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农业生物技术

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45

学分:2

适用对象: 农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各占70%,20%,10%)

先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

二、课程简介

“生物技术概论”是农科类的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主要有“英语、专业英语、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本学科综合上述学科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通过讲述“现代事物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简史”、“生物工程各项技术”、“基因克隆、转化、调空及其表达”、以及在“农业、环境、健康和能源”方面的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事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为今后开展生物技术相关研究和学习提供基础。

Biotechnology is a rapidly-developing 21st century techn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that has already made an impact on commercial and non-commercial aspects of human life, such as stem cell research, cloning, pharmaceuticals, food and agriculture, bioenerge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course, appropriate for novices in the biology fields and also for engineering and genetic students, covers all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se modern topics. In addi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the standard topics, such as ce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enetic principles (mapping, DNA, etc), protein structure, plant and animal cell cultures, and applications, the course includes up-to-date discussions of modern topics, ., medical advances, quality control, stem cell technology, genetic manipulation, patents, bioethic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国计民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正不断发展,因此让高等院校学生了解现代事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相应对策,对拓展知识面、提高现代科技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概要了解生物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了解生物技术的各项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认识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

主要内容:生物技术概念、基本内容、所设计的学科。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深层次理解生物技术相关概念,应用领域,及其该学科所设计的相关学科。

第二节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1. 主要内容:生物技术发展所经历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生物技术发展特点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统事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生物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对一些重大的生物学事件有所了解。

第三节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

主要内容:现代生物技术在国民生产中的应用。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卫生业等方面的应用.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生物技术在国民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潜力以及相关的发展前沿动态。

(三)课后练习

查阅现代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最新发展动态。

现代生物技术在今后的发展势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调查研究对生物技术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基因工程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基因工程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为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相关知识和从事基因工程工作打下基础。

对基因工程的发展动态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因工程基础

主要内容:基因工程定义、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因、基因工程概念,研究技术操作过程,DNA复制特点。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提高学生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理论水平,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第二节工具酶

主要内容: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修饰酶。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分类规则、活性影响因素;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和逆转录酶特性。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等在基因工程的应用。

第三节基因工程载体

1. 主要内容:了解基因工程中常用的三种载体,载体所具备的特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和柯斯载体。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怎样选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载体,为什么这样选择。

第四节目的基因的制备

主要内容:目的基因获取途径、方法。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等库的构建方法和目的基因的获取途径。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怎样获得目的基因,方法?

第五节基因与载体连接

主要内容:DNA分子体外重组,载体与外源基因片段的连接。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平端、粘末端连接,人工接头连接。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外源DNA如何体外重组,需要酶及反应条件。

第六节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主要内容:目的片段扩增,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感受态细胞制备,化学法、电激法将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感受态细胞制备原理,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第七节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主要内容:重组子的遗传检测法,核酸检测法,物理检测法,目的基因转录产物和翻译检测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抗性标记检测,核酸分子杂交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重组子的各种检测方法,怎样根据试验目的确定不同的检测方法。

(三)课后练习

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命名规则。

载体所具备的特点。

PCR技术原理。

重组子筛选的具体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演示,是学生对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有感性

的认识。

第三章细胞工程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制备植物细胞及微生物细胞的原生质体制备和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

学习如何进行动植物细胞及组织的培养方法。

认识单倍体植物的诱发及人工种子制备的基本要领。

掌握利用动物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的基本做法及其重要意义。

领会细胞研究的原理和光明前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工程基础

主要内容:细胞工程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细胞工程概念,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细胞融合技术。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结合现今的细胞工程研究知识是学生对细胞工程加深了解。

第二节植物细胞工程

主要内容: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植物细胞培养、杂交,单倍体植物培养、应用,合子培养。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原生质体培养,悬浮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单倍体。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这节是农业专业类学生掌握的重点,对改节内容的学习能很好的结合农业生产,但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植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动物细胞工程

主要内容:动物细胞组织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拆合。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细胞系,细胞株,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核移植,染色体移植,细胞核遗传全能性。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知识内容相对不好理解,从现有的技术应用在返回讲解知识要点,重点是学生了解动物细胞工程的现实应用价值。

第四节微生物细胞工程

主要内容:微生物细胞融合,原核细胞的原生质融合,真菌原生质体融合。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因素,微生物细胞壁的去除方法。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微生物细胞工程的应用,细胞融合的方法和目的。

(三)课后练习

细胞工程的内涵,列举几类细胞工程的实例。

原生质体、细胞培养意义何在。

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应用。

讲述“多莉”的克隆过程和研究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掌握细胞工程相关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发酵工程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

了解典型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

认识发酵的基本过程及常用的发酵设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发酵工程基础

主要内容:发酵工程内容,发酵技术的特点。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菌体发酵,微生物酶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发酵。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法和目的。发酵技术的特点。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第二节发酵工程与工艺控制

1.主要内容:发酵常用微生物,培养基发酵一般过程工艺控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工程菌,不同微生物发酵所学培养基等发酵影响因素,发酵一般工艺过程。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各种微生物认识和了解不够,发酵培养基不能准确确定,了解各种微生物发酵所需培养基及一般工艺流程。

第三节发酵设备与发酵类型

主要内容:发酵设备。发酵类型。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机械搅拌发酵,通用式发酵,自吸式发酵,分批发酵,固体发酵。

3.问题与应用:发酵技术的特点;发酵技术的应用;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第四节发酵下游加工过程

主要内容: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发酵产物的提取,提取产物的精加工,成品再加工。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下游加工工艺流程,常用发酵产物的提取方法。

问题与应用:发酵产物化学、物理提取方法,内容比较抽象需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典型产品的发酵生产

主要内容:抗生素发酵生产,氨基酸发酵生产,维生素发酵生产。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种抗生素发酵工艺、培养基,发酵后的处理等。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需要相关的微生物知识,使学生掌握抗生素、氨基酸的基本发酵工艺流程。

(三)课后练习

1.微生物发酵产物有哪几种类型?

2.发酵培养基由哪些成分组成?

