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的逻辑构造
电脑硬盘的内部结构原理

电脑硬盘的內部结构原理
电脑硬盘的内部结构原理是由多个组件组成的,包括盘片、磁头、磁臂、电机等。
1. 盘片(Platters):硬盘通常具有多个盘片,它们是圆形的金属或玻璃碟片,涂有磁性物质。
每个盘片都可以存储数据,数据通过将磁性物质置于不同的磁极方向来编码。
2. 磁头(Read/Write Head):磁头是一种小型设备,负责读取和写入数据。
每个盘片都有一对磁头(读头和写头),位于盘片上方和下方。
3. 磁臂(Actuator Arm):磁臂是一个可移动的机械臂,支持磁头的轨迹定位。
它通过一个电机控制,可以在盘片的不同位置移动磁头。
4. 电机(Spindle Motor):电机负责旋转硬盘的盘片。
盘片通常以高速旋转,以便快速读取和写入数据。
电机根据主板发送的信号来控制盘片的旋转速度。
5. 控制电路板(PCB):控制电路板是连接硬盘中所有组件的主要电路板。
它包含处理器、内存和控制芯片,负责管理数据的读取、写入和处理。
硬盘的工作原理是,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控制电路板将通过电缆信号发送给磁头,磁头会在盘片上的特定位置找到需要的数据并执行操作。
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是通过改变磁片上的磁场来实现的。
总结起来,硬盘的内部结构包括盘片、磁头、磁臂、电机和控制电路板。
这些组件共同工作,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硬盘的逻辑结构

硬盘的逻辑结构
看这张图
有条件的话建议拆看看看那个想光盘CD⼀样的或者说想以前的唱⽚那个东西就是硬盘,这种为机械硬盘,你再看那⼀圈⼀圈的东西成为磁道,扇形标注的为扇区,这都是你的数据存放的地⽅,神奇不,其中每个扇区的⼤⼩是固定的,为512Byte,是硬盘的最⼩储存单位
硬盘的⼤⼩是使⽤"磁头数X柱⾯数X扇区数X每个扇区的⼤⼩来计算的"这样的公式来计算的,其中磁头数,表⽰磁盘共有⼏个磁头,可以理解为硬盘有⼏个盘⾯,现在都是双⾯的啦,把你的机械硬盘卸下来看看,磁针是不是卡着两⾯的,哈哈哈,然后乘以⼆;柱⾯数表⽰硬盘每个⾯有⼏条磁道;扇区数表⽰没条磁道上有⼏个扇区;每个扇区的⼤⼩是⼀样的。
介绍硬盘的逻辑结构

介绍硬盘的逻辑结构硬盘是电脑中不可或缺的存储装置,它能够保存大量的数据。
而硬盘的逻辑结构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首先,让我们从硬盘的最基本单位开始,那就是扇区。
扇区是硬盘中最小的存储单元,一般大小为512字节。
当我们将数据存储到硬盘上时,实际上是将数据写入到一个个的扇区中。
多个扇区会被组合成一个簇,簇是硬盘中一次读写的最小单位。
它的大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一般可选择4KB或者8KB,不同的簇大小会影响硬盘的性能。
而下一层级是磁道,磁道是硬盘上一个圆形的轨道,硬盘通常会有多个磁道,每个磁道又会被划分成多个扇区。
读取或写入数据时,硬盘会在指定的磁道上进行操作。
再往上一层是柱面,柱面是由相同磁头上的所有磁道构成的一个圆柱体。
一般来说,硬盘会有多个柱面,它们从内到外排列。
寻址时,磁头会在柱面之间来回跳跃,以读取或写入数据。
接下来是分区,分区是将硬盘划分成不同的逻辑部分。
每个分区在操作系统中都会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硬盘,可以独立地进行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和存储文件。
最后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来管理硬盘空间和文件的一种机制。
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32、NTFS、HFS+等。
文件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快速地访问和管理文件。
了解了硬盘的逻辑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不仅如此,合理地分区和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也能够充分发挥硬盘的性能,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总之,硬盘的逻辑结构由扇区、簇、磁道、柱面、分区和文件系统构成。
了解这些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硬盘的性能并保护数据的安全。
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进行技术操作,都会受益于对硬盘逻辑结构的了解。
第2章第2部分硬盘的逻辑结构

四、硬盘性能指标
(1)硬盘的主轴转速 硬盘的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决 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 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
四、硬盘性能指标
(2)寻道时间 该指标是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而所用 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四、硬盘性能指标
