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与绿色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
绿色建筑教学大纲

绿色建筑教学大纲绿色建筑教学大纲绿色建筑是当今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它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建筑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完善的绿色建筑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设计。
一、绿色建筑概述绿色建筑概述部分应包括绿色建筑的定义、发展背景、意义和目标。
学生需要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明确其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和优势。
通过介绍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和意义,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建筑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绿色建筑原则和标准在绿色建筑原则和标准部分,应介绍绿色建筑的核心原则和常用标准,如节能、节水、材料循环利用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项原则和标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它们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通过深入探讨绿色建筑原则和标准,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是绿色建筑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被动式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同时,还应涵盖绿色建筑技术的最新进展,如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利用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掌握绿色建筑设计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四、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部分,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绿色建筑的实际应用和效果,并从中汲取设计和技术的灵感。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绿色建筑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实践中。
五、绿色建筑评估与认证绿色建筑评估与认证是绿色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部分,应介绍绿色建筑评估与认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LEED认证、BREEAM认证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项评估与认证的标准和程序,以及其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通过绿色建筑评估与认证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绿色建筑评价

绿色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资源高效利用、健 康舒适等方面,它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提 高建筑物的能效;同时,它也强调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 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节能减排
资源高效利用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设计和可再生能源 ,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缓解全 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三:某历史建筑的绿色改造
改造目标
在保留历史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绿色改造手段,提高建 筑的能效和环境质量,实现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节能改造
对建筑外墙、屋顶等进行保温隔热处理,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更 换节能门窗、照明设备等,降低建筑能耗。
环保改造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冲厕等;采用无污染的 建筑材料和空气净化技术,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05 绿色建筑的效益与挑战
环境效益
节能
绿色建筑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 材料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降
低碳排放。
节水
通过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 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减排
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排放技术, 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 放。
社会效益
健康舒适
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空气质 量、采光和通风,提供舒 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环保材料的使用
01
绿色建筑应优先选用可再生 、可回收的环保材料,减少 对有限木材和石材的依赖。
02
03
04
建筑材料应无毒无害, 不散发有害气体,保证 室内空气质量。
建筑装修材料应符合国 家和地方相关环保标准, 不含有害物质。
建筑废弃物应分类处理, 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应回 收利用。
建筑可持续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价要求

建筑可持续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价要求建筑可持续设计是当前建筑行业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追求建筑环境友好和能源节约的同时,绿色建筑设计也是对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建筑可持续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价要求。
一、绿色建筑标准为了确保建筑可持续设计的实施,绿色建筑标准被制定,并成为了建筑项目的基本要求。
以下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绿色建筑标准:1.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是一个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它对建筑的能源效率、环境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积分制度对建筑进行评级,从而鼓励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
2.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英国最早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
它评估建筑的可持续性,包括能源、用水、管理、健康与舒适度等方面,并根据评分体系给予建筑不同级别的认证。
3. Green StarGreen Star是澳大利亚国家设计委员会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估工具,它评价建筑的环境管理、能源与排放、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并以星级认证的形式表示建筑的绿色程度。
二、绿色建筑评价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是为了检验建筑设计方案的可持续性与绿色标准是否达到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绿色建筑评价要求: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设计师需要使用高效能源设备、选择低碳建筑材料,并通过采用节能措施(如隔热、朝阳等)来减少能源消耗。
评价要求中通常会对建筑的能耗进行限制,并要求使用可再生能源。
2. 水资源利用绿色建筑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评价要求中通常会对建筑的水消耗量、雨水收集与利用、废水处理等进行评估。
通过采用节水设备、雨水收集系统以及合理的废水处理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4eda32c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6.png)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随着现在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以及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紧迫,使得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在现在的建筑工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
