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体中的晶体生长技术熔体导模法

合集下载

晶体生长方法

晶体生长方法

晶体生长方法一、提拉法晶体提拉法的创始人是J. Czochralski,他的论文发表于1918年。

提拉法是熔体生长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许多重要的实用晶体就是用这种方法制备的。

近年来,这种方法又得到了几项重大改进,如采用液封的方式(液封提拉法,LEC),能够顺利地生长某些易挥发的化合物(GaP等);采用导模的方式(导模提拉法)生长特定形状的晶体(如管状宝石和带状硅单晶等)。

所谓提拉法,是指在合理的温场下,将装在籽晶杆上的籽晶下端,下到熔体的原料中,籽晶杆在旋转马达及提升机构的作用下,一边旋转一边缓慢地向上提拉,经过缩颈、扩肩、转肩、等径、收尾、拉脱等几个工艺阶段,生长出几何形状及内在质量都合格单晶的过程。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a)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观察晶体的生长情况;(b)晶体在熔体的自由表面处生长,而不与坩埚相接触,这样能显著减小晶体的应力并防止坩埚壁上的寄生成核;(c)可以方便地使用定向籽晶与“缩颈”工艺,得到完整的籽晶和所需取向的晶体。

提拉法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以较快的速率生长较高质量的晶体。

提拉法中通常采用高温难熔氧化物,如氧化锆、氧化铝等作保温材料,使炉体内呈弱氧化气氛,对坩埚有氧化作用,并容易对熔体造成污杂,在晶体中形成包裹物等缺陷;对于那些反应性较强或熔点极高的材料,难以找到合适的坩埚来盛装它们,就不得不改用其它生长方法。

二、热交换法热交换法是由D. Viechnicki和F. Schmid于1974年发明的一种长晶方法。

其原理是:定向凝固结晶法,晶体生长驱动力来自固液界面上的温度梯度。

特点:(1) 热交换法晶体生长中,采用钼坩埚,石墨加热体,氩气为保护气体,熔体中的温度梯度和晶体中的温度梯度分别由发热体和热交换器(靠He作为热交换介质)来控制,因此可独立地控制固体和熔体中的温度梯度;(2) 固液界面浸没于熔体表面,整个晶体生长过程中,坩埚、晶体、热交换器都处于静止状态,处于稳定温度场中,而且熔体中的温度梯度与重力场方向相反,熔体既不产生自然对流也没有强迫对流;(3) HEM法最大优点是在晶体生长结束后,通过调节氦气流量与炉子加热功率,实现原位退火,避免了因冷却速度而产生的热应力;(4) HEM可用于生长具有特定形状要求的晶体。

泡生法生长高质量蓝宝石的原理和应用

泡生法生长高质量蓝宝石的原理和应用

万方数据12宝石和宝石学杂志结构,质量欠佳;助熔剂法生长的宝石晶体也很小,且含有助熔剂阳离子,质量也不太好;而熔体法生长的宝石晶体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完整性,尺寸较大。

其基本原理是将晶体原料放入耐高温坩埚中加热熔化,然后在受控条件下通过降温使熔体过冷却,从而生长晶体。

由于降温的受控条件不同,因此,从熔体中生长宝石晶体的方法也稍有不同。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熔体法生长技术有4种[5 ̄8]:晶体提拉法、导模法、热交换法和泡生法。

1.1晶体提拉法晶体提拉法(crystalpullingmethod)由J.Czochralski于1918年发明,故又称“丘克拉斯基法”,简称Cz提拉法,是利用籽晶从熔体中提拉生长出晶体的方法,能在短期内生长出高质量的单晶。

这是从熔体中生长晶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优点是:(1)在生长的过程中,可方便地观察晶体生长的状况;(2)晶体在熔体表面处生长,不与坩埚接触,能显著地减小晶体的应力,防止坩埚壁的寄生成核;(3)可以方便地运用定向籽晶和“缩颈”工艺,使“缩颈”后籽晶的位错大大减少,降低扩肩后生长晶体的位错密度,从而提高晶体的完整性(图1)。