(3)硬盘表面温度 该指标表示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 温度上升的情况
IDE的本意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 的硬盘驱动器。 ATA ATA-1 ATA-2 ATA-3 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三、硬盘接口
三、硬盘接口
SAS接口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 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 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 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 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 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二、相关知识点–硬盘逻辑结构
LBA
在LBA方式下,系统把所有的物理扇区都按照某种方式或 规则看作是一个线性编号的扇区,即从0开始到某个最大 值排列,把LBA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不是具体的C/H/S值 现在的硬盘控制器内部都有一个地址译码器,由它负责将 C/H/S参数转换成LBA地址。
三、硬盘接口
第2章
硬盘的物理和逻辑结构
第2部分
硬盘逻辑结构
一、本讲主要内容
1.掌握硬盘的逻辑结构 2.了解硬盘的接口类型 3.了解硬盘性能指标 4.掌握硬盘寻址方式
【教学重点】 掌握硬盘的逻辑结构, 掌握硬盘寻址方式
第二讲:硬盘逻辑结构

容量
容量分为两种,一种是总容量,还有一种叫做单 碟容量,这两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因为 硬盘的总容量是有一定数目的容量相同的盘片组 合而成的,盘片的单碟容量越大,硬盘的总容量 也越大。现在一般的电脑都配有几十GB至上百 GB的容量的硬盘。 硬盘的容量往往是我们购买硬盘时首先需要考虑 的问题,提高硬盘的容量可以通过提高硬盘的单 碟数据密度或增加硬盘碟片数目来达到。
硬盘逻辑结构
盘片
硬盘的盘片一般用铝合金作基片,高速旋转的硬 盘也有用玻璃作基片的。玻璃基片更容易达到其 要求的平面度和光洁度,并且有很高的硬度。磁 头传动装置是使磁头部件做径向移动的部件,通 常有两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一种是齿条传动的步 进电机传动装置;另一种是音圈电机传动装置。 前者是固定推算的传动定位器,而后者则采用伺 服反馈返回到正确的位置上。磁头传动装置以很 小的等距离使磁头部件作径向移动,用以变换磁 道。
1、测试硬盘介质; 2、为硬盘划分磁道; 3、为硬盘的每一个磁道按指定的交叉因子间隔 安排扇区; 4、将扇区ID放置在每个磁道上,完成对扇区的 设置 5、对磁盘表面进行测试,对已损坏的磁道和扇 区做“坏”标记; 6给硬盘中的每个扇区写入某一ASCII码字符。
硬盘分区
Fdisk命令使用 1、建立 2、激活 3、删除 4、显示 5、在另一个硬盘上使用FDISK 注意:不支持NTFS分区
格式化
Format
从各个逻辑盘指定的柱面开始,对扇区进行逻辑 编号(分区内的编号) 在基本分区上建立DOS引导记录(DBR),若命 令中带有参数“/S”则装入DOS的三个系统文件。 IO.SYS MSDOS.SYS 在各个逻辑盘建立文件分配表(FAT) 建立根目录对应的文件目标表(FDT)及数据区。
硬盘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磁道(Track)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磁头(Head)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
和最关键的一环,是硬盘中对盘片进行读写工作 的工具。
磁头解剖图
硬盘内部结构
数据恢复开盘环境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扇区(Sector)
磁道、柱面、扇区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固件(Firmware) 固件(Firmware)是固化在硬件中的软件.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的SMART 硬盘的SMART是S.M.A.R.T.的缩写,全称是
“Self-Monitoring,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中表面介质材料等进行 监测,力求及时分析出硬盘可能发出的问题, 并发出警告,从而保护数据不受损失。
硬盘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硬盘的发展史 硬盘基本参数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外部结构 硬盘寻址方式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盘片(Platter) 多数为铝合金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内部结构图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柱面(Cylinder) 上下一串盘片中,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一个圆柱
