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和琵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识字三:枇杷与琵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识字三:枇杷与琵琶

3.女站立,用手接,继承前辈的事业。( )
4.竹简寺庙藏,每片一样长。
()
5.宝贝真有才,长大一定是财主。 6.四角都是口,中间卧着一条狗。 7.司令发言,词语万千。
()
()
()
写好字的四个要求: 1.笔顺正确;2.占位正中; 3.结构紧凑; 4.描行整齐。
左右结构:接 特 财 候
上下结构: 县 等
cá i


C 右


字义:金钱或物资。
组词:财富、财主、发财
dě ng


D 下


字义:等级,程度的分别或等候。
组词:上等、特等、等待
mè n



围 结
M

字义:心烦不痛快或密闭不透气。
组词:烦闷、纳闷、苦闷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看怎样能科学、快速的把这些字记下



特等 接 闷
1.整天不出门心里闷得慌
语文S版第三册
识字三
枇杷
一种水果,果实是黄色的,味道可 口,可制成枇杷糖浆可治疗咳嗽。
琵琶
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读文解疑:
怎样做才不会闹 出财主写礼单这样的 笑话?
我们只有认真 学习字词,才不会 闹出财主这样的笑 话。
xiàn tè cái jiē 县官 特别 财主 接过
hòu mèn děng 时候 纳 闷 上等
(闷)
2.这头牛,真是大,一座寺庙容不下。(特)
3.女站立,用手接,继承前辈的事业。(接 )
4.竹简寺庙藏,每片一样长。
(等 )
5.宝贝真有才,长大一定是财主。 ( 财)
6.四角都是口,中间卧着一条狗。 ( 器 )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枇杷”和“琵琶”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枇杷”和“琵琶”

有“机”可乘
4.“枇杷”和“琵琶”
课本解读
1.笑话
笑话,意思是引人发笑的话或事情。其 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巧妙,往往出人 意料,给人幽默风趣的感觉。大多揭示生活 中乖谬的现象,具有讽刺性和娱乐性。
2.课文内容
课文中的这则笑话取“枇杷”与“琵琶” 的相同读音来展开故事情节,告诉我们在学 习汉字时,不仅要读准音,还要认清形、分 清义,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3.谐音笑话 有“机”可乘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北京后, 由于想乘飞机前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 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 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已到,便 立即回电:“可乘经理 以不够级别,乘坐飞机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 不同意报销飞机票费用。推销员于是拿出经理 回复的电报,经理目瞪口呆。

枇杷与琵琶类似的谐音词语

枇杷与琵琶类似的谐音词语

枇杷和琵琶类似的词语是什么?
枇杷和琵琶类似的词语是谐音字。

类似枇杷和琵琶的谐音字有噼啪,劈啪,琵琶,枇杷,辟怕等等比如说琵琶。

谐音字是根据方言再加上与韵母相同发音被认知为谐音,很多谐音词被炒作成了流行词,比如雨女无瓜、蓝瘦香菇、渣渣辉,但是你如果要考普通话的时候,需要付出巨大的汗水来脱离口音。

枇杷和琵琶的词语是内容拓展
枇杷和琵琶,两个词完全同音,字形上也有相似之处,都用“比”、“巴”作声符,自然难免让人怀疑它们是不是有同源关系。

本草学界的传统观点是琵琶一名出现在先;枇杷一名出现在后,是因为叶子的形状像琵琶而得名。

把今天的乐器琵琶和枇杷的叶子放在一起,确实可以看出二者的形状有相似之处,所以这个观点似乎很有道理。

然而,如果仔细考证的话,就会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在传世典籍中,“枇杷”要比“琵琶”更早出现。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枇杷橪柿”一句,是作为植物名称的枇杷的最早记载。

《上林赋》据考证定稿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那时候张骞才刚刚开始通西域。

枇杷与琵琶类似的谐音笑话

枇杷与琵琶类似的谐音笑话

枇杷与琵琶类似的谐音笑话枇杷和琵琶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但是它们在音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人们往往会利用这种相似关系进行创造性的娱乐,制造出一些有趣的谐音笑话。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搞笑的枇杷与琵琶谐音笑话:
1. 问:琵琶在左,枇杷在右,那这两个字怎么念?
答:琵琶和枇杷,呵呵,在左右摇晃。

