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平法对比解析
16G新平法知识体系第三讲——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柱部分

16G新平法知识体系第三讲——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柱部分16G新平法知识体系第三节课正式开讲,细致讲解,助你快速掌握新变化。
1柱一、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小结:1、上部嵌固部位注写,新增3种场景的说明;2、框架柱嵌固部位为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
11G中要求由设计注明;3、层高表中,双细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嵌固部位;双虚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要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的表示方法。
小结:1、转换柱编号代替旧图集框支柱。
小结:1、对应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2、11G中没有对非对称配筋的注写要求,16G新增注写要求。
小结:1、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实际图纸说明;2、层高表中,双细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嵌固部位;双虚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要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的表示方法。
2柱二、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小结:1、“同一连接区段”与“同一截面”区别?(严格来讲是有区别的)2、与纵向钢筋的连接接头说法保持一致“同一连接区段内”。
3柱三、地下一层增加钢筋在嵌固部位的锚固构造小结:1、虚线部分表示弯折既可以内侧、也可以外侧弯折;2、原“基础底面”,修订为“基础顶面”。
4柱四、梁上柱LZ纵筋构造小结:1、梁上柱节点,柱纵筋伸入节点内长度和弯折长度发生变化;2、16G要求伸至梁底且≥20d,弯折长度15d。
5柱五、KZ、QZ、LZ箍筋加密区范围小结:1、注4修改无梁且无板连接时,箍筋加密范围的Hn取值;2、梁上柱,梁内箍筋间距不大于500要求,至少两道柱箍筋(不是只设置两道柱箍筋就可以了)。
6柱六、关于“非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小结:1、总说明已经明确: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9度地区,非抗震KZ不适合本图集。
7柱七、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小结:1、节点①:11G是有柱纵筋直径≥25时条件才设置,16G可以理解为必须设置;2、节点⑤:11G无且伸至梁底的要求。
16G101系列新平法知识体系---新旧平法对比解析

16G101系列新平法知识体系---新旧平法对比解析目录第一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概述-------------------------------2 第二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总则和一般构造------------------ 5 第三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柱部分---------------------------12 第四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剪力墙部分----------------------22 第五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梁部分---------------------------38 第六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板、楼板-------------------------53 第七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2)楼梯部分-------------------------60第八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3)基础部分(包括总则、墙柱插筋构造、独立基础、条形基础)-------------------63 第九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3)基础部分(包括基础梁、桩、桩承台、基础相关)------------------------------74第一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概述一、实施时间新平法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替代11G101-1、11G101-2、11G101-3)二、变化及影响16G101-1不适用于非抗震现浇混凝土墙、梁、板等主体结构的设计;锚固搭接长度及做了局部的调整;抗震等级、钢筋种类、保护层等方面影响不大。
新增连梁(LLK)、楼层框架扁梁(KBL)、托柱转换梁等墙梁、梁、柱类型。
三、图集主要设计依据本次图集的修编按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2016年局部修订、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等新标准,结合近年来工程实践对图集处理的反馈意见,对原有图集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修订,同时考虑实践工程应用需要又新增了框架扁梁等内容。
