5.布衾()6.广厦()7.大庇()8.突兀()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二1.秋深2.几层3.挂,缠绕4.一会儿5.布被子6.睡相不好7.彻夜,通宵8.遮蔽,保护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三1.……沉塘坳。
(秋风破屋)/……自叹息。
(群童抱茅)/……未断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oo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2.三重()茅 3.挂罥() 4.塘坳()5.布衾() 6.广厦() 7.大庇() 8.突兀() 9.唇焦口燥( ) 10.沾湿(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____ ___________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6.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谈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默写。
(完整word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2.三重()茅 3.挂罥() 4.塘坳()5.布衾() 6.广厦() 7.大庇() 8.突兀() 9.唇焦口燥.( ) 10.沾.湿(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___ ____________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6.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谈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默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名句默写1.[2017·金华]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2017·株洲]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2016·重庆]A卷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第一等的诗歌。
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4.[2017·黑龙]江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高房价,关注民生,其中有代表借用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5.[2017·黄石]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自己虽然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请你朗读第一节诗中的第一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发挥你的想象力,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诗歌第一节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归来倚杖自叹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该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总收一、二节,诗人每每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茅屋被吹破,拄杖出门,直至屋破无可奈何时,才倚杖叹息;同时又引起第三节,第三节便是叹息的内容。
B.“自”字深刻地说明:诗人的不幸遭遇,并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可见世风凉薄。
C.由“自”字可知诗人叹息的内容十分深广:叹自己茅屋被风吹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同情和帮助;叹和自己有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的命运。
D.“倚杖”与“老无力”照应,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心情。
5.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春水生①杜甫其一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吾与汝曹②俱眼明。
其二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③。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 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
②汝曹:你们,指水鸟。
③禁当:阻挡、拦挡。
1.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乙]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①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②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 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百年:犹言一生。
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后诗人居住在夔州时所作。
诗人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表达了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3.这两首诗在描写环境方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登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登高》第三联从多个方面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登高》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名句默写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课内精读1.[解析] 此题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第一节从听觉、视觉上写景,用一系列动词,如“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第二问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方面分析。
[答案]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
“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这些描写为后文写诗人的境遇之惨蓄势。
2.示例: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这里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可以使人感到风势极猛。
3.[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抓住“秋风”“茅飞”“挂罥”“飘转”等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通顺即可。
[答案] 示例: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自己屋上的茅草一层一层地卷下来,吹过江去,散落在江郊的各处,呈现出一片凄凉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