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观书》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于谦《观书》阅读答案

于谦《观书》阅读答案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金鞍玉勒:指富贵公子。

②活水: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可以看出诗人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写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

B.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

C. 尾联写“金鞍玉勒”与“我”的共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他们或日以寻花赏芳,或快乐地闭门读书。

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D.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

运用典故,意趣高雅,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颇有感染力。

15. 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6分)阅读答案:【14题】C (“共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他们或日以寻花赏芳,或快乐地闭门读书”错。

这一联写这些富贵公子,日以寻花问柳为能是,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富贵子弟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

)【15题】①读书给人种亲切感。

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

②读书可以荡涤心胸。

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

③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

书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

④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

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美。

答出3条即可。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观书于谦诗歌鉴赏

观书于谦诗歌鉴赏

观书于谦诗歌鉴赏
《观书》是清代典籍谦儒撰写的一首诗,该诗共四句,每句均为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观书为题材,描绘了读书的情趣和内涵。

首句“梧桐院落夜沉沉”,以“梧桐”与“院落”的搭配,将读书的
场景描述得极为细致,带有一丝清新与恬静的感觉。

其次,“夜沉沉”二字则表达了读书者身处的世界是安静而深沉的,与烦忙喧闹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句“半壁江山寒色迷”,不仅道出了诗人在读书时所抱持的情绪与理念,也展示了诗人在读书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氛围,尤其是“半壁江山”四字,更突显出了读书时身处的氛围与地理环境,为整首诗增色不少。

第三句“红楼梦里忆吴宫”,引出了一个具有许多文化内涵的意象。

首先,“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自身就浓厚着诗意和文化底蕴;其次,“吴宫”则表达出诗人的历史情怀,是对古代文化与历史的致敬。

最后一句“古道西风瘦马鸣”,以简单易懂的字句表达出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从诗的表面看,读书所带来的内在感受和成长是不言自明的;深入挖掘这一意象,则可以看出其代表作者对读书的见解和信仰。

综上所述,谦诗歌《观书》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与心得体现了文化、历史、情感等多个方面的意义,这是一首以“读书”为主题的意蕴深厚的优美诗篇。

于谦《观书》原文译文赏析

于谦《观书》原文译文赏析

于谦《观书》原文|译文|赏析《观书》是明朝宰相于谦的作品,写出了诗人读书的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书》原文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故人:老朋友。

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

昏:黄昏。

忧:愁。

每:时常。

亲:近。

三千字。

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

尘:杂念。

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

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观书阅读以及参考答案

观书阅读以及参考答案

观书阅读以及参考答案观书阅读以及参考答案两篇观书阅读答案篇一:“书院清池”阅读训练及答案小编整理了关于《书院清池》阅读答案以供大家练习和参考,同时希望对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书院清池》有所帮助和裨益,关于《书院清池》阅读答案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分享吧!书院清池①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

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像有珠宝之癖者私藏昂贵的宝玉。

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②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引人注目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

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

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③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

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

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

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

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

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④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

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

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日趋茂盛的,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

《观书》阅读答案

《观书》阅读答案

《观书》阅读答案《观书》阅读答案(精选9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书》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书》阅读答案1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金鞍玉勒:指富贵公子。

②活水: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可以看出诗人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写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

B.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

C. 尾联写“金鞍玉勒”与“我”的共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他们或日以寻花赏芳,或快乐地闭门读书。

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D.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

运用典故,意趣高雅,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颇有感染力。

15. 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6分)
阅读答案:
【14题】C (“共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他们或日以寻花赏芳,或快乐地闭门读书”错。

这一联写这些富贵公子,日以寻花问柳为能是,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富贵子弟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


【15题】①读书给人种亲切感。

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

②读书可以荡涤心胸。

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

③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

书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

④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

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美。

答出3条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