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分析

源自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分析
源自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分析

第19卷第1期2010年1月

vol.19No.1Jan.2010武警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收稿日期]2009-05-25;[修回日期]2009-10-23

[作者简介]时向民(1970-),男,籍贯天津,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电生理研究。源自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分析

时向民1,王玉堂2,单兆亮2,杨庭树1(解放军总医院:1.南楼心内科;2.心内科;北京100853)

摘要:【目的】分析右室流出道(RVOT )起源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与消融靶点的关系,探讨RVOT 室性早搏有效准确的心电图定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8年在我院行射频消融的RVOT 室性早搏62例,依据成功消融靶点X 线定位结果,分析其与心电图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在RVOT 早搏中,游离壁与间隔部起源相比Ⅱ,Ⅲ,AVF 导联R 波宽伴有切迹(P <0.05)。Ⅰ导联呈QS 或rsr’提示室早源自RVOT 前部,呈R 或rR 则起源于后部,(P <0.05)。Ⅱ,Ⅲ,AVF 导联R 波越高(P <0.05),胸前导联R/S 移行越早(P <0.05)提示早搏距离肺动脉瓣越近。【结论】在RVOT 起源的室早中Ⅱ,Ⅲ,AVF 导联R 波宽度判断早搏源于间隔或游离壁,Ⅰ导联QRS 波形态判断早搏源于RVOT 前部或后部,Ⅱ,Ⅲ,AVF 导联R 波高度结合胸前导联R/S 移行判断早搏接近肺动脉瓣或三尖瓣。

关键词:室性早搏;右室流出道;心电图;射频消融

【文章编号】1008-5041(2010)01-0029-03【中图分类号】R540.4【文献标识码】A

ECG analysis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originating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HI Xiang-min,WANG Yu-tang,SHAN Zhao-Liang,YANG Ting-shu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South Building,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G and target ablation site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VPC)originated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localize the VPC origination.

【Methods 】62patients(pts)hospitalized f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ithin 2001to 2008with VPC from RVO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Correlative relation between successful ablation site based on X ray films and a variety of ECG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Results 】In VPC from RVOT,wide and notched R wave of Ⅱ,Ⅲ,AVF indicated VPC originating from free wall (P <0.05),QS or rsr’type in lead Ⅰsuggested VPC originating from anterior wall,R or rR type indicated posterior wall origination (P <0.05).high R wave in Ⅱ,Ⅲ,AVF (P <0.05)with early R/S transition(P <0.05)revealed VPC adjacent to pulmonary valve.【Conclusions 】In VPC from RVOT the width of R wave in lead Ⅱ,Ⅲ,AVF was sensitive to localize VPC from free wall or septal.QRS configuration in lead Ⅰwas of use to distinguish VPC from anterior or posterior part within RVOT.The amplitude of R wave in lead Ⅱ,Ⅲ,AVF combined with R/S transition in precordial lead could predict VPC adjacent to pulmonary valve or tricuspid valve.

key words: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ECG;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临床较为多见,患

者多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儿茶

酚胺介导的晚期后除极以及局部微折返有关[1]。该

部位起源的频发室早或室速射频消融治疗虽然具

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普遍存在寻找靶点时间较长,

无效放电次数多,X 线曝光时间长的特点。如能根据心电图特征预先判断早搏的起源位置,在标测时预见性的在流出道某一区域寻找靶点,对于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2001-2008年在我院行射频消融的62例右室流出道室早心电图特点,结合成功靶点X 线定位,总结了该部位早搏的心电图定位特点。

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论著29

第19卷第1期2010年1月vol.19No.1Jan.2010武警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1-2008年我院住院行射频消融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范围14~64岁,平均年龄(39±25)岁。患者室性早搏时

