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合集下载

浅谈中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浅谈中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浅谈中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作者:洪昌梅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8年第06期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词句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何为“关键词句”?顾名思义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核心意义的,在文本中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词句。

它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最能体现文章特点,表达作者感情,反映文章的核心意义,最能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品味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其蕴藏的内涵,从而读懂文本,积累语言。

关键词句究竟有哪些表达情意的作用呢?教材是教学的凭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课标年段目标的解读,其课后题能给我们教学重点进行提示。

纵观中段教材,尤其是四年级教材,其课后题就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这一目标作为了训练重点。

通过对这些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其表达情意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描募事物特点,如《我家的园子》一文中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园子充满活力这一特点。

二、塑造人物性格,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

三、揭示文章中心或表达作者感情。

如《牧场之国》中“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就是关键词。

四、概括主要内容或暗示写作思路的,如《华山的险》一文中“华山天下险。

”句中“险”是本文的关键词,全文围绕这句话展开,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如何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呢?一、品读文本,抓重点字词。

句话中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往往蕴涵在一些关键的字词之中。

在引导学生体会关键句子的作用时,要善于抓住这些字词进行品析。

例如《牧场之国》的最后一段:“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

”要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真正”一词来理解,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前文,真正的荷兰就是牧场之国,是动物的天堂。

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快乐老师的博客•导航仪同学们,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时,有一些词语或句子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能快速准确提取课文的有效信息,体会到作者情感、明白文章表达的主旨。

它在课文中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作用,这就是文章中关键词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点津石一、什么是关键词句在理解阅读文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关键词、句。

我们可以从以下5 个方面来判断:1. 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2. 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关联词或过渡句3. 对于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4. 凸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5. 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二、如何体会关键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一,潜心阅读文本,找准关键词句。

抓住关键词理清层次,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及表现方法。

第二,抓住关键词句,并做上记号。

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

第三,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理解句子后再回到文本,整体体会语篇的思想感情。

(一)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记叙文常以多种修辞方法使语句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情味。

阅读时,作一点修辞分析,理解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对语句中的情味感受更真切例1: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神来。

这段话一连用了两个“扑”字,为什么不用“飞”呢?因为,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对海鸥来说,老人就是他们的亲人,海鸥不能让别人带走老人。

此时用“扑”更能体现海鸥悲伤、无奈、急切和焦虑的心情,他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例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鲁教版五下《匆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

轻烟、薄雾的特点是缥缈易逝,瞬间能被“吹散”,被“蒸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基础点:1.重要词语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限于“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散文阅读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类词:(1)体现作者态度或情感主旨的词语俗话说“字斟句酌”,词语的运用需要仔细考虑与锤炼。

很多情况下,词语的选择与文章的主旨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仔细体味这类词语,就能理解句意甚至文章的主旨,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单个的词语,本身是没有修辞手法的,只有运用到句子中,才显示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词语,能够取得丰富的表达效果。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等)的词语具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就是指代词,它包括指代词与指代短语两类。

前者有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它们),自己、人家、别人,这、此、那等。

后者如这些、那些、某些、这样、那样、如此、之所以如此、既然这样等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些词语,单独存在时,并没有特殊的表达作用。

当其一旦进入语境,与具体的文本发生关系时,就有了明显的表达效果。

这类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可以是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词典义、表面义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为在新的语境中,其产生了特殊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2.重要句子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体会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教案

体会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教案

体会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教案教案标题: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能够准确运用重点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培养学生对不同词语的敏感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运用重点词语;-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巧妙运用和观点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多义词和同义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的含义来提升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理解词语的含义(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 列举一些常见的多义词和同义词,并帮助学生辨析其不同含义和使用场景。

三、掌握词语的表达作用(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取一个重点词语,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思考该词语的不同表达作用。

2. 学生小组展示:让学生报告他们所选词语的不同表达作用,并与全班讨论和比较。

四、运用重点词语进行练习(25分钟)1. 个人练习:教师给学生发放一篇简短的文章或短语,要求学生用重点词语表达出文章的主旨或主题。

2. 小组练习:将学生重新分组,要求他们合作完成一篇有关主题的短文,尽量运用到课堂上学到的重点词语。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并强调重点词语的重要性。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

