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监测心电图在..
2023远程心电图危险分级诊断的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远程心电圄危险贷银诊断的申国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真是近年来可穿戴设备蓬勃发展,远程心电居家监测走进了干家万户。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是在传统心电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项新兴检测手段,是f旨在心电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E联网技术如计算机或手机,远距离采集心电数据并传输至心电诊断中心,人工分析诊断后,报告回传至基层医疗单位或居家监测者,真奇及时、有效、便捷的优势,可用于心律失常筛查、一过性症状相关事件的捕捉及心肌缺血检测,实现了实时监测、危急预警、个体化健康管理等功能。
心电图是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在某一导联上的记录,可受到神经体液调节、自主神经的洁性、张力等各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心电圄波形可随机、瞬时发生改变。
院内心电图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真官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而远程心电图诊断往往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患者||伍床相关信息并给予客观评估,心电图诊断存在误差及风险。
如何更好地应用远程心电图诊断,为患者提供临床就医指导,平衡医疗获益和风险,亟需对远程心电图诊断进行危险分级。
士t、口埠b§亘,、衫、自R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发布和制定了心电图的危急值及报告湖里,国内发布的《心电图危急值2017中国专家共识》已被||伍床广泛应用,尤真是在远程心电监测技术领域,使许多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然而,由于基层医生对于异常心电图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往往不制良据心电图波形异常,提供合理诊疗擂施,窑易造成过度医疗或病情延误。
因此,多位||伍床和心电学专家就远程心电图诊断危险分级的制定、应用和筐酣是出了建议,倡导形成完善的国内远程心电图诊断危险分级评估标准,以期更好服务||伍床。
危险分级参考《心电图危急值2017中国专家共识》、《2017I S HNE/HRS动态心电图和体外心电监测/远程监测专家共识》远程心电图诊断医生告知标准和危急值报告要求,特邀请国内心血管病与心电学领域64名知名专家与教授,秉承急慢分诊的原则,共同起草了远程心电图诊断危险分级专家共识。
医用耗材说明书:心电导联线

【导读】心电图机导联线是连接监护仪、心电图机、动态HOLTER记录盒及脑电图等医疗设备的**配件。
该产品通过心电电极对人体生理信号进行采集传输,广泛用于各种医疗领域。
心电导联线分类根据不同的使用方式和设计结构,心电导联线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标准导联线:这种类型的心电导联线通常采用十二导联设计,能够捕获心脏不同方向和位置的电信号,并提供较完整的心电信息。
2.特殊应用的导联线:这种类型的心电导联线使用不同的设计和材料,以满足特殊需求。
例如,在运动测试、长时间监护等方面,需要使用特殊性能的心电导联线。
3.可穿戴式导联线:这种类型的心电导联线集成在可穿戴设备中,例如手表、健康手环、智能衣服等。
它们通常采用干式电极,能够提供便携性和连续监测的功能。
心电导联线简介心电导联线是心电图检查和监测中不可或缺的仪器配件,该产品由导电线、插头、夹子等部件组成。
主要功能是将心脏的电信号传输到心电机中,以便生成心电图波形。
此外,心电导联线还需要考虑导电性能、安全防护、易用性、方便性等因素的设计要求。
心电导联线用途心电导联线广泛应用于如下领域:1.心电图检查:心电导联线是心电图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常与心电机组合使用。
通过心电导联线捕获心脏的电信号并传输到心电机中,生成一系列的心电图波形,以评估和诊断心脏病症等。
2.心电监护:在手术、急救等情况下,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心电监护,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脏异常。
心电导联线可以提供较为稳定和可靠的信号,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3.远程监测:随着可穿戴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导联线也可以集成在可穿戴设备上,实现远程心电监测的功能。
用户只需佩戴可穿戴设备,即可持续监测自己的心电信号,便于管理和预防心脏健康问题。
心电导联线原理心电导联线的原理基于心脏的电活动特征,当心脏收缩和放松时,会产生电信号。
心电导联线通过将导电线贴附在皮肤表面,并连接到心电图仪器上,可以捕获这些电信号,并转换为波形图显示。
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

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穿戴设备正在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同时,智能穿戴设备也在医疗健康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包括远程监控、健康管理、医疗诊断等。
一、远程监控在传统医疗服务中,医生需要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诊断和监护。
而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远程监控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
