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合集下载

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讨

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讨

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讨作者:杨乾润来源:《商情》2020年第40期【摘要】体验经济时代下,游客的旅游体验直接关系到旅游景区的生存发展,这也对旅游景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管理模式下,大多数景区的整体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资源保护力度等达不到新时代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在市场和利益的驱动下,景区管理模式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能够提高游客旅游的体验度,推动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 景区管理; 模式探讨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对景区的管理与服务也有了更高要求。

虽然许多景区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创新了很多景区管理模式,但总体而言,景区管理体制仍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一、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存问题(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我国景区类型多样且不同类型的景区分别归口管理,使得景区隶属关系错综复杂。

景区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多头领导各行其是,为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政出多门甚至政策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景区的人员配置和投资融资由景区所在地政府部门负责,景点的保护和利用则由政府部门单独设立的旅游管理机构负责。

两个部门间关系密切,使得景区管理呈现纵向“条状”、横向“块状”的网络结构。

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削弱了旅游主管机关对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的实际控制权,在管理时显得力不從心。

(二)景区政企不分、事企不分首先,景区自身管理存在问题,我国旅游景区包含行政执法性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以及营利性活动在内的三种不同性质活动,而景区的管理机构并未对这三种活动有针对性地管理。

其次,大部分景区缺乏市场经营意识,景区的维护依赖财政拨款。

再者,景区人员配置上普遍存在冗员,办事效率低的现象,平均主义和随遇而安思想严重。

这些问题更突出了我国景区管理体系的弊端。

虽然一些景区采用了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明确景区的责、权、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景区经营管理,提高了景区的经济效益。

国内外旅游治理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国内外旅游治理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国内外旅游治理的比较分析及启示作者:巫程成周国忠王玉宝陈蔚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22年第07期[摘要]旅游治理是多元化主體在运行机制和治理模式上形成的一种动态的权力依赖与合作互动,是旅游从“管理”到“治理”的体制改革。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旅游治理的研究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比较分析国内外旅游治理研究文献,探究旅游治理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准确定位我国旅游治理方向,完善旅游治理的基础理论框架,为我国旅游治理实践提供可行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比较研究;知识图谱;旅游治理[中图分类号]F320;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7-0071-0920世纪80年代,墨菲(Murphy)在其著作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一书中首次从社区参与角度研究旅游开发和规划,这种“社区方法”受到后续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社区居民参与旅游问题。

经济、社会、文化和旅游不断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业从单一产业,脱胎为多元多主体共治、治理主体相互依赖与合作的“自主—共治”网络体系。

[1]从“旅游管理”到“旅游治理”,管理主体由政府变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元互动,发展基础是公民的普遍参与,同时,强调非营利部门的共同治理。

我国旅游治理研究具有地方模式,如从制度化、规范化角度探究重庆武隆区旅游治理[2],以全域旅游为背景探究杭州淳安县县域旅游治理[3],也有学者提出政府主导型合作性事务参与、精英自发型协商性事务参与、精英自发型分歧性事务参与三种旅游治理模式[4]。

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的旅游管理模式经历了旅游行政管理、旅游大众治理、以政府为主导旅游管理的路线。

[5]不同的旅游业态,呈现出多元化的治理特征,表现为以数字科技手段提升数据协同治理[6],以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指导现代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治理[7],融合环境、伦理和社会等因素促进生态旅游治理[8]。