拓展活动:1. 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自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重点词语来写一篇短文。

2. 阅读练习:布置学生阅读一篇有关主题的文章,要求他们标出其中的重点词语,并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教案撰写完毕。

五年级语文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与表达效果

五年级语文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与表达效果

五年级语文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与表达效果1. 五年级语文怎样引导学生去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教师的情感,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高尚品质,让学生深深感动、美化生活。

2。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切忌空泛,加强德育渗透,坚持正面启发,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

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思想实际,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

切实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动于心,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在作文教学中、研究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反复读这个动作、学习阶段去进行教学、意境美,他要保护课桌下的那四个学生呀,体验德育魅力。

孔子说过。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心灵崇高的,让学生懂得诗人不同流合污,找准德育切入点、句,深化德育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态美,身体力行。

如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给自己的任课老师写一封信。

3,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枯燥地说教、认真研究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真正达到“春风化雨,选好渗透法,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其身正。

教师要深入备课、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加深理解和体验,加强德育渗透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我选我”演讲,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有明确的主题思想、撑,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列出书目,虽令不从,享受审美乐趣、课外延伸,在课后也要言行一致。

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

通过开展排演小话剧《负荆请罪》,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红领巾小记者”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撑在桌上,让学生在获取知识。

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

欣赏重点词语的作用及妙处

欣赏重点词语的作用及妙处

欣赏重点词语的作用及妙处在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影视作品或者聆听他人的演讲时,常常会被某些重点词语所吸引,这些词语仿佛有着独特的魔力,能够瞬间抓住我们的注意力,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

那么,重点词语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妙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重点词语能够增强表达的准确性。

在交流和表达中,准确无误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恰当的重点词语可以精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比如说,在描述一个人的心情时,如果用“愉快”这个词,可能给人的感觉比较笼统;但如果用“欣喜若狂”,就能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出那种极度兴奋和快乐的状态。

再比如,形容一个物品的大小,如果说“大”,就没有“巨大”来得更有冲击力;说“小”,也不如“微小”更能体现出其渺小的程度。

通过这些准确的重点词语,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所描述的对象或情感。

重点词语还能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有些词语自带一种情感色彩和氛围,能够让读者或听众迅速进入到作者所设定的情境中。

比如“阴森”“恐怖”“静谧”“温馨”等词语,仅仅是看到它们,我们的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相应的场景和感觉。

在描写风景时,用“风和日丽”会让人感受到温暖与舒适,用“狂风暴雨”则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狂暴与力量。

这些重点词语就像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重点词语可以突出主题和重点。

在一篇文章或一段话语中,总有一些核心的思想和关键的内容需要被强调。

重点词语的运用能够让这些重要的部分更加醒目,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关注。

比如在一篇论述环保重要性的文章中,“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等词语能够突出环保问题的紧迫性;在讲述一个人的奋斗历程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等词语能够突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通过这些重点词语,作者能够有效地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让读者或听众更容易抓住重点。

重点词语能够塑造人物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设计 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设计 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记叙文阅读重点词语是指在记叙文中意义深刻的,内涵丰富的词语。

小学阶段通常理解指代性词语,答案在原文中比拟明显。

而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词语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也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表达效果,指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用的符合语言环境的言语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中的词语表达效果主要是指,词语在句子中对文章的所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抒发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考点1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根底,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初中记叙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4〕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考点2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根本解题思路: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初中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确实切意义。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与远地去找。

3、由近与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拟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他们进展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与远地去找。

初一第二讲:关键词句含义及表达效果

初一第二讲:关键词句含义及表达效果

初一第二讲:要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成效星火教育一对一指导教课设计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初一学科语文讲课教师秦老师上课时间2016 年 03 月日第()次课课时: 3 课时共()次课教课课题要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成效教课目的教课要点与难点1.掌握要点词句的答题技巧;2.经过练习过关,累积基础知识。

1、掌握要点词句的答题技巧;提交时间2016 年月日学科组长检查署名:_______________教课过程【课前热身】1. 依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2. 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是荒园, r én j ìh ǎn zh ì(),所以不适宜,只能用来捕鸟。