16G101系列新平法变化解析

11G P73 剪力墙竖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 下部钢筋的露出长度2≥0152 00的要求。
变化八:修订剪力墙上起边缘构件纵筋构造做法
16G P74
下插纵筋有箍筋
11G P73 下插纵筋无箍筋
2012
变化九:新增构造边缘翼缘、转角墙
16G P77 新增构造边缘翼缘(二)
变化三:不适合砌体结构
16G P6 本图集制图规则楼板部 分不适用于砌体结构。
11G P6 本图集制图规则楼板部 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
2012
变化四:明确框架柱嵌固地下室顶板的情况
16G P7 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 顶板,地下室顶板需要考 虑嵌固作用时需要设计注 明。 影响纵筋的连接部位, 箍筋的加密范围。
16G P58 直接用表格列 出锚固长度, 使用简单、减 少争议
2012
变化七:搭接长度可直接查表
六、搭接长度
16G P58 直接用表格列 出搭接长度, 使用简单、减
少争议
2012
变化八: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调整
七、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调整
16G P58 剪力墙拉筋构造 新增90°和135° 组合,更符合实 际施工需要。
16G P5 平法图集仅是工程建设行 业的标准设计,不是强制 规范;规范的修订和图集 的修订不可能同步,在这 个窗口期有不符情况,以 规范或标准为准。
变化二:抗震要求的变化
16G P5 图集中取消非抗震主 体结构设计,只要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境内设计建造 房屋,都必须要考虑抗震 设防的要求。
2012
新增非框架梁端支座下 部纵筋不够直12d(15d) 时,下部纵筋弯锚构造
变化六:非框架梁配筋构造
16G101新平法与11G101版对比解析

16G101新平法与11G101版对比解析(一)大背景影响分析16G新平法依据的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在2010版基础上局部修订;主要背景是根据“四节一环保”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修订,主要对设计有影响,对钢筋算量业务无影响;修订背景1、根据“四节一环保”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2、根据我国钢筋标准的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品种进行了调整,涉及7条条文的修改,部分条文的勘误主要修订内容4.2.1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1、将400MPa、500MPa级高强热轧带肋钢筋作为纵向受力的主导钢筋推广应用,尤其是梁、柱和斜撑构件的纵向受力配筋应优先采用400MPa、500MPa级高强钢筋;2、淘汰直径16mm及以上335MPa级热轧带肋钢筋,保留小直径的HRB335钢筋,主要用于中、小跨度楼板配筋以及剪力墙的分布筋配筋,还可用于构件的箍筋与构造配筋;3、用300MPa级光圆钢筋取代235MPa级光圆钢筋,将其规格限于直径6mm~14mm,主要用于小规格梁柱的箍筋与其他混凝土构件的构造配筋。
对既有结构进行再设计时,235MPa级光圆钢筋的设计值仍可按原规范取值;4、取消HRBF335牌号钢筋;5、箍筋用于抗剪、抗扭及抗冲切设计时,其抗拉强度设计值发挥受到限制(360MPa),不宜采用强度高于400MPa级的钢筋。
当用于约束混凝土的间接配筋(如连续螺旋配箍或封闭焊接箍等)时,钢筋的高强度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采用500MPa级钢筋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对设计有影响,需要考虑采用哪种型号钢筋;对钢筋算量来说,没有影响;主要修订内容6.局部修订中将500MPa级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从410N/mm2调整到435N/mm2,保持与抗拉强度设计值一致;对轴心受压构件,由于受混凝土极限压应变0.002的限制,当采用500MPa级钢筋时,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取为400N/mm2。
平法系列图集G101新旧对比详解162页PPT

END
平法系列图集G101新旧对比详解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6平法和11平法的区别

B边
横向受力筋 箍筋 拉筋
顶层柱筋分类——按边角柱
角柱
中柱纵筋 边角柱内侧纵筋 边角柱外侧纵筋
边柱
中柱
柱筋构造
顶层纵筋 中间层纵筋
室外地坪
基础插筋
柱筋构造——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形式:
• 绑扎搭接 • 焊接连接 • 机械连接
绑扎搭接
焊接连接
机械连接
绑扎搭接长度
• 抗震要求=LlE • 非抗震要求=Ll
影响 设计、施工有小的影响,对算量没有影响。
梁上柱LZ纵筋构造
16G P65
11G P61
1、梁上柱节点,柱纵筋伸入节点内长度和弯折长度发生变化。 2、16G要求伸至梁底且≥20d,弯折长度15d 2、梁上柱,梁内箍筋间距不大于500要求,至少两道柱箍筋。(不是只设置两道柱箍筋就可以了)
影响 对设计、施工有影响 算量有影响。
影响范围
1、锚固、搭接值通过查表方式获得,让设计、施工、算量等人员使用起来更加简单。 2、减少争议
讨论
给小组讨论?15分钟
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
16G P62
11G P56
1、非框架梁以及不考虑抗震的构件,箍筋及拉筋弯钩平直段依然为5*d 2、剪力墙拉筋构造新增90°和135°组合,更符合实际施工需要。 3、注释原1和3合并为现在的1.
