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显微镜的使用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显微镜的使用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显微镜的使用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懂,则污点在物镜上。
6.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区别:形状规则、边缘黑而中间亮白;用镊子轻压盖玻片能变形或移动的是气泡,反之为细胞。
7.高倍镜和低倍镜比较,高倍镜的细胞体积大,数量小,视野暗。
8.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净(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未来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取(取生物材料——薄而透明)、浸(浸在水中)、展(展平,否则会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重叠)、盖(注意盖法,防止产生气泡)、染。
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盐水)。
最后染色时都滴碘液(在盖玻片一侧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两到三次)10.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二、探究生命的方法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前提)、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可以与结论不符)、实验(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设计实验时,要设计对照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变量),增加重复次数是为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之显微镜的使用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之显微镜的使用【之显微镜的使用】,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物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哦,赶紧来看看我们给大家总结的生物知识点哦。
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P36)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对光:升、转、看、调(3)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3)整理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1、几点重要的结论:(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初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

初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以下是 7 条初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1. 显微镜拿起来后,要先对光呀!就像你晚上回家得先开灯一样。
你想想,要是黑灯瞎火的,你能看清东西吗?对光的时候,要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呢,然后调整遮光器和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
比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是光没对好,那可就啥也看不清啦!2. 把玻片标本放上去,哎呀,这可得轻点儿,别给弄碎了!就像你对待你最喜欢的玩具一样小心翼翼。
要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这样才能看清哦。
就好比你看电视,得正对着屏幕看才清楚呀!3. 调整焦距可重要啦!你得慢慢地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下降,眼睛看着物镜哟,千万别压坏玻片啦!这不就好比你下楼梯,得慢慢地一步一步来,急不得呀。
然后再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哇,那感觉真神奇!比如观察细胞的时候,调好了焦距才能看清细胞的结构呀!4. 要是想更清楚地看,还可以换高倍物镜呢!这就好像你从普通眼镜换成了放大镜,一下子看得更仔细了呢。
但要注意哦,换了高倍镜后可能需要再微调一下焦距。
就像你换了新鞋子,可能得适应一下走路的感觉。
5. 观察的时候要有耐心哦,别着急!就像你等一朵花慢慢开放一样。
有时候可能需要你慢慢移动玻片,才能找到你想观察的目标。
比如找草履虫的时候,那可得仔细找找才行!6. 用完显微镜,可别忘了整理好呀!把物镜转开,把玻片拿下来,就像你玩完玩具要收起来一样。
不然下次用的时候可就乱套啦!而且要把显微镜擦干净,好好爱护它哟!7. 哎呀,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真的太有趣啦!你能看到好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你难道不想去探索一下这个神奇的微观世界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能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精彩世界,一定要好好掌握这些知识点呀!。
1.1.1 显微镜的使用课件-2024-2025学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探究新知
物镜
目镜
10×
考考你
5×
50×
10×
100×40×2来自0×400×16 ×
160× 640×
探究新知 1.取镜和安放
二.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一手握住
__镜___臂___,另一手托住_镜___座____,把显微 镜放在距试验台边缘_1_0_c_m___处的桌面上。
遮光器
作用: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 遮光器上的孔称为光圈
光线强用小光圈 光线弱用大光圈
细准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筒, 升降幅度较小
转换器
作用:安放并转换物镜 注意:转换物镜的时候, 不能直接拨物镜,而要转 动转换器。
探究新知
思考讨论 1.物镜与目镜有什么区别?
物镜
目镜
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探究新知
3.安放装片
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 __载__物__台____上,用_压__片__夹___压住, 使"上”字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探究新知 4.调整焦距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 发生碰撞,损坏镜头。
眼睛侧面看着_物__镜___转动粗__准__焦__螺__旋__, 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花粉粒装片为止。左 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转动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 再轻轻转动 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清晰。
探究新知 5.观察
移动玻片,将“上”字移到 视野中央,进行观察。
探究新知
6.收放
若镜头脏了,必须 用擦镜纸擦拭干净
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载玻片;用__纱__布___将显
初中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讲解