国外旅游治理研究开始较早,如德国实施生态治理现代化国家战略,后来发展为强调属地居民参与性的民主化旅游治理,是早期旅游治理的重要实践。

旅游度假区治理结构优化的理论解释

旅游度假区治理结构优化的理论解释
第 4卷 第 2期
2 1 年 4月 01
旅 游 论 坛
To im urs For um
Vo . . 1 4 No 2
Ap .。 0 1 r 2 1
[ 旅游 理论 研 究]
旅 游 度 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 理 结 构 优 化 的理 论解 释
刘 俊
( 南 师 范 大 学 旅 游管 理 系 , 东 广 州 5 0 7 ) 华 广 1 2 5
研究 引。 一 旅 游度假 区治理 结 构 是 确保 度 假 区长 期 战 略 目 标和 计划 得 以确 立 、 确保 整个 管 理机 构能够 按部 就班 地实 现 这些 目标 和 计 划 的制 度 安 排 。度 假 区治 理结
国, 中央政 府对 于旅 游 度假 区开发 管理 的实 质性 介入
旅游 开 发 利 益[ 。约 克 塞 尔 ( k e) 布 拉 姆 威 2 ] Yu s1 和
构 的功 能是合 理 配置度 假 区开发 过 程 中的责 、 、 , 权 利
协调 各利 益相 关者 之 间的权 力关 系 , 降低度 假 区运作
的代 理成 本 , 少 机会 主 义行 为 , 化 提 升 度假 区治 减 优 理 绩 效 。在 产 权经 济学 视角 下 , 想 的度假 区治 理结 理 构应 能够 实现 三项 基 本 功 能 , 即通 过 产 权 合理 界 定 ,
以形 成 效 率 优 先 的 度 假 区 管 理 者 选 拔 和 退 出 机 制 ; 方政 府 治 理 结 构 隐 含 着 非 对 称 的 度 假 区 产 权 结 构 , 畸 形 激 励 机 制 和 地 在 外 部 监 督 机 制 缺位 的 情 况 下 , 届政 府 倾 向 于 利 用 度 假 区稀 缺 的 土 地 资 源 获取 短 期 开 发 利 益 , 假 区发 展 的 长 远 利 益 和 目 本 度 标 难 以得 到 制 度保 证 。 中 央 政 府 主 导 治 理 模 式 和 外 部 监 督下 企 业 一 体 化 开 发 模 式 是 中 国 旅 游 度 假 区治 理结 构 优 化 的 两 种

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旅游景区治理模式旅游景区治理模式摘要: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景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私人资本进入旅游景区产业成为解决差异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在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同时使景区资源与环境得到保护性开发,要求政府在治理模式的确定及监管上严格谨慎,确保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私人资本中国旅游景区明显的综合效益决定了其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产业地位,而持续、多元化的需求变化趋势,对景区提出了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要求。

当旅游饭店和交通的矛盾逐渐得到缓和后,旅游景区的瓶颈问题日渐突出。

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即管理机构的多重化使景区治理低效,制约着景区的发展。

中国旅游景区的管理普遍存在机构重叠设置的问题,城建、文物、旅游、环保、林业等部门都有相应权利对同一部门进行管辖,由此经常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或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或对责任的相互推诿、对利益的相互争夺。

当旅游需求市场尚未发育成熟时,这种隐患性的弊端不突出,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迅速发育,景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低效的景区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供需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

因此,当景区的非营利性供给得不到国家财政、法律及其他制度上的保证时,营利性供给模式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便悄然发展起来,对景区制度安排与创新的需求也日益高涨。

1 当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目前,旅游景区资源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走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公园体系之路。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由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直接管理,每个国家公园都是独立的管理单位,公园的管理人员都由总局直接任命,统一调配,直接对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二是走市场化道路,将市场资本引入景区的开发和治理,负责对景区的管理。

在我国,政府提供景区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灵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景区管委会作为行政机构缺乏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迫使私人企业设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而公共机构中没有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0386)《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386)《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386)《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2:第二次3:第三次4:第四次5:第五次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 旅游景区2 旅游目的地3 景区管理4 公益性景区二、简答题1、公益性景区的管理目标是什么?2、旅游景区有哪些主要构成要素?3、我国公共资源依托型景区治理模式有何特点?三、论述题1、试比较中国公共资源依托型景区与国外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差异参考答案:9.理解投资组合和投资结构的区别。

答题概要:投资组合是将各种性质不同的投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投资结构是指投资总额中,各种性质投资的构成及每种性质投资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关系。

