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材料中“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所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材料中“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所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期,对选官制度进行改革,即以察举制取代世官制,该制度的内容为由地方官察访人才并向中央推荐。

故本题应选B项;ACD三项分别实行于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汉(朝)”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名师点睛】察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选官制度,它创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隋唐时期开创科举制,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能否被察举的关键标准是“孝,廉”,即以德行为主才能次之。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

”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A.知州“三岁一易”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3.A.文明史观B.全球史观C.近代化史观D.社会史观4.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5.“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

自是历代皆踵行之。

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

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

”下列对该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B.垄断食盐经营的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C.“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D.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6.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图中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7.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A.全部销往海外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C.质量普遍不高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8.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史书记载:禹死后,“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B.创立了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宗法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3.阅读下图“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该图表明①诸侯国主要集中在政治中心东部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③周文化扩展至黄河中下游④姬姓贵族均分封在边远地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其中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是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中书令5.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D.设置节度使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对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选官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束缚了人们的思想8.以下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御史台②都察院③刺史④中书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标志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是A.中书一省制B.军机处设置C.三省六部制D.三公九卿制10.地理环境与文明起源有密切的关系。

孕育古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是( )A.大河谷地B.大陆草原C.沙漠与绿洲D.海岛与山峦11.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

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2.“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规范宗教仪式B.传承中华传统C.禁锢人们思想D.阻碍社会进步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种设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和谐对称B.中央集权C.皇权至上D.江山统一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由此可见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帝独尊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叉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A.南征岭南B.推行郡县制C.北击匈奴D.修筑长城6.中国古代有许多历史传说。

如禹为治水,化身为熊,三过家门而不入。

对于这些历史传说,我们的态度是() A.全不可信B.完全相信C.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D.与史书记载相对照7.山东省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

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8.在西周的分封制中,由于周公旦是武王最大的弟弟,也是武王兴周灭纣时功绩最大的姬姓子弟,因此被封于鲁。

由于周公要在都城“陪王伴驾,辅佐朝政”,按西周的宗法制,谁必须到鲁国就任诸侯()A.召公长子B.周公长子C.微子D.周成王9.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节日。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他节日融合了。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a部)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a部)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a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共35题;共70分)1. (2分)公元前6世纪,鲁国某贵族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A . 300亩B . 200亩C . 500亩D . 100亩2. (2分)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 . 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 . 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 . 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 . 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3. (2分) (2020高一下·襄阳月考) 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

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 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 .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 . 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 .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形成4. (2分) (2019高一下·天长月考) 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

”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A .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 .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 .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 .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5. (2分) (2017高一下·长安期中)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 . ①②B . ②④C . ①③D . ②③6. (2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明朝“嘉靖末,隆庆间……。

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明中期()A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 社会发生贫富分化C .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D .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7. (2分)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中山先生的伟大胸襟。

在历史上也存在着“天下为公”的局面,但是后来被“家天下”的局面取代。

后来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A.禹B.启C.商D.汤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豫)、河北(冀)B.湖南(湘)、湖北(鄂)C.山东(鲁)、山西(晋)D.广东(粤)、广西(桂)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边疆D.忽必烈一定乾元4.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

”故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实行丞相制度不全时宜D.秦朝面临灭亡的危险5.秦朝实际负责掌管军事的是()A.丞相B.太尉C.御使大夫D.皇帝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制度为后世所沿用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又是一个大变动。

”两个“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行省制8.唐朝中央某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审署之,以驳正违失。

”该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御史台9.中国古代通常用分割或削弱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为近臣以削弱相权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把相权一分为三C.宋代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D.清代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10.“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浇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②不需要承担国家赋税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环境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2.后世把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源自A.唐宋时期对外国来华贸易人的称呼B.商鞅变法中对经商之人的称呼C.善于经商的商朝人 D.丝绸之路开通后对阿拉伯人的称呼3.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C.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D.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A.租佃关系 B.人身依附关系 C.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D.雇佣关系5.有学者说:“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地送到16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假设他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什么都不认识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人口爆炸性增长 B.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6.《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兴起于重工业 C.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D.电力的广泛使用7.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外国资本的挤压C.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D.只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而不学制度8. 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较为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B.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9.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民国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

贵州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

贵州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

贵州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共20题;共59分)1. (3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期中)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 .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 唐朝时期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C . 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 . 元朝时期的粉彩瓷器远销欧亚许多国家2. (3分)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唐朝扬州近郊的农民,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A . 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B . 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C . 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收入除银钱外,还有纸币D .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3. (3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西汉时期,司马相如以文采著称于世,后被举荐为政府官员。

这一选官制度是()A . 军功爵制B . 察举制C . 九品中正制D . 科举制4. (2分) (2020高一下·临渭月考) 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 . 战国时期的郑国渠B . 西汉的白渠C .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 . 春秋时期的芍陂5. (3分) (2017高一下·拉萨期中)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A . 商朝B . 唐朝C . 宋朝D . 明朝6. (3分) (2017高一下·山西期中) 丝织重镇盛浙镇(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六中2018—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28道题,共84分)1.西周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先祖的孝,一是对在世父母的孝,前者更为周人所重视,自春秋以来,“孝”的对象逐渐由在世父母取代先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宗法制逐渐趋于瓦解B. 人文道德观念开始出现C. 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D. 个体家庭经济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战国初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孝”的对象逐渐由在世父母取代先祖,更加重视家庭成员的作用,故D正确;“孝”不管是孝敬在世父母还是先祖,都是宗法血缘的体现,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逐渐趋于瓦解的信息,排除A;材料无法判断得出人文道德观念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排除B;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排除C。

