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1 函数与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第四章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要点3 函数零点存在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____连__续_不__断_____的曲线,且有 ___f_(a_)_f(_b)_<_0 ___,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 c∈(a,b),使得___f(_c)_=_0____,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解.
解析 令f(x)=0,得-x2+5x-6=0,即x2-5x+6=0,(x-2)(x-3)=0,
∴x=2或x=3.故选B.
3.方程ex-x=2在实数范围内的解有( C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析 由题意令y1=ex,y2=x+2,在同一坐标系下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如图,由图可知两图象有两个交点,即方程ex-x=2有两个解.故选C.
3.如何正确理解函数零点存在定理? 答:(1)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零点,如函数y=1x就没有零点. (2)函数y=f(x)若满足:①函数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 线;②f(a)f(b)<0,则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 (3)对于有些函数,即使它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当它通过零点 时,函数值也不一定变号.如函数y=x2有零点x0=0,但显然函数值没有变 号.但是,对于任意一个函数,相邻的两个零点之间所有的函数值保持同号. (4)函数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在区间(a,b)上单 调,若f(a)f(b)<0,则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4.若二次函数y=x2+2x+k+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B )
A.(-2,+∞)
B.(-∞,-2)
C.(2,+∞)
必修一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第三单元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3.1 函数与方程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会求某些函数的零点(重 点).2.掌握函数零点的判定方法(重、难点).3.了解函数的零点与 方程的根的联系(重点).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预习教材 P86-P88,完成下面问题: 知识点 1 函数的零点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课堂小结
1.在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中,要注意三点:(1)函数是连续 的;(2)定理不可逆;(3)至少存在一个零点.
2.方程f(x)=g(x)的根是函数f(x)与g(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也是函数y=f(x)-g(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3.函数与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方程问题可以转化为函 数问题求解,同样,函数问题有时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 这正是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基础.
答案 C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题型三 判断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
【例3】 (1)二次函数f(x)=ax2+bx+c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3 -2 -1 0 1 2 3 4 y 6 m -4 -6 -6 -4 n 6
不求a,b,c的值,判断方程ax2+bx+c=0的两根所在区间
是( )
A.(-3,-1)和(2,4) B.(-3,-1)和(-1,1)
是 0,-12. 答案 0,-12
课前预习
课堂互动
课堂反馈
题型二 确定函数零点的个数
【例 2】 判断下列函数零点的个数. (1)f(x)=x2-34x+58; (2)f(x)=ln x+x2-3. 解 (1)由 f(x)=0,即 x2-34x+58=0,得 Δ=-342-4×58= -3116<0, 所以方程 x2-34x+58=0 没有实数根,即 f(x)零点的个数为 0.
高中数学教案 必修1 第十讲:函数与方程

博途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一)学员姓名: 年级:高一日期: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刘云丰时间:课题第十讲:函数与方程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联系.教学内容函数与方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使学生遇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时能顺利联想函数的思想和方法;◆教学难点: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函数的零点探究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二次函数的关系。
