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寓言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原文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原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原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你知道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成语故事,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一、成语故事故事1: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故事2: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
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及寓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及寓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跟这个成语有关的寓言故事。
螳螂捕捉蝉和黄雀的故事: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了所有的官员,宣布要攻打楚国。
大臣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就低声说,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不够强大。
当务之急是节约能源,先富国富民。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部长们中有一位诚实的年轻人。
他下楼时仍然坐立不安。
想了想,他觉得自己不能因为自己而忽视国家的安全。
牧师在花园里踱来踱去。
他的眼睛不经意间落在树上的一只蝉上。
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大约两小时后,吴王在伴娘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
大臣假装没看见吴王,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嘿,你一大早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你如此专注,甚至不知道你的衣服是湿的?”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了挥手,好奇地问道:“你在看什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意:它讽刺了那些只关心眼前利益而忽视未来灾难的人。
当我们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时。
我们应该制定一个整体计划,不能忽视其中一个。
与人打交道,要有远见卓识,居安思危。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螳螂捕蝉》是一篇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不知黄雀在后,只顾捕蝉。
黄雀不知有鹞子在后,只顾捕螳螂。
鹞子不知有猎人在后,只顾捕黄雀。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螳螂、黄雀、鹞子和猎人的连环追逐,表达了“自欺欺人,自作自受”的道理。
以下是《螳螂捕蝉》的现代汉语译文:
螳螂在捕捉蝉,黄雀在它后面。
螳螂不知道黄雀在后面,只顾着捕捉蝉。
黄雀也不知道有鹞子在后面,只顾着捕捉螳螂。
鹞子也不知道有猎人在后面,只顾着捕捉黄雀。
这个寓言故事通过螳螂、黄雀、鹞子和猎人的追逐,告诉人们不要贪心,否则会自食恶果。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及寓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及寓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跟这个成语有关的寓言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
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
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你究竟在看什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我们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
要通盘谋划,不能顾此失彼。
我们为人处事时要近忧远虑,居安思危。
寓言故事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寓言故事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故事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欢迎阅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国王阖闾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
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
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说话没有分量,想要规劝吴王可是不敢,便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
吴王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侍卫道:“后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在树上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知了的身后;螳螂弯起了前肢,想扑上去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
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吴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出处《说苑·正谏》“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i)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例子:你们不可以打边区。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螳螂捕蝉

中国古代寓⾔故事螳螂捕蝉
你知道螳螂捕蝉的故事吗?你知道它的寓⾔道理吗?⼀起看看吧。
树上有⼀只知了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
黄雀正想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有个拿着弹⼸的⼩孩正在瞄准它。
孩⼦⼀⼼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有个深坑,后⾯还有个树桩⼦。
安全寓意:⼈们在追求眼前利益时,往往容易忽视后⾯隐藏着的危险。
在⽣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容易追求⽣产速度,⽽忽视⽣产的运⾏状态;在⽣产投⼊和安全投⼊上,往往容易考虑⽣产上加⼤投⼊去追逐效益最⼤化,⽽忽视安全投⼊。
我们的企业,在⽣产经营过程中,是不是往往为了那么⼀点点利益的追求,就不经意间选择了牺牲最为宝贵的⽣命安全作为代价。
从这个故事之中我们应该明⽩,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要舍得安全⽣产投⼊,才能创造财富,拥有财富,否则⼀切都是空谈。
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译文: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螳螂捕蝉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韩婴《韩诗外传》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
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螳螂在一棵大树上守株待兔,它一直在等待着一只美味的蝉。
螳螂相信自己的速度和力量,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捕捉到蝉。
而就在这时,一只黄雀飞到了螳螂的身边。
黄雀对螳螂说,“你在这里等着捕捉蝉,可是你却没有看到我在等待着捕捉你。
”螳螂听了以后感到非常惊讶,它没有想到自己也会落入别人的算计之中。
于是,螳螂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它意识到自己过于自负,只顾着捕捉蝉,却没有留心周围的情况。
而黄雀则是利用了螳螂的疏忽,等待着最好的时机将螳螂捕捉。
螳螂深深地明白了一句古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过于专注于眼前的事物,却忽略了身边的危险。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自己的优势冲昏头脑。
正如螳螂一样,它虽然有着出色的捕食能力,却因为自负而差点落入黄雀的陷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优势而忽视了周围的风险。
我们要学会审时度势,保持警惕,才能避免落入别人的算计之中。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任何人或任何事物。
就像黄雀一样,它虽然外表不起眼,却有着狡猾的心思和敏锐的观察力。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对手,不要因为外表或实力的强弱而轻视别人。
总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竞争和挑战时,要保持警惕,审时度势,不要被自己的优势冲昏头脑。
同时,也要尊重每一个对手,不要轻视别人。
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螳螂捕蝉寓言故事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
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
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
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
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
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
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
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螳螂捕蝉原文: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
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韩婴《韩诗外传》
韩婴,生卒不祥,燕(今属北京市)人。
西汉"韩诗学"的开创者。
著述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共6卷,杂述古
事古诗。
课文《螳螂捕蝉》
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
大
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当前的实力
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
“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
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
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
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
那
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
地拍拍他的肩,问道:
“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
“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
“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大臣说道:
“我刚才看到一只蝉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在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
吴王笑了说:
“我明白了,不要再说了。
”
终于,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