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液相法)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液相法)

(2)雾化水解法
将一种盐的超微粒子,由惰性气体载入含有金属 醇盐的蒸气室,金属醇盐蒸气附着在超微粒的 表面,与水蒸气反应分解后形成氢氧化物微粒, 经焙烧后获得氧化物的超细微粒。
这种方法获得的微粒纯度高,分布窄,尺寸可控。 具体尺寸大小主要取决于盐的微粒大小。
例如高纯Al2O3微粒可采用此法制备: 具体过程是将载有氯化银超微粒(868一923K)的 氦气通过铝丁醇盐的蒸气,氦气流速为500— 2000 cm3/min,铝丁醇盐蒸气室的温度为395— 428K,醇盐蒸气压<=1133Pa。在蒸气室形成 以铝丁醇盐、氯化银和氦气组成饱和的混合气 体。经冷凝器冷却后获得了气态溶胶,在水分 解器中与水反应分解成勃母石或水铝石(亚微 米级的微粒)。经热处理可获得从Al2O3的超细 微粒。
• 金刚石粉末的合成
5ml CCl4 和过量的20g金属钠被放到50ml的高压釜中,质量比为Ni:Mn:Co = 70:25:5的Ni-Co合金作为催化剂。在700oC下反应48小时,然后的釜中冷却。 在还原反应开始时,高压釜中存在着高压,随着CCl4被Na还原,压强减少。 制得灰黑色粉末。
(A)TEM image (scale bar, 1 mm) (B)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 (C) SEM image (scale bar, 60 mm)
§2.2 .1 沉淀法 precipitation method
沉淀法是指包含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 当加入沉淀剂(如OH--,CO32-等)后,或在一定 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 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并将溶 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除去,经热分解或脱 水即得到所需的化合物粉料。
ZrOCl2 2NH 4OH H 2O Zr(OH ) 4 2NH 4Cl
气相与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

液相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方法、形成机理和结构液相法实在液体状态下通过化学反应制取纳米材料方法的总称,又称为湿化学法或溶液法。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制备方法,文献中无公认一致的分类方法,相反还有些凌乱。
为清晰醒目,特点明显,便于理解。
这里将液相材料的纳米制备方法分为:沉淀法、溶胶-凝胶(sol-gel)法、水热法、化学还原法、化学热分解法、微乳胶法、声化学法、电化学法和水中放电法等中。
3.1 沉淀法3.1.1 共沉淀和分步沉淀不论溶液中有一种还是几种离子,都能够同时生成沉淀的反应,就是共沉淀。
一般沉淀法的工艺流程可表示为图3.1所示。
分步沉淀则是反应中有多种可能的沉淀物,依次一个个地进行沉淀,称之为分步沉淀。
Raming等人就用了共沉淀和分步沉淀两种方法制备了掺Y的四方Zr+Fe3O4纳米粉末。
在共沉淀中,他们将ZrOCl2.8H2O和YCl3与FeCl3.6H2O的混合溶液,缓慢的加入到剧烈搅拌含有质量分数为25%、PH值约为14的氨水中,产生出的金属与氢氧化物混合的直接沉淀物。
在分步沉淀法中,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步骤。
第一种是先沉淀三氧化二铁,再沉淀氧化锆,简写成SPHZ;第二种则倒过来,先沉淀氧化锆,再沉淀氧化铁,简写成SPZH。
第一种具体操作是,将八水氯酸锆和YCl3的水溶液加到碱性的悬浮着氧化铁粒子的溶液中,因此是先沉淀氧化铁,再沉淀氧化锆。
第二种分步沉淀则是将六水氯化铁水溶液加到悬浮有氧化锆粉末粒子的碱性溶液中,因此是先沉淀氧化锆,再沉淀氧化铁。
这两种分步沉淀中,都是在剧烈搅拌中,将酸性的金属离子加入到碱性的氨水中,在悬浮液中导致金属氢氧化物的爆炸式成核。
经水洗后,在100℃下干燥成胶状,再在500-700℃温度内煅烧2h,以得到完全的晶体物质。
3.1.2 均匀沉淀无论是在CP还是在SP中,由于沉淀剂在金属溶液中的加入,哪怕是沉淀剂加入量很少,并不断的搅拌,在局部溶液中的沉淀剂浓度都可以变得很高,于是这些地方就首先沉淀,使沉淀变得不均匀,必须在溶液中消除不均匀的沉淀,而使整个溶液中均匀的生成沉淀。
液相法

球状ZnO晶体的制备: 球状ZnO晶体的制备:
样品制备:0.44g醋酸锌+1mol/L酒石酸钠 样品制备:0.44g醋酸锌+1mol/L酒石酸钠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溶胶凝胶法
原理: 溶胶凝胶法是将 金属氧化物或氢 氧化物浓的溶胶 转变为凝胶,再 将凝胶干燥后进 行煅烧,然后制 得氧化物的方法。