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在不需要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及时传递患者数据给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心脏疾病患者管理中,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心率、心电图、血压、呼吸等多种指标,自动记录和传输数据给医护人员。
因此,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云端数据分析和诊断,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智能穿戴设备还可以监测睡眠质量、运动量等健康相关指标,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二、健康管理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通过监测身体健康数据并分析,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提醒用户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健康建议,帮助用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智能健身领域中,智能穿戴设备可以监测运动状态、运动量、卡路里消耗等数据,并根据用户个性化特征提供健身建议。
同时,智能穿戴设备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测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医疗诊断智能穿戴设备也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精度,并支持临床决策。
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的监测,医生可以及时获得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而进行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在癌症治疗中,智能穿戴设备可以监测化疗引起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化疗疗效。
在眼科诊断中,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眼压,并自动分析眼底图像,准确诊断眼部疾病。
结论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将对未来医疗服务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远程监护、健康管理、医疗诊断等功能,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和预防慢性疾病,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远程医疗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案例分析

远程医疗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案例分析远程医疗技术(Telemedicine)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医疗服务互联互通的方式。
它透过传输音视频、图像和数据的方式,使医生与患者可以在分离的地理位置进行远程诊断、治疗和监测。
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改善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了患者的便利性和医生的工作效率。
远程医疗技术的使用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医生和患者需要具备一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这些设备可以用来进行视频通话、传输影像和数据。
第二步是选择合适的远程医疗平台或应用程序。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远程医疗平台和应用,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平台。
一些平台需要注册账户,有些可能需要付费。
接下来,患者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进行预约和咨询。
在一些平台上,患者可以选择具体的医生和时间进行预约。
医生会根据预约时间联系患者,并通过平台进行远程诊断。
在远程诊断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聊天和传输病历、检查结果和影像等资料,了解患者的症状和健康状况。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初步诊断和建议。
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特定的检查,例如血液检验、X光或超声波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传输给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远程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初步诊断给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或建议其他治疗方式。
医生还可以监测患者的治疗进展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除了患者和医生之间的远程诊疗,远程医疗技术还可以用于医生之间的远程会诊和培训。
医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共享知识和经验,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以下是一些远程医疗技术的案例分析。