出示表格,填写表格,并分析填出的表格,从二次方程的根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探究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二次函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的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x2-2x-3=0 x1=-1,x2=3 y=x2-2x-3 (-1,0),(3,0)x2-2x+1=0 x1= x2=1 y=x2-2x+1 (1,0)x2-2x+3=0 无实数根y=x2-2x+3 无交点(图1-1)函数y=x 2-2x-3的图像(图1-2)函数y=x 2-2x+1的图像(图1-3)函数y=x 2-2x+3的图像归纳: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相应的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没有交点;2.如果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相应的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交点。
反之,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没有交点,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交点,则交点的横坐标就是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
1.函数的零点 概念:对于函数y=f(x)(x ∈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y=f(x)(x ∈D)的零点。
xy0 -32 1 12 ----...... . . . .x y-32 1 12 54 3yx-21 12. . .. .(1) 意义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 函数y=f(x)有零点 (2) 求函数的零点① 代数法:求方程f(x)=0的实数根②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像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最新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讲解_函数与方程_基础

函数与方程【学习目标】(1)重点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判定二次函数零点的个数,会求函数的零点;(2)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3)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常用方法.【要点梳理】要点一:函数的零点 1.函数的零点(1)一般地,如果函数()y f x =在实数α处的值等于零,即()0f α=,则a 叫做这个函数的零点. 要点诠释:①函数的零点是一个实数,当函数的自变量取这个实数时,其函数值等于零; ②函数的零点也就是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③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的实数根.④零点都是指变号零点(函数图象通过零点时穿过x 轴,则称这样的零点为变号零点). 归纳: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 (2)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零点个数,方程20ax bx c ++=的实根个数见下表.(3)二次函数零点的性质①二次函数的图象是连续的,当它通过零点时(不是二重零点),函数值变号. ②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的函数值保持同号.引伸:对任意函数,只要它的图象是连续不间断的,上述性质同样成立. 2.函数零点的判定(1)利用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定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一个区间[]a b ,上的图象不间断,并且在它的两个端点处的函数值异号,即()()0f a f b <,则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上,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一点()0x a b ∈,,使()00f x =,这个0x 也就是方程()0f x =的根.要点诠释:①满足上述条件,我们只能判定区间内有零点,但不能确定有几个.若函数在区间内单调,则只有一个;若不单调,则个数不确定.②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有()()0f a f b ⋅>,()f x 在(,)a b 内也可能有零点,例如2()f x x =在[]1,1-上,2()23f x x x =--在区间[]2,4-上就是这样的.故()f x 在(),a b 内有零点,不一定有()()0f a f b ⋅<. ③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不是连续不断的曲线,()f x 在(),a b 内也可能是有零点,例如函数1()1f x x=+在[]2,2-上就是这样的. (2)利用方程求解法求函数的零点时,先考虑解方程()0f x =,方程()0f x =无实根则函数无零点,方程()0f x =有实根则函数有零点.(3)利用数形结合法函数()()()F x f x g x =-的零点就是方程()()f x g x =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与()y g x =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要点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与方程系数的关系(1)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实根,则x 1、x 2的分布范围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之间的关系是:①当x 1<x 2<k 时,有0()02f k b k a ⎧⎪∆>⎪>⎨⎪⎪-<⎩;②当k <x 1<x 2时,有0()02f k b k a⎧⎪∆>⎪>⎨⎪⎪->⎩;③当x 1<k <x 2时,()0f k <;④当x 1,x 2∈(k 1,k 2)时,有12120()0()02f k f k b k k a ∆≥⎧⎪>⎪⎪>⎨⎪⎪<-<⎪⎩;⑤当x 1、x 2有且仅有一个在(k 1,k 2)时,有12()()0f k f k <.