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缺并右室流出道狭窄共17页
Fallot四联症

Fallot四联症Fallot 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888年由Fallot将之归纳为四种病理变化:即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及右心室肥厚,故而得名。
其发病率约占所有先心病的10~14%,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病理解剖】漏斗间隔向前、向右和向上移位可能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基础,由此导致肺动脉漏斗部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移骑跨以及继发性右室肥厚等病理改变。
右室流出道狭窄:可发生于右室血进入两肺的任何部位,包括右室腔内,漏斗部、肺动脉瓣环、肺动脉瓣、主肺动脉及其分支。
(1)漏斗部狭窄:大部分均有漏斗部狭窄,其特征为肥厚的壁束、隔束及室上嵴环抱形成狭窄。
分为:① 漏斗部低位狭窄,狭窄与肺动脉瓣环间形成第三心室。
② 漏斗部中间位狭窄,狭窄与肺动脉瓣环之间仅有一小腔室。
③ 漏斗部高位狭窄,接近肺动脉瓣,无漏斗腔室,肺动脉瓣正常。
④ 漏斗部广泛型狭窄,右室流出道包括肺动脉在内明显发育不良,呈管状。
⑤ 漏斗部缺如或闭锁,常发生于双动脉瓣下型的室间隔缺损者。
⑥ 右室腔内异常肌束,将右室分隔高压腔和低压腔,即双腔右心室。
(2)肺动脉瓣狭窄:瓣膜多发育畸形,以二叶瓣多见,可有钙化、赘生物等。
(3)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狭窄:主干直径多不足主动脉一半,少数可出现一侧肺动脉缺如,左侧多见。
室间隔缺损由漏斗间隔前移、左移与窦部间隔未对合所致。
大部分为嵴下型,通常较大,位于主动脉瓣下。
少数为干下型,偶见多发。
主动脉右移骑跨(1)圆锥室间隔向右前移位,致主动脉增宽前移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多伴顺钟向转位。
(2)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前叶间仍为纤维连接。
(3)骑跨程度取决于右室流出道的发育不良及漏斗隔移位的严重程度,当骑跨率>75%时应考虑诊断为右室双出口。
右室肥厚:为继发性改变,由右室流出道梗阻所致。
其他伴发畸形:最常见为卵园孔未闭或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最新常见先心病解剖图片

什么是规范
定义
每个团体必须具备的一套标准与规则,用来做为 团体成员间 成员对外的互动和行为的原则。 E
69
在生活中做哪些事需要遵守规范?
在家里长幼有序,尊敬长辈,遵守家规 在学校和同学相亲相爱,尊敬师长,遵守校规 在企业里和同事彼此尊重,服从领导,遵守公司规定 E
70
在公司里,有哪些事情会破坏公司的 规范?
企业员工基本行为规范
员工行为规范的意义
「员工行为规范」是明确规定所有员工应
遵守的行为尺度与范围,使员工能了解在 其职务上应负起的责任与义务。员工务必 遵守此规定法则,以维护公司的权益及形 象。 E
82
公司资源
所有员工应该对公司所拥有的资源负起妥善使用、保护及保管的责任。资源包括所 有之公司的财产、资产、所有权的权益【专利权、智慧财产权及法律所保障之权益 等】,以及公司所属信息和公司其它权益。公司资源应仅为达成公司目标而使用。 任何可能发生与公司利益有相冲突的事件,应先与主管讨论,将讨论结果作成纪录, 并存于公司档案内。
主肺动脉窗
• 多数缺损都 比较大,分 流量大,肺 血多,肺动 脉高压发生 早,当肺动 脉压高于主 动脉压时, 发生艾森曼 格综合症。
主肺动脉窗
主动脉瓣狭窄
• 包括瓣叶交 界融合、二 瓣化、单瓣 化。
主动脉瓣狭窄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闭锁—紫绀型
• 肺血减少, 右室小,左 室圆隆,肺 动脉段凹陷。
主动脉弓离断
右室双出口—紫绀型
• 通常伴有 较大的室 缺,作为 左心的出 口。
右室双出口
永存动脉干—紫绀型
• 单一共干 通过一组 半月瓣连 接两个心 室,并同 时供应体、 肺和冠状 动脉循环, 通常合并 高位室缺。 动脉干一 般有不同 程度的骑 跨。
房间隔缺损

