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转染

合集下载

细胞转染实验实验报告

细胞转染实验实验报告

细胞转染是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将外源基因或RNA导入细胞内,研究基因表达、基因调控等功能。

本实验旨在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目的基因转染入HEK293细胞,并观察转染效率及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二、实验材料1. 细胞:HEK293细胞2. 载体:pEGFP-C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3. 试剂: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转染试剂(如Lipofectamine 3000)、Trizol 试剂、PCR试剂盒、DNA marker等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HEK293细胞接种于6孔板,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转染:按照Lipofectamine 3000说明书进行操作,将pEGFP-C1质粒与转染试剂混合,室温孵育5分钟,然后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将细胞培养板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3. 检测转染效率:转染后24小时,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表达情况,以判断转染效率。

4. RT-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收集转染后的细胞,使用Trizol试剂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PCR扩增目的基因,以判断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5. 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收集转染后的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转膜,加入一抗和二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四、实验结果1. 转染效率:转染后24小时,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部分细胞呈现出绿色荧光,说明转染效率较高。

2. RT-PCR结果:RT-PCR扩增目的基因,结果显示目的基因扩增条带清晰,说明目的基因已成功转染入细胞。

3. Western blot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目的蛋白条带清晰,说明目的蛋白已成功表达。

1. 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转染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细胞类型的转染。

细胞转染实验总结

细胞转染实验总结

细胞转染实验总结引言细胞转染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将外源DNA、RNA或蛋白质引入到目标细胞中。

通过细胞转染,可以实现基因表达、基因敲除、蛋白质定位等多种研究目的。

本文总结了细胞转染实验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细胞转染实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外源DNA、RNA或蛋白质传递到目标细胞内。

细胞内的转染物质可以在细胞内进行表达、干扰或定位,从而实现对目标细胞功能的研究。

常见的细胞转染方法包括:1.电穿孔法:通过应用电流使细胞膜发生临时孔洞,从而使转染物质进入细胞内。

2.化学转染法:利用聚合物、脂质体等化学物质,将目标物质载体化,并与细胞膜结合,实现内源化学转染。

3.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利用病毒(如腺病毒、逆转录病毒等)作为载体,传递目标物质到细胞内。

常用方法1. 电穿孔法电穿孔法是细胞转染中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

通过应用高电压或脉冲电场,可以使细胞膜发生临时性孔洞,从而使外源DNA、RNA或蛋白质进入细胞内。

常用的电穿孔方法包括:•电转染:将转染物质与细胞悬浮液混合后施加电脉冲,使细胞膜发生孔洞并吸收转染物质。

•静电转染:将转染物质与带正电荷的载体(如聚乙烯亚胺)混合后,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相互吸引,从而将转染物质导入细胞内。

2. 化学转染法化学转染法是一种通过化学物质介导的细胞转染方法。

常用的化学转染法有:•使用聚合物:聚合物(如聚乙烯亚胺、聚合丙烯酸等)能与转染物质结合成复合物,使其稳定且易于细胞摄取。

•脂质体转染: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等成分构成的脂质双层结构,可以包裹转染物质形成脂质体-转染物复合物,通过与细胞膜融合实现内源转染。

3. 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是细胞转染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腺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以携带大片段的外源DNA,并有效地传递到目标细胞内。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如 lentivirus、retrovirus等)可以将外源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细胞转染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小技巧

细胞转染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小技巧

细胞转染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小技巧细胞转染是一种将外源DNA、RNA、蛋白质等分子导入到细胞内的实验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发现新的信号通路和治疗基因疾病等。

下面将介绍细胞转染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小技巧。

一、细胞转染的原理:细胞转染主要通过三种方法实现: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学法。

1.物理法:通过高压、电穿孔、微射流等方式,使细胞膜发生瞬时破裂,从而使DNA、RNA等外源分子进入细胞。

常用的物理法有电穿孔法和基因枪法。

2.化学法:通过化学物质,如聚吡咯、脂质体等,使外源分子与细胞膜结合,从而实现转染。

常用的化学法有聚乙烯亚胺(PEI)法、磷酸钙共沉淀法等。

3.生物学法:通过利用病毒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细胞,实现基因的转移。

常用的生物学法有腺相关病毒(AAV)转染、逆转录病毒(RETRO)转染等。

二、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1.细胞的预处理: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要求,将细胞培养至合适的状态。

