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数字媒体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①——以影视后期课程为例

数字媒体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①——以影视后期课程为例

数字媒体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①———以影视后期课程为例郝好(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江苏无锡214000)一、数字媒体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现状推广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为了实现“入校及入企”。

通过真实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让校内的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一致,通过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连接,校企共育的方式锻炼学生达到市场需求水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数字媒体专业发展现状通过人社部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课改,大部分专业已经有了部颁的课程标准和配套的工作页。

但是数字媒体专业没有部颁标准,因此需要进行校本的一体化课程开发。

目前数字媒体专业已经开发了校本的图像处理、图形绘制、动态图形设计、影视后期制作工作页。

将市场需求的职业岗位任务进行迁移,转化为学习任务,学校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专家委员会,共同研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营造企业氛围,打造一体化工作站,模拟企业工作环境。

(二)影视后期课程改革现状通过市场调研、企业专家多次研讨,将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作为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第二门课程,确定了MG 动画制作、动态海报制作、企业产品宣传片制作、企业文化宣传片制作四个典型性工作任务。

二、数字媒体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一)增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细化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教学设计能力也是一体化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选题,选取有学习价值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不仅要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第二步,进行学情分析,确定学生的知识量储备,个性特征,优缺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小组协作规避缺点,取长补短,展开针对性设计。

第三步,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分三个阶段制定。

将易掌握的知识放在课前完成,课中攻克任务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知识点,课后巩固拓展并延伸。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工学一体化教学完成的内容,要量化,可用三段式或者四段式表述。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标准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标准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影视后期制作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动漫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动漫专业方向课程。

本课程以计算机领域中的音视频媒体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性质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前期先修过《计算机应用基础》、《Premiere》、《图像处理》和《摄影摄像》等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影视后期的基础知识,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学习平台,掌握非线性编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视频镜头的剪辑与组接技术,转场、特效、运动效果的设置与调节,字幕制作,音频编辑技术,影片的设定与输出,培养学生影视节目的综合编辑及制作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72学时。

2课程目标1).掌握非线性编辑基本理论和镜头剪辑与组接的一般规律;2).熟悉编辑影片的工作流程,各个环节的技术技巧(视频素材采集以及素材(视频、声音、动画、图片和文本)导入和基本剪辑);3).熟练使用各种视频特效、视频特技以及视频动画的制作;4).会用字幕编辑器窗口和相关菜单命令来制作所需字幕效果;5).掌握音频的编辑方法和技巧以及混音器的使用;6).能把编辑好的影片输出成需要的格式;7).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收集及创新能力;8).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9).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良好的职业习惯。

3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

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现场模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趋势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高职院校AE影视动画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课程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AE影视动画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课程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AE影视动画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课程改革初探作者:赵艳,赵淑芳,许春秀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第06期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建设、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标志着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不断适应行业企业需求,而做好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无疑是高职教育的突破和创新的关键,本文以高职院校AE影视动画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探,在这一模式下,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规划。

关键词:AE课程;内容重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TP31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影视动画”这个专业名称的正式使用,来源于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10月26日印发的教高[2004]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

一直以来关于影视动画的课程,在各大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开设起来。

《After Effects影视动画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课程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专业核心课程而开设,笔者根据多年来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探索,提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规划需求的AE课程改革方案,阐述如何做好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1课程简介AE全称After Effects,是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图形视频处理软件,有人称它为动的Photoshop,伴随着数字制作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影特技所呈现出的营造现实和再现奇观的表现能力,为电影特技、影视栏目包装等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台、动画制作公司、个人后期制作工作室以及多媒体工作室,属于层类型后期软件。

After Effects具有强大的图形视频处理、路径功能、强大的特技控制、多层剪辑、影视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的功能,涵盖影视特效制作中常见的文字特效、粒子特效、光影特效、模拟仿真特效、高级调色技法等。

《影视特效制作(After-Effects)》课程标准

《影视特效制作(After-Effects)》课程标准

《影视特效制作(After Effects)》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策划与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影视特效制作(After Effects)》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

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Adobe After Effects,实现后期制作,毕业后可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广告后期制作、栏目包装、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师、特效师等多个工作岗位等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影视特效制作(After Effects)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兼顾技术与艺术的课程。

能熟练地运用After Effects(简称AE)制作出各类视频特效,为此而设置这门课程。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AE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影视广告视频中,在后期制作中AE是较为重要和使用广泛的技术标准。