其主要缺点是晶体较小,直径最多达约51~76mm。

图1提拉法生长的蓝宝石晶体Fig.1S_apphirecrystalproducedbycrystalpuningmethod(fromJHGroupCo.)1.2导模法导模法(edge—definedfilⅡ1-fedgrowth,EFG)是改进型且可控制晶体形状的晶体提拉法。

其工艺特点是:在提拉的过程中生长出模具顶端形状的晶体,可按要求生长出多种形状。

如Saint—Gobain公司采用该技术生长出直径达450~500mm的光学晶片,日本京瓷公司改良该技术后生长出LED衬底使用的C面晶片并获得专利。

但该方法的设备和工艺技术难度较大,不易推广。

1.3热交换法热交换法(heatexchangermethod,HEM)的实质是控制温度,让熔体直接在坩埚内凝固结晶,其主要技术特点是以He为冷却源,依靠He的循环带走热量而使晶体生长。

人工晶体制备方法——提拉法

人工晶体制备方法——提拉法

人工晶体制备方法——提拉法提拉法又称丘克拉斯基法,是丘克拉斯基(J.Czochralski)在1917年发明的从熔体中提拉生长高质量单晶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生长无色蓝宝石、红宝石、钇铝榴石、钆镓榴石、变石和尖晶石等重要的宝石晶体。

20世纪60年代,提拉法进一步发展为一种更为先进的定型晶体生长方法——熔体导模法。

它是控制晶体形状的提拉法,即直接从熔体中拉制出具有各种截面形状晶体的生长技术。

它不仅免除了工业生产中对人造晶体所带来的繁重的机械加工,还有效的节约了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生长要点(1)温度控制在晶体提拉法生长过程中,熔体的温度控制是关键。

要求熔体中温度的分布在固液界面处保持熔点温度,保证籽晶周围的熔体有一定的过冷度,熔体的其余部分保持过热。

这样,才可保证熔体中不产生其它晶核,在界面上原子或分子按籽晶的结构排列成单晶。

为了保持一定的过冷度,生长界面必须不断地向远离凝固点等温面的低温方向移动,晶体才能不断长大。

另外,熔体的温度通常远远高于室温,为使熔体保持其适当的温度,还必须由加热器不断供应热量。

(2)提拉速率提拉的速率决定晶体生长速度和质量。

适当的转速,可对熔体产生良好的搅拌,达到减少径向温度梯度,阻止组分过冷的目的。

一般提拉速率为每小时6-15mm。

在晶体提拉法生长过程中,常采用“缩颈”技术以减少晶体的位错,即在保证籽晶和熔体充分沾润后,旋转并提拉籽晶,这时界面上原子或分子开始按籽晶的结构排列,然后暂停提拉,当籽晶直径扩大至一定宽度(扩肩)后,再旋转提拉出等径生长的棒状晶体。