3.比较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4.下游处理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相应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5.简述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最好结合多媒体和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第五章酶工程

(一)目的与要求

1.初步掌握酶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的大致流程以及酶制剂的保存。

2.对酶的固定化、酶的修饰改造和主要的酶反应器类型有一定的认识。

3.了解生物传感器及酶对现代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酶工程基础

1. 主要内容:酶的分类与命名,酶的催化特性,产菌酶种的选育和保存。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酶的分类和命名,菌种的分离筛选和保存。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酶工程基本概念及原理,产煤微生物育种。

第二节酶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主要内容:菌种的活化和扩大培养,酶合成的促进挤和阻碍挤酶的发酵生产方法及控制。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菌种活化,酶合成促进挤、阻碍挤。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酶的发酵生产过程,发酵培养基的配置。

第三节酶的分离纯化

1.主要内容:酶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分离提取的条件控制,酶的工业分离纯化技

术,酶的精致技术,酶制挤的保存条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细胞破碎技术,发酵液的过滤技术,酶提取以及分离沉淀技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酶工业分离技术,常用设备,酶精致的方法技术。

第四节酶分子改造

1.主要内容:酶分子化学修饰,生物酶工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酶分子改造内涵,酶分子化学修饰的方法,生物酶工程的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需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和酶学基础知识,内容抽象;使学生掌握生物酶工程的内容。

第五节酶的固定化与酶反应器

1.主要内容:酶的固定化,细胞固定化,酶反应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酶固定化,酶反应器;酶固定化的方法,酶反应器的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内容相对难以理解,酶反应器类型及其相互比较。

第六节生物传感器

1.主要内容:生物传感器的的工作原理、类型、作用特点和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类型、作用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生物传感器原理,应用。

(三)课后练习

1. 何谓酶?酶有何特性?

2. 何谓酶工程,包括那些内容?

3. 为什么要进行酶的修饰,酶的蛋白质工程是如何进行的?

4. 酶固定化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5. 如何维持酶反应器恒定的生产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侧重基本原理的讲授。

第六章基因克隆策略与转基因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学习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包括一般克隆方法。

2.更全面的了解动植物和微生物转基因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和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因克隆策略

1.主要内容:基因克隆的一般克隆方法、功能克隆方法、表性克隆方法、插入分

离克隆方法、位置克隆方法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差异杂交,转座子标签法,染色

体步行法,表达序列标签法,酵母双杂交系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此节内容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在

讲解时对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也插入进行讲解;掌握基因克隆的常用技术方法,系统学习功能克隆法、表性克隆法、插入分离法等一般克隆技术。

第二节转基因技术

1.主要问题:动植物和微生物转基因技术,报告基因和选择标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脂质体介导的转化、基因枪转化、胚胎干细胞介导法、基因打靶技术;植物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病毒介导转化、质粒结合转移、报告基因、选择标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内容理论相对教深,但学生重在掌握技术方法。

(三)课后练习

1.已知序列和未知序列基因克隆方法?

2.比较差异显示技术和代表性差异分系技术的优缺点?

3.试述具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4.简述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主要方法?

5.简述作为病毒转化载体的基本条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有条件结合多媒体讲授效果会更好。

第七章转基因生物外源基因表达及其安全性

(一)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了解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生物体内的表达系统。

2.认识外源基因的插入对转基因生物遗传的影响和基因表达调控技术。

3.了解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原则、标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转基因生物外源基因的表达

1.主要问题:原核真核生物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外源基因对转基因生物遗传的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主要因素及其调控策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原核、真核基因表达系统,原核生物基因表达操纵子,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原件,基因沉默、外源基因的逃逸,反以RNA,基因敲除。RNA 干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需要砸实的分子生物学知识,这方面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但加深概念的理解,注重讲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简单化。

第二节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及其分析评估

1.主要内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及其评价,安全性评价的等级及其管理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安全的概念,安全性评价原则、等级、内容,中国生物安全管理规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这节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重在对安全性的认识。

(三)课后练习

1.原核、真核生物表达系统的差异?

2.常用的真核基因表达系统有那些?

3影响外源基因表达三因素有那些,可以通过那些系统进行调控?

4.生物安全性的主要性有那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转基因生物在日常生活的不同。

第八章基因组学与基因工程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基因组、蛋白质组概念,人类基因组计划、植物基因组计划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2.了解基因芯片的概念及其在基因组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因组学概况

1.主要内容:基因组学概念,基因组图谱的构建,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遗传图谱、物理图谱。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本节注重在与功能的理解和认识,应用前景的认识。

第二节主要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

1.主要内容:人类基因组计划、植物基因组研究进展、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遗传图谱构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了解基因组计划的主要性和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基因组工程

1.主要内容:基因组工程概念及其在方法学上的差异,主要应用前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因组工程,基因组工程揭示遗传方法学的基础。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内容教易掌握,学生可自学,教师对知识难点再进行讲解。

第四节生物芯片

1.主要内容: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因芯片概念,基因芯片的制备方法,基因芯片的应用,蛋白质芯片原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该节内容需要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基础知识通过该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因芯片的相关知识和应用领域。

(三)课后练习

1.何谓基因组学,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2. 何谓蛋白质组学,它与基因组学有何关系?

3. 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主要研究进展?

4. 简述水稻基因组和酵母基因组研究进展?

5. 何谓基因组工程?基因组工程与基因工程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6. 何谓基因芯片?他有那些主要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学,并上网查阅相关的内容,增加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第九章生物信息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分子生物信息的主要数据库及其特点。

2. 掌握信息学数据的查询和搜索方法以及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分析。生物芯片、

药物设计和农业等方面的主要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生物信息学概念,相关知识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信息学概念,基因组信息和生物信息学的主要内容,生物信息学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该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使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应用以及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分子生物信息数据库及其分析

1.主要内容:分子生物信息数据库,数据库的查询与搜索。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因组数据库,核酸及蛋白质数据库,生物大分子三维空

间结构数据库,二次数据库,数据库的查询和搜索。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该节相对较为抽象,数据库的查询和搜索都要在网上完成,需通过多媒体演示增加学生对该知识的了解,通过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SRS,GDB,NCBI,PIR等常用的数据库的查询和搜索方法。

第三节生物信息学的主要应用

1.主要内容:基因组测序中的信息分析,新基因和单核苷酸多肽性的发现与鉴定,非编码区信息结构分析,遗传密码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研究,完整基因组的比较研究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单核苷酸多肽性发现与鉴定,非编码区结构分析。大规模

基因功能表达谱的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生物信息学在基因芯片和育种

上的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该节内容繁多,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学生的具备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知识,通过该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第四节生物技术方面的保护

1.主要内容:专利保护,商业秘密,植物育种这的权益。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了解生物技术发明和专利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该节内容简单,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完成。

(三)课后练习

1. 何谓生物信息学?发展经历?