要点诠释:讨论二次函数的根在区间的分布情况一般需从三方面考虑:①判别式;②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的符号;③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当k =0时,也就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零分布.(2)所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零分布,是指方程的根相对于零的关系.比如一元二次方程有一正根,有一负根,其实就是指这个二次方程一个根比零大,一个根比零小,或者说这两个根分布在零的两侧.设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个实根为x 1,x 2,且x 1≤x 2.①2121212400,000b ac b x x x x a c x x a ⎧⎪∆=-≥⎪⎪>>⇔+=->⎨⎪⎪=>⎪⎩;②2121212400,000b ac b x x x x a c x x a ⎧⎪∆=-≥⎪⎪<<+=-<⎨⎪⎪=>⎪⎩;③1200cx x a<<⇔<; ④x 1=0,x 2>0⇔c =0,且0b a <;x 1<0,x 2=0⇔c =0,且0ba>. 要点三:二分法1.二分法所谓二分法就是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2.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一般步骤:已知函数()y f x =定义在区间D 上,求它在D 上的一个零点x 0的近似值x ,使它满足给定的精确度. 第一步:在D 内取一个闭区间[]00,a b D ⊆,使()0f a 与()0f b 异号,即()()000f a f b ⋅<,零点位于区间[]00,a b 中.第二步:取区间[]00,a b 的中点,则此中点对应的坐标为()()0000001122x a b a a b =+-=+. 计算()0f x 和()0f a ,并判断:①如果()00f x =,则0x 就是()f x 的零点,计算终止;②如果()()000f a f x ⋅<,则零点位于区间[]00,a x 中,令1010,a a b x ==;③如果()()000f a f x ⋅>,则零点位于区间[]00,x b 中,令1010,a x b b == 第三步:取区间[]11,a b 的中点,则此中点对应的坐标为()()1111111122x a b a a b =+-=+. 计算()1f x 和()1f a ,并判断:①如果()10f x =,则1x 就是()f x 的零点,计算终止;②如果()()110f a f x ⋅<,则零点位于区间[]11,a x 中,令2121,a a b x ==; ③如果()()110f a f x ⋅>,则零点位于区间[]11,x b 中,令2121,a x b b ==; ……继续实施上述步骤,直到区间[],n n a b ,函数的零点总位于区间[],n n a b 上,当n a 和n b 按照给定的精确度所取的近似值相同时,这个相同的近似值就是函数()y f x =的近似零点,计算终止.这时函数()y f x =的近似零点满足给定的精确度.要点诠释:(1)第一步中要使:①区间长度尽量小;②()f a 、()f b 的值比较容易计算且()() <0f a f b . (2)根据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根的关系,求函数的零点和求相应方程的根式等价的.对于求方程()()f x g x =的根,可以构造函数()()()F x f x g x =-,函数()F x 的零点即为方程()()f x g x =的根.【经典例题】类型一、求函数的零点例1.已知函数()(3)(1)(2)f x x x x =++-. (1)解方程(x +3)(x +1)(x ―2)=0;(2)画出函数()(3)(1)(2)f x x x x =++-的图象(简图),并求出函数()(3)(1)(2)f x x x x =++-的零点;(3)讨论函数()(3)(1)(2)f x x x x =++-在零点两侧的函数值的正负. 【解析】(1)方程有三个根x 1=―3,x 2=―1,x 3=2.(2)函数()(3)(1)(2)f x x x x =++-的图象如右图,零点为―3,―1,2.(3)由函数的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出,在函数()(3)(1)(2)f x x x x =++-的零点―3左侧的函数值为负,在零点―3的右侧与零点―1的左侧的函数值为正,零点―1的右侧与零点2的左侧的函数值为负,零点2右侧的函数值为正.【总结升华】(1)方程(x +3)(x +1)(x ―2)=0左边是三个因式的积的形式,只要有一个因式为0,方程就成立,所以x +3=0或x +1=0或x ―2=0,所以x =―3或x =―1或x =2;(2)可以用描点的方法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3)在x 轴的上方,纵坐标为正,相应的函数值就为正;在x 轴的下方,纵坐标为负,相应的函数值就为负.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函数()()()1()f x x a x b a b =--+<,且m ,n 是方程()0f x =的两个根(m <n ),则实数a 、b 、m 、n 的大小关系可能是( )A .m <a <b <nB .a <m <n <bC .m <a <n <bD .a <m <b <n 【答案】B【解析】由函数()()()1f x x a x b =--+,我们可以看到a 、b 为()()()g x x a x b =--的零点,且()()1f a f b ==0()()f n f m >==,如右图,则应有a <m <n <b ,故选B .例2.若一次函数f (x )=ax +b 有一个零点2,那么函数2()g x ax bx =+的零点是 . 【思路点拨】由题意可知,2a +b =0,即b =-2a ;代入并令g (x )=0解得x =0或12x =. 【答案】0,12【解析】∵一次函数f (x )=ax +b 有一个零点2, ∴2a +b =0,即b =-2a ;∴令22()2(12)0g x ax bx ax ax ax x =+=-=-=, 解得,x =0或12x =; 故答案为:0,12.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 举一反三:【变式1】求函数:(1)223y x x =--+;(2)376y x x =-+的零点.【答案】(1)-3,1;(2)-3,1,2. 【解析】(1)由求根公式解得121, 3.x x ==- (2)方程3760x x -+=可化为()()()()()()()()()()32266161116116123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由()()()1230x x x --+=知1233,1, 2.x x x =-==所以函数223y x x =--+的零点为-3,1;函数376y x x =-+的零点为-3,1,2.