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显微镜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初中,对生物学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经验。
部分学生可能已有使用简单放大镜的经验,但显微镜的使用对他们来说仍是全新的。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耐心指导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目标生命观念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建立生命由细胞构成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细胞观察实验。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观察并识别不同种类的细胞。
难点 1. 正确调节显微镜,以获得清晰的细胞图像。
2. 理解并解释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显微镜、细胞切片、实验报告纸、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含显微镜使用视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细胞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吗?它存在于我们身体的哪里?”3. 简要介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引出课题《学习使用显微镜》。
4. 讲解显微镜的历史,强调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 观看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聆听教师关于细胞和显微镜的讲解,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对细胞及显微镜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演示显微镜结构及1. 展示显微镜实物,逐一介绍显微镜的主要部件,如目镜、物镜、调节旋钮1. 认真观察显微镜实物,聆听教师讲解。
使用方法等。
2. 演示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标本、调节焦距等步骤。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 (共63张PPT)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 显微镜的使用
玻片
6
观察结果
3 显微镜的使用
玻片
6
观察结果
9
4 显微镜成像
6上
4 显微镜成像
6上
6上
成像特点: 1.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4 显微镜成像
6上
6上
成像特点: 1.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4 显微镜成像
6上
6上
成像特点: 1.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2.中央移,同向法
4 显微镜成像
3 显微镜的使用-单目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 孔,一眼注视目镜,另一眼 睁开,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 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 到镜筒内。直到整个视野呈 雪白色为止
3 显微镜的使用-单目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 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压住,标 本要正对通光孔
3 显微镜的使用-单目
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旋转,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
低倍镜 高倍镜
亮
暗
4 显微镜成像
100× 160×
视野暗亮 物象数量 视野范围 物象大小
低倍镜 高倍镜
亮
暗
多
少
4 显微镜成像
100× 160×
视野暗亮 物象数量 视野范围 物象大小
低倍镜 亮 多 大
高倍镜 暗 少 小
4 显微镜成像
100× 160×
视野暗亮 物象数量 视野范围 物象大小
低倍镜 亮 多 大 小
高倍镜 暗 少 小 大
小结
目镜 / 物镜(反目正物,放大物象)
结构
粗准焦螺旋 / 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遮光器 / 反光镜(调节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课件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81张ppt)

5.(2018四川自贡中考)安放好显微镜后,接着进行对光,下面对光操作中不属于必需
步骤的是 ( )
A.更换目镜
B.调节光圈
C.转动反光镜 D.转动转换器
答案 A 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步骤如下: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 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用两手转动反 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
甲中[4]的哪一面?
。
(3)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镜头,图中表示镜头的是[ ]
和[ ]
。
(4)乙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a和b,要使视野a转到视野b,应向
方向移动玻
片标本。
答案 (1)BEDAC (2)凹面 (3)1 目镜 3 物镜 (4)右上 解析 甲中1是目镜,2是转换器,3是物镜,4是反光镜,5是细准焦螺旋,6是粗准焦螺 旋。(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整 理实验台。(2)在显微镜的构造中,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是光圈和反光镜。当外界 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3)与物体 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1目镜和3物镜,显微镜放大倍数为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 (4)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 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视野a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要想把 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知识点一 显微镜的构造 1.(2020湖南东安舜德学校期中)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或者生物体中的微 细结构,应使用 ( ) 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D.平面镜 答案 A 要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需要借助 能够对它们进行放大的仪器;选项中,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不足以看清微小生物或者 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仪器,平面镜没有放大作用,应 使用显微镜观察。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授课时间:课型:实验课课时:1核心素养生命观念: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能规范的使显微镜,并看到清晰的物象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和永久玻片观察微观的生物世界,并能观察细胞结构。
探究实践:通过图片,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解决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态度责任:通过对显微镜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与实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与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1.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正确对光,调焦,从而观察清晰的物象.3.教学准备课件、显微镜,标本,擦净纸,显微镜的使用视频。
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创设环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课件:显微镜下的微小生物。
一滴水中有什么呢?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我们要研究细胞,首先要看到它。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借助显微镜。
播放显微镜发展史介绍视频。
学生活动:自己浏览课本,了解显微镜发展史,以及常见的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数码液晶显微镜等。
活动意图:了解显微镜发展史,及显微镜的功能及作用环节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看教材P17,对照单目显微镜,从上到下辨认显微镜各部分结构。
两人一组,合作学习,认识显微镜结构。
2.教师示范:光学显微镜操作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从镜盒中取出,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并安装目镜,强调手指不可触摸镜头。
②对光调光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大光圈对准通光孔→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目镜看到圆形明学生活动对照教材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功能。
分小组共同学习,认识显微镜,真实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认目镜和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等。
观察,模仿,记忆。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公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物镜
目镜
5×
10×
16×
10×
50×
100×
160×
40×
200×
400×
640×
支撑部分:镜座、镜臂、镜筒
显微镜 机械部分: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
的基本 光线调节:反光镜、遮光器、底光源
学
结构和 调节部分: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列文虎克 17 世纪,列文虎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比同时代的对手们高出一个数量级,如英 国学者胡克使用的复式显微镜,可将标本放大30多倍。而现存放大倍数最高的一台 列文虎克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266倍。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 菌、红细胞和精子等。他改进了显微镜,被称为微观世界的开拓者。 思考问题:显微镜的观察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显微镜?如何看待新技术推动科学 发展?