胸前导联心电图均呈现左束支传导阻滞,额面心电

轴右偏或者正常。ⅡⅢAVF 导联QRS 直立。有阵

发性心悸病史1~10年,曾服用心律平,慢心律,乙

胺碘呋酮,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其中14

例出现阵发性室速,室速图形与室早相同。所有患

者经超声心动图及胸部X 光片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

病。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至少5个半衰期。

1.2方法

1.2.1电生理检查:穿刺左侧股静脉送入6F 4极标

测导管置于右心室心尖部。53例患者术中出现频

发室性早搏或室速,9例患者给予异丙肾上腺素1

mg 加入生理盐水500ml 静脉点滴后诱发室早,且早

搏形态与术前相同。

1.2.2消融方法:8F 加硬大头消融电极导管经股静

脉送入RVOT。X 线左前斜位60°(LAO )或右前斜

位30°(RAO )投照下,将大头电极放在RVOT 的不

同部位,LAO 确定电极位于间隔或游离壁,RAO 确

定电极位置的高低和前后。给予大头电极

S1S1450~500ms 的刺激,选取刺激后心电图与自发

室早完全相同的部位为靶点放电消融,能量为25~

30W,电阻波动于100~130Ω,放电120~240s,如

消融后早搏不再出现说明达到消融终点,如仍出现

早搏则重新选择靶点消融。

1.2.3观测指标:对于RVOT 不同位置的室早或室

速,观察Ⅰ导联形态及向量总和(R 或r 波与S 或s 波

的总和),Ⅱ,Ⅲ,AVF 导联R 波幅度及高度,胸前导

联R/S 波移行位置。计数资料以( ±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有显著性差异。所用统计软件为

Stata7.0。

2

结果2.1射频消融结果

62例患者在RVOT 消融成功,其中6例复发,再

次射频消融后成功。其中40例偏间隔部位,22例偏

游离壁,27例位置偏前,35例位于中后部。27例位

置较高接近肺动脉瓣(上部),35例位于中下部。

2.2心电图分析

Ⅱ,Ⅲ,AVF 导联R 波宽伴有切迹提示游离壁起源[(183.5±35.0)ms vs (140.2±30.6)ms;P <0.05],反之为间隔部起源。Ⅰ导联呈QS 或rsr’提示室早源

自RVOT 前部,呈R 或rR 则起源于后部[(-0.24±

0.06)mv vs (0.15±0.08)mv;P <0.05],Ⅱ,Ⅲ,AVF 导

联R 波高度越高[(1.54±0.52)mv vs (1.21±0.43)mv;P <0.05],胸前导联R/S 移行越早(V2-V3vs V4-V5;P <0.05)提示早搏距离肺动脉瓣越近。见表1~3,图1~3(见封三)。表1ROVT 前部与中后部起源的室早心电图对比部位(n )偏前部(27)偏中后部(35)Ⅰ导联形态QS 和rsr’R 或rR Ⅰ导联(R+S )值-0.03±0.25mv 0.20±0.28mv ①①:与ROVT 前部室早相比,P <0.05表2ROVT 上部与中下部起源的室早心电图对比部位(n )上部(27)中下部(35)Ⅱ,Ⅲ,AVF 导联R 波高度1.54±0.52mv 1.21±0.43mv ①胸导联R/S 波移行V2-V4V4-V6①①:与ROVT 上部室早相比,P <0.05表3ROVT 偏间隔与偏游离壁起源的室早心电图对比部位(n )偏间隔(40)偏游离壁(22)Ⅱ,Ⅲ,AVF 导联R 波宽度140.2±30.6ms 183.5±35.0ms ①①:与ROVT 偏间隔室早相比,P <0.053讨论流出道室性早搏在所有室性早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尤其多发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患者平时心电图正常。其临床上具有运动及情绪激动易于诱发的特点,也有少部分室早易于在安静休息时发作[2]。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阵发性室速,以往认为此类室早预后良好,但近年研究发现频发流出道室早会损伤左室收缩功能,而射频消融去除室早后可使心功能恢复[3]。目前认为引起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电生理机制是晚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因为心室分级递增起搏较期前刺激更易诱发,并且异丙肾上腺素有利于诱发。这些特征与此类患者在精神紧张或运动时发病的特点相吻合。刺激迷走神经,静脉注射异搏定,腺苷及β受体阻滞剂可终止室速[4],推测其机制可能是环磷酸腺苷介导[5]。在组织学方面Sebastian [6]及Domenico 等[7]发现特发性RVOT 室

30

第19卷第1期2010年1月vol.19No.1Jan.2010

武警医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早患者在流出道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沉积,室壁变薄,疤痕组织及运动减弱,说明流出道具有发生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在RVOT起源的62例室早患者中,Ⅱ、Ⅲ、AVF 导联QRS波的宽度及是否具有切迹对于判断间隔或游离壁起源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发现QRS波宽度大于180ms并具有切迹提示游离壁起源,而间隔起源早搏由于离传导系统较近,左右心室激动时间相差较少,因而QRS波较窄。Dixit[8]研究也有相似的结果。Ⅱ、Ⅲ、AVF导联QRS波的高度对于确定靶点位置的高低至关重要,本研究中接近肺动脉瓣的早搏其高度多大于2.0mv,因为其位置越高反映在下壁导联的向量越大,这与LVOT心外膜室早下壁导联高R波的机制相同。此外位置高的早搏,胸前导联的R/S移行较早,本研究中28例近肺动脉瓣起源的早搏移行多在V2-V3导联,而远离肺动脉瓣的早搏移行多在V4-V6导联。Kamakura[9]发现如果V1,V2导联r波振幅≥0.2mv,提示RVOT起源接近肺动脉瓣,反之起源远离肺动脉瓣而接近三尖瓣。这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机制可能是接近肺动脉瓣的室早距离V1,V2导联较远,因而投影在其上的向量较大,而临床研究证实V1,V2导联r波振幅越高,R/S的移行越早[9]。