2. 分子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主要有那些?

3. 核酸和蛋白质数据库主要有那几种?各有何特点?

4. 如何进行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查询和搜索?

5. 生物信息学的应用领域?

6. 生物技术发明保护的主要形式有那些?各有何缺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演示为主,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学,并上网查阅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增加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第十章生物反应器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微生物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在生物反应器培养中的技术。

2. 认识活体生物反应器,转基因植物和动物的操作原理、培养特点和应用

前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反应器基础

1.主要内容: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过程、生物反应器培养过程实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化过程中的“三传一反”,分子水平遗传特性调节、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工程水平的传递特性调节。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该节内容简单,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完成,课后进行分组讨论加深了解。

第二节微生物培养反应器技术

1.主要内容:微生物培养环境与营养,微生物培养生物反应器,微生物培养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培养环境条件和营养元素,生物反应器的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该节内容简单,和部分发酵工程的内容类统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学完成。

第三节植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技术

1.主要内容:植物细胞培养特征,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细胞培养营养元素,植物细胞培养

生物反应器的类型、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部分内容。

第四节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技术

1.主要内容:动物细胞培养特征,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细胞培养营养元素,动物细胞培养

生物反应器的类型、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部分内容。

第五节其他生物反应器

1.主要内容: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抗体、疫苗生产概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内容容易理解,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部分内容。

(三)课后练习

1. 生物反应器类型?生物反应器中细胞培养的综合实质是什么?

2. 微生物培养的营养因子和环境条件是什么?常用的微生物反应器有那些?各

有何特点?

3. 常规生物反应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4. 植物和动物反应器有何特点?

5. 何谓转基因生物反应器,应用前景如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主,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学,增加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第十一章生物技术与农业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原理及方法,认识生物技术在高产优质育种、

抗病虫害育种,动植物快繁、人工种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2. 了解生物技术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生物固氮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生物技术

1.主要内容:植物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在育种上的应用,人工种子的研制,转

基因、分子标记育种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技术,人工种子的研发技术植物转基

因育种的几个方面,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几种分子标记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该节内容信息量大,学生必须做好提前预习,课后自习才能理解相关知识点。

第二节动物生物技术

1.主要内容:动物转基因技术,动物克隆技术,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动物生物技

的趋势及展望。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动物基因工程概念和方法、应用,动物克隆概念和类型,动物胚胎生物工程的技术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该节内容相对抽象,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第三节微生物生物技术

1.主要内容:生物固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业,高等真菌开发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固氮原理,生物肥料概念和类型,农产品有害残留物

质的微生物降解。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部分内容。

(三)课后练习

1. 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2. 人工种子的概念及生产工艺?

3. 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其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4. 克隆动物的实践意义?

5. 农业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

6. 现代生物技术对畜牧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主,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学,增加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第十二章生物技术与食品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主要应用。

2. 认识生物技术在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饮料与食品添加剂、食品发酵等食品生

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 了解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生产许多新型的食品。

4.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

1. 主要内容:发酵生产食品与饮料,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酒类的生产,淀粉类食品的生产,蛋白质类食品的生产,调味品生产,添加剂的生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第二节生物技术与食品检验

1. 主要内容:免疫学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食品卫生制表检测,转基因食品

检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检验的方法和意义所在。

第三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 主要内容:遗传工程体特性分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的主

要内容,安全性评价数据库的利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主要内容,安全性评价数

据库的使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三)课后练习

1.什么是单细胞蛋白?简述它的几种来源。

2.举例说明食品发酵的用途。

3.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4.你对转基因食品有什么看法?

5.谈谈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主,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学,增加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第十三章生物技术与环境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2.了解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水、废气和废料处理以及环境监测评价方

面的应用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不同类型污染的生物技术处理

1. 主要内容:污水的生物处理,固体垃圾的生物处理,大气污染的生物处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污水生物处理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固体垃圾的生物处理方

法,大气污染处理的生物技术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以自学为主。

第二节石油污染与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处理

1. 主要内容: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处理,基因工程菌与污

染处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方法和原理,重金属污染的生物

理方法,基因工程菌与污染处理几种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通过该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常用的污染处理方法,结合网络信息使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检测

1. 主要内容:指示生物与环境污染检测中的应用,PCR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生物芯片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气、水污染的生物检测方法,各种生物检测方法的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结合网络信息使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三)课后练习

1.生物法处理污水或废水有哪几种常见方法?污水治理的意义何在?

2.空气污染治理与水污染治理有什么关系?常见的方法有哪几种?

3.填埋技术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说堆肥技术是一种可循环利用资源的方法?

