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具体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8000份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不合格的生物标本,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根据原因制定针对性控制方案,标本类型包括痰液、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
结果:全部微生物标本中,标本不合格率为150份,标本不合格率为1.88%(150/8000);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46份,不合格率为30.67%;血液标本不合格29份,不合格率为19.33%;尿液标本不合格30份,不合格率为20.00%;粪便标本不合格20份,不合格率为13.33%;分泌物标本不合格25份,不合格率为16.67%。
经过分析,造成上述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采集不规范、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等。
结论:在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中,容易出现标本不合格问题,建议检验科与各科室之间保持密切沟通,对标本进行全程管理,并制定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相关人员责任感,由此避免标本污染。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质量控制;对策微生物检验是目前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检验结果能够有效识别致病菌与病理情况,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在微生物检验中,需要对各种类型标本进行送检,并规范处理标本,确保检验报告准确性。
然而,在实际检验中,也会出现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问题,使得检验结果失去参考性。
为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有必要对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质量控制方案,为临床检验工作做出贡献[1]。
本文选取我院检验科收治的病患各类型标本,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讨论,并制定控制方案。
相关内容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检验科2020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00份微生物标本作为统计对象,其中标本具体包括痰液、血液、尿液、粪便与分泌物,回顾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格标本150份,其中痰液标本46份、血液标本29份、尿液标本30份、粪便标本20份、分泌物标本25份。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找出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
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6年、2017年两年的微生物检验数据做回顾性分析,对比两年的标本不合格比率以及不合格原因,并针对不合格原因提出相关的质量控制对策。
结果:2017年的不合格率显著低于2016年,P<0.05;两年不良原因分布状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医院检验科应加强与临床的联系,规范采集、送检、检验流程,指导并协同临床做好医务人员培训工作。
另一方面临床应重视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指导送检者做好准备掌握正确的采集送检原则。
另外还需要加强监控,对不合规的行为及时发现整改。
只有如此,才能使有效提升检验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不合格;原因;对策引言:微生物检验在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判断患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医师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状况并给出有效的治疗措施[1]。
然而,在检验过程中,标本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找出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特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两年的微生物检验数据做回顾性分析,以期提升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检验科2016年、2017年两年的微生物检验数据做回顾性分析。
2016年,共有检验标本23581份,其中按照标准类型分包括7520份痰液标本、2230份尿液标本、8298份血液标本、631份粪便标本以及4902份其他标本。
2017年共有检验标本29230份,其中,其中按照标准类型分包括9222份痰液标本、2563份尿液标本、11543份血液标本、555份粪便标本以及7910份其他标本。