电生理检查时采用右前斜位30°判断靶点偏前或位于中后部。本研究发现Ⅰ导联的形态及向量总和(R或r波与S或s波的总和)对于预测早搏的前后具有一定意义。结果显示Ⅰ导联呈现QS或rsr,向量总和≤0.1mv提示早搏源于RVOT前部,而中后部起源早搏呈现R或rR型,向量总和≥0.2 mv。Ito[10]发现根据右前斜位30°投照特点,早搏越偏前越接近左侧,因而在Ⅰ导联投射的向量越小或为负值。反之则偏右侧在Ⅰ导联投射的向量较大。

根据上述结果本研究发现在RVOT室早中依据Ⅱ,Ⅲ,AVF导联R波宽度判断早搏源于RVOT 间隔或游离壁,Ⅰ导联QRS波形态判断早搏源于RVOT前部或后部,Ⅱ,Ⅲ,AVF导联R波高度结合胸前导联R/S移行有助于判断早搏是否接近肺动脉瓣。

【参考文献】

[1]Lerman B.Response of nonreentrant catecholamine-mediat

-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to endogenous adenosine and acetylcholine:evidence for myocardial receptor-mediated effects[J].Circulation,1993,87(2):382-390.

[2]Lerman B,Stein K,Engelstein E,et al.Mechanism of repeti

-tive monophas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J].Circulation, 1995,92(3):421-429.

[3]Masao T,Hitoshi Y,Yurika O,et al.Radiofrequency cathe

-ter ablation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improves left ventricular dilation and clinic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out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J].Am Coll Cardiol,2005,45:1259-1265.

[4]Wall T,Freedman R.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structurally

normal hearts[J].Curr Cardiol Rep,2002,4(5):388-395. [5]Sorbera C,Cohen M,Kuznetsov V,et al.Verapamil-sensiti

-ve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 features consistent with triggered activity[J].Heart Dis,1999,1(1): 2-7.

[6]Sebastian G,Gerhard K,Herbert F,et al.Significance of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Detected by MRI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ccessful Ablation of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Tachycardia[J].Circulation,1997,96(3):2633-2640.

[7]Domenico C,Cristina B,Loira L,et al.Three-Dimensional

Electroanatomical Voltage Mapping and Histologic Evaluation of Myocardial Substrate in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Tachycardia[J].J Am Coll Cardiol,2008,51: 731-739.

[8]Dixit S,Gerstenfeld E,Callans D,et al.Electrocardiographic

pattern of superior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tachycardias:distinguishing septal and free-wall sites of origin[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3,14(1):1-7. [9]Kamakura S,Shimizu W,Matsuo K,et al.Localization of

optimal ablation site of 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from right and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by body surface ECG[J].Circulation,1998,98(15):1525-1533.

[10]Ito S,Tada H,Naito S,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ECG algorithm for identifying the optimal ablation site for idiopathic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tachycardia[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3,14(12):1280-1286.

(责任编辑:董瑾)

31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 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 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 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 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刘兴鹏: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THE SURFACE ECG POSITIONING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FROM THE OUTFLOW TRACT 关键字:流出道室性早搏心电图定位2013-10-0914:4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心室的任何部位,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达90%~95%。体表心电图对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判断消融靶点的位置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无效消融次数,从而减少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体表心电图是由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的二次投影而形成,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首先投影至一平面,形成平面除极向量环,再次投影至某一个心电图导联,形成这一导联的心电图波形。 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一、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占所有流出道起源的70%左右,体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一般移行在V3导联或以后。Ⅰ导联以负向波为主时,提示起源点偏前,反之则偏后。右室流出道可进一步分为游离壁和间隔部。游离壁起源的室早移行更晚,通常在V4或以后,并且部分患者下壁导联QRS波存在顿挫。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的室早下壁导联通常没有顿挫,移行略早,通常在V3或V3、V4之间(图1)。 右室流出道延伸部位是指肺动脉主干,即肺动脉瓣上起源的室性早搏,其心电图特征和右室流出道很难区分。同右