4.什么是生物修复技术?举例说明其应用价值。

5.举例说明生物技术在环境检测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主,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学,通过课后相关资料的查询增加对该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

第十四章生物技术与人类

(一)目的与要求

1.认识医学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泛、成绩最显著、发展最迅速的领域。

2.了解生物技术对疫苗生产、疾病诊断、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影响。

3.了解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技术与诊断

1. 主要内容:免疫诊断学技术,核酸诊断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免疫学基础,免疫诊断技术类型和方法,核酸诊断技术类

型和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并提前查阅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第二节生物技术与疫苗

1. 主要内容: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活疫苗,合成疫苗,核酸疫苗,

独特性疫苗细菌性疾病疫苗,寄生虫疫苗,避孕疫苗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种疫苗的概念区分,应用领域和区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该节内容对农学专业学生来讲,没

有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解有困难,对学生作为了解性章节来讲,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加深理解。

第三节生物技术与制药

1. 主要内容:微生物制约,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药品类型,基因工程药物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第四节生物技术与治疗

1. 主要内容: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器官移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因转移的方法,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基因治疗的应用,细胞因子,排斥反应,异种移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生物技术治疗的方法。

第五节生物组织工程

1. 主要内容:胚胎干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工程,造血细胞工程,成肌细胞组织工

程,骨细胞工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胚胎干细胞概念特征和应用,内皮细胞工程研究进展,造

血细胞工程、成肌细胞工程、骨细胞工程特点和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该节需一定的医学和分子生物血基

础,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第六节生物技术与道德伦理

1. 主要内容: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伦理,基因治疗的伦理,克隆技术伦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因治疗的安全性、保密性原则,克隆的伦理道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主。

(三)课后练习

1.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疫苗与传统方法生产的疫苗相比,有哪些优点?

3.目前已上市的基因工程疫苗主要用于哪些疾病类型的预防?

4.疫苗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是哪三个阶段?

5.用于疾病诊断的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类型?

6.EHSA技术主要适用于哪些疾病的诊断?DNA诊断技术包括哪些技术?

7.基因芯片技术有何优点?

8.目前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的药物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说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十分诱人的前景?

9.目前基因治疗技术主要用于哪些疾病类型的治疗?

10.疾病基因治疗有哪四大策略?肿瘤的基因治疗主要有哪两种策略?

11.为什么说干细胞的应用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12.人类基因组计划任务是什么?将解决什么问题?它对医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3.我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14.你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主,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学,需要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加深这部分的了解。

第十五章生物技术与能源

(一)学习要求

1. 了解人类如何利用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提高石油的开采量、降低乙醇燃油及甲烷燃料的生产成本,并设法提高产量及减少环境污染。

2. 了解人工种植能产“石油”的树木及开发各种未来新能源等途径,以满足人类需能的要求。

3. 掌握目前人类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提高产能量及开发新能源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技术与能源开发

1. 主要内容:微生物与石油开采,石油生物脱硫,石油生物脱氮,煤的生物脱硫。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物勘探石油,微生物二次采油,石油生物催化脱硫作

用机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完成该节的学习。

第二节生物技术与能源生产

1. 主要内容:乙醇生产,甲烷生产,氢能,生物燃料电池,海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乙醇生产、甲烷生产、氢能、生物燃料电池、生产开发关

键技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相关研究,及其进展开发。

(三)课后练习

1.简述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2.如何利用微生物勘探石油和提高采油量?

3.简述乙醇燃料能替代石油的依据。

4.简述人工生产甲烷能替代天然气燃料的依据。

5.谈谈你对未来能源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主,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学,需要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加深这部分的了解,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研究进展加深了解。

程备久主编.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温孚江等主编. 农业生物技术.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宋恩扬等主编.生物技术概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陈章良等主编.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梁国栋主编.最新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吴乃虎等主编.基因工程原理上、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生物技术概论,宋恩扬等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Wilmutletal. Viable offspng derived from fetal and adult malnmalian cells.Nature.1997, 385(6619):810~813

刘如林.微生物工程概论.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

熊宗贵.发酵工艺原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

姚汝华.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俞俊棠、唐孝宣.生物工艺学(上、下).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92.

朱圣庚等.生物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戴国俊等.现代生物技术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4):1~3

韩毅冰.哺乳动物异种间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进展.自然科学进展.2002,12(4):344~349

李宁等.我国动物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禽业导刊.2001,18(6):20~24 凌杏元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植物学通报.2002,17(4):319~332

罗明朗.生物技术与饲料资源开发.粮食与饲料工业.1998,3(3):22~26

沈志强等.家畜疫苗的发展概况与展望.动物医学进展.22002,3(4):1~5

汤家铭.体细胞介导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新途径.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2,10(3):188~192

王建辰等.动物生殖调控.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王元兴等.动物繁殖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叶纪明,刘绍仁.浅谈中国农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俞朝,1999

冯英.中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及其发展趋势.世界农业.2002,9:16~18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蒋锋修订日期:2009年9月

大纲审定人:王晓明、刘冠明、刘鹏飞审定日期: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 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西安交通大学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odern Biology 课程编码:BIOL1003 学时:48(含课外学时4)学分:3分 适用对象:大学本科生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张惟杰主编,《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码: 7-04-007958-5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编写,《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码:7—04-007959-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命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技术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科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一样,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并将成为下一个世纪的带头科学。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大学都将生命科学列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 为本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意识到生命科学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在大学阶段更多地增添一些对生命科学的了解;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使人们教育思想的根本点发生了变化,工科专业不仅仅是工程师的摇篮,而应该是培养在一定的专业训练基础上,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并且具有更为积极的应付挑战的能力和更高的整体素质的人才。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21世纪将会有更多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的人才,参加到与生命科学交叉的边缘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中来。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及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主要发展,并使学生掌握理解这些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2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汽车维修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二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好学上进、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设置说明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开僻了另一片天地,由于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具有服务性工业企业的特征,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就越需要企业管理,毕竟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为此,在有关汽车维修专业开设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这门课,目的是为了在培养更多“懂管理的技术维修人员”的同时也培养更多“懂维修技术的管理人员。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属于专业基础课,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于高职高专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了解、掌握维修企业管理知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3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 1.1企业管理基本概念 1.2工业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 1.3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厂长/经理负责制 1.4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正确认识将来工作后自己的工作性质。 第二章企业经营管理 2.1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

2.2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 2.3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为将来步入社会作充分准备。 第三章生产技术管理 3.1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管理 3.2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管理 3.3汽车预防维修制度 3.4汽车的维护和修理 3.5汽车检测与诊断 3.6汽车维修企业的科技管理 3.7技术责任事故及处理 了解汽车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重点掌握汽车的维修和修理及检测与诊断等。 第四章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 4.1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概述 4.2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4.3汽车维修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4.4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检验 4.5汽车修竣出厂规定与验收标准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企业的质保体系有一定的理解。 第五章维修物资及设备管理 5.1汽车维修物资管理 5.2汽车维修设备管理 都作为简单掌握内容 第六章企业财务管理 6.1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管理 6.2汽车维修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6.3汽车维修企业的营业收入 6.4汽车维修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费用管理 6.5汽车维修企业的利润和分配 6.6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报告 6.7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分析