1、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间的关系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关系。
就实践来看,绿色建筑设计的推进有利于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因为有了绿色设计做规划和控制,所以节能建筑的实现可能性变得更大。
换言之,正是因为有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基础和方向,绿色节能建筑才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反观绿色节能建筑,由于此类型建筑具有新颖性,理念运用及方法利用的时间都较短,所以根据现下绿色节能建筑的现状,可以更好的综合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理念,这样,便可以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化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在实践中相互影响,互相补充,通过问题的显现来达到推动彼此进步的目的,最终实现了二者的联动发展。
2、建筑绿色节能设计要点2.1对建筑工程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建设用地做好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合理的总平面设计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提高建筑物的土地利用率。
建筑物合理的朝向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自然采光和日照,节省冬日采暖和夏日室内制冷的能耗,有效改善居室环境。
建筑平面设计尽量采用规则平面造型,减少平面变化,减少外墙面积,合理控制层高,考虑一定建筑面积的最佳节能层数与层高,这些设计手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2.2加强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设计新型的绿色建筑必须能充分利用舒适、健康、环保、节能的自然光源。
自然光源对人体视觉器官最为适宜,是最优良的光源。
照明的耗能占住宅耗能的40%以上,如果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又能节省大量照明的电能消耗。
建筑师必须树立绿色光环境设计理念,更多地采用自然光源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如镜面反光玻璃板和金属反光板等自然采光新技术对建筑的自然采光提供更为方便的途径。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阶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环境的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对人体健康的有利影响为目标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是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进行评估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一、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评价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设计应采用有效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隔热材料、节能灯具、太阳能电池板等,以最大程度减少建筑物对能源的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另一个关键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建筑设计应考虑雨水收集、节水设备、废水处理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循环利用。
三、环境材料选择环境材料选择是评价绿色建筑的重要标准之一。
建筑物应选择可再生材料、环保材料和经过认证的材料,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四、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价是对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之一。
建筑物应考虑采光、通风、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等因素,以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五、可持续运营与管理可持续运营与管理是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应考虑定期维护、节能管理、废物处理等问题,以确保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六、社区与环境意识社区与环境意识是评价绿色建筑的一个新兴指标。
建筑物应与社区相结合,鼓励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并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结: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是指对建筑设计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通过节能与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环境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可持续运营与管理以及社区与环境意识等方面的考量,绿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评价指标,以建造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与LEED认证体系

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中心LEED认证体系简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分院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简介一、什么是绿色建筑及LEED与绿色建筑的关系二、目前各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标准四、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LEED认证体系的区别五、LEED认证体系介绍六、LEED认证体系的意义与影响一、什么是绿色建筑及LEED与绿色建筑的关系§“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及“生态住区”的定义和内容,国内外尚无一致的意见,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能源资源条件不同,对绿色、生态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较大差异§绿色建筑的建筑:为居住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
同时,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能源,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消耗,而又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所带来和产生的污染影响最小。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破坏环境的代价获得舒适性的“豪华建筑”不符合绿色建筑要求。
但是,放弃舒适性,回到原始的茅草屋中,虽然不消耗能源和资源,却也不是绿色建筑所提倡的。
LEED与绿色建筑的关系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由USGBC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制定并推出的能源与环境建筑认证系统。
该认证体系从1995年制定到现在经过13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评价系统。
★LEED认证建筑=绿色建筑二、目前各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节能 低碳 绿色 生态 可持续建筑区别与联系

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是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低碳建筑: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供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不仅能提供舒适、健康而安全的内部环境,同时具有与自然相和谐的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
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性的建筑。
