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常用1-36元素的性质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解密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

高中化学解密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

解密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纲导向】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ⅠA族和Ⅰ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地质探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分类与整合。

【命题分析】从近几高考试题看,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无机化学的核心知识,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达100%。

题型相对稳定,多为选择题。

高考中该类型题主要是通过重大科技成果(化学科学的新发展、新发明等)尤其是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为题材,来考查粒子的个微粒的相互关系;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题型会继续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解释现象、定性推断、归纳总结相结合。

可集判断、实验、计算于一体,题型稳定。

要想在高考中化学取得高分,就必须掌握元素同期表命题特点和解题方法。

通过编排元素周期表考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核心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A ZX ⎩⎪⎪⎨⎪⎪⎧原子核⎩⎨⎧质子:Z 个⎩⎪⎨⎪⎧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相对质量约为1中子:A -Z 个⎩⎪⎨⎪⎧ 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约为1核外电子:Z 个⎩⎪⎨⎪⎧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相对质量为一个质子中子的11 836(2)核素(原子)的表示及其数量关系 ①表示:表示质子数为Z 、质量数为A 、中子数为A-Z的核素原子。

(3)阴、阳离子中的数量关系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②阴离子::核外电子数=Z +n 。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Z -n 。

高中化学第7讲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教案)

高中化学第7讲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教案)

第7课时 核心价值——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学科本质价值)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该类试题体现《化学课程标准》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素素养的要求,要求考生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性质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1.直线型转化关系A ――→XB ――→XC (1)X 为O 2Na ―→Na 2O ―→Na 2O 2N 2―→NO ―→NO 2或NH 3―→NO ―→NO 2 S ―→SO 2―→SO 3或H 2S ―→SO 2―→SO 3 C ―→CO ―→CO 2或CH 4―→CO ―→CO 2 醇―→醛―→羧酸 (2)X 为CO 2NaOH ――→CO 2Na 2CO 3――→CO 2NaHCO 3 (3)X 为强酸,如HClNaAlO 2――→HCl Al(OH)3――→HCl AlCl 3Na 2CO 3――→HClNaHCO 3――→HClCO 2 (4)X 为强碱,如NaOHAlCl 3――→NaOHAl(OH)3――→NaOHNaAlO 2 2.交叉型转化3.三角型转化4.注意反应形式与物质的关系,特别是置换反应 (1)金属―→金属:金属+盐―→盐+金属,铝热反应。

(2)金属―→非金属:活泼金属+H 2O(或H +)―→H 2,2Mg +CO 2=====点燃2MgO +C 。

(3)非金属―→非金属:2F 2+2H 2O===4HF +O 2,2C +SiO 2=====高温Si +2CO ↑,C +H 2O(g)=====高温CO +H 2,X 2+H 2S===2HX +S ↓。

(4)非金属―→金属:用H 2、C 冶炼金属。

(2020·江苏卷)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Cl(aq)――→电解Cl 2(g)――→石灰水漂白粉(s)B .NaCl(aq)――→CO 2(g )NaHCO 3(s)――→加热Na 2CO 3(s)C .NaBr(aq)――→Cl 2(g )Br 2(aq)――→NaI (aq )I 2(aq)D .Mg(OH)2(s)――→HCl (aq )MgCl 2(aq)――→电解Mg(s)C [由Cl 2制备漂白粉应通入石灰乳而不是石灰水中,A 项错误。

常见化学元素性质 全

常见化学元素性质 全

H 核内无中子;原子半径最小;在IA族中,但属非金属;唯一能形成裸露阳离子的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总数=电子层数=周期数=主族序数。

H2为最轻的气体。

第ⅠA族中能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其数目改变,质量分数变化不大;与O可生成两种液体(H2O、H2O2)。

He最外层电子数(2个)是电子层数的2倍,是最轻的稀有气体,一般不参加反应。

Li最轻的金属(密度最小的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的一半(1/2)=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1/2);次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周期数=主族序数的2倍。

唯一不能形成过氧化物的碱金属元素。

密保存于石蜡中。

Be相同质量情况下与酸反应放出H2最多的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次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1/2);周期数=主族序数。