出院பைடு நூலகம்导
1.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6个月,注意用药剂量,定期检查肝功 、出凝血时间; 2.合理饮食,保证充足营养; 3.术后2~3个月内,患者应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和强体力劳 动; 4.出院后1、3、6、12个月到医院复查心脏B超。
病因
• 在胚胎发育的第4周,心房由从其后上壁发出并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的原始房 间隔分为左、右心房,随着心内膜垫的生长并逐渐与原始房间隔下缘接触、融 合,最后关闭两者之间残留的间隙(原发孔)。在原发孔关闭之前,原始房间 隔中上部逐渐退化、吸收,形成一新的通道即继发孔,在继发孔形成后、原发 隔右侧出现向下生长的间隔即继发隔,形成一单瓣遮盖继发孔,但二者之间并 不融合,形成卵圆孔,血流可通过卵圆孔从右心房向左心房分流。卵圆孔于出 生后逐渐闭合,但在约20%的成人中可遗留细小间隙,由于有左房面活瓣组织 覆盖,正常情况下可无分流。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下缘不能与心 内膜垫接触,则在房间隔下部残留一间隙,形成原发孔房间隔缺损。而原始房 间隔上部吸收过多、继发孔过大或继发隔生长发育障碍,则二者之间不能接触 ,出现继发性房间隔缺损。
(2)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血液氧含量超过腔静脉平均血氧含 量1.9溶积%以上,右心导管也可经过缺损进入左心房。右心导 管检查可计算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确定心内分流情况和测 量肺动脉压。
治疗
成年人如缺损小于5mm、无右心房室增大者可临床观察,不做手术 。成年病例如存在右心房室增大可手术治疗,合并有心房纤颤者也可 同时手术,但肺血管阻力大于12单位、出现右向左分流和发绀者则禁 忌手术。
心血管系统疾病——室间隔缺损

心血管系统疾病——室间隔缺损【概述】室间隔缺损(VSD)是指在心室间隔上存在有一个或多个左、右心室间的分流通道。
室间隔缺损可能为某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法洛氏四联征、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共同动脉干、三尖瓣闭锁以及主动脉弓中断等。
单纯室间隔缺损占初生婴儿的0.2%,占先天性心脏畸形的20%。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约占35%,发病率居第一位。
(一)室间隔缺损按照解剖位置可以分为:1. 膜周型是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约占室缺总数的80%,该缺损位于三尖瓣隔、前瓣的交界处。
2. 肺动脉瓣下型约占室缺总数的5-10%,位于右室流出道的漏斗部,其上缘直接与肺动脉瓣及主动脉右冠瓣相连。
3. 肌部型约占室缺总数的5%,可发生于室间隔肌部的任何位置,可为多发性。
4. 房室通道型在室缺中所占比例<5%,其位于右室流入道、三尖瓣隔瓣后,上缘为肌部室间隔,甚至可以延伸至膜部。
5. 混合型即同时存在以上类型中的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室间隔缺损,约占室缺总数的0.67%。
(二)病理生理1. 自然闭合,室缺的病程发展与缺损口径的大小、左向右分流量、肺血管阻力以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畸形有关。
小室缺约有20%的患儿可在不同年龄内闭合。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种可能性成下降趋势。
缺损直径小于0.5cm的膜周部室缺的自然闭合几率最大,小型肌部缺损也有自然闭合的可能。
室缺的自然闭合与缺损周围组织增生以及三尖瓣隔瓣粘连有关。
肺动脉瓣下型室缺几乎不能自然闭合。
2. 充血性心力衰竭,约10%的室缺患儿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年龄小于1岁的大型室缺患儿。
3. 肺血管病变,中-大型室间隔缺损能产生大量左向右分流,从而致使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肺小血管壁肌层逐渐肥厚,导致肺血管阻力增高,最后发展成肺血管壁不可逆性病变,即Eisenmenger综合症。
4. 右室流出道梗阻,约5-10%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可并发右室流出道梗阻,其主要是由漏斗部继发性心肌肥厚导致的。
室间隔缺损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室间隔缺损ppt课件[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00e3fb89172ded630b1cb682.png)
体征
? 望:心尖搏动活跃,心前区隆起 ? 触:收缩期震颤 ? 叩:心界增大 ? 听诊:
1) 胸骨左缘 3、4肋间Ⅲ~Ⅳ级粗糙全收缩 期杂音,向 四周广泛传导 伴震颤
* 机理:血流通过缺损部位产生。 2)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肺动脉高压 所致) 3)二尖瓣区舒张期杂音(相对狭窄)
12
并发症
?左向右分流 →肺循环血量 ↑肺充血,肺间质液 ↑
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
体循环(混合血)
梗阻性肺动脉高压
青紫 (艾森曼格综合征)
9
Eisenmenger综合征
发生于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后期
机制
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产生 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收缩压,出现双向分流或
右向左分流
临床表现:持续性青紫
为手术禁忌证
如纠正缺损,右向左分流中止,将导致右心衰
10
VSD临床表现
45
TOF听诊
胸骨左缘2、3、4肋间 Ⅱ~Ⅲ级粗糙喷射性 杂音,由肺动脉狭窄 所致,无震颤
P2减弱 狭窄严重时杂音反而不
明显
46
并发症
1、脑血栓
严重缺氧 代偿性RBC↑、血粘↑ 腹泻或过度出汗 脱水、血粘↑
2、脑脓肿
3、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栓、栓塞
47
TOF X线检查
心影不大 “靴形”心,心尖上翘
发育落后 呼吸困难
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感染性心内 膜炎
42
43
44
阵发性缺氧发作(anoxic spell)
常见于婴儿 诱因:吃奶、哭闹、贫血、感染等 ; 产生机制:肺动脉漏斗部一过性痉挛梗阻,
导致脑缺氧 表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晕厥、抽搐甚至死亡 处理:①胸膝位
室间隔缺损(VSD)

