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弱电招标技术要求

弱电招标技术要求

弱电招标技术要求一、引言弱电系统是指建造物中的低电压、低电流、低功率的电气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通信系统、安防系统、监控系统等。

为了确保弱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弱电招标技术要求。

二、通信系统技术要求1. 网络设备a. 网络交换机:采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支持VLAN功能,端口数量不少于24个。

b. 路由器:支持多种协议,包括但不限于IP、TCP、UDP等,具备较大的转发能力。

c. 无线接入点:支持IEEE 802.11ac标准,覆盖范围广,信号强度稳定。

d. 光纤收发器:用于光纤传输,支持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e. 光纤配线架:采用19英寸标准结构,具备良好的连接性和可靠性。

2. 电话系统a. IP电话:支持SIP协议,具备高清音质和可靠的通话稳定性。

b. 电话交换机:支持多种接口,包括摹拟接口和数字接口,具备良好的扩展性。

c. 电话配线架:采用19英寸标准结构,具备良好的连接性和可靠性。

d. 电话终端:支持多种功能,包括呼叫转移、会议通话等。

三、安防系统技术要求1. 门禁系统a. 门禁控制器:具备多种验证方式,包括刷卡、密码等,支持联网管理。

b. 门禁读卡器:采用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具备高读取成功率。

c. 门禁管理软件:具备权限管理、事件记录等功能,易于使用和管理。

2. 监控系统a. 摄像机:支持高清分辨率,具备良好的图象质量和低光照性能。

b. 视频录相机:支持多种存储介质,包括硬盘、网络存储等,具备远程回放功能。

c. 监控管理软件:具备实时监控、录相回放、报警处理等功能,易于使用和管理。

四、其他技术要求1. 系统集成a. 所有弱电系统应具备良好的集成性能,能够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

b. 系统集成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2. 施工要求a. 弱电系统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b. 施工过程中应遵循设计方案,确保弱电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得到有效实现。

通讯系统技术规范标准最新

通讯系统技术规范标准最新

通讯系统技术规范标准最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通讯系统技术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以下是最新的通讯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的概述:引言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通讯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通讯系统的高效、安全和可靠,制定一套全面的技术规范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1. 通讯系统分类通讯系统可分为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两大类。

有线通讯包括电话线、光纤等,而无线通讯包括蜂窝网络、卫星通讯等。

2. 通讯技术标准- 2.1 有线通讯标准- 电话线通讯:遵循国际电信联盟(ITU)的G.703标准。

- 光纤通讯:遵循ITU-T G.657标准,确保光纤网络的兼容性和性能。

- 2.2 无线通讯标准- 蜂窝网络:遵循3GPP组织制定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和5G NR(New Radio)标准。

- 卫星通讯:遵循国际卫星通信组织(INTELSAT)的标准。

3. 通讯协议通讯协议是确保不同设备间能够顺利交换信息的规则。

最新的通讯协议包括:- TCP/IP协议:用于互联网通讯。

- HTTP/HTTPS协议:用于网页浏览和数据加密传输。

- MQTT协议:用于物联网(IoT)设备的轻量级通讯。

4. 安全性要求通讯系统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最新的安全技术规范包括:- 加密技术:如AES(高级加密标准)和RSA(公钥加密算法)。

- 身份验证机制:如多因素认证(MFA)和生物识别技术。

- 安全协议:如TLS(传输层安全协议)和IPSec(网际协议安全)。

5. 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为了确保不同系统和设备间的无缝连接,最新的通讯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这包括:- 遵循开放标准:如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 支持多种通讯协议:确保不同设备和平台间的通讯无障碍。

6. 环境适应性通讯系统需要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最新的技术规范强调了对环境适应性的要求:- 抗干扰能力:如电磁兼容性(EMC)标准。

列车数字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列车数字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一、概述随着铁路运输系统的不断发展壮大,列车数字无线调度通信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列车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要求的角度出发,探讨列车数字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以期为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系统架构设计1. 可靠性要求:列车数字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设计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不会因为单点故障而影响列车运输的正常进行。

2. 灵活性要求:系统架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列车型号、不同运输线路的需求,同时能够进行快速的配置和调整,提高系统的适用性。

三、通信技术要求1. 数据传输速率要求:列车数字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应具有足够的高速性,能够确保各类数据的及时、准确传输,以保障列车运输的安全和有效性。

2. 抗干扰能力要求: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工作,确保通信的畅通和准确性。

四、安全性要求1. 数据加密技术要求: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确保列车之间的通信数据不受非法势力的侵扰和窃取,防止信息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