型的环壁,就称为柱面。
现代硬盘三大生产厂商
希捷(seagate)
现代硬盘三大生产厂商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现代硬盘三大生产厂商 日立
硬盘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硬盘的发展史 ➢硬盘基本参数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外部结构 ➢硬盘寻址方式
硬盘基本参数
➢容 目前硬盘的容量有36GB、40GB、 量 45GB、60GB、75GB、80GB、
ATA/IDE接口 SATA接口 SAS接口
硬盘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硬盘知识,硬盘逻辑结构,硬盘MBR详解

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 1.MBR 区MBR(Main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区)位于整个硬盘的 0 磁道 0 柱面 1 扇区。不过,在总共 512 字节的主引导扇区中,MBR 只占用了其中的 446 个字节, 另外的 64 个字节交给了 DPT(Disk Partition Table 硬盘分区表) ,最后两个字节“55, 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这个整体构成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 主引导记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 其中的硬盘引导程序的主要作 用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并且在系统硬件完成自检以后引导具有激活标志的分区上的 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启动程序。MBR 是由分区程序(如 Fdisk.exe)所产生的, 它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而且硬盘引导程序也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实现多系统共存。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让大家更直观地来了解主引导记录: 例:80 01 01 00 0B FE BF FC 3F 00 00 00 7E 86 BB 00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 前面的“80”是一个分区的激活标志,表示系统可引导;“01 01 00”表示分区开始的磁头 号为 01, 开始的扇区号为 01, 开始的柱面号为 00; “0B”表示分区的系统类型是 FAT32, 其他比较常用的有 04(FAT16) 、07(NTFS) ;“FE BF FC”表示分区结束的磁头号为 254, 分区结束的扇区号为 63、分区结束的柱面号为 764;“3F 00 00 00”表示首扇区的相对 扇区号为 63;“7E 86 BB 00”表示总扇区数为 12289622。 2.DBR 区DBR(Dos Boot Record)是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的意思。它通常位于硬 盘的 0 磁道 1 柱面 1 扇区,是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包括一个引导程 序和一个被称为 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引导程序的主要任 务是当 MBR 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它时,判断本分区跟目录前两个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统的 引导文件(以 DOS 为例,即是 Io.sys 和 Msdos.sys) 。如果确定存在,就把它读入内 存,并把控制权 交给该文件。BPB 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 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 个数,分配单元的大小等重要参数。DBR 是由高级格式化程序(即 Format.com 等程序)所产生的。 3.FAT 区在 DBR 之后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 文件分配表) 区。在解释文件分配表的概念之前,我们先来谈谈簇(Cluster)的概念。文件占用磁盘 空间时,基本单位不是字节而是簇。一般情况下,软盘每簇是 1 个扇区,硬盘每簇的扇 区数与硬盘的总容量大小有关,可能是 4、8、16、32、64……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并 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盘的一个连续的区域内,而往往会分成若干段,像一条链子一样 存放。 