B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1。

硼酸(H3BO3)可用于洗涤不小心溅在皮肤上的碱液的药品;硼砂(Na2B4O7•10H20)为制硼酸盐玻璃的材料。

C 12C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气态氢化物含氢量最高;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金刚石是天然矿物中最硬的物质;石墨是一种有金属光泽且能导电的混合晶体单质。

次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1/2);主族序数=周期数的2倍;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的绝对值。

CO2通入石灰水生成沉淀再消失;CO2灭火;CO2充汽水。

氧化物CO、CO2;简单氢化物CH4,正四面体结构,键角109°28′;最高价含氧酸H2CO3;N氮元素是植物所需的三大元素之一;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且溶解度最大;气态氢化物可以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化合反应;液态时可以做致冷剂;其单质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于填充灯泡、储存粮食和焊接金属的保护气;HNO3为实验室中常备的三大强酸之一。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3个;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2。

氢化物NH3;氧化物形式最多(6种);含氧酸有HNO3,HNO2;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唯一呈碱性;常见离子化合物NH4C1中含配位键;NH4+正四面体结构;HNO3与金属不产生氢气。

初一化学常见元素周期表及其特性概述

初一化学常见元素周期表及其特性概述

初一化学常见元素周期表及其特性概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化学的学习中,元素周期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初一化学中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及其特性进行概述。

一、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并且将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中。

它由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每个元素在表中有两个数字表示,上方数字为原子序数,下方数字为原子量。

同时,元素周期表还将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二、常见周期表元素及其特性概述1. 原子序数1的氢元素(H)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化学中最简单的元素。

氢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常温下非常不稳定。

它易燃易爆,并且能够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2. 原子序数6的碳元素(C)碳是生命的基础元素,存在于大部分有机物质中,如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

碳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并且能够形成多种化合物。

3. 原子序数11的钠元素(Na)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常用化学符号为Na(来自于拉丁文Natrium)。

在室温下,钠是一种可以切割的银白色金属。

它具有很高的反应性,与水反应会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

4. 原子序数17的氯元素(Cl)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常用化学符号为Cl。

氯以气体和盐酸的形式广泛存在。

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剧毒性,并且可以消毒和净化水。

5. 原子序数25的锰元素(Mn)锰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常用化学符号为Mn。

它是一种银灰色金属,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延展性。

锰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

6. 原子序数29的铜元素(Cu)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常用化学符号为Cu(来自于拉丁文Cuprum)。

铜呈红褐色,并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它常用于电线、电器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7. 原子序数79的金元素(Au)金是一种珍贵的金属元素,常用化学符号为Au(来自于拉丁文Aurum)。

高中化学.元素推断专题(普)

高中化学.元素推断专题(普)

高考要求内容要求层次具体要求ⅠⅡⅢ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通过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理解“位-构-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挖掘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特殊的结构、性质方面信息,掌握推断的基本思路。

√掌握通过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的类型反过来用于元素的推断的能力。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化合物的综合运用以推断题出现,是高考必考的一种题型。

未来仍然会以“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及元素化合物推断为考查重点。

一、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2、10、18、36、54、86。

用原子序数减去比它小的而且相近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序数,即得该元素所在的纵行数。

第1、2纵行为第ⅠA、第ⅡA族,第13~17纵行为第ⅢA~ⅦA族,18纵行为第0族(对于短周期的元素,其差即为主族序数)。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规律3.1周期表推断新课标剖析知识点睛元素推断专题结构位置性质1.对于主族原子而言: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的族序数=最高正价。

2.在元素周期表中:由左至右:原子序数逐渐变大,原子半径逐渐变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由上至下:原子序数逐渐变大,原子半径逐渐变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推断一、主族元素化合价规律1.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2.化合物中氟元素、氧元素只有负价;金属元素只有正价;3.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如Cl的化合价有+1、+3、+5、+7和1-价。

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如S的化合价有2-、+4、+6价。

二、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前三周期)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2.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4.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5.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6.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短周期元素:Be、Mg7.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短周期元素:Li、Si8.最外层电子数是总电子数一半的短周期元素:Be9.最外层电子数是总电子数1/3的短周期元素:P、Li10.同一主族中相邻上下两元素序数差为2倍关系的元素:O、S三、特殊的元素和特殊结构的微粒1.特殊的元素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或组成单质熔、沸点最高的元素:C;②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元素:Br;③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或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④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的元素,或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⑤ 其单质能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或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 ⑥ 用于做半导体材料的元素:Si 。