室间隔缺损(VSD)⽬标1000,已完成66%+...??点击上⾯图⽚参与作者:河南省焦作市⼈民医院康素玲来源:超声俱乐部室间隔缺损(VSD)是由于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良⽽引起的左右⼼室之间存在交通,产⽣室⽔平的分流,室间隔缺损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是复杂⼼⾎管畸形的组成部分。
【病理改变】室间隔缺损分为膜部、漏⽃部和肌部三类,膜部包括单纯膜部、隔瓣下型、嵴下型,漏⽃部包括⼲下型、嵴内型。
1⼲下型室间隔缺损:⼜称肺动脉瓣下型,缺损上缘由肺动脉瓣环组成,即紧邻肺动脉瓣。
1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位于室上嵴结构内。
3嵴下型室间隔缺损:位于室上嵴下⽅。
4单纯膜部室间隔缺损:局限于膜部间隔。
5隔瓣下型室间隔缺损:位于三尖瓣隔瓣下⽅。
6肌部室间隔缺损:缺损位于肌部室间隔。
⾎流动⼒学改变:正常⼼脏,收缩期左⼼室压⼒明显⾼于右⼼室压⼒,舒张期左、右⼼室压⼒基本相等,所以室间隔缺损时会出现收缩期室⽔平左向右分流,分流⼊右⼼室的⾎液经过肺动脉进⼊肺循环,使得肺循环⾎量增加,左⼼回⼼⾎量增加,左⼼前负荷增加,引起左⼼增⼤;缺损较⼤或病程较长时,肺⼩动脉痉挛,肺⾎管阻⼒增加,即出现肺动脉⾼压,引起右⼼⼤,左向右分流量逐渐减少、速度减低,直⾄出现右向左分流,此时即称为艾森曼(Eisenmenger)综合征。
室⽔平左向右分流—左⼼房室增⼤—肺动脉⾼压—右⼼房室增⼤—右向左分流【超声改变】⼀⼆维及M型超声:左室长轴M超显⽰左⼼增⼤,左室壁运动正常,左室功能正常。
⼼尖四腔⼼切⾯显⽰室间隔膜部回声脱失,可以测量缺损⼤⼩、缺损上端距三尖瓣隔叶瓣环的距离,确定能否进⾏封堵术。
⼼尖五腔⼼切⾯显⽰室间隔膜部缺损,准确测量缺损⼤⼩(粗箭头)、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细箭头),为封堵术提供依据。
⼤动脉短轴切⾯显⽰膜部回声脱失。
⼆多普勒超声:左室长轴切⾯显⽰室间隔上段左向右分流,呈红⾊为主的五彩⾎流。
⼼尖五腔⼼切⾯显⽰室间隔膜部左向右分流,呈红⾊为主的五彩⾎流。
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特点

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特点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它是指室间隔上的一个或多个缺损,使得左右心室之间的隔离不完全。
这种缺损会导致血液在左右心室之间发生异常的混合,从而影响血流动力学。
室间隔缺损会导致血液在左右心室之间发生异常的混合。
正常情况下,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是相互隔离的。
但是当室间隔出现缺损时,血液可以从左心室直接流入右心室,从而导致左右心室之间的血液混合。
这样一来,供给全身的血液中就会掺杂有未经过氧合的静脉血,从而导致体循环中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室间隔缺损还会导致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的压力差异。
正常情况下,左心室的压力要高于右心室,以推动氧合血液进入全身循环。
但是当室间隔存在缺损时,左心室的血液可以倒流到右心室,导致右心室的压力增加,而左心室的压力则会相应降低。
这样一来,血液的流动动力学就会发生改变,导致心脏的工作负荷增加。
室间隔缺损还会导致心脏的容量负荷增加。
容量负荷是指心脏需要泵送的血液量。
在室间隔缺损的情况下,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的血液混合增加,这就意味着心脏需要泵送更多的血液才能满足全身的需求。
为了应对这种增加的负荷,心脏的肌肉会逐渐增厚,以增加其泵血能力。
然而,长期承受过大的负荷会导致心脏肌肉的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总结起来,室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主要包括血液混合、压力差异和容量负荷增加。
这些特点会导致体循环中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心脏的工作负荷增加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患者来说,及早进行手术修复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这些不良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对身体健康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右室双腔心诊治一例