这种存储方式称为文件的链式存储。 由于硬盘上保存着段与段之间的连接信息 (即 FAT) ,操作系统在读取文件时,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各段的位置并正确读出。为了 实现文件的链式存储,硬盘上必须准确地记录哪些簇已经被文件占用,还必须为每个已 经占用的簇指明存储后继内容的下一个簇的簇号。对一个文件的最后一簇,则要指明本 簇无后继簇。这些都是由 FAT 表来保存的,表中有很多表项,每项记录一个簇的信息。 由于 FAT 对于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所以 FAT 有一个备份,即在原 FAT 的后面再建一个 同样的 FAT。初形成的 FAT 中所有项都标明为“未占用”,但如果磁盘有局部损坏,那么 格式化程序会检测出损坏的簇,在相应的项中标为“坏簇”,以后存文件时就不会再使用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是什么?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是什么?摘要本文将介绍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基本组成。
电脑硬盘是存储设备中最重要的一种,它通过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本文将从硬盘的结构、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以及硬盘的基本组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硬盘的结构电脑硬盘主要由一个或多个磁盘组成,这些磁盘通过一个电机连接在一起,并通过一个电机驱动旋转。
每个磁盘表面都分为一条或多条同心圆路径,称为磁道。
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
2. 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当硬盘旋转时,磁盘表面上的数据通过磁头读取或写入。
磁头负责将信息转换成磁信号并将其记录在磁盘上。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会感应磁盘上的磁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传输给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处理。
3. 硬盘的基本组成电脑硬盘的基本组成包括:- 磁盘:磁盘是硬盘的主要部件,它由铝合金、塑料或玻璃等材料制成,并覆盖有磁性材料。
磁盘上的数据通过磁头进行读取和写入。
- 磁头:磁头是硬盘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它负责将数据转换成磁信号并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硬盘通常有多个磁头用于同时读写数据。
- 电机:电机负责驱动硬盘的旋转,确保磁头能够准确地读取或写入数据。
-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硬盘的运作,包括磁头的移动、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等操作。
控制电路还负责和计算机主机进行通信并传输数据。
4. 硬盘的工作原理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电机带动磁盘旋转,使得磁头能够准确地读取或写入数据。
2. 根据计算机主机的指令,控制电路将磁头定位到指定的扇区上。
3.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感应磁盘上的磁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随后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4. 当需要写入数据时,控制电路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号并记录在磁盘上。
结论电脑硬盘是存储设备中最重要的一种,它通过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存储和读取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是如何从硬盘引导操作系统Windows ,Linux 的?——硬盘的逻辑结构介绍——作者:ygps2002@概要:结合本人实际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情况,对计算机硬盘的分区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引导(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文件系统格式的主要区别等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了较详细说明,重要内容配有实际详细截图,即使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可以一目了然,读后茅塞顿开,原来每天使用的计算机是这样启动滴!能给非计算机专业用户普及知识,计算机专业人员些许资料参考,深感安慰。
