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器课程设计讲解
消声器设计-PPT课件

2 ( 0 . 173 0 . 866 ) 2 . 078 m 管道的截面周长为: F 声衰减为: . 078 1 . 4 2
Δ L 1 . 03 0 . 46 2 9 . 6 dB 3 0 . 15
因此,有:ΔL3>ΔL2 >Δ L1。 即:管道截面面积一定时,截面为矩形管道的声衰减量最 大,截面为圆形管道的声衰减量最小。
本 讲 内 容
8.2.5 小孔喷注消声器
消声原理:不是在声音发出后进行消除,而是从发生机 理上使干扰噪声减小。喷注噪声值频率与喷口直径成反 比,如果喷口直径变小,喷口辐射的噪声能量将从低频 移向高频(频移),于是低频噪声被降低,而高频噪声反而 升高,如果孔径小到一定值时,喷注噪声将移到人耳不 敏感的频率范围。 包括的形式:小孔喷注型 、降压扩容型、多孔扩散型 、 引射掺冷型等。 消声的频率特性:具有低、中、高频的宽带消声性能。 适用范围:消除压力气体排放噪声,如锅炉排气、高炉 放气、化工厂工艺气体放散。
本 讲 内 容
8.3.2 阻性消声器的高频失效频率
在单通道直管消声器中,高频声随着通道面积的增大消声 效果显著下降。由于频率超过一定的数值,不符合平面波 传播规律,窄束传播的声波不与吸声材料接触,消声效果 下降。 当声波波长小于通道截面尺寸一半时,消声效果下降,将 这一频率称为高频失效频率。其经验公式:
气流再生噪声通常是低频噪声,随着平的增高声级逐渐下 降。气流再生噪声的倍频程声压级公式为:
L 72 60 lg 20 lg f Bz
一个消声器具体应用到现场时,气流究竟对它的性能影响 有多大,需结合噪声源强度、气流速度大小以及消声器结 构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不同的结构,气流在管道中允许风速不同。
扩张式消声器课程设计

扩张式消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扩张式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扩张式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并描述其设计参数对消声效果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关公式计算扩张式消声器的声学性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设计并绘制简单的扩张式消声器图纸。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测量扩张式消声器的声学参数。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通过了解扩张式消声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的应用实践课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但需进一步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具体学习成果为导向,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概念:复习声学基础知识,介绍噪声污染及消声器的种类,重点讲解扩张式消声器的概念和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声学基础、噪声控制2. 结构原理:详细讲解扩张式消声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消声器的结构与原理3. 设计参数:分析扩张式消声器的关键设计参数,包括扩张室体积、进出口面积、长度等,并探讨这些参数对消声效果的影响。
相关教材章节:消声器设计参数4. 实践操作:a. 分组设计并绘制简单的扩张式消声器图纸。
b. 实验操作: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测量扩张式消声器的声学性能。
离心风机消声器课程设计

离心风机消声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离心风机消声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设计方法和应用范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离心风机消声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各种结构类型及其特点,掌握消声器的设计方法,并了解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1.掌握离心风机消声器的基本原理;2.了解离心风机消声器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3.掌握离心风机消声器的设计方法;4.了解离心风机消声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5.能够分析离心风机消声器的工作过程;6.能够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消声器结构类型;7.能够独立完成消声器的设计计算;8.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等社会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离心风机消声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设计方法和应用范围。
1.离心风机消声器的基本原理:介绍离心风机消声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噪声产生原因、噪声传播特性等。
2.结构类型及其特点:讲解各种结构类型消声器的特点,如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复合消声器等。
3.设计方法:介绍消声器的设计方法,包括计算步骤、设计原则等。
4.应用范围:阐述离心风机消声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如电力、化工、环保等领域。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离心风机消声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设计方法和应用范围。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声器的设计和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消声器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消声器设计》课件

未来展望
高效能化