七年级化学认识常见元素

七年级化学认识常见元素

七年级化学认识常见元素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为主的科学学科。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常见元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化学中常见元素的基本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氢元素(H)氢元素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位。

它的原子序数为1,原子量为1.0079。

氢元素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氢气在气球、火箭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 氧元素 (O)氧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八位,它的原子序数为8,原子量为15.999。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的含量约占总体积的21%左右。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用于呼吸、燃烧等多方面的应用。

3. 碳元素 (C)碳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位,它的原子序数为6,原子量为12.011。

碳元素是一种黑色固体,有着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在自然界中,碳元素非常丰富,广泛存在于有机物中。

它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结构作用,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4. 氮元素 (N)为14.007。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占据空气中约78%的体积。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氮气形式存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氮元素还广泛应用于化肥、制药等领域。

5. 铁元素 (Fe)铁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26位,它的原子序数为26,原子量为55.845。

铁元素是一种灰色金属,有很高的熔点和热导率。

在自然界中,铁元素非常广泛,常以铁矿石的形式存在。

铁元素在制造工业、建筑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6. 铜元素 (Cu)铜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29位,它的原子序数为29,原子量为63.546。

铜元素是一种红褐色的金属,有着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

铜元素在电力、电子、建筑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材料之一。

7. 铝元素 (Al)铝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3位,它的原子序数为13,原子量为26.98。

铝元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有着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必背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初中化学必背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初中化学必背元素周期表
该元素周期表收录了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必须要掌握的所有元素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了解和熟记元素周期表是初中化学研究的基础,对深入研究和理解化学原理非常重要。

下面是人教版初中化学必背元素周期表的完整版:
请根据教材要求,认真研究和掌握这份完整的元素周期表,加深对各种元素的理解和认知,为进一步研究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文档,没有实际数据来支持它的准确性。

请使用合适的数据源来创建准确和可靠的元素周期表文档。

化学《元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述本教案是关于化学元素的教学设计,适用于中学化学初中、高中等阶段的教学。

通过此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等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主要有: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元素的周期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实验、讨论、探究为主,有效结合课堂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概述1.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什么是元素:由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2)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2.元素的周期表:(1)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2)周期表的组成:周期、族、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等。

(3)周期表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判断元素种类等。

3.元素的实际应用:(1)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元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开篇活动(课前10分钟)教师介绍元素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广泛存在。

2.首先了解元素(2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出元素的概念,然后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包括原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了解元素的特点。

3.学习元素周期表(30分钟)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并解释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和发现,探究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应用。

4.实践应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通过实践探究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5.巩固和拓展(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和拓展教学,提供一些延伸问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际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发言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常用36元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氢(H)主要性质和用熔点为-259.1 ℃,沸点为-252.9 ℃,密度为 0. 089 88 g/L(10 ℃)。

无色无臭气体,不溶于水,能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工业上用于制造氨、环已烷、甲醇等。

氦(He)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272.2 ℃(加压),沸点为-268.9 ℃,密度为0.178 5 g/L(0 ℃)。

无色无臭气体。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于深海潜水、气象气球和低温研究仪器。

锂(Li)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80.5 ℃,沸点为1 347 ℃,密度为0.534 g/cm3(20 ℃)。

软的银白色金属,跟氧气和水缓慢反应。

用于合金、润滑油、电池、玻璃、医药和核弹。

铍(Be)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 278±5 ℃,沸点为2 970 ℃(加压下),密度为1.848 g/cm3(20 ℃)。

较软的银白色金属,在空气和水中稳定,即使在红热时也不反应。

用于与铜和镍制合金,其导电性和导热性极好。

硼(B)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2 300 ℃,沸点为3 658 ℃,密度为2.340 g/cm3(β-菱形)(20 ℃)。

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的硼为暗色粉末,跟氧气、水、酸和碱都不起反应,跟大多数金属形成金属硼化物。

用于制硼硅酸盐玻璃、漂白和防火。

碳(C)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约为3 550 ℃(金刚石),沸点约为4 827 ℃(升华),密度为3.513 g/cm3(金刚石)、2.260 g/cm3(石墨)(20 ℃)。

用于首饰(金刚石)、炼钢(焦炭)、印刷(炭黑)和精制糖(活性炭)等。

氮(N)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209.9 ℃,沸点为-195.8 ℃,密度为1.251 g/L(0 ℃)。

