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俭明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第一集

合集下载

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_把_字句_陆俭明

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_把_字句_陆俭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77期)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陆俭明提要 本文首先指出目前“把”字句教学之不足,由此提出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的新思路。

文章对语言信息结构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汉语句子信息结构所遵循的八个准则。

接着文章从语言信息结构这一视角分析了表“处置”义的“把”字句,指出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表“处置”义的“把”字句的特点在于:(一)要让“处置者”为话题;(二)要让“处置结果”作为信息聚焦点;(三)运用介词“把”其目的是能自由地将“处置对象”引入句子内,同时表示“处置”的强影响性和说话者的主观认定性,由此凸显“处置结果”。

文章最后指出,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结构上与其他句式的差异清楚地告诉外国学生,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传递上的独特性告诉外国学生,这无疑将有助于我们走出“把”字句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 “把”字句;语言信息结构;句子信息结构遵循准则一 从“把”字句教学一直令人有挫败感说起“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句式。

无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还是在汉语教学中,“把”字句一直是一个比较受重视的句式。

可是,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外国学生在做“把”字句的造句练习时,一般都能造出符合老师所讲的有关“把”字句的语法规则的“把”字句来;但是在实际说话、写作中,老是用不好“把”字句。

(田靓2012)普遍的毛病是,不该用“把”字句的地方用上了“把”字句,而该用“把”字句的地方却又没有用。

马真(2008)在《在汉语教学中要重视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一文中就曾举过这样两个留学生的很典型的跟“把”字句相关的偏误句:(1)*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洪水把村舍的房屋冲倒了一大半,把猪、鸡、羊都淹死了,空气里充满了难闻的臭味儿;洪水把成堆的木材也几乎都冲光了,……。

(2)*玛丽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来。

等我们起床,早饭已经被她准备好了,屋子也已经被她整理得干干净净。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_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陆俭明

_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陆俭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陆俭明提要 本文就以下三个问题用实例作了论述与说明:(1)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应着重教什么”的问题;(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该怎么教”的问题。

文章最后强调指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进行语法教学,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应放在什么地位,具体应该教些什么,具体应该怎么教,大家的看法就不是很一致。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所谓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是说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放在什么地位。

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语法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放在什么地位;二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教学阶段中语法教学应放在什么地位。

我们认为,语法教学,从总的方面说,是很重要,因为通过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准确地表达,尽量减少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毛病。

不过,语法对学生来说,既可以看作是一项基本要求,也可以看作是一项高标准的要求。

为什么呢?学生学了汉语,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要基本符合汉语语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是个基本要求。

要求外国学生学了汉语后,在说话、写文章方面能达到“文从字顺”,而且对所出现的语法毛病能自己发现,加以改正,并知道为什么错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毋庸置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不可缺的。

问题是应该怎么给它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从教学内容上说,现在一般认为要包括这样五个方面:语音教学、文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文化教学。

语音教学和文字教学,属于基础教学,其中语音教学是要解决学生听、说的问题,文字教学是要解决学生读、写的问题。

词汇教学,应属于重点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初级阶段;一个外国学生要学好汉语,重要的是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因此词汇教学应该是个重点,可惜现在大家对它的重视程度很不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本文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国际中文教学学术会议”(T he I nternational Co nference on Chinese Lang uage T eaching and Learning,Columbia U niversity,1999.10.15-17)上宣读。

2003陆俭明《汉语与汉语研究》

2003陆俭明《汉语与汉语研究》

汉语与汉语研究一、课程性质和内容性质:此课程为通选课内容:12讲+结束语第一讲:汉语和汉语研究概述(对汉语、对语言、对研究汉语和语言的情况有大概的了解)第二讲:结构理论和层次分析第三讲:变换理论和变换分析第四讲:特征理论特征分析(两个句子表面一样,但实际一样,这跟某些词语的特征有关系,怎么有关系,怎么不一样,就是我们要分析的问题。

)第五讲:配价理论和配价分析第六讲:语义指向理论(例:我只吃了一个馒头。

副词“只”可以指向“馒头”,意思是1“我没吃什么,我只吃了一个馒头”。

也可以是2“馒头我吃得不多,我只吃了一个馒头”。

“只”与哪个词语发生最直接的语义联系,两个句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未与“只”发生语义直接联系的“一个”、“馒头”可以省略,变成:1“我没吃什么,我只吃了一个馒头”。