右室双腔心诊治一例右室双腔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近年来,右室双腔心的诊治报道逐渐增多,右室双腔心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其他畸形。
我院诊治1例患者,性别女,67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嘴唇发紫5年,加重3天入院。
至我院诊断:室间隔缺损,三尖瓣关闭不全。
为进一步诊治,到上级医院。
上级医院心脏彩超示:室间隔膜周部见一回声缺失(约1.2cm),Doppler测及该处左向右分流,右室前壁至室丄嵴见一束装回声相连,致该处流出道局部变窄,据CW Doppler测该处压差为75mmHg。
超声结论:1.室间隔缺损(膜周部),2.提示右室双腔心。
患者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右室双腔心矫治术。
术中探查可见: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大小约2.5×3.0cm,周围探查未见缺损。
右室壁至室上嵴见环形纤维素相连。
2 讨论右室双腔心(双腔右心室),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是指一条或多条异常肌束横穿右室腔,将右室分为靠近流入道的高压腔及靠近流出道的低压腔两个部分。
右室双腔心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异常肌束部位、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是否伴有室缺、右心室腔梗阻的严重程度的不同[1]。
若患者梗阻严重,不伴室缺,则可与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表现类似;若伴室缺,则与法四表现相似(患者可出现紫绀)。
右室双腔心的诊断标准为:①肺动脉漏斗部发育正常;②心导管检查见右心室流入、出道存在压差;右心室造影见漏斗部下异常肌束;③心脏(或食管)超声心动图见右心室双腔结构,超声多普勒探查显示右心室内有压力阶差;④术中探查到异常肌束。
前三项中符合任何两项即可确诊。
右室双腔心作为独立的疾病具有自身独特的血流动力学,同时混杂合并畸形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症状、体征复杂多样,又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在患者就诊时容易误诊;而由于纤维素较薄,不注意观察血流变化易于漏诊,为了避免漏诊、误诊耽误患者治疗时机,当出现以下指征时应高度警惕右室双腔心的可能性:①胸骨左缘可触及杂音、收缩期震颤;②肺动脉瓣第二心音正常(或减弱);③X线片可见肺血管影细小、肺动脉正常(或凹陷)、右室增大;④心电图或可见右室肥厚,V3R、V1导联有直立T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 诉:患者女,6岁,发现心脏杂音3年。
❖ 查 体:血压110/80mmHg,口唇无发绀,颈静
脉无充盈,心律100次/分,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 及3/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向肺动脉瓣区传导, 未触及震颤。未见杵状指(趾)。
❖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 胸 片:未见明显异常。
❖ 室缺并右室流出道轻度狭窄是否可尝试介入封堵?
封堵后左室造影
肺 动 脉 压 23/10mmHg
右室流出道狭窄前后连续压
23/3mmH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4/3mmHg
封堵器释放后心脏彩超 PG40mmHg
术后三天心脏彩超 PG32mmHg
1年后随访
讨论
❖ 封堵器释放后导管测压力阶差下降,但超声提示压力阶差没 有下降?
❖ 右室流出道狭窄压力阶差有左向右分流参与,分流消失,压 力阶差下降。
❖ 汪曾炜教授主编《心脏外科学》:右室-肺动脉收缩 期压差超过50mmHg为右室流出道狭窄手术适应症。
❖ 没有室缺并右室流出道狭窄介入封堵资料。
左心室造影
封 堵 前 肺 动 脉 压 27/7mmHg
肺动脉-右室流出道狭窄前后连续压
27/-1mmHg
50/-1mmHg
封堵术中心脏彩超 PG36mmHg
临 床 资 料2
❖ 心 电 图:未见明显异常。
❖ 心脏彩超:右室流出道狭窄,血流束宽3.7mm (收缩
期)7.6mm(舒张期),流速2.6m/s,PG28mmHG。脊 内型室间隔缺损,缺损口4.3mm,距三尖瓣3mm, 距主动脉瓣2mm。
❖ 外科手术?封堵治疗?封堵室缺是否会导致右室流 出道狭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