2. 权限管理要求:系统应具备健全的权限管理机制,对于不同级别的用户能够进行有效的身份识别和权限控制,以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管理合理。

五、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要求1. 远程诊断能力:系统应具备远程诊断的能力,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发现故障并进行快速的诊断和修复。

2. 维护便捷性要求: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维护便捷性,使得系统的维护人员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设备的检修和保养,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运维效率。

六、结语列车数字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系统架构设计、通信技术要求、安全性要求以及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要求等方面。

这些要求不仅体现了系统要具备高可靠性、高速性、高安全性和易维护性,同时也要求系统能够满足不同列车型号、不同运输线路的需求,保障列车运输的安全和有效性。

调度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调度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调度通信系统技术要求一、总则二、设备运行环境条件三、主要技术参数要求调度电话交换机采用多CPU集中分散控制方式。

系统结构简洁、高度模块化、可编程器件。

无阻塞交换网络,单槽容量可达128线。

公共部件可热备,能进行自动、手动切换,电信级热插拔,各分盘可带电热插拔,不会影响正常通信。

系统采用大容量flash存储器,具备数据掉电保护功能。

内置式电脑话务员,可对外线拨入用户提供语音提示。

调度员能集呼、组呼。

话机配置及号码分配,可由维护终端设定。

具备中继多局向处理能力。

用户可分群。

具备主叫号码与系统时间显示功能。

系统支持中国1号随路信令(DP、DTMF、MFC),可与任何制式的交换设备组网。

用户与中继板,槽位兼容可混插。

容量按需配置。

具备中继汇接能力。

采用本机组网,可实现等位拨号、全网强拆强插、操作一键到位等功能。

主机柜总成:1套含机柜、插箱、母板等。

主控板(CPU):2块(双热备份)完成检测、分析、控制接续等功能,采用INTEL80188处理器。

CPU互为热备份,备份CPU不断检查运行CPU的运行情况,发现故障自动切换。

综合网络板(NET):一块提供无阻塞时分交换网;系统工作时钟;会议电话处理模块;8路串行通讯接口模块;TTL与RS422间电平相互转换模块。

包括8路DTMF、MFC收号器,并提供系统所需的450Hz信号音、900Hz催挂音、音乐信号、提示语音等。

模拟用户板(ASL):6块48门提供8路模拟用户接口,各用户接口采用厚膜电路,完成BORSCHT的全部功能。

有过流过压保护及三防措施。

环路中继板(AT2):1块8门8路环路中继接口,采用厚膜电路。

线路信号为直流环路信号。

防爆自动电话机(含防爆扬声器)3台扩音呼叫防爆自动电话机的接口为两线制,能与各种制式的交换机配接使用,与国外同类型产品可兼容。

话机的防爆腔体采用铝合金材料铸造,设备需要具与极好的抗振能力,且造型美观,防腐耐用。

与防爆扬声器配接可实现扩音功能高清液晶触摸屏智能调度台触摸屏数字调度台含高清晰度数字化全方位可视的液晶触摸屏和调度话机。

浅谈通信传输的常见问题与技术要求

浅谈通信传输的常见问题与技术要求

浅谈通信传输的常见问题与技术要求一、通信传输的常见问题(一)信号干扰问题信号干扰问题是通信传输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分为两类:1、内部干扰:即传输中信道内信号的相互干扰,通常是因为信道使用频率过高,不同信号之间产生了相互干扰。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对传输信号进行调制设计,使其能够在信号之间产生足够的隔离作用。

2、外部干扰:通常是由其他设备引起的信号干扰,如电磁辐射、电源干扰等。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采用屏蔽技术、隔离技术、滤波技术等。

(二)传输延时问题信号传输延时是指在信道中传输一段时间后,信号到达的时间与原信号产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延时过高会导致数据丢失、传输速度下降等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通过延时补偿技术、检测技术等进行改善。

(三)带宽限制问题传输带宽受限是通信传输中比较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传输介质的带宽有限,只有通过技术手段才能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采用多址技术、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技术等。

(四)安全问题在通信传输中,数据的传输安全需要得到保障,否则会导致部分数据泄露、被篡改或被窃听。

解决数据安全问题需要采用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

(五)多路径干扰问题多路径干扰问题是指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同时走了多条路径,并且不同路径的信号到达时间又会存在差别,导致信号合成不准确的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多径补偿技术等。