2016年与2017年的微生物标本,其组成、受检者信息等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有哪些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有哪些微生物检验在医疗机构中承担着为临床提供数据的重要作用,对临床落实正确的诊治措施能够进行充分的影响。
但是在医疗机构实际落实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现象,对落实正确的诊治措施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都有哪些呢,有哪些是能够避免的呢?接下来就随着笔者的视角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探究,进而找到能够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现象的措施,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一、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会导致浪费患者的临床诊治时间,同时可能造成误诊等医疗事故的出现。
根据检验标本的性质不同,出现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不同的微生物标本出现检验不合格现象的原因都有哪些呢?和笔者一起来看看吧。
(一)操作不标准不规范首先就是对患者的痰液进行采集时,容易出现操作不标准不规范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合格性。
标本的采集是微生物检验标本第一道工序,因此能够直接影响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
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其随意性相对较大,因此采集到不标准的病理性痰液标本,痰液标本在培养的结果受到这种不良影响较多。
还有就是护理人员再对相关患者讲解留取痰液标本的注意事项时,讲解的方式过于严格,患者不能了解相关标准,进而导致痰液标本的质量不合格。
对于临床而言,患者的痰液标本结果往往能够代表患者肺部病况,所以可能会造成临床诊治措施落实效果较差的现象出现。
(二)标本被污染其次就是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标本被污染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微生物检查项目有尿液检验、血液检验、分泌物以及无菌液标本等。
尿液检查是现阶段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能够对患者肾部的健康状态进行良好的反映。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患者在进行尿检的过程中,应该取无菌的中段尿,并且在两个小时内送检。
但是现阶段部分患者在获取尿液标本的过程中,地点处于医疗服务机构中的卫生间中,其微生物较多。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

者诊疗 时间 , 有 可能会造成对 患者的不安 或者伤害 , 因此 医 护 人 员 需 要 高 度 重 视 尿 标 本 留取 中 污 染 的 问 题 。尿 培 养 污 染 的
常见原 因有容器使用错 误 , 留 尿 时 未 能 清 洁 外 阴 造 成 污染 等 。 有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无菌意识 , 对 无 菌 的容 器 不 进 行 按 要 求 保
3 讨
论
尿 液 细 菌 培 养 对 于 泌 尿 道 感 染 的 病 原 学 诊 断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而污染杂菌 的尿培养结果会 对临床 医生产生误导 , 延 误 患
样 本 的 正 确 采 集 对 于 检 验 结 果 的 准 确 性 和 真 实 性 至 关 重
要 。拒 收 不 合 格 标 本 是 减 少 分 析 前 实 验 误 差 最 直 接 的 方 法 。
存, 导致人为 污染 。排 名第 三 的原 因 是容 器 的选 择错 误 , 占 2 . 9 8 。例 如 将 脓 液 标 本 直 接 用 空针 送 检 、 痰 或 大 便 培 养 不 使
用无菌杯送 检 、 少 量的眼分泌物 标本用拭 子送检等 , 这 些 情 况 多在新来 实习 、 进 修 人 员 中 时有 发 生 , 大 多 因工 作 人 员 未 认 真
・
37 4 ・
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 2 0 1 4 年 2月第 3 5卷第 3 期
I n t J L a bMe d , F e b r u a r y 2 0 1 4 , V o 1 . 3 5 , No . 3
・
检 验 科与 实验 室管理 ・
微 生物 标本 不 合格 原 因分 析及 对 策
要 减 少 不 合 格 标 本 的产 生 , 需 要 检 验科 统 计 分 析 本 院不 合 格 样 本 的原 因和 集 中病 区 , 找 到症 结 , 便于与临床沟通和培训 , 做 到
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防范整改建议

废 血 液 严 格 按 规 定 进 行 处 理 。玻 璃 试 管 先 用 5 0mg L 有 效 0 / 氯浸泡 , 洗 , 后 高温烤干 。 清 然
标 本 不 合 格 原 因分 析 及 防范 整 改 建 议
邓小 芳( 重庆 市北碚 区中 医院检 验科 40 0 ) 0 7 0
全 和身 体 健 康 。 医 院 感 染 管 理 是 一 项 长 期 的 系统 工 程 , 有 使 只 医 院感 染 管 理 做 到 经 常 化 、 度 化 、 范 化 , 查 化 才 能 预 防 输 制 规 督 血 科 医 院 感 染 的 发 生 , 除 一 切 安 全 隐 患 , 绝 各 类 事 故 的 消 杜
标准 。
26 注重环境 消毒 .
