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汉语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汉语基础试题及答案高中

汉语基础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A. 喜欢B. 跑得快C. 书本D. 唱歌答案:C2. “他昨天去图书馆了。
”这句话中,“昨天”是:A. 主语B. 谓语C. 状语D. 宾语答案:C3. “我们一起去公园玩。
”这句话中,“玩”是: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名词答案:A4. “老师正在讲课。
”这句话中,“正在”是:A. 助动词C. 介词D. 副词答案:A5. “她长得很漂亮。
”这句话中,“漂亮”是: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名词答案:B6. “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了。
”这句话中,“已经”是:A. 助动词B. 连词C. 介词D. 副词答案:D7. “他们正在讨论这个问题。
”这句话中,“讨论”是:A. 名词B. 动词C. 形容词D. 副词答案:B8. “他每天早晨跑步。
”这句话中,“每天早晨”是:B. 谓语C. 状语D. 宾语答案:C9. “请把书放在桌子上。
”这句话中,“请”是:A. 动词B. 副词C. 介词D. 连词答案:B10. “她昨天没有去学校。
”这句话中,“没有”是:A. 动词B. 副词C. 介词D. 助动词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用“和”连接下列词语:书籍、______、电脑。
答案:互联网2. 用“在”填空:他______教室里看书。
答案:正在3. 用“的”填空:这是______的书包。
答案:我的4. 用“了”填空:我已经______作业。
答案:完成5. 用“吗”填空:你喜欢吃______吗?答案:苹果6. 用“是”填空:今天______晴天。
答案:是7. 用“了”填空:他______回家了。
答案:已经8. 用“的”填空:那是______的自行车。
答案:她的9. 用“吗”填空:你______去看电影?答案:愿意10. 用“了”填空:她______工作。
答案:开始三、阅读理解题(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汉语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汉语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汉语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覆盖了多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和听力理解。
以下是一些示例题目及答案:一、词汇题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的“凭”是什么意思?- A. 依靠- B. 凭借- C. 依靠- D. 依赖答案: B. 凭借2. “别有用心”中的“别”是什么意思?- A. 另外- B. 特别- C. 其他- D. 另外的答案: A. 另外二、语法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表示完成时态的是:- A. 我去了北京。
- B. 我正在去北京。
- C. 我要去北京。
- D. 我去过北京。
答案: A. 我去了北京。
2.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很乐于助人。
”这句话中,“不仅...而且...”表示的是什么关系?- A. 转折- B. 递进- C. 选择- D. 并列答案: B. 递进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孩子们在公园里玩耍,老人们在长椅上悠闲地聊天。
1. 文章中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早晨?答案:春天2. 文章中提到的人们在做什么?答案:小鸟在唱歌,孩子们在玩耍,老人们在聊天。
四、写作题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提示:你最喜欢的季节,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这个季节你通常做什么?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季节是秋天。
秋天的天气凉爽宜人,不像夏天那样炎热,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金黄色的稻谷一片片,果园里的苹果和梨也成熟了,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在这个季节,我喜欢和家人一起去郊外野餐,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秋天的落叶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喜欢在落叶上散步,听那沙沙的声音。
五、听力理解题听录音,回答问题:录音内容:(此处假设录音内容是关于一个人描述他如何度过周末的。
)1. 录音中的人周末去了哪里?答案:(根据录音内容填写)2. 他在周末做了什么?答案:(根据录音内容填写)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汉语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会根据考试的具体要求和难度而有所不同。
大学汉语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学汉语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A. 喜欢B. 唱歌C. 桌子D. 学习答案:C2. “他昨天去了图书馆。
”这句话中,表示时间的词是:A. 他B. 昨天C. 图书馆D. 了答案:B3. “请把书放在桌子上。
”这句话中,动词是:A. 请B. 把C. 放D. 桌子答案:C4. “她正在看电视。
”这句话中,表示进行时态的词是:A. 她B. 正在C. 看D. 电视答案:B5. “这本书是红色的。
”这句话中,形容词是:A. 这本B. 书C. 是D. 红色答案:D6. “他们已经完成了作业。
”这句话中,“已经”表示:A. 将来时B. 完成时C. 过去时D. 进行时答案:B7. “请不要大声喧哗。
”这句话中,“请”表示:A. 命令B. 建议C. 禁止D. 疑问答案:C8. “他比我高。