通常细胞应处于快速生长期,但还未达到接触抑制的阶段。

对于一些特定的细胞,如悬浮细胞,可能需要将其转接至适当的培养基中。

2.外源分子的准备:将外源DNA、RNA等转染载体制备好。

如将DNA克隆并纯化至高质量的质粒DNA,或将RNA合成或纯化。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转染载体。

3.转染方法的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转染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学法。

一般情况下,物理法适用于悬浮细胞,化学法适用于贴壁细胞,而生物学法适用于大多数细胞类型。

4.细胞转染操作:a.物理法:i.电穿孔法:将细胞悬浮于含有外源分子的缓冲液中,然后通过电穿孔仪的电极或电穿孔板进行电穿孔。

ii. 基因枪法:使用基因枪将外源分子直接“枪”入目标细胞中。

b.化学法:i.PEI法:将PEI与外源DNA或RNA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适当条件下形成复合物,然后添加至目标细胞中。

ii. 磷酸钙共沉淀法:将外源DNA与磷酸钙按比例混合,并静置形成磷酸钙- DNA沉淀,然后加入至目标细胞中。

细胞转染步骤

细胞转染步骤

细胞转染步骤细胞转染是一种将外来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苷酸序列引入细胞内的技术。

这个过程可以用于研究基因功能、病毒感染和基因治疗。

在细胞转染过程中,有几个重要步骤需要注意。

下面是一个关于细胞转染步骤的简要介绍。

第1步:提取DNA或RNA在细胞转染前,需要先准备好DNA或RNA。

其中,DNA可通过PCR扩增、酵母合成,或从细胞中提取。

RNA则可通过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反转录,然后进行DNA扩增。

第2步:选择转染方法目前有很多种不同的细胞转染方法,包括电穿孔、热休克、化学转染等。

要选择适合的转染方法,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细胞类型、转染效率和毒性等。

常用的转染剂有聚乙烯醇、脂质体、钙磷酸盐等。

第3步:制备转染复合物转染复合物是转染时添加的液体溶液,用于将DNA或RNA引入细胞。

制备复合物通常需要将DNA或RNA与转染剂混合,然后使其与乙醇或其他化学物质形成稳定的颗粒,最终形成复合物。

转染时需要将制备好的转染复合物直接加入培养基中,让细胞与其接触。

接触后,DNA或RNA会被吸附到细胞表面并被内吞到细胞内部。

转染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细胞类型和转染复合物的选用。

第5步:培养和维护转染成功后需要对细胞进行培养和维护。

这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1)细胞浸润度:细胞密度应该适合,以便观察细胞形态和产物的表达量。

2)培养基成分:为了保持细胞生长,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成分。

3)药物筛选:转染后可能需要添加药物对细胞进行筛选,以便筛选出目标基因。

4)稳定性维护:为了保证目标基因稳定的表达,需要适当地维护和稳定细胞系。

以上是细胞转染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

在进行细胞转染时,需要注意步骤的顺序和方法的选择,以便提高转染效率和成功率。

细胞转染的技巧

细胞转染的技巧

细胞转染的技巧细胞转染是研究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基因敲除和功能分析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转染的原理、方法和优化技巧。

细胞转染的原理主要基于外源DNA的纳入细胞内,并表达目的基因。

目前常用的转染方法包括化学法、电穿孔法、病毒介导法和基因枪法等。

一、化学法化学法是最常用的细胞转染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试剂破坏细胞膜屏障,使外源DNA能够进入细胞内。

常用的转染试剂包括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等。

在化学转染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细胞密度:化学转染对细胞密度有一定的要求,通常细胞密度应保持在80%~90%的对数生长期,以保证转染效果。

2. 转染试剂的浓度和比例:不同的转染试剂适用于不同的细胞系,需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优化。