首先是远程心电图(ECG)监测。
远程心电图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监测和诊断患者的心脏状况,特别是对那些有心脏病史或需要长期监测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在家使用便携式心电图设备,然后将数据上传到远程医疗平台,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访问获得数据并进行分析。
基于远程检测的自动心电图机检定仪的研发与应用评估

学术论著中国医学装备2023年8月第20卷第8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23 August V ol.20 No.8*基金项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项目(FJMS2020019)“心电图机远程检测系统的研究”①解放军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医学工程科 福建 福州 350001②解放军第九〇〇医院采购管理科 福建 福州 350001③解放军第九〇〇医院医学工程科 福建 福州 350001*通信作者:**************作者简介:林城,男,(1990- ),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医院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管理工作。
[文章编号] 1672-8270(2023)08-0001-06 [中图分类号] R197.39 [文献标识码] A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electrocardiograph calibrator based on remote detection/LIN Cheng, LI Wei, SHUAI Hai-tao, et al//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23,20(8):1-6.[Abstract] Objective: T o design an automatic electrocardiograph calibrator bases on remote dete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the digital electrocardiograph calibrator.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calibration procedures of digital electrocardiograph, the standard signal generator, signal testing switching circuit and multi-channel switching circuit were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STM32F103 chip.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program was programmed to evaluate the indicators of performance testing.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digital electrocardiographs was realized, and they could be connected to th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of electrocardiograph so as to realize the remote detection and data analysis of digital electrocardiograph. Results: The automatic electrocardiograph calibrator could realize the output of various kinds of standard waveform, which could be connected with the remote detection system of cardiograph, and realize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digital electrocardiograph. It had improved the work efficiency of whole detection to 67.2%. Conclusion: The designed automatic electrocardiograph calibrator based on the remote detection can improve the levels of informatization and automation of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digital electrocardiograph, and increas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verification, which can better provide high quality servi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ospital.[Key words] Electrocardiograph; Calibrator; Remote detection system; STM32F103 chip[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Cangshan Branch of the 900th Hospital of PLA, Fuzhou 350001, China.[摘要] 目的:设计基于远程检测的自动心电图机检定仪,以提高数字心电图机检定的工作效率。
远程医疗监护的现状与发展

远程医疗监护的现状与发展作者:张利江郭进利宋亚娟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2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观念也越来越强。