比较目镜和物镜
项目 长度 放大倍数 位置 形态
倍数示例
物镜 越长 越大 近物 有螺纹 10× 40× 100×
目镜 越长 越小 近眼 T形 5× 10× 16×
思考 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成像特点: 低倍镜(视野中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 高倍镜(视野中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
镜臂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目镜
位置:距离眼睛近
数字:代表着放大倍数
5×
10×
16×
特点:放大倍数大长度短; 放大倍数小长度长
物镜
位置:靠近载物台 数字:左上放大倍数 ;右上数值孔径;
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基础主干梳理一、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1.单目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2.双目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二、显微镜的使用1.单目显微镜使用步骤:2.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打开电源:①移动显微镜至实验台边缘15 cm左右,确认目镜和物镜安装完成。
②打开电源。
(2)对光调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
③双眼注视目镜,调节光源调节旋钮,直到看到圆形明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①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旋开压片夹固定。
②调节移动手轮,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4)调焦观察:①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 mm。
②双眼注视目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下降,直到看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三、显微镜的成像1.成像特点: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低倍物镜下和高倍物镜下观察到物像的区别:物镜 图示物镜与玻 片的距离物像 大小细胞 数目视野 范围视野 亮度低 倍 镜远①小③多⑤大亮高 倍 镜近②大④少⑥小暗【归纳提升】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使用步骤的区别不同点 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观察方式只有一个目镜,观察者只能通过一只眼睛来观察标本配备两个目镜,观察者可以同时通过两只眼睛来观察标本调整焦距 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镜筒 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载物台【辨易错】1.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物像顺时针转动,则实际上物体也是顺时针转动而不是逆时针转动。
2.易错字词书写: 准焦螺旋....__________载.物台__________遮.光器__________【识图解】1.降看物镜升看目镜(1)降镜筒:眼睛注视物镜,直至物镜快要接近玻片标本。
(2)找物像:眼睛注视目镜内,缓慢上升镜筒。
2.区分物镜和目镜(1)物镜有螺纹,目镜没有螺纹。
(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1.2.1《学习使用显微镜》课件

小光圈
大光圈
反光镜 平面镜 凹面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
一、显微镜的结构
3.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目镜:放大物像
物镜:放大物像
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反光镜:反射光线
光照强时用平面镜,光照弱时用凹面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
课堂练习:
1.看图识别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2.显微镜的结构中,放大物像的 是 目镜 和 物镜 。 3.调换物镜的是 转换器 ,反 射光线的是 反光镜 。 4.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遮光器 和反光镜。 5.能升降镜筒的是细准焦螺旋和 粗准焦螺旋 。
二、单目显微镜的操作
• 调焦观察 “放→降→升→调”
①放置玻片标本:放在_载__物__台__上,用_压__片__夹__压住。 玻片标本要正对_通__光__孔__的中心。 ②下降镜筒:转_粗__准__焦__螺__旋_,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 物镜接近_玻__片__标__本_为止;(眼睛一定要看着__物__镜__)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学习目标: 1.显微镜的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使用显微镜?有哪些 注意事项?
