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餐厅预防食物中毒及异常事故处理措施

餐厅预防食物中毒及异常事故处理措施

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根据《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措施如下:一、餐饮业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设有防苍蝇、防老鼠、防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的设施,并消除孳生条件。

二、不买不用不卖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它感官性异常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三、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肉类及水产品应分池清洗,所用的刀、墩、板、盆等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四、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

加工后的熟制品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应分开存放,不能混放,凡隔夜或者隔餐的熟制品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五、烹饪后至食用前普通不应超过 2 小时,如存放超过 2 小时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者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六、制作凉菜应做到设有专用凉菜间,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5℃;有专人加工制作;加工凉菜的工具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要有专有的冷藏或者冷冻设施,将剩余尚需使用的原料冷藏或者冷冻存放。

凉菜间要有专用空气消毒设施,做到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无专用凉菜偶尔不符合上述要求者,严禁制作凉菜。

七、洗刷餐具必须有专用水池,餐具和盛放熟制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

消毒后的餐具必须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

八、当发现或者被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异常或者可疑变质时,餐厅服务人员应当即将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

备餐人员应当即将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做出确保供餐的安全卫生处理。

九、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应当使用专用工具分拣传递食品。

专用工具应当定位放置、防止污染。

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方准上岗,从业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或者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都应用流动清水洗手。

一、不食用病死牲畜肉,加工冷荤、熟食。

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低温冷藏食品控制在5℃以下,并做到避光、断氧,控制细菌的繁殖;加热时如肉块过大,肉内部温度低,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精品推荐】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

【精品推荐】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

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
小编希望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餐厅就是指在一定场所,公开地对一般大众提供食品、饮料等餐饮的设施或公共餐饮屋。

下面为大家介绍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

食物中毒比较常见,餐厅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也很多,那么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

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病原菌的污染。

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

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病原菌或防止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要点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要点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要点餐饮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餐饮单位的生死存亡。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危害,提高保障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当出现食物中毒事件后,餐饮服务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哪些做法?处置要点有:1、立即报告任何发现食物中毒的单位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逐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疑中毒食品、救治措施及病人情况、处理情况、报告人及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

2、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对中毒人员进行初步调查、核实。

应急处理小组:负责本企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和相关责任的处理工作。

3、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停止食用疑似有毒食品;采取病人有关样本,如呕吐物、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供有关部门检验。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病人进行临时紧急救助,立即通知120前往救护或组织人员将中毒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包括急救(催吐、洗胃、洗肠)、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同时要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4、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保护好现场,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可疑中毒食品及食品原料。

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

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

5、协助调查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要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并要如实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况。

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食堂食品安全十大注意事项

食堂食品安全十大注意事项

食堂食品安全十大注意事项食堂食品安全是大家每天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合理选择食材和正确的食品处理方式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是关于食堂食品安全的十大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购买食材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尽量选择官方认可的供应商,以确保食材的质量和安全。

避免在街边小摊或者杂货店购买易腐烂的食材,以免食物受到污染。

2. 使用食材前要仔细检查:在使用新鲜食材之前,要仔细检查食材的外观和气味,确保没有腐烂、变质或异味的迹象。

如有发现异常,不要使用。

3. 食材储存要注意卫生:食材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和虫害的侵袭,所以要保持储存环境的干净和卫生。

使用密封的容器储存食物,避免食物相互交叉污染。

4. 合理使用调料和添加剂:食堂烹饪常常使用调料和添加剂来增加食物的味道。

在选购和使用调料时,要选择合格的产品,注意产品是否过期或者已经变质,并且要遵循适量使用的原则。

5. 食材加工要彻底煮熟:对于易受细菌感染的食材,如肉类、禽类和海鲜等,要确保彻底煮熟,以杀灭食物中的病原体。

煮熟食物后要及时食用或者储存,避免放置过久导致食物变质。

6. 食品处理要注重个人卫生:食品加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情况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

工作人员应该做到勤洗手,穿戴整洁的衣物,避免直接接触食品和污染源。

7. 食堂环境要保持清洁:食堂环境的清洁程度也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

要定期清洗和消毒厨房设备和餐具,并保持食堂的卫生。

8. 注意食品交叉污染:食品交叉污染是指不同食物之间互相传染细菌或者病毒。

在处理食物时,要避免不同种类的食物接触,使用专用切菜板和刀具,以减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9. 合理控制食材保存时间:食物保存时间过长会导致发霉和变质,会出现食物中毒的风险。

要根据食材的特性和保存方式,适时清理食材,避免使用过期或者受损的食物。

10. 做好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堂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食客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通过制作宣传资料、开展培训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家的食品安全意识。

餐饮服务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餐饮服务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餐饮服务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是餐饮业发生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2010年卫生部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20起,中毒7383人。

2010年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为81起和4585人,占总数的36.82%和62.1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由食物污染或变质、生熟交叉污染等原因引起。

加强餐饮服务消毒是减少从业人员手部、空气、餐用具污染食物以及生熟食物交叉污染的有效方法,从而可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1 手部清洗消毒在餐饮服务环节中,手部卫生与食品卫生最为密切,手能够把存在于粪便、鼻腔、皮肤和其他部位的病原体传播到食品上。

厨师或服务员双手没有彻底洗净,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厨师或服务员应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餐饮服务单位也必须配备符合相应卫生要求的洗手消毒设施,方便厨师或服务员洗手消毒,防止污染食物。

1.1手清洗消毒设施在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处理区应设置足够数目的洗手设施,位置应按方便厨师和服务员的原则设置,凉菜间等专间的二次更衣间、厕所等均设置洗手消毒设施,水龙头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防止二次污染,并设有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和干手设施。