本文通过对远程医疗监护在国内外的发展对比,了解国外远程医疗监护的发展进程,及我国远程医疗监护所走的方向。
关键词:远程医疗监护 CDMA 蓝牙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观念也越来越强。
远程监护是通过通信网络将远端的生理和医学信号传送到监护中心进行分析,并给出诊断意见的一种技术手段。
21世纪,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日趋成熟,又为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开始关注以这些技术为基础的各种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研究。
一、国内外远程医疗监护的发展及对比1.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在国外的发展状况50年代末,美国首先将双向电视系统用于医疗。
此后,通讯和电子技术不断被工作者利用到医学活动中。
60年代初期,远程医学试验台在美国建立,为太空中的宇航员提供远程医疗监护服务,采用的通讯手段是微波技术和卫星。
80年代中期,通信科技发展迅猛,由于编码和信息压缩技术的发展,视频、语音、数据的传输性能大为提高。
美国、欧洲各国相继启动了一批有较高价值的项目,推动了远程医疗监护的发展。
1988年美国提出远程医学系统应作为一个开放的分布系统的概念。
1994年3月,国际远程通讯联盟远程通讯发展局在BuenosAirds举行的世界远程通讯发展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远程医疗的问题。
2006年,university of aarhus 开放研制了A2ware 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为医生共同对一个病人实施会诊提高了便捷,从而把医生从办公室里解放出来,使得病人的生理信息可以迅速有效地传输到医院任何角落的医生那里。
其后,瑞士、韩国、墨西哥等国家也都先后开展了远程医疗监护的研究与应用。
远程心电客户端上传病例操作手册

远程医疗客户端上传病例操作手册
1、首先打开远程医疗客户端软件,;然后把用户名和
密码输入上去,点击登录。
软件登录成功
2、上传病例:首先打开动态心电
(1)、动态心电上传方法:(必须把仪器关机,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
打开动态心电-新病例
然后把病人的基本信息录入完整,点击读取记录盒数据,读取完
毕后这里您可以进行波形回顾,如果波形没问题的话,就可以点
击按钮,进行数据的上传,上传成功后,关闭
对话框。
,只要看到这个界面,说明数据上传成功。
(2)片段(普通)心电图上传方法:
首先打开动态心电,然后弹出如图所示界面
,您点击心电图片段,弹出如下界面
这时候您可以选中你要上传的病例进行波形回顾,看下该病人的心电图是否干扰过大,如果没问题的话您就把该病人的基本信息修改下。
方法是:选中该病人然后点击修改片段信息、弹出如
下界面
这时候你把该病人的信息填写完整后点击保存按钮。
完成后,就可以点击按钮,进行病例上传。
只要看到这个界面,说明病例已上传成功
3、如何查看心电图报告:
点击动态心电,弹出
这时候您点击历史病例按钮,就可以看到你需要查看打印的报告
当报告份数为“0”说明该病人没有可查看的报告,医生还没有把报告发过来。
当报告份数数为“1”说明该病人有可查看的报告,这时候你就可以选中该病人,进行报告的查看打印。
打印报告方法如下:
选中要查看病人信息的同时,也需要选中下面
,然后双击打开
打印的时候你点击打印机图标
进行打印即可。
最新:AI-ECG诊断进展(全文)

最新:AI-ECG诊断避展(全文)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 ECG );是临床上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已基本成为就诊患者常规检查项目。
宫里再无创、快速、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辅助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I )技术,已经被各个领域所应用,心电图的AI技术这两年也得到了长足、深入的发展。
神经网络是模仿人脑的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结构的机器学习方法。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 CNN )是从大量历史数据中挖掘出冥中隐含的规律,并用于预测或者分类的代表算法,已经应用到心电图的AI诊断技术中。
作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AI-ECG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汇总,总结了AI-ECG诊断10大方面的作用。
1. AI-ECG筛童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2020年,Kagiyama等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模型使用临床变量和心电图变量,定量评估心肌舒张功能来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研究团队在北美的4个机构进行了一顶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共招募了1202名受试者。
来自3个机构的患者(n=814)组成一个内部队列,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内部测试组(80: 20),来自第4家机构的患者(n=388)作为外部测试集。
使用信号处理心电图、传统心电圄和||笛床变量开发机器学习模型,并使用测试集进行测试。
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了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舒张速度(e’)在内部和外部测试集的定量僵(平均绝对误差为1.46emfs和193emfs)。