其中晶体形貌包括:柱状、花簇 状和球状等
六方柱状ZnO颗粒的制备 六方柱状ZnO颗粒的制备
样品制备:6.5850g的二水乙酸锌+1.6000g 样品制备:6.5850g的二水乙酸锌+1.6000g 氢氧化钠
花簇状ZnO颗粒的制备 花簇状ZnO颗粒的制备
样品制备:0.66g的二水乙酸锌 +25%的氨 样品制备:0.66g的二水乙酸锌 +25%的氨 水
5. 水热法可以加速氧化物晶体的低温结晶和有 序.无序转变 6. 水热法工艺较为简单
水热法制备特殊行貌的ZnO 水热法制备特殊行貌的ZnO
参考自:《液相法制备特殊形貌ZnO及 参考自:《液相法制备特殊形貌ZnO及 其光化性能研究》 其光化性能研究》
实验目的: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晶体形貌的ZnO粉末微晶. 实验目的: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晶体形貌的ZnO粉末微晶.
工艺流程
溶 质 溶 剂 催化剂
水解
溶胶
凝胶化
湿凝胶
干燥
粉体
热处理
干凝胶
优点
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均匀度高 化学量准确,易于改性掺杂 烧结温度可较大降低 制得的粉料粒径小,分布均匀,纯度高
沉淀法
定义:沉淀法是在金属盐溶液中施加或生成沉 淀剂,并使溶液挥发,对所得到的盐或氢氧化 物通过加热分解得到所需的陶瓷粉末的方法。 基本过程: 1.形成过饱和态 2.形成新相的核 3.从核长成粒子 4.生成相的稳定化
纳米材料-5.2 液相法和固相法

第五章纳米材料的制备5.2 固相法和液相法徐强2009-03-11上次课内容重点1.气相法制备纳米颗粒气体冷凝法、流动液面上真空蒸镀法、通电加热蒸发法、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2.气相法制备纳米薄膜物理气相沉积(蒸镀、溅射、离子镀的原理与比较)化学气相沉积(定义、化学反应)主要内容一、气相法二、固相法三、液相法固相法1、高能球磨法(机械合金化法)(重点)2、剧烈塑性变形法(等通道挤压和高压扭转)(了解)高能球磨高能球磨历史高能球磨技术简介高能球磨理论研究高能球磨结构材料开发 高能球磨功能材料开发高能球磨历史高能球磨(High-energy Ball Milling)技术,也称为机械合金化(Mechanical Alloying),是上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国际镍公司(INCO)开发的,最初是用于研制氧化物弥散强化的镍基超合金。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它可用来制备非晶态材料后,对它的研究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近年的研究表明,由于高能球磨过程中引入大量的应变、缺陷及纳米量级的微结构,使得合金化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不同于普通的固态反应过程,提供了其它技术(如快速凝固等)不可能得到的组织结构,因而有可能制备出常规条件下难以合成的许多新型合金。
高能球磨技术简介高能球磨是一个高能量干式球磨过程。
简单地说,它是在高能量磨球的撞击研磨作用下,使研磨的粉末之间发生反复的冷焊和断裂,形成细化的复合颗粒,发生固态反应形成新材料的过程。
原材料可以是元素粉末、元素与合金粉末和金属间化合物、氧化物粉末等的混合物。
磨球一般采用钢球。
唯一一种由上到下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
高能球磨工艺特点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产量大。
整个过程在室温固态下进行,无需高温熔化,工艺简单灵活。
合成制备材料体系广,不受平衡相图的限制。
可得到其它技术较难得到的组织结构,如宽成分范围的非晶合金、超饱和固溶体、纳米晶合金及原位生成的超细弥散强化结构。
可合成制备常规方法无法得到的合金,特别是不互溶体系合金、熔点差别大的合金、比重相差大的合金及蒸汽压相差较大的合金等难熔合金的制备。
5.2 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化学液相法-ly

(一)沉淀法
一种或多种阳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通过沉淀反应形成不溶 性的前驱体沉淀物(氢氧化物、氧化物或无机盐类);沉淀 物经过洗涤、干燥或煅烧,直接或经热分解得到纳米微粒。
溶液体系中沉淀反应的引发机制:
•直接加入沉淀剂(如OH-、CO32-等); •自发生成沉淀剂;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沉淀物
单相共沉淀法
在BaCl2+TiCl4 中 加入草酸沉淀剂后,
通过草酸沉淀剂制备BaTiO3 纳米粒子: 形成单相化合物
高速搅拌
BaTiO(C2H4)2.4H2O沉 淀。经高温(450-