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Design Principles of Steel Structure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2、课程学时:总学时54 3、学分:2 4、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5、考核方式:考试 6、大纲执笔:(土木工程教研室伍宜胜) 7、制定(修订)时间:2011年6月 二、课程教学目的 《钢结构基本原理》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属于专业基础课。 钢结构是当代土木工程的基本结构形式之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钢结构材料、构件和连接的基础知识,理解钢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各类钢结构与金属结构的设计、制作和建造提供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钢结构的特点、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2.掌握钢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与选用; 3.了解钢结构的典型破坏模式、产生原因和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4.掌握钢结构基本构件及连接的性能、受力分析与设计计算; 5.了解钢结构体系的组成原理和典型结构形式的设计要点;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 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 钢结构的特点和目前钢结构的应用领域。 2. 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3. 钢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最新发展动态。 第二章钢结构的材料 1. 钢结构所用钢材的要求。 2. 钢材的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两种破坏形式。

3. 钢材的主要性能、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 2 4. 复杂应力状态下钢材的屈服条件。 5. 钢材的种类和钢材的规格。 第三章钢结构的连接 1.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以及各种连接方法的特点。 2. 焊缝的形式以及不同形式焊缝连接的构造要求和计算方法。 3. 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和残 余变形的措施。 4. 螺栓连接的构造要求、工作性能和计算方法。 第四章轴心受力构件 1.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 2. 轴心受压构件的屈曲形式、整体稳定的概念以及整体稳定的计算。 3.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的概念以及局部稳定的计算。 4. 实腹式和格构式轴心受力构件的截面设计。 5. 轴心受力构件典型柱头和柱脚的设计。 第五章受弯构件 1. 受弯构件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2. 梁的整体稳定的概念、影响梁的整体稳定的因素以及整体稳定的计算。 3. 梁的局部稳定的概念、局部稳定的验算以及加劲肋的设计。 4. 腹板屈曲后强度的概念以及考虑屈曲后强度梁的承载力计算。 5. 型钢梁和组合梁的设计。 第六章拉弯和压弯构件 1.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计算。 2. 压弯构件整体稳定、局部稳定的概念以及整体稳定、局部稳定的计算。 3. 实腹式、格构式压弯构件的设计。 4. 框架梁、柱的典型连接以及偏心受压柱典型柱脚的设计。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基础生物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实验项目个数:9 面向专业:生物技术 吟趟材黄诗笺主编《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头报教竹:王英典、刘宁主编《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课程学时学 课程学时: 80 学分:4 实验学时:28 二、实验H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 1、目的和任务: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获得基础生物学必要的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了解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于本专业有关的生物技术打下一定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基础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并对原生生物及动植物的基木形态和结构有所了解。 3、考核方式: 操作考核:50% 理论考核:50% 三、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 时数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型 备注 1显微镜的使用 和细胞形态结 构观察及原生 动物和藻类植 物的形态观察 3 1 .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方法; 2.观察眼虫、草履虫、变形虫、鱼腥 藻、衣藻、团藻及寄生性原生动物的 形态结构。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镜 2植物的营养器 官 3 1.观察各种新鲜植物根的标本,区别 初生根与次生根,双子叶植物根与单 了叶植物的根; 2.观察裸了植物茎,被了植物茎(木 本、草本),分析其结构的区别; 3.观察各种叶子的形态结构,了解不 同生态类型的叶的区别。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 镜,解 剖镜

3植物的繁殖器 官 3 1 .解剖几种植物的花,认识花的结 构; 2.解剖儿种植物的果实,认识不同类 型的果实; 3.解剖几种种子,了解种子的基木结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 镜,解 剖镜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目录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1) 《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教学纲 (10)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16) 《电机变压器》教学大纲 (28)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4) 《数控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40) 《安全用电》教学大纲 (45) 《自动检测与传感器应用》教学大纲 (51)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59) 《》实验教学大纲 (64)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72) 《钳工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79) 《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86)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91) 《电子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97) 《变频与直流调速》教学大纲 (100)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大纲 (103) 《管路拆装》教学大纲 (106) 《可编程序控制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110) 《触摸屏应用技术》教学纲 (112) 《自动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115) 《焊接技术》教学大纲 (119) 《机电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124) 《公共礼仪》教学大纲 (129)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135)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142)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本行业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中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习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2、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钢结构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钢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编码: 学分:3.0 总学时:48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性质属于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重讲授钢结构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钢结构的特点、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掌握钢结构材料的工作性能及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能正确选用结构钢材;掌握钢结构连接的性能、受力分析与设计计算;掌握各种钢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等,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钢结构课程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钢结构的特点、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2.掌握钢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与选用; 3.了解钢结构的典型破坏模式、产生原因和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4.掌握钢结构基本构件及连接的性能、受力分析与设计计算; 5.了解钢结构体系的组成原理和典型结构形式的设计要点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1. 钢结构的特点和目前钢结构的应用领域。 2. 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3. 钢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最新发展动态。 重点:掌握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范围,理解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难点:理解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第二章钢结构的材料 1. 钢结构所用钢材的要求。 2. 钢材的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两种破坏形式。 3. 钢材的主要性能、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 4. 复杂应力状态下钢材的屈服条件。 5. 钢材的种类和钢材的规格。 重点:掌握对钢结构用材的要求,掌握建筑钢材的可能破坏形式及各主要因素对其影响。 难点:各种因素对钢材性能及钢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 英文名:Essential Biology 课程性质:普通教育选修课 适用对象:非生物科学类专业 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特别要求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日期: 2012.1.12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的 《普通生物学》是非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普通教育选修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和生命科学的概况,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重点,以生物的演化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期让学生了解整个生命世界的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了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树立辨证的、发展的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以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二)教学要求 1、拓宽学生知识面,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生命科学不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2、掌握动、植物个体发育中组织、器官的形态建成及其对机能和环境适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了解生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4、了解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与教学手段 三、主要参考书 《普通生物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顾德兴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教学内容 绪论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什么是生命理解:生命的结构层次。 了解: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 一、什么是生命 二、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四、生物学的分科 五、生命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细胞结构: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理解:细胞大小和数目,物质的穿膜运动: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 了解:细胞连接 一、细胞大小和数目 二、细胞结构: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四、物质的穿膜运动: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 五、细胞连接 第二章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有丝分裂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了解:癌细胞及其细胞分裂特点。