【总结升华】三次因式分解的关键是,裂项后的两组分别要有公因式可提取,函数求零点的题目和解方程的题目可相互转化.类型二、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例3.已知函数2()3xf x x =-,问:方程()0f x =在区间[]1,0-内有没有实数根?为什么?【答案】没有实数根【解析】先求出(1)f -及(0)f 的值,进而确定(1)f -和(0)f 的符号,当它们其中一个值小于零另一个值大于零时,便可确定()f x 在[]1,0-上有实数根.122(1)3(1)03f --=--=-<,02(0)3010,f =-=>且函数2()3xf x x =-的图象是连续曲线,()f x ∴在区间[]1,0-内有实数根【总结升华】利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可以判断方程()0f x =在某区间内是否有实数根,是利用计算机求方程近似根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这个定理.需要注意的是,方程()0f x =在区间[],a b 内有实数根,不一定有()()0f a f b ⋅<.举一反三:【变式1】判断下列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是否存在零点: (1)[]2()318,1,8;f x x x x =--∈(2)[]3()1,1,2f x x x x =--∈-;(3)[]2()log (2),1,3f x x x x =+-∈. 【答案】(1)存在;(2)存在;(3)存在. 【解析】(1)(1)200,(8)220,f f =-<=>(1)(8)0f f ∴⋅<故2()318f x x x =--在[]1,8上存在零点.(2)(1)10,(2)50,f f -=-<=>(1)(2)0,f f ∴-⋅<故3()1f x x x =--在区间[]1,2-上存在零点.(3)2222(1)log 31log 210,(3)log 53log 830f f =->-==-<-=,∴(1)(3)0f f ⋅<,故2()log (2)f x x x =+-在区间[]1,3上存在零点. 【高清课程:函数与方程377543 例3】【变式2】若函数3()31,[1,1]f x x x x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方程f (x )=0在区间[0,1]内一定有解 B .方程f (x )=0在区间[0,1]内一定无解 C .函数f (x )是奇函数 D .函数f (x )是偶函数【答案】A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例4.已知关于x 的二次方程x 2+2mx +2m +1=0.(1)若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1,0)和(1,2)内,求m 的取值范围. (2)若方程两根均在区间(0,1)内,求m 的取值范围. 【答案】(1)5162m -<<-;(2)112m -<≤ 【解析】(1)条件说明函数2221y x mx m =+++的零点在区间(-1,0)和(1,2)内,由图1可知,(1)20(0)210(1)420(2)650f f m f m f m -=>⎧⎪=+<⎪⎨=+<⎪⎪=+>⎩,∴121256m Rm m m ∈⎧⎪⎪<-⎪⎪⎨<-⎪⎪⎪>-⎪⎩.∴5162m -<<-.(2)∵函数的零点在区间(0,1)内,由图2知必有(0)0(1)0001f f m >⎧⎪>⎪⎨∆≥⎪⎪<-<⎩.∴12121110m m m m m ⎧>-⎪⎪⎪>-⎨⎪≥≤⎪⎪-<<⎩或.∴112m -<≤ 【总结升华】本例两个小题均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但很繁琐,而利用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求解就变得非常直观简捷.“方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思想,解题中要注意应用.举一反三:【变式1】关于x 的方程ax 2―2(a +1)x +a ―1=0,求a 为何值时: (1)方程有一根;(2)方程有一正一负根; (3)方程两根都大于1;(4)方程有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答案】(1)0a =或13a =-(2)01a <<(3)不存在实数a (4)0a > 【解析】(1)当a =0时,方程变为―2x ―1=0,即12x =-,符合题意; 当0a ≠时,方程为二次方程,因为方程有一根,所以1240a ∆=+=,解得13a =-.综上可知,当0a =或13a =-时,关于x 的方程ax 2―2(a +1)x +a ―1=0有一根.(2)因为方程有一正一负根,所以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0a a-<.又1240,a ∆=+>解得01a <<.(3)方程两根都大于1,图象大致如图 所以必须满足0,0,2(1)1,2(1)0.a a a f >⎧⎪∆>⎪⎪+⎨>⎪⎪>⎪⎩或0,0,2(1)1,2(1)0.a a af <⎧⎪∆>⎪⎪+⎨>⎪⎪<⎪⎩两不等式组均无解. 所以不存在实数a ,使方程两根都大于1.(4)因为方程有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图象大致如图所以必须满足0,(1)0a f >⎧⎨<⎩或0,(1)0a f <⎧⎨>⎩解得0a >.类型四、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的近似值例5.(2016 河南许昌月考)已知函数32()231f x x x x =--+.(1)求证:f (x )在区间(1,2)上存在零点;(2)若f (x )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近似值如表格所示,请用二分法计算f (x )=0的一个近似解(精确到0.1).【思路点拨】(1)根据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即可判断.(2)由二分法的定义进行判断,根据其原理——零点存在的区间逐步缩小,区间端点与零点的值越接近的特征选择正确答案.【答案】(1)略;(2)1.3【解析】(1)证明:∵32()231f x x x x =--+, ∴f (1)=-1<0,f (2)=7>0, ∴f (1)·f (2)=-7<0且32()231f x x x x =--+在(1,2)内连续, 所以f (x )在区间(1,2)上存在零点;(2)由(1)知32()231f x x x x =--+在(1,2)内存在零点,由表知,f (1)=―1,f (1.5)=1,∴f (1)·f (1.5)<0,∴f (x )的零点在(1,1.5)上,∵f (1.25)=―0.40625,∴f (1.25)·f (1.5)<0,∴f (x )的零点在(1.25,1.5)上, ∵f (1.375)=0.18359,∴f (1.25)·f (1.375)<0,∴f (x )的零点在(1.25,1.375)上;∵f (1.3125)=-0.31818,∴f (1.3125)·f (1.375)<0,∴f (x )的零点在(1.3125,1.375)上, ∵f (1.34375)=0.01581,∴f (1.3125)·f (1.34375)<0,∴f (x )的零点在(1.3125,1.34375)上, 由于|1.34375-1.3125|=0.03125<0,且1.3125≈1.3,1.34375≈1.3, 所以f (x )=0的一个精确到0.1的近似解是1.