1.2手部消毒方法手部消毒可用75%的医用酒精充分擦拭双手;或用0.3%-0.5%碘伏、0.1%新洁尔灭或含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水溶液等浸泡清洗后的双手30秒。

浸泡消毒后要用流水将手上的消毒液洗净后干手。

配置的洗手消毒液应在4小时内更换。

2 空气消毒为防止空气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污染食品,应对凉菜间等专间的空气进行消毒。

紫外线灯直接照射就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是目前最常用的专间空气消毒方法。

2.1紫外线灯安装在餐饮服务专间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波长200nm-275nm)应按功率不小于1.5W/m3,强度大于70uW/cm2设置。

夏季高温餐饮安全注意事项

夏季高温餐饮安全注意事项

夏季高温餐饮安全注意事项夏季高温餐饮安全注意事项在夏季高温天气中,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餐饮行业需要加强食品安全意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以下是关于夏季高温餐饮安全注意事项的一些建议,以避免食物中毒和其他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摆放和存储1. 温度控制:夏季的高温天气容易影响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餐饮业主应确保食品的存储温度低于10摄氏度,以防止细菌滋生。

冷藏设备和保温饭盒等设备必须保持正常的运转状态。

2. 分开存储:不同类型的食材应分开存储,以防止交叉污染。

生熟食物,特别是肉类和海鲜,应当存放在不同的冷藏室中。

3. 货架安排:货架上的食品应该安排得整齐有序,不挤压和重叠放置。

在货架上,容易坏掉的食材应该放在较低的位置,以便及时检查和使用。

二、食品加工和处理1. 食品加工环境:餐厅的食品加工和处理区域应保持干燥和清洁。

地面和墙壁应该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感染。

2. 水质检测:夏季气温高,水源容易受到污染。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定期对自来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 食物加工卫生:工作人员认真遵守食品加工和操作的卫生规定,使用消毒剂清洁餐具和烹饪设备,并保持手部卫生,必要时佩戴手套。

三、食品销售和服务1. 保鲜限时:餐厅应该设定合理的食品保鲜时间,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限制。

过期的食品会造成食物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2. 食品包装:餐厅提供的外卖食品必须正确包装,避免食物外露和暴露在高温下。

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并放置在干燥和清洁的环境中,以防止细菌滋生。

3. 服务环境:餐厅应加强店内和厨房的清洁工作,保持空气流通,控制室内温度,避免飞虫和其他昆虫感染。

四、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高1. 培训计划:餐厅应定期举办员工培训,教授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食品存储、加工和销售方面的课程。

2. 安全意识:员工应具备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意识,遵循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设备和器具的状态。

餐饮服务单位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餐饮服务单位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餐饮服务单位怎样预防食物中毒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倍受社会各界和百姓关注。

今年6 月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条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承担社会责任”。

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今天,我就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际,与在坐各餐饮服务单位(包括学校食堂) 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共同探讨餐饮服务单位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其目的在于提高餐饮服务单位自身管理水平,保障公众餐饮消费安全。

一、何谓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浮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食用受到农药污染的蔬菜、受到赤潮毒化的贝类 (如织纹螺) 、甲醛浸泡水产品和水发产品、霉变粮食作物(如花生、玉米、黄豆、小麦、大米) 、瘦肉精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2.含有毒有害物质:如食用了河豚鱼、毒蘑菇、四季豆、豆浆、发芽马铃薯、珊瑚鱼、含组胺鱼类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二、餐饮单位为何食物中毒高发?据统计,1986~2005 年本市64 起城镇居民食物中毒中,有45 起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占中毒起数的70.3﹪。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餐饮业(包括食堂)处于食品下游,其加工制售过程又多以手工操作为主,食品安全风险极高,所以是食物中毒的高发行业。

其二,餐饮消费环节又是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链的未端,食物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市场食品流通等各环节存在的风险,都积累到餐饮消费环节,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其三,部份中小型餐饮单位(如小餐馆、小吃店),其业主大多来自城镇下岗职工和城乡周边村民,大多业主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淡薄,投入不足,设施简陋,加工制售过程不规范,如生熟食品加工贮存未分开,熟食品超时食用和食 (饮) 使用前未消毒等,餐饮安全隐患多。

餐饮服务提供者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餐饮服务提供者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餐饮服务提供者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餐饮服务提供者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第一项基本原则就是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就是说在做好食物之后,不要直接将熟的食物和生的食物放在一起,要注意进行区分,而且要注意不可以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用手去捏食物来吃,避免食物受到污染,同时要保证食物加工场地的清洁,不要有任何的昆虫或者老鼠存在,这样的话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餐饮服务提供者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第二项基本原则就是控制细菌的繁殖,想要杜绝食物中有细菌繁殖,就需要注意在烹饪食物的时候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对于某些食物最少要加热到80度以上,如果是吃不完食物需要存放的话,最好是把食物存放在1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存放,而且要注意存放时间越短越好。

餐饮服务提供者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第三项基本原则就是杀灭病原菌,这就需要您在烹饪食物或者加工食物之前,先对原材料进行清洗和消毒,这样才可以保证食物原材料是干净没有细菌的,从而也就可以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出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
一、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

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

如熟制高风险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3.食品未烧熟煮透。

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饪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

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食用前有毒农药或兽药残留剂量较多。

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

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发芽马铃薯、河豚鱼。

二、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1.避免污染。

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病原菌的污染。

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

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病原菌或防止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

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机会。

熟食品应尽量当餐食用;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

这是防止食品受到污染的主要措施。

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

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

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食品安全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

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饪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
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

烧煮生豆浆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

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

烹饪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
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