750°C)分解,可制
得BaTiO3的纳米粒子。
反滴法:将盐的混 合溶液滴入大量的 草酸溶液中,保证 过量的沉淀剂,以 提高沉淀的均匀性
1.2 分类
按反应温度分为: 亚临界和超临界合成反应。
亚临界反应温度范围是在100~240℃之间。
高温高压水热合成实验温度已高达1000℃,压强高达0.3 GPa。
1.3 合成的特点
1)体系一般处于非理想非平衡状态,应用非平衡热力学研究
合成化学问题。高温高压下,水或其它溶剂处于临界或超临 界状态,反应活性提高,物质在溶剂中的物性和化学反应性 能改变很大,反应不同于常态。
•对于同一种离子,离子 浓度越高,发生沉淀的 pH值越低;
•对于不同离子,相同的 浓度条件下所对应的沉 淀pH值各有不同
沉淀剂和搅拌的影响
为了保证沉淀的均匀性,通常是将含多种阳离子的 盐溶液慢慢加到过量的沉淀剂中并进行搅拌,使所有 沉淀离子的浓度大大超过沉淀的平衡浓度,尽量使各 组份按比例同时沉淀出来,从而得到较均匀的沉淀物。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液相法)

05
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前景与展 望
新材料开发与应用
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在新型材料开发 中具有广泛应用,如高分子纳米复合 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相法制备的纳米 材料在能源、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 的应用前景广阔,如燃料电池、太阳 能电池、生物传感器等。
提高制备效率与质量
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可控性,能够实 现规模化生产。
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和工艺参数,可以进一步提高纳米材料的 性能和质量,如粒径分布、结晶度等。
降低制备成本与能耗
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能耗,能够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改进制备技术和设备,可以进一步降低液相法制备纳 米材料的成本和能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微乳液法
总结词
通过将前驱体溶液包含在微小的水或油滴中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详细描述
微乳液法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在微乳液法中,将前驱体溶液包含在微小的水或油滴中, 形成微乳液。通过控制微乳液的尺寸和前驱体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纳米材 料。微乳液法可以用于制备有机或无机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液相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 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适用于制 备多种纳米材料,如金属、氧化 物、硫化物等。
液相法的分类
01
02
03
化学还原法
通过化学还原剂将金属盐 或氧化物还原成金属纳米 粒子。
沉淀法
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温 度等条件,使金属离子或 化合物沉淀为纳米粒子。
微乳液法
利用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 通过控制微乳液的组成和 反应条件,合成纳米粒子。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综述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综述
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性质,近年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已日趋成熟。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物态一般可归纳为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
一、气相法
气相法是将高温的蒸汽在冷阱中冷凝或在衬底上沉积和生长低维纳米材料的方法。
气相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其他热源获得气源,如电阻加热法,高频感应电流加热法,混合等离子加热法,通电加热蒸发法。
二、液相法
