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降低诊断详述

合集下载

糖耐量受损诊断与治疗PPT

糖耐量受损诊断与治疗PPT

口服葡萄 糖耐量测 试:测量 口服葡萄 糖后2小 时的血糖 水平
糖化血红 蛋白测试: 测量过去 2-3个月 的平均血 糖水平
胰岛素释 放试验: 测量空腹 和餐后胰 岛素分泌 情况
肾功能检 查:评估 肾脏对血 糖的调节 能力
血脂检查: 评估血脂 水平对血 糖的影响
并发症评估
心血管疾 病:高血 压、冠心 病、脑卒 中等
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 病、肾功 能不全等
眼部疾病: 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 白内障等
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 变、自主 神经病变 等
代谢综合 征:肥胖、 血脂异常、 高血压等
感染性疾 病:皮肤 感染、呼 吸道感染 等
Part Three
糖耐量受损的治疗
药物治疗
胰岛素:适用于1型糖尿 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
定期进行体重 检测,了解体
重变化情况
定期进行饮食 和运动评估, 了解饮食和运 动对血糖的影

定期进行糖尿 病并发症筛查, 了解糖尿病并 发症的发生情

Part Five
糖耐量受损的康复
康复目标
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 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减轻体重,改善血脂水平 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水平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糖 检测,了解血
糖变化情况
定期进行血脂 检测,了解血
脂变化情况
定期进行血压 检测,了解血
压变化情况
糖耐量受损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糖耐量异常汇报ppt课件

糖耐量异常汇报ppt课件
从性。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心血管并发症预防
控制血糖和血压
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保持血糖和血压在正常水平,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脂管理
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以降低血脂水 平,减少血管堵塞的风险。
定期筛查
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心血管问题。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糖耐量异常的定义、原因、症状、并发症等相关 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教育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 足睡眠等,以改善糖耐量异常。
血糖监测与管理
指导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掌握血糖波动情况,并根据血糖水平调 整治疗方案。
加强心理干预和辅导工作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试验前准备
受试者在试验前应保持正常的饮食和 活动水平,并在试验前8-14小时禁食 。
结果解读
根据血糖水平的பைடு நூலகம்化,可以评估受试 者的糖耐量状态。
试验过程
受试者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通常为 75克),然后在特定的时间点(如30 分钟、1小时、2小时和3小时)测量 血糖水平。
糖耐量异常
汇报人:XXX 2024-01-18
contents
目录
• 糖耐量异常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影响因素分析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糖耐量异常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糖耐量异常(IGT)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中间状态,也称为糖尿病前期 。
定期监测和随访管理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诊断详述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诊断详述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诊断详述*导读: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临床诊断依据个体乳糖不耐受史、临床症状、粪便pH等检查,有氢气呼气试验和乳糖耐量试验、甲烷呼气试验、小肠灌注研究、腹部乳糖-钡餐X线检查、大便常规化验和还原糖测定、空肠黏膜活检和乳糖酶测定、13CO2呼气试验、尿检试验等。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和中国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病委员会组织金域体外诊断试剂研制机构经过两年研究,由王加义研制成一种简便可靠的评价人体乳糖耐受能力的新技术——JY-Po-ColorGal尿半乳糖测定技术。

受试者只需收集饮用乳糖或牛奶后2~3小时之间的尿液约5ml,不需用任何仪器设备几分钟即可测试出自己的乳糖耐受能力,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适宜技术。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鉴别诊断:1.原发性糖吸收不良原发性糖吸收不良中,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以及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临床罕见。

除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可在饮食中加蔗糖后始发病外,余均在生后不久即发病。

小肠黏膜活检组织学均正常,而相应双糖酶活性降低。

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双糖酶活性均正常。

吸收不良是由于Na -葡萄糖,Na -半乳糖载体蛋白先天缺乏所致,病儿果糖吸收良好。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尚有另两种类型,它们均属生理性缺乏范畴:①发育性乳糖酶缺乏,胎儿24周时乳糖酶活性仅为足月儿的30%,以后逐渐升高,至足月分娩时才发育较充分,因此早产儿乳糖酶活性低下,易发生乳糖耐受不良。