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求解关键是正确理解掌握二分法的原理与求解步骤,根据其原理得出零点存在的区间,找出其近似解,属于基本概念的运用题.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函数与方程377543 例4】【变式1】若函数32()22f x x x x =+--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 用二分法计算,其参考数据如下:那么方程32220x x x +--=的一个近似根(精确到0.1)为( ) A .1.2 B .1.3C .1.4D .1.5【答案】C【变式2】设()338xf x x =+-,用二分法求方程338xx +-在x ∈(1,2)内近似解的过程中得f (1)<0,f (1.5)>0,f (1.25)<0,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 )A .(1,1.25)B .(1.25,1.5)C .(1.5,2)D .不能确定【思路点拨】由已知“方程3380xx +-=在x ∈(1,2)内近似解”,且具体的函数值的符号也已确定,由f (1.5)>0,f (1.25)<0,它们异号.【答案】B【解析】∵f (1.5)•f (1.25)<0, 由零点存在定理,得,∴方程的根落在区间(1.25,1.5). 故选B .【总结升华】二分法是求方程根的一种算法,其理论依据是零点存在定理:一般地,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不间断的曲线,且f (a )f (b )<0,则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有零点.类型五、用二分法解决实际问题例6.某电脑公司生产A 种型号的笔记本电脑,2006年平均每台电脑生产成本5000元,并以纯利润20%标定出厂价.从2007年开始,公司更新设备,加强管理,逐步推行股份制,从而使生产成本逐年降低,2010年平均每台A 种型号的笔记本电脑尽管出厂价仅是2006年出厂价的80%,但却实现了纯利润50%的高效益.(1)求2010年每台电脑的生产成本;(2)以2006年的生产成本为基数,用二分法求2006~2010年生产成本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精确到0.01)【答案】(1)3200;(2)11% 【解析】(1)设2010年每台电脑的生产成本为P 元,根据题意,得P (1+50%)=5000×(1+20%)×80%,解得P =3200(元).故2010年每台电脑的生产成本为3200元.(2)设2006~2010年生产成本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为x ,根据题意,得5000(1-x )4=3200(0<x <1)4观察上表,可知f (0.1)·f (0.15)<0,说明此函数在区间(0.1,0.5)内有零点x 0.取区间(0.1,0.15)的中点x 1=0.125,可得f (0.125)≈-269.因为f (0.125)·f (0.1)<0,所以x 0∈(0.1,0.125).再取(0.1,0.125)的中点x 2=0.1125,可得f (0.1125)≈-98.因为f (0.1)·f (0.1125)<0,所以x 0∈(0.1,0.1125).同理可得,x 0∈(0.1,0.10625),x 0∈(0.103125,0.10625),x 0∈(0.104687,0.10625),x 0∈(0.10546875,0.10625),由于|0.10546875-0.10625|<0.01,所以原方程的近似解为0.11.故2006~2010生产成本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为11%.举一反三:考点必考知识必备 【变式1】如右图所示,有一块边长为15 cm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cm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1)求出盒子的体积y (cm 3)以x (cm )为自变量的函数解析式,并讨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2)如果要做成一个容积是150 cm 3的无盖盒子,那么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x 是多少?(精确到0.1 cm )【答案】(1)y =x (15-2x )2 0<x <7.5 (2)0.8 cm 或4.7 cm【解析】(1)由题意,盒子的体积y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解析式y =x (15-2x )2,其定义域为01520x x >⎧⎨->⎩,即0<x <7.5.(2)原问题可转化为当y =150时,求方程x (15―2x )2=150的近似解.设g (x )=x (15―2x )2―150,由于g (0)·g (1)<0且g (4)·g (5)<0.所以方程在(0,1),(4,5)内各有一根,在区间(0,1)内的近似解为0.8,其逼近区间为(0.8125,0.875),且|0.8125-0.875|=0.0625<0.1;在区间(4,5)内的近似解为4.7,其逼近区间为(4.625,4.6875),且|4.626-4.6875|=0.0625<0.1.所以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0.8 cm 或4.7 cm .。
新教材人教版B版必修一 函数与方程 课件(10张)

x m, 其中m>0.若
x m,
存在实数b,使得关于x的方程f(x)=b有三个不同的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解题导引
解析 f(x)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若存在b∈R,使得方程f(x)=b有三个不同的根,只需A点在B点的下 方,即4m-m2<m,又m>0,所以m>3. 答案 (3,+∞)
2
∴f(1)·f(2)<0,
根据零点存在性定理知f(x)=ln
x-
2 x2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1,2).故选B.