2. 问:枇杷和琵琶谁更甜?
答:当然是枇杷,因为琵琶只有“弦儿多”,没什么甜头。

3. 问:枇杷和琵琶谁更适合演奏壮烈的战歌?
答:当然是琵琶,因为枇杷只能演奏一些悲伤的曲调。

4. 问:地球上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
答:当然是枇杷啦,因为地球人人有枇杷。

5. 问:为什么枇杷和琵琶说起话来总是那么像?
答:因为它们口音相同啊,都是“pi pa pi pa”的。

虽然这些谐音笑话听起来有些冷门,但是它们确实很有创意,而且也能给人带来欢乐和轻松。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的开拓创新,相信还会有更多更好玩的枇杷与琵琶谐音笑话被创造出来。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枇杷”和“琵琶”》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枇杷”和“琵琶”》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枇杷”和“琵琶”》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枇杷”和“琵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习“枇杷”和“琵琶”的相关知识,如形状、产地、用途等。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事物的内涵。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体验。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

2.培养学生的感恩爱物情感,学会珍惜周围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枇杷”和“琵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枇杷”和“琵琶”的认识和体验。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掌握“枇杷”和“琵琶”的内涵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与“枇杷”、“琵琶”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

2.介绍课文《“枇杷”和“琵琶”》的作者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枇杷”和“琵琶”》,让学生认真听,并观察图片,体验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将课文分段,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认真思考。

4.3 学习“枇杷”和“琵琶”的相关知识1.教师通过PPT或图片,介绍“枇杷”和“琵琶”的形状、产地、特点和用途等。

2.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3.教师引导学生发掘“枇杷”和“琵琶”的内涵和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

4.4 归纳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对“枇杷”和“琵琶”有更深刻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系统化思维能力。

五、课堂作业1.搜集“枇杷”和“琵琶”相关的传统故事或古诗词,进行朗读或背诵。

2.思考“枇杷”和“琵琶”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写一篇小文章进行表达。

六、板书设计课程名称“枇杷”和“琵琶”学习内容1、课文阅读2、“枇杷”知识点3、“琵琶”知识点学习目标 1.了解…2.学习…3.培养…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2.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总结 1.回顾所学内容2.归纳总结所学知识课堂作业 1.搜集“枇杷”和“琵琶”相关2.思考“枇杷”和“琵琶”的特点七、教具准备1.课件或图片。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枇杷”和“琵琶”》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枇杷”和“琵琶”》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枇杷”和“琵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枇杷”和“琵琶”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词语。

2.理解《“枇杷”和“琵琶”》的情节和意义。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

4.学习书写相关汉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枇杷”和“琵琶”》的情节和意义,并学会运
用相关汉字和词语表述。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中的细节,并提高他们的思维
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阅读《“枇杷”和“琵琶”》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关键词“枇杷”和“琵琶”,并询问学生对这
两个字的认识。

2.教师为学生朗读整篇课文,让学生跟读。

3.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注意捕捉细节和情节转折点。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5.整个课堂共同呈现自己的理解,每个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2. 教学生写作
1.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写下自己的心
得体会。

2.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相关的小故事,或者编写一些类似《“枇
杷”和“琵琶”》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阅读、理解、表述、写作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还能在情感、人文等方面进行拓展。

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教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琵琶与枇杷的故事

琵琶与枇杷的故事

琵琶与枇杷的故事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琵琶和枇杷都是非常重要的象征。

琵琶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代表着音乐与艺术。

而枇杷是一种果树,其果实可供食用,也有很多药用价值。

尽管琵琶和枇杷看似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们之间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建立琵琶的传说传说始源古代中国传说中,琵琶的发源地是一个美丽的仙境。

