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教案湘教版)

合集下载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9.西安—杨凌高新区属于:
A.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B.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区
C.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D.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10.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干线是:
A.陇海线—兰新线B.京包—包兰线C.京哈—京广线D.浙赣—湘黔线
二、综合题
教学内容
(1)东西铁路干线:①②
③④
(2)南北铁路干线:⑤⑥
⑦⑧
(3)铁路枢纽⑨的名称是,写出在此交会的三条铁路干线的名称:
,,
铁路枢纽⑩的名称是,写出在此交会的二条铁路干线名称。
2.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分布图”,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1)图A代表的牧区是牧区,
其优良畜种是、
(2)图B代表的牧区是牧区,
其优良畜种是
这里的气候类型是,
(3)图C代表的牧区是牧区,
(4)图D代表的牧区是牧区,
5.与我国甜菜产区相应的主要温度带是: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中温带
6.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交通运输业C.工业D.商业
7.我国的第二大能源是:
A.煤B.石油C.水能D.天然气
8.目前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机械、造船、电力、化肥B.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
C.飞机、汽车、拖拉机、玩具D.电冰箱、水泥、玻璃、陶瓷
1.有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之称的铁路干线是
A.京沪线B.京广线C.焦柳线D.宝成—成昆线
2.可与陇海铁路联运的海港是:
A.连云港B.青岛C.南通D.宁波
3.我国资源调配建设中的”西气东输”工程使用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内河航运D.管道运输
4.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

XJ湘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全章 分课时)

XJ湘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全章 分课时)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难点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主要农作物的分布;2、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和主要的优良畜种。

新课教学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

)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节工业(二)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节工业(二)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节工业(二)教案俎店镇中心初级中学政史地组第十四周课时教案2015 年12月14 日第23 节总第23 课时课题第二节工业备课人安秀丽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工业在增长速度、部门结构、以及工业布局方面的巨大变化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课标要求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重点运用有关地图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难点能够通过阅读有关地图,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主要工业中心的变化,说明我国工业分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学具课件挂图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激情互动合作探究导入: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板)中国工业的分布自主学习:1、工业生产包括开采________(煤炭、石油、铁矿石等)以及对______(矿产品、农产品等)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2、四大工业基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________,其中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合作探究】1、读书本98页图4.26,观察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1)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思考发言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

2、读书本98页“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结合下列材料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特点。

材料一:中关村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68所高等院校,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00多家研究所及38万科技人员,有322名两院院士在这儿工作和生活……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知识与人才的密集区之一,这是中关村发展的资源基础。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 农业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 农业

农业第1课时农业的含义及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们以“自主学习+读图”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理解农业的广义定义,并能说出不同部门的主要产品;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农业的发展;通过读图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农业部门及其主要产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2.能够运用资料说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3.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4.能够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农业部门及其主要产品,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民以食为天”一句道出了粮食的重要性,粮食来源于哪个部门呢?学生:种地。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激发教师:我们平时说的种地,其实是种植业,是农业的狭义概念,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农业》。

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1.农业的定义教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读图4-1,说说什么是农业,有什么产品。

学生1:第一幅图是种庄稼,主要产品是粮食。

学生2:第二幅图是种果树,主要产品是水果。

学生3:第三幅图是放牧,主要产品是肉、奶。

学生4:第四幅图是捕鱼,主要产品是鱼。

教师总结:这四幅图解释了农业的广义定义。

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各种食物,如作为主食的小麦和水稻等,大家喜欢的各种水果、肉、蛋、奶及各种水产品和海产品。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三节交通运输业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三节交通运输业教案(新版)湘教版
(3)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影响:交通运输业发展可能导致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应对策略:推广绿色交通工具,优化交通运输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交通运输业分布图
-中国地图
-交通运输工具模型或图片
-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2.软件资源:
-地理教学软件
-交通运输业发展视频资料
(3)认识交通运输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资源开发与利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优化产业布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产业布局产生重要影响,提高地区经济效益。
-改善民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教学难点
(1)交通运输业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如分析学校周边交通状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交通运输业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情感升华:
结合交通运输业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交通运输业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便人们出行,促进就业,提高生活质量。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导学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导学案 湘教版

中国的主要产业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了解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以及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材料分析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等。

方法之一:细读“景观”和“柱状”图,巧破学习重难点《农业》一节的第1课时学习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即什么是农业?或农业的概念);二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如果注重“景观图”和“柱状图”的阅读,就会巧妙地突破学习重难点。

1.注重“景观图”的阅读。

第1课时教材一共安排了四组(7幅)景观图片。

其中图4-1是为突出教材第一框:“让‘土地奉献’的产业”的直观性,而呈现的一组四幅图片。

在课堂学习中,同学们不妨先仔细观察四幅图片中的各类信息,然后结合教材文字,我们就会轻松的理解“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就是种植农作物;“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渔等产业。

我们通过景观图的阅读,既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又对这些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关注“柱状图”的直观性。

第1课时教材安排了图4-2“中国稻谷、小麦产量”柱状图,其目的就是直观的表示我国不同时期(1978年、1990年、2000年和2011年),主要的两类粮食作物的产量,通过“柱子”和“数字”的比较,巧妙地实现了“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统一。

通过“柱状图”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较快”的结论。

方法之二:列表比较法学习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我国的农业分布地区差异很大,既有东西差异,也有东部地区南北差异,如何理解我国农业在区域上的差异,我们在学习《农业》一节时,可采用列表比较法来了解这一知识难点。