房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pdf

房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房性早搏多数见于正常人,通常不引起自觉症状,亦不会引起循环障碍,有时病人可诉心悸、胸闷。疲劳、焦虑、吸烟、饮酒、喝浓茶、饮咖啡、洋地黄中毒、心房病变、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均可引起房早。不同疾病引起的房早可出现不同的伴随症状,心脏听诊可听到心脏搏动突然提早出现,而后为延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响亮,第二心音弱或听不到,早搏的脉搏弱,或者摸不到。 其心电图特征有以下几点: (1)提前出现的P′波(P′波可重叠于前一窦性搏动的T波中)。 (2)P′-R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 (3)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4)P′后QRS波群可正常或畸形。如有畸形QRS波则称为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如P波无QRS波,称为未下传房早。在同一导联上,如果P′的形态及配对间期不同,称为多源性房早。 (5)常有不完全的代偿间歇,即包括房早在内的两个正常P波之间的时间短于两倍的正常P-P间距 早搏的治疗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过早搏动,大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

频发房性早搏的病人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维拉帕米(异搏定)为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适用于心率偏快、血压偏高、心功能良好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口服每次1片 (40毫克 ),每日3次。或服缓释片,每次半片— 1片(1 20— 240毫克 ),每日1次。服药期间要注意心率和血压变化,如心率每分钟慢于 55次者则停用。 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为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交感神经张力亢进、血压偏高、心率偏快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且心功能良好者。口服每次 12. 5毫克(每片 50毫克 ),每日2次。服药期间可致心动过缓。 普罗帕酮(心律平)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心率偏快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口服每次3片(每片 50毫克 ),每日3次,有效后改为每次2片,每日3次维持。可有口干、唇舌麻木、头痛、眩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用量较大时,极个别病人会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窦性静止、心搏骤停等。早期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长期服用可致心功能减退。胺碘酮(可达龙)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心率偏快、心功能较差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口服每次1片 (0. 2克 ),每日3次 , 1周后改为每次1片,每日1次维持。最后可以每次半片,每日1次维持。可有心动过缓、心电图Q—T间期明显延长,口干、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失眠、多梦、头昏、头痛、眼眶痛、角膜微小沉淀,偶尔会影响视力。少数病人可有甲状腺功能紊乱、肺泡炎、肺纤维化、肝肾功能暂时性损害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对碘过敏者或心率慢于每分钟 55次者禁用。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各病理心电图特征

一,右心房肥大: 主要表现为P波电压增高: 1.P波高尖,电压>或=0.25mV,在ⅠⅡⅢ,avF导联最明显. 2.在V1导联上,P波的全部或前部显得高尖,起始P波指数可超过正常(>0.03 mm.s) 3.P波时间正常(<0.11s) 二,左心房肥大: 主要表现为P波的时间延长: 1.P波增宽>0.11S,常呈前底后高的双峰P波,双峰间距>0.04S,在ⅠⅡ,AVL导联较明显. 2.在V1导联上,ptf<或= -0.04mm.s(ptfV1为P波终末电势) 三,双侧心房肥大: 如果P波在ⅡⅢaVF导联上电压增高且时间超过正常,V1导联P波为双向波,前部向上高而尖,后部向下宽而钝,则可以诊断双侧心房肥大. 四,左心室肥大: 1,左心室电压增高的表现(为基本条件):RV5>2.5mV;RV5+SV1>4.0mV(男)或3.5mV(女);R1>1.5mV;Ravl>1.2mV;RaVF>2.0mV;R1+S3>2.5mV 2,QRS时间略延长达0.10到0.11s,v5导联VAT>0.05s 3,ST-T段改变:V5或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上抬,T波直立增高 4,心电轴左偏但不超过-30 注:仅有左室电压增高而无其他阳性指标称为左室高电压,见于左室肥大青年人体育爱好者.如伴ST-T改变称为左室肥大伴劳损. 五,右心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增高:RV1>1mV或R'V1>1.5mV,RV1+SV5>1.2,RaVR>0.5mV 2,QRS波群形态改变:V1导R/S>1,V5导<1,aVR导>1或R/Q>1 3,心电轴>90,尤其是>110者 4,V1导VAT>0.03S,但QRS波群并不延长 5,右侧胸导(如V1,V3R)出现ST段压低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注:上述指标QRS波群的电压增高及形态改变以及电轴右偏是诊断右心室肥大的可靠条件 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 急性心梗的基本图形包括缺血性T波改变,损伤型ST段改变和坏死型Q波改变: 一,缺血型T波改变: 1,升支和降支对称 2,顶端尖耸呈箭头状 3,T波由直立(与QRS主波方向一致)变为倒置(与QRS主波相反) 二,损伤型ST段改变 QRS波群正常而ST-T改变明显,心肌的损害较单纯性缺血型T波改变重,但经恢复血液供应后仍可恢复到正常QRS-T波群,由于突出表现为ST段抬高,故名. 三,坏死Q波改变 1,Q波时间大于或等于0.04S 2,Q波电压>同导R波的1/4 上述三种,缺血型T波改变较常见,但对凡肌梗死诊断的特异性较差.损伤型ST段对急性心梗有较强特异性诊断,但也可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坏死型Q波是诊断心梗的可靠依据 心梗的定位诊断: 常以特征改变(坏死Q波为主)出现的导联来确定部位.如,前间壁--V1V2(V3).前壁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 1. P波 (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 (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8.额面平均电轴传统的正常值范围是0~+90°,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平均电轴的正常范围应在-30°~+105°,因为平均电轴与年龄有关,<40岁者多在0~+105°,而>40岁者多在-30°~+90°。