液相法是以均匀的溶液相为出发点,通过各种途径是溶液和溶剂分离,溶质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或所需材料的前驱体,再通过干燥或热分解后得到纳米颗粒,该法主要用于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
常用的液相法包括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喷雾法和溶胶-凝胶法。
三、固相法
固相法合成与制备纳米材料是固体材料在不发生熔化、气化的情况下使原始晶体细化或反应生成纳米晶体的过程。
目前,发展出的固相法主要有高能球磨法、固相反应法、大塑性变形法、非晶晶化法及表面纳米化等方法。
德方纳米液相法工艺磷酸铁锂

德方纳米液相法工艺磷酸铁锂介绍在锂电池行业中,磷酸铁锂是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
德方纳米液相法工艺磷酸铁锂(DLFP)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颗粒均匀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DLFP的制备方法、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制备方法1.准备原料:–磷酸铁锂前驱体(如氯化铁、硝酸铁、亚硝酸铁等)–溶剂(如水、有机溶剂等)–表面活性剂2.制备纳米液相法磷酸铁锂:–将磷酸铁锂前驱体溶解在溶剂中,得到前驱体溶液。
–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调节pH值,控制反应条件。
–通过加热或加压等方式促进反应。
–经过沉淀、过滤、洗涤等工艺步骤,得到磷酸铁锂产品。
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DLFP工艺中的参数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参数及其影响:1. pH值pH值对DLFP晶粒尺寸和分布均匀性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pH值可促进晶粒生长,但过高的pH值会导致晶粒粗大。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合适的pH值。
2. 温度反应温度对DLFP晶粒尺寸和结晶度有影响。
较高的温度有助于快速形成纳米晶体,并提高产品结晶度,但高温也可能导致晶粒粗大。
因此,在确定温度时,需要平衡反应速率和晶粒尺寸。
3.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调节DLFP颗粒的尺寸、形状和分布。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4. 混合速度混合速度对DLFP颗粒的均匀性和尺寸分布有重要影响。
较高的混合速度可以减小颗粒尺寸,但过高的速度也可能引起颗粒团聚。
因此,需要仔细控制混合速度。
DLFP的应用DLFP具有以下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领域:1. 高能量密度DLFP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更大的功率输出。
这使得DLFP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 良好的循环性能DLFP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和循环稳定性,能够保持较高的容量和功率输出。
这使得DLFP成为高端应用领域的首选正极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在Ba、Ti的硝酸盐溶液中加入 草酸沉淀剂后,形成了单相 化 合 物 BaTiO(C2O4)2· 2O 4H 沉淀。 经高温(450~750℃)加热分解,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制得 BaTiO3粉料; 用单相共沉淀方法也可制得 BaZn(C2O4)2· 2O。 0.5H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适用范围很窄,仅对有限的草酸盐沉淀适 用,如二价金属的草酸盐间产生固溶体沉淀。
•溶剂热法(苯热法)合成多壁碳纳米管
TEM images of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 H2V3O8, V2O5纳米带的合成
Ba1+xV6O16· nH2O nanobelts
SEM images of VO2 nanostructures synthesized with 0.08 mol/L (left) and 0.10 mol/L (right) oxalic acid(草酸) at 180 C for 24 h.
