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春江花月夜 课件36 (人教版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1春江花月夜 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1春江花月夜 课件(共50张PPT)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2.1春 江花月 夜 课件(共50张PPT)
1、春江花月图 上“绘”了哪些 景物?
2、请充分发 挥想象力,用 自己的话描述 意境,并体会 意境特点及内 蕴。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2.1春 江花月 夜 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2.1春 江花月 夜 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2.1春 江花月 夜 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2.1春 江花月 夜 课件(共50张PPT)
景物的特点:
1、壮阔、空灵、朦胧。 2、在这幅春江花月夜的图 画中,作者着重突显的是_
_月.其余的景物都做了它的
陪衬。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2.1春 江花月 夜 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2.1春 江花月 夜 课件(共50张PPT)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 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___朱自清《荷塘月色》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2.1春 江花月 夜 课件(共50张PPT)
首章落笔扣题:题目中的五字,已有四字(春、 江、月、夜)放在句中。其中,“夜”字则暗含 在诗句中。看那春江潮涨,汪洋一片,江面开 阔;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浩浩,洪波翻涌(长 镜头)。浪滔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特写镜 头)。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处水光粼 粼、美妙异常(长镜头、远景)。这几句描绘了一 幅极富动感、有(水)声有(月)色、有远有近、有 上有下的立体画,它为我们绘出一幅春江潮涨、 江海难分、明月冉冉上升而华光万里的图景。 诗人仅用二十八字,就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春江 月夜幽静、开阔和美妙的宏大意境。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1课《春江花月夜》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1课《春江花月夜》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何处相思明月 楼?”,总写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到“鱼龙潜 跃水成文”写思妇怀人。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 月摇情满江树”写游子想家。
ppt精选
11
提问:“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鉴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
ppt精选
1
【作家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 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 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 四士”。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 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 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等盛赞。被闻一多先生誉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明确: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 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 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 一江春水。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 了人间的离愁别恨。依然是过渡句。
ppt精选
10
提问: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将其划 分出来,并概括内容。
ppt精选
2
ppt精选
3
整体感知
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
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联想到游子和思
妇相思相爱的情形。可谓“思接ppt精千选载,视通万里”。
4
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 诗人的思路。
明确: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36张)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36张)
思妇怀远,
相思无着落
(3)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 子思归的感情?
(1)在梦中也想归 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 惋惜中,表达其想要 归家的心情。
二、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 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 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 难以排遣;“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 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
交融的境界。
三、运用拟人手法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哀而不伤
比较 •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 阮籍: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 •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
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 青枫浦上不胜愁。 泛指离别地点。 谁家今夜扁舟子? 胜: 能承担,能承受。 何处相思明月楼?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关于“月”的古典诗词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意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
近代闻一多赞誉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分享:初读印象
涵咏诗美
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好 (高亢)
涵咏诗美
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好 (高亢) 月下诗人的遐思冥想 (平缓)
涵咏诗美
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好 (高亢) 月下诗人的遐思冥想 (平缓) 楼上思妇的悠悠愁情 (低回)
涵咏诗美
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好 (高亢) 月下诗人的遐思冥想 (平缓) 楼上思妇的悠悠愁情 (低回) 远行游子的梦回故乡 (哀怨)
最易触动思亲怀人之情。 心理描写:愿逐月华、鱼雁传书而不得,愁苦加深。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鸿雁”、“鱼龙”指:信使。
最易触动思亲怀人之情。 心理描写:愿逐月华、鱼雁传书而不得,愁苦加深。
刘过《梅稍青 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
第二层: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ຫໍສະໝຸດ 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 的梳妆台。可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不走,照在捣 衣砧上拂去了又回来。
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追 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翱翔很远但 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得很远 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这几句如何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捣衣砧:

