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的组成部分
叶子的结构

叶子一般是由叶片、叶柄和托叶这三个部分组成。
1、叶片: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组成。
叶片是植物制造养料的重要器官,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重要场所;2、叶柄:叶柄是叶片和茎连接的部分,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作用;3、托叶:它的功能各异,比如豌豆的托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酸枣的托叶可以变成刺。
1、叶片
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组成。
叶片是植物制造养料的重要器官,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重要场所,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则是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植物生长所需要能量的过程。
2、叶柄
叶柄是叶片和茎连接的部分,其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与茎相连,叶柄十分的细小,但是功能十分强大。
叶柄的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作用,叶柄内部有维管束,是茎叶之间水分和养分输送的主要通道,月饼一般呈圆柱形或者是稍微扁平的形状。
3、托叶
托叶着生在叶柄和茎的连接处,分别位于两侧,它的形态和功能,根据植物有不同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豌豆的托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酸枣的托叶可以变成刺,更多植物的托叶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脱落。
叶的结构

一、叶的生理功能
二、叶的形态(自学)
三、叶的发生与结构
四、光合作用
五、蒸腾作用 六、叶片衰老与脱落
一、
叶的生理功能
1. 光合作用
2. 蒸腾作用 3. 叶的繁殖作用 如秋海棠。
二、
叶的形态(自学)
(一)叶的形态组成 叶的形态多种多样,它们都由叶
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泡状细胞(运动细胞):位于相邻两
叶脉之间的上表皮,为几个大型的薄壁细
胞,其长轴与叶脉平行。
气孔器:由一对保卫细胞和一对副
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为哑铃状,两端
膨大,壁薄,中部胞壁特别增厚。
(2)叶肉 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为等面叶。小麦、水稻的叶肉细胞具有 "峰、谷、腰、环"的结构。
(二)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完全叶(complete leaf ) : 完 全 叶 是 指含有叶片(blade)、 叶 柄 (petiole) 、 托 叶 (stipule) 三 部 分 结构的叶,如棉、 桃、荭草叶等。
不完全叶(incomplete leaf):不完全
叶是指仅有叶片或仅有叶片和叶柄的叶。如
叶(片)的叶。如花生、枫杨、蔷薇等。
单身复叶: 含有三小叶 而只有顶端 一个小叶发 育成熟的叶。 如柑桔、柠 檬等。
掌状复叶: 小叶集中 在总叶柄顶 端,排列如 掌上的指, 如大麻。
羽状复叶:含羞草,其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
全独立的小叶片叫复叶。含羞草的复叶为偶数
羽状复叶,而紫云英的复叶为奇数羽状复叶。
吐水作用:由于蒸腾作用微弱,根部吸 入的水分,从排水器溢出,集成液滴,出现 在叶尖或叶缘处,这种现象为吐水作用。
树叶的构造

树叶的构造一、引言树叶是植物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们承担着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的功能,是植物生长和繁衍的关键。
树叶的构造对于其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树叶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来介绍树叶的构造。
二、形态特征树叶的形态特征因植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
一般来说,树叶通常由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组成。
叶片是树叶的扁平部分,通常呈现扇形、椭圆形、长圆形等形状,表面光滑或具有凹凸不平的结构。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形状多样,有的细长,有的短小。
叶片和叶柄的结构和形态特征适应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功能需求。
三、组织结构1. 表皮组织:树叶的表皮通常由上皮细胞和气孔组成。
上皮细胞通常密集排列,形成保护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气孔是树叶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它们位于上皮细胞之间,由两个成为“气孔孔口”的细胞围绕。
气孔的开闭可以通过植物的生理调节来实现。
2. 叶肉组织:叶肉组织是树叶的主要组织,它通常由细胞和细胞间隙构成。
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
细胞间隙则提供了气体交换和养分运输的通道。
3. 导管组织:导管组织是树叶中的维管束系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它由导管元素和伴生细胞组成,其中导管元素负责水分的上行运输,伴生细胞则提供能量和物质支持。
四、功能1. 光合作用:树叶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可以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合成有机物。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等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2. 气体交换:树叶的气孔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包括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
气孔的开闭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
3. 蒸腾作用:树叶通过气孔的开放,使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气。
这种蒸发作用称为蒸腾作用,它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根部的水分,并通过导管组织将水分输送到其他部分。
4. 温度调节:树叶的构造能够帮助植物调节体温。
叶子的组成

