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汇总大全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字音字形知识点1.字的结构和构造:单字、合字、偏旁部首、字根、字形义等。
2.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识和运用。
3.拼音和拼读规律:正确理解并准确拼写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4.词的形音义:形式、发音、含义和用法的基本认识和运用。
二、词语知识点1.词类的认识和运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感叹词等。
2.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
3.词语的词义辨析和用法:熟语、成语、俗语等。
三、句子知识点1.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2.句子的类型和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主从复合句等。
3.句子成分的补充和短语的作用。
四、篇章结构知识点1.篇章的结构和段落:主题句、承上启下、总-分-总、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对比等。
2.篇章的连贯和过渡:词语的连贯、逻辑关系的过渡、时空顺序的过渡等。
五、阅读技巧知识点1.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精读、略读、分析、归纳、概括、猜词义、推理等。
2.阅读中的问题解答和分析:理解题、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判断题等。
六、写作知识点1.写作表达的目的和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写作的结构和组织:开头、承接、过渡、结尾等。
3.写作的规范和技巧:语言简练、行文流畅、修辞技巧等。
七、常用修辞手法1.夸张、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八、名篇诵读1.名篇诵读的目的和作用:提高语感、培养表达能力、丰富语汇等。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代词、助词等- 而:连词,表并列、转折、因果等- 以:介词,表示用、因等- 于:介词,表示在、比等2.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 例如“走”古义为“跑”,“汤”古义为“热水”等3. 常见文言文句式结构- 主谓宾结构-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4. 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保持原句意思的准确性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 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部分2. 段落大意的提炼- 分析段落结构,识别中心句3. 作者态度和观点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字词选择、句式结构等推断4. 推理判断题的解答技巧- 根据文章信息进行逻辑推理三、写作技巧1. 作文结构的安排- 开头、中间、结尾的逻辑性与完整性2.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选择有力论据,合理组织论述3. 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等4.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语病四、诗词鉴赏1. 诗词基本知识- 诗词的形式、格律、韵律等2. 诗词内容的理解- 主题、情感、意境等3. 诗词表现手法的识别- 比喻、象征、拟人等4. 诗词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深入分析五、语言知识运用1. 词语的正确运用- 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成语的正确使用2. 句子成分分析- 主语、谓语、宾语等的识别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逗号、句号、引号等的规范使用4. 语病的识别与修改-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逻辑混乱等问题的修正六、阅读理解策略1. 快速阅读与精读的结合- 先快速浏览全文,再针对重点部分进行深入阅读2. 关键词的标注与记忆- 划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帮助理解和记忆3. 信息的整合与归纳- 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理解4. 问题解答的技巧- 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七、名著阅读1. 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 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发展脉络等2. 名著中的主题思想-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人性探讨等3. 名著的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结构布局、人物塑造等4. 名著阅读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作品背景和作者意图进行分析八、综合实践能力1. 信息筛选与整合- 从多个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面对实际问题,运用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解决3. 创新思维的激发- 鼓励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新4. 跨学科知识的运用-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结语:掌握上述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中考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基础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讥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夸大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体式格局:记叙、申明、谈论、描写、抒怀。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连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采。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汇总
一、词语运用
1.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
2.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词语辨析
1.同音词、同形词的辨析。
2.形近词的辨析。
三、语法知识
1.词类的划分与辨析。
2.词组、短语、句子的结构。
3.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语态、语气、语序等的考察。
4.标点符号的使用。
四、阅读理解
1.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和中心思想。
2.掌握主题句、关键词、上下义项等阅读策略。
3.理解文中事实细节、生词解释、推理判断等。
五、作文写作
1.文章基本结构的构成。
2.开头、结尾的写法。
3.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
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5.根据提示、图表等进行写作。
六、文言文阅读
1.理解文言文的词语运用和句法特点。
2.了解古代人物、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
七、写作技巧
1.运用描写、叙事、议论、说明等不同写作目的和技巧。
2.逻辑推理和观点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八、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2.起点、承接、转折、高潮、结束等修辞加工。
九、古代文学常识
1.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时代背景等。
2.古代文学名句的背诵与欣赏。
十、现代文学常识
1.现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写作手法等。
2.现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与欣赏。
语文九年级中考知识点

语文九年级中考知识点一、古代文学知识点古代文学是中学语文九年级中的重要考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分为诗、词、曲、赋、骈文等多种文学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 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主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其中又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具体体裁。
3. 古代文学名篇:九年级语文中常考的古代文学名篇有《木兰诗》、《白头吟》、《古朗月行》等,要熟记这些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现代文学是九年级语文中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主要有新文学、鲁迅文学、现代派文学等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2. 现代散文作品:现代散文作品是现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等多种类型,要熟悉常考的现代散文作家和其代表作品。
3. 现代小说作品:现代小说是现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要了解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如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巴金》等。
三、修辞手法知识点修辞手法是九年级语文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比喻:通过比较来达到形象、鲜明的修辞效果,如“他的病情就像一座火山,随时可能爆发”。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如“月亮害羞地躲在云彩后面”。
3.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表达隐喻意义,如“华灯初上,城市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海洋”。
四、修辞手法的应用掌握了各类修辞手法后,还需要学会如何运用它们来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地点描写:通过描写地点的特征和情感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自然风光。
2. 人物描写:通过细腻的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以及心理活动,使读者对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情感描写:通过独特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使读者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语文九年级中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修辞手法等方面,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汇总大全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汇总大全1.识字和字形的理解:初中语文的基础是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包括了常见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等方面的知识。