21 春江花月夜 36 (人教版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

21 春江花月夜 36  (人教版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
熟读并背诵这八句 27
领悟诗的哲理美
• 人是复杂的,是伟大的.人的复杂伟大就在 于还有思想,此时此景必然引发诗人思考。
•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 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
• 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 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
28
清明澄彻的江天,纯净空明的宇宙, 触碰到诗人敏感的思想琴弦, 29
春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江 (1——8句) 月色纯净
花 月下之思 人
(17——36) 游子思归
画意 哲理 诗情
22
欣赏诗的景物美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23
具体赏析
• 这层主要写景,那么写了哪些景?侧重写了 什么?作者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 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 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 • 营造天地一派空明\纯净的美妙境界。
24
• 前八句整合了哪些意象,展现了怎 样的优美意境?
25
春潮涨起,似与大
江面广阔无垠,春 潮涨起,似与大海
与热爱。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
欣慰——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
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
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了。
31
• 面对相似的江月,虽有代代人生,然相对于 整个广袤、永恒的宇宙,小小的“个体人生” 却又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无奈的情怀啊!
• 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一曲初盛唐的时代之音于是悠然回响——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共15张PPT)
(1)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 (2)月的美满与人的孤独无依; (3)月之有情和人生的残酷无情。
情美——思妇游子图
第三层:集中写了相思之情,突出了“月之 情”。
(1)虚实相生 (2)凝结主题
(一)赏析美景
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 春江、、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明情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 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 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 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不 详。唐玄宗开元时在世。他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 诗》中。《春江花月夜》属陈隋乐府旧题。这首诗 因成绩卓绝,被后人评为“孤篇横绝,竟成大 家”。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 民歌的内容和情势,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画了 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风景,发出宇宙无 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全诗 XXX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 景、叙事、抒情完善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 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题目 春、江、花、月、夜
线索 月升——月照——月斜——月落
结构 层次
一是绘江月之景 二是阐人生之理 三是抒相思之情
景美——春江花月图
第一层:主要描画月下春江、江上的景象,突 出写了“月之色”。
景物的特点: (1)壮阔、空灵、朦胧 (2)众星捧“月”
理美——月下哲思图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共28张PPT)

部 分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共28张PPT)
赏析名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生”,生长。 潮水上涨,明月随潮水涌动 生长上升。“生”字赋予明 月以生命,化静为动,写出 了月随潮生的动态之美。
表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共28张PPT)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
这 八
(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

花、月、夜进行描绘。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共28张PPT)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 人细品生诗代句代当中无蕴穷含已的,情感江。月年年望相 似。
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当人与月再次相遇,即 使月依然是那月,人非当初那人,但得到的 感觉,触发的感情依然是相似的。这里虽然 感叹了生命的短暂无常,却没有伤心失落, 只有淡淡的哀愁,总体感情哀而不伤。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21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件(21张PPT)

不离一是不人妇情说
,愁国不,才才难到
全” 才是古会会道这
人呢有只今有有只里
? ?
?
类 这有皆呢吗有,
共 通 。
种一然 “ 村。 一、 处一 相镇 思、 ,一 两乡 地、
那 是 不 是 只 有 古 代
这 首 诗 里 的 游 子 与 思
我 不 禁 要 问 , 这 种 感
这样的离愁是不是像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 思 闲愁”一样沉重呢?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杜牧《旅宿》

时,思考这一节写了什么内
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典,体 会源自总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两地思念之情。

分写: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诗人是如何表现思妇之情的?
以月烘托思妇的一腔 愁情, “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使光影明 灭,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不忍离去。它仿佛要和思妇作伴, 为她解愁,因而把一袭银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中、捣 衣砧上,岂料思 妇触景生情,思念尤甚;通过想象满是灰尘的离人妆镜台,生动表现出思妇无 人可悦、懒于理容的状态;“卷”和“拂”是两个痴 情的动作,生动表现出思妇 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此时游子思妇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逐月华流照君”, 托明月寄相思;可是即使像鸿雁那样高飞远举也不能飞出这无边的月光,把这 寂寞楼头的相思明月带给他,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跃起几圈波纹的鱼儿呢?台湾 作家林清玄有一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这里的 寥寥数语,已 将怨妇的离愁别恨写到极致。
——