无色无臭气体。

在室温下一般不活泼。

用于制硝酸、化肥、炸药、塑料和染料等。

氧(O)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218.4 ℃,沸点为-183.0 ℃,密度为1.429 g/L(0 ℃)。

无色无臭气体。

非常活泼,与除稀有气体以外的所有元素形成氧化物,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用于炼钢、金属切割和化学工业。

氟(F)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219.6 ℃,沸点为-188.1 ℃,密度为1.696 g/L(0 ℃)。

淡黄色气体,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用于制氟化试剂以及金属冶炼中的助熔剂等。

钠(Na)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248.7 ℃,沸点为-246.1 ℃,密度为0.899 9 g/L(0 ℃)。

无色无臭气体。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于装饰灯(霓红灯广告牌)。

钠(Na)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97.81 ℃,沸点为883.0 ℃,密度为0.971 g/cm3(20 ℃)。

软的银白色金属,切割时迅速被氧化,跟水剧烈反应。

用于原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器中。

镁(Mg)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648.9 ℃,沸点为1 090 ℃,密度为1.738 g/cm3(20 ℃)。

较软的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燃烧,跟热水反应。

用于制合金以及保护其他金属的牺牲阴极。

铝(Al)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660.4 ℃,沸点为2 467 ℃,密度为2.698 g/cm3(20 ℃)。

银白色金属,由于表面形成氧化层而保护其不与空气和水起反应。

溶于热的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作为金属和合金在飞机、建筑业、容器、铝箔等方面有许多用途。

硅(Si)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410 ℃,沸点为2 355 ℃,密度为2.329 g/cm3(20 ℃)。

超纯半导体晶体是蓝灰色,用碳还原砂子得到的无定形硅为黑色。

不跟氧气、水、酸(HF除外)反应,但溶于热碱。

用于制半导体、合金和聚合物。

磷(P)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44.15 ℃(白磷),410 ℃(红磷,加压),沸点为280 ℃,密度为1.820 g/cm3,2.200 g/cm3(红磷)。

白磷软而易燃,红磷呈粉末状,通常不易燃。

都不跟水或稀酸反应,但跟碱反应生成磷化氢气体。

用于制化肥、杀虫剂、清洁剂以及金属处理等。

硫(S)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12.9 ℃(α),沸点为444.7 ℃,密度为2.070 g/c m3(α) (20 ℃)。

有几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正交晶型的S8是最稳定的。

对空气和水稳定,但加热时会燃烧;跟氧化性的酸反应。

是重要的工业化学品。

氯(Cl)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01.0 ℃,沸点为-33.97 ℃,密度为3.214 g/cm3(0 ℃)。

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用于制漂白剂、有机氯溶剂和聚合物(PVC)。

氩(Ar)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89.3 ℃,沸点为-185.9 ℃,密度为1.784 g/cm3(0 ℃)。

无色无臭气体。

在灯泡和高温冶金中用作惰性气氛。

钾(K)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63.65 ℃,沸点为774 ℃,密度为0.862 g/cm3(20 ℃)。

软的白色金属,切割时有银白色光泽,但同时迅速被氧化,跟水剧烈反应。

用于制化肥、化学品和玻璃等。

钙(Ca)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839 ℃,沸点为1 484 ℃,密度为1.550 g/cm3(20 ℃)。

较软的银白色金属,跟氧和水反应。

用于制合金、生产锆、钍、铀和稀土金属。

生石灰用于冶金、水处理、化学工业和建筑等。

钪(Sc)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 541 ℃,沸点为2 831 ℃,密度为2.989 g/cm3(0 ℃)。

软的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失去光泽并且容易燃烧,跟水反应生成氢气,跟酸反应形成盐。

很少应用。

钛(Ti)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 660 ℃,沸点为3 287 ℃,密度为4.540 g/cm3(20 ℃)。

硬而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

因氧化物膜而抗腐蚀,但金属粉末在空气中燃烧,不跟酸和碱反应。

主要用制轻合金、用于化工厂,钛白粉用于涂料。

钒(V)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 887 ℃,沸点为3 377 ℃,密度为6.110 g/cm3(20 ℃)。