每 天 对 储 血 室 、 发 血 室 进 行 紫 外 线 消 配
毒 , 作 台 面 、 面 每 天 用 5 0mg L有 效 氯 消 毒 剂 擦 洗 , 布 工 地 0 / 抹 和 拖 把 各 室 专 用 , 得 混 用 。对 贮 血 冰 箱 要 定 期 消 毒 , 行 细 不 进 菌 学 监 测 且 不 得 检 出病 原 微 生 物 , 箱 门把 手 每 天 用 50mg 冰 0 / L有 效 氯 消 毒 剂 擦 拭 。溶 浆 机 、 温 水 浴 箱 定 期 换 水 、 毒 、 恒 消 清 洗 。遇 有 场 地 、 作 服 或 体 表 污 染 时 , 立 即 处 理 , 止 污 工 应 防
13 20 ~21 . 0 5 0 1年 度 不 合 格 标 本 数 量
见 表 2 。
要 是所 送 标 本 与 申请 单 姓 名 不 符 最 多 , 因是 护 工 送 检 时未 核 原 对 标 本 与 申 请 单 ; 次 是 无 姓 名 标 志 主 要 在 ∞ 一 、 ¨ 科 其 。 _这 , 某 两个 室 , 该 是 护 士 长 未 严 格 要 求 每个 护 士 执 行 大 小 便 杯 的 标 志 ; 应 部 分粪 便标 本 与 尿液 标 本 装 在 一 个 杯 子 里 送 检 , 过 对 患者 的 经
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探讨相应对策

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探讨相应对策基层医院是乡镇和社区中最基本的医疗机构,承担着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职责。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质量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基层医院内部的临床微生物标本质量不合格的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也给患者带来了健康风险。
有必要对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基层医院微生物标本的质量,确保患者的健康权益。
我们需要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这些原因可能涉及到人员、设备、流程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人员方面:基层医院的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可能与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不足有关。
在一些基层医院中,由于医疗卫生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于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保存和传递等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导致标本质量不合格。
二、设备方面:基层医院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可能存在老化、损坏或者不维护等问题,这也会影响临床微生物标本的质量。
实验室设备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不足,导致标本检测结果不准确,进而影响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三、流程方面:基层医院在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标本管的标识、传递和保存等方面的流程不完善,也会影响标本的质量。
一些基层医院在微生物标本采集时,未能做到无菌操作,或者在标本传递过程中发生了混淆等问题。
四、管理方面:基层医院管理不善,对于临床微生物标本质量的把控不够严格,也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基层医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微生物标本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流于形式,导致标本质量下降。
一、加强人员培训:基层医院需要加强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才能保障微生物标本的质量。
二、更新设备设施:基层医院需要更新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确保其精确度和准确度。
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及干预措施

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及干预措施发布时间:2021-08-31T11:33:18.31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8期作者:白学忠[导读] 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并提出干预措施。
白学忠(云南省墨江县中医医院检验科;云南墨江654800)【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并提出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各病区及门诊送至微生物实验室的206例不合格检验标本,由检验人员对微生物标本进行检验,以判断样本是否合格,分析微生物样本检验不合格原因,并制定干预措施。
结果在206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中,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57.77%),其次为尿液标本(19.90%),无菌体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最低(1.95%);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采集量不足、条码错误和非标准痰,其中标本污染是主要因素(49.51%)。
结论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送检不及时等均可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产生影响,需规范微生物标本采集标准,及时送检,以降低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制作;不合格;原因分析;干预措施微生物标本检验是临床诊治各类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检验过程、保持方式是否规范、合理,均可对检验合格率产生直接影响[1]。
由此,需加大对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等各环节的管控力度,以避免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
本次选取206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各病区及门诊送至微生物实验室的206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
1.2方法依据卫生部出台的微生物标本合格标准,由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检验人员对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核对,主要记录检验标本的采集时间、标本外观等,并对微生物标本的检测结果、复查结果进行验证,以判断样本是否合格。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控对策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控对策作者:吴波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15期[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来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疾控中心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进行的微生物标本检验样本共计450份,对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份数进行统计,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以便于为具有针对性对策的提供依据。
结果在共计45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有99份不合格样本,占总份数的22.00%。
在这部分不合格样本中,水质检验标本34份,占34.34%;公共卫生用品不合格标本32份,占32.32%;一次性消毒餐具标本11份,占11.11%;其余22份为空气检验标本,占22.22%。