大量的影视动画和电视片头的学习和制作就是通过AE来完成的,AE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工作中较为常用的工具软件,为此我们采用以实例为主的项目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典型影视视频特效实例,让学生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由影视特技特效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并能不断改善作品效果,大胆提出自己想法,逐渐将创意表达至作品中。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标准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标准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视听语言实务》《设计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视频后期制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影视特效》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摄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剪辑师工作岗位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剪辑师等岗位需求,围绕影视后期剪辑关键能力,反映影视后期制作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数字影视后期处理所需的基础知识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影视后期制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影视后期剪辑的基本流程和基础知识,能应用影视后期制作软件进行影视后期剪辑,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非线性编辑、蒙太奇、景别、镜头等相关概念,知晓键控等各类特效的含义。

2.掌握素材采集、音视频编辑、字幕制作、影片输出的方法,能熟练运用蒙太奇等视听语言手法进行视频剪辑。

3.掌握效果预设中视频转场特技的种类,能进行视频特效制作、后期合成、字幕制作、声音处理和作品集成与输出。

4.具备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和创新意识,具有安全、环保、生态观念,具有市场分析、风险防控和成本控制意识。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职业素质与能力,从学习、实践、思考等多个角度完成影视后期制作工作。为此,本文透过思政教育内容,分析在《影
视后期制作》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之路上,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努力和改变。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思政教育;结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3-0101-002
智库时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智谋方略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宫旭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文化产业进步预示着社会文化多元化影响时代的到来,《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是配合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作品创作、丰富文化
内涵精神的一个教育学科,它能为该领域提供专业人才,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其核心目的是
型内容,以理论知识讲解、实践演练、艺术 创 作 等 阶 段 化 训 练, 给 学 生 完 整 的 技 术 与 能 力 训 练。 又 如: 鼓 励 学 生 学 习 新 技 术, 如:非线性编辑软件 Premiere 和合成软件 AfterEffects,这两个软件是时下最为尖端 的影视后期制作引用技术。无论是基础知识, 还是尖端技术,思政教育都可以从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角度帮助学生确定学习计划,在拥 有学习计划之后,学生们的学习行为才会跟 随“思想”稳步推进。同时,随着学生们的 专业技术与能力不断完善,思政教育还可以 从艺术创作、独立艺术思维角度,鼓励学生 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正所谓“艺术创作” 没有模板,在创作中学生们逐渐找到自己的 定位,他们自身的艺术价值也会渐渐提高。
(三)丰富课程内容及延展平台 虽然《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与思政教育 的融合发展是有一定契合度的,但是两种学 科毕竟有很多内容上、思想上的差距,思政 教育偏重理论课、《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偏 重实践课。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思政教 育也可以配合《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加入很 多“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获得 思考、建立独立的思维意识。如:培养专业 人才,这里面的“人才”并非是《影视后期 制作》课程教学要教育的人才,而是有专业 性技能的人才,有些学生擅长动画制作、有 些学生擅长特效制作,他们的分工不同,就 可以组合形成创作团队。以团队精神作为支 撑,学生们会提早进入职业状态,感受到身 处职业岗位中的喜怒哀乐。又如:设置创业 课题,让学生们进入到企业当中实习,从事 关于影视后期制作的相关工作,立体、完善 地了解一个岗位、一个行业,对于学生建立 正确的职业思维会有很大帮助。以上两种实 践活动都是在把学生“推出去”,学生进入 到陌生环境或面临职业挑战的时候,需要思 政教育配合,通过谈心、合作学习、职业规 划教育等方式,给学生吃“定心丸”,让他

《影视特效制作》教学大纲

《影视特效制作》教学大纲

《影视特效制作》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11102303课程名称:影视特效制作学时/学分:48/3关联课程:先修课程(动画概论、影视原理、动画视听语言)后习课程(影视剪辑制作、二维动画短片创作、三维动画短片创作)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开课教研室:动画教研室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课程、限选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动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选定After Effects 入门知识、图层的应用、渲染输出等11部分内容,共48学时,3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程论文、设计作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设计作品占评价权重的70%,在线测试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3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精鹰传媒.《After Effects印象影视后期特效插件高级技法精解》.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2]新视角文化行.《After Effects CC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完美风暴》.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3]张天骐.《After Effects影视合成与特效火星风暴(第3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4]王青、史艳艳.《After Effects影视特效与电视栏目包装实例精粹》.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5]铁钟.《After Effects CC高手成长之路》.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6]铁钟.《突破平面After Effects CC2015特效设计与制作》.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2.期刊:[1]《影视制作》[2]《现代电影技术》[3]《北京电影学报》[4]《电影世界》[5]《世界电影》[6]《电影艺术》[7]《大众电影》[8]《电影创作》[9]《电影新作》[10][美]《美国电影摄影师》[11][法]《电影手册》[12][英]《SciFi Now》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学时概述1.课前准备:(1)明确课程地位和课程属性,认真分析教学对象特征,熟悉课程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标,对课程讲授进行精细化设计。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题目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题目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题目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

