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AB卷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科学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以下是一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试题及答案。

这些试题涵盖了物体、天气、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的科学主题,旨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一、物体1. 请问以下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1) 铅笔(2) 水(3) 气球答案:(1) 固体(2) 液体(3) 气体解析:固体是一种形状和体积都比较固定的物质,如铅笔;液体则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气体则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气球中的气体。

2. 请问以下物体属于哪种材质制成?(1) 砖头(2) 玻璃(3) 纸张答案:(1) 砖头 - 陶瓷材质(2) 玻璃 - 玻璃制品(3) 纸张 - 纤维素制品解析:砖头是由陶瓷材质制成的,玻璃是由玻璃制品制成的,纸张则是由纤维素制品制成的。

二、天气1. 天气现象识别请根据以下天气描述,写出相应的天气现象:(1) 大雨、打雷、闪电(2) 高温、晴朗、阳光明媚(3) 冷、雪花飘落、结冰答案:(1) 暴雨和雷暴(2) 酷暑和晴天(3) 寒冷和雪天解析:(1) 描述了大雨、打雷和闪电,符合暴雨和雷暴的天气现象。

(2) 描述了高温、晴朗和阳光明媚,符合酷暑和晴天的天气现象。

(3) 描述了冷、雪花飘落和结冰,符合寒冷和雪天的天气现象。

2. 天气工具识别请根据以下天气工具的描述,选择正确的天气工具名称:(1) 一把用来测量气温的工具(2) 一种能够测量风速和风向的工具(3) 一种用来测量降水量的工具选择答案:(1) 温度计(2) 风向标(3) 雨量计解析:(1) 用于测量气温的工具称为温度计。

(2) 能够测量风速和风向的工具称为风向标。

(3) 用于测量降水量的工具称为雨量计。

三、动物1. 动物分类请根据以下描述,填写相应的动物名称:(1) 身体被羽毛覆盖,能够飞翔的动物(2) 没有脊椎骨和鳞片,属于无脊椎动物(3) 有四条腿、有毛发,属于哺乳动物选择答案:(1) 鸟类(2) 虫类(3) 哺乳动物解析:(1) 描述了身体被羽毛覆盖且能够飞翔的动物,符合鸟类的特征。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题库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题库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题库摘要: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定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 观察法- 探究法- 游戏法四、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活动主题的选择- 活动材料的准备- 活动过程的安排- 活动结果的评价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资源- 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 物质资源六、非幼儿园场所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家庭科学教育活动- 社区科学教育活动七、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的概念和特点- 科学游戏的设计与指导正文: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概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专门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这种活动旨在激发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于提高学前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欲望。

2.提高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科学素养。

3.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4.提高学前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如物体、颜色、形状、数量等。

2.自然科学现象:如天气、季节、动植物等。

3.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如观察、比较、实验、探究等。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图片等,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

2.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等,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游戏法:通过科学游戏,培养学前儿童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及答案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及答案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期末试卷及答案1、概念(每题 5 分,共20 分)1、科学教育2、学前儿童集体教育活动3、时代性原则4、观察法二、填空题(每题一分,共20 分)1、“学前儿童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前者是以为基础,后者以______________ 为基础。

2、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 ” 与其他四个领域即“社会”“语言”“健康”“艺术”列为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组织的方法有:和。

4、依据时间不同,观察可分为:和。

5、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分类。

6、最常见的科学活动区有:科学活动区和两种。

7、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的特点8、依据评价的参照体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9、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科学教育是紧密联系、的。

家长除了在家庭中利用各种机会向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以外,他们还在幼儿园的设计与安排下,参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在幼儿园的指导下,开展家庭活动。

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从横向划分为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三、单选题(每题一分,共10 分)1、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 )。

A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 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D 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的目标2、“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A 2 ~3岁B 3 ~4岁C 4 ~-5 岁D 5 ~6 岁3、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科学是一种创造B 科学回答“做什么”的问题C 科学是知识和信息资料D 科学是探索的过程4、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 ) 原则。