常用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

常用20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 一、正常窦性心律 二.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点: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不超过100次/分,1~6岁不超过80次/分,6岁以上不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 三.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 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四.窦性停搏 心电图特点: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五、房早: 心电图特点: 1)有一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P′-R间期≥ 3)不完全代偿间歇 六.心房颤动:(Af) 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2)心室率绝对不规则R-R间期不等。 七.心房扑动:(AF) 心电图特点: 1)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F波 2)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以2:1或4:1比例下传 3)心室率规则R-R间期相等 八.室早 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提早出现形态异常 (宽大畸形)时限≥ 2)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前无相关的P 波 3)T波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 4)代偿间歇完全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一)异位心搏和异常传导的基本特点 房性异位搏动:搏动的P波是与窦性P波不同的P‘波,P’-R 间期≥0.12秒,QRS波基本正常。 交界性异位搏动:搏动的P波是与窦性P波相反的P-波,位于QRS波前或后,前部的P——R间期<0.12秒,QRS波基本正常。 室性异位搏动:搏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畸形,其前无相关P波,其后T波相反。 异常传导:主要指激动沿正常途径下传中发生传导延迟或中断, 心电图在相应的部位会出现传导时间的延长或后续传导波形的缺失。 异常通路传导:主要位于房室间,在QRS波起始部出现P-R间期变化。 (二)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符合窦性心律特点,频率>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符合窦性心律特点,频率<60次/分 3.窦性停搏:符合窦性心律特点,较长时间内无窦性搏动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缓慢的窦性节律或缓慢的窦性节律基础上有快速室上性节律的发作 (三)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早搏:提早的房性搏动 2.房颤:P波消失代为f波,QRS室上型且节律不整 3.房扑:P波消失代为F波,QRS室上型且节律整或不整 (四)交界性心律失常 1. 交界性早搏:提早的交界性搏动 2.阵发性室上速:连续出现的快速房性或交界性搏动 (五)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提早的室性搏动 2.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的快速室性搏动 (六)心脏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延长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室上性搏动脱漏(P波后无QRS) 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搏动完全脱漏+缓慢的逸搏心律(七)预激综合征: 1.短P-R+δ波+宽QRS

(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全部内容。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 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 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 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1)、室间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 (4)、左束支性早搏 (5)、左前分支性早搏 (6)、左后分支性阻搏 (7)、左室肌性早搏 (8)、心室前壁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 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 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 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 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 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 前壁下下 室后壁上上 侧壁上下 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小异———————————————————————————————————————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各类型起搏器的心电图特点

各类型起搏器的心电图特点 北京军区总医院作者:崔俊玉2011-3-3 不同类型的起搏器,依其本身性能、电极所在部位与自身心搏关系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如安置非同步心室起搏器(VOO)的患者心电图出现室性竞争心律图形,并非起搏器故障,而对于安置R波抑制型起搏器(VVI)患者来说,出现上述心电图图形则是感知功能不良的表现。因此,分析起搏心电图之前首先应了解患者所安置起搏器的类型及其可能出现的心电图表现,以免将一些正常现象误认为起搏器故障,或将起搏器故障心电图误认为正常。 1 单腔起搏器 起搏与感知仅涉及一个心腔。 1.1 心房起搏器 分为非同步与同步两大类。 1.1.1 非同步心房起搏器(AOO) 此型起搏器仅设有输出电路,能发出固定频率的脉冲起搏心房。由于未设计感知电路故无感知功能,不能与P波同步,它所产生的脉冲与心脏自身P波节律无关,即不论心房本身有无自身搏动以及自身搏动的快慢,均按固定的频率(或起搏间期)发放脉冲刺激心房,见图15、16。 图15 AOO起搏系统示意图电极位于右心耳,起搏器仅有输出电路(OC)。 起搏器输出电路犹如一个计时器,定时发放脉冲,反应AOO的时间间期仅有起搏间期,起搏间期内只有起搏不应期,见图16。

