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之游山西村 人教新课标学习精品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意。

(3)了解诗人陆游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中的自然美和乡村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学习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意。

3. 了解诗人陆游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图片、诗人背景等相关内容。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古诗《游山西村》,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和作者。

(2)学生介绍诗人陆游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欣赏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自然美和乡村风情。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5. 拓展学习(1)教师介绍诗人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

(2)学生选择一首陆游的其他作品进行学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游山西村》的诗意和美感。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写一篇关于诗中景色的短文。

8. 板书设计《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读写“山西、榆荚、生发”等生字。

(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学会欣赏山水田园风光,培养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背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理解诗歌大意。

(2)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3)学会欣赏山水田园风光。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山水田园诗歌,如《山行》、《江上渔者》等。

(2)介绍诗人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3.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3)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家乡、自然的赞美之情。

5.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结合诗歌内容,描绘一幅山水田园画。

(3)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详案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山水田园诗歌,如《山行》、《江上渔者》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山水田园诗歌——《游山西村》。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他在诗中描绘了家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先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然后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3.课堂讨论师:谁来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生1:我觉得诗中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句诗很有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师:很好,你抓住了诗歌的主题。

还有谁来谈谈?生2:我觉得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很美,描绘了家乡的山水美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学目标1 .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并背诵。

2 .理解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理解诗中所含哲理。

教学准备:风景画、实物投影仪、课本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 .指名背诵《题西林壁》。

2 .说说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诗意1 .自由读《游山西村》,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 .再次自由读古诗,思考诗中主要写了什么?三、读懂诗句,感悟诗理1 .自由读古诗,读懂诗句。

〔学法尝试:要读懂这几句诗,可以想一些办法。

诗句下面有一些词语的注释,读一读注释,·也许会有帮助;书上还有插图,看一看插图,说不定会受到启发,还可以与同学讨论讨论。

〕2 .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力争读懂诗句。

3 .集体交流。

( 1 )从注释中知道了“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读懂了第一、二行诗。

( 2 )从插图中,了解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怎样的景象,知道了“疑无路”的意思,知道了“又一村”是指什么。

〔学法反思:课本中的注释对我们读通诗句有很大帮助;课本上的插图对我们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象也作了提示,抓住这些,就是抓住了读懂诗句的根本。

〕4 .感悟诗理。

( 1 )指名读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 )出示课本插图,思考:“山重水复”与“疑无路”、“柳暗花明”与“又一村”之间的联系?想象诗人心理活动的变化?( 3 )指名回答。

( 4 )再次启发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5 )从诗人游山西村的经历、从你举的例子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柳暗花明: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美景。

课后小结:让学生明白诗所反映的哲理:不但明白全诗的哲理,也要理解个别句子所反映的哲理。

“山重水复异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举个例子。

四年级上册语文 5古诗两首 《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 5古诗两首 《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足够丰盛。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运用学习《题西林壁》的方法学习古诗。

3.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4.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旧知,入新课1.上节课学习了《题西林壁》,我们学习古诗的五个环节是什么?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

二、初读诗,正字音1.出示:《游山西村》【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齐读】2.读生字:莫腊浑豚疑3.理解:豚、腊酒。

4.再读古诗:个别读、配乐读。

三、知作者,解诗题1.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哪些诗呢?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3.揭题:这是一篇游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山村景色的描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诗歌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山村景色的描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直观教学法:通过描绘画面,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

2. 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山村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游山西村》。

(2)分句教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诗句。

3. 理解与感悟:(1)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翻译诗句。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4. 描绘画面:(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2)展示学生的描绘作品,进行互动点评。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推荐相关的古诗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山村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游山西村》,分句教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诗句。

3. 理解与感悟: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翻译诗句。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游山西村》优质教案3份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游山西村》优质教案3份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陆游,理解诗意;背诵本诗。

