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银屏之歌 参赛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教案-荧屏之歌

初中音乐教案-荧屏之歌

音乐教案-荧屏之歌荧屏之歌一、说大纲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其中领域之四“音乐与相关文化”要求“初一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表述对音乐背景或主题音乐的认识”,“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宽广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潜能。

二、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根据第六单元“银屏之声”为教学内容。

本单元赏析的音乐作品为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

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与其它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联系,易于理解,传播途径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

把“银屏之声”纳入初一学生的音乐教材,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视剧,做到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从中感受音乐魅力,并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这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标:a、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主题音乐,主题音乐的作用。

知道四大名著及电视剧主题音乐的相关常识知识。

b、能力目标: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乐曲风格、演唱方式等做表格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影视主题音乐的作用,并能由此引伸到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关系。

c、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象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

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题音乐的功能及对主题歌曲内涵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6.2银屏之歌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6.2银屏之歌 教案设计

《银屏之歌》教学设计一、课题《银屏之歌》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二、教学设计本课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欣赏、分析、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与魅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认知音乐对影视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从学生兴趣入手,赏析银屏音乐《日出》、《通天大道宽又阔》、《好汉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枉凝眉》、《2001太空漫游》、《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众多银屏音乐片段;2、重点掌握银屏音乐的主要作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3、感知练习,通过交响乐《日出》等音乐进行活动,感受不同影片搭配相同音乐以及相同影片搭配不同音乐产生不同的效果,感受银屏音乐的魅力;4、体味音乐与姐妹艺术的密切关联。

四、教学重点、难点赏析一些银屏音乐,掌握银屏音乐的主要作用。

分析相同音乐搭配不同影片,以及不同音乐在相同影片中产生的不同效果,感知银屏音乐的作用与魅力。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分析法、对比法、实践演练法。

六、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请学生观赏一集约6分钟的《猫和老鼠》。

这是大家非常喜爱的动画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银屏音乐的魅力,开始这节音乐课。

《猫和老鼠》引用了大量经典音乐,有时候为了风格的同一,往往一集采用一位音乐家的作品,我选的这集选用“圆舞曲之王”——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的作品,有学生熟悉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Op.314)、《春之声圆舞曲》(Op.410),还有不太了解但耳熟的《闲聊波尔卡》(Op.214)、《皇帝圆舞曲》(Op.437)。

2、引入正题:《猫和老鼠》系列大量引用经典音乐,此类影片数不胜数,银屏音乐已在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

简要了解银屏音乐的概念与地位。

(银屏音乐是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烘托气氛上起着特殊作用,它是20世纪初新出现的一种音乐艺术题材。

初中音乐《银屏之歌》教案

初中音乐《银屏之歌》教案

初中音乐《银屏之歌》教案第一篇:初中音乐《银屏之歌》教案银屏之歌【教学内容】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着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枉凝眉》《滚滚长江东逝水》《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

【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能够对四首电视连续剧主题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

2.欣赏、感受、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得以体验和认识。

4.了解、熟悉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型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演、塑造和体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2.难点:使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和音乐在电影、电视剧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电脑播放歌曲《枉凝眉》《三国演义》《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片断(每首约30 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

2.大屏幕显示问题:你们看过根据四大古典名着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吗?哪些人物形象给你们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知道它们的音乐吗?二、欣赏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2.大屏幕显示以下问题与文字:(1)这部作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塑造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

(2)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歌曲具有明显的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节奏平缓,感情十分浓郁,表现了忧伤、惆怅、枉自悲叹的情绪。

音乐具有某种虚幻与超脱的色彩,好似今人追忆时的慨叹。

三、欣赏:电脑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1.老师范唱这首歌。

2.大屏幕显示问题:请你说出这首歌的音乐风格、速度、力度?(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四、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

2.学生讨论:(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1)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表现了人物的坚强品格和顽强意志,对人物进行了赞美和颂扬。

(2)节奏有什么特点?歌曲很富有动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好似表现唐僧师徒四人赶路的行进姿态。

初中音乐《银屏之歌》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初中音乐《银屏之歌》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初中音乐《银屏之歌》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初中音乐《银屏之歌》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银屏之歌》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音乐《银屏之歌》优秀说课稿1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有什么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对本课中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影视音乐的作用。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影像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由于电影、电视、多媒体的普及,学生欣赏过许多影视作品,并对部分影视剧音乐非常熟悉,但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学生会有意识的去分析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探究出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无疑是教学难点。

为了让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将引导他们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听唱则是感知的一种基本手段。

2、对比分析,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探究现象,获取知识。

3、亲身实践,验证结论。

将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恰切的教学方法,我的教法是:1、视觉图象法:在欣赏乐曲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剧片断,让学生体验音像结合的影音效果,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影视音乐2、体验法: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在相同剧情下,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影视作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分析教材,明确目标,制定教法、学法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导入环节上课后,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显示《红楼梦》的影视片段,播放的却是《好汉歌》的歌曲音乐,观察学生的反应。

《银屏之歌》音乐教案一等奖

《银屏之歌》音乐教案一等奖

《银屏之歌》音乐教案一等奖1、《银屏之歌》音乐教案一等奖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年级:初一年级一(11)班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练习纸等。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银屏之歌》1、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音乐《我心依旧》。

2、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3、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4、欣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5、欣赏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

6、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断。

7、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音乐《送别》。

教材分析: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

它借助于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广为传播,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

《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曲,音乐昂扬向上,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