绿色建筑不但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概念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合理地设计和建造居住、办公、商贸、生产等用房,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国际上,通常认为“生态建筑”体现三大主题:一是以人为本,健康舒适;二是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三是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生态建筑是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建筑。
可持续建筑:指以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建筑,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到这些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
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
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益于子孙后代,关系:生态建筑归纳起来称为“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Resource Effieient Buildings),又称之为“4R”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与评估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与评估方案第1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4)1.1.1 绿色建筑的核心要素 (4)1.1.2 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4)1.2 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 (4)1.2.1 降低环境负荷 (4)1.2.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1.2.3 保障建筑质量与安全 (4)1.2.4 实现可持续发展 (4)1.3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4)1.3.1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5)1.3.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5)第2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基础 (5)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5)2.1.1 概述 (5)2.1.2 生命周期评价框架 (5)2.1.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5)2.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6)2.2.1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 (6)2.2.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 (6)2.2.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6)2.3 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 (6)2.3.1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 (6)2.3.2 ISO 14000系列标准 (6)2.3.3 我国绿色建筑相关标准与政策 (6)2.3.4 环境管理体系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融合 (6)第3章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生命周期管理 (6)3.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6)3.1.1 设计原则 (6)3.1.2 设计方法 (7)3.2 建筑材料选择与评估 (7)3.2.1 材料选择原则 (7)3.2.2 材料评估方法 (7)3.3 建筑结构优化与能效分析 (7)3.3.1 结构优化原则 (7)3.3.2 能效分析方法 (7)第4章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生命周期管理 (8)4.1 绿色施工技术与工艺 (8)4.1.1 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8)4.1.2 绿色施工工艺 (8)4.1.3 施工技术创新 (8)4.2 施工过程环境监测与控制 (8)4.2.1 环境监测技术 (8)4.2.2 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8)4.2.3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8)4.3 建筑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 (8)4.3.1 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8)4.3.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9)4.3.3 建筑废弃物管理措施 (9)4.3.4 建筑废弃物监管制度 (9)第5章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生命周期管理 (9)5.1 建筑能效管理与优化 (9)5.1.1 能效监测系统 (9)5.1.2 能源优化策略 (9)5.1.3 能效评估与认证 (9)5.2 绿色建筑水资源管理 (9)5.2.1 水资源监测与控制 (9)5.2.2 雨水收集与利用 (9)5.2.3 中水回用 (10)5.3 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监控 (10)5.3.1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10)5.3.2 温湿度调控 (10)5.3.3 声环境与光环境优化 (10)5.3.4 室内绿化 (10)第6章绿色建筑拆除与回收阶段生命周期管理 (10)6.1 建筑拆除策略与工艺 (10)6.1.1 拆除前期策划 (10)6.1.2 拆除工艺选择 (10)6.1.3 拆除设备与工具 (11)6.2 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回收利用 (11)6.2.1 废弃物分类 (11)6.2.2 废弃物回收利用 (11)6.2.3 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11)6.3 拆除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1)6.3.1 防尘与降噪 (11)6.3.2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 (11)6.3.3 废水处理 (11)6.3.4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11)第7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评估 (11)7.1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12)7.1.1 生命周期成本概念 (12)7.1.2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12)7.1.3 生命周期成本案例分析 (12)7.2 绿色建筑投资与经济效益分析 (12)7.2.1 投资分析 (12)7.2.2 经济效益分析 (12)7.3 生命周期成本优化策略 (12)7.3.1 设计阶段优化 (12)7.3.2 建造阶段优化 (13)7.3.3 运营与维护阶段优化 (13)7.3.4 拆除阶段优化 (13)第8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环境评估 (13)8.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3)8.1.1 生命周期评估(LCA)概述 (13)8.1.2 环境影响指标体系 (13)8.1.3 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13)8.2 建筑碳排放评估与减排 (13)8.2.1 碳排放源识别 (13)8.2.2 碳排放评估方法 (14)8.2.3 碳排放减排策略 (14)8.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14)8.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述 (14)8.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 (14)8.3.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策略 (14)第9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社会影响评估 (14)9.1 社会影响评价方法 (14)9.1.1 定量评价方法 (14)9.1.2 定性评价方法 (14)9.2 绿色建筑对周边社区的影响 (15)9.2.1 经济发展 (15)9.2.2 社区环境 (15)9.2.3 社区交通 (15)9.3 绿色建筑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15)9.3.1 健康舒适 (15)9.3.2 节能减排 (15)9.3.3 社区凝聚力 (15)9.3.4 增值效应 (15)第10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与评估案例研究 (15)10.1 案例选取与背景分析 (15)10.2 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与评估方法应用 (16)10.2.1 生命周期管理 (16)10.2.2 生命周期评估 (16)10.3 案例启示与推广建议 (16)第1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降耗、低碳减排、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以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评价与绿色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