答案 B
考向二 函数零点的应用
例2 (2017江西赣州一模,11)已知函数f(x)=|2x-2|+b的两个零点分别为x
1,x2(x1>x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1<x1<2,x1+x2<2
第三步,计算f(x1): (i)若f(x1)=0,则x1就是函数的零点; (ii)若f(a)·f(x1)<0,则令b=x1(此时零点x0∈(a,x1)); (iii)若f(x1)·f(b)<0,则令a=x1(此时零点x0∈(x1,b)); 第四步,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 则,重复第二、三、四步.
与方程的根
1.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y=f(x),把使① f(x)=0 的实数x叫做函数
y=f(x)的零点.
(2)三个等价关系: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② x轴
有交点⇔函数y=f(x)有③ 零点 .
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注意 零点存在性定理只能判断函数在某区间上是否存在零点,并不能 判断零点的个数,但如果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函数,则该函数在区间上 至多有一个零点. 3.二分法 (1)对于区间[a,b]上连续不断的,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 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 从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区间[a,b],验证④ f(a)·f(b)<0 ,给定精确度ε; 第二步,求区间(a,b)的中点x1;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
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
从本质上讲,函数与方程没是没有什么区别,如函数y=f(x),就可以看作关于x、y的二元方程f(x)-y=0。
可以说,函数的研究离不开方程。
列方程、解方程和研究方程的特性,都是应用方程思想时需要重点考虑的。
典型例题1:很多时候,在高考数学学习中,如果我们能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就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我们知道,哪里有等式,哪里就有方程;哪里有公式,哪里就有方程;求值问题是通过解方程来实现的等等;不等式问题也与方程是近亲,密切相关。
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思想通过提出问题的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型的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研究。
它体现了联系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般地,函数思想是构造函数从而利用函数的性质解题,经常利用的性质是:f(x)、f(x)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像变换等,要求我们熟练掌握的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具体特性。
在解题中,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构造出函数解析式和妙用函数的性质,是应用函数思想的关键。
对所给的问题观察、分析、判断比较深入、充分、全面时,才能产生由此及彼的联系,构造出函数原型。
另外,方程问题、不等式问题和某些代数问题也可以转化为与其相关的函数问题,即用函数思想解答非函数问题。
典型例题2:典型例题3:函数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在概念性、应用性、理解性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
我们应用函数思想的几种常见题型是:遇到变量,构造函数关系解题;有关的不等式、方程、最小值和最大值之类的问题,利用函数观点加以分析;含有多个变量的数学问题中,选定合适的主变量,从而揭示其中的函数关系;实际应用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建立数学模型和函数关系式,应用函数性质或不等式等知识解答。
高中数学必修一 (教案)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教材分析】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研究包含二次曲线在内的许多内容的工具高考试题中近一半的试题与这三个“二次”问题有关本节主要是帮助考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掌握函数、方程及不等式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探索,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2.逻辑推理: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3.数学运算:解一元二次不等式;4.数据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5.数学建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逐步渗透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利用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和不等式的解集;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位置关系的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初中,我们从一次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发现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这种联系可以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类似地,能否从二次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而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呢?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研探。
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对应关系。
2.解一元二次不等方的步骤?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1.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一元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如下表:判别式Δ=b 2-4acΔ>0Δ=0Δ<0二次函数y=ax 2+bx+c(a>0)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有两相异实根x1,x2(x1<x2)有两相等实根x1=x2没有实数根ax2+bx+c>0(a>0)的解集{x|x>x2或x<x1}{x|x≠−2ba}Rax2+bx+c<0(a>0)的解集{x|x1<x<x2}∅∅ab2-=2.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的求解的算法。
高中数学必修一(人教版)4.5.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方法归纳
1.确定函数零点个数的方法: ①结合零点存在定理和函数单调性; ②转化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 2.已知函数零点个数求参数范围的常用方法
跟踪训练 1 (1)函数 f(x)=12x-x3-2 在区间(-1,0)内的零点个数 是( )
A.0 B.1
C.2 D.3
4.函数 f(x)=log2x-1 的零点为________.
