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密卷)高考地理 万卷检测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2015?新课标II卷)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16时-17时 B. 17时-18时C.18时-19时 D. 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4.C 5.B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具体考查冷锋天气系统。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沙尘暴为背景材料,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知识,首先应该明白沙尘暴属于快行冷锋,锋线两侧冷暖气团差异较大。
第一小题具体考查冷锋过境时段,第二小题考查冷锋附近空间差异,也就是锋线附近,锋线两侧分属冷暖气团,气温,气压差异最大,也就是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空间差异最大,并伴随有天气转阴现象,找到这一点,题目迎刃而解。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答案】1.A考点: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2015?上海卷)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
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
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6、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A、土壤B、地形C、劳动力D、市场7、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
专题 地球上的大气3年高考题(解析版)_20200305_220333

作业帮直播课高考三年汇编:大气运动[2017年高考题】(2017«新课标I 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0.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C11.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9. B 10. C 11. D【解析】9.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所以选②。
10. 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
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
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11. 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C,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C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扫码关注公众号“高中全科资料库”,获取更多学习资料作业帮直播课区。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试题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D.19时—20 时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2015?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 回下列各题。
3、 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 日最少的是()A 、福建沿海B 黄海沿岸C 准噶尔盆地D 柴达木盆地4、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 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 、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 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 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 明显D 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 却强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 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2015?新课标II 卷)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 日14时一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 16 时一17 时B. 17 时一18 时C. 18 时一19 时 2、 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5•“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A.蒙古咼压B.印度低压C. 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2015?天津卷)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百帕),回答1-2题。
6. 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A. aB.bC.cD.d7. 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A. 黄海沿岸B. 台湾海峡C. 海南岛周围海域D. 菲律宾附近海域(2015?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A. 蒙古高原B •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9. 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A. 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 •大洋环流的差异(2013新课标I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式,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版):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

专题07地球上的大气【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母题题文】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9-11题。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
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A.1时B.7时C.13时D.19时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1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小【答案】9.C10.D11.B【试题解析】9.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上漂,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漂,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片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
故C正确,1时、7时、19时和该风向不对应,故ABD错误,故答案选C。
10.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根据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对图进行分析,夜间到清晨陆地气温低,应该为高压,此时近地面风向整体自北向南,说明陆地偏北。
下午气温较高时,近地面风从东、南方向吹来。
此时陆地升温快为低压。
水体气温低为高压,近地面风从水体吹向陆地即从东、南方向吹向陆地。
综上所述,故推断陆地总体在水体的西北方向。
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选D。
11.材料中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梯度较弱,如果气压梯度较强,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则海陆风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的盛行风影响大,由图知在高空500m处偏北风实力强,故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
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选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厦门海陆风的风向和风力随时间的变化创设情境,对比白天和夜晚,对比不同高度,对比海陆风和背景风,多维度创设对景,峰回路转,只为用“妙手”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2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参考答案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1.C【解析】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
故选C。
2.D【解析】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
故选D。
3.B【解析】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下沉气流盛行,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A、C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
故选B。
4.A【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城区为大城市,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越不易达到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A正确;郊区绿地面积更大,蒸腾更强,B、D错误;若降水量大,则导致相对湿度大,而城区相对湿度小于郊区,C错误。
故选A。
5.B【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区与郊区7-8月相对湿度大,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B正确;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上海、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7-8月上海容易出现伏旱天气,C、D错误。
故选B。
6.B【解析】根据题意,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B正确,A、C、D错误。
(2017-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学生版)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运动】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7.【大气运动】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2019年北京卷)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图2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影响降水的因素】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7题。
7.【常见天气系统】图示区域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2019年天津卷)读图1和图2,回答3—4题。
3.【常见天气系统】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A.甲B.乙C.丙D.丁4.【常见天气系统】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A.甲B.乙C.丙D.丁(2019年海南卷)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
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
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
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
据此完成19—20题。
19.【热力环流】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A.偏南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西风20.【热力环流】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2019年江苏卷)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2)地球上的大气——(2019—2023)五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附答案

(2)地球上的大气——(2019—2023)五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一、单选题[2022年全国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
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A.1时B.7时C.13时D.19时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小[2021年全国高考真题]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A.气温高B.蒸发(腾)强C.降水量大D.绿地面积大5.该城市可能是()A.乌鲁木齐B.北京C.上海D.广州[2021年全国高考真题]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A.高密度居住区B.文教区C.低密度居住区D.工业区7.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A.冷锋过境日B.低压控制期C.暖锋过境日D.高压控制期[2020年全国高考真题]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9.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2023年全国高考真题]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下表)。
2022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真题模拟--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