”这句话中,“比”表示:A. 比较B. 原因C. 结果D. 目的答案:A9. “我们一起去公园吧。
”这句话中,“吧”表示:A. 疑问B. 感叹C. 祈使D. 陈述答案:C10. “她经常去游泳。
”这句话中,“经常”表示:A. 偶尔B. 总是C. 从不D. 经常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老师”。
答案:老师2. “______”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学生”。
答案:学生3. “______”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图书馆”。
答案:图书馆4. “______”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电脑”。
答案:电脑5. “______”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医院”。
答案:医院6. “______”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银行”。
答案:银行7. “______”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超市”。
答案:超市8. “______”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公园”。
答案:公园9. “______”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电影院”。
答案:电影院10. “______”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书店”。
.汉语基础试题及答案

.汉语基础试题及答案1. 请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
(1)汉:hàn(2)语:yǔ(3)基:jī(4)础:chǔ(5)试:shì(6)题:tí(7)及:jí(8)答:dá(9)案:àn2. 请用“和”字造句。
我和朋友一起去公园散步。
3.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基础:指事物的根基或起点。
(2)汉语:指中国的官方语言,即普通话。
(3)试题:指用于测试知识或技能的问题或题目。
(4)答案:指问题或试题的正确回复。
4.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
(1)今天天气真好。
(2)我喜欢读书和听音乐。
(3)你来自哪个国家?(4)她在学习汉语。
(5)他们计划下周去旅行。
因为明天是周末,所以我们打算去郊游。
6. 请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2)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力气。
(3)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眼光狭窄的人。
(4)守株待兔:比喻不努力而希望侥幸得到成功。
7. 请用“虽然...但是...”的句型造句。
虽然他学习很努力,但是他的成绩还是不理想。
8.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了”字的用法。
(1)我吃了饭了。
(表示动作的完成)(2)他去了公园。
(表示动作的进行或完成)(3)天气变冷了。
(表示状态的变化)9. 请将下列句子改写成否定句。
(1)他喜欢打篮球。
他不喜欢打篮球。
(2)她正在看书。
她没有在看书。
10. 请用“如果...就...”的句型造句。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爬山了。
11.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的”字的用法。
(1)这是一本书。
(表示所属关系)(2)他是我的老师。
(表示所属关系)(3)那个红色的苹果很好吃。
(表示修饰关系)他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
13.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快:慢(2)高:矮(3)大:小(4)好:坏14.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1)I like to play basketball.我喜欢打篮球。
现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动词的是:A. 苹果B. 吃C. 桌子D. 跑答案:B2.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这句话中,“借”的词性是:A. 名词B. 动词C. 形容词D. 副词答案:B3. “老师在教室里讲课。
”这句话的主语是:A. 老师B. 教室C. 讲课D. 教室答案:A4. “她非常高兴。
”这句话中,“非常”的词性是:A. 动词B. 副词C. 形容词D. 连词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兔子一样跑得飞快。
B. 他跑得飞快。
C.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D. 他跑得很快。
答案:A6. “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
”这句话中,“散步”的词性是:A. 名词B. 动词C. 形容词D. 副词答案:B7. “他正在看书。
”这句话中,“正在”的词性是:A. 动词B. 副词C. 连词D. 助词答案:D8. “她喜欢唱歌。
”这句话的谓语是:A. 喜欢B. 唱歌C. 她D. 喜欢唱歌答案:A9. “那本书我昨天已经看完了。
”这句话中,“已经”的词性是:B. 副词C. 助词D. 连词答案:B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D. 他跑得飞快。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他非常________。
”这句话中,应填入的词语是形容词。
答案:高兴2. “她________地笑了。
”这句话中,应填入的词语是副词。
答案:开心3. “________,他来了。
”这句话中,应填入的词语是连词。
答案:突然4. “今天天气________。
”这句话中,应填入的词语是形容词。
答案:晴朗5. “他________地走着。
”这句话中,应填入的词语是副词。
答案:悠闲6. “________,她回家了。
”这句话中,应填入的词语是连词。
答案:然后7. “今天________。
”这句话中,应填入的词语是动词。