解析:令 f(x)=log2x-1=0,得 x=2,所以函数 f(x)的零点为 2. 答案:2
方法归纳
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 y=f(x)的零点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令 f(x)=0,根据解 方程 f(x)=0 的根求得函数的零点;其二是画出函数 y=f(x)的图象,图 象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函数的零点.
第1课时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教材要点]
要点一 函数的零点 1.零点的定义 对于函数 y=f(x),把_f_(x_)_=__0_的__实__数___x__,叫做函数 y=f(x)的零点. 2.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
交点的横坐标
零点
状元随笔 函数的零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实数,当自变量取 该值时,其函数值等于零.
又函数 f(x)=log3x-8+2x 的图象是连续的. ∴函数 f(x)的零点所在区间是(3,4).
答案:C
方法归纳
判断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三个步骤 (1)代入:将区间端点值代入函数求出函数的值. (2)判断:把所得的函数值相乘,并进行符号判断. (3)结论:若符号为正且函数在该区间内是单调函数,则在该区间 内无零点,若符号为负且函数连续,则在该区间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状元随笔 利用数形结合讨论方程的解或图象的交点.讨论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与方程(1)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结合二次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2、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教学重点:零点的概念及存在性的判定. 教学难点:零点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点拨: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x f y =的零点:○1 (代数法)求方程0)(=x f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x f y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4、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零点存在性的探索) (Ⅰ)观察二次函数32)(2--=x x x f 的图象:○1 在区间]1,2[-上有零点______; =-)2(f _______,=)1(f _______, )2(-f ·)1(f _____0(<或>). ○2 在区间]4,2[上有零点______; )2(f ·)4(f ____0(<或>).(Ⅱ)观察下面函数)(x f y =的图象○1 在区间],[b a 上______(有/无)零点; )(a f ·)(b f _____0(<或>).○2 在区间],[c b 上______(有/无)零点; )(b f ·)(c f _____0(<或>).大致图象(>a )得出的结论()00200b a f ∆>⎧⎪⎪-<⎨⎪>⎪⎩ ()00200b a f ∆>⎧⎪⎪->⎨⎪>⎪⎩ ()00<f大致图象(<a )得出的结论()00200b a f ∆>⎧⎪⎪-<⎨⎪<⎪⎩ ()00200b a f ∆>⎧⎪⎪->⎨⎪<⎪⎩ ()00>f表二:(两根与k 的大小比较)分布情况两根都小于k 即 k x k x <<21, 两根都大于k 即k x k x >>21,一个根小于k ,一个大于k 即21x k x <<大致图象(>a )kkk得出的结论()020b k a f k ∆>⎧⎪⎪-<⎨⎪>⎪⎩ ()020b k a f k ∆>⎧⎪⎪->⎨⎪>⎪⎩ ()0<k f大致图象(<a )得出的结论()020b k a f k ∆>⎧⎪⎪-<⎨⎪<⎪⎩ ()020b k a f k ∆>⎧⎪⎪->⎨⎪<⎪⎩ ()0>k f表三:(根在区间上的分布) 分布情况两根都在()n m ,内两根有且仅有一根在()n m ,内(图象有两种情况,只画了一种)一根在()n m ,内,另一根在()q p ,内,q p n m <<<大致图象(>a )得出的结论()()0002f m f n b m na ∆>⎧⎪>⎪⎪>⎨⎪⎪<-<⎪⎩()()0<⋅n f m f()()()()0000f m f n f p f q ⎧>⎪<⎪⎨<⎪⎪>⎩或()()()()00f m f n f p f q <⎧⎪⎨<⎪⎩大致图象(<a )得出的结论()()0002f m f n b m na ∆>⎧⎪<⎪⎪<⎨⎪⎪<-<⎪⎩()()0<⋅n f m f()()()()0000fm f n f p f q ⎧<⎪>⎪⎨>⎪⎪<⎩或()()()()00f m f n f p f q <⎧⎪⎨<⎪⎩三、例题讲解例、求实数m 的范围,使关于x 的方程0)3(2=+-+m x m x 的两根情况如下: (1)两个负根;(2)两根都小于1;(3)两根都大于1 ;(4)一个根大于1,一个根小于1 (5)两个根都在(0,2)内 (6)两个根有且仅有一个在(0 ,2)内 (7)一个根在(-2 ,0)内,另一个根在(1 ,3)内分析:画出对应函数图象,数形结合分析得出参数满足的充要条件 解:略四、课堂练习:1.若方程022=++ax x 的两个根,都小于-1,求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22=-++k kx kx 有两个实根,其中一根在(0,1)之间,另一根在(-1,0)之间,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函数与方程(3)教学目标:1、理解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实质2、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通过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感知数形结合法的重要性及直观性教学重点: 理解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实质通过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感知数形结合法的重要性及直观性教学难点:理解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自学导引:1.