未来消声器设计将更加注 重能效和性能的提升,以 满足更加严格的环保和性 能要求。
智能化控制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 术的发展,消声器将与智 能控制系统结合,实现远 程监控和智能调节。
定制化设计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 ,未来消声器设计将更加 注重定制化服务,满足客 户的个性化需求。
THANKS
频谱特性
消声器在不同频率下的消声性能,对于不同频率 的声音有不同的消声效果。
阻力损失
消声器对气流产生的阻力,阻力损失越小,说明 消声器的性能越好。
03
消声器设计流程
设计准备
需求分析
明确消声器的使用场景、性能要求和 限制条件,如噪音类型、频率范围、 环境温度、压力损失等。
技术调研
了解当前消声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 各种材料的声学性能和机械性能。
详细描述
工业消声器设计需要根据不同设备和机械的 噪音特点,采用不同的降噪技术。例如,对 于风机、压缩机等设备,可以采用改变管道 结构、增加阻尼等方式来降低噪音;对于切 割机、打磨机等机械,可以采用隔音罩、吸 音材料等方式来降低噪音。在设计过程中, 还需要考虑消声器的耐用性、可维护性等因
素。
案例三:建筑消声器设计
消声器设计
contents
目录
• 消声器概述 • 消声器设计基础 • 消声器设计流程 • 消声器设计案例分析 • 消声器设计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消声器概述
消声器的定义与作用
消声器的定义
消声器是一种用于降低或消除声 音的装置,通常用于控制和减少 各种机械、空气动力系统等产生 的噪音。
消声器的作用
详细描述
汽车消声器设计需要考虑汽车发动机的噪音 、排气噪音等因素,通过采用吸音材料、改 变管道结构等方式来降低噪音。在设计过程 中,需要考虑消声器的体积、重量、成本等 因素,以满足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需求。
消声器设计讲解

基于传递矩阵的消声器吸声降噪的理论研究摘要内燃机和柴油机的排气噪声是工业噪声的主要声源之一,而使用排气消声系统是降低其排气噪声的主要途径之一。
消声器作为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装置,其研究一直受到关注,其在工业噪声的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复杂的消声系统,通常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个消声单元,每一个消声单元的两侧状态可以用声压和体积速度两个状态参数来描述,对于给定的单元来讲,有一侧的状态参数可以决定另一侧的状态参数,其声学单元相当于四端子网络,在数值上用传递矩阵来表示。
本文在声学运动方程、连续性方程和四端子网络法的基础上,推导常见消声单元串并联线路,建立了并联共振式消声结构元件模型,得出其声场传递矩阵;针对6135柴油发电机组的噪声频谱设计了三种类型的消声器。
通过对所设计的消声器进行现场试验,得到实际消声单元的插入损失,将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并考虑到误差的影响,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消声器,传递矩阵,四端子网络,传递损失,插入损失The Theoretic Research of Sound Absorp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byMuffler with Transmission MatrixAbstractExhaust noise elimination system is the most effective component to reduce the internal combution engine and diesel engine’s noise,which is one of the primary pars of the industrial noise.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udy of muffler,which is the main device to eliminate aerodynamic noise,so the mufflers are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general, a complicated muffler is disassembled into some anechoic units and every unit can been depicted by two parts:sound pressure and volume velocity. An anechoic unit is equivalent to a four-pole network and represented by a transmission matrix in the calculation.In this part,the total transmission matrix of common anechoic units is deduced in accordance with acoustical theory and four-pole networks.Then the incision of equivalent circuitry model is advanced,which is applied to simplify parallel reactive anechoic units,then the anechoic unit model of parallel resonance is established,the transmission matrix of its sound field is obtained.Three types of mufflers are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oise spectrum of 6135 diesel engine.Then insertion loss of the anechoic units studied in this paper is attained by the spot experiment.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error,theaccuracy of these methods is validated by contrasting with the experiment data.Key Words:Muffler,Transmission matrix,Four-pole network,Transmission loss,Insertion loss目录1.绪论 (1)1.1引言 (1)1.1.1噪声的危害 (1)1.1.2对噪声的控制 (2)1.