2、理解主题,学会赏析名句,体味诗词意境。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

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

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

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

诗中有这样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

“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1、“游”,出游。

“山西村”,是指当时三山附近的一个小村。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乡下做客时,农民殷勤好客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2、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

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

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

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

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三、细读品味: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人教新课标
课题
5、古诗两首




1、(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的方式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古诗文,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的含义。
教具
Ppt课件
课时
共 2课时




五、作业布置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默写全诗
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计
横看:多座山峰
侧看:一座山峰
远处:崇山峻岭,连绵起伏
近处:一座或几座山峰
高处:白云之上,大大小小的山峰
低处:悬崖峭壁




这节课,学生的反应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特别是轮流读古诗时,学生举手不积极,而且有部分学生搞小动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引导学生。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2、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3、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精品)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精品)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游山西村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

2、同样,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和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

这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乡时写的。

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二、自学,交流。

1、自由朗读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课文插图、词语手册自学这首诗,把自己的收获和理解标注在课文旁边。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1)对题目的理解;(2)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莫(不要)、浑(浑浊不清)、足(充足、备足)、豚(猪)疑(以为,怀疑)(3)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案《游山西村教案》。

三、难点点拨1、师点拨: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特别是哪个字看出"丰盛"(足)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2、第三、四句写什么?(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这"又一村"指什么?(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资料准备
1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2字典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游历山水农家
师:出示《游山西村》,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

当时,陆游回到家乡绍兴,住在乡下农村,和村民一起劳动,一起生活。

第二年的春天,外地的朋友来看陆游,陆游就带着朋友去山西村游玩。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地朗读。

师:在去山西村的路上,陆游对朋友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没想到这山西村隐藏在大山深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哈哈,终于找到了山西村。

指名朗读古诗,正音。

变着“花样”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

第二部分:探究丰饶越地
师:我们都知道绍兴是闻名中外的酒乡、水乡和鱼米之乡。

那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绍兴是不是酒乡、水乡和鱼米之乡呢?
生:我从诗中的“腊酒”看出南宋时期的绍兴是酒乡。

师:腊月,指的是农历十二月。

腊月酿造的酒,到了新年开春的时候就可以
喝了。

那时候,只有一户人家酿酒吗?
生:家家户户都在酿酒。

师:每到腊月和正月,村子里到处弥漫着酒的香味。

这种酒啊,绍兴人叫它“新酒”,因为没有经过沉淀和过滤,所以看上去是浑浊的,但喝起来,特别地道。

生:过年的时候,我们去乡下做客,主人就会舀“新酒”给客人喝。

师:在主人看来,这是最好的酒。

“莫笑”的“笑”是“笑话”“嘲笑”的意思吗?
生:不是。

应该是“在意”“在乎”的意思。

陆游跟朋友说,你千万不要在意这“新酒”看上去有点浑浊,其实喝起来,特别地道。

师:你来读读第一行诗,读出“不在意”的语气。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

师:一起读。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

生:我从第三行中的“水”看出800多年前的绍兴是水乡。

师:光是一个“水”,还不足以说明绍兴是水乡。

生:后面的“复”字,表示河流多、湖泊多。

师:你真行!这个“复”和前面的“重”都表示“多”。

古时候绍兴人出行少不了什么?
生:乌篷船。

师:这是绍兴特有的船,绍兴是名副其实的水乡。

生:从“丰年”看出绍兴是鱼米之乡,丰年就是丰收年。

师:绍兴在历史上很少有大的自然灾害,几乎年年风调雨顺,年年都有好收成。

生:“足鸡豚”说明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养鸡、养猪。

师:有肉吃就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生:我从“酒”看出绍兴是鱼米之乡,因为绍兴的酒是用米酿造的。

