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地方小吃文化浆水面田野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作文甘肃的浆水面

作文甘肃的浆水面

作文甘肃的浆水面Gansu's "jiangshui noodles" are a beloved local dish that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the hearts of many. 甘肃的“浆水面”是一道深受当地人喜爱的美食,它在很多人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The origin of "jiangshui noodle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Qing Dynasty, when it was created by a skilled chef in Gansu. 追溯“浆水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它是由甘肃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所创造的。

One of the unique features of "jiangshui noodles" is the way the noodles are served in a flavorful broth made with various spices and seasonings. “浆水面”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面条是搭配各种香料和调味料制成的美味高汤。

The texture of the noodles is another key aspect of this dish, as they are hand-pulled to achieve a chewy and satisfying bite. 还有“浆水面”的面条口感也是这道菜的关键之一,它们是手工拉制的,口感Q弹令人满足。

The popularity of "jiangshui noodles" has spread beyond Gansu, with many people from other provinces and even tourists seeking out this iconic dish. “浆水面”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超出了甘肃,许多来自其他省份甚至是游客都在寻找这道标志性的菜肴。

天水的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的分析

天水的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的分析

天水的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的分析一天水的概况1地理位置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

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

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

交通及区位优势天水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陇海铁路穿越全境,是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素有“陇上小江南”的美称。

2 历史天水古称成纪,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

境内文化古迹甚多。

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

3 气候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11℃。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0℃。

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4 民族天水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市有32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9%。

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数最多,有24.3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

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满族、蒙古族、藏族。

5 物产天水市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为全国十大苹果基地之一。

森林覆盖率达26.2%,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

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现已探明的35种,其中金属矿15种,非金属矿20种。

今日的农业以实施种、养、加“六个百万工程”为突破口,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林果、畜牧、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二历史上的天水饮食文化(一)天水饮食文化历史1 天水的饮食业历史悠久。

天水浆水面

天水浆水面

天水浆水面天水地处甘肃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

良好的自然环境加上羲皇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天水的饮食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

天水菜用料以地产原料为主,以烹制猪、牛、羊、鸡见长,烹饪方法长于炒、烧、爆、煨、扣、炖,尤其工于蒸、氽、炸。

杂烩、里脊、炮仗肉、带把肘子、冰糖燕菜、猴戴帽等传统名菜基本上涵盖了天水菜肴的精华。

这些传统菜肴历经各代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菜形纯朴、香浓醇厚、咸甜酸辣的特点,成为当今天水传统筵席的主要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天水菜肴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菜肴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全国各地菜肴的精华,融合、吸收它们各自的特点,创制出既能体现原菜基本风格又适合天水口味的菜肴,以丰富和扩大自己的内涵。

风味小吃作为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比较真切地反映了天水的地方风情民俗。

天水的风味小吃以面食为主,口味重酸辣,其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制作方法精细。

大卤面、浆水面、清真碎面、羊肉火烧、面鱼、呱呱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充分说明天水的饮食文化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说起饮食文化,朴素的天水人也许想不起炒、烧、爆、煨、扣、炖、蒸、氽、炸的具体烹饪方法,也许想不起“四盘子”、“六君子”以及“十全席”的美味筵席,但说到传统面食的话,是谁都会津津乐道地讲到天水浆水面。

每一个天水人,都是传统浆水面的忠实喜爱着。

浆水又名酸菜,制作很简单,一般选用鲜嫩的苦苣、苜蓿、荠荠菜等野酵引子,盛在瓷罐内,加入煮好的面水盖好,三天后即成浆水。

但是,虽然简单也有点挑剔,弄浆水的时候,一定得把瓷罐盖好,不能滴进任何,若是一不小心滴进点点馍馍渣渣,那一坛子浆水就成废水,无法食用了。

等浆水制好也可再加点氽好的细杆芹菜,叫做投浆水,会使得浆水更好吃,待一天后真正的浆水就制好了。

这样制成的浆水,持久耐放,一般的家庭,够吃个几个月的了。

就随时都可以吃上美味的浆水面了。

浆水面的制作也很简单,盛适当的浆水,准备好野葱花,等锅中油烧七八分熟后,将野葱花放入油中,然后,尽快到入盛好的浆水,将浆水烧开后倒出。

天水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天水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天水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天水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天水市的文化特点和传统文化的现状,为保护和传承天水的独特文化做出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结果1.天水市的文化特点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天水的文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丝绸之路文化:天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丝绸之路的文化影响在天水市仍然可以看到。

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天水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2)汉文化:天水市是汉族的中心地区,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传统的汉服、汉字文化等在天水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2.天水市传统文化现状(1)文化遗产保护:天水市有很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如麦积山石窟、雷台古文化遗址等。