本文所有的分区说明均以Windows 文件系统为参照,其他文件系统格式请慎重参考。
Key words(关键字):✓ Disk(磁盘), ✓ Partition(分区),✓ 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区),✓ PBR(Partition Boot Record/分区引导区), EPBR (Extension Partition Boot Record ) ✓ Cylinder(柱面),Sector(扇区),Head(磁头),CHS(Cylinder Head Sector), ✓ 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扩展分区(extension partition), ✓ 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活动分区(active partition), ✓ 文件系统(File System),文件系统格式(File System Type) ✓ 双系统(dual boot )✓ IPL (Initial Program Loader ) ✓ MFT (Master File Table )一,硬盘保存数据的基本知识硬盘(Hard Disc )的名称由来主要是相对于软盘而来,计算机大发展的前期,保存数据用的媒介主要有软盘,硬盘。
硬盘是将带有磁性的多枚碟片封存在硬质壳体内,对外(计算机)用标准接口(IDE 、SCSI 、SATA 、SAS ,光纤等)来进行连接,交换数据。
为了保存数据,硬盘的物理及逻辑单元划分非常重要,早期的时候,主要的划分参数跟物理构造是密不可分的。
发展到现在,硬盘的物理构造(图 1.1)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但对硬盘的主要参数(用于保存数据的逻辑,控制等)依然沿用了早期的术语,虽然实际物理硬盘中不一定有对应的事物。
下面对几个主要概念进行介绍。
1, 简单的物理原理图(图1.2)虽然今天的硬盘物理构造千差万别,但存取数据的逻辑构造依然沿用了早期确定下来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参数: Cylinder :柱面, Head :磁头数, Sector :扇区。
图1.2中的Platter 俗称碟片,或者盘片,每一枚盘片上均配有一个磁头用于读取存储在盘片上的数据,想象一下看VCD 或DVD 时的盘片,它只有一面保存数据,所以只有一个磁头(Head )。
碟片可以高速转动,而磁头固定在沿碟片圆心到外缘边际的任意一处半径上,可以沿半径向内靠近圆心,或向外到达碟片图1.1 硬盘的内部物理构造图1.2 硬盘的逻辑示意图的最外缘。
这样碟片上的一个个同心圆就叫做磁道(Track)。
限于磁头的物理大小,磁道之间必须留有间隔(很小)以防止不同磁道之间的错位读取。
物理碟片高速旋转时,磁头就沿着磁道读写数据。
再说磁头(Head),硬盘中有上百枚盘片通过中间的旋转轴串起来,相邻上下盘片之间留有空隙用以设置磁头来读取盘片上的数据。
这样,有多少盘面(双面盘片)就有多少磁头。
盘面数等于磁头数。
每个盘片都被磁头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所有盘片上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在立体空间中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称之为磁盘的柱面(Cylinder)。
磁盘的柱面数与单片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byte=8位/bit)的二进制数据,磁盘驱动器以扇区为单位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
即使最小的文件,只有几个字节也会占用512字节的存贮空间。
注意不是每个磁道都拥有相同的扇区,越靠近圆心的磁道划分的扇区数越少。
即越靠近圆心的磁道,每道保存的数据越少。
顺便说明一下,目前所有PC兼容机的块输入输出设备的sector大小均为512Bytes。
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yte。
那么CHS的基本参数是多少呢?以本人使用的计算机为例,各参数的值如下:✓Cylinder数= 19457个。
✓Head数= 最大为255,目前硬盘的磁头一般为255个,即有约128枚双面盘片。
✓Sector数= 63,(?平均值)外缘扇区数应该比此值大,内缘扇区数应该比此值小。
2,硬盘的容量计算磁盘的容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柱面数(Cylinder),即磁道的密度。
磁头(Head)和扇区(Sector)数基本上是固定的。
那么根据图1.3的参数来计算一下硬盘的容量吧:总柱面数:19,457 × 总扇区数:63×磁头书:255 ×512Bytes/sector =160,039,272,960 Bytes 即160GB。
注:Ubuntu Linux的字节数单位换算采用了10进制,例:1GB=1000MB,1MB=1000KB,1KB=1000Bytes,所以上面的磁盘容量显示为160GB,而不是以前Windows采用的1024进制下的149GB。
1024进制下图1.3 Linux下显示的硬盘参数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ytes。