稻米丰收了,就有足够的米用来酿酒。

师:你能带着丰收的喜悦读读第二行诗吗?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

生:我从“留客”也能看出这是一个丰收年。

正因为有足够的鸡和猪,所以村民们才会留客人多住几日。

师:可不可以把“留”改成“招待”的“待”?
生:还是“留”字好,“留”更能体现出村民的热情好客。

生:“留”已经把“待”的意思包含进去了。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前两行诗,读出村民的热情来。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第三部分:漫步山阴道上
师:陆游笔下的“山西村”到底在哪里呢?据说,是在山阴道旁。

山阴道在绍兴城的西南郊外,书法圣地兰亭就在这条路旁。

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山阴道就很有名了。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说过这么一段话,跟老师一起读——
生: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师:王献之说,行走在山阴道上,这里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美妙的风景太多了,看都看不过来。

这段话中哪一个词表示看都看不过来?
生:应接不暇。

师:从东晋到南宋,经历了700多年,南宋时期的山阴道上,还能见到美妙的风景吗?
生:我从“柳暗花明”这个词发现山阴道上风景很美。

师:这里的“暗”是“黑暗”的意思吗?
生:摇头,不是。

师:是说柳树长得很——
生:茂密。

生:茂盛。

生:繁茂。

生:长得郁郁葱葱。

师:“柳暗花明”的“明”又是什么意思?
生:鲜艳。

生:花儿艳丽。

生:花儿争奇斗艳。

生:花儿开得很灿烂。

师:还从哪看出山阴道美景没有变?
生:从“山重水复”可以看出山阴道上的景色很美。

生:重重叠叠的山,碧波荡漾的水,再加上柳枝摆动,花朵争艳,景色就更美了!
师:是啊,700多年后的南宋,山不变,水不变,依旧风景如画。

谁来读读后面两行诗?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哪一个字写出了陆游当时的惊喜?
生:“又”字。

师:来,你把惊喜的感觉读出来。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又过了700多年,到了1913年,鲁迅从北京回到家乡绍兴探亲,第三天和他的三弟乘船去兰亭游玩,经过了山阴道。

他在《好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回忆: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鲁迅先生回忆了山阴道旁的许多景物,有植物、小动物、建筑。

“伽蓝”就是寺庙,有人物,还有许多自然景物,真可以说是应接不暇。

咱们一起轻轻地读读这段美妙的文字。

师生配乐朗读。

师:山阴道上的风景依旧那么自然、淳朴、赏心悦目。

第四部分:回味经典诗行
师:同学们,陆游写绍兴山水农家的诗有很多很多,偏偏这一首——《游山西村》,800多年来,一直被后人所喜爱,特别是其中的两行,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你知道是哪两行吗?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为什么是这两行呢?俞老师在网上搜索到一些新闻标题,这个标题跟我们的学习有关——学习如逢山重水复,名师指点柳暗花明。

这里的“山重水复”指什么?
生:遇到了难题。

生:指学习上的困难。

生:一直没有进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柳暗花明”在这里指什么?
生:学习成绩提高了。

生:学习上有进步了。

生:解决了难题。

师:这个标题跟学校办学有关——只看“生源”难免山重水复,培育“特色”也能柳暗花明。

跟企业有关的:华北油田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跟外交有关的:相信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跟炒股有关的:山重水复仍无路,柳暗花明待龙年。

这些标题中的“山重水复”还可以指什么?
生:很难发展,遇到了阻碍。

生: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生:形势不好,没有转机。

师:说得真好。

那这里的“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
生:走出了困境,胜利后的喜悦。

生:看到了希望,解决了问题。

生:有了好消息,就要获得成功了。

师:我最喜欢这一个标题,这是一种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

一起读——
生:为了柳暗花明,拥抱山重水复。

师:同学们,陆游生逢乱世,遭遇过无数的坎坷,可他始终坚信,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陆游一生勤勉,光是诗歌,留存下来的就有9300多首,是古代诗人中写诗最多的人。

出示书法对联,一起读——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其实,无论是谁,都会遇到困境,都会感到迷茫,但只要坚持寻找出路,奋勇拼搏,一定能看到希望,一定能收获成功!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