《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剧,音乐表达的是一种厚实凝重的风格。

再加上独唱演员浑厚的嗓音,给听众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

《好汉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音乐是创作的音调与民间曲调《锯大缸》动机的融会创造。

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同时运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地塑造了梁山108将好汉的形象。

此歌一经播出,立即风靡了全国。

本节课着重欣赏四首中国作品,采用听、看、议、创、唱等多种方式,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融入音乐里,在课堂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使其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地感受体验这些银屏之歌。

教学重、难点:对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的欣赏。

通过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学生能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我心依旧》,学生说出其出处及音乐的情绪。

《银屏之歌》音乐教案

《银屏之歌》音乐教案

《银屏之歌》音乐教案《银屏之歌》音乐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屏之歌》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银屏之歌》音乐教案1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中的内容限定在中外影视音乐上。

既有影视主题歌、插曲,也有器乐音乐。

从选材的角度看,有较大的难度。

这不仅是因为可供选择的材料比较丰富、多样,人们的喜好程度与掌握材料的范围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着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

我们力求从音乐与影视这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点出发,将音乐与影视不同的结合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力求突出音乐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比如,我们选取了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对电视音乐的价值体现有一个初步印象,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艺术享受。

《我心依旧》、《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等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音乐,其中的音乐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由于影视音乐的特殊性,它的画面被美术编辑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移植了进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

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第二课时为“欣赏”和一些参与性音乐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情景剧表演等。

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如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等),并能够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第六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送别》。

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教学目标: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

音乐教案-银屏之歌

音乐教案-银屏之歌

音乐教案-银屏之歌教案名称:银屏之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银屏之歌》的歌曲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能够合理运用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音量等,表达歌曲情感。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准备:1. 《银屏之歌》的音乐录音。

2.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1. 回顾《银屏之歌》的故事背景和情节,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

2. 听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

3.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基本音乐元素。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自己编排一段舞蹈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可以给予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5.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编排的舞蹈,其他小组进行欣赏和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6.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通过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进行表达。

7. 分享学生的表达作品,进行评价和评论。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写歌词,配合已有的音乐创作自己的版本。

2. 学生可以进行声乐练习,在指导下尝试演唱歌曲。

3. 学生可以尝试演奏乐器,配合歌曲演奏自己的伴奏。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讨论和分享作品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演唱或演奏的表现。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银屏之歌》为教学对象,通过分析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分组活动和讨论分享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可以通过相关的故事背景和情节进行引导和解释。

《银 屏 之 歌》教案设计

《银 屏 之 歌》教案设计

【吉安市“教学能手”竞赛教案设计】
银屏之歌
泰和四中戴利伍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
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欣赏《送别》《男儿当自强》等影视音乐
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能初步领略到影视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

2、让同学们能充分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

3、锻炼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进行德育、美育的有机渗透。

教学方法:通过对影视音乐的听一听、唱一唱、议一议、赏一赏、比一比、悟一悟、让同学们感受到影视音乐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送别》《男儿当自强》的对比赏析
教学难点:认识影视音乐的风格与塑造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及课件、CD及音响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欣赏体验;三、拓展探究;四、评价小结。

(详见教学流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文档
第六单元银屏之歌参赛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看、答、唱、创影视中的主题歌曲,让学生了解多彩的荧屏世界及影视音乐,了解影视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感受每首主题歌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影视中的作用,能有表情的演唱,理解音乐作品内涵。

2、能编排音乐情景剧,塑造出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影视音乐,增进对影视音乐文化热爱、尊重。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通过分析、问答、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并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演唱形式等,从而探究出影视音乐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活动,了解影视主题曲在影视中的作用,以及音乐与影视不可分割的关系,增进学生对影视音乐艺术的喜爱。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多媒体、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1
优质文档
一、师生问候发声练习导入音乐课堂。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你们看过不少电影、电视,能介绍影视音乐有哪几种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来自影片《城南旧事》插曲《送别》。

二、学唱歌曲《送别》
师:请同学们用假声轻声朗诵歌词。

师:请大家跟着伴奏学唱。

三、欣赏环节(使用多媒体图画、文字、影音结合)
师: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四大名著吗?能说出它们的主题歌,并演唱片段吗?
生:《西游记》——《敢问路在何方》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
《水浒传》——《好汉歌》
《红楼梦》——《枉凝眉》
1、欣赏四部音乐作品,观看多媒体画面。

分析音乐风格、人物形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西游记》————《敢问路在何方》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塑造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除妖魔,去西天取经英雄形象。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音乐风格雄浑、古朴、苍劲,2
优质文档
旋律宽广、抒情。

《水浒传》——《好汉歌》塑造梁山好汉形象。

《红楼梦》——《枉凝眉》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红楼人物”形象。

四、音乐活动,音乐情景剧创编。

师:请同学们用《敢问路在何方》为背景音乐创编音乐情景剧,分别塑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妖怪等形象。

学生分组编排
学生分组表演
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点评。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四大名著的主题歌,加深了对作品的印象,学会
了通过分析、对比,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更好地享受艺术的魅
力。

通过自编表演音乐情景剧,体会了音乐,塑造了人物形象,课后
希望大家更加喜爱影视音乐,并为我国影视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自
己的贡献,去关注更多的影视主题歌,去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下
节课互相学习。

师生再见语:
·· 1 2 3 4 5- | 1 5 ﹒
15 ﹒| 65 23 1-| -- -- - - -- --
同学们再见再见再见老师再见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