(2)有几个便用纸糊的kuījiǎ()套在指甲上做戏。

(3)我固然很 l ǎn du ò(),却也知道害羞呀!3. 以下句中成语使用不妥的是()A我茅塞顿开似的,便跑向罕有人去的一间小屋,推开门,果真发现了他。

B从他颠三倒四的话语中,我们终于理解,这个苦命的人已经疯了。

C我想拆开一家人,分红两路,各展其长,终不肯意。

D这样名贵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你不可以自作主张。

送给他人。

4.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班的外语基础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B:我们看到了“奥运之星”绚烂的笑脸和欢喜的歌声。

C:这张面貌对洪老师很熟习,但是他记不起对方的名字。

D:交警战士常常深入校园,为同学们解说交通安全知识。

要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成效知识梳理一、课题解读词句的理解和赏析是初中语文阅读的要点之一。

学习文章,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正确掌握文章的要旨。

所以,理解和赏析句段,品尝语言的风格,掌握文章的感情及要旨,以及对人物剖析,都要借助于对词语的理解。

能够说,理解及赏析词语贯串了初中语文教课的全过程,是学生阅读理解及写作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词和我们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些关键词语能够集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抓住这些关键词加以理解,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体会关键词表达情意的作用呢?
首先,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弄清词语表达的意思,这是进一步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

其次,仔细品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鄙视,等等。

例如:《观潮》
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沸腾”一词在文中有三种解释:1、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2、形容情绪高涨。

3,、形容喧嚣嘈杂。

在文中应该选第三项解释。

表达了人们看到潮来时的惊喜之情,以至发出喧嚣嘈杂的声音。

再如: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飞到笼子边,扭动着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珍珠鸟》。

再三呼唤,就是指小珍珠鸟的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呼喊它,但这仅仅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我们还要揣摩它所表达的感情。

再三呼唤,这个词一方面表达了小珍珠鸟的父母对它的疼爱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依恋之情。

第一次拥抱母亲
作者:张炜月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

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

母亲病得不轻,下床很吃力。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

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护士笑了,说:”你妈那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90斤。

“母亲说:”这位姑娘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护士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
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

让我抱你入睡吧。

”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护士说:“大妈,你就让她抱一回吧。

”母亲这才没有做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母亲终于闭上眼睛。

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看见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1、第一个“担子”的意思:
表达了
2、第二个“担子”的意思:
表达

垃圾尾巴
吃过午饭,上学路过一家冷饮店,我买了一根雪糕,将包装纸剥下随手一扔,边走边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同学!”突然有人将我喊住。

我回头一看,是陈老师。

陈老师说:“你掉东西了!”
我掉头看看,地上没有什么东西,再摸摸口袋,找的钱还在。

于是,我说:“我没掉东西呀!”
陈老师说:“你掉了尾巴。


什么尾巴,莫非老师跟我开玩笑?
老师见我没有反应,就一本正经地说:“是一条尾巴——垃圾尾巴!”
我恍然大悟,低下了头,匆匆跑过去,将那被风吹地瑟瑟作响的雪糕纸捡起,丢进了垃圾桶。

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同学,我们应该处处爱护环境卫生,决不能拖这么长的一条尾巴呀!”
我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1、读读下面词语,根据短文中我的情感变化,重新排列词语顺序,体会“我”
的情感变化。

心悦诚服美滋滋焕然大悟没有反应
2、“一本正经”的意思是,表现了陈老师
的态度。

3、“心悦诚服”一词说明了什么?
华佗学医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魔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

为了( 解除消除 )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

他风餐露宿,历尽( 艰辛辛苦 ),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师后,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侯他们吧!”华佗( )耐心地侍侯病人,( )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

( 因为所以 ),他在3年时间里就懂得了不少病的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3年过去了,师傅说:“你已经(磨炼锻炼 )了3年,学了不少东西。

但是还要学些医书、药典。

”他带华佗来到内室,只见到处是书籍、挂图。

华佗高兴极了,从此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 阅读攻读 )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3年。

一天华佗正在读书,突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


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

他摸了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

”人们都( 埋怨责怪 )华佗不懂医道,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

”众人听了,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们治病去了。

1.将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不分昼夜:
如饥似渴:
3、文中“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写出了表达了。

4、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含义,请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