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让软件开发日新月异,以下软件开发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2、非机类专业AutoCAD与工程制图的组合教学研究3、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4、基于数据结构教辅系统的实验课程改革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6、地方转型本科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7、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8、基于软件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9、《影视媒体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10、国产信息技术在支付系统中的应用研究11、基于TEE技术的移动支付研究12、视频图像处理的方法与实现13、电动汽车充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4、结构拓扑优化中变量连接算法研究与软件实现1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16、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17、微课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18、地方普通院校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19、高校创新型PHP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高职软件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21、程序语言与软件开发在计算机中的分析22、汽车运行加载力模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23、地表残余移动变形预测软件开发24、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的开发25、面向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方法26、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软件系统开发27、基于智能手机的盲人语言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28、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原理研究29、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探究30、用户二次开发软件的兼容性架构设计31、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JAVA编程语言探讨32、架空线驰度计算软件开发33、软件开发中软件质量控制和定量评估的研究34、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5、关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分析36、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探讨37、浅析FixBPMCS平台在软件开发中的技术特点38、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原理的立体视频自动生成软件开发39、规则边缘的碎纸片拼接模型及软件开发40、基于二维码开发医疗设备调配管理软件41、基于创新工作室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2、软件工程课程常用教学资源开发与示例4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开发风险浅析44、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开发探讨45、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难点和对策46、传感器网络节点参数监测软件研究与开发47、地铁车辆段工艺设备数据库软件开发48、铁路隧道病害三维虚拟展示软件开发49、水电机组虚拟检修培训系统软件平台开发50、工厂方法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51、信息处理系统通用测试系统硬件设计52、基于GIS的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53、SET协议系统缺陷及其改进方案54、电子政务SaaS云计算信息安全风险解析55、轨道交通生产设备管理系统应用56、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家居设计方案57、虚拟化安全技术调研分析58、3D打印技术支持的凌家滩旅游商品开发模式构建59、大数据分析驱动银行运维体系创新60、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开发61、基于LabVIEW技术的宏观观测动物信息管理系统研究62、利用虚拟化技术提升地震解释软件应用能力63、基于网络外部性的软件交易方式与兼容模式选择分析64、随机服务时间下的家庭护理人员调度问题研究65、基于IT过程观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6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动态管理系统设计67、浅议如何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68、基于数据仓库的银行线上数据采集方法设计69、环境保障信息传输与控制中间件研制综述70、电子稳像技术研究与实现71、三维模型与属性数据同步的批处理方法研究72、基于移动物联的安全生产数据服务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73、基于MCAPI的多核软件开发方法74、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趋势研究75、基于数据关联度的迁移策略研究76、单链表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7、基于物联网的大气环境PM2监测系统设计78、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79、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变电站检修系统的设计探究80、医院临床监护系统中RFID技术的应用研究81、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及信息管理82、SaaS云服务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研究83、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要点分析84、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中85、探究软件工程领域中组合数学的应用86、理论力学虚拟实验与课程管理平台的实现87、基于图像处理的河流数值模拟地形前处理88、“逆向造型”教学模块课题开发89、基于OPC技术的组态软件仿真对象程序设计9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91、高等学校移动信息化建设的研究92、基于工业CT图像重构的网格模型的全局优化方法93、软件构造课程设计及其课程群94、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的机理建模与虚拟仿真软件开发95、刍议农业气象短信编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96、混沌相幅变换耦合像素替代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97、扩展SPARQL的室内空间语义查询研究98、物流信息系统架构分析99、车载MOST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接口的设计与实现100、典型地物微波特性知识库的设计与实现101、部队心理医生综合诊疗系统的研制102、面向MOOC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战略103、ICT技术对于中国图书馆服务的影响104、SPI软件安装图模块的二次开发及应用105、发电厂虚拟漫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6、军用数字地图中政区的构建及绘制方法107、在线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108、地下水自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在内蒙古的开发应用109、协同办公系统在贵州电网的实现与应用110、省级电科院信息化技术架构研究111、数字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系统设计112、C语言动画设计的实现探究11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安全预防措施114、面向机械制造企业的快速报价系统设计研究115、浅谈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与发展116、利用反射技术实现程序结构优化设计117、企业医药管理信息资源的研究及探讨118、多通道热释电IRFPA图像拼接采集系统119、结构定向拓扑优化及软件实现120、软件研制合同履行监管信息管理流程优化对策分析121、医院信息数据挖掘及数据可视化122、基于CityGML的变电站三维信息查询123、应用对称匹配的PET瓶瓶盖缺陷实时检测124、《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125、基于LabVIEW联合MATLAB实时拟合曲线软件的设计126、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减振镗杆仿真优化127、基于GIS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128、论基于GIS的测绘综合管理系统设计129、数据结构课程GIS专业化教学改革思路的思考130、路面尖锐物图像处理分析与研究131、基于项目驱动的DACUM模型Java课程开发建设研究132、浅谈移动用户界面设计133、数据挖掘背景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134、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135、教师群体知识转化融合支持系统软件研发136、浅析信息化助力土木工程管理137、关于仿真技术在数控加工中应用的思考138、MIS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的关键链缓冲区设置139、试论水利自动化系统的维护管理140、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改革方案随着我国对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影视制作等相关文化产业得到国家大力扶持,涉及到影视后期制作的人才缺口日益增大,就业需求十分旺盛。