一般情况下,转染试剂的浓度和DNA的比例为1:3~6。

3. 转染时间和转染条件:化学转染的时间和条件也需要进行优化。

过短的转染时间会导致转染效率低,而过长的转染时间可能会对细胞造成毒性影响。

二、电穿孔法电穿孔法通过电场脉冲的作用使细胞膜发生短暂的孔洞形成,从而实现外源DNA的转染。

电穿孔法具有转染效率高、转染速度快等优点,但对细胞需求较高,且操作较为繁琐。

在电穿孔转染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 电脉冲的参数:电脉冲参数包括电压、脉冲宽度和脉冲数等,需要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需求进行优化。

2. 转染缓冲液的配方:转染缓冲液通常包含含有机磷盐的缓冲液或无机盐溶液,可用于增加细胞的导电性和缓解电穿孔过程中对细胞的损伤。

3. 转染后的细胞培养:电穿孔转染后,应及时将细胞转移到无血清培养基中,以减少电穿孔对细胞的影响。

三、病毒介导法病毒介导法是一种高效、稳定的转染方法,常用于长期表达和基因敲除实验。

病毒载体(如腺病毒、逆转录病毒等)可携带外源DNA进入细胞并整合到基因组中,从而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

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细胞转染操作方法一、细胞转染简介细胞转染是指将外源性DNA、RNA、蛋白质等分子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导入到细胞内,从而改变细胞的基因表达或功能。

常见的细胞转染方法包括病毒载体介导转染、电穿孔法、钙磷共沉淀法和化学转染法等。

其中,化学转染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和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等优点。

二、实验前准备1. 细胞培养: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得细胞处于生长状态。

2. 转染试剂:选择合适的化学转染试剂,如Lipofectamine 2000、PolyJet等。

3. 质粒DNA:准备所需的质粒DNA,并进行纯化和测定浓度。

4. 培养皿:准备适当大小和形状的培养皿,以满足实验需要。

5. 显微镜:准备显微镜以观察细胞转染效果。

三、实验步骤1. 细胞接种:将需要转染的细胞接种到培养皿中,使其达到适当的生长状态。

2. 质粒DNA和化学转染试剂混合:根据试剂说明书的建议,将质粒DNA和化学转染试剂混合,形成转染复合物。

3. 转染复合物与细胞接触:将转染复合物滴加到培养皿中,让其与细胞接触。

4. 培养:将培养皿放入恰当的培养箱中,并按照所选细胞类型的要求进行培养。

5. 观察效果:经过适当时间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果。

若需要,可以通过Western blot、PCR等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

四、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化学转染试剂,并按照说明书建议操作。

2. 转染前需要保证质粒DNA纯度和浓度足够,并进行必要的测定。

3. 细胞密度和培养时间应根据所选细胞类型进行调整。

4. 转染复合物与细胞接触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在4-6小时左右。

5. 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胞状态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五、实验结果解读通过细胞转染操作,可以实现外源性DNA、RNA、蛋白质等分子的导入,从而改变细胞的基因表达或功能。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Western blot、PCR等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

细胞转染

细胞转染

• •

尽管转染效率因细胞类型的不同而异,在104个转染 细胞中只有大约一个细胞可以稳定整合DNA (不论使用 的是线性还是环状DNA)。 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细胞和所有实验。必须 根据您的细胞类型和实验要求选择理想的方法,必须具 有高转染效率、低血细胞毒性、对正常生理学的影响最 小,且使用简单、可重复。
选择转染策略?
定因素是实验的时间范围和最终目标。
瞬时转染细胞一般在转染后24–96小时收集,常用于研 究基因或基因产物的短期表达效应,执行RNA干扰(RNAi)介可以更快速地提供结果;因为mRNA在胞浆中表达,无需 转移到细胞核,无需转录,转染数分钟后即可在部分系统 中表达转染mRNA。
• 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时,未转染的细胞或瞬时转染 细胞都将会死亡,而表达一定水平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或可以补偿必需基因缺陷的细胞则可以存活。选择标 记物可保护生物体不受选择性试剂影响,这些选择性 试剂通常会杀死生物体或干扰其生长。 • 亦可利用报告基因来筛选成功转染的细胞。用于转染 子筛选的报告基因则可以轻松鉴别出包含报告基因的 细胞。
相比之下,当需要长期基因表达或转染细胞需要在多个 实验中使用时,则更多地选择稳定转染。由于将DNA载体整 合至染色体中的概率较低,因此细胞的稳定转染更麻烦、 更具挑战性,需要选择性筛选和克隆分离。因此,稳定转 染通常用于大规模的蛋白质生产、长期药理学研究、基因 治疗或长期基因调控机制研究。
三、转染的技术
2.转染的应用 • 基因表达
转染最常通过使用质粒载体在培养细胞(或动物 模型)中表达目的蛋白。另外,将带有可检测的标 记物及其他修饰的蛋白质导入细胞,可用于启动子 和增强子序列或蛋白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 基因抑制
转染的另一个常用用途是通过RNA干扰(RNAi)抑 制特定蛋白质的表达。