图16 AOO起搏时间间期示意图起搏器不应期占据整个心动周期,第3个为自身P波提早出现,不能被起搏器感知,起搏脉冲如期发放,落在P与R之间。 AOO在不同自身心律情况下,可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 ①当自身心房频率慢于起搏器的频率(如窦性心动过缓)或心房停搏时(如持久性窦性停搏、Ⅲ度窦房阻滞等),心电图表现为连续的心房起搏心律,见图17。 图17 AOO连续心房起搏刺激信号规律出现,每个刺激信号后紧跟一相关的P 波及QRS-T波。 ②自身心房搏动早于起搏器时,由于不能被感知,脉冲如期发放,将出现一过性房性竞争搏动,见图18。 图18 AOO起搏呈一过性房性竞争搏动在心房起搏基础上,第3个心搏为房早 )如期发放并起搏心房。 (AP处),未被感知,其后脉冲(S 3 ③当自身心房频率快于起搏器发放的频率时,由于无感知功能,故起搏器照常发放刺激脉冲,出现连续心房竞争心律,见图19。刺激脉冲是否起搏心房取决于心房肌的应激性,如脉冲出现在心房肌不应期之内不能起搏心房,反之可以起搏心房。如刺激脉冲落入心房肌易损期时可引起房性心动过速或房颤。

常用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完整版

常用种异常心电图及其 特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常用20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 一、正常窦性心律 二. 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点: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不超过100次/分,1~6岁不超过80次/分,6岁以上不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 三.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四.窦性停搏 心电图特点: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五、房早: 心电图特点: 1)有一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 P波不同 2) P′-R间期≥ 3)不完全代偿间歇 六. 心房颤动:(Af) 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 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 2)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R-R间期不等。 七.心房扑动:(AF) 心电图特点: 1)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F波 2)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以2:1或4:1比例下传 3)心室率规则 R-R间期相等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详解

房性早搏 您好:多数见于正常人,通常不引起自觉症状,亦不会引起循环障碍,有时病人可诉心悸、胸闷。疲劳、焦虑、吸烟、饮酒、喝浓茶、饮咖啡、洋地黄中毒、心房病变、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均可引起房早。不同疾病引起的房早可出现不同的伴随症状,心脏听诊可听到心脏搏动突然提早出现,而后为延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响亮,第二心音弱或听不到,早搏的脉搏弱,或者摸不到。 其心电图特征有以下几点: (1)提前出现的P′波(P′波可重叠于前一窦性搏动的T波中)。 (2)P′-R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 (3)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4)P′后QRS波群可正常或畸形。如有畸形QRS波则称为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如P波无QRS 波,称为未下传房早。在同一导联上,如果P′的形态及配对间期不同,称为多源性房早。 (5)常有不完全的代偿间歇,即包括房早在内的两个正常P波之间的时间短于两倍的正常P-P间距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详解 ?时间:2009-05-11 作者:小尾巴浏览次数:1793所有转载网站必须注明转自百洋健康网 ?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如何呢?室早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指窦房结激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心室内某一异位兴奋灶提前激动而引起心室搏动。 临床显示,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为:QRS波提前出现,其前无P波,形态宽大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时间多>0.12s以上,其后有完全代偿间期。