A 科学性原则B 时代性原则C 启蒙性原则D 地域性原则5、( ) 是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题库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题库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题库【原创实用版】目录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性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和活动设计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资源和非幼儿园场所的教育5.学前儿童数学认知的意义、特点、方法和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正文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现象,理解科学原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儿童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物体的运动、声音的产生、光的传播等。

2.理解科学原理:在儿童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之后,引导他们理解科学原理,如牛顿定律、杠杆原理等。

3.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

4.培养探究精神: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鼓励儿童提问、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和活动设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游戏法等。

在活动设计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贴近生活:从儿童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让儿童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趣味性强: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游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3.动手操作:让儿童参与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思考和探究:鼓励儿童提问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资源和非幼儿园场所的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器材等。

此外,非幼儿园场所的教育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如家庭、社区、博物馆等。

在这些场所,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观察和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题库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题库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题库
摘要: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案例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助于幼儿理解自然现象,提高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数学认知、科技产品使用等方面。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在设计和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活动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其次,活动形式应该多样,既有室内活动,也有户外活动;最后,指导过程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案例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展“小鱼的生活习性”活动,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小鱼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明白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环境,不能人为改变。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科技产品使用”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科技产品,如电脑、手机等。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更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核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核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核试题及答案科学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通过科学教育,孩子们能够开拓思维,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

为了评估孩子们在科学学习方面的能力,下面给出一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核试题及答案,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参考。

一、选择题1. 科学是一种A. 学科B. 职业C. 知识D. 方法答案:D2. 下面哪个不属于自然界中的物质?A. 石头B. 木头C. 金属D. 电视机答案:D3. 下面哪个不是观察事物的方法?A. 闻B. 吃C. 闻D. 摸答案:B4. 地壳是由什么构成的?A. 岩石B. 矿石C. 沙土D. 矿物答案:A5. 寒冷的冰块放在温暖的室内,会发生什么现象?A. 溶化B. 凝固C. 融化D. 蒸发答案:A二、判断题1. 科学只包括化学和物理学两个学科。

答案:错2. 科学问题只能通过实验来解决。

答案:错3. 铁是一种金属。

答案:对4.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的。

答案:错5. 科学就是记住一大堆公式和定义。

答案:错三、解答题1. 什么是生物?答案:生物是指能够呼吸、进食、生长、繁殖并对外界环境产生反应的一类物种。

2. 请简单描述下以下实验步骤:用一块干净的细麻布包住一小块土壤,浸泡在水中。

答案:首先,取一块干净的细麻布,并将一小块土壤放在中间。

然后,将麻布包裹住土壤,使其完全被包裹住。

接下来,将包裹好的土壤浸泡在水中,让其充分浸透。

观察水中的变化以及布上是否有水渗出。

3. 找出以下物质中的液体:纸、铅笔、香蕉、橡胶。

答案:纸、铅笔和橡胶都是固体,香蕉是液体。

四、应用题班里的小朋友们正在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

请你根据以下信息,给出观察结果。

第一天:植物被种在土壤中。

第三天:植物发出了第一片叶子。

第五天:植物的叶子变绿了。

第七天:植物长出了第一朵花。

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逐渐生长,长出了叶子和花朵,叶子也变得绿色。

这些试题不仅考察了学前儿童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注重培养孩子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题库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题库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题库(原创版)目录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正文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现象、认识环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2.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交流和分享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1.自然科学:动植物、矿物、天气、四季等。

2.物理科学:力、热、光、电、磁等。

3.生命科学:人体、动植物生长、繁殖等。

4.环境科学:环保、资源、污染等。

5.技术科学:简单机械、电子设备等。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1.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实验法:让幼儿参与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3.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科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游戏法:通过科学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5.绘本法:利用科学绘本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1.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兴趣、参与度和能力发展。

2.关注活动的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育质量。

3.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科学教育与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学前科学教育期末考试试卷

学前科学教育期末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1、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是()。

A 知识教育B 科学教育C 文化教育D 劳动教育2、科学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普遍采用的观察形式是()。

A 一般性观察B 比较性观察C 系统性观察D 都不是3、下列不属于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的是()。

