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治理

合集下载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1. 概述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壤的流失现象,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农业产出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保护、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和教育宣传四个方面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案。

2. 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首要任务。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2.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2.2 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通过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使空闲地充分休整,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3 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例如修建护岸、水渠和水库等,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3.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保护土地和减缓水流速度的作用。

3.1 林木覆盖增加:通过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项目,增加植被覆盖率,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3.2 草地恢复和管理:加强对草地的保护和管理,控制过度放牧,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防止草地过度破坏和土壤流失。

3.3 生态工程建设:采取生态工程手段,如建设人工湿地和河道生态修复,改善水土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4. 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环节,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1 调整水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水资源,统筹考虑不同区域的需水状况,推动跨区域水资源的互补和调剂,减少过度开采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4.2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土保持林、梯田和隔离墙等,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4.3 实行水资源科学管理:建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系统,科学制定水资源利用计划,合理控制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

5. 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5.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社区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治理水土流失的建议

治理水土流失的建议

治理水土流失的建议治理水土流失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将列举10个治理水土流失的建议,以期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1. 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不同土地类型的边界,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如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加大对水土保持设施的投入,包括建设梯田、沟壑治理、水土保持林网等,提高水土保持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4. 推广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5.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减少过度开采和浪费,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6. 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减少水涝和渍涝,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减少水土流失。

7.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激励和经济补偿,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开展。

8.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9. 加强跨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加强跨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借鉴和学习国内外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合作共享,共同应对水土流失问题。

10.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力,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建议,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好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这也需要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农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水土流失治理的良好效果。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一、建立水土保持制度
1、加强水土保持政策的宣讲。

水土保持政策要得到全面的宣传加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建立起主动投入水土保持的精神环境。

2、净化政府机关水土保持观念。

政府应把水土保持作为治理洪涝、涝渍、土壤侵蚀等水土保持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将政府机关的职责、义务、权利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

3、建立水土保持技术监测系统。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表示出水土保持的状况,帮助政府做出恰当的决策,以指导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二、加强治理工作
1、控制水土流失的源头。

控制水土流失的源头是根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方法,及时督促政府落实政策、行业界整改措施,根治水土流失源头,降低制造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2、建立水土保持和治理体系。

要积极推进水土保持与治理机制建设,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管理和防治,形成一个完善的治理体系。

3、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技术改进。

要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技术改进,使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适应地域实际,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

4、加强生态环境修复。

要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提高绿化一线种
植效果,维护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期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保护好我国的水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拥有一片绿色的家园。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为水流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冲刷、侵蚀和破坏,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甚至河水被土壤冲刷到陆地、水库等地形地貌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环境挑战,对于农田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避免和缓解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理措施。

一、植被保护和恢复植被是土地的有机保持者和固土措施的核心。

保护和恢复植被对于减少水土流失非常重要。

在农田中,可以采取分层栽植、间作和轮作等方法,增加植被的覆盖率。

在水源涵养区和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造林和退耕还林,提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和保持土壤的能力。

二、防治土地和河道侵蚀土地和河道的侵蚀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少土地和河道的侵蚀,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河道和土地,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生物措施包括种植河道和土地侵蚀抑制物种,例如草本和灌木类植物。

工程措施包括修筑护岸、挖掘水沟和修建水库等。

管理措施包括制定科学的农田管理方案,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

三、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针对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的一系列人工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护坡、挖掘沟渠、建设沟槽等。

非工程措施包括制定农田管理规范、推广农业生态技术等。

水土保持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地质、气候等自然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

四、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土壤和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至关重要。

农田渠系是农田水利系统的核心,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

可以采取灌溉技术和排水技术结合的方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率,并减少因灌溉和排水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

五、加强土壤保育和改良土壤保育和改良对于减缓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等措施,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

治理水土流失的三大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三大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三大措施
水土流失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现象,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水质破坏。

究竟要如何治理水
土流失呢?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应从源头抑制水土流失。

尽量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河道腐蚀,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坝堰,阻止河水汹涌冲刷河道,减少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

其次,应积极采取植被防护措施。

为了遏制水土流失,在受水土流失影响的山区、坡地上,应积极绿化、修筑草垛,提高土壤渗透能力、抑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控制问题的目的。

再次,应加快河道硬化建设,正确采用石砌、混凝土等技术,以确保河道具有足够的抗损
性能,以防止河道污染与水土流失。

另外,要定期整治水渠堰塘,以改善水土流失环境。

应促使工地视情污水处理,清理淤积物,进行水质控制。

同时,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扶持水土流失治理,加强两河治理工作,实施抗旱、遏洪、防涝等水土保持措施。