高职院校在设置动画基础专业课程的同时,应对影视后期制作类课程以市场化为导向改革,更加侧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在动画专业中的重要性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影视作品越来越成为当今大众休闲和消费的方式。

比如现在的电影票房,制作方和投资方都赚得盆满钵满,引发了极强的经济效应和财富效应,这与其日臻完善的影视后期制作是密不可分的。

影视后期制作是利用实际拍摄所用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特技镜头,然后把镜头剪辑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

影视后期制作对动画及影视作品极其重要,影响着整部作品的制作品质,它将在二维、三维中制作完成的素材以及拍摄的素材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的加工处理,使作品的最终效果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我国影视后期制作行业正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目前较为缺乏,尚属于稀缺性的技术人才,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现在国内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均开设了动画专业,招生人数也在逐
年增加,影视后期课程是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课程,它是通过研究视频的获取、剪辑、后期合成、输出等实用技术技巧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型学科。

据统计,大部分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以传统的动画公司居多,并表现出工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过大、工资效益不高的特点。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影视后期专业课程,从课程设置和开外实习方面更导向于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开辟学生新的就业渠道,提高动画专业学生就业率;提升毕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和薪酬水平,增强动画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二、影视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通常来说,影视制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实际拍摄和后期制作。

前期准备是指策划和准备阶段。

拍摄阶段是利用拍摄设备记录画面的全过程。

后期制作就是将已经拍摄到的素材,最后利用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成特技镜头,再把需要的镜头剪辑到一起,最后制作成为一步影片,其实还包括影片的声音制作等。

为了使本专业学生能达到掌握动画影视后期制作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专业的学习包括影视动画后期编辑、特效制作、非线性编辑和数字合成技术等。

影视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影视动画后期制作强调动画与新技术的巧妙结合。

在电脑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目前 PC 平台上最为广
泛的非线性编辑软件 Premiere 和合成软件 AfterEffects 进行教学。

二是影视动画后期制作强调技巧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教师应该从艺术和技术结合的新视角来讲解现代数字动画影视非线性编辑和数字合成的技术原理和艺术效果制作,并在艺术鉴赏、审美意趣上提高学生的动画制作水平。

然而,目前国内传统的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两大不足。

一是体现在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过少。

这就导致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进入社会后不能立即适应激烈的工作竞争环境。

二是实践课程过多地依附于理论课程。

实验内容以简单案例为主,缺乏学生自己的设计理念、应用和创新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难以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发挥。

因此,影视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对影视动画后期制作课程的重视,既包括引入该方面的师资和设备力量,也包括增加学生学习的课时。

二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操作技能。

多渠道与企业展开合作,尽量为学生创造去企业实习的机会,争取能让学生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发展动向有提前的了解,早日与该行业接轨。

三是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比赛或参加 ACAA视频编辑师的认证考核,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增添更多的砝码。

三、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进阶性安排教学课程。

为了使学生
更好领悟这门课程,掌握好该项技术,我专业在教学计划上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将数字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置的教学课程以视频剪辑技术为主,第二阶段设置的教学课程以影视特效技术为主,这样确保学生的学习具有延续性和进阶性。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大力推广精品课程。

在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我专业采取抓主要矛盾、抓重点的做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动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专业的精品课程以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从实践效果来看,精品课程的推广能够取得以点带面的良好辐射效应。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在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上,光靠课堂上的多媒体演示,学生当时能理解,但涉及到自己动手操作就会遇到瓶颈。

案例教学法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学生的操作或小组协作完成任务。

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从简单到复杂的案例中逐步学会对视频的编辑和合成处理课前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课堂上引导案例制作过程,解决制作中的问题,最后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

一方面,我专业配备了专业机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视频拍摄、剪辑、特效制作、合成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制作。

另一方面,我专业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的方式来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并把企业对学生实习期间表现的后评价作为学生课程评分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激励学生珍惜难得的实习机会。

从我专业开展的改革来看,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影视后期制作对技能的要求较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经验有限,导致并不能立即上手操作,而企业由于忙于自身的经营也难以提供相关的指导,使得学生实习的效率普遍不高。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在该方面进行思考,探索如何能更好地将课堂、实验室和企业三维一体化,打造影视后期制作专业学生的“培养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