细胞转染的原理

细胞转染的原理

细胞转染的原理一、细胞转染的基本概念细胞转染是指将外源性DNA或RNA等物质导入到细胞内,以达到改变细胞基因表达或功能的目的。

它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药物筛选和基因功能研究等领域。

二、细胞转染的方法1. 化学法:通过化学试剂(如聚乙烯醇、离子脂质体等)将DNA或RNA导入到细胞内。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毒性较大且效率不高。

2. 物理法:通过机械冲击(如电穿孔)、高压注射、微注射等方式将DNA或RNA直接注入到细胞内。

这种方法效率较高,但操作复杂且对细胞有一定伤害。

3. 病毒载体法:利用病毒作为载体将DNA或RNA导入到细胞内。

这种方法效率高,但存在安全隐患和限制性较大。

三、化学法转染原理1. 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离子脂质体是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脂质组成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

在转染过程中,DNA或RNA与离子脂质体形成复合物,通过静电作用与细胞膜结合并进入细胞内。

此外,离子脂质体还能促进细胞内吞作用和溶酶体逃逸,提高转染效率。

2. 聚乙烯醇介导转染聚乙烯醇(PEI)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在水中能形成稳定的颗粒。

在转染过程中,PEI与DNA或RNA形成复合物,通过静电作用与细胞膜结合并进入细胞内。

PEI不仅能促进细胞内吞作用和溶酶体逃逸,还能与核糖体结合并促进基因表达。

四、化学法转染优缺点1. 优点: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不需要专门设备。

2. 缺点:毒性较大、效率低、对不同类型的细胞有一定限制。

五、物理法转染原理1. 电穿孔法电穿孔法利用电场作用使细胞膜通透,形成微小孔道,从而将DNA或RNA导入到细胞内。

电穿孔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效率高,但缺点是对细胞有一定伤害。

2. 高压注射法高压注射法是通过高压气流将DNA或RNA直接注入到细胞内。

这种方法效率高,但对细胞有较大的伤害。

3. 微注射法微注射法是在显微镜下使用微针将DNA或RNA直接注入到单个细胞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转染
转染技术是指将外源分子如DNA,RNA等导入真核细胞的技术。

常规的转染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瞬时转染,一类是稳定转染(永久转染)。

前者外源DNA/RNA不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因此一个宿主细胞中可存在多个拷贝数,产生高水平的表达,但通常只持续几天,多用于启动子和其他调控元件的分析。

一般来说,超螺旋质粒DNA转染效率较高,在转染后24—72小时内(依赖于各种不同的构建)分析结果,常常用到一些报告系统如荧光蛋白,β半乳糖苷酶等来帮助检测。

后者也称稳定转染,外源DNA既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也可能作为一种游离体存在。

尽管线性DNA比超螺旋DNA转入量低但整合率高。

外源DNA整合到染色体中的概率很小,大约1/104转染细胞能整合,通常需要通过一些选择性标记,如来氨丙基转移酶(APH:新霉素抗性基因),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H),胸苷激酶(TK)等反复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同源细胞系。

转染技术的选择对转染结果影响也很大,许多转染方法需要优化DNA与转染试剂的比例、细胞数量、培基及检测时间等。

转染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因素有下面几个:
1、转染试剂
不同细胞系转染效率通常不同,但细胞系的选择通常是根据实验的需要,因此在转染实验前根据实验要求和细胞特性选择适合的转染试剂。