该研究将临床变量和心电图变量结合开发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容易获得的临和心电图特征,可以对心肌舒张功能进行定量预测。
这一真奇成本效益的策略可能是评估左心室功能障碍的重要一步,高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阜期诊断和治疗。
2.Al-ECG对心律失常的诊断Wolters FJ等收集了标准10s中12导联心电图,利用卷积禅经网络研制了一种人工智能网络,用于检测正常窦性心律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研究者将至少有1次心电图伴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的患者归类为心房颤动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远程监测中心
我院自07年5月14日成立远程监测中心,几年来帮 助并救治了很多患者。患者或社区卫生院等基层医 疗机构医生可将描记的疑难心电图例通过互联网或 电话传输至济医附院心电会诊中心,会诊中心专家 24小时值班,当收到信息后可及时会诊,迅速做出 诊断。然后会诊中心会将心电图结果在短时间内迅 速发回到患者、社区卫生院,指导医生诊治,让居 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业心电医师的诊 断。 现我院又准备成立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电会诊 中心,相信:届时将有更多的患者受益。
一.远程长程心电信息监测系统
远程长程心电信息监测系统就是应用记录盒对远距离病人监 测后,通过传送系统(一般是电话线)传送至大型医院的心 电监测中心(电脑终端),实时进行心电信号解码,分析并 打印出报告、再将诊断报告返回病人或社区医疗单位。根据 诊断结果及时对病人进行指导救治。 能记录患者24h的心电信息(如每小时的基本心率,总心跳 数、最大及最小心率、平均心率,ST段抬高或压低的范 围。),但对波形的记录只有90min。同时由于该系统仅有 模拟V1、3导联,对下壁、侧壁、后壁等心肌缺血时,提供 的资料有限。
出国前,该企业家随身佩戴了移动心脏远程监 护预警器,在繁忙的商务洽谈工作过程中,移动预 警器捕捉到了其心脏电生理数据出现的异常变化, 立即预警,通过中国移动的网络连接山东大学齐鲁 医院心脏远程监护中心, 经医生分析诊断,确定 该企业家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情况,即时在线回复了 处理意见,指导其用药,快速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发 展。 次日凌晨,该企业家因疲劳过度,睡眠过程中 预警器再次监测到急性缺血症状心电数据,自动预 警通过中国移动网络向齐鲁医院发回心电监测数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值班医生分析诊断后,立即在线 唤醒该企业家,指导用药。30分钟后该企业家遵照 医嘱再次发回心电监测数据,恢复到正常。 该心脏预警器在全球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 围内,能够跟踪监测患者心脏的电生理异常变化, 在7年的临床应用中,移动心脏预警器帮助成功抢 救了大量患者。
三.远程移动动态监护系统
该系统亦称为无线网络心电监测系统。是利 用动态心电记录盒实时记录患者的心电图, 并同时通过GPRS/CDMA发送到Internet网络 中,通过网络服务器动态监测心电图。医生 通过Internet网络服务器阅读心电图后,通过 电话或网络指导病人注意事项或提供咨询, 病人亦可将症状反馈给医生,达到实时监控 的目的。有些设备还能采集一段时间内的心 电、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理参数。
1.3. 近年有研制出了植入式Holter仪,可将心电记录器 植入体内,可以连续记录1年的心电信号。这种方法价 格昂贵、有创伤,仍不能满足广大临床患者的需求。 1.4. 21世纪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远程医学服务, 开辟了新的服务领域、出现了新的远程心电监测系统: 心电记录器通过调制解调器,经普通座机发生心电信号。 心电记录器表面有液晶显示器,心电图可直接显示在记 录器表面,可通过调制解调器经普通座机发生心电信。 1.5. 最近又研制出了手机远程监测系统,手机背面加 装心电记录装置,可直接传送心电信号,并有GPS定位 系统。 1.6. 最新研制出多参数监测系统。可同时监测包括心电 图、血压、脉搏、体温、体重、心脏杂音、X线、B超、 血糖值等多种生命参数,进而为远程指导患者诊疗提供 更多依据。
市面上常用的短程心电监测设备有两种 A . 一体化手机心电监测仪,既有心电监测记 录功能,又有手机通信和接收发送短信的功能。 B.非一体化手机心电远程监测仪。心电监测 仪与手机是单独的两个设备。心电监测仪记录 后的心电图信号通过蓝牙或红外线传输技术, 输送到手机上,然后手机以短信的形势发送到 心脏监测中心的电脑上。 只能记录30s的心电图,时间太短,对同时连 续发生的多种心律失常,可能记录不到相关的 心电图。
远程监测心电图在 临床上的应用及进展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姜炜炜
远程监测心电图(Remote ECG Monitoring System)是: 利用电子计算机及现代遥信技术远距离的采集,传输,监测 心电图称为远程监测心电图。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美国每年有50万人发 生猝死。而在我国,目前也有4000多万心血管疾病患者,每 年死亡总数高达110万人,其中三分之二患者是因心脏疾病 急性突发,失去宝贵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时间而导致死亡,一 些知名人士英年早逝大多也属这种情况。因此,心脏疾病的 早期监测显得非常重要。专家介绍,抢救室颤患者最佳时间 在4分钟内,抢救心梗患者最佳时间在6小时内。一般心脏病 猝死患者,在发病前1—2周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 而及时捕捉这些不良的“蛛丝马迹”,并采取果断处理措施, 可以防患于未然。故而目前对心血管病的早期诊断与监测一 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1957年Holter的发明大大提高 了对一过性心律失常等事件的检出率,但人们不可能永远配 戴Holter记录器。所以对一些一过性心律失常和一些偶发的 严重心律失常仍不能及时捕获到。例如晕厥等症状出现时的 心电活动。此时,远程监测心电图应运而生。