②迟发性乳糖酶缺乏,一般婴儿哺乳期小肠上皮刷状缘乳糖酶活性充足。

3~5岁后逐渐下降,部分儿童可引起乳糖酶缺乏或乳糖不耐受。

发生率各种族间有差异,西、北欧人群中发生率较低约占l0%,东方人发生率较高。

我国曾对225名5~7岁汉族儿童进行检测,结果乳糖吸收不良者占71.6%,引起乳糖不耐受者占20.5%。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及单糖吸收不良临床较常见,因乳糖酶分布在小肠绒毛的顶端,凡能引起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及其刷状缘受损的疾病均可继发双糖酶缺乏,病变严重、广泛,也可影响单糖的吸收,例如急性肠炎(尤其累及小肠上部者,如轮状病毒肠炎、蓝贾第鞭毛虫感染等)、慢性腹泻、蛋白-热卡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病、乳糜泻及小肠手术损伤等。

低血糖症查因详细讲解

低血糖症查因详细讲解

低血糖症查因一、功能性(反应性、餐后)低血糖症(一)原因不明性自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此组低血糖症临床最常见(约占70%),病因不明,多见于有神经质的中年女性,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性偏高有关。

低血糖常于餐后2-4h 发作,症状轻,以交感神经受刺激及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症群为主,脑神经缺糖症状少见。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5-20 min,多自行恢复或稍进食即缓解。

为预防发作常加餐,故患者多肥胖。

病史长,但症状无进行性加重。

空腹血糖正常,发作时血糖很少<2.24mmol/L,糖耐量正常或在 2-4 h呈反应性低血糖。

低血糖发作时(血糖<1.67mmol/L时)胰岛素分泌停止。

胰岛素释放指数<0.3,修正指数低于50μU/ m g。

本症须与轻型胰岛素瘤鉴别。

(二)滋养性低血糖症见于胃大部切除术、胃肠吻合术、伴有或不伴有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幽门成形术患者,进食后食物迅速进人小肠,导致食物快速吸收,尤其进食含糖流汁后30-60 min血糖达11.1-16.65 mmol/LL(200-300mg/dl),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导致血糖下降,于餐后2-4h降至2.78mmol/L(50 mg/dl)以下,出现以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的症状。

本症有胃肠手术史。

餐后高血糖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

糖耐量空腹血糖正常,高峰迅即出现且高于正常,2-3h出现低血糖反应。

(三)早期2型糖尿病性低血糖症患者多肥胖,餐后刺激胰岛素释放延迟,血糖升高时才使胰岛素过量释放,导致低血糖发作。

多于餐后3-5h发作。

空腹血糖正常,糖耐量试验呈糖尿病曲线,于服糖后3-5h血糖下降至2.50 mmol/L(45 mg/dl)以下,出现晚期低血糖反应。

二、器质性(吸收后、空腹期)低血糖症(一)胰岛素瘤成年人器质性低血糖症较常见病因。

多为良性腺瘤,90%为单个,少数为多个。

腺癌次之,体积较大,诊断时多有局部淋巴结及肝脏转移。

B细胞增生成年人少见,可为弥漫性或结节状,有时伴微小腺瘤。

低血糖的诊断方法及相关检测指标

低血糖的诊断方法及相关检测指标

低血糖的诊断方法及相关检测指标低血糖是指人体血糖浓度降低至正常范围以下的一种状况。

由于低血糖可能导致晕厥、昏迷等危险情况,因此准确诊断低血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低血糖的诊断方法以及相关的检测指标。

一、低血糖的诊断方法1. 根据症状判断:低血糖常常伴随一系列症状,例如头晕、出汗、心悸、震颤、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低血糖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血糖检测。

2.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诊断低血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来测量自己的血糖水平。

当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时,即可判断为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准确性,最好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行血糖监测。

3. 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通过口服葡萄糖进行血糖测量的方法。

在该测试中,医生会在患者服用葡萄糖后定期测量血糖水平。

如果血糖水平锐减至低于正常范围,并伴有相应的低血糖症状,则可以确诊为低血糖。

4. 餐后低血糖试验:餐后低血糖试验主要用于检测与饮食相关的低血糖。

该测试方法要求患者在餐后几小时进行血糖检测,通常为餐后2-4小时。

如果血糖水平降低到低于正常范围,并伴有相应的症状,则可以诊断为餐后低血糖。

二、低血糖的相关检测指标1. 血糖浓度:血糖浓度是诊断低血糖最直接、最常用的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

如果空腹血糖低于这个范围,并伴有低血糖症状,则可以诊断为低血糖。

2. 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主要激素之一。

在低血糖的情况下,胰岛素水平通常较高。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医生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低血糖。