1.显微镜的结构(1)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调节器(也叫调节螺旋):大的叫粗准焦螺旋,小的叫细准焦螺旋。
(2)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遮光器等。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2)对光:不断调整反光镜,直到出现光亮而均匀的视野。
(3)观察: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玻片标本两端用压片夹夹紧,再用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把镜筒徐徐降到接物镜头差不多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从侧面观察下降镜筒)。
然后左眼观察,边观察边用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逆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发现物象,观察清晰为止。
如果观察部分不在视野中心,可移动玻片标本到视野中心,再上下转动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为止。
3、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①绘图用削尖铅笔(3H型),根据观察到的物像绘制,力求真实性;②图绘在报告纸中央偏左上方,大小适当。
③图中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圆点表示,不能涂抹。
(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④标注名称。
4、显微镜使用的几点技巧①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低,镜头短,放大的倍数越高。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高,镜头短,放大的倍数越低。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视野中观察到细胞体积大,数目就越少,视野越暗,镜头与玻片的距离越近。
②判断视野中污点: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污点在玻片上;若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在目镜上;若移动玻片和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因为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的,要使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中央,移动的原则是:标本移动的方向和观察到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
6、在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步骤2中滴入清水;而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步骤2滴入的是生理盐水,与人体细胞细胞液浓度大致相同,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形态,若置于清水中,会使细胞过度吸水而破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密切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它能够放大细小的物体,使我们能够观察微小结构。
在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下面是显微镜使用步骤的详细描述。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使用显微镜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桌面干净整洁,没有杂物。
然后,检查显微镜是否完好无损,确保目镜和物镜清洁无污垢。
接下来,找到一个适当的光源,如日光灯或台灯,以提供充足的光线。
第二步:调整显微镜焦距在使用显微镜之前,我们需要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以确保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将样本置于工作台上,并调整物镜至最低放大倍数(通常是4倍或10倍)。
然后,通过转动焦距调节轮,使样本变得清晰。
在调整焦距时,注意不要将物镜与样本接触,以免损坏样本。
第三步:放置样本将待观察的样本放置在玻片上,并加上一滴水(或显微镜凝胶液),以使样本更加清晰。
将玻片轻轻放置在样本上方,确保玻片不会移动或滑动。
第四步:固定样本使用尺寸适合的夹子,将玻片固定在显微镜的样品台上。
夹子应该紧密固定玻片,以避免在观察过程中样本的移动。
第五步:寻找样本使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通常是4倍或10倍),将样本从上方的边缘逐渐移动到视野中心。
使用焦距调节轮再次调整焦距,使样本变得清晰。
通过转动显微镜的滚轮或拉杆,调整样本在视野中的位置,以找到最适合观察的部分。
第六步:调整放大倍数在寻找到合适的样本位置后,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物镜来调整放大倍数。
通常,显微镜有多个物镜可供选择,例如4倍、10倍、40倍和100倍。
注意,更换物镜时要谨慎,以避免物镜与样本接触并损坏样本。
第七步:观察样本当找到适当的放大倍数后,开始观察样本。
使用调焦轮逐渐调整焦点,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可以使用显微镜的滚轮或拉杆来调整样本在视野中的位置,以便观察到更多的细节。
第八步:记录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使用素描簿或者拍摄照片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绘制图表或标注图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观察到的细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显微镜的使用 知识点精讲课件ppt

方法指导:物像的移动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偏向哪个方向玻片就向哪个 方向移动,可归纳为“左像左移,右像右移”。
第9页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常考点二 污点判断问题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操作方式来
判断污点的来源,以下操作不能判断出污点来源的是( )
A.移动装片
第 13 页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4)气泡处理方法: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其 一侧接触液滴,然后慢慢放平,如右图所示,这样可以避免产生 气泡,有利于观察。若不慎产生气泡,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一 滴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这样气泡就会从盖玻片与载玻 片之间随水流出,或用橡皮胶头挤压,将里面的气体挤出。
第3页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4)收镜:实验完毕,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要使用擦 镜纸。然后转动转换器,将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缓慢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 回镜箱。
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需制成玻片标本后观察。 (2)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边缘,遵循先低倍后高倍的原则。 (3)双手调动(粗、细)准焦螺旋,观察时双眼必须同时睁开,用一只眼观察,另 一只眼帮助记录。
(5)染色问题: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是无色的,需要染 色以便于观察。染色常用稀碘液,一般一滴就好,太多盖玻片会浮动,太少染色效 果不好。细胞中染色最深的部分是细胞核。
第一篇 过教材 考点透析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3课 显微镜的使用
考点梳理
考点一 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第2页
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 显微镜的使用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开关及光源调节旋 钮:调节光线强弱
实验·探究 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材料用具 动植物玻片标本、池塘水、滴管、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擦镜 纸、光学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显微镜的安放。不同品牌显微镜的操作方式可 能存在差异,操作 前请认真听老师讲解,以下为基本操作步骤提示。
英国科学家胡克(R. Hooke)喜欢用自制的显 微镜观察各种昆虫,如 蚤、虱和蚊等。他还观 察了头发、针尖、纺织 品、霉菌和地衣等。
胡克看到的“细胞”
1665年,胡克出版了自 己的观察成果《显微图谱》。 在这本书中,他记录了在观 察软木切片时所看到的一种 中空的小室结构,并将“小 室”结构称为“细胞”。
视野会变暗,视野范围变小,观察到的物像变大
3号(放大150倍)
4号(放大800倍)
一、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2. 转换物镜 3. 固定玻片标本 4. 放置标本
一、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5. 调节光线,通过调 节光圈来调节光线。
光圈
• 有大小不同的圆圈,称为光圈
• 光圈是用来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强弱
一、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6. 光线通过的通道
第一章 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初一年级 人教版 第一单元
单目显微镜
双目显微镜
数码液晶显微镜
使用放大镜(凸透镜)可以看到放大 几倍的物像,这对观察微小的物体就不太够用 了。如果把两个放大镜相隔一定距离放到一个 硬壳纸筒中,用它来观察物体,你会发现能看到 放大倍数更大的物像。凸透镜组合可增加放大倍数, 这是制作显微镜的一个基本原理。从显微镜的外形推测, 这两个放大镜分别对应显微镜的什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