202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案(新版)湘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区域认知:使学生能够识别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理解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性。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发展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地理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调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状况,提出改进措施等。
(3)鼓励学生阅读与农业、地理相关的图书,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知识水平。
(4)开展农业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激发学生学习农业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5)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如农业科技的创新、农业政策的调整等,培养他们关注国家农业发展的责任感。
重点题型整理
七、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填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1)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学生对于如何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不清楚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方法,不理解农业政策的作用等。
(2)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学生可能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和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不清楚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应用、信息化等对农业产出的具体作用。
(5)图书:推荐阅读与农业、地理相关的图书,如《农业地理学》、《中国农业志》等。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实地考察,观察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和尊重。
1.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了解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区别。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整章教案(共9页)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整章教案(共9页)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第个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指导:农业是和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

既然如此,在“农业”一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农业,了解农业。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

)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节工业教学目标: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指导:在“工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要贯穿始终。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

如在讲述工业“较高的增长速度”时,既要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又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来印证。

要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

但大家试想: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的答案会有多样,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工业”。

方案②: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

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提问: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学生回答:工——用;(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设问:由于工业生产如此重要,所以各个地区都想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业。

那么,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启发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简单分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解释。

)1.学生活动:简述你所了解的一种工业生产的流程过程(可安排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一工厂后进行)。

结合实际,谈一谈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讲述“我国工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下述方法: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1“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

提问:(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

)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2.让学生阅读教材P.11的正文。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找到答案:(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

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承转: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

机械。

纺织等。

)讲述“能源工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提问:(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2)在我们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需不需要能源呢?请举实例说明。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如何?将来趋势怎样?为此应怎么办?(开发与节约并举。

)(4)你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2.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煤矿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煤矿和煤炭工业基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煤炭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开发则煤窑”的看法?4.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油田、天然气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油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大陆上的油气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提问: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吗?(不丰富。

)那么,南方的能源开发应以什么能源为主呢?(水能。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河流?为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水能?(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讲述“钢铁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要点:为机械工业。

建筑业等提供原材料。

)2.让学生读教材P.14“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逐一了解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名称及位置。

分析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布较为广泛,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3.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14活动题。

引发思考: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和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相同吗?如若不同,它们的有利条件各是什么?(不同。

鞍山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资源;而上海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讲述“机械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阅读教材P.15~P.16的正文。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机械工业吗?你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机械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如何?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学生读图:“中国机械工业分布”图。

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的机械工业中心,然后在填充图上填图巩固。

3.学生活动:教师展示一些著名机械产品的图案标志(如汽车),让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及产地。

讲述“纺织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设问:(1)大家知道自己所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原料通过再加工制成的吗?(棉、毛、麻、丝、化纤等。

)据此,你能将纺织工业进行简单的分类吗?(2)人们在商场选购衣物时,总是对棉织产品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穿着舒适、物美价廉。

)棉纺工业在整个纺织工业中的地位如何?(最重要。

)2.读“中国纺织工业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或纺织工业中心,熟悉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对照“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思考:(1)我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与棉花产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接近棉花产地。

)(2)这种关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棉花体积膨胀,不便运输。

)第三节交通运输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和地图,了解交通运输的作用。

2.运用资料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3.了解公路铁路建设的成就,了解四条进藏公路。

4.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差异,归纳其特点。

2.通过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表,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得出正确结论。

3.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一个重、难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的培养;并且利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板书设计:第四节交通运输业一、什么叫交通运输业?二、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四、公路运输教学程序设计:交通运输业(二)【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1.知道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长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珠江航道2.知道长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在内河航运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3.知道近海及南、北航区的划分及中心港口城市。

4.知道远洋航运的主要航线以及航线的划分和所到达的大洲及地区。

5.知道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

6.记住主要港口: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

7.记住主要的海港: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湛江8.记住主要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

9.理解中国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读我国内河航线和主要港口分布图,比较得出我国主要河流的通航里程长度,找出沿河主要港口城市,达到对主要港口记忆的目的。

2.通过读“我国主要海港分布图”达到对主要海港及所在省区和南方沿海航区、北方沿海航区的划分及中心港口城市记忆的目的。

3.通过读“我国主要港口的航线略图”得出我国四个方位的航线划分及其可到达的大洲与地区。

4.通过读“我国民用航空线分布图”得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速度、国际航空港及主要国际航线,达到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目的。

三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内河和远洋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认识到交通运输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了解我国邮电业的发展状况,认识邮电通信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树立起科技兴国的信心与远大的目标。

【重点难点】1.长江航道和京杭运河航道。

2.沿海航线与远洋航线。

3.重要的河港和主要海港。

【教学方法】图像直观教学法、讲授法【教学手段】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忆提问:1.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运的特点:2.我国发展水运的有利条件:引出课题:中国的水运、航空一水路运输1.特点:运输量大,运费低廉,适合长距离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

2.有利条件:外流域广,河湖众多,大河自西向东源源流长,通航里程长,沟通内地与沿海。

海岸线长而曲折,多优良港湾。

二内河航运:读教材P33图9.14,读图后回答:我国能通航1000吨以上的轮船的航道是哪些河段?指导读图:通过看图例得出:长江航道和重庆的以下的河段及黑龙江的下游河段。

1.长江航道:长江航道干流横贯东西,众多支流南北分布,深入内地,它通航里程长,年货运量大,运输价值高,通透面广,并可江海联运,是我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

长江航道每年的客货运输量占全国内河运输量的70%以上。

沿岸主要港口有:重庆、宜昌、武汉、南京、镇江、上海。

读教材P33图9.14:读图后回答:京杭运河自北向南分别沟通了哪些水系?在历史上和现在发挥了什么作用?2.京杭运河航道:全长1800公里,自北向南分别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