伸出长度自顶梁算起<laE时,柱外侧纵筋伸到柱顶弯折15d,内侧纵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12d。
2、梁上部钢筋,伸至对边弯折≥15d.梁下部纵筋按P85页屋面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影响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
16G P6
11G P6
变化:16G去掉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 本图集制图规则楼板部分不再适用于砌体结构。
新旧平法比对表(变化大的部分)

1以梁为支座的一端,箍筋构造可不设加密区,梁端箍筋规格及数量由设计确定。
老平法无此说明按新平法在此端箍筋可不加密2新平法要求剪力墙水平筋伸至墙端头时弯折长度为10d。
老平法要求剪力墙水平筋伸至墙端头时弯折长度为15d。
11G101-1-683保护层厚度:箍筋的最外皮保护层厚度:纵向最外皮厚度有变化,造价影响不大4 新平法给出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处的构造做法,并针对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在转角处的搭接方式,给出2种具体方案: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在转角一侧交错搭接和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在转角两侧交错搭接。
墙的内侧水平筋伸至交接墙的对边弯15d的弯老平法图集给出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处的构造做法,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交错搭接,墙的内侧水平筋伸至交接墙的对边弯15d的弯头。
对造价有影响,注意两墙水平钢筋不一样大时,需要将大的钢筋伸到小钢筋的墙内搭接。
5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新平法将竖向钢筋伸至屋面板或楼板顶扣保护层后再弯折长度为12D。
老平法要求从屋面板或楼板底部锚入板内一个锚固长度La。
新平法按新规范修正的内容。
对造价有影响,注意要将钢筋长度直接算到楼层高减保护层厚6 对于约束边缘暗柱(一),图示要求墙体的水平钢筋在lc外侧与柱内U形水平筋连接,U形水平筋可替代一层箍筋的外箍。
老平法没有此说明,新平法按新规范增加的内容。
对造价有影响,注意由于暗柱内箍筋的影响,U形筋可能变直径,与墙水平钢筋可能不一致的情况。
7 约束边缘暗柱(二),主墙水平筋可直接伸入墙端头,由于替代了箍筋,故在墙端头应弯同墙厚减保护层厚度的弯头,并应弯135度的钩钩住暗柱主筋。
老平法没有此说明,新平法按新规范增加的内容对造价有影响,注意钢筋的弯头长度是墙厚,不是第68页的10d长。
8约束边缘转角墙,主墙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墙转角,内侧钢筋可直接伸入墙端头,弯同墙厚减保护层厚度的弯头,并应弯135度的钩钩住暗柱主筋。
老平法没有此说明新平法按新规范增加的内容对造价有影响,注意内侧钢筋的弯头长度是墙厚,不是第68页的15d长。
新旧平法图集之不同解析

现简要汇总03G101-1图集及04G101-4图集(以下简称老图集)与11G101-1图集(以下简称新图集)之间的区别,合计100项,仅作为抛砖引玉、释疑解惑之用,时间匆忙,如有不当及错误,望指正。
1、老图集以2002版《砼规》、2001版《抗规》、2002版《高规》为编制依据,新图集以2010版《砼规》、2010版《抗规》、2010版《高规》为编制依据。
2、老图集一共有六本,新图集整合为三本。
3、老图集墙柱共有10种,新图集墙柱类别划分为4类(仍为10种)。
4、老图集剪力墙拉筋只标注一种间距,新图集需要标注两种间距,并增加双向拉筋与梅花双向拉筋示意图。
5、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按铰接设计及按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老图集是设计应按《规范》规定另行变更,新图集是设计者应注明。
6、老图集板类别有4种,新图集为3种,取消了延伸悬挑板YXB。
7、老图集无梁板中没有暗梁AL构件,新图集无梁板中增加了AL构件。
8、老图集未区分板端支座按铰接设计或按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设计,新图集有区分并规定设计应注明。
9、老图集板相关构造类型共有13种,新图集共有11种,取消了板挑檐TY和悬挑阴角附加筋Cis。
10、老图集锚固长度分为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和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新图集锚固长度以基本锚固长度Lab为基础,通过修正系数计算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和抗震锚固长度Lae。