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课题研究的目的 (5)1.4本文的主要内容 (6)2.声学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2.1引言……………………………………………………………()2.2声波方程……………………………………………………….()2.2.1运动方程…………………………………………………..()2.2.2连续方程…………………………………………………()2.2.3气体状态方程………………………………………()2.2.4波动方程……………………………………………………()2.3一维平面波理论………………………………………………..()2.3.1一维波动方程……………………………………………..()2.3.2声电类比…………………………………………………..()2.3.3声学四端网络……………………………………………….()2.4三维数值方法………………………………………………()2.5消声性能评价指标……………………………………………()2.5.1传递损失……………………………………………….().2.5.2插入损失…………………………………………………….().2.6小结……………………………………………………………()3.消声单元数学模型及其传递矩阵…………………………………()3.1引言……………………………………………………………..()3.2等截面管道消声单元………………………………..()3.3变截面管道消声单元…………………………………………()3.3.1截面突然收缩时的声场传递矩阵………………………….()3.3.2截面突然扩张时的声场传递矩阵………………………….()3.4穿孔共振消声单元…………………………………………….()3.4.1典型共振消声器声场传递矩阵…………………………….()3.4.2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传递矩阵……………………………()3.5并联穿孔共振管声场传递矩阵…………………………()3.6小结………………………………………………………………()4.实验分析……………………………………………………………()4.1实验条件和试验系统的组成………………………………()4.1.1柴油发电机组6135简介…………………………………()4.1.2消声器模型简介……………………………………………..()4.1.3噪声及其频谱测试仪器简介…………………………….()4.2试验目的……………………………………………………()4.3噪声频谱的测量…………………………………………………()4.4试验验证…………………………………………………………()4.4.1并联内插管双室扩张式消声器实验验证……………………()4.4.2并联共振管式消声器实验验证……………………………..()4.4.3串联穿孔扩张式消声器实验验证……………………………()4.5误差分析…………………………………………………….()4.5.1气体流动对消声性能的影响………………………………()4.5.2平面波假设的影响………………………………………….()4.5.3实验环境的影响…………………………………………()4.5.4其他因素的影响………………………………………….()4.6小结…………………………………………………………..()5.总结与展望……………………………………………………()5.1课题研究结论………………………………………….()5.2课题展望……………………………………………………()参考文献………………………………………………………………()致谢………………………………………………………………….()1绪论1.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性的问题,它同水污染、大气污染一起被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共振腔消声器课程设计报告

共振腔消声器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共振腔消声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
2. 学生能描述共振腔消声器的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与噪声消除效果之间的关系。
3. 学生掌握影响共振腔消声器性能的主要参数,能够进行简单的参数设计和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共振腔消声器,并进行性能分析。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相关测试设备,对共振腔消声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3. 学生能够运用科技文献和资料,对共振腔消声器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进行了解和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3. 学生认识到共振腔消声器在环境保护和噪声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声学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知识,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噪声污染的危害和噪声控制的重要性,引出共振腔消声器在噪声控制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噪声控制概述2. 共振腔消声器的基本原理:- 共振腔的声学原理- 共振腔消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共振腔消声器原理3. 共振腔消声器的数学模型与参数设计:- 数学模型建立- 参数设计与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消声器数学模型与设计4. 共振腔消声器的结构特点与性能分析:- 结构类型及特点- 性能评价指标- 教材章节:消声器结构与性能分析5. 实践操作与性能测试:- 实践操作步骤与方法- 性能测试设备与指标- 教材章节:消声器实践操作与测试6. 共振腔消声器的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新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消声器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大纲安排:第1-2周:引言与共振腔消声器基本原理第3-4周:数学模型与参数设计第5-6周:结构特点与性能分析第7-8周:实践操作与性能测试第9-10周:共振腔消声器的发展趋势与新技术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共振腔消声器相关知识。
复合消声器课程设计