江 悟

花 然 月 ,

夜 示
张大 若我 虚情
怀
教 学 目 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及作品——张若虚
• 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 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靠一首 《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 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一生仅留下两 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 成大家”,成就千古美名。 《春江花月夜》被现 代著名诗人闻一多称为“孤篇压倒全唐”的唐代 绝响。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 转到人生图象,引出后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思考: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体会诗的情感美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 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 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 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 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 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 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 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 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 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 • 人间挚情,都愿相见相闻,最恼人的是相望 不相闻,那种相见的愿望自然难抑。诗人再 搞点手段出来,偏偏让以传音信为能事的鱼 雁无能为力,让你更难奈。 • 所以只好”愿逐月华流照君” 。
总结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 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 促的思索和对思妇游子天各一方的惋惜。 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但惆怅中还交 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尽管有夫妇别 离的哀愁,但写来柔婉似水,饱和着“借明月寄相 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这首诗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 颓废。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 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 开阔。
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空 间 意 象 时 间 意 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人生短暂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哲理
诗情
月下之情
(17——36)
欣赏诗的景物美
• • •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具体赏析
• 这层主要写景,那么写了哪些景?侧重写了 什么?作者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 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 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 • 营造天地一派空明\纯净的美妙境界。
• 面对相似的江月,虽有代代人生,然相对于 整个广袤、永恒的宇宙,小小的“个体人生” 却又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无奈的情怀啊!
• 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
熟读并背诵这八句
春江 潮水 芳甸
花林 流霜 白沙
明 月
空中月光似 天降流霜, 不见飞动,
• 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 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 绘了一幅空明澄澈、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神话 般美妙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 鉴赏提示: 鉴赏诗歌,不能简单的翻译诗句,应 是通过对诗句意象的理解,借助联想和想 象,或复原画面,或再现场景,进而体味 诗歌的意境美。诗人开篇八句从春江月夜 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 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意 象,描绘了一幅空明澄澈、幽美恬静而又 不乏流光溢彩的神话般美妙的春江月夜风 景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第一部分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第二部分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第三部分由“孤月”引出思妇游子的两地 相望相思之情.
【抒情层次】
春江花月(景) 思妇游子(情) 宇宙人生(理) 完 美 融 合
感知全诗, 划分层次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
(1——8句)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画意
月下之思
(9——16)
整体感知: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 入诗歌意境。
春江花月夜课文配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可分为几部分?
全诗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丽画图, 是以明月统众景,以众景含哲理,寓深情.
熟读并背诵这八句
领悟诗的哲理美
• 人是复杂的,是伟大的.人的复杂伟大就在 于还有思想,此时此景必然引发诗人思考。 •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 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 • 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 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
清明澄彻的江天,纯净空明的宇宙, 触碰到诗人敏感的思想琴弦,
四、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 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 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 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 忽虚忽实,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 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这就 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 春的美丽。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 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 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斜——月 落”为外在线索 ,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 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 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 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 美诗境。
• 导入语: 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一段春江,那一处风月, 还是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依然默默地等待 着我们的到来,执着地等待着我们的感知。在人 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了这 段春江,因了这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 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 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 唱《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 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 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有悠悠 的白云,有游子思妇的幽怨缠绵……那么,面对 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心里 会对那段春江,那处风月生出更多更好更美的浪 花。
一曲初盛唐的时代之音于是悠然回响——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请体会其基调
明确:哀而不伤、郁而不堕。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 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 天道邈悠悠”等等,但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 人生短暂。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 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 与热爱。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 欣慰——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 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 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了。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 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 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 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 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 托出他凄苦的寂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没了斜月 下的一切;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 遥远。“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 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 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 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 动神迷。
三、运用拟人手法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 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 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 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 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将明月拟人 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 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人多情而物无情,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的感 情移植到物身上,使物也饱含深情。
写作特色


是诗中多处用了比喻
“月照花林皆似霰” (明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 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 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 觉飞” (借喻),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 霜。
二、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 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 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 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落月复西 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人 、 物、情 、 景达 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