图1.4为同一硬盘在Windows下看到的磁盘相关参数。
也可以看到其他信息如主分区,扩展分区等重要信息,随后详解。
需要注意一下CHS的次序,逻辑上是先扇区(最小存储单位),再磁头,后柱面。
为了统一编号,将所有的扇区从0柱面,0磁头,1扇区(注意:Sector的起始编号为1)开始一直编号到19457柱面,255磁头,63扇区即19,547×255×63=312,576,705 。
Windows下显示的硬盘分区信息是按照扇区的开始坐标(Start列)~结束坐标(End列)来定位的。
而Linux下仅给出了开始柱面(始点)~结束柱面(终点)的信息,并不代表整个柱面上的扇区或磁头都给某分区。
3, 磁盘的分区(Partition )硬盘使用前必须创建分区,即在上面定义好文件系统格式用于保存以文件形式组织的数据。
整个硬盘可以只有一个分区,也可以分为若干个分区。
图 1.3,1.4,1.5均显示了硬盘的详细分区情况。
所谓分区并不是物理上将硬盘划分为几个独立的数据存储区域,而是从理论上将硬盘划分为几个看似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区域,Windows 系统中表现为几个逻辑硬盘(C ,D ,E ,F 等),Linux 中表现为加载了几个文件系统(加载目录不同)。
磁盘分区的目的或者优点如在于:✓以分区为单位管理(访问控制)硬盘后,一个分区的故障损坏并不会影响其他分区的数据访问,这样可以将故障局限于某一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磁盘上的其他数据。
例如,将操作系统,公司数据,客户数据,个人数据等安装或保存到不同的磁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不同分区可以安装不同操作系统(如Windows ,Linux 包括不同版本),这样一台机器就可以同时适用不同的使用开发环境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硬件资源,避免浪费。
对于许多开发者来说,这一点是必备的。
✓不同分区可以定义读写的最小字节单位,便于容纳大量小型文件(i-node 设高限)节约磁盘空间,也可以根据文件的读写性质来优化物理资源,如有的分区只保存只读的数据,将此分区可以设为只允许读操作。
✓另外,也利于目前作为数据安全必需的文件或磁盘加密软件的安装运行维护。
这一点在当下的计算机使用中显得尤为突出(详细参见本人另外的文章)。
图1.5 Ubuntu 下显示的硬盘分区情况图1.4 windows/Vista 下用Acronis 工具分析的磁盘容量和分区情况3.1,Partition/分区的种类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分区的方法可以按照主流操作系统的种类定义为2大类,即Unix(Linux)分区方法和Windows分区方法。
后面要说的文件系统格式分类也主要是由操作系统的种类产生的。
Unix/Linux的分区种类:✧物理分区✧逻辑分区(虚拟分区),有时叫逻辑卷Windows(PC/AT)的分区种类:✧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只用来容纳其他的逻辑分区,实际上不直接用于保存数据。
图1.5中显示的sda3分区即是。
它容纳了33GB不明空间(Windows下的F盘)+Linux安装分区(ext3)+Linux swap交换区。
✧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同一个硬盘既可以挂载到Windows下,也可以挂载到Unix/Linux下,同样的分区会有不同的叫法,但分区容纳的数据不会有任何不同。
对照图1.4,图1.5你就会明白它们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下面来分析分区的区别。
对于Windows/DOS系统来说,一个物理硬盘最多只能分割为4个Partition(可以设想几种最大组合:4个主分区,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含1个逻辑分区),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含n多个逻辑分区)等)。
Windows下的分区限制主要有:a),一个硬盘最多可以有4个分区(主分区+扩展分区的总数≦4);b),4个分区中只能有一个活动分区;c),扩展分区只能用来包含逻辑分区,用户不能直接对扩展分区进行数据的存取操作(不分配逻辑驱动盘符),读写时必须通过逻辑分区来操作;d),一个物理硬盘上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e),一个扩展分区只能包含一个逻辑分区,但可以在扩展分区中嵌套扩展分区。
扩展分区包含多个逻辑分区的典型模式如图1.6(图中红折线所框的区域表示了扩展分区的嵌套关系)。
可以简单归纳出,逻辑分区的个数表明了扩展分区的嵌套层数。
有多少个逻辑分区PBR,就有多少个扩展分区EPBR。
图1.6 扩展分区的嵌套关系而Linux/Unix的磁盘分区没有上限限制(理论上有,但实际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也没有扩展分区,只有逻辑分区。
可以将磁盘根据需要分割n多个逻辑分区,每个分区上安装不同的文件系统来保存数据。
但千万记住,Linux/Unix下的分区加载到系统里后不是以逻辑盘符来体现,而是以文件目录的形式出现(df命令可以显示文件系统挂载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