这些文化遗产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管理不善、旅游开发过度等。

(2)传统艺术:天水市有丰富的传统艺术,如京剧、民间音乐等,但是这些艺术形式正在逐渐消失。

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不高,对于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亟待加强。

(3)建筑风格:天水市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汉文化特色,但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许多传统建筑被新建筑所代替,传统建筑风格逐渐消失。

(4)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市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族的舞蹈、织布技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存在着保护和传承的困境。

四、调研结论(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天水市应增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管理和监督,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2)加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天水市应加大对传统艺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加对年轻人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年轻人的参与度。

(3)保护传统建筑风格:天水市应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

(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天水市应制定相关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西北传统美食浆水的研究进展

西北传统美食浆水的研究进展

西北传统美食浆水的研究进展柳艳云;杨亚强;段学辉【摘要】浆水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传统自然发酵食品,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营养保健功效、独特的地域风味.该文主要从浆水的发酵工艺、浆水发酵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产品理化指标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综述.旨为浆水的工业化生产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为浆水产业链发展提供借鉴.%Jiangshui is a traditional natural fermentation food in Northwest China.It has a long history,rich nutrition health care efficacy,and unique local flavor.In this paper,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Jiangshui,its microbial flora diversity,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of its product were reviewed.It aim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Jiangshui,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shui industry chain.【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7(043)011【总页数】6页(P262-267)【关键词】西北地区;浆水;研究进展;展望【作者】柳艳云;杨亚强;段学辉【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正文语种】中文浆水食用非常广泛,主要遍布在以天水为中心的西北及周边地区。

天水的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的分析

天水的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的分析

天水的饮食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的分析一天水的概况1地理位置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

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

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

交通及区位优势天水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陇海铁路穿越全境,是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素有“陇上小江南”的美称。

2 历史天水古称成纪,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

境内文化古迹甚多。

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

3 气候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11℃。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0℃。

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4 民族天水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市有32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9%。

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数最多,有24.3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

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满族、蒙古族、藏族。

5 物产天水市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为全国十大苹果基地之一。

森林覆盖率达26.2%,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

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现已探明的35种,其中金属矿15种,非金属矿20种。

今日的农业以实施种、养、加“六个百万工程”为突破口,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林果、畜牧、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二历史上的天水饮食文化(一)天水饮食文化历史1 天水的饮食业历史悠久。

天水浆水面——精选推荐

天水浆水面——精选推荐

天水浆水面天水浆水面浆水面是浆水作汤,加上葱花、香菜等制作的一种面条,是天水人民十分热爱的一种食品。

在天水,无论是星级酒店还是寻常百姓家,浆水面都是一道广受欢迎的小吃。

许多远在他乡的天水人最思念的就是那碗清凉可口的浆水面。

浆水面有清热解暑、治疗疾病之功效,可单独作饮料。

在炎热的盛夏,喝上一碗浆水,会使人感到清凉爽快,又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

常食用浆水面还能治一些疾病,有高血压的病患者经常吃些芹菜浆水,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

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病症也有一定疗效。

有的医院用浆水配合药物医治烧伤,可大大减轻患者疼痛,取得显著疗效。

天水打卤面天水打卤面天水打卤面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浇头中菜品种类繁多,相传正宗的天水打卤面浇头需要准备11种原料,常见的也有八九种。

制作时先用乌龙头、芹菜、木耳、黄花、肉皮、豆腐干、大肉、丸子、夹板肉切成块、条、片,不带汤炒成臊子,浇上稠糊状芡汁。

再用麦粉扯面条,面宽2厘米以上,煮熟扯面,捞人大碗中,浇上臊子,调入油泼辣子、醋、盐等佐料即成荤大卤面。

臊子中不放肉则为素大卤面。

特点是面宽、臊子大、碗大、臊子稠,与面条紧紧粘在一起,味美可口,充分体现了西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

天水碎面肉碎面天水碎面是把擀成又薄又匀的面晾干后,切成长约1厘米的小面片,形状就如同麻雀的舌头一样,煮熟后浇上做好的臊子、再根据个人口味加上适度油泼辣子、盐、醋后即可食用。

而天水碎面所用的臊子也极为考究,先把炒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

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透鼻,令人食欲大增,配上切的细碎的小菜,感觉很是惬意。

吃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碎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猪油盒猪油盒猪油盒以上等精面粉辅以生猪板油、嫩葱、胡麻油、精盐等经过发酵、制酥、揉合、烙制、煎炸、烘烤等一系列工序制成,具有酥脆松软、味香诱人、色泽黄亮、油而不腻、酥而不碎等特点,是甘肃天水的名小吃。

天水的研究报告100字

天水的研究报告100字

天水的研究报告100字
根据我们对天水进行的研究,发现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

天水位于中国西北,地处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交界处,气候干燥,土地肥沃。

这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湖泊和河流众多,为农业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同时,天水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有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还有石窟艺术发源地-麦积山石窟。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