11、老图集环境类别三只有一种,新图集环境类别三分为三a和三b两种。
12、老图集保护层为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新图集保护层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图集中的保护层数值应加5。
13、老图集保护层受混凝土强度影响,新图集不受混凝土强度影响。
14、老图集机械锚固有3种形式,新图集增加至6种。
15、老图集没有并筋构造,新图集增加并筋构造。
16、老图集拉筋应同时钩住纵筋及箍筋,新图集给出三种做法由设计指定。
17、老图集基础顶面与嵌固部位详图一起表达未有划分,新图集分别表示且当基础顶面与嵌固部位不在同一位置时,基础顶面以上柱纵筋非连接区由大于等于Hn/3修改为大于等于Hn/6且大于等于Hc且大于等于500,并规定设计应注明嵌固部位所在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G101-1第60页 柱变截面纵向钢筋
11G101-1第60页 当上层边柱向内侧偏移时,要求将底层柱外侧纵筋伸至楼 抗震KZ变截面位置纵向 面后向梁内弯折lae+偏移长度值 钢筋构造 老平法无此节点。新平法新增节点内容。 对造价有影响,注意弯折lae+偏移长度值后要扣主筋保护层厚 度
图集中墙顶部柱纵筋下插钢筋的 锚长是1.2lae,弯折150mm。 老平法图集中墙顶部柱纵筋下插 钢筋的锚长是1.6lae,弯折头重 叠5D。 新平法按新规范修正的内容。 对造价有影响,注意弯折是 150mm,不是钢筋直径的倍数
新平法图集的D节点给出的是柱 内侧纵筋及外侧纵筋的构造要求, 并且当现浇板的厚度不小于 100mm时,柱外侧纵筋可按照B节 点伸入到板内锚固,且锚固长度 不宜小于15d,此锚固要求在老 平法图集中是没有的。在新平法 图集中D节点也只是应用于B或者 C节点为深入梁内的柱外侧纵筋 锚固。 老平法图集的D节点说明的是梁 上部纵筋不分批截断时的构造要 求。老平法对柱外侧钢筋弯入板 的厚度要求是≥80mm,混凝土强 度≥C20.新平法按新规范修正的 内容。对造价有影响,注意判定 板的厚度。 第59页
11G101-1第60页 纵向钢筋弯折要求
新平法图集中的D节点构造,明 确规定柱纵筋不仅满足直锚长 度的要求,且伸至柱顶。 老平法图集C节点中,当满足柱 纵筋直锚长度时,并没有明确 规定柱钢筋伸至柱顶。 新平法的D节点就是老平法的C 节点,是修正的内容。 对造价有影响,注意虽然梁高 超过了柱纵筋的直锚长度LA也 要伸到柱顶。
16
11G101-1第59页 柱标准构造详图
抗震KZ边柱 和角柱柱顶 纵向钢筋构 造图集中的A 节点适用于 柱外侧纵筋 作为梁上部 纵筋使用, 全部伸入到 梁中,和老 平法图集中 的A节点构造 本质上完全 老平法图集的A节点中伸入梁内的柱外侧纵筋长度从梁底算起 不同。 大于等于1.5La,不深入到梁内的柱外侧纵筋则有其他构造要 求。新平法按新规范修正的内容。对造价 11G101-1第59页 有影响,注意要将节点配筋形式进行组合。 柱标准构造详图
新旧平法对比解析
11G101-1
上 海 • 2011
深圳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前
言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制和构 造详图”11G101-1、2、3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简称“新 平法”)与03-08G101-1、2......等系列(以下简称 “老或旧平法”)有哪些地方不同呢?本讲座我们采取:
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 新平法图集中,当钢筋满足直锚要求时, 下插钢筋的直锚长度为1.2Lae。 老平法图集中规定直锚长度为1.5Lae。 新平法按新规范修正的内容。 对造价有影响,注意下插长度是1.2lae。 11G101-1第60页 柱变截面纵向钢筋
钢筋满足弯锚要求时,新平法图集中 对柱纵筋顶直锚长度为0.5Labe,弯锚 平直段长度为12d。 钢筋满足弯锚要求时,老平法图集中规定弯锚长度为0.5La,弯 锚平直段长度为200+c。新平法按新规范修正的内容。 对造价有影响,注意扣减主筋保护层厚度,对于hb大于0.5labe 时,也应将锚长伸到梁上部纵筋的底部再弯12d。
6
11G101-1第54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