复合消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复合消声器的定义、分类和原理;2. 掌握复合消声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 学会分析复合消声器的性能指标,如消声量、插入损失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复合消声器进行设计和计算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复合消声器的制作与安装;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噪声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噪声控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认识有限。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复合消声器的相关知识点;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实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设计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复合消声器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复合消声器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2. 复合消声器的原理与结构:讲解复合消声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其功能;3. 复合消声器的性能指标:阐述消声量、插入损失等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4. 复合消声器的设计与计算:分析设计复合消声器的步骤、方法和计算公式;5. 复合消声器的制作与安装:介绍制作过程、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6. 复合消声器在工程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复合消声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复合消声器的定义与分类,原理与结构;第二课时:复合消声器的性能指标,设计与计算方法;第三课时:复合消声器制作与安装,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培训-消声器设计与声学分析

赫姆霍兹特性:容积、连接管长度、连接管的截面积
¼波长管特性:长度、面积比(旁支截面积比主管截面面 积比值)
长度越大,频率越低 截面积比越大,传递损失幅值增大,带宽也增大,但对频率不影响 用来消除较高频率
排气系统噪音特性
排气系统噪音组成:
空气噪音(脉动噪音);
发动机的气缸数;几何尺寸;(GT主要关注点)
阻性
内部装有消声材料
只能消除窄频带的噪声
消元件特性
扩张消音器特性:扩张比和扩张腔室的长度 长度增加时,最大值的中心频率减少,带宽也减少 容积增加,共振频率降低,幅值变化没有规律 截面积增加时,共振频率也增加,幅值变化也没有规律 管长增加时,共振频率下降,幅值变化没有规律 主管截面增加时,传递损失减少,频带变窄,但频率不变
不插入消声元件,储存流速信号在‘data’模块中 插入消声元件,用存储在‘data’中的信号以及‘AcoustInsLoss’计算插入损失
GT-POWR中的标准声学分析 ——非线性声学
声学预测工具
提供了多种预测整个系统声学特性的工具 运用非线性预测工具可以把频域信号转化成时域信号
麦克风(传声器)
传递损失 插入损失
传递损失(2Mic) 声音文件转换
快速傅立叶变换 阶次追踪
数据提取
Order Tracking and Harmonics
n0 1/ 2 Vm Y ( ) Vh 120 N
Y为消声系数〃一般取5-6 n0为标定转速;N为气缸数 QV n V为 行程数;Vh为排量
h
1000 N
消声器的基本结构
扩张比 理想的m为:7~20 尽可能取在10~14之间 节数通常以2~4节为宜〃除 非有低噪声或特殊要求〃节 数不应该多于4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105 95
125 102 88
250 101 83
500 93 78
1000 94 75
2000 85 73
4000 84 71
8000 80 69
A 98.1
源数据
查表
83.1
减噪量D 吸声材料α Ф( α )
75 (78)
Lpi- NR 材料 查表
20
0.2 0.24
14
0.33 0.43
阻性消声器设计程序
选用吸声材料:
一般应考虑吸声频率范围、吸声 系数的大小、吸声材料厚度; 同时还要考虑消声器的使用环境,
在高温、潮湿、有腐蚀性气体等特 殊环境中,应考虑吸声材料的耐热、 防潮、抗腐蚀性能。
五、阻性消声器设计程序
选择护面结构:
阻性消声器中的吸声材料是在气流中工 作的,必须选用护面结构固定起来。 常用的护面结构有玻璃布、穿孔板或铁 丝网等。 如果选取护面不合理,吸声材料会被气 流吹跑 或使护面结构激起振动,导致消 声性能下降。 护面结构形式主要由消声器通道内的气 流速度决定,见表所示。
(2)选用吸声材料。 (3)选用护面结构。 (4)根据“高频失效”和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
验算消声效果。
设计步骤
(1)根据气流流量和流速,计算所需要的通道截面, 并由此来选定阻性消声器的形式。
***一般认为: •当气流通道截面的当量直径小于300mm, •可选用单通道直管式; •当直径在300~500mm时 •可在通道中加设一片吸声层或吸声芯; •当通道直径大于500mm时 •则应考虑把消声器设计成片式、蜂窝式或其它形式。 •消声器长度 •噪声源的强度和降噪现场要求来决定 •并考虑所允许的安装空间尺寸 •一般为1~3m。
表 不同流速条件下的护面结构
气流速度/m·s-1 平 行 垂 直
护面形式
10以下
7以下
10~23 23~45
7~15 15~38
45~120
案例介绍
某风机风量:2100m3/h,风机开动时出口1m处的A声 级为98.1dB,频谱特性如下表。 设计一个A计权消声量为15dB的阻性消声器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94 85 84 80 A 98.1
课程设计讲解
阻性消声器设计程序
确定消声量
•根据相关环境保护和劳动 保护标准 •适当考虑设备具体条件 •合理确定实际所需的消声 量 •分析噪声源的频谱特性
目标值: 环境标 准、功能区 噪声源频谱
1.阻性消声器的设计
设计步骤
(1)根据气流流量和流速,计算所需要的通道
截面,并由此来选定阻性消声器的形式。
减噪量D 吸声材料α Ф( α ) L/S l
(78)
Lpi- NR 材料 查表 自定 计算 判定
11 0.78 1.18 20 0.705
实际长度
实际减噪量D’
消声后实际L’pi
7.92
97.1
14.19
87.81
36.3
64.7
35.3
57.7
….
