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设计共44页文档

合集下载

超薄LED背光模组设计

超薄LED背光模组设计

工 业 技 术122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1 传统背光模组设计分析电视从CR T时代走入液晶时代,也带来了背光模组技术。

因液晶玻璃无法自发光,背光模组便成为了液晶电视必不可少的零件之一。

背光模组大体结构是由前框、中框、光学膜片、导光板(扩散板)、光源、后框组成,根据光源的位置不同分为直下式(图1)和侧光式(图2)。

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源位于出光面的下方,线(点)光源通过反射片的反射和扩散板及光学膜片的扩散,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光源与扩散板间存在一定的混光距离。

与之不同,侧光式背光模的光源则位于发光面的侧边,线(点)光源通过导光板的网点和光学膜片的扩散,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侧光式背光模组在薄型化上比直下式更有优势。

随着液晶电视的发展,人们对液晶电视的外观追求越来越高,特别是OLED惊艳问世,给液晶行业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面对OLED的超薄挑战,液晶电视的超薄化设计是当务之急,而这也是背光模组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超薄LED背光模组结构设计液晶电视的超薄设计实际上是背光模组的超薄化设计,优化背其结构设计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鉴于直下式背光模组需要一定厚度的混光距离来解决视效问题,该研究者主要从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上来阐述超薄化背光模组的设计。

在传统侧光式背光模组中,液晶模组通常当作液晶电视的一个独立的零件,整机结构还需要面壳、后壳、主板支架等,即使是目前流行的一体化设计,多是将整机面壳和背光模组的前框合二为一,依旧存在着整机后壳和背光模组的背板。

目前主流液晶模组厚度都在1.4cm左右,加上后壳整机厚度最薄处也有1.7cm,那么如何设计将整厚度降到1.0cm以下呢?可否将整机后壳和背光模组的背板合二为一呢?背光的结构如何突破才使整机更薄,提升与OLED 电视的竞争力呢?为了解决整机后壳和背光模组背板合二为一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背光模组背板的作用。

中、大尺寸背光模组设计规范

中、大尺寸背光模组设计规范

中、大尺寸背光产品设计规范一.总则:本规范用于规范本公司新产品设计的一般原则。

如客户对产品结构和功能特性有特殊要求,或者产品本身结构比较特殊,则需经过综合分析,评估,审核。

二.图纸编码规则和制图标准:1.图纸编码规则:编码原则参照《产品物料编码原则》2.制图标准:2.1图面需使用公司之标准图框。

2.2图面之图层管理,尺寸标注,公差范围,文字标示,视图视角需按照公司之标准图框要求:a.图层管理:出图绘绘制时,部材各个原素都应严格标识相应的图层颜色,不能自行更改其他。

下表为各部材原素的规定颜色:b.打印图面线宽规定:结构线宽0.15-0.25mm可视情况定,尺寸标注线宽0.09-0.13mm。

c.公差范围:各部材的尺寸公差,都需按相应部材标准图框中的公差规定执行。

若有与标准图框公差不相符的,请另行标注。

如:端子线标准图框的公差为±0.3mm,但导线长度公差供应商批量不能做到此公差范围,一般可标±2mm。

d.视图摆放:依照成品放置规范摆放各视图。

可参照标准图框中的成品图摆放标准。

e.文字字体:幼圆RoHSf.各标准图框中需要有RoHS环保标识:2.3 图面需整洁,布局合理,打印效果清晰。

三.产品设计规范:1.成品图面设计准则1.1成品设计之初应对客户要求之结构,功能特性进行评估。

应尽量将客户要求以图面或者备注的形式表达在图面上。

1.2 成品图中所包含的信息:1.2.1产品的客户料号和版本,喷码方式,客户要求的其他标示内容。

(注:中尺寸产品客户若没有得别要求,不需喷喷码,但要贴标签纸,标签纸的贴符位置有必要时需与客户确认。

因为标签纸的贴符位置有可能影响到客户端的整机组装。

)1.2.2 备注栏中的信息要求:亮度/色度要求;测试条件(目前我司LED使用电压范围为:3.0V~~3.5V/LED;电流15mA~~30mA/LED。

若客户对电流没有特别要求,选用20 mA/LED;注:20 mA为LED点亮时性能发挥的最佳电流值。

背光模组及V-CUT结构设计

背光模组及V-CUT结构设计

篇名LED背光模組及V-Cut技術未來導向作者張先榮。

私立開南商工。

電機三年忠班張浩哲。

私立開南商工。

電機三年忠班楊凱閔。

私立開南商工。

電機三年忠班壹●前言:近年來,顯示器的技術研發,已成為眾所關注的市場主流,客戶對於LCD面板的要求愈來愈高,為了提供光源,背光模組的廠商不得不更積極地投入技術上的研發。