以上就是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即从源头消减水土流失的影响,采取植被保护措施,加快
河道边坡硬化建设、定期清理河道污染物及其堰塘污染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水土
流失的强度,维护地表水水质,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环境。

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水的侵蚀、水土流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而导致的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表层剥蚀和土壤层次破碎的现象。

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农田产量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为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负面影响,建立一套规范、规程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为三个小节来阐述水土流失治理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一、水土流失调查与监测水土流失治理的第一步是进行准确的水土流失调查与监测工作。

只有明确了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分布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

在水土流失调查与监测方面,可参考以下规范和标准。

1.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与评价标准根据实地观测和土壤样品分析,制定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与评价标准,以便对各地区土壤侵蚀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

标准应包括地表侵蚀、坡面侵蚀、河流侵蚀等多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

2.水土流失监测技术规范明确水土流失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包括采样点位置选择、采样方法、样品分析等。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并建立连续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水土流失的变化和趋势。

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技术针对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相关规程和标准的提出。

1.水土保持规范与技术制定水土保持规范与技术,包括地表覆盖保持、斜坡防护、河道整治、植被恢复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明确各项保护技术的适用范围、施工要求和效果评价指标。

同时,建立水土保持技术培训和评估体系,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2.农田水利规范针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规范内容包括水源选取、灌溉工程设计、排水系统建设等方面。

3.土壤保育技术规范明确土壤保育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包括有机肥料的使用、合理施肥、植物匹配和优化耕作措施等。

同时,制定土壤保育的评价指标和监测方法,对土壤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1. 引言水土流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过度的农业活动和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治理水土流失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土壤保持措施、生态修复措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 土壤保持措施土壤保持是防止土壤侵蚀和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保持措施:2.1 林地建设林地具有很强的保持土壤的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因此,加强林地的建设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立植被覆盖率高的森林,可以有效减少降雨对土壤的冲刷,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种植乔木和灌木,可以增加林地的固土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2.2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地划定各类土地的功能区域,合理规划农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布局和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破坏和水土流失。

2.3 建设防护林带和风道建设防护林带和风道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方式。

•防护林带可以起到屏障作用,阻挡风沙和降雨的侵蚀。

同时,防护林带还可以修复退化土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风道的建设可以减弱风的速度,阻挡风沙的传播,保护土地不受风沙的侵蚀。

3. 生态修复措施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态修复措施:3.1 河岸修复河岸修复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固河岸,种植浸根植物和护岸植被,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3.2 湿地建设湿地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通过建设湿地,可以有效减少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湿地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3.3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在退化地区种植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植物,可以帮助土壤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4.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农业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生态学考试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生态学考试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生态学考试: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领域的两大难题,治理措施多样且复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1. 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流失,提高土壤保持能力。

2. 工程措施:比如修建梯田、护坡、挡土墙等,以减少径流冲刷,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3. 农业技术改进:如合理轮作、间作,避免单一作物对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保护土壤结构。

4.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行为导致的土壤侵蚀。

荒漠化治理措施:
1. 植树造林:在荒漠地区种植耐旱植物,构建防护林体系,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 节水农业:通过改进灌溉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发展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土地利用调整: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比如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人类活动对荒漠环境的破坏。

4. 生态移民:将受荒漠化影响的居民搬迁至其他地区,
减少人类活动对荒漠环境的压力。

5. 科研监测:加强对荒漠化原因和治理技术的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荒漠化动态变化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措施,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掌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具有对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自然又会对人类生存起反作用。

2.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自制投影片:黄土地貎主要类型(表格),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示意图。

3.自制复合投影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示意图,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子,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自然环境恶化,成为我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详细分析造成本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成功个案,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做法。

[讲授新课]
(板书)§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水土流失的形成
(读图)图3.4《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教师讲述:我们一直用“对面叫得应,相会要一天”这样一句话来形象地描述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地貎。

而我们通过图片看到的黄土高原,沟谷地貎发育,表现为沟谷密度大,沟谷深度大,高原面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

(投影)“黄土地貎主要类型”,学生阅读大致了解黄土地貎类型,教师介绍课本所提及
再投影《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要求学生在图上指读出塬、梁等黄土地貎,并根据对黄土塬面区和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的比较,判断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形区。

指导学生读两个数据:
◇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严重地区为11万平方千米)
◇每年流失土壤:约16亿吨
(过渡)这一切,都是水土流失惹的祸。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黄土高原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里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

(板书)(一)自然原因
(出示复式投影)“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示意图”,先出示底图,学生思考讨论: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请简要阐述黄土高原在地形、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作用下是如何造成水土流失的?
(学生回答,覆盖答案)
(过渡)早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已经存在了。