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象是_______的一条曲线,并且有__________,那么,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内有零点,即存在∈c _____使得0)(=c f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x f 的___.2.一般地,我们把_________称为区间),(b a 的中点.3.对于在],[b a 区间上_________且_________的函数)(x f y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x f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_________,使区间的两个端点_________零点,进而得到零点_________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4、已知下列函数图象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交点横坐标近似值的是 ( )A B C D 5.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是: (1)确定区间_________,验证0)()(<⋅b f a f ,给定精确度ε; (2)求区间),(b a 的中点____; (3)计算)(c f ;①若_________,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②若0)()(<⋅c f a f ,则令_________(此时零点),(0c a x ∈); ③若0)()(<⋅b f c f ,则令_________(此时零点),(0b c x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_________,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 (或b ),否则重复(2)~(4). 二、知识点点拨 1、一般地,我们把2ba +称为区间),(b a 的中点 2、对于在区间],[b a 上连续不断,且满足0)()(<b f a f 的函数)(x f y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x f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二等分,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用二分法的条件0)()(<b f a f 表明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零点都是指变号零点,而非不变号零点。
(2)二分法的思想为:首先确定有根区间,将区间二等分,通过判断)(x f 的符号,逐步将有根区间缩小,直至有根区间足够小,便可求出满足精度要求的近似根。
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基本步骤:1、确定区间],[b a ,使0)()(<b f a f ,给定精度ε; 2. 求区间),(b a 的中点c 3. 计算)(c f :(1)若)(c f =0,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2)若0)()(<c f a f ,则令c b =,此时零点),(0c a x ∈; (3)若0)()(<b f c f ,则令c a =,此时零点),(0b c x ∈.4. 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若 ε<-||b a ,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 (或b ); 否则重复步骤 2~4. 三、例题分析:例1、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o xyo x y x y o y o x例2、(1)若直线2y a =与函数()10,1x y a a a =->≠且的图象有两个公共点,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函数log (0,1)a y x a a =>≠在[2,)+∞上恒有1y >,则a 的取值范围( )A :1(,1)(1,2)2⋃B :1(0,)(1,2)2⋃ C:(3,0)(3,)-⋃+∞ D:(,3)(0,3)-∞-⋃分析:(1)由于底数不定,所以需分类画出函数|1|-=xa y 的图象。
(2) 作出函数),2[|log |+∞=在x y a 上图象,观察并分析出函数值恒大于1时,参数a 满足的条件 解:略四、课堂练习1、()31x f x =-与()2g x =交点的个数为 (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2、方程log (0,1)xa a x a a =>≠的实根的个数 ( )A 、当1a >时,方程没有实数解。
B 、当1a >时,方程有两个实数解C 、当01a <<,方程只有一个实数解。
D 、当01a <<时,方程有两个实数解。
3、方程2121x x +=-的根的范围为 ( ) 1(0,)2A1(,1)2B 3(1,)2C 3(,2)2D 4、函数12log y x =的定义域为[,]a b ,值域为[0,2],则区间[,]a b 的长度b a -的最小值是( )A:154, B:3, C:34, D:1 5、设函数()()()2020x bx c x f x x ⎧++≤⎪=⎨>⎪⎩,若()40f -=,()22f -=-,则 关于x 的方程()f x x =的解的个数是 ( )A 、 1B 、 2C 、 3D 、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