闪亮的银白色金属,纯净时软。

因氧化物膜而抗腐蚀,能与浓酸作用,但不跟熔融的碱反应。

主要用于制造合金和制钢。

铬(Cr)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 857±20 ℃,沸点为2 672 ℃,密度为7.190 g/cm3(20 ℃)。

硬的蓝白色金属。

溶于盐酸和硫酸,但因形成保护层而不溶于硝酸、磷酸或高氯酸,在空气中抗氧化。

主要用于合金、镀铬和金属陶瓷。

锰(Mn)熔点为1 244 ℃,沸点为1 962 ℃,密度为7.440(α)g/cm3(20 ℃)。

硬而脆的银白色金属。

含杂质时活泼,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发生表面氧化,跟水反应,溶于稀酸中。

用于钢铁生产、陶瓷、肥料添加剂、动物饲料补充剂等。

铁(Fe)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 535 ℃,沸点为2 750 ℃,密度为7.874 g/cm3(20 ℃)。

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纯时较软。

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溶于酸中,在冷的浓硫酸、硝酸中钝化。

主要用于钢铁。

钴(Co)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 495 ℃,沸点为2 870 ℃,密度为8.900 g/cm3(20 ℃)。

坚硬的银色发蓝、有光泽的金属,具有铁磁性。

在空气中稳定,跟稀酸缓慢反应。

60Co是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

用于磁性合金、陶瓷、催化剂和涂料中。

镍(Ni)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 453 ℃,沸点为2 732 ℃,密度为8.902 g/cm3(25 ℃)。

银白色、有光泽、有延展性和韧性的金属。

抗腐蚀,溶于酸中(浓硝酸除外),不跟碱反应。

铜(Cu)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 084 ℃,沸点为2 567 ℃,密度为8.960 g/cm3(20 ℃)。

红色、有光泽、有延展性和韧性的金属,具有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难跟空气和水反应,但会缓慢地被侵蚀而生成铜绿。

用于制造合金、电线、电器、钱币等。

锌(Zn)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419.6 ℃,沸点为907 ℃,密度为7.133 g/cm3(20 ℃)。

略带浅蓝色的白色金属,铸锌较脆。

在空气中失去光泽,跟酸和碱反应。

用于镀锌铁皮、合金、电池等,氧化锌用在橡胶中,可以用作聚合物稳定剂。

镓(Ga)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29.78 ℃,沸点为2 403 ℃,密度为5.907 g/cm3(20 ℃)。

软的银白色金属。

在空气和水中稳定,溶于酸和碱中。

在所有元素中具有最长的液态范围。

用磷、砷和锑掺杂具有半导体性质。

用于发光二极管和微波装置。

锗(Ge)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937.5 ℃,沸点为2 830 ℃,密度为5.323 g/cm3(20 ℃)。

超纯锗是银白色、脆的类金属元素。

在空气和水中稳定,不跟酸(硝酸除外)和碱反应。

用于半导体、合金和红外装置用的特种玻璃。

砷(As)熔点为817 ℃(加压下),沸点为616 ℃(升华),密度为5.780 g/cm3(α),4.700 g/cm3(β)(20 ℃)。

准金属元素,有几种同素异形体。

其中灰α-砷软而脆,无光泽,具有金属性,在氧气中燃烧,在水、酸和碱中不活泼,但能跟热酸和熔融的氢氧化钠反应。

用于合金、半导体、杀虫剂、木材防腐剂和玻璃等。

硒(Se)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217 ℃(加压下),沸点为685.0 ℃,密度为4.790 g/cm3(灰)(20 ℃)。

从银白色金属同素异形体或红色无定形粉末获得,不太稳定。

在空气中燃烧,不跟水反应,溶于浓硝酸和碱中。

用于光电池、复印和半导体中。

溴(Br)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7.2 ℃,沸点为58.78 ℃,密度为3.123 g/cm3(20 ℃)。

深红色、稠密的、具有强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腐蚀性。

其化合物用于燃料添加剂、杀虫剂、阻燃剂和照相等。

氪(Kr)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56.5 ℃,沸点为-152.3 ℃,密度为3.749 g/L(0 ℃)。

无色无臭气体,从液态空气中获得。

化学上对氟以外的所有物质都呈惰性。

86Kr原子光谱中有一条桔红谱线,被用作长度的基本标准:1 m等于该谱线波长的1 650 763.73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