结论通过该研究得出,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应当进一步加大检验力度,与此同时,还应当通过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性的加强使送检过程极尽规范,如此才能有效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概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检验标本;样本分析;不合格因素;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5(c)-0196-03微生物技术也在近些年不断进步,微生物检验技术也随之获得了明显的进展,并且在当前的临床检验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
微生物检验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起到卫生监控作用,同时其对于现代消毒质量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来帮助人类进行传染病的监控,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利的保障。
微生物检验学科作为一项现代化学科,其所涉及的技术领域范围十分广泛,比如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学与微生物学等等[2]。
为了更好地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目前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相关研究亦开始不断更新。
很多疾控中心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微生物样本检验的合格率,都在致力于对中心内部进行大力的改革。
提高微生物检验样本的合格率不仅仅是对送检产品负责,更是疾控中心实现长效发展的必由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
方法:随机的抽取
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微生物标本1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回顾性分析、总结送检标本不
合格原因。
结果:送检的1800例微生物标本中不合格的有165例,不合格率为9.17%(165/1800),而且在这165例不合格标本中,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
格类型依次为:粪便不合格、痰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分泌物不合格、中段尿
不合格、脓液不合格;追究不合格原因,依次为:申请信息不全或者出错、标本
留取质量不合格、未使用无菌容器。
结论:回顾临床资料发现:有效的加强临床
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互动沟通,严格的把控微生物检验前质量,全面的提升微生
物标本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是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减少不合格率的重要
手段。
关键词: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对策
近年来,微生物检验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医学,且发展迅速,越来越受到
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
经临床实践证实,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的指导临床医生
合理的配药及顺利的开展医疗工作[1],但是有相关资料反映:临床微生物送检标
本不合格严重阻碍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全面的提升临床微生物送检
标本质量是医疗工作的重点[2],基于此,本次调查研究回顾了本院自2014年12
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1800
例微生物标本,探究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
泌物、中段尿等1800例微生物标本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其中不合格的有165例。
1.2方法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人员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1800例微生物标本进
行检查、分析,并且根据送检标本的采集时间、外观特征、检测以及复查结果科
学的判定是否属于不合格标本,并且客观、完整、真实的记录造成不合格的原因。
本次调查研究的不合格标本的判定标准参照《现代医学实验室管理与认可实践》。
1.3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均采用%表示,用X2检验。
2.结果
2.1原因
2.1.1送检标本不合格类型
送检的1800例微生物标本中不合格的有165例,不合格率为9.17%
(165/1800),而且在这165例不合格标本中,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类型
依次为:粪便不合格、痰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分泌物不合格、中段尿不合格、脓液不合格,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对策
回顾临床资料发现:有效的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互动沟通(旨在双方统计、分
析的数据保持一致,避免数据出错,且避免因交流不当引起误差),严格的把控微生物检验
前质量(送检前质量把控,是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全
面的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失误)等是提高微生物标本送
检质量、减少不合格率的重要手段。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微生物检验逐渐的成为医院各科室应用重点,但是从实
践来看,仍然暴露出诸多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现象[3],严重影响整个临床医疗进程。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1800例微生物标本中不合格的有165例,不合格率为9.17%
(165/1800),而且我们根据不同不合格类型划分回顾分析,发现:而且在这165例不合格
粪便不合格96例(58.18%)、痰液不合格43例(26.06%)、血液不合格12例(7.28%)、
分泌物不合格7例(4.24%)、中段尿不合格4例(2.42%)、脓液不合格3例(1.82%),
并且追究不合格原因发现:申请信息不全或者出错是主要原因,共105例属于该类型,所占
比例为63.64%(105/165),其次为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共41例属于类型,所占比例为24.85%(41/165),最后为未使用无菌容器,共19例属于该类型,所占比例为11.52%
(19/165)。
因此,本院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的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互动
沟通,严格的把控微生物检验前质量,全面的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等[4]。
总之,申请信息不全或者出错、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未使用无菌容器是导致临床微生
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且通过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互动沟通,严格的把控
微生物检验前质量,全面的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等能够有效的提高微生物标
本送检质量、减少不合格率。
参考文献:
[1]魏丹,郭晓艳.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6):3602-3603.
[2]戚润鹏,郭晓艳.分析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4,(8):422-422.
[3]舒玲,郭靓,罗岚等.华西医院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特点分析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60-2361.
[4]张国英,夏学红.4605例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9):1061-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