叶片的组成一片完全的叶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叶片、叶柄、托叶。
叶片为光合作用的主体;叶柄作为叶片的支持物连接叶片与茎节;托叶为叶柄基部两侧的附属物,在叶片幼小时,有保护叶片的作用,一般远较叶片为细小。
这三部分构成了一片完全的叶,但在我们所常见的植物中,它们的叶并非都具有这三者,不乏缺一、二的,最多是缺少托叶,其次是缺少叶柄。
有趣的是还有缺少叶片的,如相思树,除幼苗时期外,全树的叶均无叶片,只剩下扩展成扁平状的叶柄。
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叶片基部扩大成叶鞘,并具有叶耳、叶舌等附属物,如禾本科植物的叶1.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绿色扁平体,两侧对称,有背腹之分。
在叶片上有许多可供我们识别植物的特征,除了叶形、叶尖、叶基、叶缘以外,我们还应注意在叶片上的一些附属物,特别是各种形态的毛被。
某些植物叶片的叶肉中有许多透明的油点,如芸香科植物都有这个特点,其中不同的种,它的油点大小,分布疏密均有所差异;有些植物的叶肉中则生有不透明的黑点;有些在叶片背面覆盖上一层白粉;有些在背面密被一片亮晶晶的小珍珠状的腺体。
更多的是在叶的两面或仅在背面生有各种毛被,如柔毛、茸毛、硬毛、刺毛、鳞片状毛,或者有分枝的向四面辐射的星状毛等等。
也有许多植物的叶片是光滑无毛、无任何附属物的。
叶的大多数内部组织分化成富含叶绿素的薄壁组织,使叶呈现绿色。
在叶的薄壁组织之间分布着维管束,称为叶脉。
叶脉起着支持叶片伸展和输导的作用。
2.叶柄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联系部分,位于叶片的基部,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
叶柄通常呈细圆柱形或扁平形或具沟漕。
不同的植物,其叶柄的形状、粗细、长短都有所不同。
有些叶柄长达一米以上,如棕榈;有些叶柄仍短,近乎无柄,如金丝桃;有结叶柄极粗壮,如白菜;有些叶柄细长并能卷缠它物,如女萎;有些叶柄局部膨大成气囊,如水葫芦。
有的叶柄基部形成膨大的关节,称为叶枕,可以调节叶片的位置和休眠运动,如含羞草;有的叶柄基部或全部扩大成鞘状,称为叶鞘,如伞形科植物叶的叶鞘;有些植物的真叶退化,叶柄特化成叶状称为叶状柄,如金合欢属植物;有些植物的叶没有叶柄,叶片直接着生在茎上,称为无柄叶。
叶

海绵组织 Spongy tissue 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细胞不规 则形,排列疏松,叶绿体少。
分泌腔、结晶、石细胞
两面叶:有栅组织和海绵组织 之分的叶。
等面叶:不分化成海绵组织、栅 栏组织或两面均有栅栏组织的叶。
3. 叶脉
上下表皮内常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多 为外韧型,次生生长有限,维管束上下常有 机械组织,基本组织不分化,少数主脉上侧 有栅栏组织通过。
植物叶变态(叶卷须)
植物叶的变态(叶捕虫器)
植物叶的变态(叶捕虫器)
植物叶的变态(叶捕虫器)
五、叶的生理功能 1. 光合作用 6CO2+6H2O
光
670千卡
C6H12O6+6O2
2. 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体表散 发到外界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3. 气体交换 吸入CO2,排出O2 (光合作用) 或 吸入O2,排出CO2 (呼吸作用)
叶片的构造(双子叶植物) 1. 表皮 一层扁平细胞,表面观多角 形、不规则形,侧壁波浪状,互 相嵌合,无间隙,侧面观长方形。 外壁较厚,角质化,有角质层, 不含叶绿体。有气孔、毛茸。
2. 叶肉 Mesophyll 上下表皮之间,含叶绿体的薄 壁细胞的总称。
栅栏组织:Palisade tissue 上表皮内,细胞呈长柱形,与 表皮垂直方向排列,排列紧密、整 齐,含大量叶绿体。
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三)松针叶的结构(以马尾松为例)
1.表皮:表皮细胞壁较厚,角质层发达,表皮下更有多层厚 壁细胞,称为下皮,气孔内陷。
2.叶肉: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向内凹陷,扩大光合面积。叶
内具若干树脂道,在叶肉内方与明显的内皮层。 3. 维管束:维管组织两束,居叶的中央。
松针叶的横切面构造
叶的构造

叶的构造一、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一)叶柄的构造: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组织三部分组成。
叶柄横切面呈半月形,外围一层组织是表皮,表皮以内是皮层薄壁组织,其中有厚角组织,是叶柄的主要机械组织。
维管束呈半圆形分散排列在皮层薄壁组织中。
每个维管束和茎的维管束结构相似。
木质部在向茎的一面,韧皮部在背茎的一面,二者之间有一层形成层,只有短期的活动。
(二)叶片的构造: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
1.表皮:表皮是覆盖在叶片外表的保护组织,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通常只有一层活细胞组成,不含有叶绿体,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
表皮外还常覆有角质层,以防止水分过度蒸腾。
一般上表皮的角质层较厚,下表皮的较薄。
在叶的表皮细胞间分布着大量的气孔。
通常上下表皮都有,但下表皮气孔较多。
沉水植物叶的表皮无气孔,而浮生水面的叶,气孔只分布在上表皮。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气孔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即为气孔。
气孔与保卫细胞合称为气孔器。
有些植物如甘薯等还具有副卫细胞。
保卫细胞是活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缺水时则气孔关闭、从而控制水分蒸腾和气体交换。
一些植物在叶尖或叶缘常有排水结构,称为水孔。
它的保卫细胞没有关闭能力,缝隙下方有疏松的贮水薄壁组织,与叶脉末端的细胞相连,以排出叶肉多余水分。
2.叶肉:叶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由同化薄壁组织组成,一般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是由1~4层圆柱形的细胞组成,通常在上表皮的下方,细胞排列如栅栏状,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海绵组织由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细胞组成,在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细胞排列疏松,叶绿体含量少,细胞之间有较大的细胞间隙与气孔构成叶内的通气系统,有利于气体交换。
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分,成为异面叶(二面叶),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分的称为等面叶,如蓝桉、夹竹桃、垂柳。
有些植物的叶仅有海绵组织,如水生植物。
3.叶脉:是分布在叶肉中的维管束,纵横交错成网状排列。
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