每种转染试剂都会提供一些已经成功转染的细胞株列表和文献,通过这些资料可选择最合适实验设计的转染试剂。

当然,最适合的是高效、低毒、方便、廉价的转染试剂。

2、细胞状态
一般低的细胞代数(<50代)能确保基因型不变。

最适合转染的细胞是经过几次传代后达到指数生长期的细胞,细胞生长旺盛,最容易转染。

细胞培养在实验室中保存数月和数年后会经历突变,总染色体重组或基因调控变化等而演化。

这会导致和转染相关的细胞行为的变化。

也就是说同一种系的细胞株,在各实验室不同培养条件下,其生物学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其转染特性也发生变化。

因此,如果发现转染效率降低,可以试着转染新鲜培养的细胞以恢复最佳结果。

3、转染方法
不同转染试剂有不同的转染方法,但大多大同小异、转染时应根据具体转染试剂推荐的方法,但也要注意,因不同实验室培养的细胞性质不同,质粒定量差异,操作手法上的差异等,其转染效果可能不同,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来确定最佳转染条件。

(1)细胞培养物
健康的细胞培养物是成功转染的基础。

不同细胞有不同的培养基,血清和添加物。

高的转染效率需要一定的细胞密度,一般的转染试剂都会有专门的说明。

推荐在转染前24小时分细胞,这将提供正常细胞代数,增加对外源DNA摄入的可能。

一定要避免细菌,支原体或真菌污染。

(2)细胞密度
细胞密度对转染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转染试剂,需求转染时的最适细胞密度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种试剂,也会因不同的细胞类型或应用而异。

转染时过高或者过低的细胞密度会导致转染效率降低,乃至表达水平偏低。

因此如果选用新的细胞系或者新的转染试剂,最好能够进行优化实验并为以后的实验建立一个稳定方法,包括适当的接种量和培养时间等。

阳离子脂质体具有微量的细胞毒性而往往需要更高的铺板密度或者更多的悬浮细胞数,总之是尽量在细胞最适的生理状态下转染,以求最佳的转染效果。

不同的实验目的也会影响转染时的铺板密度,比如研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等表达周期长的基因,就需要较低的铺板密度,所以需要选择能够在较低铺板密度下进行转染的试剂。

一般转染时贴壁细胞密度为50%~90%,但这个需要参考所选转染试剂的说明书。

(3)血清
血清一度曾被认为会降低转染效率,老一代的转染方法往往要求转染前后洗细胞或者在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转染,但有些对此敏感的细胞如原代细胞会受到损伤,甚至死亡导致转染效率极低。

不过转染产品配方几经革新后,对于主流的转染试剂来说,血清的存在已经不会影响转染效率,甚至还有助于提高转染效率,如阳离子聚合物等,血清的存在会影响DNA-转染复合物的形成,但只要在DNA-转染复合物形成时用无血清培养基或PBS来稀释DNA
和转染试剂就可以了,在转染过程中是可以使用血清的。

不过要特别注意:对于RNA转染,如何消除血清中潜在的RNase污染是值得关注的。

通常的,血清是一种包含生长因子及其它辅助因子的不确切成分的添加物,对不同细胞的生长作用有很大的差别。

血清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细胞生长,因此也会影响转染效率。

新加培养基的预热对细胞转染很有帮助。

(4)抗生素
细胞培养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抗生素来防止污染,但是这些添加剂可能对转染造成麻烦。

比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就是影响转染的培养基添加物。

这些抗生素一般对于真核细胞无毒,但有些转染试剂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抗生素可以进入细胞。

这可能间接导致细胞死亡,造成转染效率低。

(5)氮磷比
N/P比是转染效率的关键(为了换算方便,一般以DNA/转染试剂质量比表示),在一定比例范围内转染效率随N/P比成比例增高,之后达到平值,但毒性也随之而增加,因此在实验之前应根据推荐比例,确定本实验的最佳转染比例。