环境类别由老平法的六类增加到七类,将三类扩展为三a、三b两类; 在本页对环境条件的条目,加了“注”;对于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mm)取值不同于老平法,老平法按“墙、板、壳,梁,柱”分构件, 新平法按“板、墙和梁、柱”分构件。将表格下部“注”的数据纳入保 护层厚度,如果按正常环境考虑,新平法的保护层厚度指的是构件最外 层钢筋外边沿至构件外皮的距离,不是指主筋保护层。另外保护层厚度 取值“注”内增加有房屋使用年限的说明。 通过比对老平法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大些。 是依据混规第8.2.1条修改,条文说明第337页第8.2.1条第2小条说明, 钢筋的保护层“不再以纵向受力钢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 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对造价有影响,按新平法保护层计算钢筋会少量。
17
11G101-1第59页 新平法图集中的B节点适用于梁纵筋深入 柱标准构造详图 到柱内梁高底部,且从柱内梁高底部到 柱内侧边的梁纵筋长度小于1.5La的场景,C节点适用于梁纵筋 深入到柱内梁高底部,且从柱内梁高底部到柱内侧边的梁纵筋 长度大于1.5La的场景。老平法图集中的B、C节点使用的条件不 同,但构造形式基本相同。新平法按新规范修正的内容。 对造价有影响,注意判定从梁底算起1.5倍la长度超过和未超过 柱内侧边缘。
纵向钢筋绑扎搭接长度表注3: 当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百分率为表的中间值时,可按内插取值。 老平法无此说明 属于按新规范增加的内容。 对造价有影响,但估计施工现场很难正确确定这个百分率。
11G101-1第55页 纵向钢筋绑扎搭接长度
10
增加焊接封闭 箍筋、拉筋只 钩住纵筋、拉 筋只钩住箍筋 的构造。 老平法没有这 三种弯钩构造。 属于按实际施 工方式增加的 内容。 11G101-1第56页 封闭箍筋及拉筋 弯钩构造
5
11G101-1第53页 关于锚固长度四个变量 钢筋锚固长度Lab、La、Lae、Labe四个变量的计算区别: Lab—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见混规103页8.3.1条,第1小条: 钢筋基本锚固长(Lab)=钢筋外形系数(ɑ)×钢筋抗拉强度设 计值(ƒy)/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ƒt)×钢筋直径(d) La—非抗震受拉钢筋锚固长度,见混规103页8.3.1条,第21 小条: 非抗震受拉钢筋锚固长(La)=钢筋基本锚固长(Lab)×锚固长度 修正系数(ζa) Lae—钢筋抗震最小锚固长度,见高规72页6.5.3条,第1小条: 钢筋抗震最小锚固长(La)×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e) Labe—钢筋抗震基本锚固长度,见高规74页6.5.5条,第1小 条: 钢筋抗震基本锚固长(Lab)×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e)
13
在“螺旋箍筋构造”标题横线的下方 有(圆柱环状箍筋搭接构造同螺旋箍筋)的标注。 老平法没有此条说明。 新平法增加的内容,要求对环状圆箍筋的搭接要像螺旋箍一 样搭接≥la且≥300mm。对造价有影响,环状箍筋是每个箍 都要像说明所要求进行搭接构造。
11G101-1第56页 圆柱箍筋构造
14
11G101-1第58页 柱标准构造详图 在“地下一层增加钢筋在嵌固部 位的锚固构造”标题横线的下方 注有仅用于按《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第6.1.14条,在地下一层增 加10%钢筋。由设计指定,未指定 时表示地下一层比上层柱多出的 钢筋。图示分梁高大于纵筋锚长 和小于锚长两项,当梁高小于锚 长时,钢筋弯锚且平直段不 小于0.5倍锚长,弯段12D;梁高 大于锚长时,纵筋要伸到梁顶。 老平法无此说明由于新《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新平法增 加此内容。对造价有影响,注意 查看设计说明。
11G101-1第55页 纵向钢筋弯钩与 机械锚固形式 弯钩锚增加 了末端带90 度弯钩的形 式,机械锚增 加两种形式: 1、末端两侧 贴焊锚筋; 2、末端带螺 栓锚头。 在图示之下有6条注明,注1“当采用机械锚固”时,新平法取 基本锚长的60%,而老平法是70%,有区别。 老平法有在机械锚固长度范围内箍筋不应少于3个的要求,新平 法没有。这儿的90度锚长调整值与梁筋锚固的平直段长度控制 值是否有冲突?对造价有影响,但不大。 9
1、解析方法: 采用对比法分析新旧平法异同
2、解析重点: 对差异进行重点解析 对造价有影响的改变进行重点解析 对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解析
约
定
实际上平法图集中所有内容对造价都有计算影响,讲座 中所说对造价有影响、没有影响,只针对新老平法差异部 分而言。 讲座针对新老平法对造价方面有影响的内容: 1、新平法针对老平法有新增的内容; 2、新平法针对老平法有修改的内容; 3、新平法针对老平法有容易误判的内容;
概
述