2“馒头我吃得不多,我只吃了一个馒头”。

)第七讲:范畴理论和范畴分析(从语义上来看,语言有不同的范畴,如数量范畴、领属范畴等等,这些范畴会影响语言句子的组成。

如“我不小心,手上烫了一个包。

”“一个”是必须要有的成分。

或者是“烫了我一个包”。

这个“一个”更是不能省略。

这与数量范畴有关系。

在语句当中范畴怎么起作用,是这一讲的主要内容。

)第八讲:类型理论(世界上的语言有五千多种,但是从类型上来说,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类型。

那么汉语属于一种什么样的类型?我们所了解到的类型对于我们学习汉语、学习外语有什么样的意义、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一讲我们会到谈到这些问题。

)第九讲:认知理论(人都有认知,而语言与人的认知有密切的关系,有很多语言现象,我们不能单纯地从语言本身作出解释,有的我们就要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A:“这是谁的孩子?”B:“这是我孩子。

”C:“不,这是我的孩子!”为什么的时候要用“的”,有的时候不用?单纯从语言内容找答案,是很难的,想要一个圆满的解释,就要从认知的角度来看。

本讲主要谈人的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认知理论来解释一些语言和语法现象)以上几讲都涉及到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是语言研究要涉及到的理论。

国际中文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汉语书面语教学

国际中文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汉语书面语教学

[收稿日期]2023-05-31[作者简介]陆俭明,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等。

电子邮箱:****************.cn 。

2023年第4期No.42023华文教学与研究TCSOL Studies总第92期Sum No.921.引言各国各地区民众对汉语学习的要求是多元的,国际中文教育当然应满足这些多元化要求,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人才培养方面,国际中文教育的真正使命是培养两方面人才:一是懂中文、会中文的“双语或多语人才”;二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中文人才,包括中文教师、中文翻译家和汉学家、中国通。

各个国家如果都能有这么两支中文人才队伍,汉语才会真正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也才能真正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中,国际中文教育才能真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然而,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国际中文教育必须重视并加强汉语书面语教学。

对此本人曾著文呼吁(陆俭明,2007a ;2007b ;2021),但至今未见明显成效,因此今天再进行更为深入的论述。

为什么说国际中文教育要完成为各国培养中文人才的使命,必须重视并加强汉语书面语教学?不妨先说说汉语二语教学的两次更名。

2.汉语二语教学的两次更名众所周知,新中国的汉语二语教学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

虽然从50年代开始,教育部就曾派出一些教员到海外某些国家进行汉语教学,譬如1952年教育部派北京大学朱德熙先生赴保加利亚教授汉语;后虽逐步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还是很少。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我们面向海外的汉语二语教学,主要是外国汉语学习者来到中国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

因此从50年代开始,汉语二语教学一直被称之为“对外汉语教学”。

2005年7月,我国在北京举行盛大的“世界汉语大会”,这届大会可以说成了汉语二语教学的分水岭,汉语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是:①由“招进来”变为“招进来和走出去并举”。

强化词语教学_淡化句法教学_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强化词语教学_淡化句法教学_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杨惠元提要 本文在陆俭明先生的文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应该!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

文章共三个部分:一、什么是!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二、为什么要!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三、如何!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词语教学;句法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发表了陆俭明先生的文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该文精辟地论述了语法教学的地位、语法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陆先生说:!语法教学,大家都比较重视,但语法教学,应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大家的看法、做法并不是很一致。

∀因此,这个问题很值得谈一谈、议一议,很有讨论的必要。

一 什么是!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一定要学习语法,他们掌握了语法规则就可以自动生成语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是外国成年人,他们都是在掌握了母语语法系统以后开始学习汉语的,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善于使用类推的方法学习语言。

他们迫切需要掌握汉语的规律和规则,以便能够举一反三,尽快提高汉语水平。

所以,语法教学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语法,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法则,即一种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规则。

大而言之,这种语言的规律和规则不仅仅是语言的结构,还应当包括语音、语义和语用。

小而言之,语言的规律和规则不仅仅是句子的结构,还应当包括语素、词语、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的排列组合的规律和规则,即语素是如何构成词的,词是如何构成词组的,词组是如何构成句子的,句子是如何构成段落和篇章的。

因此,把!语法∀限制在!句法∀层面上,是没有根据的。

!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就是要扭转人们忽视词语教学,过分重视句法教学的倾向。

所谓!强化词语教学∀,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

[VIP专享]第一讲 语言研究的目的(陆俭明讲课文字版整理)