(2)溶胶—凝胶转化 溶胶中含大量的水,凝胶化过程中,使体系失去流动性, 形成一种开放的骨架结构。(依靠化学键结合) 实现胶凝作用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化学法,通过控制溶胶中的电解质浓度;(静电作 用聚集,如加电解质) 二是物理法,迫使胶粒间相互靠近,克服斥力,实现胶 凝化。(压缩作用,如离心、溶剂挥发) (3)凝胶干燥 一定条件下(如加热)使溶剂蒸发,煅烧后得到粉料,干 燥过程中凝胶结构变化很大。(收缩)
§2.3 自组装法(Self-Assembly)
自组装是在无人为干涉条件下,组元通过共价键 等作用自发地缔结成热力学上稳定、结构上 确定、性能上特殊的聚集体的过程。
• Capillary Forces • Magnetic Forces • Electrostatic Forces
§2.2 .1 沉淀法 precipitation method
沉淀法是指包含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 当加入沉淀剂(如OH--,CO32-等)后,或在一定 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 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并将溶 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除去,经热分解或脱 水即得到所需的化合物粉料。
(3) 雾化焙烧法
将金属盐溶液经压缩空气由窄小的喷嘴喷出而雾 化成小液滴,雾化室温度较高,使金属盐小液 滴热解生成了超微粒子。 例如将硝酸镁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经此法可制成 镁、铝尖晶石,溶剂是水与甲醇的混合溶液, 粒径大小取决于盐的浓度和溶剂浓度。粒径为 亚微米级,它们由几十纳米的一次颗粒构成。
§ 2.2.3 水热法(高温水解法)
To Vacuum
Programmable furnace
E c
E // c
TEM Image of 0.4 nm SWNTs
Three possible structures
Alignment of Dye Molecules
Dipole moment along the channels
③结晶阶段 离子、分子或离子团在生长界面上的吸附、分解 与脱附;吸附物质在界面上的运动;结晶
三、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特色
水热法是一种在密闭容器内完成的湿化学方法, 与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等其它湿化学方法的 主要区别在于温度和压力。
水热法通常使用的温度在130~250℃之间,相应 的水蒸汽压是0.3~4 MPa。
水热条件下,水对反应的进行起重要的作用:
1)有时作为化学组分起化学反应
2)反应和重排的促进剂
3)起压力传递介质的作用
4)起溶剂的作用
5)提高物质的溶解度
二、经典的晶体生长理论
水热条件下晶体生长包括以下步骤:
①溶解阶段 原料在水热介质里溶解,以离子、分子团的形式 进入溶液; ②输运阶段 由于体系中存在十分有效的热对流以及溶解区和 生长区之间的浓度差,这些离子、分子成离子 团被输运到生长区;
(1)单相共沉淀:沉淀物为单一化合物或单相固溶体。 (2)混合物共沉淀:沉淀产物为混合物。 例如:用ZrOCl2· 20(氧氯化锆 )和Y2O3(氧化钇,化学 8H 纯)为原料来制备ZrO2—Y2O3的纳米粒子的过程如下:
Y2O3 用盐酸溶解得到YCl3 ,然后将ZrOCl2· 20和YCl3 配制成一定浓 8H 度的混合溶液,在其中加NH4OH后便有Zr(OH)4和Y(OH)3的沉淀粒 子缓慢形成。反应式如下:
溶胶—凝胶法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 溶胶的制备; 2. 溶胶—凝胶转化; 3. 凝胶干燥。
(1)溶胶的制备 有两种方法制备溶胶: 一、先将部分或全部组分用适当沉淀剂沉淀出来,经解 凝,使原来团聚的沉淀颗粒分散成原始颗粒。这种原 始颗粒的大小一般在溶胶体系中胶核的大小范围,因 而可制得溶胶。(如TiO2加酸溶解) 二、由同样的盐溶液出发,通过对沉淀过程的仔细控制, 使首先形成的颗粒不致团聚为大颗粒而沉淀,从而直 接得到胶体溶胶。 鉴别:颜色透明,没有絮状的不溶物
Se single helices are oriented along the nanochannels
Se8 rings ar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side AlPO4-5 matrix
Fabrication of Ultra Small SWNTs
Fabricate ultra small SWNTs by pyrolyzing organic TPA molecules Mono-sized and well aligned
(2)雾化水解法