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但每门课程只能从一个途径申把`9_

附件8: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 一、申报条件 1.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本科课程要求 (1)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课程负责人只能是1名,已经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不能再申报同类课程。 (3)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3)。 (4)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 2.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详见《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4);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详见《2010年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12)。

3.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5.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 6.我司将对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对于2003至2010年的国家精品课程,我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复核办法另行通知)。 二、申报限额 今年计划评审产生69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高职课程630门,网络教育课程60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含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的推荐限额见《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本科)》(附件1)与《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高职)》(附件5),超额推荐不予受理。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管理学通论》与《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一起,是为充分发挥我校在管理、经济与法学方面的学科优势,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而面向全校所有非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和管理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管理导论 本章教学目的:理解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明确管理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认识管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环境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本章重点、难点:是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理论的演变。 本章参考文献: 1、《科学管理原理》,[美]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著,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1987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3、《工业企业管理原理》林友孚等,1986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陈佳贵,1998,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管理数学入门》,萨公强,198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

2、管理经历了什么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管理的性质如何? 4、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方法有何特点? 5、管理者有哪些类型? 6、管理者的技能及其结构如何? 7、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有何区别? 8、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9、管理环境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研究管理环境? 10、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11、管理学有何特征? 一、管理的产生、发展与对象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3、管理的对象 二、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 1、管理的性质 2、管理职能①基本职能②具体职能 3、管理的基本方法 三、管理者 1、管理者的定义及分类 2、管理者的技能①技能分类②技能结构 3、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①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②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四、管理环境 1、管理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2、管理环境分析 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 1、管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3、管理学的特征

工业企业管理考试试题

工业企业管理考试试题(A)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物资存储成本的特点是:() A.采购批量越大,储存成本越大B.采购批量越大,储存成本越小 C.储存量越大,储存成本越小 2.一根棒材,可切成5个零件,每个零件毛重2公斤,5个切口,每个切口铁屑重0.1公斤,料头重0.5公斤。则该零件的材料消耗定额为() A.2公斤 B.2.1公斤C.2.2公斤 3.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 A.设备从投入使用至报废止的时间 B.设备从投入使用至因科技发展而淘汰所经历的时间 C.按设备年平均使用成本最小确定的使用年限 4.下列属于机械工业企业基本生产工人的是:() A.修理工B.电工C.生产产品的车工 5.出勤率的计算方法为:() A.出勤时间/制度工作时间B.出勤时间/日历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 6.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指:() A.价格B.产值C.功能与成本的比值 7.从产品组合中剔除赢利水平较低的产品,集中精力发展赢利水平较高的产品,属于:() A.扩大产品组合策略B.缩减产品组合策略 C.产品线延伸策略 8.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成熟期的价格策略为:() A.价格下调B.价格上调C.削价 9.直接分销渠道为:() A.有中间商介入B.无中间商介入C.有一个中间商 10.评价企业赢利能力的指标为:() A.总资产收益率B.资产负债率C.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二.多项选择壹(每题2分) 1.公司分为:() A.股份有限公司B.有限责任公司C.合伙公司D.私人公司2.按生产产品的用途,工业企业可分为:() A.重工业B.轻工业C.大型企业D.小型企业 3.与物资采购批量相关的成本有:() A.采购成本B.订购成本C.储存成本D.缺货成本 4.工业企业的组成部分为:() A.基本生产B.辅助生产C.大量生产D.单件生产 5.机械制造工业的基本生产过程包括:() A.毛坯生产B.机械加工C.装配D.运输 6.工业生产的时间组织形式有:() A.顺序移动方式B.平行移动方式

钢结构设计预习提纲

钢结构设计预习提纲 第1章钢结构单层厂房 1.1 单层钢结构厂房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1.2 如何进行厂房柱网布置? 1.3 柱间支撑作用如何?如何布置? 1.4 在屋架设计中,应根据哪些原则选用屋架外形? 1.5 屋盖支撑包括哪些类型?各起什么作用?如何布置? 1.6 为什么在计算梯形屋架荷载时,除按按全跨计算荷载外,还要根据使用和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半跨荷载组合情况进行计算? 1.7 在进行梯形屋架上弦杆的设计时,一般采用不等边角钢组成的T形截面,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长肢相并,什么情况下短肢相并? 1.8 屋架杆件的计算长度在屋架平面内和屋架平面外及斜平面有何区别?应如何取值? 1.9 当采用双角钢组成的T形截面或十字形截面作为屋架杆件时,应该设置填板,填板的作用是什么?该如何设置? 1.10屋架节点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如何确定节点板厚度及外形尺寸? 1.11在绘制屋架施工图时,应主要表现哪些内容? 第2章轻型门式刚架结构 2.1门式刚架的结构形式通常有那些? 2.2如何进行门式刚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2.3 门式刚架结构荷载效应组合原则是什么? 2.4 门式刚架结构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原则是什么? 2.5门式刚架的横梁与柱的连接节点有那些基本形式? 2.6为什么要设置隅撑? 2.7门式刚架支撑的作用有那些? 第3章多层钢结构设计 3.1 多层钢结构体系可划分哪几种类型?其组成特点如何?结构布置原则有哪些? 3.2 设计多层钢结构时需要考虑哪些荷载和作用?如何进行荷载效应的组合? 3.3 进行多层钢结构内力分析时可采用哪些方法? 3.4 多层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有哪些形式? 3.5 多层钢结构梁柱刚性连接常用的构造形式有哪些? 3.6 主梁与柱刚性连接时应计算哪些内容? 3.7 梁与梁的拼接常用的形式有哪些? 3.8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节点有哪些? 3.9 工程上常用的刚性柱脚构造形式如何?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新、选)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生物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发育生物学被公认为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是研究生物体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一门学科。发育生物学不同于传统的胚胎学,它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与胚胎学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胚胎学的继承和发扬。发育生物学是生物学各专业的限选课程,是在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级专业课程。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使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对各种生物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发育规律、发育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技术,以及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过程发展的机制。在学习和掌握发育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将所学过的其他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的知识融会贯通,串联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结合当今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的眼界。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面向21世纪教材《发育生物学》第二版(张红卫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发育生物学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为54学时,实验为18学时,共22章。本课程共分四篇,第一篇从第一到四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二篇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第三篇从第十二章到第十八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晚期发育,第四篇从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的新研究领域。 绪论(3学时) 【掌握】 1.发育生物学的概念。 2.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研究范围。 【熟悉】 1.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发育生物学的展望与应用。 3.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 【了解】