(1)投资结构是一种静态的结构和比例,投资组合是一个动态的调整投资结构和投资比例的过程。

(2)投资组合的目的,是提高投资收益,弱化投资风险,它表现为一个有目的的过程。

投资结构作为投资组合的结果,它本身没有目的性,只是客观地揭示或是一种客观存在。

(3)投资组合强调将各种不同性质的投资结合在一起,可起到对投资风险的弱化和投资收益的提高作用。

投资结构只是强调投资总额的内部构成以及各种投资所占的比重。

(4)投资结构会由于投资环境和旅游企业内部情况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使投资结构成为被调整的对象。

相反,投资组合本身就是一个投资总额的重新组配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资总额的重新组合就是投资调整,但调整是在已有投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投资组合不仅包括已有投资结构的重组,也形成了已有的投资结构。

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 景区策划2 头脑风暴法3 移植策划法4 景区规划5 项目管理6 关键路径分析法二、简答1、景区总体策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景区策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差别是什么?4、控制性规划的控制性指标有哪些?5、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简述景区建设项目的报建程序。

7、景区建设中有哪些重点控制的关键环节?8、简述项目管理公司(监理公司或咨询公司)管理任务。

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

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
e x p a n  ̄o n o f p r i va t e c a p i t a l i n t o t h e t o u r i s t a t t r a c t i o n s i n d u s t r y ha s b e c o me o n e o f t h e e f f e c t i ve me a us t o s o l v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但 由于 政 府 控 股 , 可 能 会 追 逐 经 济 上
求。 当 旅 游 饭 店 和 交 通 的 矛 盾 逐 渐 得 到 缓 制 。 市 场 竞 争 迫 使 私 人 企 业 设 法 降 低 成 本 全 面 投 入 开 发 和 经 营 景 区 。
和后 , 旅 游 景 区 的 瓶 颈 问 题 日渐 突 出 。 其
学 术 论 坛
S C E I 艇 & T E 洲D L O (
旅 游 景 区治 理 模 式研 究 ①
阳 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攀枝 花学 院经 济与 管理学 院 四 川攀枝 花 6 1 7 0 0 0 ) 摘 要: 随 着旅 游消费市 场的发展壮 大, 景 区供给 和需求之 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 私人 费本进入旅 游景区产业成为并决差异的有效手茂之一,
在 我国 , 政 府 提 供 景 区 产 品 在 一 定 程 划 、 建 设 方案 审 批 和 环 境 资 源 保 护 的监 督 销、 游客服务等。 该模式 中, 政 府 出 面 协 调
其 在 旅 游 经 济 系 统 中 占 有 重 要 的 产 业 地 度 上 出 现 了 失 灵现 象 ,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管 理 , 企业 负责景 区维护 与修缮 、 市 场 营

中国旅游度假区治理结构及变迁

中国旅游度假区治理结构及变迁
我 国度 假 区发展 的重要 变量 。
吴 必虎 指 出 : 加强旅 游公共 管理 领域 的研究 与教 学 , 中国旅 游研 究与 教育发展 的重要 方 向之一 ¨ 。度 是 J
假区管理体制即治理结构研究就是旅游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分支。近几年来, 旅游风景区、 世界遗产地治理 问题 一直是 国 内学 者讨 论 的热点  ̄ 4, 之相 比 , 2 ]与 - 旅游度 假 区治理 研究还 未受 到广泛 的学术 关注 。但 国内一
中 国旅游 度假 区治理 结 构 及 变 迁
刘 俊
(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 , 广东广州 50 3 ) 161


本文 系统分析 了 中国度假 区治理 结构及其 类 型 , 并从 制度 变 迁的 角度 揭 示 了度假 区治理 结构
的 适应性调 整过 程 。研 究表 明 , 中国度 假 区发 展是 地方 性行政 经 济的产物 , 方政 府是 我 国度假 区发展 中最 地 重要 的行 政权 利主体 , 度假 区治理结 构的 类型和 构成 则是地 方政 府 内部 不 同行政 利 益主体 博弈 的均衡 结果。 十 多年 来 , 国度假 区治理 结 构变 迁的路径 主要表 现在 管委 会 实际 受权 变化 和 管委 会 制度 逐 步 向传 统行政 我

n e a dpi r s o r t e dut n f m p lyca epr et e T slo l i so s adr e s eaat gpoes f t c r ajs etr o c h g e pc v . er u f e a s hw vl t h n c s u u m o i n s i h e t t a ys h n
维普资讯
20 0 7年 8月