[VIP专享]第一讲 语言研究的目的(陆俭明讲课文字版整理)

语法分析——第一讲语言研究的目的(一)(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1.1 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从世界学上来讲,语言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世界上语言学有四个传统:①中国古代的语言学传统,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②古希腊语言学传统,从逻辑哲学方面研究语言问题,确定了西方句法研究的基本模式;③古代阿拉伯语言学传统,作为阿拉伯文化的一部分开展研究,主要研究语法,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不同,而且开始注意构词的问题,比如说词根;④古印度语言学传统,主要是用经验的方法研究语言现象,注重研究词的意义。

过去的传统语言学最早都是为了解经(解释经典),后来为人们的阅读写作服务。

像中国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都是最早的语言学著作。

《尔雅》是对字词训释的汇编,一般认为它是周秦间的人编的,现在看到的《尔雅》是出于众人之手,收录字词4300多个,分为19篇(就是19类)来进行训释,比如说《释诂篇》就列举一组一组古人所用的同义词,每一组的最后用当时同行的词加以注释,比如说“初、哉、首、基、肇、祖、元、落、权舆,始也”,《尔雅》就是这样一种注释的方式。

《方言》是西汉杨雄所著,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是方言词汇对比的一本专著,列出了当时各个地区的方言情况,然后作出说明。

《释名》是东汉刘熙所著,它一共收词1502个,基本上是仿照《尔雅》,但却是采取声训的方法,就是用同音或者近音的词加以释义,开创了声训法,比如说“尔,昵也,昵,近也”,再如“光,晃也,晃晃然也”,“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实际上是词典性质的书,共收9353个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方块汉字有两种,一种是独体字,像“一、水”,一种是合体字,像“肝”。

“说文解字”中的“文”就是独体字,“字”就是合体字,过去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

这部字典是从音、形、义三方面注释。

语言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我们汉语专业是专门研究汉语言文字的一门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上例可知,随机教学进行的是 (二)点拨式讲解
具体讲解时不做系统讲解
(三)只就语法点讲解
X“倾盆大雨”式的讲解,将相关语法知
识 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
三、革新语法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四、 汉语语法教学需研究的问题 五、汉语教师需要语法理论知识
许多人认为,要掌握所学外语的语法, 就得好好学习所学外语的语法知识。可是 外语学习的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其实这 不是一条理想的路。
外语学习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习外语语法重 要的不是学习语法理论知识,而是熟读和背诵 大量的文本、课文和课外的阅读。只有学到一 定的阶段,达到一定程度,再学习一些系统的 语法知识,这才能真正发挥语法知识的作用, 使学习者如虎添翼。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 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
北京大学 陆俭明教授
/serie_400005949.shtml
第一讲
一、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




刘乐宁,现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 言文化系教授 胡明扬,当代语言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 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大量阅读文本,熟读和背诵 初级阶段不宜直接给学习者大讲语法知识, 对其语法偏误不宜斤斤计较有错必改,否则 会挫败学习者积极性,要讲策略。
学生在比字句中用程度副词很,非常, 极了,不得了。遇到这种问题,不能“倾盆 大雨”式的讲解。应该讲—— 比字句x比y+形容词在某种性质上的程度差 别前面加更或者还,不能加很,挺,十分。 在后面加多了,不能加极了。其实这里应该 说明这类词语义上的不同造成只能用这个不 能用那个的原因。
示例—— X比Y+形容词,叫“比”字句。这种 比 字句用来表示两种事物/人在某种性质上 的程度差别。如果在比字句里的adj.前 或后家表示程度深的词语,前面只能加 “更,还”而不能加“很,挺,十分, 非 常”等,后只能加“多”,不能加“极
二、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 教什么,怎么教



不是对语法置之不理,而是需要对语法管得 合适。 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在一、二年级语法教学 不易过分强调,更不能直接给学习者大讲语 法知识。 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随机教学,到一定阶段 再适当地进行带总结性的又有一定针对性的 巩固基础语法教学。 等到高级阶段再进行带总结性又有针对性巩 固基础语法的教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随机教学
通过讲解学生在练习或在中文当中出 现的偏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来 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Today it's a lot cooler than yesterday 留学生:今天比昨天很冷、非常冷 This problem is much simpler than that Problem 留学生:这个问题比那个问题简单极了、简 单得不得了 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