其中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中早搏后ST段及T波变化为: 室早后的1个或数个窦性搏动的ST段及T波发生改变,即ST段移位,抬高0.1~0.3mV或降低≥0.05mV;T波低平、倒置、高低交替出现或增高,这些现象多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而且绝大多数为心肌缺血所致。此时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单硝基类、二硝基类等)改善心肌缺血比单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更好。 因为有的室早是由低钾所致,此时,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为:①U波振幅增高>0.1mv;②同一导联中U波>T波;③ST段下移≥0.05mV。一般选Ⅱ,V 3 导联分析,这两个导联中T波大多直立,U波表现更清楚;这两个导联中共有6个阳性指标,当这6个阳性指标其中出现3个以上时,结合检验血清钾降低,可以诊断为低钾血症,此时出现的室早几乎为低钾所致,通过补钾,室早即可消失。 由此,相信大家对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有所了解。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分类 危险分层与临床处理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分类、危险分层与临床处理 作者:[1]?[1]? 一、概述 ?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室颤)等。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器质性心脏病和健康人群均可见到。从胎儿到至高龄人群均可发生。 二、室早定义与ECG特点 ? 室早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传导到心室之前,心室中某一异常兴奋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即为室早,也称室性期前收缩(图1)。室早心电图特征:1)提前发生QRS波群(时限一般>、宽大畸形),其前无P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2)室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相对恒定;3)代偿间期完,即包含室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之和; 4)可有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三、室早的分类与定位 ? 按照室早的图形可以分为左束支阻滞图形(left buddle branch block, LBBB)室早和右束支阻滞图形(right buddle branch block, RBBB)室早两大类。再结合II、III、AVF、V1、I等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可以具体分类、定位。 ? (一)室早呈LBBB图形 ? 大多数LBBB图形室早起源于右心室,少数LBBB室早可起源于左心室。LBBB图形室早结合II、III、AVF、V1、I等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可以细分类。

? 1.?室早呈LBBB图形,伴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这种类型的室早大多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起源右室流出道室早,若II、III、AVF导联QRS波较窄<150 ms,提示室早一般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图2A);若下壁导联QRS波时限>155 ms,且有顿挫,提示室早一般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图2B)。若室早V1与V2导联的QRS波宽度指数(R波时限/QRS波时限)>50%或振幅指数(R波振幅/S波振幅)>30%,或V2移行指数 [室早V2导联R波振幅/(R+S)振幅)]/[窦律V2导联R波振幅/(R+S)振幅)]>=,或室早胸前移行-窦律胸前移行<0等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室流出道室早,II、III、AVF 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波,III导联振幅>II导联振幅,I导联呈rS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图2C)。部分患者主动脉根部的左冠窦靠近二尖瓣环,QRS波起始有△波(2D)。若室早II、III、AVF导联QRS波为高耸直立R 波,II导联振幅>III导联振幅,I导联呈R图形,提示室早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图2E)。起源于主动脉根部无冠窦的室早极少见。若室早呈LBBB形,V1与V2导联的QRS波宽度指数与振幅指数高于右室流出道间隔侧,但未达到左室流出道室早标准,且室早胸前导联移行在V3,要考虑室早起源于肺动脉瓣上(2F)。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14-05-07 19:52阅读:1536 来源:河北医大附属廊坊市中医院责任编辑:佟润国 [导读]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一、早搏的共同特征-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歇 二、学习早搏,一定要熟悉不应期的特点 从心肌的收缩性特性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收缩期和舒张期两部分组成,从心肌的兴奋性的特点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兴奋期和不应期两部分组成,以心室肌为例,QRS波起始部就已经丧失了兴奋性而进入有效不应期,相当于心电图的QRS波起点到T波的前支,而相对不应期相当于T波的降支。对于心房激动落在有效不应期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下传心室的,形成未下传,落在相对不应期中的心房激动可以下传心室,但是传导缓慢,容易造成室内差传,落在应激期的心房激动常常可以正常下传,产生正常的QRS波。

下表来自《临床心电图详解和诊断》88页 三、按照窦房结-心室的从上到下的顺序,把早搏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每类早搏各有其特点 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特点: 1.1.提早的房P‘形态与窦P稍有差异 1.2.P'-R≥0.12秒 1.3.房早后可有正常QRS或变形QRS,也可无QRS