作者:洪溪淼
来源:《名城绘》2017年第06期
摘要:随着各国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对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世界各方面的繁荣发展,但是由这些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也越发严峻,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建筑界的关注。
由于人们对绿色建筑认识不断转变,同时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也出现了不少不甚合理之处,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体系,来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本文就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及它在绿色设计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房屋建造上资源消耗量和对环境产生的效应是惊人的,也使建筑周边的小气候发生微妙变化。
所以,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背景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形容建筑就像绿色植物一样,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它应该具有一种自然精神。
所以我们将绿色建筑定义为:以保证建筑使用的舒适方便性以及不加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前提,站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尽量最大化的节约自然资源,与大自然紧密结合的建筑[1]。
(二)国内的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有效的将生态理念应用到设计当中。
在房地产业中,为了加大樓盘之间的竞争力,将楼盘贴上了“绿色”、“低碳”等标签,其实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准则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也没有真正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二、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体系的涵义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涵义和设计指导原则
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设计,是指在实际工程的方案设计阶段,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思想作为核心理念引入设计中,在建设的全寿命周期中,采取一系列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实现节约资料较低能耗的目标,最终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2、绿色建筑的设计指导原则
1)设计注重整体规划
设计过程要结合人、气候、文化以及文化和经济等等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建筑与周边环境组成一个系统。
根据具体的自然条件,比如温度、光照、风速等等控制因素,对建筑的朝向、间距、体量高度以及绿化等进行调整,来使建筑的热工性能达到最优。
同时还要尽量降低资源消耗量以及对环境产生的效应。
2)建筑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无论是设计的初步选址还是设计过程中对相关技术的应用等都要与生态环境密切联系,在设计过程中结合自然环境进行一体化设计。
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从整体到局部设计都要引入生态理念。
3)设计要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不同,建筑最终的形式以及所采用的相关技术也会大不相同。
例如,北方地处寒冷地区的建筑就多会考虑保温性能,南方的建筑则大多要考虑对于日照遮挡。
4)建筑要考虑与人文环境相和谐
选址位于传统街区的,要延续该街区的景观特色;传承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建造技术并且与新的技术相结合;公众参与建筑设计等等。
(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概念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应用到绿色建筑中的一套给定的评价及认证系统,它用来衡量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达到的“绿色”程度,通过这样一套体系,为各方面提供具体清晰的调理来指导实践[3]。
三、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设计
(一)评价体系为绿色设计提供完善的指标内容
它为整个设计过程从工程选址、设计到运营维护建立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使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以它作为指导。
(二)评价体系最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指导原则
绿色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建筑设计,它要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进行决策。
设计中根据这套评价体系给出相应的措施。
(三)绿色建筑设计完善评价体系
随着绿色设计的发展,评价体系也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项目来不断检验完善自身。
实践提供的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和资料,也促进评价体系不断更新。
四、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应用于设计的指导原则——以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科技档案楼为例
科技档案馆位于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东南角,项目分别获得了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等奖项。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263 m2,建筑面积4585 m2,地上六层[4]。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基地属于科研设计用地,位于天津市区内,规划用地面积只有1263m2,利用新建筑与旧有建筑贴建,将新老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考虑,避免了相互影响。
由于建筑的紧凑布局,有更多的室外场地用于绿化等其他功能,有利用建筑采光。
屋顶大面积采用易成活的佛甲草,在旱季利用屋顶水箱引出中水管作为水源。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围护结构墙体砂加气砌块保温墙,局部用外墙外保温。
新型材料还具备如,质轻,减噪,方便施工,绿色环保等特点。
外窗尺寸较小,又根据不同朝向设置窗地比,同时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外遮阳,建筑东立面采用固定百叶,西面采用电动智能外遮阳百叶。
屋顶设置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室外停车位种植地面采用了高聚合物植草格,室外硬质铺装采用透水砖(图6)。
屋顶的设计有组织雨水收集系统。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围护结构墙体采用砂加气砌块,其中含有提取原料时产生的废弃物,使其再利用,强度提高。
(五)室内环境质量
功能布局采用动静分区,还安装了室内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办公空间开敞式布局,空间分隔灵活,营造了一个开放交流的空间。
五、结论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形成较晚,很多标准尚不完善,因此,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绿色建筑设计之间必须形成一种互动模式,在不断的工程实践中,更新评估体系,使其趋于完善,再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实现两者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靓.绿色建筑学研究(1)——绿色建筑学的涵义及其知识体系初探[J].建筑科学,2007,23(4):1-4.
[2] 夏敏,肖庆,江娇.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3(14):32.
[3] 赵红.绿色建筑评价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2:17.
[4] 李涛.机遇性能表现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38.
(作者单位:天津方标世纪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