2.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和理解。
3.语句的基本结构和语法知识:了解语句的基本结构和语法知识,包括主谓宾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补结构等。
4.修辞手法和表意技巧:了解修辞手法和表意技巧,如夸张、排比、反问等,以及在文章中的应用。
5.段落和篇章的组织结构:了解段落和篇章的组织结构,如开头、承接、过渡、结尾等。
7.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8.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一些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郁达夫等。
9.修辞手法和表达能力:掌握一些修辞手法和增强表达能力的方法,如运用比喻、借代等手法。
10.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意思并进行分析。
11.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能够通过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12.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培养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能够通过口语方式进行交流和理解。
13.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综合训练,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14.诗歌欣赏和诗歌解析能力:通过欣赏和解析诗歌,培养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5.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文本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16.古代文学名句和现代文学名句的理解和应用:了解一些古代文学名句和现代文学名句的意义和运用。
17.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鉴赏能力:通过鉴赏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9.文字表达和书写规范:掌握文字表达和书写规范,包括字迹工整、标点符号和排版等。
20.提高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不断提高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三学生在准备中考时,语文科目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文学常识等。
以下是一些初三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对仗等。
-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意象等。
- 古诗词的背诵:掌握必背的古诗词,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句式结构、虚词用法、古今异义词等。
-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
-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言文的主旨、作者观点和写作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章的主旨、作者观点、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 现代文的鉴赏:能够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四、作文写作-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
- 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语言运用等。
- 作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
五、文学常识-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了解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 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的特点。
- 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品的体裁、主题、风格等。
六、语言文字运用- 汉字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构造、笔画、笔顺等。
- 成语和谚语的运用:能够正确使用成语和谚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 语言的规范性:能够遵循语言的规范,避免语病。
七、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 外国文化常识: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八、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包括精读和泛读,能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
- 名著的分析和鉴赏:能够分析名著的人物形象、情节构造、主题思想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初三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中考语文科目,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一、语言文字知识
1.汉字知识:汉字的结构和形声、部首、读音、书写、繁体字改革等。
2.符号知识: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和用法,及常用符号的含义。
3.文言文:古诗词、四大类典籍中的文言文的理解、填空和解释。
二、文学知识
1.文学常识:文学史、文学分类、文体特点等概念的理解。
2.文学熟悉:诗词、说明文、记叙文、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文学特点。
三、古诗词知识
1.古诗词分类: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词牌、联句、绝句及其特点。
2.古诗词解读:传统古代文学的鉴赏、分析及理解。
四、语言表达能力
1.语言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辨析、构成及使用。
2.写作能力:根据材料要求写出短文,具备表达能力。
五、文学创作
1.文体:日记、散文、书信、小说等写作技巧。
2. 诗歌:古诗的拟写和诗意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在山的那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3 生命生命
4 紫藤萝瀑布
5 童趣
第二单元
6 理想
7 短文两篇
8 人生寓言
9 我的信念
10 《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1 春
12 济南的冬天
13 山中访友
14 秋天
15 古代诗歌五首
第四单元
16 化石吟
17 看云识天气
18 绿色蝈蝈
19 月亮上的足迹
20 山市
第五单元
21 风筝
22 羚羊木雕
23 散步
24 诗两首
25 《世说新语》两则
第六单元
26 皇帝的新装
27 郭沫若诗两首
28 女娲造人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30 寓言四则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爸爸的花儿落了
3丑小鸭
4诗两首
5伤仲永
第二单元
6黄河颂
7最后一课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土地的誓言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孙权劝学
第四单元
16社戏
17安塞腰鼓
18竹影
19观舞记
20口技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
22在沙漠中心
23登上地球之巅
24真正的英雄
25短文两篇
第六单元
26猫
27斑羚飞渡
28华南虎
29马
30狼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竹里馆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滁州西涧
江南逢李龟年
送灵澈上人
约客
论诗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 芦花荡
3 蜡烛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7 背影
8 台阶
9 老王
10 信客
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12 桥之美
13 苏州园林
14 故宫博物院
15 说“屏”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
17 奇妙的克隆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19 生物入侵者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
2我的母亲
3我的第一本书
4列夫·托尔斯泰
5再塑生命
第二单元
6雪
7*雷电颂
8*短文两篇日月
9海燕
10*组歌浪之歌雨之歌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旅鼠之谜
14大雁归来
15喂——出来
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
17端午的鸭蛋
18吆喝
19*春酒
20*俗世奇人
泥人张
好嘴杨巴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
22*五柳先生传
23*马说
24送东阳马生序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山坡潼关怀古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
27岳阳楼记
28醉翁亭记
29*满井游记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亥杂诗
课外古诗词背诵
赠从弟(其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终南别业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无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登飞来峰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2雨说
3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
8致女儿的信
第三单元
9故乡
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短文两篇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举
20香菱学诗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4出师表
25词五首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2我用残损的手掌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外国诗两首
第二单元
5孔乙己
6蒲柳人家(节选)
7变色龙
8热爱生命(节选)
第三单元
9谈生命
10那树
11地下森林断想
12人生
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
14变脸(节选)
15枣儿
16音乐之声(节选)
第五单元
17公输《墨子》
18《孟子》两章
19鱼我所欲也《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3愚公移山《列子》
24《诗经》两首
课外古诗词背诵
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望月有感
雁门太守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别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