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形容词?A. 高兴B. 唱歌C. 书本D. 明天答案:A2. “他昨天去了图书馆。
”这句话中,“昨天”是什么词性?A. 名词B. 动词C. 副词D. 形容词答案:C3. “请把窗户打开。
”这句话中,“请”是什么词性?A. 动词B. 副词C. 连词D. 助词答案:D4. “这本书很有趣。
”这句话中,“有趣”是什么词性?A. 动词B. 名词C. 形容词D. 副词答案:C5. “他们正在开会。
”这句话中,“正在”是什么词性?A. 动词B. 副词C. 连词D. 助词答案:B6. “她喜欢听音乐。
”这句话中,“喜欢”是什么词性?A. 名词B. 动词C. 形容词D. 副词答案:B7. “今天天气真好。
”这句话中,“真好”是什么词性?A. 动词B. 副词C. 形容词D. 助词答案:C8. “请不要大声说话。
”这句话中,“请”是什么词性?A. 动词B. 副词C. 连词D. 助词答案:D9. “他每天早晨跑步。
”这句话中,“每天”是什么词性?A. 名词B. 动词C. 副词D. 形容词答案:C10. “这本书太贵了。
”这句话中,“太贵”是什么词性?A. 动词B. 副词C. 形容词D. 助词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请用“和”填空:我_____你一起去公园。
答案:和12. 请用“在”填空:他_____家里看书。
答案:在13. 请用“因为”填空:我迟到了_____交通堵塞。
答案:因为14. 请用“所以”填空:他努力学习_____他通过了考试。
答案:所以15. 请用“如果”填空:_____下雨,我们就不出去玩了。
答案:如果16. 请用“虽然”填空:他很累_____他还是完成了工作。
答案:虽然17. 请用“但是”填空:她很漂亮_____她很谦虚。
答案:但是18. 请用“或者”填空:你_____喝茶_____喝咖啡?答案:或者19. 请用“已经”填空:他_____完成了作业。
普通话考试题库及答案

普通话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倔强(jué jiàng)B. 筵席(yán xí)C. 应届(yīng jiè)D. 徇私(xún sī)答案:B2. “噱”字的正确读音是:A. xuéB. xuèC. xuìD. xuī答案:C3. “恣意”一词中,“恣”的意思是:A. 任意B. 故意C. 肆意D. 恣睢答案:A二、多选题1.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音字的有:A. 行B. 重C. 量D. 供答案:ABCD2.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有:A. 一筹莫展B. 一鸣惊人C. 一泻千里D. 一箭双雕答案:ABCD三、判断题1. “踌躇满志”中的“踌躇”读音为“chóu chú”。
答案:正确2. “叱咤风云”中的“叱咤”读音为“chì zhà”。
答案:正确3. “怏怏不乐”中的“怏怏”读音为“yàng yàng”。
答案:错误四、填空题1. “拈花惹草”中的“拈”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__。
答案:niān2. “蹑手蹑脚”中的“蹑”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__。
答案:niè3. “囫囵吞枣”中的“囫囵”的正确读音是______。
答案:hú lún五、简答题1. 请解释“锲而不舍”的意思。
答案: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2.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情况?答案:用来形容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
六、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聪明的狐狸。
它总是能够巧妙地避开猎人的陷阱,因此,它在森林里享有很高的声望。
有一天,一只小鸟飞到狐狸的面前,说:“狐狸先生,听说你非常聪明,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像你一样聪明吗?”狐狸笑着说:“小鸟,你只要记住,不要轻信别人的话,也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秘密,你就能变得聪明。
大学汉语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学汉语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动词的是:A. 桌子B. 学习C. 书本D. 窗户答案:B2. “他昨天去了图书馆。
”这句话中,“昨天”是:A. 动词B. 名词C. 副词D. 形容词答案:C3. “这本书很有趣。
”这句话中,“有趣”是:A. 动词B. 名词C. 形容词D. 副词答案:C4. “请把窗户打开。
”这句话中,“请”是:A. 动词B. 名词C. 副词D. 语气词5. “她正在家里做饭。
”这句话中,“正在”是:A. 动词B. 名词C. 副词D. 助词答案:D6. “我们下周一去公园。
”这句话中,“下周一”是:A. 动词B. 名词C. 副词D. 连词答案:B7. “他比她高。
”这句话中,“比”是:A. 动词B. 名词C. 副词D. 介词答案:D8. “我喜欢吃苹果。
”这句话中,“喜欢”是:A. 动词B. 名词C. 副词D. 形容词答案:A9. “今天天气真好。
”这句话中,“真好”是:B. 名词C. 形容词D. 副词答案:C10. “请稍等一下。
”这句话中,“稍等”是:A. 动词B. 名词C. 副词D. 形容词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是表示请求的语气词。
答案:请2. “________”是表示时间的副词。
答案:昨天3. “________”是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的助词。
答案:正在4. “________”是表示比较的介词。
答案:比5. “________”是表示一周中的某一天的名词。
答案:周一6. “________”是表示情感的动词。
答案:喜欢7. “________”是表示事物特征的形容词。
答案:有趣8. “________”是表示动作进行的副词。
答案:一下9. “________”是表示空间位置的名词。
答案:窗户10. “________”是表示事物的名词。
答案:书本三、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类书:一概念:辑录各种书籍上有关的资料,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以便寻检、征引的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文献汇编)。