将一种盐的超微粒子,由惰性气体载入含有金属 醇盐的蒸气室,金属醇盐蒸气附着在超微粒的 表面,与水蒸气反应分解后形成氢氧化物微粒, 经焙烧后获得氧化物的超细微粒。
这种方法获得的微粒纯度高,分布窄,尺寸可控。 具体尺寸大小主要取决于盐的微粒大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如高纯Al2O3微粒可采用此法制备: 具体过程是将载有氯化银超微粒(868一923K)的 氦气通过铝丁醇盐的蒸气,氦气流速为500— 2000 cm3/min,铝丁醇盐蒸气室的温度为395— 428K,醇盐蒸气压<=1133Pa。在蒸气室形成 以铝丁醇盐、氯化银和氦气组成饱和的混合气 体。经冷凝器冷却后获得了气态溶胶,在水分 解器中与水反应分解成勃母石或水铝石(亚微 米级的微粒)。经热处理可获得从Al2O3的超细 微粒。
一、水热法是在高压釜里的高温、高压反应环境中, 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 溶解,在高压环境下制备纳米微粒的方法。
• 在高温高压的水热体系中,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有助于提高化合物在水热溶液中的溶解度。 例如:在高温、高压下一些氢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大于对应的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于是氢氧化 物溶入水中同时析出氧化物。
目前用水热法制备纳米微粒的实际例子很多:
• 用碱式碳酸镍及氢氧化镍水热还原工艺可制备出最小粒 径为30 nm的镍粉。 • 锆粉通过水热氧化可得到粒径约为25nm的单斜氧化锆纳 米微粒,具体的反应条件是在100MPa压力下,温度为 523~973K。 • 金属Ti粉能溶解于H2O2 的碱性溶液生成Ti的过氧化物, 在不同的介质中进行水热处理,制备出不同晶型、9种形 状的TiO2纳米微粒。
I cos2
Dipole moment normal to the channels I 0.07sin2
1.0
Normalized Intensity
cos2 +0.07sin2
0.0 -90 -45 0 45
O
0.5
90
§ 2.2.4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基本原理是:
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水解直接形成溶胶或经解凝形成 溶胶,然后使溶质聚合凝胶化,再将凝胶干燥、焙 烧去除有机成分,最后得到无机材料。
§2.2 液相法制备纳米微粒
• 液相法制备纳米微粒是将均相溶液通过各种途 径使溶质和溶剂分离,溶质形成一定形状和大 小的颗粒,得到所需粉末的前驱体,热解后得 到纳米微粒。Solution-based method
• 液相法优点: 设备简单、原料容易获得、纯度高、均匀 性好、化学组成控制准确。 液相法包括沉淀法,水解法,水热法,喷 雾法,乳液法,溶胶-凝胶法,自组织生长
• 金刚石粉末的合成
5ml CCl4 和过量的20g金属钠被放到50ml的高压釜中,质量比为Ni:Mn:Co = 70:25:5的Ni-Co合金作为催化剂。在700oC下反应48小时,然后的釜中冷却。 在还原反应开始时,高压釜中存在着高压,随着CCl4被Na还原,压强减少。 制得灰黑色粉末。
(A)TEM image (scale bar, 1 mm) (B)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 (C) SEM image (scale bar, 60 mm)
混合物共沉淀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溶液中不同种 类的阳离子不能同时沉淀,怎么办? 各种离子沉淀的先后与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
如图所示:Zr,Y,Mg,Ca的氯化物溶 入水形成溶液,随pH值的逐渐增大, 各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的pH值范围不 同。
§ 2.2.2 喷雾法
喷雾法是指溶液通过各种物理手段进行雾化获得 超微粒子的一种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 它的基本过程是溶液的制备、喷雾、干燥、收集 和热处理。
ZrOCl2 2NH 4OH H 2O Zr(OH ) 4 2NH 4Cl
YCl3 3NH 4OH Y (OH ) 3 3NH 4Cl
得到的氢氧化物共沉淀物经洗涤、脱水、煅烧可得到具 有很好的烧结活性的ZrO2(Y2O3)纳米微粒。
烧结时应注意粉体的团聚问题。 常用方法: 丁醇共沸蒸馏;乙醇洗涤;表面活性剂改性;冷 冻干燥;真空干燥。
Nanoporous AlPO4-5 Single Crystals
Nanoporous AlPO4-5 Single Cryst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