A 游戏环境的创设者B 游戏过程的参与者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4、介绍评价资料常用的方法有()。

①作品分析法②测查法③问卷法④调查法⑤访谈法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⑤C ②③④⑤D ①③④⑤5、()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A 观察B 观看C察看D探索6、下列不属于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方法的是()。

A 引导探究法B 长期观察法C 重点观察法D 顺序观察法7、()在跨学科的科际统整模式中介绍三种不同的模式:并列式、交叉式、交叠式、网络式、串联式。

A 雅格纳布斯B雅格斯C雅格布斯D康德8、主题目标是指()的总目标A 主题范围B 主题活动C 主题教育活动目标D 主题9、下列属于统整课程的特点是()A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B统整性、整体性、开放性C 实践性、生成性、主动性D 开放性、实践性、生活型10、区(角)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组织指导具有()A 隐性阴性或间接性B 直接性或间接性C 隐性或直接性D 直接性或隐藏性11、()幼儿观察力较差,为他们提供的观察物、应以具有明显特征的物体为主。

A 小班B 托班C 中班D 大班12、操作游戏不包括()。

A 拼图游戏B 排序游戏C 竞赛游戏D 分类游戏13、教师再向幼儿介绍“水蒸气”时,将其说明成“冒白烟”这违背了教育的()。

A 差异性原则B 趣味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发展性原则14、幼儿数教领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

A 数与形B 数与字C 字与形D 图与字15、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学会()。

A 口头数数B按物计数 C 说出总数 D 按物取数16、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探究过程三环节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A卷)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层次:高起专 考试方式:闭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3.自由探究法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启蒙性原则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 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 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 、 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 要求而设计的。

6. 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 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 。

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组织的一般方法有 的组织法和 的组织法两种。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 和灵活性等特点。

10.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 、物力资源.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得分 评阅人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每小题 2 分,共20 分)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

A.非正式量具测量B.正式量具测量C.观察测量D.普通测量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

A.2~3 岁B.3~4 岁 C. 4~5 岁D.5~6 岁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 )。

A.科学性、启蒙性和系统性B.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和时代性C.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和地方性D.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和季节性8.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 )。

A.图片B.歌曲C.谜语D.科普画册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

A.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B.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C 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D.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10.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 )。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四、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24 分)1.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2.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3.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4.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材料设计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五、设计题(共30 分)设计题(请用设计一份以《会变色的青蛙》为主题的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1.格式正确(2 分)2.目标(4 分)内容(4 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 分)过程(4 分)3.目标设计的理由(4 分):(1)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2)确定合适的目标。

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答卷(A卷)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层次:高起专考试方式:闭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得分得分评阅人一、概念题(每小题 4 分,共16 分)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3.自由探究法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启蒙性原则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 2. 3. 4. 5.6. 7. 8. 9. 10.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每小题2 分,共20 分)1. 2. 3. 4. 5.6. 7. 8. 9. 10.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 分)1.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3.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3)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4.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材料设计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1)材料的探索性;(2) 材料的新颖程度,(3)材料的易理解性,(4)材料的丰富性I(5) 材料的层次性。

五、设计题(共22 分)设计题(请用设计一份以《会变色的青蛙》为主题的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1.格式正确(2 分)2.目标(4 分)内容(4 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 分)过程(4 分)3.目标设计的理由(4 分):(1)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2)确定合适的目标。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答案(A卷)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层次:高起专考试方式:闭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得分得分评阅人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p2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p1703.自由探究法p54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启蒙性原则答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P8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P136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P29~34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P50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统整要求而设计的。

P160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P133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P160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组织的一般方法有论理的组织法和心理的组织法两种。

P50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P18210.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物力资源.P171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每小题2 分,共20 分)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 )。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 )。

A.非正式量具测量B.正式量具测量C.观察测量D.普通测量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

A.2~3 岁B.3~4 岁C.4~5 岁D.5~6 岁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D )。

A.科学性、启蒙性和系统性B.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和时代性C.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和地方性D.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和季节性8.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 )。

A.图片B.歌曲C.谜语D.科普画册p86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A )。

A.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B.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C 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D.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10.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