这种扩肩前的旋转提拉使籽晶直径缩小,故称为“缩颈”技术。

来源: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编辑:SARS。

07-08 熔体法

07-08 熔体法

晶体提拉法生长工艺 晶体提拉法生长工艺
首先将待生长的晶体的原料放在耐高温的坩埚 中加热熔化,调整炉内温度场,使熔体上部处 于过冷状态; 然后在籽晶杆上安放一粒籽晶,让籽晶接触熔 体表面,待籽晶表面稍熔后,提拉并转动籽晶 杆,使熔体处于过冷状态而结晶于籽晶上,在 不断提拉和旋转过程中,生长出圆柱状晶体。
晶体提拉法生长装置 晶体提拉法生长装置
1、加热系统: 、加热系统: 加热—常用有电阻(方法简单)和高频线圈加热两类。 保温—采用金属、耐高温材料等做成热屏蔽罩和隔热层。 控温—由传感器、控制器等精密仪器进行操作和控制。 2、坩埚及其附件:性质稳定、纯度高,熔点高,机械 、坩埚及其附件:性质稳定、纯度高,熔点高, 强度高。常用铂、铱、钼、石墨、SiO2或其它高熔点 强度高 氧化物。 3、传动系统:旋转和升降稳定 、传动系统:旋转和升降稳定,由籽晶杆、坩埚轴和 升降系统组成。 4、气氛控制系统:由真空装置和充气装置组成。生长 、气氛控制系统: 生长 气氛不同,如钇铝榴石等要在氩气气氛中生长。 气氛 5、后加热器:由高熔点氧化物、陶瓷或多层金属反射器 、后加热器: 制成。通常放在坩埚的上部,主要调节晶体和熔体之 调节晶体和熔体之 间的温度梯度,避免组分过冷现象引起晶体破裂。 间的温度梯度,避免组分过冷现象引起晶体破裂
第八章 区域熔炼法 生长宝石晶体与鉴别
区域熔炼法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 区域熔炼法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 50 的一项合成技术, 的一项合成技术,此技术主要为半导体工业 提供高纯度的晶体。 提供高纯度的晶体。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工 业用人工结晶材料的提纯和转化, 业用人工结晶材料的提纯和转化,较少用于 合成宝石。 合成宝石。
合成变石猫眼生长工艺
原料:按化学配比称取高纯度的Al2O3、BeO原料和致色元 原料 素Cr2O3 、V2O5,将粉料压成块状; 在1300℃下灼烧10小时,得到多晶质金绿宝石块料。 加热:将制成的原料装入钼坩埚,用射频加热到1900℃以 加热 上至熔化。 提拉速度:每小时为15-20mm。 提拉速度 在坩埚内垂直地安放钼制的毛细管模具。熔体在毛细管作 用下涌升到模具顶端,并扩展布满端面形成熔体薄层。将坩 埚上方的变石籽晶接触模具顶端熔体膜,待籽晶浸渍表面回 熔后,逐渐提拉上引。晶体生长是在氩气体中进行的,保持 生长所需要的惰性气体和压强环境。 晶体生长停止后,4小时内将炉温降至500℃,然后缓慢冷 却至室温。即得到模具顶部截面形状的变石猫眼宝石晶体。

晶体生长方法综述

晶体生长方法综述
如把它看成KNO3溶于水的溶液时,溶剂太少;
如称为水在KNO3中的溶液时不符合习惯的叫法。
通常称该体系为熔体,即KNO3“熔化”在少量的水中。
从熔体中生长晶体是制备大单晶和特定形状的单晶 最常用和最重要的一种方法。电子学、光学等现代 技术应用中所需的单晶材料,大部分是用熔体生长 方法制备的。 如:Si、Ge、GaAs、LiNbO3、Nd:YAG、Al2O3等。 硅单晶年产量约1x108Kg(即1万吨,1997年)
适宜于降温法生长的几种材料
优点: • 晶体可在远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生长。有许多晶体不到熔点 就分解或发生不希望有的晶型转变,有的在熔化时有很高的 蒸汽压(高温下某种组分的挥发将使熔体偏离所需要的成 分)。在低温下使晶体生长的热源和生长容器也较易选择。 • 降低粘度。有些晶体在熔化状态时粘度很大,冷却时不能形 成晶体而成为玻璃。溶液法采用低粘度的溶剂可避免这一问 题。 • 容易长成大块的、均匀性良好的晶体,且有较完整的外形。 • 在多数情况下,可直接观察晶体生长过程,便于对晶体生长 动力学的研究。 缺点:组分多,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比较复杂,生长速度慢, 周期长(一般需要数十天乃至一年以上);对控温精度要求高 (经验表明,为培养高质量的晶体,温度波动一般不易超过百 分之几,甚至是千分之几度。
VO2 V2O3
固-固法生长晶体,主要是依靠在固体材料中的扩散,使 多晶或非晶转变为单晶。由于固体中的扩散速率非常小, 用此法难于得到大块晶体。在晶体生长中采用得不多。
• 晶体生长属于材料科学并为其发展前沿 • 一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无一不和晶体材 料密切相关。 目前,材料科学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材 料指定性能的设计。 根据使用的技术要求对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设计或重 新组装,以满足各种新技术的要求,这是材料发展的必 由之路。 由于扫描透射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现代大型电子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在直接观察下控制原子 的行为,按需要去排布原子。人们所追求的按指定性能 设计材料的愿望将逐步得到实现。

晶体生长方法(新)

晶体生长方法(新)