(6)DNA质量
DNA质量对转染效率影响非常大。

一般的转染技术(如脂质体等)基于电荷吸引原理,如果DNA不纯,如带少量的盐离子,蛋白,代谢物污染都会显著影响转染复合物的有效形成及转染的进度,但对GenEscort系列转染试剂影响不大。

4、载体构建
转染载体的构建(病毒载体,质粒DNA,RNA,PCR产物,寡核苷酸等)也影响转染结构。

病毒载体对特定宿主细胞感染效率较高,但不同病毒载体有其特定的宿主,有的还要求特定的细胞周期,如逆转录病毒需侵染分裂期的宿主细胞,此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安全问题(如基因污染)。

除载体构建外,载体的形态及大小对转染效率也有不同的影响,如前面提到的超螺旋及线性DNA对瞬时和稳定转染的影响。

如果基因产物对细胞有毒性作用,转染也很难进行,因此选择组成或可调控,强度合适的启动子也很重要,同时做空载体及其它基因的相同载体构建的转染正对照可排除毒性影响的干扰。

转染后的筛选
转染常用的报告基因
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是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是一个其表达产物非常容易被鉴定的基因。

把它的编码序列和基因表达调节序列相融合形成嵌合基因,或与其它目的基因相融合,在调控序列控制下进行表达,从而利用它的表达产物来标定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筛选得到转化体。

作为报告基因,在遗传选择和筛选检测方面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1)已被克隆和全序列已测定;(2)表达产物在受体细胞中不存在,即无背景,在被转染的细胞中无相似的内源性表达产物;(3)其表达产物能进行定量测定。

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领域,已使用的报告基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章鱼碱合成酶基因(ocs)
2、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
3、荧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 Gene)
4、β-D-葡萄糖苷酶基因
5、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等。

转染和筛选:
1. 使用含编码抗生素抗性基因表达序列的质粒(如pSV2neo)转染细胞。

2. 转染后第二天,将细胞传代,给细胞分裂的空间(根据细胞生长的速度,一般1:10到1:40可以达到效果)。

3. 转染后2-3天,开始使用抗生素。

将转染的细胞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抗生素的浓度由剂量-反应分析确定。

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每周更换两次。

4. 10到14天后,可以观察到抗性克隆,未转染的对照应该没有细胞生长。

可以根据需要固定,染色,传代或克隆抗性细胞。

转染细胞的稳定筛选
1.确定抗生素作用的最佳浓度:不同的细胞株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在筛选前要做预试验,确定抗生素对所选择细胞的最低作用浓度.
①提前24 小时在96 孔板或24 孔板中接种细胞8 孔,接种量以第二天长成25%单层为宜,置CO2 孵箱中37℃培养过夜.
②将培养液换成含抗生素的培养基, 抗生素浓度按梯度递增0,(50, 100, 200, 400, 600, 800 和1000μg/ml).
③培养10-14 天以绝大部分细胞死亡浓度为准,一般为400-800μg/ml,筛选稳定表达克隆时可比该浓度适当提高一个级别维持时使用筛选浓度的一半.
2.转染按前面的步骤进行.
3.转染72 小时后按1: 10 的比例将转染细胞在6 孔板中传代,换为含预试验中确定的抗生素浓度的选择培养基.在 6 孔板内可见单个细胞,继续培养可见单个细胞分裂繁殖形成单个抗性集落,此时可用两种方法挑选单克隆.
①滤纸片法:用消毒的5x5mm 滤纸片浸过胰酶,将滤纸片贴在单细胞集落上10-15 秒,取出粘附有细胞的滤纸片放于24 孔板中继续加压培养. 细胞在24 孔板中长满后转入25cm2 培养瓶中,长满后再转入75cm2 培养瓶中培养.
②有限稀释法:将细胞消化下来后做连续的10 倍稀释(10-2-10-10),将每一稀释度的细胞滴加到96孔板中培养,7- 10天后,选择单个克隆生长的孔再一次进行克隆.
4. ELISA或Westernblot检测单克隆细胞中外源蛋白的表达情况由于不同克隆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可同时挑选多个克隆选择表达量最高的克隆传代并保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