这个仙境有一片湖泊,湖泊中心有一颗奇特的神树,上面结满了琵琶的形状的果实,故得名为”琵琶树”。

琵琶树的神奇果实琵琶树的果实形状与琵琶极其相似,外表鲜艳宜人。

而当人们拿起这些果实时,会发现它们竟能发出美妙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

仙女与琵琶树据说,在这片仙境中有一位名叫仙女的美丽女子,她是琵琶树的守护者。

每当有人来到仙境,她都会用美妙的琵琶音乐欢迎他们。

天帝的赏识天帝得知了琵琶树的存在后,对其心生喜爱,便把它种到了人间,并于仙境中设立庙宇,专门供奉琵琶树。

在这座庙宇中,天帝亲自教授仙境的音乐艺术,使人们能够通过琵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

枇杷的成长之旅枇杷的起源相传,枇杷起源于中国的江南地区,最早生长在一座孤岛上。

由于岛上水土肥沃,阳光充足,枇杷迅速生长并结出了甜美的果实。

枇杷的草药价值枇杷不仅是一种可口的水果,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古代医学中常用枇杷叶、枇杷根皮、枇杷花等草药来治疗各种疾病。

枇杷的叶子可以治疗咳嗽和肺病,枇杷花可以解热,枇杷果实则有助于消食。

枇杷与音乐在古代,人们发现枇杷的树干和琵琶的共鸣箱很相似。

于是,有人开始将琵琶的琴身用枇杷木材制作,琴身上用古琵琶纹样雕刻,使得琵琶具有更加独特的音色。

琵琶与枇杷的结合枇杷琵琶音乐会为了庆祝琵琶和枇杷的完美结合,人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枇杷琵琶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邀请了各地的琵琶艺术家和枇杷种植者,他们用琵琶演奏和枇杷的自然音色交织出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音乐。

这场音乐会不仅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也使得琵琶和枇杷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

枇杷琵琶的传承在此后的岁月中,越来越多的琵琶演奏家开始使用枇杷木制作琵琶,并在演奏技巧上进行创新。

s版识字三-枇杷和琵琶

s版识字三-枇杷和琵琶

是谁闹的笑话? 谁
根据下面的提示,请哪位同学来讲讲这个故事。
他又是怎么闹的笑话? 怎么闹
xiàn
县官

特别喜欢吃 特别
xiàn
县官
财 主
财 主
巴结
县 官
财主
特意
上 一筐 等
kuāng
敬 请 笑 纳 。
琵 琶 一 筐 。
礼 单
nà mân
纳闷??
县 官
nà mân
纳闷??
yuè qì
特 筐
chà qì cí





器 词
hòu jiē
cái děnɡ
候 接
财 等
我会读这些词语了
• 枇杷 琵琶 县官 特别
• 一筐
• 回帖 • 时候
派人
相差 接过
敬请
乐器 财主
纳闷
字词 上等
xiàn

kuāng
pài
jìng

mân

tiě

chà





hîu

jiē

cái

děnɡ
qì 乐 器 cí 字 词
学了课文,我懂得了:
学了课文,我懂得了:
我们平时生活中,要认真区 分这种同音词的形、义,准 确用字,以免闹出笑话。
1.读一读,比一比。
这两组词语相同的 地方是……
它们不同 的是……
人身
人参
珍惜 珍稀 这两个词语相同的地方是读音相同。 它们不同的是意思不同。
2.举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词语读 音一样,但意思完全不同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枇杷和琵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县、候、接、特、财、等、闷”7个会写字。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琵、琶、枇、杷”等14个会认字。

2、掌握“县、候、接、特、财、等、闷”7个会写字音形义,并正确书写。

3、认识新部首“贝”。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正确书写7个会写字。

2、区别同音字“候”和“后”,“财”和“才”的字义。

一、游戏复习认字
过度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特殊的人物跟我们一起学习,看是谁?(出示课文插图财主的画像)这个财主因为识字少儿写错礼单闹出了笑话,所以今天也要和我们一起识字。

但今天他带来的不是枇杷,而是苹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摘苹果的游戏。

摘苹果认字:让学生把自己会认的生字摘走。

二、学习会写的7个生字:县、候、接、特、财、等、闷。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相机认识新部首“贝”。

3、拼字游戏:用部首和部件拼成刚刚认识的会写字。

4、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生字,用它来组几个词,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5、全班交流组词情况,相机用词语练习说话,如“特别、上等”等。

6、考考你:
候后县具才财
时()工()发()
()面()城刚()
三、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找出共同点,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