晶体生长方法1) 提拉法(Czochralski,Cz )晶体提拉法的创始人是J. Czochralski ,他的论文发表于1918年。

提拉法是熔体生长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许多重要的实用晶体就是用这种方法制备的。

近年来,这种方法又得到了几项重大改进,如采用液封的方式(液封提拉法,LEC ),如图1,能够顺利地生长某些易挥发的化合物(GaP 等);采用导模的方式(导模提拉法)生长特定形状的晶体(如管状宝石和带状硅单晶等)。

所谓提拉法,是指在合理的温场下,将装在籽晶杆上的籽晶下端,下到熔体的原料中,籽晶杆在旋转马达及提升机构的作用下,一边旋转一边缓慢地向上提拉,经过缩颈、扩肩、转肩、等径、收尾、拉脱等几个工艺阶段,生长出几何形状及内在质量都合格单晶的过程。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a) 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观察晶体的生长情况;(b) 晶体在熔体的自由表面处生长,而不与坩埚相接触,这样能显著减小晶体的应力并防止坩埚壁上的寄生成核;(c) 可以方便地使用定向籽晶与“缩颈”工艺,得到完整的籽晶和所需取向的晶体。

提拉法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以较快的速率生长较高质量的晶体。

提拉法中通常采用高温难熔氧化物,如氧化锆、氧化铝等作保温材料,使炉体内呈弱氧化气氛,对坩埚有氧化作用,并容易对熔体造成污杂,在晶体中形成包裹物等缺陷;对于那些反应性较强或熔点极高的材料,难以找到合适的坩埚来盛装它们,就不得不改用其它生长方法。

图1 提拉法晶体生长装置结构示意图2)热交换法(Heat Exchange Method, HEM)热交换法是由D. Viechnicki和F.Schmid于1974年发明的一种长晶方法。

其原理是:定向凝固结晶法,晶体生长驱动力来自固液界面上的温度梯度。

特点:(1) 热交换法晶体生长中,采用钼坩埚,石墨加热体,氩气为保护气体,熔体中的温度梯度和晶体中的温度梯度分别由发热体和热交换器(靠He作为热交换介质)来控制,因此可独立地控制固体和熔体中的温度梯度;(2) 固液界面浸没于熔体表面,整个晶体生长过程中,坩埚、晶体、热交换器都处于静止状态,处于稳定温度场中,而且熔体中的温度梯度与重力场方向相反,熔体既不产生自然对流也没有强迫对流;(3) HEM法最大优点是在晶体生长结束后,通过调节氦气流量与炉子加热功率,实现原位退火,避免了因冷却速度而产生的热应力;(4) HEM可用于生长具有图2HEM晶体生长装置结构示意图特定形状要求的晶体。

导模法生长无机闪烁晶体

导模法生长无机闪烁晶体

闪烁晶体的发光原理:
激活剂的基态和激发态分别位于禁带的上下两部分。当价态中的激 活剂吸收入射高能粒子或射线的能量后,能量升高,再捕获导带中的 一个电子后跃迁到激发态,由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释放能量并发出 具有特定波长的闪烁脉冲光。
无机闪烁晶体的分类: 常用的无机闪烁晶体材料通常可以分为氧化物型和卤化物型两大类。 主要的氧化物型闪烁晶有BGO、PWO、YAG等,它们大多具有密度高、 衰减快和物化性能稳定等优点。传统的卤化物型闪烁晶体主要以碱 金属碘化物为代表,如 NaI、CsI等,它们具有很高的光产额,同 时也具有较好的能量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2.闪烁晶体
闪烁晶体的定义: 当高能射线(如X射线,γ 射线)或其它放射性粒子,通过某些晶体 时,因射线或粒子的激发, 该类晶体会发出荧光脉冲(闪烁光),具 有这种性质的晶体称为闪烁晶体。 闪烁晶体的应用: 闪烁晶体可用于X射线、γ 射线、中子及其他高能粒子的探测,经 过100多年的发展,以闪烁晶体为核心的探测和成像技术已经在核 医学、高能物理、安全检查、工业无损探伤、空间物理及核探矿等 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导模法生长无机闪烁晶体
主要内容 1.导模法
2.无机闪烁晶体
1.导模法(EFG)
导模法的定义及原理: 从熔体中制取单晶材料的方法之一,类似于提拉法,又叫边缘限定 薄膜供料法(Edge-defined Film-fed Growth technique)。它是将留 有毛细管狭缝的模具放在熔体中,熔液借毛细作用上升到模具顶部, 形成一层薄膜并向四周扩散,同时受子晶诱导结晶,模具顶部的边 缘可控制晶体呈片状、管状或所需的某种几何形状产出。
晶体生长过程中(国外文献截图)
导模法生长晶体的优点: 1.纵向温度梯度大,生长速度快,效率高。 2.可直接生长一定形状的晶体,如:片状,条状,柱状,桶状等各 种形状,不用切割只需简单加工就可直接使用,节约成本。 3. 熔体在毛细管中的对流作用非常弱 , 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由分凝现 象排出的过剩溶质 , 只有靠扩散向熔体主体中运动 , 因此 , 该方法 容易得到成分均匀的掺杂晶体。 4.光学均匀性较好