显微镜的发展
• 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位荷兰眼镜商人詹森在公元1600年前 后制造的,它的结构简单,放大倍数只有10~30倍。
•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己制造的光学显微镜来观 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课堂练习
1.(2019·南充)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下表是目镜、 物镜的放大倍数,请据图回答:
编号
目镜放 大倍数
物镜放 大倍数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5× 5× 10×
10× 40×D 40×
人教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学习使用显微镜

3.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成像规律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如视野中是“P”,则实际是 “ d ”。即所观察的物像是上下左右相反的,玻片的实 际移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思考:若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将玻片标本如何移 动可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想一想、议一议
使用放大镜(凸透镜)可以看到放大几倍的物像,如果观察 的对象为微小的物体怎么办?如果把两个放大镜相隔一定距离放 到一个硬壳纸筒中,能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的物像,这就是显微镜 的制作原理。这两个放大镜分别对应显微镜的什么结构?
显微镜 常见的光学显微镜
1.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对光调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 物镜对准通光孔
调节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转动反光镜, 使观察到的视野为明亮的圆形。
调焦观察:
将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 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到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 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
压片夹(固定玻片)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平面镜 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 凹面镜
双目显微镜结构
实验•探究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
法二、材料用具
动植物玻片标本、池塘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擦镜纸、光学显微镜等。
三、方法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整理收放
双目显微镜与单目显微镜操作的不同:
需打开电源开关并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需调节两个目镜间的距离以适应瞳距。 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标本至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时是使载物台的位置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换器
作用:安放和转换物镜。
载物台
作用:安放玻片标本 。
(要观察的物体)
通光孔
作用:光线传输的通道。
压片夹
作用:固定玻片标本。
(要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和光圈
作用:调节穿过通光孔 的光线量。
光圈
遮光器和光圈
调节穿过通光孔 作用: 调节视野亮度。 的光线量。 强光 ——小光圈
一般 ——大光圈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双目生物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载物台
镜柱
镜座
目镜
作用:放大物像。
放大倍数
物镜
作用:放大物像。
放大倍数
目镜
放大物像
物镜
镜筒
作用:安放镜头及 光线传输的通道。
观察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
上 结果:看不到
几个同学看一台显微镜时,视野 有时会变暗,这是为什么?
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 你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目镜 还是在玻片上?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 A )
显微镜序号 A ×40 B ×400 C ×150 D ×900 目镜 5× 10× 15 × 20 × 物镜 8× 40 × 10 × 45 ×
目镜
放 镜筒 大 物 像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粗准焦螺旋
寻找物像
细准焦螺旋
调清物像
调 节 遮光器 亮 反光镜 度
镜臂 压片夹
载物台
镜柱
镜座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一托一握。
先升后转。 先降后升,先粗后细。 先偏后降,再竖直。
4、清洁收镜
为什么?
P39---讨论(2)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 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右移动玻片!
e
偏右
+e
偏左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左移动玻片!
e
+
偏上
+
偏下
e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下移动玻片!
e
+
+
e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上移动玻片!
e
+
偏下
偏上
偏左上方
e
+
偏右下方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e
+
偏右下方
+
偏左上方
e
以免物镜撞到玻片标本。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一托一握。
先升后转。 先降后升,先粗后细。 先偏后降,再竖直。
4、清洁收镜
P38---练习(2)
玻片标本:
e
物像: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e
通光孔的中心就是视野的中心!
通光孔
+ e
视野
玻片标本
e
物像
e
+
偏左
e+
物像偏右
反光镜
作用:反射光线。
反光镜
强光 ——平面镜 一般 ——凹面镜
作用: 反射光线。 调节视野亮度。
遮光器、光圈
反光镜
调节亮度
镜臂
作用:握镜。
镜柱
作用:支持镜身。
镜座
作用:托镜。
粗准焦螺旋
快速升降镜筒, 作用:寻找物像。 升降幅度较大。
细准焦螺旋
缓慢升降镜筒, 作用:调清物像。 升降幅度较小。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e
+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
e e
+
e e
+
e
e
+ +
偏右 偏左 偏下
向右移动玻片 向左移动玻片 向下移动玻片
偏上
偏右下方
向上移动玻片
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
偏左上方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P38---练习(1)
怎样调整物像至视野中心?
物像偏哪往哪移!
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
如果使用使用上面的四组镜头,并且不 对光圈和反光镜进行调整,视野最暗的是哪 一组( D )
小倍 ∕ 小个 ∕多数 ∕ 亮 大倍 ∕ 大个 ∕ 少数 ∕ 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