生物学实验3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学实验3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Outline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预习讨论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哪些科学家为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理论做出了贡献。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果蝇伴性遗传的规律以及卡方检测。学生分组合作,每8小时挑选一次处女蝇,完成亲本杂交,此后的每周固定时间开展子一代的观察和自交,子二代的观察。做实时记录,统计500只以上果蝇,计算并做统计学分析。 目的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对伴性遗传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独立设计果蝇杂交方案。能够独立进行处女蝇的挑选和杂交,对产生的后代进行性状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卡方检测。 实验3. 果蝇的三点测交和遗传作图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预习并讨论,在20世纪初第一张genetic map 的绘制情况,三点测交的原理,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设计实验进行果蝇的三点测交。重点讲述遗传作图的原理、果蝇三隐性突变体的遗传基础、野生型与突变型杂交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处女蝇的挑选技术,亲本杂交方法,子一代的性状分析和测交方法,子二代的性状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基因作图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每8小时挑选一次处女蝇,完成亲本杂交,此后的每周固定时间开展子一代的测交,子二代的观察。做实时记录,统计1000只以上果蝇,计算和绘图,并计算并发率和干涉。 目的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对三点测交与遗传作图的原理其发现历史进行了系统地学习,独立设计果蝇杂交的实验方案。能够独立进行处女蝇的挑选并进行果蝇的杂交实验。会对产生的后代进行不同性状和性别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计算。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能够独立进行果蝇的相关实验操作。 二、细胞遗传学模块 实验4.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果蝇唾腺染色体在遗传学研究上的重要作用,果蝇唾腺染色体的重要的结构特征,以及染色体的制片技术。重点通过图片讲述唾腺染色体的研究历史、形成机制、形态结构、命名和形态特征(巨大染色体、多线染色体、染色体联会、横纹特征和puff结构等)。果蝇三龄幼虫的挑选、唾液腺的分离、漂洗、低渗、染色、压片和镜检技术。学生独立操作,挑选三龄幼虫开展耐心且细致的操作,按实验步骤进行染色体制片,详细观察唾腺染色体的具体特征,完成实时记录。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镜检观察并相互分析与比较实验条件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及时记录数据和拍照,提交照片。引导学生讨论产生最佳结果的条件和原因,总结经验。 目的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掌握有效分离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和制作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能够解体细胞染色体联会现象,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并根据唾腺染色体上带纹的形态和排列,能够识别不同的染色体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表现,能够绘制出清晰的多线染色体图,理解遗传规律的染色体基础。 实验5. 牛蛙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染色体的制备原理、Giemsa显带的原理、染色体的显带技术和带型分析原理。重点讲述染色体的制片技术、染色体显带技术和多种带型分析如G、Q、R、C、T、N带等。具体分析各种带型,展示图片、原理和相关应用。举例分析染色体特征和命名原则。学生分组,解剖实验动物如牛蛙,取出动物的大型骨骼,用生理盐水抽提骨髓细胞,进行固定、低渗、滴片处理,讨论制定方案,优化实验条件,反复练习滴片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滴片并进行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制片,

工业企业管理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工业企业管理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摘要】《工业企业管理》课程开发是常见的目标模式,即:确定课程的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课程评价。通过教学实施,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管理领域基本技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锻造学生良好职业素质,成为现代企业栋梁之材。 【关键词】工业;企业;管理;课程分析 《工业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中职学生必修课,联系多门专业课知识衔接,中职学生就业方向,大部分都在各类企业。如何让中职学生全面系统了解、掌握企业和企业管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有效从事企业生产和管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企业必须适应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下面就从《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进行探讨,与同仁共勉,阐述如下: 一、教材设计分析,突出企业特征 二、1、教材基本分析。 三、《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出版2008年 再版印刷,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教材使用方便灵活,充分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密切联系我国工业企业生产实际,反映我国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基本现状。为增加教材的适应性,力求强调企业的科学管理,教材内容比较系统,教材之间分工协调比较好,能够准确把培养目标基本知识要求,注重同生产实际相结合,知识结构清晰,观点阐述简练。