然而,我们也发现天水在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交通和旅游设施。

此外,当地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和升级,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天水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

然而,尚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好的人民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学田野调查报告题目:天水地方小吃文化浆水面田野调查报告
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年级:2014级中文一班
学号:**********
*名:**
完成日期: 2016年12月16日
天水地方小吃文化浆水面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民俗是一地区聚居群体生活形态的真实反映,是特定族群在共同文化语境中约定俗成的习惯与风俗,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提升与满足,更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对于民俗的把握与传承,是我们共有的意识和责任。

一个地方的民俗有物质的,有符号的,有仪式的,这里将为大家展现作为地区民俗代表的天水饮食文化,以传统的浆水面为例,详细介绍它的形象、味道、制作及食用方法等,从日常生活中最喜闻乐见的视角认识和感受家乡天水的民俗文化。

关键词:天水小吃文化浆水面
正文
一、天水地理历史概况
天水是我的家乡,其命名的由来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和许多人想象中的不同,这里没有漫天的黄沙和一望无际的戈壁。

天水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接陕西关中平原,西通青藏、新疆,南临渭水秦岭,居西安和兰州两大城市中间,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原本属于西北地区的天水气候相对湿润怡人,故其也称作“陇上小江南”。

天水古为“邽县”,又称“成纪”,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

后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时,上邽便是陇西郡中一县。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天水孕育了人文始祖伏羲氏,
故其享有“轩辕故里”的美誉,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圣地。

每年农历5月13日都会在此举行伏羲公祭活动,后来形成了吸引众多游客和侨胞的伏羲文化节。

境内还保留了自商周以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秦国早期历史遗迹和堪称丝绸之路东段“石窟走廊”的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古迹甚多,悠久的历史沉淀了这里朴实厚重的文化底蕴,也让上千年中形成的民俗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天水饮食文化形成与特征
由于天水地处我国南北交汇地带,气候温和而又物产丰富,良好的自然环境加之古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使天水的饮食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浓厚的民俗底蕴。

天水人的饮食口味传承了秦人,多以面食为主,因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故食材又以猪、牛、羊、鸡见长,烹饪方法以炒、烧、煨、炖为主,兼容了川人和晋人的酸辣,其显著特征是口味浓郁、厚重。

天水传统的特色菜大多菜形纯朴、香味醇厚。

与今天水传统宴席的精华相比,天水地方风味小吃更加真切地反映了天水民间的风俗底蕴。

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制作方法精细。

打卤面、浆水面、清真碎面、面鱼、呱呱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历经千年,经久不衰,这些都充分说明天水的饮食文化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凝结着天水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三、浆水面概述
浆水面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广泛流传于陕西、甘肃一带,属于陕甘地区传统特色小吃。

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汉中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
菜)为佳。

关中的浆水面类似于酸汤面,是夏季常见小吃,浆水菜的菜多为芹菜。

甘肃定西的浆水面更为清淡,清热解暑,颜色通透、味道较为酸爽,尤以敦煌,天水市浆水面出名,家乡人出门在外,总难忘记乡土独特的美食,这里就主要介绍天水特色的浆水面。

四、浆水面的历史与传说
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臣相萧何在此吃面时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为佳。

浆水面入口酸辣清香,回味无穷,并具有开胃之功效,是陕甘秦地的名小吃。

《中国名特小吃辞典》说:“陕西省关中一带著名小吃,是适宜夏季食用的酸汤面。

”《陕西传统风味小吃》一书说:“不仅关中地区,在陕南山区群众也喜欢吃浆水面。

”清末兰州进士王煊所写(浆水面戏咏),颇能道出浆水面的绝妙之处:“消暑凭浆水,炎消胃自和。

面长咀嚼耐,芹美品评多。

溅赤酸含透,沁心冻不呵。

加餐终日饱,味比秀才何?”
关于浆水面,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传说。

相传在当年张飞为西乡侯的时期,西乡县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已成家立业,独自生活,唯有老三因幼年患病,拐瘸了一条腿,只好跟两位老人住在一起,并在路边开了一家小面铺,以维持生计。

可惜面铺生意清淡。

一天,面铺里来了位客人,要了两碗面条。

恰巧这时菜已用完,没有东西制作臊子。

但是两位客人又饥又渴,便让老三随便找点菜,凑合着做成了面臊子。

老三找遍了厨房,终于从一个瓦罐中找到了几片白菜。

这时他才
想起,几天前自己把几片白菜洗净后已经放在瓦罐里,后来又一不小心将热面汤倒进去了。

现在拿出白菜一看,白菜已经有些发黄,还有一股酸味,幸好还没有怪味,于是老三就用这酸白菜。

老三将面条煮好后,浇上这用酸白菜做成的臊子,忐忑不安地把两碗面端到了客人面前。

不料客人吃后,竟然不约而同地都说这面条好吃,并要老三再来两碗。

客人还问老三:“这叫什么面?”当老三说明原委,并提到这面还没有名字时,那位客人想了想后说道:“就叫浆水面吧。


等两位客人走后,老三才听旁人说,原来那人正是微服私访的张飞。

消息一经传出去以后,人们纷至沓来,都急欲品尝老三的浆水面,从此,老三面铺的生意便日益红火起来了。

如今那里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西乡的浆水面——连吃带续,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五、浆水面的特色
夏天的浆水,还常常当作预防中暑的清凉饮料,直接饮用。