二、通信传输的技术要求(一)高信噪比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等处理,使得数据信号的强度大于噪声信号的强度,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信噪比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要求。

(二)高带宽利用率通信系统将信息传递到目标地点,并不是一直使用整个带宽,这使得带宽利用率变得至关重要。

提高带宽利用率的方法包括多地址技术、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技术等。

(三)高速传输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一般都具有高速传输的特点,这是为了满足快速、准确的通信需求。

中国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

中国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

中国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中国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的介绍。

铁路通信是现代铁路运输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提供高效、安全和可靠的通信网络,使得铁路运输能够更加顺畅和可管理。

中国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铁路通信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维,以确保通信系统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2. 标准内容中国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包含以下内容:2.1 通信系统设计和规划•通信系统设计要求:包括通信设备的布局、通信信号的传输、安全机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通信系统能够满足铁路运输的需求;•通信系统规划指南:提供了通信系统规划的准则和原则,以帮助工程师进行科学的系统规划;•通信设备选型和配置:介绍了通信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原则,以确保设备的兼容性和可靠性;•网络拓扑设计:描述了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原则,以确保通信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2.2 通信设备安装和调试•通信设备安装要求:详细描述了通信设备的安装、布线和调试过程中的要求和步骤;•通信设备调试和测试:介绍了通信设备调试和测试的方法和流程,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通信设备维护和保养:描述了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3 通信系统运维和管理•通信系统运维指南:提供了通信系统运维的准则和原则,以确保通信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故障排除和问题分析:介绍了通信系统故障排除和问题分析的方法和流程,以快速解决故障和问题;•通信系统监控和报警:描述了通信系统监控和报警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适用范围中国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适用于铁路通信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

不同类型的铁路运输系统(如城市轨道交通、高铁等)都可以参考本标准进行通信系统工程的实施。

4. 标准的实施中国通信系统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应作为铁路通信工程项目的参考指南。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项目的需求。

浙江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联网运行收费、监控、通信系统技术要.

浙江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联网运行收费、监控、通信系统技术要.

ICS 03.220.30R 10备案号:DB33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 747—2009 I目录前言............................................................................ III 引言.. (IV)高速公路联网运行收费、监控、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1)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15)3 术语和定义 (1)4 总体要求 (3)4.1 系统总体框架 (3)4.2 联网运行原则 (3)4.3 系统建设 (3)4.4 系统运行管理 (4)5 收费系统技术要求 (4)5.1 一般规定 (4)5.2 系统总体框架 (6)5.3 系统构成与功能 (6)5.4 联网收费系统软件 (15)5.5 收费资金拆分结算流程 (16)5.6 联网收费数据传输 (17)5.7 联网测试 (21)5.8 其他 (21)6 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21)6.1 一般规定 (21)6.2 系统总体框架 (22)6.3 系统构成与功能 (22)6.4 监控外场设施布设原则 (29)6.5 隧道交通监控设施布设原则 (30)6.6 监控数据联网 (31)6.7 视频图像联网 (34)6.8 联网监控软件 (34)6.9 联网测试 (35)7 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35)7.1 一般规定 (35)7.2 通信系统总体框架 (36)7.3 系统构成 (37)7.4 路段通信网接入骨干网的方式 (44)7.5 联网测试 (45)8 数据安全要求 (46)8.1 一般规定 (46)DB33/T 747—2009II 8.2 安全体系框架 (46)8.3 安全保障体系 (46)8.4 应用安全 (49)8.5 收费介质安全 (50)8.6 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50)附录 A (规范性附录)联网运行收费系统业务操作流程 (53)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联网运行收费系统主要设备技术要求............................61附录 C (规范性附录)联网收费IC 卡安全管理技术要求................................65附录 D (规范性附录)非接触式IC 卡读写器技术要求 (74)附录 E (规范性附录)联网运行监控系统设备数据格式 (82)附录 F (规范性附录)联网运行视频图像字符叠加格式要求............................95附录 G (规范性附录)联网运行IP 视频编解码器技术要求..............................98 附录 H (规范性附录)联网运行监控系统主要设备技术要求...........................100 附录 I (规范性附录)骨干通信站站址布设及汇接路段规划............................102 附录 J (规范性附录)联网运行通信系统主要设备技术要求............................106 附录 K (规范性附录) IP地址规划表............................................... 108 附录 L (规范性附录)域名分配表................................................. 110 附录 M (规范性附录)高速公路专用电话网编号规划表...............................112 附录 N (规范性附录)骨干通信网光纤预留表.......................................114 参考文献 .. (114)DB33/T 747—2009 III 前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附录A~附录N均为规范性附录。