在地质时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而进入人类社会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加重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板书)(二)人为原因
(指导阅读)出示导读提纲,让学生自主阅读本栏课文,积极启动思维。

①哪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重加快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②简要说明以上这些因素是如何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③通过比较,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因素造成?
①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变化,径流和对地面的侵蚀出现怎样的变化?
②科学研究表明,对于黄土高原,当植被覆盖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土壤的侵蚀率非常明显地减少,这个覆盖率值是多少?
③黄土高原林草植被主要有哪些环境效益?
(学生回答)随着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地表径流减小率明显增加,从而使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资源,起到拦截泥沙、蓄积水源的功能;地面侵蚀减小率也相应大大提高,从而实现水土保持。

当植被覆盖率达到40%时,两个土壤侵蚀率非常明显地减少。

因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有赖于植被(有蓄水拦沙、保持水土的环境效益)。

(投影材料)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①2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②随之,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20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有所扩大,而森林、草原面积则不断缩小,这是因人口的增长,人们乱伐滥垦所造成的。

这导致了当地气候的恶化(气候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的增大。

由此可知,不合理人类的活动是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指导阅读)科学工作者对陕西安塞县的研究结果:
※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
※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0.4%
(结论)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人为因素所占的份额高于自然因素。

(讨论)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为什么说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学生讨论并回答)黄河的危害主要是黄河下游决口改道,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要黄河下游河道沉积成为“地上河”。

因此治黄的关键是治沙,而黄河泥沙的90%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所以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投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危害与治理示意图”,教师略作解释:
(小结)人为因素在现代水土流失成因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反过来讲,只要人类能控制和改善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是可以治理水土流失的。

(过渡)那么,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呢?
(板书)二、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承转)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治理水土流失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许多水土保持的措施。

(指导阅读)阅读本栏课文,并简要叙述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小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与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相结合,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对>25°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并建设高产良田和优质草场,来弥补由此带来的粮畜减产。

同时开矿不忘复垦,做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黄土高原人民所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板书)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指导阅读)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主阅读有关课文,思考:
①什么是小流域?
②治理小流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有何指导意义?
③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什么?
④小流域综合治理需结合采取哪些措施?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学生回答)略
(板书)重点:保持水土,开发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并用
(出示复合投影)课本图“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先看图——水土流失的三项治理措施,思考回答: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三项措施并用,人们具体采用了哪些实践方式?三项措施分别起到什么功效?
(附具体措施和功能)
(过渡)甘肃省西峰南小河沟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流域,也是黄土高原众多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

这里是如何做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并用,取得水土保持工作良好成效的呢?
(出示导读提纲)指导阅读课本图3.6“南小河沟综合治理措施平面分布图”和相关课文:
①根据工程、生物和农技三项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南小河沟对“塬、沟、坡”等典
型地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理方针?
②找出图中的黄土塬区域,当地农民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保塬的?
③找出图中的小河沟,当地农民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来“固”沟?
④当地农民是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来“护”好黄土高坡的?
⑤南小河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怎样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出示复合投影)“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措施”,先出示表如下:
学生据表回答上述问题,教师作穿插简要讲解,并逐栏覆盖答案:
(小结)教师自述:南小河沟人民在“保塬、护坡、固沟”实施过程中,都注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并用,特别是护坡措施中的“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既有工程措施,又有生物措施。

综合治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里广阔的塬面条田纵横,坡地上梯田环绕,沟底有坝地,沟头有防护,沟道有沟边埂,起到固沟作用。

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开发了林粮、果粮生态农业体系,开辟了新的林地、果园,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与治穷致富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指导读图)读图3.7“陕西省绥德县山沟中一户人家”,学生简要解释当地对山沟的治理措施和效果。

[课堂小结]由学生对新课学习内容作简要归纳,教师完善网络式板书。

(课堂讨论)
内容:(教材活动题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课本图3.8“水土流失人-地系统关系示意”表示。

说说你对这幅关系图的理解。

形式:以同桌同学为单位分组思考讨论,再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主持引导,并作最后归纳。

(思路点拨)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人为破坏作用对水土流失起了加速作用,而且事实证明人为因素在现代水土流失成因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了解这些内容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使学生震惊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此严重,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恢复植被、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信心。

因为人类可以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通过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制定相关的农业、人口、水土保持政策,采取各种相应措施,水土流失问题是能够治理的。

甘肃西峰南小河沟通过实行“保塬、护坡、固沟”的小流域治理方针,并已初见成效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课后练习]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