随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俗称:抗 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俗称:混规)、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俗称:高规)等 规范的发布,原平法标准图集有些内容已经不能适用。 由上述原因,住建部于二0一一年四月八日下发了“关 于印发2011年国家建设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 函[2011]82号文件。文件的附件“二○一一年国家建筑标准 设计编制工作计划”中载明“将原图集内容按两部分编制, 第一部分为制图规则部分,第二部分为构造部分。以原图集 内容为主进行修编,根据规范新增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并补 充一些近年来工程中一些新做法的内容。”
12
搭接≥La或Lae,且≥300钩住纵筋
对于圆形构件环内定位筋,新平法 定的是间距1.5m,对于螺旋箍筋的收头弯钩长,区分了抗震和 非抗震。 环内定位筋,老平法定的是间距每隔1-2m,对于螺旋箍筋的收 头弯钩长不分抗震和非抗震,均为10d。 新平法按新规范修正的内容,对造价有极小影响。
11G101-1第56页 螺旋箍筋搭接构造
15
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新平法图集给出的A、B、C、D、E五 种节点构造不再分类,在注释中明确了节点的组合类型。 老平法图集给出的A、B、C、D、E五种节点构造分为两类:A、 B、C属于构造一,D、E属于构造二,设计为指定使用的类型时, 施工方根据情况自行选用。 新平法按新规范修正的内容。 对造价有影响,注意要将节点配筋形式进行组合。
7
11G101-1第54页 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 箍筋构造 对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在搭接区应该加密进行构造图 示。 老平法没有此图示。 新平法在这里专门对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搭接区加密箍 筋进行构造图示,这一图示是对柱、梁构件通用的,减少了 后面的说明。 对造价有影响,但不大,老平法也有此要求。
8
11G101-1第53页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新平法改为“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其中非抗震基本锚固长代号改为lab, 抗震锚固长代号改为labe;将混凝土强度等级扩展到≥C60级;将钢筋种类内的 HPB235用HPB300做了替换,钢筋种类增加了HRBF335、HRBF400、HRB500、 HRBF500四个种类;在表中增加了四级和非抗震等级的锚固长度行;没有了钢筋直 径d≤25和>25的分栏,对于钢筋直径>25时,用基本锚长乘以系数1.1。本页左下 “非抗震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要用非抗震基本锚固长lab乘以右侧表内系数;抗震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e,用非抗震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乘以表内注3的系数”;本表 注明栏中对la的最小控制值为≥200mm。右下“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表, 用于锚固条件超出正常情况时的长度修正,可直接用上表内的数据相乘系数得到受 拉钢筋锚固长度la。下面的注1,说明HPB300还是光圆钢筋,需要弯180度的弯钩。 注2,此条出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4页第3条说明,注意这里的保护层厚度, 它不同于我们经常说的主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对受锚钢筋至构件外皮(没有支座钢 筋时)的厚度。 老平法混凝土的材料等级只取到≥C40;钢筋锚固长度分为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 长度la和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两张表;钢筋种类列到RRB400,普通钢筋为 HPB235级别;没有“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表,但在标注中将环氧树脂涂 层带肋钢筋的锚长直接列入表内了,对施工过程中易受到扰动的钢筋的修正系数标 注在表的“注”内;说明中对la和lae的最小控制值为≥250mm。 由于新“混规”的实施,新平法在这一块改动较大。 对造价有影响,但是不大。抗震等级和混凝土材料强度一综合也就没多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