3. C肽水平:C肽是由胰岛素分解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在诊断低血糖时,检测C肽水平可以帮助确定低血糖的原因。

如果C肽水平过低,说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可能是导致低血糖的原因之一。

4. 酮体水平:低血糖也可能与酮体产生过多有关。

酮体是由脂肪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酮体水平来判断低血糖是否与酮体产生过多有关。

糖尿病化验指标解读说课讲解

糖尿病化验指标解读说课讲解

糖尿病化验指标解读糖尿病化验指标解读血糖正常人血糖较稳定,空腹血糖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一般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超过7.8mmol/L。

空腹血糖超过(包括)7.0mmol/L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包括)11.1mmol/L,或者任何时间的血糖超过(包括)11.1mmol/L,即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超过了正常的血糖值,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们把它称为“糖调节异常”(IGR.也有人称为“糖尿病前期”的),包括三种情况:①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5.6mmol/L≤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2小时<7.8mmol/L;②单纯糖耐量减低(IGT):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③:①+②。

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可以发现9.9%的糖代谢异常者;进行口服葡糖糖耐量实验(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检测2小时血糖),则可以发现64.2%的糖代谢异常者。

这就是说,即是空腹血糖不高,如果不进行糖耐量实验的话,将有84.5%的糖耐量异常者被漏诊。

所以,对于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者,我们一般都要建议再检测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检测方便,但是波动大,重复性不好;餐后2小时血糖重复性好,但是检测不太方便。

另外,这里说的血糖指标都是静脉血糖检测指标,我们自己在家里用血糖仪查的末梢(即扎手指头)血糖跟这个指标有差异,可以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监测,但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血糖升高的原因包括①各型糖尿病;②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嗜铬细胞瘤等;③急性应激,比如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血管意外以及急性严重的精神刺激等等;④服用某些药物,如比较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强的松、地塞米松,避孕药,利尿剂,异烟肼(抗结核药)等;⑤严重的肝病和胰腺疾病;⑥饮酒可以导致低血糖也可以导致高血糖;⑦Somogyi现象:发生低血糖以后的一两个小时。

糖耐量减低是否需要治疗?等

糖耐量减低是否需要治疗?等

龙源期刊网 糖耐量减低是否需要治疗?等作者:来源:《保健与生活》2003年第09期糖耐量低是否需要治疗?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我被查出糖耐量低,不知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是否需要治疗?河南信阳姜明糖耐量减低又称耐量异常,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诊断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

也可看做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或已有代谢异常,并有可能转化为糖尿病的中间状态。

糖耐量减低并非真正的疾病,医学界也未将它作为一种疾病诊断。

因此,糖耐量减低并无临床症状、体征,一般人很难发现,大多是在进行糖尿病筛查,或单位及个人参加体检,或其他疾病需要查血糖时被发现并引起重视的。

糖耐量减低的转归可以有3种情况: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一种是保持不变;一种是恢复正常。

其比例大致各为1/3。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对它是否应该治疗持有不同见解。

近年研究表明,糖耐量减低的人如果任其发展,每年会有5%的人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所以,应当将这类人群视为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尽早防治为宜。

针对糖耐量减低的治疗,首先是饮食调整,适当控制每日总热量,限制高糖高脂食品,一日三餐分配合理,多吃新鲜蔬菜。

其次是增加体力活动,尤其要避免久坐少动和以车代步。

再次是药物干预,首选拜糖平。

拜糖平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副作用相对也小,应在医师指导下坚持长期用药,防止转化为真正的糖尿病。

魏开敏怀孕后检查出有子宫肌瘤怎么办?我怀孕3个月了,到医院查B超提示有子宫肌瘤,不知该如何是好?重庆市江秀云怀孕后检查出有子宫肌瘤,应根据妊娠月份、肌瘤大小、临床表现等因素来处理。

妊娠早期子宫肌瘤的处理妊娠早期因子宫肌瘤的处理易导致流产,可等待至妊娠中期。

如果肌瘤很大,继续妊娠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多,如孕妇要求做人工流产则可先终止妊娠,短期内行肌瘤摘除术,或做人工流产同时行肌瘤摘除术。

产前宣传材料——糖耐量水平异常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1.什么是糖 ...

产前宣传材料——糖耐量水平异常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1.什么是糖 ...