浅析乌镇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浅析乌镇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摘要20世纪90年代,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作为旅游发展和发展最重要因素之一的旅游区的数量不断地随之增加。

同时,通过旅游景区规划模式、性素质、开局期、通过条件等各种因素,如同步、旅游等。

对于国内旅游来说,乌镇风景名胜区,指的是行业的第一区,与以同样方式存在第一流景区和第三流城镇地区的矛盾,存在数量多、质量不高、设置容易、管理困难等问题。

要控制旅游环境和数量,以及旅游程度低的地区可以继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现阶段的我国景区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文以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乌镇景区治理模式现状,提出了必须要健全效益分割机系统,加强政府使用,融入景区内外系统,增强乌镇风景名胜区的实力,增加强大的社会组织的建设等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乌镇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建设一个较为合理的景区、社区、政府与市场部门之间的关系做一些探索,以及国内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乌镇;旅游景区;治理模式ABSTRACTIn 1990s, China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especially,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number of tourist areas increased continuously.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planning mode, sexual quality, opening period, through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 such as synchronization, tourism, and so on. For domestic tourism, Wuzhen Scenic spot refers to the first district of the industry. As with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same way between the first-class scenic spots and the third-class cities and towns, the tourist areas are abundant in quantity, low in quality, and easy to set up.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etc.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environment and quantity of tourism, and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areas with low tourism level,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for the scenic spots in our country at the present stage.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overnance theory and stakeholder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overnance mode in Wuzhen scenic area,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benefit partition machine, strengthen the use of government, and integrate into the syste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enic area. Strengthen the strength of Wuzhen scenic spots,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of strong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Wuzhen scenic spot, construct a more reasonable scenic spot, commun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department,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ourist area.Keywords: Wuzhen; tourist attractions; governance model目录一、引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1)(三)相关文献研究 (2)二、关于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理论梳理 (3)(一)旅游景区的内涵 (3)(二)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分类 (3)(三)治理理论 (3)三、乌镇景区治理模式存在问题 (4)(一)乌镇的基本概况 (4)(二)乌镇景区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4)四、优化乌镇景区治理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6)(一)利用互联网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6)(二)采取以政府主导的投资经营模式 (6)(三)保护好景区的生态环境 (7)(四)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特色旅游活动 (7)五、结论 (9)参考文献致谢一、引言(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作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正在蓬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1、整体租赁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民营企业或民营资本占绝对主导的股份制企业。

其代表性景区是四川碧峰峡景区,重庆芙蓉洞景区、天生三桥景区、金刀峡景区,及桂林阳朔世外桃源景区。

在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

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当地政府,民营企业以整体租赁的形式获得景区30—50年的独家经营权;景区经营企业在其租赁经营期内,既负责景区资源开发,又对景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负有绝对责任。

2、上市公司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股份制上市公司。

其代表性景区是黄山风景区和峨眉山风景区。

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完全分离。

地方政府设立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景区统一管理。

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景区管理委员会,经营权通过交缴景区专营权费由景区管理会直接委托给上市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垄断;景区管理委负责旅游保护,上市公司负责资源开发利用
3、非上市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未上市的股份制企业。

它可以是国有股份制企业,也可以是国有与非国有参与的混合股份制企业。

其代表性景区有青岛琅琊台景区、浙江桐庐瑶林仙境景区、浙江柯岩景区及曲阜孔府、孔林、孔庙景区。

在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

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景区管理委员会等,景区经营由政府委托给股份制企业;景区经营企业即负责景区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

4、隶属企业集团的整合开发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国有全资企业,但隶属于当地政府的国有公司。

其代表性景区有陕西华清池、华山等文物景区,及海南天涯海角景区、桂林的七星公园等景区。

这些景区均由国有的旅游景区公司负责经营,分别隶属于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海南三亚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及桂林旅游总公司。