晶体材料基础---第十讲 晶体生长方法(2)

晶体材料基础---第十讲 晶体生长方法(2)

生长出了3英寸6H-SiC单晶。
SiC光电元器件
SiC肖特基二 极管
3英寸SiC的场效应 管基片
SiC二极管与传统Si二极管的比较
物理气相传输法(PVT):
核心装置如右图所示:
SiC 原料的升华和晶体的再生长在一 个封闭的石墨坩埚内进行,坩埚处于 高温非均匀热场中。 SiC 原料部分处 于高温中,温度大约在 2400~2500 摄
将炉 温 控制至 1160℃,
GaN单晶 0.5μm
在 GaN 缓 冲 层 上 生 长
一层 0.5μm 厚的 GaN 单 晶。
蓝宝石衬底(430μm)
标准GaN外延生长流程
(五)长N型GaN 将炉温控制至 1160℃, 长 GaN 的同时掺 Si (浓 度 5-108/cm3 ) , 时 间 1
蓝宝石衬底(430μm)
(3)可能排除有害气体。
标准GaN外延生长流程
(一)高温除杂
反应室炉温升高1200℃,
通入氢气,高温、燃烧除
去衬底上的杂质,时间 10min。
蓝宝石衬底 (430±5μm)
高温、通H2 10min
标准GaN外延生长流程
(二)长缓冲层 炉温降底控制在 530℃ 时 , 在 蓝 宝 石 衬底上生长一层300Å
氏度。碳化硅粉逐渐分解或升华,产
生 Si 和 Si 的碳化物混合蒸汽,并在温 度梯度的驱使下向粘贴在坩埚低温区
域的籽晶表面输送,使籽晶逐渐生长
为晶体。
2. 溅射法
溅射法是利用荷电粒子 在加速电场作用下轰击靶材, 使靶材中的原子被溅射出来, 并在衬底上沉积,实现晶体 生长的技术。 需注意的问题:
溅射法晶体生长 基本原理
N-GaN GaN 蓝宝石衬底(430μ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导模法生长宝石晶体特点与 鉴别
特点: (1)能够直接从熔体中拉制出丝、管、杆、片、板以及其 它各种特殊形状的晶体 ,所以,此法生产的产品可免除对宝
石晶体加工所带来的繁重切割、成型等机械加工程序,同时大 大减少了物料的加工损耗,节省了加工时间,从而降低了产品 的成本。
(2)能够获得成分均匀的掺质晶体。因为熔体在毛细管中 的对流作用极弱,界面通过扩散过程向熔体主体中运动, 在提拉作用下,晶体的熔质浓度将达到主体的浓度。就是 说熔质的有效分凝系数Ke近似为1。用此方法生长的宝石 颜色均匀色彩鲜艳。
熔体是通过模具的毛 细管到达模顶的。上 升的高度:
2 cos h drg
表面张力;d 熔体密度 r 毛细管半径; 润湿角
导模法生长的晶体,由于熔体无对流 搅拌,因此杂质分布主要由扩散决定。此 方法生长的晶体分凝系数是一个不变值。 这是此方法的一大优点。
四、导模法生长宝石晶体装置
(3)易于生长出无生长纹的、光学均匀性好 的晶体。 因为晶体的生长发生在模具顶端 的熔体薄膜上,处于恒定的温度状态,不 受坩埚液面变化的影响,因此固液界面温 度保持恒定,保证了晶体生长在稳定状态 下进行。
生长宝石晶体的鉴别 1,存在固态包裹体,通常不存在未熔化的 粉料包裹体,但可能存在模具金属包裹 体 2,存在籽晶,同提拉法一样。 3, 存在气态包裹体。