《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撰写人:唐柏鉴 邵建华 学院审批: 审批时间: 年 月 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Steel Structures 学时:总计48 学时 学分:3.0 学分 面向对象:土木工程(专升本)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房屋建筑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后续课程:钢结构设计 教材:《钢结构基本原理》,董军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 陈绍蕃,顾强等主编.《钢结构(上册钢结构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魏明钟主编.钢结构(第二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钢结构是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是研究钢结构工作性能及合理设计的一门工程技术型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钢结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进行一般钢结构设计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解决复杂的钢结构设计,从事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的土木工程等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钢结构构件及节点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2.要求 (1)能正确地选用钢材; (2)掌握焊缝连接和螺栓连接的构造与计算; (3)稳定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概念,要求对钢结构的各种稳定问题建立起比较清楚的概念; (4)基本掌握轴心拉杆、轴心压杆、钢梁等构件以及普通钢屋盖的设计,初步掌握压弯构件的设计特点。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 知识点 知识单元 描述 要求学时分配 钢结构的主要优缺点 掌握钢结构的常用设计方法 熟悉概述 钢结构的发展情况及合理应用范围 了解 2 钢材在单轴应力作用下的工作性能,钢结构对钢材性能的要求和影响这些性能的主要因素,钢材的疲劳计算 掌握钢材选用的原则和必须考虑的因素 熟悉钢结构的材料 钢材在多轴应力作用下的工作性能 了解 2 轴心受力构件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 掌握 1 梁的类型,梁的弯曲、剪切强度,梁的局部压应力和组合应力 掌握 3 受弯构件 按强度条件选择梁截面,梁的内力重分布和塑性设计 掌握 2 构件的截面承载能力-强度 拉弯、压弯构件 拉弯、压弯构件的应用和强度计算 掌握 2 概述 稳定问题的一般特点 了解 2 轴心受压构件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 掌握 2 受弯构件 受弯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掌握 1 压弯构件 压弯构件的面内和面外稳定性计算 掌握 3 板件的屈曲后强度的利用 熟悉单个构 件的承载能力-稳定性 板件 板件的稳定计算 掌握 2 框架 框架稳定 掌握 1 等截面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的确定方法 掌握 2 整体结构中压弯构件 柱 变截面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的确定方法 了解 1 钢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 拉、压杆的刚度要求,梁和桁架的变形限制,钢框架的变形限制、振动限制 掌握 2 概述 钢结构对连接的要求及连接方法 熟悉 1 焊接连接的特性、焊接热效应 了解 1 对接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掌握 2 角焊缝的受力特点及计算方法 掌握 2 焊接 常用连接方式的角焊缝计算 掌握 2 普通螺栓的类型、破坏型式、计算方法和相应的防止方法 掌握 2 螺栓 高强螺栓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能熟练地指出用高强螺栓连接在承受弯矩作用时中和轴的位置的不同 掌握 2 钢结构的连接和节点构造 设计 梁柱连接节点和柱脚的设计 掌握 2 钢结构脆性断裂及其防止 掌握钢结构的脆性断裂和防止 钢结构抗疲劳设计 了解 2 说明:表中学时为理论课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钢结构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是统一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钢结构课程的基本部分。为 了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完成,在教法上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基础生物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第一篇生命的基本构成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概括地介绍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生物科学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了基础。尽可能结合讲述一些生物科学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 【教学内容】 1.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有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 2.生命的层次性.生物科学的分科.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生命科学世纪展望 3.物种概念与命名法,生命起源及多样性概述 4.研究生命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 研究生命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章生命大分子 【目的要求】 概括介绍组成生命的化学基本物质,使学生了解生命分子的特性,认识细胞组成物质的特性及功能;掌握细胞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元素组成 第二节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糖类 二.脂类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四.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难点】 蛋白质的结构;核酸的结构 第三章细胞膜系统和物质运输 【目的要求】 了解细胞学说,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内膜系统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了解信号传递及信号转导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知识 一.细胞的基本概念. 二.细胞的共性 三.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及与细胞的关系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五.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内膜系统 一.细胞膜与细胞膜表面特化结构 二.细胞内膜系统 1.内质网 2.高尔基复合体 3.溶酶体与过氧化物体 4.细胞蛋白质分选与细胞结构装配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一.细胞跨膜运输 二.细胞信号传递 【重点难点】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内膜系统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信号传递和信号转导 第四章细胞能量代谢(一)光合作用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光合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机理;了解光合产物在体内运输与分配原理;了解光合作用规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合色素 一.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 二.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机制 一.原初反应 二.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三.碳同化 第三节光呼吸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第四节. 【重点难点】 光合作用的机制、光能的吸收与传递以及光合单位和光能的转化、电子传递链和光合磷酸化、光合碳代谢。 第五章细胞能量代谢(二)呼吸作用 【目的要求】 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历程,了解完整的呼吸作用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几个相互衔接的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能量——ATP 第二节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一.糖酵解 二.三羧酸循环 三.戊糖磷酸途径 第三节代谢途径及其调控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3060340 学时:64 学分:4 后续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可作为今后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素质教育的公共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认识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本质特征,把握当今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前沿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生命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后续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掌握生命的定义和生命的基本特征、人类认识和研究生命的历程及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意义。 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类别及细胞的结构;掌握生命的元素和物质组成以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了解生物膜的结构、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原核与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差异。 掌握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酶的催化作用机制、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细胞癌化原因及研究进展;了解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 理解和掌握遗传学三大定律:Mendel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Morgan的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了解性连锁基因和伴性遗传现象、生物的性别决定和性别畸形。 掌握生物的遗传本质--基因的基本概念、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调控及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生物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理论;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掌握细胞通讯的基本原理和方式途径;神经系统、激素系统、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及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了解动物的学习行为和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掌握生物分类系统和生物命名的基本方法;了解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特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容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体掌握种群的概念、结构、种群增长的特征与调节;群落的定义、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内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与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概念、营养结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重要性。 掌握生物技术的定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生物材料、仿生学、生物传感器、生物能源、海洋生物工程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正确认识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诸如安全性、伦理和社会等一系列问题。 三、教材和参考资料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大纲.知识分享

《现代企业管理》教 学大纲.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具体研究,如何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理念,来满足经济发展,对企业管理要求的一门学科,它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来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今后从事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总述 明确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原理和管理的两重性;熟悉管理的职能,掌握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了解管理的发展过程及现代管理的理念。

重点:管理的职能,现代管理的理念。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掌握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企业管理及其组织结构 明确企业管理概念;熟悉企业类型及其特征;掌握企业结构形式及特点;掌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和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管理工作。 重点:企业管理概念;企业结构形式和特点。 难点:掌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第三章现代企业制度 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含义;熟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 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 难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内容和分类;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程序和步骤。 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开发程序及具体步骤。 难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程序。 第五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概念、目标、内容;明确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了解生产运作管理战略的概念、目标、内容;明确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和制定生产运作战略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