2022新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5年高考】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
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
完成下题。
1.(2020浙江7月选考,10,2分)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答案B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
图Ⅱ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2.(2019江苏单科,19,3分)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双选)( )答案AD3.(2019江苏单科,20,3分)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Ⅱ中(双选)( )A.①增大B.②增大C.③减小D.④减小答案BC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7课标Ⅰ,9,4分)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B5.(2017课标Ⅰ,10,4分)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答案C考点二热力环流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
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
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
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9海南单科,19,3分)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A.偏南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西风答案C2.(2019海南单科,20,3分)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答案D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右图,回答下列1—3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4.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①B.②C.③ D.④5.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深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根据印度洋北部海区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6—7题。
6.此季节南亚大部分地区盛行()A.东北季风B.西北季风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7.此间,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牧羊农场正忙于()00A.犁地备种小麦B.绵羊的配种和剪羊毛C.在收割后的麦田上牧羊D.收割小麦读右图,完成下列下列8—10题。
8.若图的中心点为南极点,图中最大的圆圈代表赤道,则c处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9.若图示为一天系统,中心气流上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就气压值而言,a>b>cB.亚欧大陆冬季被该天气系统控制C.该天气系统可能为台风D.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为该天气系统所致10.若图的中心点为一平原地区的城镇中心,则在a、b、c三地应布局的农业带依次为()A.a乳畜带、b商品谷物带、c林业带B.a混合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园艺业C.a游牧业带、b林业带、c水稻种植业带D.a水田农业带、b混合农业带、c乳畜带某校地理小组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如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出现倾斜交界面上,红色水在上。
据此回答下列11—12题。
11.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锋面C.高气压D.低气压12.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右图示意海平面两每条闭合等压线。
读图,回答下列13—14题。
13.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14.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①南②西③北④东南⑤西北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右面两图分别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15—16题。
15.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该海域洋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C.M地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M地1月份受西风影响16.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山脉右侧自然带的成因主要为距海洋远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二.解答题17.读“沿赤道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和“相关地区气候直方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分析A、B两地区的气候差异,并说明形成原因。
(2)目前A 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应如何防治?(3)B 地区地形有何特征?怎样形成的?(4)流经A 地区的著名河流与亚马孙河相比较,在水文特征和开发利用方面有哪些主要不同点?为什么?18.读我国东南局部地区示意图(右图),回答问题。
(1)M 、N 是武夷山甲、乙两坡面冬季不同海拔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甲坡的是_______曲线,判断的理由是什么?(2)夏季甲、乙两坡面400m ~800m ,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赣江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鄱阳湖产生什么影响?(4)分析台湾布袋盐场的有利区位因素?(5)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区位?19.读三圈环流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点的纬度:C. , E. 。
(2)M —H 高度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3)在实际大气中,C 气压带每年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产生此种现象原因 MO A B C D E F G H 高度(km)是。
(4)终年在D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类型在洲分布最广。
(5)在C、D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冬季天气特点是。
在七大洲中,大洲有该气候类型广泛分布。
(6)三圈环流模式是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得出的,这些假设条件是。
20.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
它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
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进展。
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气环流图,说出A、B之间的风带名称,并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2)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右图中①—④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
①,②,③,④。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这种特性表现在。
(4)青藏高原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分析其原因。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单项选择题1.B2.A3.B4.A 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逆温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图中②③④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图①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5.B6.D7.B8.D9.C10.A11.B 红色暖水代表暖气团,冷盐水代表冷气团,红色暖水与冷盐水的交界面,相当于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即锋面,因此模拟实验表示的天气系统为锋面。
12.C 在本实验中,看不出红色暖水与冷盐水的相互运动情况,所以判断不出此锋是冷锋还是暖锋;实验没有表示出降水的过程;红色暖水密度小,冷盐水密度大,所以红色暖水在冷盐水的上面。
13.A14.C15.A 本题考查考生依据气候资料和海陆位置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
依据M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出M地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西海岸有寒流经过,起降温减湿作用,故选A。
16.D 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M地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选项错误;由图可知,山脉右侧自然带的成因是地处背风坡,降水少,B选项错误;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迎风坡高于背风坡,主要是受水分因素的影响,D选项正确。
解答题17.(1)A地区各月均温都在20 ℃以上,年降水量约1800 mm,且各月分配比较均匀,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地区各月均温在15 ℃~20 ℃之间,年降水量约800mm,且6~10月份少,11月份~次年5月份多,属于全年气温较高.分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其成因与地形地势有关。
(2)对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以及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大量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一方面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禁止过度砍伐和乱捕滥猎;另一方面要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
(3)B地区是地势较高的东非高原,中部纵贯着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
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所以地表多火山和构造湖泊。
(4)A地区的著名河流是刚果河,与亚马孙河相比较,主要不同点有:在水文特征方面:刚果河多急流瀑布,水流湍急;亚马孙河除上游外,大部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
在开发利用方面:刚果河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但有待开发;亚马孙河航运价值比较大。
【解析】主要考查赤道地区的地理特征。
根据经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为非洲赤道地区,A处于刚果盆地,B处于东非高原,由于地形地势原因,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地区,因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东非高原地处板块交接地带,多火山.地震;刚果河与亚马孙河同处热带雨林地区,但由于地形差异,其开发利用程度不同。
18.(1)N,冬季甲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温比背风坡低。
(2)乙,乙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气温较甲坡低(3)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塞,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4)台湾西部有平坦开阔的海滩,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有利于海水蒸发。
(5)气候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和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产品易进入港、台地区和国际市场。
19.(1)30°N 60°N(2)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低(3)夏季大陆增温快,形成热源,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4)温带海洋性气候欧(5)温和多雨六(6)地表形态均一,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只有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20.(1)东北信风带青藏高原隆起后,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
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
(2)C D A B(3)整体地理环境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体发生变化(4)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河谷地区热量相对充足,水源条件较好。
【解析】第(1)题,根据两地的纬度位置即可判断出A、B之间的风带名称。
结合青藏高原隆起后的大气环流图分析,即可得出其隆起后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