产前宣传材料——糖耐量水平异常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什么是糖耐量水平异常?糖耐量水平异常在妊娠期间主要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和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两种状态。

GDM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

而IGT是一种GDM的相关状态,并不等同于GDM。

GDM在孕妇中的发生率在5%到10%间,属高危妊娠状态。

2.怎么诊断糖耐量水平异常?我院产科门诊糖耐量水平常规检查流程如下所示。

其中50克糖耐量是筛查试验,不能做诊断用,而100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是确诊试验,据此明确诊断GDM和IGT。

3.50克糖耐量不正常怎么办?首先不要紧张。

大约30%的孕妇50克糖耐量不正常,真正诊断GDM的患者只有5%左右。

其次,需要尽快与产科就诊医师联系做100克OGTT的时间和要求。

4.诊断了IGT或者GDM怎么办?首先不要焦虑恐惧。

即使诊断明确,只要经常监测血糖并保证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GDM或IGT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会降到最低程度。

大部分患者只要通过调整和控制饮食基本可以做到这一点。

极少部分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

我院产科门诊为糖耐量异常的患者预约营养科门诊(调整饮食质量和结构)。

要求GDM患者在我院内分泌科随诊。

我们建议所有的孕妇(包括糖耐量水平正常的孕妇)在孕28周以后每周体重增长控制在500克左右(就是1斤),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警惕、加强自我监测,不宜超过750克/每周(每周1斤半)。

尤其在37周以后,因为饮食不当,母亲体重非常容易迅速增长,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

但是过于严格的体重控制甚至体重不增加又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发育的迟缓和落后。

总的评价,母亲每周增长1斤体重是十分合适而又容易做到的。

我们要求GDM和IGT的患者每1~2周查一次“早餐后两小时指血血糖”和一次“午餐后两小时指血血糖”(中医科门诊周一至周五均可查早餐后血糖,周二可查午餐后血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耐量降低诊断详述
*导读:糖耐量降低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诊断依据:空腹血糖7.8mmol/L11.1mmol/L
由于多种疾病或因素均可引起葡萄糖耐量降低或空腹血糖增高,因此必须与原发性糖尿病相鉴别。

(l)肾性糖尿:大多因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低下,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或由于先天性肾小管细胞功能缺陷,使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障碍,肾排糖阈下降,病人血糖虽正常,但尿糖却为阳性。

不过其葡萄糖耐量均正常,血胰岛素也正常。

一般无“三多一少”症状。

肾性糖尿多发生在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

少数妇女在妊娠期可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暂时性肾糖闭低下也可出现糖尿,但须与原发性糖尿病加以鉴别。

(2)饭后糖尿:因糖类在胃肠道吸收过速,如胃空肠吻合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严重肝病等,进食后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

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正常,半小时和l小时血糖超过正常,2小时和3小时血糖正常或低于正常。

除肝病外,静脉注射葡萄糖田量试验正常。

(3)应激性糖尿:在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塞等疾患时,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

(4)继发性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如胰腺炎、胰腺切除、胰腺
癌;内分泌性糖尿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氏综合征等,可从病史和临床表现予以鉴别。

(5)慢性疾病长期体力活动减少或卧床休息者,会使葡萄糖耐量减低,但空腹血糖一般正常。

饥饿及营养不良:者,体内组织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胰岛素分泌减少,故也可有葡萄糖耐量降低,偶有糖尿出现。

(6)药物:某些药物可影响葡萄糖耐量,故应在试验前停药3~7天。

甚至一个月以上。

升高血糖的药物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生长激素、儿茶酚胶、咖啡因、速尿、胰升血糖素、消炎痛、异烟肼、尼古丁、女性口服避孕药、酚妥拉明、噻嗪类利尿药和苯妥因钠等。

降低血糖药物有:他巴唑、心得安、乙醇、水杨酸盐、磺腮类药等。

IGT的干预治疗有非药物性和药物性两方面.非药物性包括饮食干预,如限制饮食摄入的总热量及脂肪成分,限制饮酒,少吃糖,
鼓励多食含铬,镁等微量元素的粗粮及新鲜蔬菜,高纤维食物.运动干预,一般应采取中度体力活动,使热量消耗增加,体型过胖者应使体重减轻7左右.事实证明,长期控制饮食及增加体力活动
有可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药物干预治疗正在世界多国积极施行之中.常用的药物有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磺脲类降糖药等.这些药物主要是分别通过改善胰岛素
抵抗;增加IGT患者的葡萄糖移出率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并降低
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通过减慢双糖和淀粉类多糖转变为葡萄
糖,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β细胞的刺激,降低高胰岛素血症.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糖耐量降低的诊断,糖耐量降低怎么
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糖耐量降低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