6. 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监护; 7. 药物治疗前后观察心律、心率及不良 反应者; 8. 有其他慢性病及心脏感觉不适者; 9. 社区医疗、健康保健及一些特殊人群 的监测:如运动员、飞行员、司机等。 10. 植入器械的远程随访 。
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为了使我国医疗 救援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救援的能力与水平,在 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于1999年1 月26日启动了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在医院自 愿的基础上,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推荐, 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审核,卫生部医政司审批,卫生部 国际紧急救援中心认定812家医院为“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 中心网络医院”(山东有32家)。为形成规范化的医疗紧急 救援服务体系,开展国内外医疗救援学术交流与合作打下了 基础。
植入器械远程随访技术最早诞生于1986年, 发达国家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我国的 发展时间并不长。远程监测系统的基本构 成为:带有远程监测功能的CIED通过数据 发射器,将设备工作参数及诊断数据通过 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分类处理后上传到网 络数据工作站,医生就可以通过internet浏 览这些数据。远程监测提供的远程数据基 本类似于常规门诊随访需要观察的数据。
09年成立上海远程心电监护平台
佩戴一种形如BP机的专用心电监护仪,无论你休闲在家,还是 在办公室忙碌,抑或出差旅游在外,它会随时采集你的血压、血 氧、呼吸、脉搏、血糖、体温等信息,然后将信息通过蓝牙技术 传到你随身携带的手机上,只要有手机信息网络覆盖的地方,你 的心电图就会立即传到上海心电监护技术服务平台,24小时值班 医生一经发现异常,会立即通知你本人或亲人,使得急性心肌梗 塞、恶性心律失常等突发性心脏病得到及时救治。 据悉,这种专用心电监护仪报警方式有两种:一是患者自己感到 不舒服时,可按键报警;二是当心电监护仪监测到严重异常心电 图时,会自动报警。而无论何种方式报警,报警的心电图和患者 资料,会在第一时刻自动出现在监控中心的电脑屏幕上,医生通 过GPS定位,可以知道发病患者的准确位置,并通知相关联系人 以及离患者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
早期发现各种问题。相对于传统的随访,家庭 监护可以使医生早期发现患者的临床问题和设备 的运转问题,早期进行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避 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和因此而付出的医疗费用; 减少患者到医院看病的负担。对于长期监测都 很正常的患者,特别是异地居住的患者,可以减 少患者到医院随访次数,有效缓解患者定期跑医 院、看病难的问题; 减轻医生的工作负荷。经研究显示,家庭监护 可有效减轻医生的工作负荷及花在随访上的时间, 有效分配医疗资源; 完全无线远程监测。拥有家庭监护功能的患者, 无论漫游到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手机网络覆盖 的地方均可得到有效监护; 无需患者复杂操作。患者只需开启接受器便可, 因此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外心脏远程监护 中心”
2005年6月10日,我国第一家“院外心脏远程 监护中心”落户具有百年历史的全国著名重点 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该中心的成立,标 志着我国第一个基于GPRS无线通讯网络构建 的院外心脏远程监护系统正式投入临床应用。 山大齐鲁医院与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自主研发的 心脏远程移动监测技术制造出移动心脏预警器。 成功为省内一知名企业家实施横跨亚欧大陆的 心脏远程移动监测,保证了其生命安全。
发展史
1.1. 20世纪60年代人们用电话作为传输工具进行实 时心电图远程传输。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心电 记录盒较大,干扰噪声也严重,电话传输技术不稳 定。所以没能真正用于临床。 1.2. 20世纪80年代末,应用新型电子技术,国内 外均研制出了“心脏BP机”, 体积小,用普通电话 传输心电信号获得成功,但需要人工接收信号。使 用成本上升影响了临床的普及及推广。
远程监测临床应用适应症
1.经过临床医生诊治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临 床需要进一步观察日常心电图变化者; 2.发作性心悸、胸闷及其他疲劳、乏力、电解质 紊乱患者的病因诊断; 3. 一过性头晕、黑曚或晕厥患者的病因诊断; 4. PCI或CABG术后的监测;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的监护和出院后监测;
远程移动动态监护系统示意图
四.远程监测技术(Remote
monitoring)在植入式心脏设备 (CIED,如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埋藏式除颤器(ICD)心脏 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等) 的应用。
随着植入器械的不断增加,随访工作量 太大:目前我国每年约40,000台植入量。 如果按每半年随访一次计算,每年新增 >80,000人次的随访量。传统的随访不能 满足要求,近年来推出的远程随访系统受 到关注,植入器械的远程随访将适合所有 患者,其临床应用将会越来越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