二主要代表作及其特点:A、《永乐大典》,明成祖时解缙主持编纂,是我国一部庞大的类书。
B、《古今图书集成》,清代官修类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2、《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全书合叙目共十五篇,分列五百四十部,每部建立一个部首,是一种形书。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以“六书”为理论指导,以周秦书面语言为对象,对汉代所能见到的古文字从形、音、义三方面作了综合性的研究。
《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借以解读文献语言的训诂专著。
3、“四体二用” :“四体二用”是清代学者戴震针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的新的看法。
他认为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
二、简答题1、什么是“六书”? 古把汉字的造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六种方法不是在造字之前就有的,而是后代的文字学家归纳和概括出来的。
“六书” 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
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2、如何区分会意字与形声字?如何区分会意字与形声字?根本的方法是分析字的构件在字中的关系。
会意字和形声字虽然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组成,但构件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会意字的构件之间在意义上有联系,构件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新的概念,就是新组合起来的字的意义。
如"竹"与"句"(句是古勾字)组成了"笱"字,意义是"竹子的钩","耳"与"刂"(刀)组成"刵"字,意义是"割耳朵"(这是古代的一种肉刑)。
形声字则不然,半形半声,各负其则,构件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
如江、河、湖、海中的形符"氵"(水)与声符"工"、"可"、"胡"、"每"等等。
3、“词类活用”的类型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三、翻译题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翻译:越过(晋)国来(占有)边远(的郑国),您知道那样很难吗,值得陪邻国来灭郑吗? 邻国实力的加强,(就是)您的实力的削弱啊。
如果(您和您的部下)住在郑国让我们尽东路上的主人,往来的使者,困乏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
而且您曾经赐予晋国(粮食),(晋国)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这是您知道的啊。
晋国,哪里有知足的啊?既然已经东边占领了郑国,(便)又想肆意侵占它的西边。
如果不攫取秦国(的国土),将取谁的呢? 损伤秦来让晋获利,还请您想想它。
”秦国国王很高兴,跟郑国人结盟。
派杞子、逢孙、扬孙驻防(泛河南岸),(自己率大部队)回国。
2、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被徐公,七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内因?”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 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 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 “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延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 汉语基础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部首:编字词典时通常将具有同一个偏旁的字汇集在一起,这个相同偏旁置于首位,这个置于首位的偏旁就叫“部首”。
该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
2、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3、句读:我国古代文章断句的符号和方法的名称,一种是“句”,一种是“读”,合称“句读”,相当于今天标点符号的作用。
二、简答题1、宾语前置的类型(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硕鼠》又又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4)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 中“自信”应理解为“信自”。
2、名词用作状语的类型(1 )表示处所。
如“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廷”意为“在朝廷”。
(2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
如“失期,法皆斩”,“法”意为“依照法律”。
(3 )表示对人的态度。
如“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奴虏”译为“象对奴虏一样”。
4 )表示比喻。
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句中,“蛇”译为“象蛇一样”。
再如“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句中“云”“响”“景”是名词作状语。
分别译为“象云一样(聚集)”“象回声一样(应和)”“象影子一样(跟从)”。
3、“之”的用法(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前一个“之”,这。
后一个“之”,它,代秦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助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