心电图特征

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1.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但p-R间期>0.20秒。 2.第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莫氏J型(文氏现象):p-R间期逐渐延长,同时R-R间期逐渐缩短,乃至P波不能传人心室时脱落一次QRS波群;心室脱漏后的p-R间期又恢复以前时限,如此周而复始。 ②莫氏Ⅱ型:P-R间期固定,伴不规则的心室漏搏。可呈4:3、3:1或2: 1、3:1等房室传导阻滞,此型传导阻滞部位在房室交界以下。 3.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完全脱离关系,F-P距离和R-R距离相等,心室串慢于心房串,QRS波群形态可正常或增宽畸形(心室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下)。 2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 2.1 急性心肌梗死:包括缺血型T波改变和损伤型ST段改变(无LVH和LBBB)。两个相邻导联新出现ST段抬高: V2~V3≥ 0.2mV(女≥0.15mV ),其他导联≥0.1mV 。 2.2 两个相邻导联ST水平或下斜降低下移≥0.05mV,或相邻两个以R为主导联T 波新倒置≥0.1mV。 2.3 陈旧心肌梗死 2.3.1 V2~V3≥0.02s的Q波或QS波。 2.3.2 Q波宽度≥0.03s、深度≥0.1mV。 2.3.3 I、II、aVL、aVF或V4~V6 出现QS波。 2.3.4 V1~V2 R波≥0.04s,R/S≥1, 伴有正向T波。 2.4 再梗死 2.4.1 ST段再次抬高≥0.1mV或新发Q波。 2.4.2 伴有缺血症状≥20min。 3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要点 3.1 心肌梗死定位: 3.1.1 前壁心肌梗死:V1~V6导联。 3.1.2 下壁心肌梗死:Ⅱ、Ⅲ、aVF导联。 3.1.3 侧壁心肌梗死:I、aVL。 3.1.4 后壁心肌梗死:V7~V8(或V9)。 3.1.5 右室梗死:V3R(或V1)~V5R。 典型心肌缺血三大心电图特 1. 冠状T波的特点: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心电图纸上是3-5大个)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complex)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 时限: 正常成人<0.11s 多数在0.06~0.10s 2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 V1~6的正常形: V1~2:rS 型,r/S <1 V3~4:RS型,R/S ≈1 V5~6:以R波为主R/S >1 QRS波群正常值: 胸导联:A. 右室RV1 <1.0 mv B. 左室RV5<2.5 mv, RV5 +SV1<4.0 mv (男) <3.5 mv (女) 肢导联:A.右室RavR <0.5 mv。 B.左室RavL<1.2 mv,RavF<2.0 mv, RⅠ<1.5 mv, RⅡ+ RⅢ<4.0 mv , RⅠ+SⅢ<2.5 mv 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1 /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 (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2) 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0.8mv,称为胸导联低电压;

室上性早搏

室上性早搏 *导读:早搏(心血管内科)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那么室上性早搏该怎么办?…… 早搏(心血管内科)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 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那么室上性早搏该怎么办? 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房性、室性和结性。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过早搏动(premature beat)亦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过早搏动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听诊可发现心律不

规则,早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早搏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早搏插入两次正规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脉搏触诊可发现间歇脉搏缺如。 [心电图表现] 过早搏动的共同心电图特征为较基本心律提早的一次或多次P-QRS波群。 (一)房性过早搏动P波提早出现,其形态与基本心律的P 波不同,P-R间期>0.12s。QRS波大多与窦性心律的相同,有时稍增宽或畸形,伴ST及T波相应改变的称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需与室性过早搏动鉴别。房性过早搏动伴心室内差异传导时畸形QRS波群前可见提早畸形的P'波。提早畸P'波之后也可无相应的QRS波,称为阻滞性房性早搏。需与窦性心律不齐或窦性静止鉴别。在前一次心搏ST段或T波上找到畸形提早P'波的,可确诊为阻滞性房性早搏。房性早搏冲动常侵入窦房结,使后者提前除极,窦房结自发除极再按原周期重新开始,形成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偶见房性早搏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频发房性早搏(标记A)提前的畸形P'在前一次心搏T波上,下传QRS波与窦性不同的为室内差异性传导,第一个和第八个标记A其后无QRS波为阻滞性房性早搏 (二)房室交接处性过早搏动除提早出现外,其心电图特征与房室交接处性逸搏相似。早搏冲动侵入窦房结的形成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不干扰窦房结自发除极的则形成完全性代偿间歇。

心电图重点知识总结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1)心脏的传导系统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3)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二、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与心电图形成学说: 极化状态除极过程复极过程 心电图的波形 ○电偶学说: 心电向量 心 电向 量图 心电图 ○电偶: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组成一个整体。 ○心电向量:既有强度又有方向的电位幅度。 ○第一次投影 三个平面:额面、横面、失状面 ○第二次投影 ○心电图各导联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一)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面情况 标准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二)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 1、V 2、V 3、V 4、V 5、V 6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 ○(二)心率的测量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 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范围:正常(-30 ~+90 °) 左偏(-30 ~-90 °) 右偏(+90 ~+180 °) 不确定(-90 ~-180 °) △心电轴计算法:分别计算Ⅰ、Ⅲ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 △心电轴的简单的目测法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P波 △位置:P波一定出现在QRS波群之前 △形态:光滑圆钝,可有轻度切迹。 △时限:<0.12秒 △电压:<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即PtfV1 :V1导联P波双向时,其负向波。 正常人PtfV1>-0.04mms(负向波的波幅与时间的乘积) ○P-R间期 △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QRS波群 △代表: 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限:0.06 ~0.10秒<0.12秒 △波形: –Ⅰ、Ⅱ、V4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