与提拉法的差异: 生长装置与提拉法 相似。不同的是将具 有毛细管的模具安装 在坩埚底部,籽晶通 过毛细管口与熔体相 接触,然后按照模具 顶端截面的形状提拉 初各种形状的晶体。 而晶体提拉法只能得 到圆柱状的晶体。
模具的选择原则: 1 熔点高于晶体的熔点; 能被熔体润湿;与熔体相 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2 模具的形状、尺寸精确, 边缘平滑、顶部表面的光 洁度好(达到镜面的水 平)。 3加工好的模具使用前应 在高温下进行退火处理, 这样不易产生气孔。
不同形状的导模
五、导模法生长宝石晶体实例(合成金 绿宝石)
1 原料配制:
Al2 (SO4 )3 ( NH4 )SO4 24H2O BeSO4 4H2O BeAl2O4
脱硫脱水,多晶体合成。
1300 C下保温10小时,可得到金绿宝石的块体
导模法生长
2晶体生长工艺条件 (1)籽晶切向为//[001] (2) 模具顶端以上轴向温度梯度为: 5~10℃/mm (3)提拉速度为15~20mm/h (4)生长气氛为高纯氬气
二、导模法生长晶体的工艺过程
a: 将籽晶浸入熔体 b: 籽晶表面回熔 c: 缩颈放肩提拉


d: 提拉使熔体 到模具顶部表 面 e: 特定形状的 晶体的生长阶 段。
三、导模法生长晶体的工艺原理。
将原料放入坩埚中加 热熔化,熔体沿一模具在 毛细作用下上升至模具顶 端,在模具顶部液面上接 籽晶提拉熔体,使籽晶在 熔体的交界面上不断进行 原子或分子的重新排列, 随降温逐渐凝固而生长出 与模具边缘形状相同的单 晶体。
主要内容




一、导模法生长晶体简介 二、导模法生长晶体的工艺过程 三、导模法生长晶体的工艺原理 四、导模法生长宝石晶体装置 五、导模法生长宝石晶体实例 六、导模法生长宝石晶体特点及鉴别
一、“边缘限定薄膜供料生长”技
术,简称EFG法
EFG法首要的条件是要求模 具材料必须能为熔体所润 湿,并且彼此间又不发生 化学作用。在润湿角θ满足 0<θ<90°的条件下,使得 熔体在毛细管作用下能上 升到模具的顶部,并能在 顶部的模具截面上扩展到 模具的边缘而形成一个薄 膜熔体层,晶体的截面形 状和尺寸则为模具顶部边 缘的形状和尺寸所决定。 因此,EFG法能生长出各 种片、棒、管、丝及其它 特殊形状的晶体,具有直 接从熔体中控制生长定型 晶体的能力。
七 合成变石猫眼的具体生长方法如 下:
1. 2. 3. 4.
5.
原料:按化学配比称取高纯度的AL2O3、BeO原料和致色 元素Cr2O3 、V2O5,将粉料压成块状;在1300℃下灼烧10 小时,得到多晶质金绿宝石块料。 加热:将制成的原料装入钼坩埚中,使用射频加热到 1900℃以上至熔化。 生长(即提拉)速度:每小时为15-20mm。 在坩埚内垂直地安放钼制的毛细管模具。熔体在毛细管作 用下涌升到模具顶端,并扩展布满端面形成熔体薄层。将 坩埚上方的变石籽晶接触模具顶端熔体膜,待籽晶浸渍表 面回熔后,逐渐提拉上引。晶体生长是在氩气体中进行的, 保持生长所需要的惰性气体和压强环境。 晶体生长停止后,在4小时内将炉温降至500℃,然后缓慢 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了模具顶部截面形状的变石猫眼宝石 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