….
计算
Lpi-D’
f /Hz Lpi
NR
63 105 95
f /Hz
Lpi
NR
63 105 95
20
125 102 88
14
250 500 101 93 83 78
18 15
1000 2000 4000 8000 A 94 85 84 80 98.1 75 73 71 69
83.1
源数 据 查表
75 (78)
LpiNR
减噪量D
19
12
13
11
f /Hz Lpi
500 93 78 15 0.67 1.07 20 0.7
1000 94 75 19 0.76 1.16 20 0.818 1.65
2000 85 73 12 0.73 1.13 20 0.82
4000 84 71 13 0.8 1.2 20 0.54
8000 80 69
A 98.1
源数据
查表75
83.1
14
0.33 0.43 20 1.62 14.19 87.81
18
0.7 1.1 20 0.8 36.3 64.7
15
0.67 1.07 20 0.7 35.3 57.69
19
0.76 1.16 20 0.818 1.65
…. …. …..
12
0.73 1.13 20 0.82
13
0.8 1.2 20 0.54
180.7 1.1150.67 1.07
19
0.76 1.16
12
0.73 1.13
13
0.8 1.2
11
0.78 1.18
吸声材料α与Ф( α )的换算
00
0.05 0.10
0.11
0.15
0.17
0.20
0.24
0.25
0.31
0.30
0.39
0.35
0.47
0.40
0.55
0.45
0.64
….. .....
125 102 88
250 101 83
500 93 78
1000 94 75
2000 85 73
4000 84 71
8000 80 69
A 98.1
源数据
查表
83.1
减噪量D 吸声材料α Ф( α ) L/S l
75 (78)
Lpi- NR 材料 查表 自定 计算 判定
20
0.2 0.24 20 4.16 7.92 97.1
l
4.16
1.62
0.8
0.7
0.818
1.65
0.82
0.54
0.705
计算
判定
实际长度
L D ( 0 ) l S
f /Hz Lpi
NR
63 105 95 20 0.2 0.24 20 4.16
125 102 88 14 0.33 0.43 20 1.62
250 101 83 18 0.7 1.1 20 0.8
0.50
0.75
0.55
0.86
0.60~1
1~1.5
(( 00) ) 0.05
f /Hz
63 105 95 20 0.2 0.24 20
125 102 88 14 0.33 0.43 20
250 101 83 18 0.7 1.1 20
500 93 78 15 0.67 1.07 20
f /Hz 63 Lpi
105 102 101 93
f /Hz Lpi
NR
63 105 95
125 102 88
250 101 83
500 93 78
1000 2000 4000 8000 A 94 85 84 80 98.1 75 73 71 69 83.1
源数 据 查表
75 (78)
LPA=NR+5,查阅NR曲线表
1000 94 75 19 0.76 1.16 20
2000 85 73 12 0.73 1.13 20
4000 84 71 13 0.8 1.2 20
8000 80 69
A
源数 据
Lpi
NR
98.1
查表
83.1
减噪量D 吸声材料α Ф( α ) L/S
75 (78)
LpiNR 材料 查表 自定
11 0.78 1.18 20
11
0.78 1.18 20 0.705
实际长度
实际减噪量D’ 消声后实际L’pi
计算 Lpi-D’ ….. ….. .... ….. ….. .... ….. ….. ..... ? 计算 核实 计算
校验高频失效 校验后的实际Lpi
A计权处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