陇上气候干燥,土地含盐碱过多,所以常食味酸性凉的浆水,不但能中和碱性,而且还可以败火解暑,消炎降血压。

夏日常食有利健康。

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

三伏盛暑,食之,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对高血压、肠胃病和泌尿病有一定的疗效。

六、制作方法
(一)浆水的制作过程和要求
做浆水面首先需要浆水,尤其是地道的浆水,因此,天水人做浆水,也是比较讲究。

浆水的制作,并不复杂,但一定要干净,其过程一定要避免其他细菌的感染。

做浆水的盛具,最好是陶制品,也就是陶罐。

如果没有,玻璃的也可以。

浆水的主要原料是用蔬菜来沤制。

一般用芹菜、莲花菜、莴笋为最佳。

将蔬菜洗净后,也可切丝切片或是大片放入罐中均可。

然后浇入煮沸的清面汤(或是用面熬制一点清面汤)。

待其凉后,加入引子。

所谓引子,就是指酵母。

如果没有呢,就要先行制作酵母。

其实也很简单。

就是用玉米面拌一点玉米面糊糊,然后让他自行发酵成为酵母(看到其略为起泡,嗅其呈现酸味即可)——找一团白面放酸了也行,一般倒入引子后,放置四、五天即可食用。

不用密封,盖上盖即可。

(这里浆水的材料应该更加丰富一些。


制作好的浆水,千万不能随手用器皿直接去到浆水罐里伸进舀出。

切记要用专一用的器皿舀子。

使用前最好用开水烫一遍再舀。

这主要是防止其他细菌侵入,致使发酵好的浆水被感染。

用天水人的说法是浆水起“白花”了,如果被其他细菌感染,你会看到浆水上了起一层形如白泡沫的东西,那浆水也就该倒掉了,因为浆水受到了污染,已经坏掉了。

如果浆水味道已经明显没有酸味,浆水也就该倒掉了。

视当地气温而定,浆水要经常性的更新。

一般是气温很高更新就要快一点,大约半月更新一次;反之可以保存一月之久。

所谓更新,就是捞掉泡了一段时间的菜,放入新菜重新再加水泡制。

捞出来的陈菜,又叫浆水菜,可以直接凉拌或为烹炒食用即可。

其口感略呈酸味,加点调料,香味浓郁,味道极佳。

(二)浆水面制作方法
一般的吃法是将浆水用胡麻油炝过,盛到盆里,用开水调好酸度,等煮好面(可以是荞面节节、小麦面条、手擀碎面等)后盛入碗中,配以胡麻油炝的韭菜、小葱、洋蒜等佐料,再放上咸菜、香菜等,一碗清香四溢、热气腾腾、消暑解渴的浆水面就呈现在食客面前了。

也可以先煮好面(先将土豆切成粗条,用胡麻油清炒后煮到微熟,再放入由小麦面、荞面、豌豆面混合擀成杂粮面),完了加入浆水,以微酸为宜,配以咸菜,同样味道可口。

具体步骤:
1.先取一盆清浆水煮沸,再凉凉。

2.另用炒锅放菜油少许,待油势放花椒数十粒,炸出香味后,再炝葱花。

倒入凉浆水中,加盐,调匀,撒上切成碎末的香菜,待用。

3.另锅煮手擀面条,出锅过水,捞入碗中,浇上调好的浆水。

还可以在绿香菜上再撒一小撮油炸的红辣椒丝。

这样,一碗香喷喷的红化绿叶的浆水面就做成了。

4.再以油炸“虎皮辣椒”、凉拌龙豆、黄瓜佐餐,卤猪手,清爽滑溜,炎暑顿消,色形味皆佳。

小结
地域的不同造成风俗习惯的不同,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代表了该地区或族群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也代表着他们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文化。

我生活在美丽的天水,喜欢这里的方言艺术和饮食建筑,也一并继承和发扬着天水的文化与民俗,无论未来我去到多远的地方,记忆
中永远都有那一碗浆水的香。

参考文献:
[1]钟敬文.中国民俗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吴国栋.陕西传统风味小吃[M].陕西:三秦出版社,1990
[4]王文福.中国名特小吃辞典[M].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1990
[5]雍际春,吴宏岐.陇上江南:天水[M].陕西:三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