2.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拓片,它反映了A. 曲辕犁的推广使用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D. 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答案】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猜图中可以看到男耕女织的画面,运用所学知识可得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故B 项正确。

从图中无法看出小国寡民这样的生活图景,所以A 项错误。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在图中也不能反映出,因此C 项错误。

汉代棉花还未传入我国,另外从图中也看不出纺织的材料。

故D 项错误。

点睛:本题体现出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读图识图上,不要过分解读。

3.古代中国农民在日常耕作中创新了一系列农具,如四齿钉耙、耧车、锄头等。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 A.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B. 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 农耕技术缺乏进步 D. 小农经济较为分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生产工具的改进,B 选项符合题意。

四齿钉耙、耧车、锄头在农业社会是相对比较先进的工具,A 选项排除。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注重改进农耕技术,C 选项排除。

材料无法得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结论,D 选项排除。

【点睛】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4.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陕北地区主要以祭祀掌管行云布雨之权的龙王为主,杭嘉湖地区则以祭祀蚕神嫘祖较为普遍,闽广地区一般主要供奉保佑海上平安的妈祖。

这种现象反映了A. 迷信思想影响经济发展B.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C. 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D. 民间信仰信众具有广泛性【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陕北地区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杭嘉湖地区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而闽广地区则以海上运输或渔业为生,说明当时已形成不同的经济区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故答案为B 项。

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 、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5.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A. 田庄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官营手工业由于由政府直接经营,技术先进,原料上等,生产不计成本,所以产品精美,政府机构、外贸等均被其所垄断。

这给其他手工业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其他手工业,尤其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D 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C 项。

6.《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

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A. 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B. 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D. 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排除A;材料反映了周代手工业的分工细致,专业化强。

官营手工业早在夏朝就已出现;而民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

因此,这段记载描述的是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的情形,故C正确;故排除B、D。

7.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 宗法制受到了严重的挑战C.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变化【答案】C 【解析】【详解】青铜器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

商周铭文都体现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正确;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A;宗法制受到挑战是春秋战国时期,B错误;材料中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并不是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变化,D错误。

8.“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穿透能力。

……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

”材料中描述的“它”是A. 翻车B. 筒车C. 水排【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

……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可知此工具是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故C正确;翻车、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故AB错误;耧车是播种工具,故D错误。

9.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答案】C【解析】据材料“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棉花的种植遍及中国南北,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纺织品对麻的冲击导致民间麻的种植量减少,故C 项正确;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且材料未涉及官营手工业的问题,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才有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故B项错误;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是棉布,不是丝织品,故D项错误。

故选C。

10.据估算,乾隆年间,苏州城内约有织机1万2千台,大约从事机织者2万人,从事牵经拍丝者2万人,从事掉经掉纬者3万人,其余经行、丝行、染坊、炼绢坊、制机具工等各种分业者,亦为2万余人。

苏州城内从事丝绸生产和贸易者连同其家属在内,近30万人,约占苏州城人口总数的1/3。

这说明当时苏州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B. 手工业生产已达到较大规模C. 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D. 手工业生产得到政府的扶持【答案】B【详解】材料“苏州城内从事丝绸生产和贸易者连同其家属在内,近30万人,约占苏州城人口总数的1/3”表明,当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已经相当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雇佣关系,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对民营手工业与其它形态的手工业进行比较,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当时清朝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并没有体现政府的政策,故D项错误。

11.明朝连环画《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中,描写江西饶州景德镇造瓷业发达,“镇上百姓都以烧造瓷器为生”,其中雇工邱乙大、刘二旺同被一个窑主聘为工人,轮流当班。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 家庭手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B. 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C. 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中雇工邱乙大、刘二旺同被一个窑主聘为工人”可知体现的是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D选项符合题意。

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A选项排除。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选项排除。

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C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就是“雇佣关系”的出现。

12.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

这反映出该制度()A. 强化了商人对国家的依附关系B. 大大地加强了君主专制C. 表明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然形成D. 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答案】A【解析】西周时期的“工商食官”是对工商业者实行严格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商人对于国家的依附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加强,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形成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故C项错误;这种措施不利于工商业发展,故D项错误。

13.观察宋朝与唐朝的都城示意图,由此看出城市中的商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 城市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B. 工商业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C. 突破了市场交易的时空限制D. “市”设置在城市核心位置【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了唐朝都城的布局,图2反映了北宋都城的布局,北宋时期城市已经突破了市场交易的时空限制,故C正确;北宋时期城市已经打破了坊市制,故A排除;仅凭图片信息并不能说明工商业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故B排除;古代都城核心位置并不是“市”,故D排除。

14.徽商“俭而好礼,吝啬而负气,家资累万,垂老不衣绢帛……然急公趋义,或输边储,或建官廨,或筑城隍,或赈饥恤难,或学田、道路、山桥、水堰之属,输金千万而不惜”。

这说明徽商A. 注重义举B. 深谙经营之道C. 输财毫无原则D. 崇尚节俭【答案】A【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帮---徽商。

材料信息说明徽商非常吝啬,即使家产百万,到老都不穿丝织衣服;但是如果国家的边防需要、或修建官署、或修建城隍庙、或救济贫穷的人、或修建道路等等,技术捐纳千万也不吝惜,故体现了徽商节俭好义的品格,所以选择A 项;材料没有反映徽商经营方式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鲜明体现了徽商输财是有原则的,C 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徽商对自己比较节俭,排除D项。

15.下图为《汉代中西交通图》,通过这条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A. 瓷器B. 茶叶C. 丝绸D. 铁器【答案】C【解析】图片中显示的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传播主要商品是丝绸,C正确;A是唐朝时期丝绸之路主要商品; B和D不符合丝绸之路主要商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