所謂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係提供LCD面板之光源。

因液晶本身不發光,為了讓使用者能清楚看到LCD上所顯示的內容,須在LCD背面加上一個可投射出光源的背光模組,使光線透過LCD後,將資訊傳遞到使用者的眼中,因此「背光模組」為LCD面板的關鍵零組件之一。

事實上,背光模組的應用至廣,舉凡行動電話、PDA、數位相機、視訊電話、工業或醫療乃至飛行儀表、掌上型電視、VCD Player、汽車導航、筆記型電腦、LCD Monitor、TFT-LCD TV,背光模組的技術都不可或缺,於生活科技至關重要。

因此,本文擬就V-Cut技術的發展概況略作考察,並進一步對LED背光模組目前在技術上的得失加以分析,藉此探索面板技術在未來發展的導向。

貳●正文背光模組主要由光源、導光板、光學用膜片、塑膠框等組成。

其中,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的主要功能在於使冷陰極燈管發出的光線,能均勻分佈於整體的背光模組,使用的材料為光學級的壓克力(PMMA)。

為了提升光學效率,微溝切削(V-Cut)的技術應運而生。

此種逆稜鏡式導光板的生產,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輝度,已成為高亮度低成本的代名詞,正是全球背光模組廠在現階段的研發重點。

目前V-Cut的技術已經成熟,在TFT-LCD面板及液晶產品降價壓力下,上游零組件廠的研發部門,也持續朝簡化結構及精省成本等方向在努力。

(註一)而LED 背光模組的開發,更是面板技術研發的長期目標,值得關注。

一、高亮度導光板技術的成熟在現階段筆記型電腦用面板背光模組上,V-Cut是相當熱門的技術。

背光设计规范

背光设计规范
4.4增光膜2 (THIN BEF-L)
4.5扩散膜 (DIFFUSERTAPE)
4.6反射膜 (REFLECTIVE TAPE)
4.7背光灯 (LED)
4.8铁框 (BEZEL)
4.9柔性线路板 (FPC)
5.内容
5.1背光整体设计规范:
5.1.1背光整体结构图(图一所示)
5.1.2目前背光的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带铁框和不带铁框结构,带铁框结构有胶铁分离和胶铁一体两种。
5.16背光其他注意事项:
5.16.1背光上离形纸需做易撕把手便于产线作业,且注意把手的位置,撕起时不能拉起黑白胶,造成发光不均或漏光现象;黑白胶下端要增贴单面带胶黑色PET。(图五所示)
图五
5.16.2后续对于共用背光的案子要注意客户要求的驱动电流和背光电流是否一致,避免造成共用的背光亮度达不到客户要求;
5.16.3为了保护面板组装后不受外力碰撞损坏,背光四角做避让处理;(图六所示)
图六
5.16.4对于台阶端的避让有特殊要求即:如图七所示,避让依照上玻璃边缘向上偏移至少0.5mm;
图七
5.16.5元器件槽处铁框做反扣结构,避免灯前显示不均问题,V.A至元器件槽距离推荐4.7mm MIN,如图八所示。如小于4.7mm,需与背光厂检讨,光学处理是否可满足。
对客户微跌和滚筒测试要求严的,优先常应该大于遮光膜内边缘上、左、右单边最小0.3mm(距离越大,侧边光学效果越好),与胶框内侧距离通常0.05-0.1mm,避免受热膨胀问题;下边缘与LED配合要求0 GAP,且下缘到遮光膜距离2.8-3.0mm为宜,保证发光区域内无暗区(图二所示)。
5.11.4 色区档的选用需符合设计数据和主观目测要求,并且色度档不超过一个色区和可大批量生产。

背光模组设计共44页

背光模组设计共44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背光模组设计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背光模组设计

背光模组设计

Light Simulation: 模拟测定BLU的光线,Uniformity,亮度

way:
1个BLU上使用1个LCD (main)
way:
1个BLU上使用2个LCD (Main & Sub)
◆ BLUDesign ◆ 1.GetPNL
drawing
BLU Outline
◆ BLUDesign ◆ 2.Hookdesign
Slim型时下述的General Tolerance Table, 给定普通尺寸的公差等级, Grade C应用