禾本科植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是一类重要的农作物。
其叶子结构具有典型的单子叶植物特征。
以下是禾本科植物叶的主要组成部分:1. 叶鞘(sheath):叶鞘位于叶片下部,环抱茎干,起到支撑叶片、保护新梢和传导养分的作用。
2. 叶片(lamina):叶片是叶子的主要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禾本科植物叶片通常呈线形,扁平且较长。
3. 叶脉(veins):在叶片内部分布有许多纵贯的叶脉。
叶脉主要起到支撑和输导作用,将养分、水分和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传输。
4. 角质层(cuticle):叶表面覆盖着一层角质层,由角质素所组成。
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水分蒸发过多和减少病菌侵入。
5. 上表皮和下表皮(upper and lower epidermis):叶片的两侧表面分别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起到保护作用。
表皮细胞内有气孔,参与气体交换及水份蒸散。
6. 气孔(stomata):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由两个气孔细胞包围。
通过气孔的开合调节,植物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氧气的释放和水分的蒸发。
7. 叶肉(mesophyll):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分为栅栏组织(palisade cells)和海绵组织(spongy cells)。
栅栏组织紧密排列,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海绵组织较松散,与气孔相连,有利于气体交换。
8. 导管束(vascular bundles):导管束位于叶脉内,包括木质部(xylem)和韧皮部(phloem)。
木质部主要负责向上输送水分和矿质盐,韧皮部负责运输有机物质、矿质元素等。
通过了解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些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优化种植方法。
叶(植物学)

9
第九页,共八十九页。
2. 叶的形态(xíngtài) 2.1 叶的大小和形状
叶的大小和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对于
同一种植物而言则相对稳定,可以作为植物分类鉴别的依据 之一。
叶的形状主要是指叶片的形状。而叶尖leaf apex、叶 基leaf base、叶缘leaf margin和叶脉vein等也有一定的 形态特点,可以作为植物种类的识别指标。
复叶compound leaf: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叶片,如:槐树和月季等,有三出复叶 ternately compound leaf、掌状复叶 palmately compound leaf、羽状复叶 pinnately compound leaf和单身复叶unifoliate compound leaf等类型。
22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九页。
羽状复叶:含羞草,其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yǐshàng)完全独立 的小叶片叫复叶。含羞草的复叶为偶数羽状复叶,而紫云英 的复叶为奇数羽状复叶。
2021/12/26
23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九页。
2021/12/26
24
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九页。
Pinnately compound leaves
2021/12/26
10
第十页,共八十九页。
2021/12/26
11
第十一页,共八十九页。
叶的形状
2021/12/26
12
第十二页,共八十九页。
叶尖的形状
2021/12/26
13
第十三页,共八十九页。
叶基的形状
渐 渐狭狭
2021/12/26
14
第十四页,共八十九页。
叶缘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的组成部分》说课稿
我的说课题目是《叶的组成部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叶的组成部分》是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植物科学基础第一版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叶作为绿色植物十分重要的营养器官之一。
不仅对植物分类学及植物鉴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后面的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知识基础。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
我校农林专业的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较为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但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于植物器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大部分学生对植物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喜欢动手实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以实践为指导,结合生活实例,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结构及学生认知心理特征,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首先)知识目标:掌握叶的组成及叶脉类型;
了解叶形及叶缘类型
2、(其次)能力目标:能够说出典型叶和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部分
能区分完全叶和不完全叶
3、(最后)情感目标:通过叶的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对热爱自然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教学目标和考纲要求,将典型叶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叶脉类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禾本科植物的叶与典型叶的区别为难点。
五、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直观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教法。
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六、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课前需准备多媒体视频,图片、挂图,采集不同植物叶片,绘制完成观察记载表。
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多姿多彩叶的视频及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知探索
设置教学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构建基本知识框架,绘制叶的组成思维导图,初步认识叶的组成。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将课前采集的不同的叶片材料分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对叶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的观察、讨论,并对比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及叶脉类型特征进行识记,化解重点,难点。
对照课本及挂图辨识实物材料的叶形和叶缘类型。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完成叶的组成部分观察记载表,进一步巩固知识,化解重、难点。
选取小组代表,展示所完成表格,并利用挂图讲解典型叶和禾本科叶的组成。
师生共同点评,评优。
3、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提炼知识要点,分发练习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强化重点,难点。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以多媒体,实物等为载体,以引导观察为核心设计本节教学内容,由浅到深逐步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但是说课对于我而言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其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感谢您的全情关注和耐心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