通信系统技术规格书

通信系统技术规格书

第1章通信系统10.1 概述1)对于本技术规格书要求,承包人应逐项做出实质性响应,对于功能要求条款,应给出简要的实现方式或解决方案,对于技术规格条款,应给出实际具体指标。

如有与标书指标不同之处要做出详细说明。

2)无论本技术要求书有无明确规定,承包人都有责任使本工程的系统功能与管理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发包人对通信系统使用功能的需要,符合现行ITU标准。

3)承包人所推荐的各系统设备的性能及特性应符合信息产业部及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的现行及最新标准及GMDSS及ITU-R标准。

4)承包人应分别列出各系统设备的主要项目清单,包括主设备、辅助设备、安装材料等。

5)承包人提供的各系统设备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除了必要的主设备外,必须的辅助设备,包括各种相关的接口、各种软件、直流电源设备、配线设备、内部连接线缆及插接头单元、安装工具也应提供。

6)承包人所提供的主设备的处理能力计算应满足最终容量需求,将来扩容时可以不增加处理器的硬件。

7)承包人的责任:承包人应负责系统设备的供货、安装指导、测试、开通、并负责机房及接地等辅助设施的施工,对发包人技术人员的培训。

8)承包人的技术建议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各单项设备分别单列)(1)对技术规格书内容的逐项答复。

(2)各单项系统设备的详细介绍。

(3)设备计算及设备数量表。

(4)硬件描述,包括:功能、指标、系统原理,系统结构、电路连接图、错误的判断和恢复等。

(5)软件描述,包括:功能、开发工具、运行方法等。

(6)接口描述,包括:接口类型、电气特性、信令、数据格式等。

(7)完整的系统装配图,包括设备尺寸、设备重量、相关接口、安装位置及空间、线缆走向等。

(8)机房设备布置图及联网方式图。

(9)辅助设备的介绍。

(10)其它技术资料。

(11)系统设备介绍和其它技术资料中至少应包括。

a.系统主体结构。

b.系统设备性能。

c.信号及信令方式。

d.软件系统。

e.操作与维护。

f.软硬件可靠性、MTBF及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已经提出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

从这些具体要求出发,总集成工作中的详细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明确功能和性能要求。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列出经过我们初步细化后主要子系统的关键技术要求。

5.6.1.4.1、通信接入平台
通信接入平台负责接入各种通信网络,为应急平台提供统一的通信手段接入能力。

此外,通信接入平台还承担CTI服务器的角色,并提供IVR功能。

其简要功能需求如下:
⏹提供多种网络接口/信令,用于接入多种通信网络,例如ISDN(PRI/BRI)、
R2、中国一号、QISG、DPNSS、NDDI、E&M等接口
⏹提供排队功能
⏹提供CTI服务器的功能,包括控制和管理功能。

⏹提供IVR 交互语音应答系统,负责解析并执行加载到IVR中的流程文
件。

这些流程文件是利用业务生成环境软件定制的,可以完成某项特定
的功能。

⏹提供相应的的应用开发环境。

5.6.1.4.2、有线调度系统-电话调度系统
实现对省内部门、地市应急平台的电话调度功能,能够与国务院应急平台有线电话调度系统互联。

支持电话调度功能,并与普通电话网互联互通。

满足下列功能或性能指标:
⏹支持点呼、组呼、群呼、优先呼叫、电话会议、数字录音功能;
⏹支持群答、等待、转移、连选、保持、转接功能;
⏹支持强插、强拆、监听功能;
⏹支持缩位拨号、呼出一次拨号功能;
⏹支持呼入一次拨号
⏹支持一键呼出、一键组呼功能;
⏹支持号呼通功能,呼叫某个已设置多个号码循呼功能的用户时,系统自
动根据设定的号码优先级,逐个循呼;
⏹可组织包括党政专网电话、公网电话、移动电话、卫星电话及无线集群
电话等的电话会议,应具有同时组织至少2组独立电话会议的能力,电话会议总容量应满足不小于30方同时通话的需要;后续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每个调度台应具有同时接入2路电话、同时接听2路电话,同时呼出2
路电话的能力;后续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可显示被收号码,被叫号码能自动关联用户名及相关信息系统;
⏹系统可靠性不小于99.9999%;
⏹应具备2.048Mbps或155Mbps中继接口;
⏹须支持中国7号信令、ISDNPRI、BRI信令;
相关标准
⏹YD/T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