原则, 可根据顾客要求提高公差等级, 对主要的尺寸公差另行确定

计尺寸及标准公差超出标准时,先检查部品生产企业是否具有工程能力,一定通过DR
协商.
尺寸的公差标注方法按照图面制定标准.
双面Tape设计时
第一部: BLUDesign
Contents (Dimensions Decide/Design)
- BLU Structure - BLU Outline design - L/A Design - LED Chip Quantity Design - LED Position Design - LED and V/A Gap Calculate - L/G Size Design - L/G Thickness Design - L/G Serration Design - BLU Material – Resin kind and Character
< Tape Dimensions>
A
±0.05 ±0.15 ±0.2 ±0.3 ±0.5
B
±0.1 ±0.2 ±.3 ±0.4 ±0.6

背光模组文档

背光模组文档

背光模组1. 介绍背光模组是一种集成了背光光源的电子设备部件。

它通常被应用在各种显示设备中,如液晶显示屏、电子墨水屏以及键盘等。

通过在显示区域后方添加背光光源,背光模组可以提供足够的光亮度,使得显示内容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清晰可见。

2. 背光模组的构成一个典型的背光模组由以下几个主要组件构成:2.1 光源背光模组的核心组件是光源。

常用的光源有冷阴极灯(CCFL)和发光二极管(LED)两种。

由于LED具有更高的能效和寿命,目前LED背光模组已经成为主流。

LED光源可以分为白色LED和RGB LED两类,白色LED适用于单色显示,而RGB LED则可以实现多种颜色组合。

2.2 光导板光导板是背光模组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它负责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地传导到显示区域。

常见的光导板材料有聚碳酸酯(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

光导板通常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如微结构化的表面和侧边的反射镜,以提高光的传导效率。

2.3 压光板压光板位于光导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在光导板的底部产生均匀的压力,确保光线能够均匀地穿透显示面板。

压光板通常由亚克力材料制成,具有高透明度和良好的压光效果。

2.4 控制电路背光模组还需要一个控制电路来控制光源的亮暗程度。

控制电路通常由驱动芯片和电源组成,驱动芯片负责接收信号和控制LED的亮度,而电源则提供所需的电力。

3. 背光模组的应用背光模组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设备中,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液晶显示屏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控制背光的亮度,可以提高液晶显示屏的对比度、色彩鲜艳度和可视角度范围,从而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3.2 电子墨水屏电子墨水屏是一种利用电场改变颜色的显示技术,背光模组被用来提供显示内容所需的背光。

由于电子墨水屏本身没有自发光能力,背光模组在其上方提供适量的光线,使得显示内容能够清晰可见。

3.3 键盘背光模组还广泛应用于键盘上,通过在键盘背后设置背光模组,可以在暗光环境下提供足够的光线,使得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键盘上的按键。

背光模组光学设计

背光模组光学设计

背光模組光學設計摘要本文主要介紹邊光式背光模組之設計原理,其中包括所涉及之光學理論及常用於導光板之設計方法,最後並以軟體模擬來說明這些方法之優劣點。

這些方法包括狹窄化方法、微結構法及加入擴散點方法用於導光板中,其中在微結構方法中又分為上鋸齒微結構法及下鋸齒微結構。

這些方法之所應用之原理在於幾何光學中之全反射原理。

在狹窄化方法、上鋸齒微結構及擴散點方法中主要是希望破壞全反射條件而使光線導出,而在下鋸齒微結構中是利用全反射原理將光線由下而上導出。

在本文之軟體模擬實例中,我們發現狹窄化、上鋸齒微結構及擴散點三種方法之最大表面透出功率大約在相同之範圍中。

雖然,下鋸齒微結構之表面透出功率最高,然而,在均勻度方面之表現非常的差。

此外,由於光線之透出率對微結構之角度具有極敏感之特性,如欲以角度來控制透出功率之均勻性是一件不易達成之事,且加工不易。

相較於微結構法,擴散點方法在控制均勻度方面及製造加工上就較微結構法來的容易,是一簡單又亦達成均勻度控制之方法。

一、背光模組介紹無自發光性質的液晶材料已被廣泛應用在如電視、電腦螢幕、行動電話及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等不同尺寸的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上,而為了達到顯像之目的,必須搭配光源照射液晶。

由於光源一般置於液晶面板之後,乃稱為「背光」,而此面板之後包含光源的所有元件總成則稱為「背光模組」。

背光模組包括光源和其他職司反射及折射的光學裝置,其中光源主要分為兩種:一為適於較大尺寸LCD的冷陰極燈管,另一為適用於較小尺寸如行動電話螢幕的發光二極體。

雖然此兩種光源形式及其所使用之光學裝置有所不同,但整個背光模組的光學原理則相類似。

依據光源位置的不同,背光模組一般可分為邊光式(Edge Lighting)及直下式(Bottom Lighting)兩[1,2]。

邊光式背光模組一般常用於中小型顯示器,如筆記型電腦螢幕、PDA 及手機螢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