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

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政府,旅游经营由国有全资的景区经营企业掌管;景区经营企业既负责景区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

这一模式的优势是能够按照旅游市场的需求,全面整体各旅游景区的资源,通过整合开发,全面促进当地旅游景区的发展。

5、隶属地方政府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国有全资企业,且直接隶属于当地政府。

其代表性景区有浙江乌镇和江苏周庄,它们均由国有的旅游开发公司直接经营,分别隶属于当地县人民政府和镇人民政府。

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

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政府,旅游经营由国有全资的景区经营企业掌管;景区经营企业既负责景区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

6、隶属政府部门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也是国有全资企业,而它隶属于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而不是直接隶属政府。

其代表性景区有南宁的青秀山景区及宁夏沙坡头、沙湖景区,它们均由国有的旅游景区经营公司直接经营,分别隶属于当地国有资产管理局和当地旅游局。

在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

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政府,旅游经营由国有全资的景区经营企业掌管;景区经营企业既负责景区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

7、兼具旅游行政管理的网络复合治理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旅游景区实行非企业型治理。

经营主体是景区管理机构。

但同时,景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旅游局合并,使得景区管理机构不但要负责景区的经营管理,还具有当地旅游市场管理的行政职责。

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对外统一、对内分离。

景区管理机构既是景区所有权代表,又是景区经营主体;既负责景区资源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与环境保护。

但在景区内部,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开发职能与保护职能由不同的部门或机构承担。

其代表性景区是长春净月潭景区、江西龙虎山景区、山东蓬莱阁景区等。

这些景区的管理机构都与当地旅游局合并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在承担景区的经营管理职责时,还负责当地旅游业的管理,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负有重要责任。

这一模式是近年各地旅游景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成功实践,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8、兼具资源行政管理的复合治理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旅游景区实行非企业型治理。

经营主体是作为当地政府派出机构的景区管委会或管理局(以下简称景区管理机构)。

但同时,景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某一资源主管部门合并,使得景区管理机构不但要负责景区的经营管理,还具有当地这种资源管理的行政职责。

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对外统一、对内分离。

景区管理机构既是景区
所有权代表,又是景区经营主体;既负责景区资源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与环境保护。

但在景区内部,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开发职能与保护职能由不同的部门或机构承担。

其代表性景区是泰山。

泰山管委会与泰安市文化局合并成一套人马,在负责泰山景区的保护、开发、经营、管理的同时,对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市场进行管理。

目前,这一模式在景区经营中逐步退缩。

9、隶属旅游主管部门的自主开发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旅游景区实行非企业型治理,经营主体是景区管理机构。

但景区管理机构隶属于当地旅游局。

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互不分离。

景区管理机构既是景区所有权代表,又是景区经营主体;既负责景区资源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与环境保护。

这一模式也是近年各地为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而进行的改革与创新。

在这一模式中,旅游景区的经营总体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谋求旅游景区的发展为主要目标。

其代表性景区有河北野山坡景区、重庆四面山景区等。

10、隶属资源主管部门的自主开发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景区经营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旅游景区实行非企业型治理。

经营主体是景区管理机构,并且隶属于当地建设、园林、文物等旅游资源主管部门。

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
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互不分离。

景区管理机构既是景区所有权代表,又是景区经营主体;既负责景区资源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与环境保护。

这一景区经营模式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大型文物类旅游景区,如北京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景区等。

上述10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都是我国目前旅游景区经营中较为普遍采用的模式。

特别是,民营企业整体租赁经营模式、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上市公司经营模式、旅游集团企业整合开发模式、兼具旅游行政职能的网络复合治理模式,都是近年各地为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进行的不断探索。

这些模式,都是发展的需要、改革的结晶、实践的创举。

当前,我国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正处于关键的改革时期,一些新的景区治理模式正在各地探索、酝酿和创新。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模式将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景区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尤其是上述五种创新模式,正在被各地广泛地推广、运用。

但是,在当前景区快速发展、模式需求膨胀的情况下,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创新模式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同样具有一定的风险与局限,需要在运用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需要结合各地不同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